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三)体系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光宇 肖居承 +3 位作者 范帅 严正 刘敦楠 李祖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1,共12页
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 针对能源转型背景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的紧迫需求,文中立足于电能价值这一根本点,提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设计。首先,分析指出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正是为了适应低发电边际成本、高系统消纳成本的新能源,其短期目标是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长期愿景是促使系统具有低调节边际成本。其次,基于对电能价值内涵的再思考,提出了电能双重价值理论,揭示了电能作为商品所具有的生产使用价值和电力电量平衡价值,强调不应基于资源类型而应基于所发挥价值来划分市场主体类型。最后,从商品属性、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等多个维度,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该体系由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又可分为互替电量市场与调节电量市场两部分,分别用于反映电能的生产使用价值和平衡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下多区域电力互替品市场形态以及零售商参与电力互替品批发市场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电力互替品市场体系围绕系统连续平衡而设计,有利于建立公平交易、充分竞争、简单透明的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电力互替品 新型电力系统 电能双重价值 互替电量 调节电量 新能源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杰 贾宏杰 +3 位作者 靳小龙 穆云飞 李敬如 胡诗尧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1,共12页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氢能利用模式,提出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多微网IES电-氢-热P2P交易框架及定价模型。其次,考虑单一微网的电-氢-热多元耦合约束及不同微网间电-氢-热多能互济,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提出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混氢天然气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次梯度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该P2P问题,从而保护各微网的隐私。所提方法设计了动态电、氢、热P2P价格,将传统的电力共享模式拓展为DSG电-氢-热多元协同共享模式。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促进电能、氢能及热能协同共享,并降低多微网IES总运行成本及总碳排放量,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分布式智能电网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氢能 分布式智能电网 微网 综合能源系统 混氢天然气 低碳优化 端对端交易 电-氢-热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组网接入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林今 程祥 +2 位作者 邱一苇 池映天 宋永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95,共18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将成为推动多行业绿色替代和深度脱碳的重要力量。依托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及氢下游利用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接入方式、运营方式与关键技术的详细梳理。为填补上述空缺,首先系统性地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典型结构,分析了适用于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组网方式;其次,梳理了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中接入变换系统的研究现状,明确了面向电制氢机组宽范围快速动态高效运行新需求的电气接入系统发展趋势;然后,针对现阶段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的并网政策边界复杂的问题,总结了并/离网系统的典型运营方式及其特点;最后,展望了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电制氢 绿氢 新能源规模化消纳 组网方式 运营方式 电气接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电源并联方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小卫 苏星宇 +1 位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氢电源的模块化并联方法,但模块化并联时存在模块间不均流问题。针对多个制氢电源并联时的不均流问题,提出基于三相交错并联LLC结构的制氢电源并联方案。首先,推导了多个制氢电源并联等效电路,从阻抗角度入手,得到模块间谐振参数差异是不均流的主要原因。然后,利用虚拟阻抗调整等效阻抗,从而实现模块间均流。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一台两个6 kW模块化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并联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解水制氢 制氢电源并联方案 谐振参数差异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碱性-质子交换膜混合电解槽的离网型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容量配置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衍会 李冠霖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未来绿氢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走工艺离网型的技术路线。为此,结合风力/光伏发电、碱性-质子交换膜(ALK-PEM)电解槽和储能设备,构建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对其多目标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密度峰值优化的近邻传播快速聚类算法得到风光联合出力... 未来绿氢的规模化发展需要走工艺离网型的技术路线。为此,结合风力/光伏发电、碱性-质子交换膜(ALK-PEM)电解槽和储能设备,构建风光耦合制氢系统,对其多目标优化配置进行研究。采用密度峰值优化的近邻传播快速聚类算法得到风光联合出力典型场景;考虑ALK-PEM电解槽的特点,提出电解制氢单元的功率分配策略,结合风光耦合制氢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以减小系统成本、提高系统能量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目标,构建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模型,并采用多机制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混合电解槽制氢系统与混合电解槽-储能协同制氢系统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混合电解槽制氢系统,协同制氢系统中的储能设备能够实现对电解槽功率的补偿,使得ALK电解槽所占比重有所提升,显著降低电解槽的启停次数,单位制氢成本和弃风弃光率分别降低了8.76%、54.01%,系统能量效率和内部收益率分别提高了34.85%、13.58%,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碱性电解槽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风光耦合制氢系统 容量配置 功率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制氢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周峻 冀承泽 +3 位作者 李儒欢 宋旭晖 吴锴 成永红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6-2113,共18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可能因储能、消纳措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大量弃电,另外波动性、间歇性的风光能源也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因素。以电解水制氢为核心的电氢协同技术既可以助力过剩风光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升能源利用率;...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可能因储能、消纳措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大量弃电,另外波动性、间歇性的风光能源也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因素。以电解水制氢为核心的电氢协同技术既可以助力过剩风光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升能源利用率;还具备参与电网调峰、调压及调频以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首先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原理特性、性能指标与产业化进程;进而结合电制氢-储氢行业现状,总结了电氢协同技术参与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深入剖析了电解水制氢技术在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中的应用可行性。同时,针对未来电氢协同技术提升电网支撑能力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制氢 新型电力系统 氢储能 综合能源系统 多联产 电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超导风电制氢一体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申刘飞 翟雨佳 +2 位作者 吴星徵 黄晟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362-3380,共19页
海上风力发电不断向场群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逐渐呈现单机大容量、深远海化趋势,单机容量进入“两位数时代”,风机质量和体积增大,海上运输、吊装、操作和维护难度大... 海上风力发电不断向场群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逐渐呈现单机大容量、深远海化趋势,单机容量进入“两位数时代”,风机质量和体积增大,海上运输、吊装、操作和维护难度大幅增加。此外由于海上风电显著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大规模并网困难,出现严重的弃风现象。为解决上述两大世界难题,湖南大学风力发电团队首次提出新型超导风电制氢一体化技术,在研究超导风机特性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基础上,将超导风机与液氢制备有机结合,设计了离网型海上超导风电与水电解制氢一体化系统,建立了新型超导风电制氢系统风、电、磁、热、氢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风电系统高效转换理论。利用电解水制氢技术将海上风能就地消纳制氢,液氢存储通过运输和可控液氢循环制冷为超导风机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大幅降低设备平台的体积和质量,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确保集成系统的可靠运行。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温超导风机技术与海上风电制氢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离网型海上超导风电制氢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结构和可行性,提出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能源岛系统规划,探索了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为大规模深远海超导风电制氢产业提供共性技术,推动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升级,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制氢 超导风机 氢储能 能源岛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和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冬锋 左圣宇 +3 位作者 杨晶莹 孙勇 李宝聚 刘晓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2-571,I0051-I0053,共13页
为深入挖掘绿氢的环境价值,提升新能源汽车参与调度的积极性,提出一种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及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构建以两段式电转气、储氢、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及热电掺氢组成的氢能多元化终... 为深入挖掘绿氢的环境价值,提升新能源汽车参与调度的积极性,提出一种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及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构建以两段式电转气、储氢、氢燃料电池、加氢站及热电掺氢组成的氢能多元化终端应用模型,丰富氢能的产用途径;然后,以电力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绿证交易机制为参考,提出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促进绿电和绿氢的协同运行;其次,提出面向新能源汽车的碳配额交易机制,在负荷侧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协同优化。最后,基于氢能多元化应用模型,综合考虑绿色氢能证书交易机制和新能源汽车碳配额交易机制,建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以及新能源车主参与调度的积极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及系统低碳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多元利用 绿色氢能证书 碳配额 新能源汽车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优化规划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吉星 侯依昕 +3 位作者 白坚实 张玫珊 蒋海玮 叶鹏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针对新能源电网中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导致系统灵活性需求较大、灵活性供需失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鲁棒优化规划方法。首先,分析新能源电网内电-氢转换设施和电-氢储能设施运行特性,建立电-氢能量耦合模... 针对新能源电网中新能源出力随机波动导致系统灵活性需求较大、灵活性供需失衡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鲁棒优化规划方法。首先,分析新能源电网内电-氢转换设施和电-氢储能设施运行特性,建立电-氢能量耦合模型;其次,分析电网引入电-氢储能后的灵活性需求与灵活性供给能力特性,建立考虑电-氢储能的新能源电网灵活性裕度指标;再次,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灵活性的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分布鲁棒优化规划模型;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文章所提方法能够确定新能源电网电-氢储能的配置容量,提高新能源电网系统灵活性的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 新能源电网 电储能 氢储能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制氢系统建模及热力学与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波 王佳琪 +2 位作者 刘志亮 赵玄烈 葛坤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7-1220,共14页
为系统分析和评估海上风电制氢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及经济性,构建了一个在热力学方面充分考虑附属设备、在经济学上兼顾海域特殊性的海上风电制氢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首先展开了参数研究和敏感性分析,以探讨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系统分析和评估海上风电制氢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及经济性,构建了一个在热力学方面充分考虑附属设备、在经济学上兼顾海域特殊性的海上风电制氢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首先展开了参数研究和敏感性分析,以探讨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其次,利用我国海域真实风速数据进行了案例研究,模拟并评估了该海域的制氢能力及系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风速、电解槽运行温度及运行压力的提升均有助于增强制氢系统的运行性能,其中系统性能对风速变化表现出显著敏感性;案例研究显示该海域全年氢气产量为179908 kg,平均能量效率和㶲效率分别为26.6%和54.4%。然而,成本高昂的海上浮体结构使得氢气平准化成本显著上升。此外,该海域在夏季的制氢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6月份的氢气产量最低,仅为10月或11月的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制氢 模拟 性能评估 技术经济学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季节性氢储能的电力系统跨尺度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方法
11
作者 金昱烨 方家琨 +5 位作者 艾小猛 钟治垚 魏利屾 朱梦姝 崔世常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0-129,共10页
氢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应对净负荷季节性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手段。为充分评估新型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对新能源的消纳作用,建立了含季节性氢储能的电力系统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针对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时间跨度长、电... 氢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消纳大规模新能源、应对净负荷季节性不均衡问题的关键手段。为充分评估新型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对新能源的消纳作用,建立了含季节性氢储能的电力系统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针对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时间跨度长、电力设备数量多、氢储能长时耦合特性所导致的优化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的全年时序生产模拟模型季节性策略迭代方法。该方法通过评估储氢量对未来时段总运行成本的影响来调整全年时序运行模拟决策,基于储氢量的值函数近似前瞻策略及其并行更新方法实现近似最优解的快速求解。以两个改进系统算例为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氢耦合 氢储能 时序生产模拟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解槽功率波动的风光制氢系统能量管理优化
12
作者 陈磊磊 年珩 +2 位作者 赵建勇 肖宏飞 林艳艳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7,共8页
针对电解槽输入功率波动的问题,结合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计及电解槽功率波动的风光制氢系统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制定计及发电消纳率、经济效益、储能电池启停次数、储能电池经济运行、电解槽启停次数、电解槽功率波动的多目标函... 针对电解槽输入功率波动的问题,结合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计及电解槽功率波动的风光制氢系统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制定计及发电消纳率、经济效益、储能电池启停次数、储能电池经济运行、电解槽启停次数、电解槽功率波动的多目标函数及功率约束条件。采用基础优化、功率波动优化双层结构进行求解。基于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案例结果表明:所提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可以实现电解槽功率小波动分配,在保证100%发电消纳率的前提下,使系统经济效益提升3.12%,储能启停次数减少6次,电解槽启停次数减少22次,维持储能电池经济运行;所提能量管理优化方法能够实现多目标优化,提升电解槽的制氢效率以及系统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波动 能量管理 多目标优化 双层功率优化 风光制氢系统 电解槽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低碳优化运行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智泉 陈晓杰 +3 位作者 符杨 彭宪进 李振坤 邓莉荣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I0024-I0030,共18页
海上风电制氢是实现海上风电完全消纳及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针对海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高难以完全消纳,以及氢能利用单一造成系统经济性低和碳排放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分布鲁棒和凸松弛技术的含海上风... 海上风电制氢是实现海上风电完全消纳及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针对海上风电出力不确定性高难以完全消纳,以及氢能利用单一造成系统经济性低和碳排放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分布鲁棒和凸松弛技术的含海上风电制氢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运行策略。首先,通过研究海上风电制氢及其输氢系统的运行机理,建立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及氢能多元转换与利用的数学模型;其次,构造了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源荷不确定性模型,并以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此外,该文采用强对偶理论,将原始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了模型的快速精确求解。最后,对IEEE-33节点电网和23节点热网组成的综合能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风电消纳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低碳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制氢 氢能多元利用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 凸松弛技术 分布鲁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阶梯式碳交易的牵引供电系统混合储能容量配置
14
作者 郭文凯 王果 闵永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在“双碳”背景下,为推动铁路行业的低碳转型,提出一种以牵引供电系统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考虑多源互补、新能源高效消纳等因素,构建含新能源发电系统、电-氢混合储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框架... 在“双碳”背景下,为推动铁路行业的低碳转型,提出一种以牵引供电系统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首先,考虑多源互补、新能源高效消纳等因素,构建含新能源发电系统、电-氢混合储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框架,并给出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方案;其次,构建规划-运行模型,其中,规划层确定电-氢混合储能配置方案,运行层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以计算牵引供电系统的日运行成本;最后,利用改进海鸥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牵引供电系统与新能源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仅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方案和仅考虑电-氢混合储能方案相比,系统总成本分别降低48%与36%,弃风弃光率则下降11%与3%;与仅考虑阶梯式碳交易搭配单一储能介质(蓄电池或氢储能)方案相比,系统总成本分别降低19%与40%,新能源消纳率则提升4%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供电系统 阶梯式碳交易机制 新能源消纳 电-氢混合储能 改进海鸥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风电制氢系统日前及实时能量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荆捷 董砚 杨富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为解决风能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系统经济性、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含有储能电池的孤岛风电制氢系统日前及实时能量管理策略。在日前能量管理阶段,采用碱性电解槽功率分级能量管理策略,并以系统日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孤岛风电制氢系... 为解决风能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系统经济性、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含有储能电池的孤岛风电制氢系统日前及实时能量管理策略。在日前能量管理阶段,采用碱性电解槽功率分级能量管理策略,并以系统日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孤岛风电制氢系统经济性能量管理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灰狼优化算法对系统能量管理模型进行求解,优化系统能量流动,提高系统经济性。在实时能量管理阶段,为保证系统在非计划功率波动时可以维持稳定运行,设计了一种基于工况识别的孤岛风电制氢系统实时能量管理策略,根据系统实时运行工况及时调整系统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日前阶段能量管理有效增加系统日收益,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基于工况识别的实时阶段能量管理在日前计划下风功率波动时可以维持系统功率平衡,实现电解槽全天稳定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制氢 电解槽 能量管理 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新能源外送规模预测
16
作者 李学军 杨昌海 +2 位作者 王茗洋 孙亚璐 袁铁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9-2159,I0003,I0004,共13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推进,西北地区本地消纳能力不足问题凸显,综合考虑本地电力和氢能需求,构建了新能源外送消纳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首先,从新能源发展潜力、各产业用电特性以及各领域用氢特性入手,将新能源外送预测系统划分...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的推进,西北地区本地消纳能力不足问题凸显,综合考虑本地电力和氢能需求,构建了新能源外送消纳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首先,从新能源发展潜力、各产业用电特性以及各领域用氢特性入手,将新能源外送预测系统划分为新能源、电力负荷和氢能负荷3个子系统,分别构建了涉及风电和光伏的新能源发展潜力预测模型,包括工业、电力、热力、交通4个领域的氢能负荷预测模型和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生活用电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其次,理清3个子系统及与新能源外送规模之间的交互关系和反馈机制,形成了新能源外送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以甘肃地区为例,针对人力、投资、交通和氢储4种发展模式,开展影响新能源外送规模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人力导向型和投资导向型模式下2030年新能源外送规模提高83.9%和91.5%,交通需求和氢储需求驱动下2030年新能源外送规模降幅6.8%和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外送规模 新能源发电量 氢负荷 电力负荷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掺烧绿氢降碳系统配置方案研究
17
作者 陈文琦 黄玉磊 +8 位作者 周秦 林祥东 张俊春 薄煜 李文凯 黄大岸 张伊甸 高群翔 张晨昕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103,共9页
为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机组掺烧绿氢降碳的系统配置方案,构建了一套包含制氢、储氢、储能及煤电机组掺氢燃烧的综合系统框架,建立了降碳目标约束下以氢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系统配置优化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 为优化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煤电机组掺烧绿氢降碳的系统配置方案,构建了一套包含制氢、储氢、储能及煤电机组掺氢燃烧的综合系统框架,建立了降碳目标约束下以氢燃料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系统配置优化模型,并运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求解与分析,探讨了不同运行场景下的降碳系统配置优化方案。以某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为例,在单台煤电机组降碳10%的目标约束下,如仅利用弃风弃光电力制氢时,制氢装置年利用小时数仅约2000h,标准状态下绿氢成本高达3.02元/m^(3)(33.8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2179元/(kW·h);配置电化学储能可降低制氢、储氢系统配置规模,提升制氢装置利用小时数,但受限于高额的储能建设成本,储能规模需要优化确定,标准状态下绿氢成本最低可降至约2.35元/m^(3)(26.3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1652元/(kW·h);在储能基础上,如可在绿氢认证范围内引入少量公网电力辅助制氢,可进一步减少系统建设成本,标准状态下制氢成本有望降低至约2.12元/m^(3)(23.70元/kg),单台煤电机组度电成本增加0.1426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大基地 绿氢掺烧 煤电降碳 制氢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
18
作者 尹泽勇 李建榕 +7 位作者 秦亚欣 李维 丁水汀 俞笑 刘向雷 李敏 李明 王翔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全球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进程正在加快,新能源及其动力系统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保障航空能源安全以及航空业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快推动航空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变革。本文... 全球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进程正在加快,新能源及其动力系统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保障航空能源安全以及航空业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快推动航空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变革。本文阐述了太阳能、电能、氢能、核能、氨能、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新能源航空动力的发展意义,总结了新能源与航空动力融合的发展态势,综合分析了新能源到航空动力转换的工程实用性和应用场景。研究提出了新能源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大力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与自主航空动力装备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电能和氢能航空动力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太阳能航空动力应用推广和核能航空动力探索研究。研究建议,推动设立新能源航空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专项、加快新能源航空动力研发和使用进程、强化新能源航空动力产业的金融财税保障、构建新能源航空动力国际合作生态链,全面提升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支撑先进航空装备更新换代,促进航空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新能源应用 航空发动机 可持续航空燃料 氢动力 电动航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海上风电制氢和多重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
19
作者 燕兵 杨志林 +2 位作者 张岩 杨晓辉 李庆熙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海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风资源,研究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和荷侧需求响应对风电消纳及平抑海上风电波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含海上风电制氢(offshore wind power hydrogen production,OWHP)和多重需求响应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integr... 海上具有极为丰富的风资源,研究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和荷侧需求响应对风电消纳及平抑海上风电波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含海上风电制氢(offshore wind power hydrogen production,OWHP)和多重需求响应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源-荷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策略。首先,探究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运行机理,构建了含风电制氢、氢气压缩、海水淡化、输氢管道以及气体储氢的海上风电制氢模型,并构建了含燃气掺氢、氢气甲烷化和氢燃料电池的氢能多重利用模型。其次,分析了荷侧资源在各时间尺度的调节特性,提出了多重需求响应模型。最后,为降低海上风电的预测误差对IES运行影响,提出了日前-日内-实时三阶段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模型,平抑系统功率波动。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有效消纳海上风电资源,提升IES经济、低碳性,并缓解源、荷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间尺度 多重需求响应 氢能多能利用 综合能源系统 海上风电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效率和寿命的多堆电解制氢系统运行优化
20
作者 梁丹曦 宗正 +3 位作者 宋洁 徐桂芝 郜捷 张永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9-3149,共11页
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制取仍以化石能源制取的蓝氢/灰氢为主,低碳化、绿色化形势严峻。通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电解制氢,是制取绿氢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规模化消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供... 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制取仍以化石能源制取的蓝氢/灰氢为主,低碳化、绿色化形势严峻。通过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电解制氢,是制取绿氢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规模化消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技术。而新能源电力具有强随机、波动性特征,现有多堆电解制氢系统运行效率、寿命难以保障。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的性能特性,总结了电解制氢效率特性及过载、低载、启停等运行约束。其次,基于电解制氢特性模型,提出计及效率、寿命的多堆电解制氢运行优化策略,设计电解制氢4阶段优化运行模型,并提出结合基于健康状态(StateofHealth,SoH)的改进轮值策略。案例分析表明:研究所提策略下多堆电解制氢系统56%运行时间为稳定工况,与其他策略相比衰减降低了30.6%~39.8%,可见通过4阶段分段逐步链式分配运行,可有效降低启停、过载、波动运行时间,缓解匹配新能源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运行衰减;通过基于最大效率点的功率调度,在效率上相对其他方案提升了2.9%~9.2%,综合经济性提升了50万~95万元;所提策略下各电解堆间运行差异稳定在额定电压0.1%内,基于SoH的改进轮值策略有效提升了各电解堆间运行均一性。所提优化运行策略改善了匹配新能源运行过程中多堆电解制氢系统的效率与寿命,对多堆电解制氢系统的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多堆电解制氢 功率分配 运行优化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