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铑-双膦配合物的咬角效应对催化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雪原
李敏
+3 位作者
徐斌
李瑞祥
陈华
李贤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研究了HRh(CO)(PPh 3 ) 3 -双膦配体(BISBI,BDPX,BDNA和BINAP)体系在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 能。4种双膦配体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因而有不同的咬角(bite angle),它们与铑催化 剂前体HRh(CO)(PPh 3 ) 3 进行配体交换...
研究了HRh(CO)(PPh 3 ) 3 -双膦配体(BISBI,BDPX,BDNA和BINAP)体系在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 能。4种双膦配体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因而有不同的咬角(bite angle),它们与铑催化 剂前体HRh(CO)(PPh 3 ) 3 进行配体交换后,形成不同的催化活性物种。4种复合催化剂体系中,HRh(CO)(PPh 3 ) 3 -BISBI(咬角为120°)对直链醛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这可能是因为形 成了有利于生成直链烷基-铑的ee构型催化活性物种,其它3种双膦配体与HRh(CO)(PPh 3 ) 3 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体系区域选择性没有多少变化,是与它们具有较小的咬角有关(BINA P85°,BDPX90°,BDNA104°)。上述4种HRh(CO)(PPh 3 ) 3 -双膦体系与HRh(CO)(PPh 3 ) 3 -PPh 3 体系相比较,催化活性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双膦的螯合配位作用使催化活性物种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双膦配合物
咬角效应
催化剂
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
双膦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铑-双膦配合物的咬角效应对催化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雪原
李敏
徐斌
李瑞祥
陈华
李贤均
机构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 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No.G2000048008
文摘
研究了HRh(CO)(PPh 3 ) 3 -双膦配体(BISBI,BDPX,BDNA和BINAP)体系在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性 能。4种双膦配体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因而有不同的咬角(bite angle),它们与铑催化 剂前体HRh(CO)(PPh 3 ) 3 进行配体交换后,形成不同的催化活性物种。4种复合催化剂体系中,HRh(CO)(PPh 3 ) 3 -BISBI(咬角为120°)对直链醛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区域选择性,这可能是因为形 成了有利于生成直链烷基-铑的ee构型催化活性物种,其它3种双膦配体与HRh(CO)(PPh 3 ) 3 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体系区域选择性没有多少变化,是与它们具有较小的咬角有关(BINA P85°,BDPX90°,BDNA104°)。上述4种HRh(CO)(PPh 3 ) 3 -双膦体系与HRh(CO)(PPh 3 ) 3 -PPh 3 体系相比较,催化活性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双膦的螯合配位作用使催化活性物种较稳定 。
关键词
铑-双膦配合物
咬角效应
催化剂
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
双膦配体
Keywords
hydroformylation diphosphine ligand bite angle rhodium complex
分类号
O614.822 [理学—无机化学]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铑-双膦配合物的咬角效应对催化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黄雪原
李敏
徐斌
李瑞祥
陈华
李贤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