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北煤田芦岭矿区次生生物气地球化学证据及其生成途径 被引量:4
1
作者 佟莉 琚宜文 +4 位作者 杨梅 侯泉林 张文静 房立志 颜志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3,共6页
从煤储层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甲烷与水的氢同位素值的定量关系、煤层气田产出水的来源3个方面探讨了淮北煤田芦岭矿区煤层气的成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中甲烷气占绝对优势(达97%以上),且明显显示出极干气的特征;甲烷碳和氢同位素值范... 从煤储层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甲烷与水的氢同位素值的定量关系、煤层气田产出水的来源3个方面探讨了淮北煤田芦岭矿区煤层气的成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中甲烷气占绝对优势(达97%以上),且明显显示出极干气的特征;甲烷碳和氢同位素值范围分别为-67.6‰^-64.2‰,-206‰^-224‰,属于生物成因气的分布范围;甲烷氢同位素值(δD(CH4))和水氢同位素值(δD(H2O))定量关系表明,煤层甲烷气主要是二氧化碳还原作用生成的次生生物成因气;煤层水样品点同位素值均落在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煤层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符合生物成因气生成需有雨水补给的条件。综合3个方面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并结合研究区构造-热演化史,认为现今淮北煤田芦岭矿区的煤层气主要为次生生物成因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成因 次生生物气 碳氢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淮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