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scale Hierarchical Digital Rock Mass Models and Numerical Testing on Mechanical and Hydaulic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li Liu~1,Sijing Wang~2,Enzhi Wa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8-188,共1页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megacitie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 is alway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all p...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megacitie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 is alway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all phases,including planning,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of the underground project.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ndation rock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HIERARCHICAL DIGITAL ROCK MASS modelS numerical test underground space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2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CMA数值预报模式代码质量检测方法与实现
3
作者 李佳静 杨泽 +3 位作者 王彬 刘易凡 董泽信 孟涛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中国气象局(CMA)数值预报的统筹研发对支撑平台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数值预报模式代码的质量检测能力。目前缺乏有效针对数值预报模式代码的质量检测方法和工具,尤其对于性能缺陷和大规模代码的检测不能满... 中国气象局(CMA)数值预报的统筹研发对支撑平台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数值预报模式代码的质量检测能力。目前缺乏有效针对数值预报模式代码的质量检测方法和工具,尤其对于性能缺陷和大规模代码的检测不能满足需要。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针对子程序定义、数组操作和I/O操作等常见编程规则设计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程序代码解析、抽象语法树匹配和流敏感的静态程序检测等关键技术,其中对分支和循环语句的分析方法有效避免了路径爆炸问题。基于该方法的检测工具在数值预报科创平台V1.0代码协同开发栏目提供使用,并应用于CMA区域数值模式的国省统筹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模式代码 代码质量 抽象语法树匹配 流敏感程序分析 有穷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平原河网水动力水质补水方案优选
4
作者 贺蔚 章雪彤 +4 位作者 何文浩 王龙飞 赵文龙 苏莹 高士强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16,共10页
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 平原河网水环境备受关注,常采用生态补水来改善。前期已开展较多复杂交汇平原河网的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出补水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因此,本文以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河网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了9种闸泵组合方案的补水效果;提出了耦合AHP-CRITIC-改进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补水方案进行定量优化评价。结果表明,方案6(开启长山河东泵站和硖石市河泵站补水,关闭中间闸,并以麻泾港南闸和袁硖河闸排水)综合效果最佳,生态流速、NH_(3)-N达标率分别达48.1%和94.9%。改进TOPSIS方法可有效降低指标相关性带来的信息冗余,增强方案优选的区分度,方案6相对贴近度最高(0.732),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平原河网补水方案优选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流域水环境治理与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改善 平原河网 综合评价方法 AHP-CRITIC 改进TOPSIS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气颗粒物污染时空演变及沙尘组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薛一波 张小啸 +1 位作者 雷加强 李生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12-3020,共9页
利用2020~2022年新疆环境监测和同期气象要素数据,结合HYSPLIT模式与PM_(2.5)/PM_(10)比值模型,探讨新疆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沙尘暴的主要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新疆月均PM_(2.5)和PM_(... 利用2020~2022年新疆环境监测和同期气象要素数据,结合HYSPLIT模式与PM_(2.5)/PM_(10)比值模型,探讨新疆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研究沙尘暴的主要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新疆月均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呈波浪型分布,峰值出现在12~次年3月,最低值出现在6~8月;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的特征,南疆年均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为42~111,151~367μg/m^(3),北疆和东疆PM_(2.5)和PM_(10)浓度年均值相对较低,分别为10~62,21~110μg/m^(3)和28~50,100~145μg/m^(3);新疆69%的城市年均PM_(2.5)和PM_(10)浓度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浓度限值;大气PM_(2.5)和PM_(10)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4),春夏秋三季以PM_(10)污染为主,冬季以PM_(2.5)污染为主;PM_(10)是影响新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南疆AQI中PM_(10)贡献率为65%~96%,其次是东疆和北疆,分别为58%~65%和3%~41%;大气PM_(10)严重污染主要发生在春季,由PM_(10)造成南疆空气质量污染比重均在50%以上;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新疆沙尘暴灾害的主要沙源地;沙尘的高低空输送路径明显不同,高空传输主要源于沙漠腹地,而低空输沙源以沙漠东部为主;风蚀沙尘对大气PM_(10)和PM_(2.5)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PM_(2.5) PM_(10) 时空变化 沙尘组分 空气质量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传播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令贺 胡自多 +3 位作者 狄帮让 徐中华 刘威 李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3,共10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噪声的产生机理,根据庆城北三维工区实际地表高程和速度结构,建立准确反映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速度和品质因子Q),以基于Q显式表达的黏滞声波方程为基础,采用坐标变换法实现...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噪声的产生机理,根据庆城北三维工区实际地表高程和速度结构,建立准确反映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速度和品质因子Q),以基于Q显式表达的黏滞声波方程为基础,采用坐标变换法实现起伏地表条件下的三维黏滞声波方程数值模拟。该方法可以将复杂近地表引起的近炮点强能量噪声和强衰减效应较客观地模拟出来,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的吻合度较高。通过不同复杂程度模型的三维数值模拟和波场分析,厘清了黄土塬区地震资料近炮点强能量噪声和多次反射、多次折射的产生机理,并结合实际资料分析了黄土塬区不同位置(塬、梁、坡、沟)及不同炮点深度的波场特征差异,认为:沟中激发时,近炮点强能量噪声较弱,资料品质相对较好;随着炮点深度增大,信号的高频端成分逐步增加;黄土塬地区野外地震采集时,应避免在干黄土层中激发,尽可能选择胶泥层或更深层激发。波场分析结论对黄土塬区实际资料采集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三维黏滞声波方程 数值模拟 品质因子 波场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塔筒优化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晨 张保成 +1 位作者 张开升 王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60,共9页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高效利用风资源、减少用钢成本,开展漂浮式风电机组塔筒的结构优化设计。以船载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引入漂浮式基础的动态响应,作为影响塔筒弯曲变形的重要约束条件。在保证风电机组稳定功率输出的前提下,以...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高效利用风资源、减少用钢成本,开展漂浮式风电机组塔筒的结构优化设计。以船载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引入漂浮式基础的动态响应,作为影响塔筒弯曲变形的重要约束条件。在保证风电机组稳定功率输出的前提下,以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以塔筒构造要求和规范为基本约束条件,建立漂浮式基础风电机组塔筒的数值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完成了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保证风电机组稳定性和正常功率输出要求下,塔筒的质量降低了35%,刚度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结构优化 质量控制 数值模型 风电机组塔筒 漂浮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6
8
作者 王自发 庞成明 +3 位作者 朱江 安俊岭 韩志伟 廖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87-995,共9页
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在大气环境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自主发展和引进,建立了完备的多尺度、多成分的大气环境数值模式,包括全球大气化学输送模式、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大气所利用这些... 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在大气环境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自主发展和引进,建立了完备的多尺度、多成分的大气环境数值模式,包括全球大气化学输送模式、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大气所利用这些模式研究各种空间尺度上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污染物的输送和演变,研究了多种污染过程的成因和污染变化规律,在污染物输送、低对流层臭氧高污染、区域及城市污染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对区域或城市空气质量进行业务化实时预报。大气所还拓展了我国大气环境模拟研究的新领域:大气化学资料同化、污染模式集合预报、污染源反演新方法。初步建立了空气质量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分别基于最优插值技术和集合卡曼滤波技术)和多模式集合预报体系,提高了模式预报水平;在污染源反演新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合我国目前仍然面临着的大气环境问题,对今后大气环境数值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数值模拟 空气质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空气质量暨光化学烟雾数值预报系统 被引量:22
9
作者 邓涛 吴兑 +7 位作者 邓雪娇 冯业荣 郑君瑜 刘乙敏 谭浩波 李菲 毕雪岩 蒋德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8,共7页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排放源模式(SMOKE)和大气化学模式(CMAQ),耦合本地排放源清单,建立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该套模式系统对清洁、污染过程的一次、二次污染物都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冬季,能见度和PM_(2.5)的预...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排放源模式(SMOKE)和大气化学模式(CMAQ),耦合本地排放源清单,建立了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该套模式系统对清洁、污染过程的一次、二次污染物都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冬季,能见度和PM_(2.5)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76和0.78。O_3和NO_x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4和0.61。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效果没有明显降低。夏季,在2个典型光化学过程中,O_3的预报值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81,NO_x分别为0.57和0.64。在相关的边界层气象因子中,地表通风系数和能见度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达0.71。混合层高度、地面风速、比湿和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0、和-0.37。在灰霾过程中,PM_(2.5)占PM_(10)的质量浓度为78%。在气溶胶质量权重中,硫酸盐所占的比重最高,占PM_(2.5)权重达到33%,元素碳为18%,有机碳为14%,铵盐为5%,硝酸盐仅为1%。灰霾过程的二次气溶胶的质量权重比清洁过程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光化学烟雾 灰霾 CMAQ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被引量:64
10
作者 徐祥德 丁国安 卞林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5-828,共14页
该文主要介绍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大气分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重点开展了BECAPEX科学试验(Beijing City AirPollution Experiment)。BE... 该文主要介绍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及调控原理”大气分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重点开展了BECAPEX科学试验(Beijing City AirPollution Experiment)。BECAPEX试验同步进行城市边界层气象与大气化学观测,通过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即城市空间和地面以及点与面结合的技术途径,以揭示北京城市污染“空气穹隆”大气化学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城市环境大气动力-化学模式提供基本科学参数,给出城市边界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综合模型,为提高城市环境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耦合模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揭示了北京城区和城近郊区城市边界层结构与湍流特征,城市大气污染垂直结构特征;发现了城市大气污染空间结构多尺度特征,其中包括大气污染源影响和城市热岛多尺度特征;揭示了城市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以及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影响域和区域气候响应;提出了北京市典型污染源排放清单;发展了城市气象模式系统,包括冠层模式、街谷环流和热力结构以及城市高大建筑群周围风环境数值模拟;发展了空气质量模式技术,包括二次气溶胶模拟试验、北京地区SO2污染的长期模拟及不同类型排放源影响的计算与评估、影响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输送模拟、区域化学输送模式中NOx和O3源示踪法,城市尺度的大气污染CAPPS模式及统计模型的应用、大气污染及紫外辐射数值预报模式和CMAQ-MOS空气质量预报方法;改进了美国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建立了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动力-统计模型预报模式,以及发展的源同化技术,突破了当前空气质量模式技术“瓶颈”,使模式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 科学试验 空气质量 动力-统计模型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杜世勇 谭晓哲 +3 位作者 田勇 李泰岳 王志国 雷孝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在大规模大气环境参数综合野外测试资料的基础上 ,为在济南市开展大气污染业务预报新近开发了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该系统由污染源模型 (SM)、下垫面参数化模型 (XDM)、诊断模式 (DM)、中尺度 -α气象模式 (M -αM)、中尺度 -β... 在大规模大气环境参数综合野外测试资料的基础上 ,为在济南市开展大气污染业务预报新近开发了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该系统由污染源模型 (SM)、下垫面参数化模型 (XDM)、诊断模式 (DM)、中尺度 -α气象模式 (M -αM)、中尺度 -β气象模式 (M -βM)、行星边界层(PBL)湍流统计量参数化模式 (PBLTM)、干湿沉积模式 (DWDM)和高分辨化学模式 (HRCM)组成。该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济南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工作 ,其预报与实测质量浓度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 ,日平均预报准确率可达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空气质量 模式系统 数值预报 预报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边界层臭氧时空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文夷 李杰 +4 位作者 陈焕盛 王自发 胡波 宋涛 李健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3-1641,共9页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2010年东亚地区边界层臭氧(O3)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NAQPMS 模式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站点观测与模拟的日均值(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2010年东亚地区边界层臭氧(O3)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NAQPMS 模式与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站点观测与模拟的日均值(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56-0.91,模式能合理再现东亚地区地面O3的时空分布特征.东亚地区冬季边界层O3低值区出现在中国东部;春季O3浓度增加,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O3浓度达60μL/m^3左右;夏季东亚中纬度35°N附近大陆地区O3由于强烈的光化学反应呈现出一浓度高值带,浓度达60μL/m^3以上;秋季东亚大部分地区O3浓度维持在40-45μL/m^3左右.夏季中国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光化学净生成率已超过30×10^-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 臭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I标准下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及其在重大活动保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徐文帅 李云婷 +3 位作者 吴其重 张大伟 王自发 李金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9,共9页
围绕新AQI标准下环境空气重污染预报预警工作的需求,全面优化升级了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新一代天气模式WRF,并进一步发展污染源处理模型SMOKE,实现了点源、面源、机动车源等排放源高时空分辨率制作,同时紧追空气... 围绕新AQI标准下环境空气重污染预报预警工作的需求,全面优化升级了北京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新一代天气模式WRF,并进一步发展污染源处理模型SMOKE,实现了点源、面源、机动车源等排放源高时空分辨率制作,同时紧追空气质量模型(CMAQ、CAMx、NAQPMS)新发展,实现在线源解析模块的业务应用。这一系统不仅在日常业务预报中有效提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还成功应用于2014年APEC会议、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满足了重大活动对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的特殊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的发展做出有益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北京市 预报预警 数值模式 重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一次PM_(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郑海涛 刘建国 +4 位作者 李杰 王媛林 晏平仲 朱莉莉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_(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_(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 区域性影响 PM2.5 数值模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年大气硫沉降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边敏娟 钱骏 +2 位作者 刘志红 廖瑞雪 邹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5-1119,共5页
采用第三代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SO2排放所产生的硫沉降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且将该模型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分别与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实测... 采用第三代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SO2排放所产生的硫沉降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且将该模型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分别与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硫沉降的季节、区域分布特征及湿沉降变化.结果表明:ρ(SO2)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相关系数)为0.445,SO42-湿沉降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为0.510;四川中东部地区夏季硫沉降量为2.2×104t,高于其他三季,冬季最小,为1.0×104t;硫沉降呈三大片区分布,宜宾、乐山、泸州为高值分布区,资阳、遂宁、南充、广安和达州均属于硫沉降低值区,成都、德阳、绵阳片区属硫沉降次高值区;干沉降中SO2沉降量在各季所占比例均在85%以上,湿沉降中各季SO42-沉降量所占比例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沉降 数值模拟 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坯连铸二次冷却配水新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登福 李宏亮 +4 位作者 牛宏波 刘清才 董慧 邱贵宝 刘洪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4,68,共5页
在连铸二次冷却喷淋区二冷各段,冷却水量只与拉速的变化相关联的二冷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二次冷却区各喷淋段的冷却水量Qi与钢液过热度(ΔT)、拉速(v)、浇注钢种化学成分、二冷水温相关系的二次冷却新配水模型,即Qi=K(a+bv+cv... 在连铸二次冷却喷淋区二冷各段,冷却水量只与拉速的变化相关联的二冷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二次冷却区各喷淋段的冷却水量Qi与钢液过热度(ΔT)、拉速(v)、浇注钢种化学成分、二冷水温相关系的二次冷却新配水模型,即Qi=K(a+bv+cv2)+d(ΔT-E)+F。研究了模型中各系数的确定方法。应用已开发的方坯连铸二冷仿真软件和通过研究确立的济钢二冷新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以及新模型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模型确定的二冷各喷淋段水量进行冷却,铸坯冷却均匀,铸坯质量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坯连铸 二次冷却 喷水模型 数值仿真 铸坯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安俊岭 王自发 +3 位作者 黄美元 陶树旺 程新金 叶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44-251,共8页
给出了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的基本物理构架, 重点介绍了欧拉型输送/沉降模式对各种物理 (沉降、输送)、化学 (气相化学与液相化学) 过程、初值与边界条件等问题的处理/简化; 利用本模型作了一周的预报实验, 实验结果... 给出了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的基本物理构架, 重点介绍了欧拉型输送/沉降模式对各种物理 (沉降、输送)、化学 (气相化学与液相化学) 过程、初值与边界条件等问题的处理/简化; 利用本模型作了一周的预报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说明, 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污染物随时间的演变态势; 最后, 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周报 空气污染指数 数值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启发式遗传算法的QoS组播路由问题求解 被引量:82
18
作者 王征应 石冰心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1,共7页
研究了带宽、延时、延时抖动和包丢失率约束以及费用最小的 Qo S组播路由问题 ,并提出一种启发式遗传算法 .该算法有以下特点 :(1)预处理机制 ;(2 )树结构编码 ;(3)启发式交叉策略 ;(4 )指导性变异过程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快... 研究了带宽、延时、延时抖动和包丢失率约束以及费用最小的 Qo S组播路由问题 ,并提出一种启发式遗传算法 .该算法有以下特点 :(1)预处理机制 ;(2 )树结构编码 ;(3)启发式交叉策略 ;(4 )指导性变异过程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快速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质量 组播路由 启发式遗传算法 计算机网络 问题求解 Q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浅水草藻型湖泊水质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兴 史洪森 +2 位作者 张树礼 李畅游 王立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87-3994,共8页
针对内蒙古乌梁素海面临的污染现状,基于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计算模式,将其与CE-QUAL-ICM模型耦合,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乌梁素海藻类、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风速和蒸发对模型的影响,也... 针对内蒙古乌梁素海面临的污染现状,基于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的计算模式,将其与CE-QUAL-ICM模型耦合,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的乌梁素海藻类、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年际和季节变化规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风速和蒸发对模型的影响,也加入了挺水植物密度、高度、直径等形态指标,以此反映水生植物存在的区域中植物吸收降解污染物质、风速对底部应力、流场变化等因素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挺水植物分布的耦合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藻类和污染物质在乌梁素海内的年际、季节变化过程,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30%以内,大部分相对误差已控制在20%以内;降低入湖污染物质负荷直接影响着湖区内水质浓度的变化。另外,对于浅水或挺水植物密集而无法进入取得信息的区域,利用所建耦合模型能够为这些区域湖泊规划、管理、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 水质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河口建闸对内河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海平 姜卫星 顾国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61-1665,共5页
应用一维水动力、水闸调度、水质的综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规划中的黄浦江河口挡潮闸对内河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挡潮闸建设总体上对黄浦江水质有改善效果,可减少污水在河道内回荡、滞留的时间,防止污水团上溯.另一方面,挡潮... 应用一维水动力、水闸调度、水质的综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了规划中的黄浦江河口挡潮闸对内河水质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挡潮闸建设总体上对黄浦江水质有改善效果,可减少污水在河道内回荡、滞留的时间,防止污水团上溯.另一方面,挡潮闸的运行将使内河水体流动变缓,复氧能力下降,从而使溶解氧质量浓度总体下降,并使河道排污口附近局部水体水质恶化.建议挡潮闸的建设应与黄浦江沿岸排污口和支流的治污截污工作相结合,以避免其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挡潮闸 数值模型 水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