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充液拉深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康达昌 郎利辉 +2 位作者 张士宏 王仲仁 苑士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开发研制一种新型超高压通用充液拉深装备的基础上 ,对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数值模拟 ,并介绍了所研制装备的总体方案设计、通用充液模架结构特点、液压系统和自控系统及使用情况 .
关键词 筒形件 成形工艺 充液拉深 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径向液压路径对筒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晓晶 丛艳丽 +2 位作者 李峰 徐永超 苑世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7-922,共6页
基于低塑性、大高径比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求,提出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液压加载路径对5A06铝合金球底筒形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壁厚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应用基于LS-DYNA3D内核的动力显示分... 基于低塑性、大高径比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求,提出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液压加载路径对5A06铝合金球底筒形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壁厚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应用基于LS-DYNA3D内核的动力显示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确定径向压力加载区间为15~35MPa,在该区间内可以成形出壁厚分布较均匀、较大拉深比的铝合金球底筒形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液室压力和主动径向压力耦合加载路径的作用下,可有效地抑制零件球底部的过度减薄;在球底部和筒壁靠近底部的区域内壁厚减小,随着径向压力的增加,壁厚减小量降低,零件最薄处由半球与直壁相接处逐渐向球底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6铝合金 充液拉深 主动径向压力 加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镁合金双路径加载充液拉深成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晓晶 闫巍 郭立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8-702,共5页
针对铝镁合金等低塑性板材的成形需要,提出了带主动径向加压的双路径加载充液拉深技术。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大型非线性动力显式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对5A06铝镁合金平底筒形件的双路径加载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研究,讨... 针对铝镁合金等低塑性板材的成形需要,提出了带主动径向加压的双路径加载充液拉深技术。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大型非线性动力显式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对5A06铝镁合金平底筒形件的双路径加载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研究,讨论液室压力变化对零件成形性的影响,以零件成形最终壁厚分布为评定标准,分析不同径向压力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液室加载曲线,并配合20-45MPa的主动径向压力,可有效地提高铝镁合金平底简形件的成形极限,拉深比可达到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6铝镁合金 充液拉深 数值模拟 双路径 主动径向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底筒形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晓晶 徐永超 苑世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3-767,共5页
针对低塑性、大高径比航天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要,提出了带主动径向加压的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动力显式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对5A06铝合金平底筒形零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零件成形最终壁... 针对低塑性、大高径比航天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要,提出了带主动径向加压的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动力显式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对5A06铝合金平底筒形零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零件成形最终壁厚分布为评定标准,分析了不同主动径向压力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在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过程中,法兰变形区存在一个应力分界线,随着主动径向液压力的增加,分界线的位置内移.研究表明,采用40 MPa的液室压力加载曲线,并配合45 MPa的主动径向压力加载路径,获得的铝合金平底筒形件的拉深比为3.1,零件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主动径向压力 5A06铝合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胀压力对铝合金球底筒形件充液拉深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晓晶 徐永超 苑世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46,共5页
充液拉深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板材柔性成形方法。结合航天部件的实际需求,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5A06铝合金球底筒形零件的初始反胀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应用基于LS-DYNA3D内核的动力显示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分析了液室初始... 充液拉深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板材柔性成形方法。结合航天部件的实际需求,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5A06铝合金球底筒形零件的初始反胀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应用基于LS-DYNA3D内核的动力显示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分析了液室初始反胀压力与液室压力对零件壁厚分布以及起皱、拉裂等缺陷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反胀压力与液室压力的匹配关系,得到了合理的加载区间。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初始反胀压力和液室压力耦合加载条件,可以有效的抑制零件球底部的过度减薄,控制悬空区的内皱,提高零件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数值模拟 反胀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2A12-O的动态充液拉深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会廷 高霖 +1 位作者 沈晓辉 陈明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5,共6页
针对铝合金板材成形性差的特点,提出液体内向流动动态充液拉深新技术。采用铝合金2A12-O板材对成形过程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后,运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不同的径向压力和不同的预胀路线对成形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显... 针对铝合金板材成形性差的特点,提出液体内向流动动态充液拉深新技术。采用铝合金2A12-O板材对成形过程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后,运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不同的径向压力和不同的预胀路线对成形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铝合金2A12-O的成形极限,成功拉深出拉深比达2.85的杯形件;径向压力显著影响杯形件壁厚的分布,通常较大的径向压力下的壁厚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2A12-O 动态充液拉深 径向压力 反向液体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胀对筒形件充液拉深变形和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保国 徐永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定量分析预胀对塑性成形的影响,以变形量差异较大的平底筒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胀高度对双相钢DP340/590板材充液拉深的影响,分析了预胀对试件等效应变、壁厚减薄率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预胀显著增加... 为定量分析预胀对塑性成形的影响,以变形量差异较大的平底筒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预胀高度对双相钢DP340/590板材充液拉深的影响,分析了预胀对试件等效应变、壁厚减薄率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预胀显著增加平底筒形件底部的变形,即试件底部壁厚减薄率增加、硬度升高、等效应变增大.与普通充液拉深相比,相对预胀高度为20%时,试件等效应变差减小16.7%,底部维氏硬度值提高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预胀 双相钢 筒形件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充液拉深模架型式的充液拉深装备 被引量:6
8
作者 康达昌 郎利辉 孟晓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超高压通用充液拉深装备。介绍了它的总体方案设计、通用充液模架结构特点、液压系统和自控系统及使用情况。
关键词 充液拉深 通用模架 拉伸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底筒形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晓晶 徐永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02-1406,共5页
基于低塑性、大高径比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求,提出了主动径向压力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5A06铝合金球底筒形零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LS-DY-NA3D内核的动态显示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根据... 基于低塑性、大高径比铝合金板材零件成形需求,提出了主动径向压力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5A06铝合金球底筒形零件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LS-DY-NA3D内核的动态显示分析软件ETA/Dynaform5.5,根据成形工艺的特殊性,提出了液压载荷施加方法;依据球底零件变形时悬空区大小和曲率半径确定了合理的加载路径,并分析了主动径向压力和液室压力对零件成形过程和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讨论了成形过程中出现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匹配的主动径向压力和液室压力加载路径,可有效地降低板料成形时的径向拉应力,抑制零件球底部的过度减薄,显著提高铝合金球底零件的拉深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数值模拟 主动径向压力 5A06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液拉深超高压压力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郎利辉 孟晓峰 +1 位作者 康达昌 轩景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7-84,共8页
由于研制的充液拉深装备具有超高压特点,为适应计算机过程控制的需要,超高压压力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减压装置,文中对减压装置的动态特性、缸体的强度、以及密封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超高压压力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了... 由于研制的充液拉深装备具有超高压特点,为适应计算机过程控制的需要,超高压压力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减压装置,文中对减压装置的动态特性、缸体的强度、以及密封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超高压压力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压力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超高压压力控制系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超高压系统 减压装置 压力控制 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液拉深设备柔性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久胜 郭犇 徐永超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1524-1529,共6页
针对充液拉深新工艺对设备的控制精度和操作灵活性的要求,对充液拉深控制系统的结构、压力控制和用户编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充液拉深控制系统采用了"高性能PLC+大屏幕触摸屏"的结构形式,以使加工过程可视化并支持... 针对充液拉深新工艺对设备的控制精度和操作灵活性的要求,对充液拉深控制系统的结构、压力控制和用户编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充液拉深控制系统采用了"高性能PLC+大屏幕触摸屏"的结构形式,以使加工过程可视化并支持用户编程技术。设计了压力闭环控制系统并采取了分段积分的控制算法,以解决电磁比例溢流阀单独使用时压力调节存在静差的问题。以高性能PLC为控制器,采用结构化编程和人机界面技术开发了支持用户编程的柔性控制系统,以满足新工艺对设备操作灵活性的要求。采用上述技术研制的多台充液拉深设备已投入实际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设备压力控制的稳态精度和调节时间均满足要求,且用户可根据新工艺要求,灵活地设定手动调试操作和自动加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设备 压力控制 顺序控制 柔性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门外板分区变压边力充液拉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晶 刘翠红 +2 位作者 王欣 万升祥 付金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46-149,共4页
采用充液拉深与分区变压边力结合的新工艺,应用软件Dynaform5.7对铝合金汽车车门外板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液室压力曲线对车门外板成形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合理的压边圈的分区方式及压边力组合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应用分... 采用充液拉深与分区变压边力结合的新工艺,应用软件Dynaform5.7对铝合金汽车车门外板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液室压力曲线对车门外板成形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合理的压边圈的分区方式及压边力组合方案。模拟结果表明,应用分区变压边力充液拉深所获得的零件,成形精度及厚度分布的均匀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厚度减薄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变压边力 数值模拟 车门外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灯反射镜液压力作用区域与径向压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涛 雷君相 +1 位作者 骆协海 汪奇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7,共5页
针对不规则曲面板材零件成形需要,提出了凹模腔液压力作用区域和主动径向加压的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分析软件eta/DYNAFORM5.6和HYPERWORKS9.0相结合,对St16板材车灯反射镜零件液压力作用区域和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 针对不规则曲面板材零件成形需要,提出了凹模腔液压力作用区域和主动径向加压的充液拉深新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分析软件eta/DYNAFORM5.6和HYPERWORKS9.0相结合,对St16板材车灯反射镜零件液压力作用区域和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零件成形最终壁厚分布和短轴最小宽度为评定标准,分析了不同液压力作用区域和主动径向压力加载路径对成形质量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在不同液压力作用区域和主动径向加压充液拉深过程中,成形件的最小厚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采用凹模圆角处向外偏置6mm的液压力作用区域,并配合1.3倍液压力的主动径向压力加载路径,获得的车灯反射镜最大减薄率为10.056%,零件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灯反射镜 充液拉深 液压力作用区域 主动径向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曲率抛物线型零件充液拉深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一畔 董锦亮 +2 位作者 何腾达 孟宝 王储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66-70,共5页
基于抛物线型零件充液拉深工艺,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及工艺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了关键参数的理论值,总结得到了该零件的理论成形工艺窗口,通过有限元进一步精确了工艺窗口的范围,得到了经仿真优化的液力加载曲... 基于抛物线型零件充液拉深工艺,采用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及工艺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利用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了关键参数的理论值,总结得到了该零件的理论成形工艺窗口,通过有限元进一步精确了工艺窗口的范围,得到了经仿真优化的液力加载曲线,结合工艺试验调整了局部参数,对试验中出现的成形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案,经过验证得到了用于生产加工的实际液力加载轨迹,给出了抛物线型零件充液拉深一般的液力加载曲线特征,可作为同类型零件充液拉深成形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拉深 工艺优化 抛物线型零件 工艺窗口 加载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