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星彤 杨金彪 +5 位作者 周云越 杨帅虎 杨蕊红 方诗剑 马玉雪 牛雯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1-797,共7页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因此HMGCR是调节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因素,HM... 胆固醇是人体重要的脂质,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因此HMGCR是调节胆固醇稳态的关键因素,HMGCR在体内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本文从HMGCR的转录表达、降解、活性方面总结了该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2
作者 曾阳玲 王运踊 +6 位作者 关海梅 王恬雯 谢宝华 李国宝 张日云 王挺帅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3-990,共8页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 胆固醇是细胞膜生物合成、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可或缺的分子,肝脏在体内胆固醇代谢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负责胆固醇的合成、摄取、分泌与转运等关键功能。肝脏中胆固醇合成的起始环节尤为重要,其异常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作为胆固醇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限速酶,其控制特性明确,已被证实为多种肝脏疾病调控的重要靶点。本文将简要回顾胆固醇代谢的过程、HMGCR的降解与调控机制,以及抑制剂的应用,同时探讨HMGCR在多种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科研和临床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周小华 林佳瑶 陆娜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获得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全长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正常状态及热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对秀珍菇进行RNA测序(RNA-seq),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HMGR全长基因(命名为Pphg1),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 为获得秀珍菇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全长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正常状态及热胁迫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对秀珍菇进行RNA测序(RNA-seq),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HMGR全长基因(命名为Pphg1),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秀珍菇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的Pphg1全长由405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352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质量约144.04 kDa。经qRT-PCR检测,该基因在秀珍菇受热胁迫后表达量升高。本研究中首次克隆并获得秀珍菇HMGR基因全长cDNA,推测其与秀珍菇热胁迫应答相关,为阐明秀珍菇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克隆 RT-PCR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嵘 王喆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73,共10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橡胶、烟草、辣椒、穿心莲等植物的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橡胶、烟草、辣椒、穿心莲等植物的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该类酶基因的全长包括5′、3′非翻译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无信号肽,是一个跨膜的亲水性蛋白,包括两个功能HMG-CoA结合motif及两个功能NADPH结合motif,α-螺旋和不规则盘绕是蛋白质二级结构最大量的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蛋白质的功能域在空间布局上折叠成“V”形,“V”形的两臂由螺旋状的N结构域和S结构域构成,中间部分由L结构域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萜类合成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纹豆芫菁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姜鸣 霍棠 +1 位作者 吕淑敏 张雅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0-868,共9页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获得芫菁体内HMGR基因信息是确定甲羟戊酸途径与斑蝥素合成相关性的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是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获得芫菁体内HMGR基因信息是确定甲羟戊酸途径与斑蝥素合成相关性的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从细纹豆芫菁Epicauta mannerheimi(Mklin)体内克隆获得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mHMGR(GenBank登录号为JQ690539)。该基因全长3118bp,其中5'端非翻译区178bp,3'端非翻译区414bp,开放阅读框2526bp,编码84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2.8kDa,理论等电点为6.0,预测分子式为C4135H6604N1098O1216S50,不稳定系数为43.37,总亲水性系数为0.091,为疏水性不稳定蛋白。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报道的其他昆虫HMGR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0%以上,而且包含HMGR_Class I保守功能域、固醇敏感多肽区及HMGR蛋白的其他保守功能位点。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与叶甲科昆虫HMGR基因的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从芫菁科昆虫体内克隆获得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EmHMGR基因,为后期芫菁体内斑蝥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纹豆芫菁 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RaCE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甲羟戊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Np63上调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
6
作者 王卫星 袁扬 +2 位作者 刘敬禹 江旭 杨朝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49-1354,共6页
目的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 目的探讨N端转录活性域缺失的肿瘤蛋白p63(ΔNp63)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109为模型,通过慢病毒介导的转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通过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表达水平,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ΔNp63蛋白与HMGCR基因5'-非翻译区的结合;在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同时利用RNA干扰抑制HMGCR表达后,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ECA109细胞中过表达ΔNp63后,HMGCR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提高(P均<0.01)。ChIP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提示,ΔNp63识别位点位于HMGCR启动子-728~-747 bp区域。过表达ΔNp63同时抑制HMGCR表达组24、48、72 h时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P均<0.05),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26.9±1.9)%vs(16.6±1.5)%,P<0.01],细胞的迁移率低于单纯过表达ΔNp63组[(33.4±3.1)%vs(52.2±2.6)%,P<0.01]。结论ΔNp63通过上调HMGCR转录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ΔNP63 甲羟戊酸途径 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红吸浆虫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SmHMGR的克隆及在滞育与发育变态过程中的表达动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禹含 梁婷婷 +2 位作者 赵佳佳 成卫宁 朱克岩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0-1149,共10页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保幼激素(JH)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幼虫滞育昆虫。本研究旨在探讨HMGR基因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和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保幼激素(JH)合成途径的限速酶。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一种典型的专性幼虫滞育昆虫。本研究旨在探讨HMGR基因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和发育变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麦红吸浆虫滞育前幼虫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MGR基因核苷酸和其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特性;采用qPCR技术测定其在麦红吸浆虫滞育不同时期3龄幼虫及不同发育阶段(1-2龄幼虫、预蛹、初蛹、中蛹和后蛹以及雌雄成虫)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一条麦红吸浆虫HMGR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SmHMGR(GenBank登录号: MG876766)。该基因全长2 54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2 328 bp,编码775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84.16 kD,理论等电点为8.29。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HMGR蛋白家族典型的HMG-CoA-reductase-classⅠ催化功能域及其他保守功能基序;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mHMGR与达氏按蚊Anopheles darling等长角亚目(Nematocera)昆虫HMGR的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SmHMGR在麦红吸浆虫滞育前的3龄早期幼虫中表达量显著升高,进入滞育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并在滞育后静息阶段的当年12月至翌年1月达到最高。SmHMGR在蛹期表达量低于幼虫期,预蛹期表达量最低;在雌成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蛹和雄成虫中的表达量。【结论】SmHMGR的表达与麦红吸浆虫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在滞育诱导、维持及滞育后静息状态的维持及生殖中发挥作用,其表达量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幼虫到蛹的变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滞育 发育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原核表达、活性检测和同源建模
8
作者 刘璨颖 徐卓菲 付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18-2324,共7页
旨在以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为药靶,给S.suis病防治研制新型抗菌药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原核表达了S.suis HMGR,用Ni-NTA树脂对重组蛋白质进行了纯化,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酶活... 旨在以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为药靶,给S.suis病防治研制新型抗菌药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原核表达了S.suis HMGR,用Ni-NTA树脂对重组蛋白质进行了纯化,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酶活力。此外,运用CLUSTALW对同源HMGR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通过SWISS-MODEL对S.suis HMGR三维结构进行同源建模,并用PROCHECK评价模型的质量。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催化HMG-CoA还原为甲羟戊酸的反应中,S.suis HMGR最佳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5.0,其Vmax和Km为846U·mg-1和0.213mmol·L-1。经分析显示,肺炎链球菌HMGR晶体结构(PDB ID:3QAE_A)是构建S.suis HMGR三维结构的最佳模板。构建的三维结构模型经质量评估证实为可靠的理论模型,将有助于虚拟筛选出对抗S.suis感染的新型抗生素,酶活力的测定为用试验手段验证S.suis HMGR抑制剂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HMGR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酶活测定 同源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酶:HMG辅酶A还原酶和疾病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维 童坦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在真核生物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是催化合成胆固醇和非甾醇类异戊二烯的共同前体———甲羟戊酸的关键酶。该酶的活性在转录、转录后、翻译及酶降解等多个水平上受到调节。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 在真核生物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是催化合成胆固醇和非甾醇类异戊二烯的共同前体———甲羟戊酸的关键酶。该酶的活性在转录、转录后、翻译及酶降解等多个水平上受到调节。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异戊二烯则参与细胞增殖调节、信号转导及肿瘤发生过程。目前,该酶已成为一些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合成 代谢调节 HMG-COa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hmgr基因家族3个保守区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小迎 蒋继宏 +1 位作者 鞠秀云 戴传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5-709,共5页
采用RT-PCR技术以及两条简并引物,以京大戟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保守区片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保守区序列长度为458bp,而且同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hmgr1、... 采用RT-PCR技术以及两条简并引物,以京大戟嫩叶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扩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保守区片断。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cDNA保守区序列长度为458bp,而且同时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分别命名为hmgr1、hmgr2、hmgr3。与之前得到的京大戟hmgr保守区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3%、96.29%、78.38%,推断的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68%、96.71%和85.53%。推断这可能是该基因家族中的三个新的成员。而且同源序列比对发现,由这三个核苷酸序列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都有较高的同源性。种系进化树分析表明hmgr3与hmgr1、hmgr2及以前报道的京大戟的hmgr之间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HMG-CoA还原酶基因结构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俊生 孔德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5-10,共6页
橡胶树HMG-COA还原酶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长段为1383bp,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461个氨基酸残基。PCGENE ̄(TM)分析该cDNA克隆与拟南芥HMG-CoA还原酶cDNA序列同源性为7... 橡胶树HMG-COA还原酶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长段为1383bp,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461个氨基酸残基。PCGENE ̄(TM)分析该cDNA克隆与拟南芥HMG-CoA还原酶cDNA序列同源性为7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2%,与苍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1%,与血吸虫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8%。(1)发现HMG-onA还原酶的一级结构在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分析HMG-CoA还原酶的疏水性氨基酸图谱,发现橡胶树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权有1个跨膜势能区域(Domain),而血吸虫、苍鼠、果蝇等几种动物却有7个跨膜势能区域,这说明该酶的二级结构在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由于所分析的几种动植物HMG-CoA还原酶的羧基一端未见有疏水性区域,故推测具有疏水性区域N-端蛋白质与膜相结合,而酶的羧基端由于具有亲水性则起到酶的催化中心位点。(4)比较橡胶树HMG-CoA还原酶和拟南芥HMG-CoA还原酶氨基酸同源性,发现蛋白质(酶)的N-端氨基酸同源性较低,而靠近C-端同源性较高,这说明C-端部分较为保守,估计与酶的活性中心区域有关,而N-端同源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还原酶 序列分析 基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IN2通过调控SREBP2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思怦 张瑞 +3 位作者 李晓歌 张荣 郭东铭 袁中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脂滴包被蛋白2(PLIN2)是否通过调控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影响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脂质蓄积。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Western blot检测PLIN2和SREBP... 目的:探讨脂滴包被蛋白2(PLIN2)是否通过调控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影响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脂质蓄积。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不同时间(0、6、12、24和48 h),Western blot检测PLIN2和SREBP2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敲减PLIN2,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REBP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蓄积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和氧化酶法分别检测PLIN2对SREBP2核转位和细胞内游离胆固醇(FC)的影响;采用内质网应激(ERS)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处理细胞,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GRP78、SREBP2和HMGCR表达水平。结果:ox-LDL处理24 h后,PLIN2和SREBP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过表达PLIN2能上调SREBP2和HMGCR表达,增加细胞内FC水平(P<0.05),促进细胞内脂质蓄积;敲减PLIN2则相反。此外,过表达PLIN2能增加GRP78表达水平(P<0.05),说明过表达能促进细胞ERS;同时,过表达PLIN2能激活SREBP2并促进其核转位;ERS抑制剂4-PBA可显著抑制SREBP2及HMGCR蛋白表达水平的上升(P<0.05)。结论:PLIN2通过上调SREBP2表达,从而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滴包被蛋白2 内质网应激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闫莉萍 陈舜宏 +3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士林 马小军 徐宏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均给予富含胆固醇的饲料4周,葛根素组每天灌喂葛根素溶液(300mg·kg-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均给予富含胆固醇的饲料4周,葛根素组每天灌喂葛根素溶液(300mg·kg-1·d-1)。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荧光定量RT-PCR分析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R),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酶(CYP51),7α-羟化酶(CYP7A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葛根素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膳食引起的血清胆固醇的升高,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上调CYP7A1的mRNA转录水平,对HMGR和CYP51的转录水平没有影响。结论:这些数据表明葛根素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平衡 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 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酶 7Α-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活性物质对高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赵立 苟萍 +1 位作者 王霞 郭星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比较大蒜活性物质对高血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血浆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均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 目的比较大蒜活性物质对高血脂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血浆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均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活力通过NADPH光吸收的减少量进行测定。结果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能降低高血脂小鼠TC、LDL-C和MDA的水平,抑制HMG-CoA还原酶活力,提高HDL-C水平和SOD酶活力。与高血脂组相比,处理各组有显著差异,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都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脂质过氧化、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密切相关,并且蒜氨酸+蒜氨酸酶降低TC水平和HMG-CoA还原酶活性、提高HDL-C水平和SOD酶活力的效果优于大蒜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活性物质 血脂蛋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3-羟-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不同时期开袋灵芝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丽云 解凡 +2 位作者 赵丽丽 方菁菁 吴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2-468,共7页
通过在栽培料中加入亚硒酸钠,研究硒对不同时期开袋灵芝子实体硒富集能力和多糖、三萜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开袋时间子实体三萜图谱相似性及灵芝酸A、E、F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 通过在栽培料中加入亚硒酸钠,研究硒对不同时期开袋灵芝子实体硒富集能力和多糖、三萜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开袋时间子实体三萜图谱相似性及灵芝酸A、E、F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三萜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栽培料中添加亚硒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灵芝的硒含量,其中接种后50 d开袋(第2批)的硒含量最高,为57.8μg/kg,比对照高出34.42%;原种经50 mg/kg亚硒酸钠驯化后,其子实体中有机硒含量比对照提高35.95%;添加亚硒酸钠的菌袋接种后40~70 d开袋(1~4批)能有效提高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其中接种后60 d开袋(第3批)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3.24 mg/g,比对照提高53.95%;但各个批次的子实体三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批次灵芝的三萜图谱相似度在98%左右,说明不同批次的三萜灵芝酸成分相似;添加亚硒酸钠使灵芝酸A、E、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且对灵芝酸E、F含量的影响更大。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表达量显著降低,说明灵芝对硒的吸收抑制了HMG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多糖 三萜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邓建伟 郭栋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50-860,共11页
他汀类药物,即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他汀类药物,即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然而,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副作用也呈现剂量相关性,包括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在一些病例中这类毒性作用相当严重,已经证实这些毒性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相关。基于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在联合服用其他药物后的他汀类药物的药动学改变,或者是推测当病人的他汀类药物代谢率降低或者相关转运体功能下降后,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改变。为了尽可能地掌握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规律和机理,我们需要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信息。本文重点从遗传药理学的角度,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信息和理化特性,从而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响他汀类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 转运体 遗传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戟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基因hmgr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曹小迎 蒋继宏 +2 位作者 刘群 戴传超 陈凤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通过比较6种植物8条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同源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成功地从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叶中扩增出458bp的基因片段。通过BlastP比较,所推断的大戟HMGR蛋白序列与杜... 通过比较6种植物8条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同源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成功地从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叶中扩增出458bp的基因片段。通过BlastP比较,所推断的大戟HMGR蛋白序列与杜仲Eucommia ulmoides(AAV54051)、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AAP14352)、胡黄连Picrorhiza kurrooa(ABC74565)、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AAU08214)、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ABC71314)、龙胆草Gentiana lutea(BAE92730)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0%、86%、86%、92%、87%和88%。蛋白质保守区、特征区以及进化树分析,初步证实该基因为hmgr基因,这是首次报道从药用植物大戟中克隆到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HMGR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根系HGMR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远华 陆建良 +1 位作者 范方媛 石玉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采用SSH技术分析了VA菌根处理后福鼎大白茶根系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获得了差异序列,序列比对显示,在上调表达序列中包含了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H... 采用SSH技术分析了VA菌根处理后福鼎大白茶根系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获得了差异序列,序列比对显示,在上调表达序列中包含了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采用RACE技术获得了HGMR基因全长序列,HGMR基因长2 420 bp,具有1 773 bp开放阅读框(163rd^1935t h),编码590个氨基酸。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GMR蛋白分子量约63.5 k D,等电点为6.8,定位于线粒体膜或者内质网膜。研究还显示,HGMR在茶树叶片中表达强度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同时,HGMR对生物性和非生物性胁迫均有明显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3-羟基-3-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草HMG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启超 刘实忠 校现周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8,共8页
通过比较9种植物的9条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氨基酸同源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中克隆了一个HMGR基因,命名为TKHMGR。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 通过比较9种植物的9条甲羟戊酸途径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氨基酸同源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中克隆了一个HMGR基因,命名为TKHMGR。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KHMGR属于HMGR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同时,利用荧光定量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草 HMGR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蜕皮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锡尔 朱冬发 +2 位作者 崔晓雨 汤洁 谢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2-1201,共10页
为了研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在甲壳动物蜕皮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HMGR基因的c ... 为了研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在甲壳动物蜕皮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HMGR基因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F280756)。该序列全长2575bp,包括一个53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686bp的3′端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83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美洲海鳌虾HMGR氨基酸序列相比一致性达65%,具有Ⅰ型HMGR保守催化区域、两个HMG-Co A结合基序和两个NADP(H)结合基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及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HMG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大颚器(MO)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它组织中表达量均极低;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中,大颚器中HMGR基因的表达量自A期至D0亚期升至最高,然后下降,至D4亚期最低。验证了大颚器是三疣梭子蟹合成甲基法尼酯的唯一器官,表明HMGR在三疣梭子蟹蜕皮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基因克隆 蜕皮周期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