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es of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adjusted by organic additives in hydrothermal synthesis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斌 周科朝 +2 位作者 李志友 黄苏萍 赵颜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871-875,共5页
Properties of hydroxyapatite (HA, Ca10(PO4)6(OH)2), including bioactivity, biocompatibility, solubility and adsorption could be tailored over wide ranges by the control of particle composition, particle size and... Properties of hydroxyapatite (HA, Ca10(PO4)6(OH)2), including bioactivity, biocompatibility, solubility and adsorption could be tailored over wide ranges by the control of particle composition,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In order to satisfy various applications, well-crystallized pure HA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at moderate temperatures by hydrotherrnal synthesis, and HA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were obtained by adding organic additives.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se nanoparticles, and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HA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horter rod-like HA particles can be prepared by adding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he additive of CTAB can block the HA crystal growth along with c-axis. And whisker HA particles are obtained by adding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 since EDTA may have effect on the dissolution-repreeipitation process of 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hydrothermal method MORPHOLOGIES organic additive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改性硬碳材料的性能
2
作者 李一帆 刘富亮 +3 位作者 陈安国 刘江涛 周雄 班霄汉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硬碳具有特殊的无定形结构。将硬碳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可实现性能的综合优化。通过化学还原法和一步水热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复合硬碳材料(Ag@HC)。化学法制备Ag@HC-1时,在还原过程中生成了副产物AgCl,且银纳米粒子以单核或团簇的方式出... 硬碳具有特殊的无定形结构。将硬碳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可实现性能的综合优化。通过化学还原法和一步水热法,合成银纳米粒子复合硬碳材料(Ag@HC)。化学法制备Ag@HC-1时,在还原过程中生成了副产物AgCl,且银纳米粒子以单核或团簇的方式出现在硬碳颗粒上;水热法制备的Ag@HC-2中,Ag最大程度地参与了银纳米粒子的生长,在硬碳表面和颗粒之间形成了粒径更小、更均匀的银纳米粒子。Ag@HC-2复合材料中,过渡金属Ag纳米粒子以Ag-Li合金的可逆化反应参与了电化学储能,提升了电化学性能。在0.01~2.50 V循环,Ag@HC-2的20.0 C倍率可逆比容量达132.5 mAh/g,较硬碳提升了29.3%,1.0 C循环2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硬碳 银纳米粒子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颗粒的晶格畸变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汪宝珍 魏智强 +2 位作者 杨晓红 刘立刚 王晓云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8,34,共5页
采用水热还原法,以硝酸银(AgNO3)为前驱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表面修饰剂,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制备出了银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特性... 采用水热还原法,以硝酸银(AgNO3)为前驱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表面修饰剂,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制备出了银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特性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晶格畸变。结果表明:样品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态是多晶体,形貌为不规则类球形颗粒。同时研究了晶格结构,发现晶格结构发生了畸变,表现为晶格膨胀。粒径分布在40~60 nm范围,平均粒径为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银纳米颗粒 水热法 形貌 晶格常数 晶格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模板法制备皂荚形貌银纳米粒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鑫 张梅 +2 位作者 王忆 阳素玉 尹荔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82-84,共3页
利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具有新颖皂荚形貌的Ag纳米粒子,其平均尺寸为60~70nm。钛酸丁酯和乙酰丙酮螯合而成的网络结构可指导一维Ag纳米粒子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会影响皂荚形貌Ag纳米粒子的生长动力学过程。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皂荚形貌 软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颗粒/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钦雯 王雯君 +1 位作者 陈玟锦 唐爱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60,共9页
本研究以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OCNF)为唯一载体和分散剂,AgNO_(3)溶液为银源,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银颗粒(AgNPs),制备纳米银颗粒/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Ag-CNF),并探究了TOCNF含量和Ag^(+)浓度对Ag-CN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TOCNF和10... 本研究以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TOCNF)为唯一载体和分散剂,AgNO_(3)溶液为银源,通过水热法合成纳米银颗粒(AgNPs),制备纳米银颗粒/纳米纤维素复合材料(Ag-CNF),并探究了TOCNF含量和Ag^(+)浓度对Ag-CN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TOCNF和10 mmol/L Ag+条件下合成的AgNPs分散均匀,无明显大颗粒聚集,其平均粒径为22.3 nm,对大肠杆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分别表现出直径为2.70 mm和3.50 mm的抑菌圈,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颗粒 纳米纤维素 抗菌材料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吡咯烷酮还原氧化银制备纳米银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曾琦斐 李绍国 谭荣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39,共3页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合成法还原氧化银制备了纳米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银溶胶进行可见光吸收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银做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PV...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合成法还原氧化银制备了纳米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银溶胶进行可见光吸收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银做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PVP同时具备还原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的特点,通过水热合成法,利用PVP还原Ag2O可制备得到粒径为30~70 nm的纳米银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快捷、便于控制,同时不需加入其他还原剂,成本低,污染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水热合成法 纳米银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剂对Ag粒子形貌和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何鑫 陈云霞 +1 位作者 张梅 吴坤彬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存在下,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还原剂(葡萄糖、柠檬酸三钠和抗坏血酸)制备具有不同形貌与尺寸的银粒子。结果表明,还原剂的种类可改变晶体的成核-生长环境,从而极大地影响所得粒子的形貌与尺寸。在本实验... 利用水热合成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存在下,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还原剂(葡萄糖、柠檬酸三钠和抗坏血酸)制备具有不同形貌与尺寸的银粒子。结果表明,还原剂的种类可改变晶体的成核-生长环境,从而极大地影响所得粒子的形貌与尺寸。在本实验环境中,晶体生长速率相对成核速率较大,导致当添加还原能力强的还原剂时所得到的粒子尺寸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pvp 银纳米粒子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高长径比银纳米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嘉 操芳芳 +3 位作者 陈淑勇 王魏巍 韩娜 金良茂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6,共6页
采用水热法以AgCl为胶体、利用PVP作为还原剂及表面活性剂,成功合成了产量高、形貌尺寸均匀、高长径比的Ag纳米线。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单质... 采用水热法以AgCl为胶体、利用PVP作为还原剂及表面活性剂,成功合成了产量高、形貌尺寸均匀、高长径比的Ag纳米线。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DR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单质银,结晶度高,银线平均长度60~110μm、平均直径为20~60 nm,长径比大于1 000。同时探讨了NaCl物质的量、PVP物质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尺寸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最佳反应条件,并阐述了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生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水热法 高长径比 pvp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助水热法可控合成FeNi3合金纳米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润涵 姜继森 胡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67-2172,共6页
利用水热法处理表面活性剂/正辛烷/正己醇/水四元微乳体系成功合成FeNi3合金纳米结构.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类型来调控产物粒径与形貌.当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0(PEG4000)时,产物为球状,粒径约为75nm.当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 利用水热法处理表面活性剂/正辛烷/正己醇/水四元微乳体系成功合成FeNi3合金纳米结构.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和类型来调控产物粒径与形貌.当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0(PEG4000)时,产物为球状,粒径约为75nm.当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时,产物为海胆状.单个海胆状颗粒是由许多纳米棒构成,其直径约为42nm,长度为0.4-1.2μm.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穆斯堡尔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多功能磁天平(MMVFTB)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球状和海胆状的FeNi3样品在室温下呈现典型的铁磁性特征,其饱和磁化强度(Ms)值分别为114.4和97.4emu·g-1,矫顽力(Hc)值分别为94.0和329.0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FeNi3合金 反相微乳液 水热法 形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粒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盼桢 黄哲 +4 位作者 伍思远 董浩楠 唐思危 马运柱 刘文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41-3960,共20页
导电银浆因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被用作印刷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极栅线材料。银粉作为导电银浆中的导电相,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同形貌、尺寸的微纳米银粉作为导电相,可以提高银浆的烧结活性和服役性能。其中,成... 导电银浆因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被用作印刷太阳能电池板的电极栅线材料。银粉作为导电银浆中的导电相,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同形貌、尺寸的微纳米银粉作为导电相,可以提高银浆的烧结活性和服役性能。其中,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液相还原法是合成不同形貌与尺寸的银粒子的主要方法。本文概括了银粒子的性质与应用,介绍了三种常用的银粒子液相合成方法,以及纳米晶形核生长理论,总结了银粒子的生长调控方式,并对光伏银浆领域银粒子的制备与调控等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粒子 制备方法 成核生长理论 形貌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温度对Ag_3PO_4形貌及光催化降解染料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哲 贺益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在水热反应体系中的不同温度下合成可见光催化剂Ag_3PO_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进行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Ag_3PO_4的粒径逐渐增大,形貌趋于规则... 在水热反应体系中的不同温度下合成可见光催化剂Ag_3PO_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表征,进行光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Ag_3PO_4的粒径逐渐增大,形貌趋于规则;当温度为110℃时,光催化剂Ag_3PO_4表面出现少量Ag_3PO_4基元,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基元增多;Ag_3PO_4降解阳离子染料——罗丹明B(RhB)高于降解阴离子染料——甲基橙(MO)的效率;合成的180-APO在光照20min时降解率最大,MO和RhB的降解率分别达96.45%和99.73%;空穴正离子h+与超氧基负离子·O-2为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银 水热法 温度 形貌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二氧化钒粉体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海楠 梁姝慧 +3 位作者 韩相阁 赵九蓬 豆书亮 李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2-1080,共9页
二氧化钒(VO_(2))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临界温度68℃时具有从绝缘体单斜相到金属四方相的可逆相变,相变后其本身的电阻率、红外透过率等物理性质都会发生改变。可逆的相变特性以及相对简单的响应方式使得VO_(2)成为制备... 二氧化钒(VO_(2))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临界温度68℃时具有从绝缘体单斜相到金属四方相的可逆相变,相变后其本身的电阻率、红外透过率等物理性质都会发生改变。可逆的相变特性以及相对简单的响应方式使得VO_(2)成为制备新型智能器件的候选材料。然而,有关二氧化钒合成机理以及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钒的综述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钒的相关工作,分别对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VO_(2)(M)进行介绍与总结,并对水热法制备VO_(2)(M)粉体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二氧化钒 纳米颗粒 金属-绝缘体相变 合成机理 形貌 晶相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