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超前压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世明 杨勇 +3 位作者 曹小朋 刘海成 王建 孙志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 胜利油田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创新提出一种“超前压驱”的开发技术模式,并取得高产稳产的应用效果。针对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开展了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和矿场应用对比研究,分析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油水井间压力剖面的建立和水井先压驱条件下储层应力场的改变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力系数构建连续稳定的驱替压力剖面、超前压驱变应力场油井差异造缝是高产稳产的两大致效机制,在高压力系数条件下,有利于压力与介质协同传导,同时高压压头前移,有利于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形成连续稳定的压力剖面;在超前压驱注水条件下,高油藏压力可有效降低储层的破裂压力,易形成复杂缝网,同时改变储层地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油井压裂裂缝展布及产能。研究成果揭示了超前压驱高产稳产的致效机制,对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规模效益建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压驱 滩坝砂油藏 特低渗透 高压力系数 压力剖面 地应力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学军 王志欣 +1 位作者 陈杰 曾溅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镇北地区延长组石油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认为:侏罗纪末期—早白垩世是延长组石油主要成藏期,烃源岩生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具备多个成藏期;延长组石油在超压动力下幕式快速运移,沟通油源的裂缝、微裂缝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在侧向上运移距离短;相对于运移阻力,石油所受到的浮力很小,无法进行二次运移,现今的石油聚集仍保持其在异常高压作用下注入储集层时的状态;高压充注过程反复进行,处于沟通油源的裂缝通道上的储集层可以得到反复充注,从而形成石油有效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北油田 延长组 低渗透储集层 油气运移 聚集 异常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气水两相渗流模型及其产能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朱光亚 刘先贵 +1 位作者 高树生 郝明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70,共4页
开发实践与室内实验表明,低渗透气藏的气、水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为此,建立了符合低渗透气藏气水耦合渗流特征的广义达西渗流模型,推导得到了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两相稳态径向渗流问题的半解析解。利用该模型对广安低渗透气田气水... 开发实践与室内实验表明,低渗透气藏的气、水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为此,建立了符合低渗透气藏气水耦合渗流特征的广义达西渗流模型,推导得到了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两相稳态径向渗流问题的半解析解。利用该模型对广安低渗透气田气水同产气井建立了单井气、水两相流入动态关系理论曲线,模拟计算了气井的合理井距及生产压差。算例表明,含水饱和度是影响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当含水饱和度达到40%时,气井无阻流量的损失幅度约为70%;低渗气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应该控制在5~10MPa,井距以600m内为宜。实验和计算结果可以为低渗气藏气水同产气井产能预测及井距评价提供科学、适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两相 渗流 非达西流 阈压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相对渗透率计算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大鹏 冯文光 +2 位作者 赵俊峰 宋超 刘荣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5-96,142,共2页
低渗透油气层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而现今实验室处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JBN方法是建立在达西定律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为解决非稳态实验中对低渗透岩心的数据处理问题,在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理论... 低渗透油气层由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规律不符合达西定律,而现今实验室处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JBN方法是建立在达西定律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为解决非稳态实验中对低渗透岩心的数据处理问题,在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当启动压力梯度为零时,该公式与JBN计算公式相同,可以看作是JBN方法的推广。与JBN方法相比,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后得出的油、水相对渗透率都是偏小,可以看出JBN公式对低渗透储层并不适用。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后,得出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更符合低渗透岩心的真实驱替过程,所以更有利于油气藏工程中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渗流 达西定律 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 被引量:74
5
作者 李松泉 程林松 +1 位作者 李秀生 郝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612,共7页
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油气在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基于介质变形、启动压力梯度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定义了新的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应力敏感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单相和油水两相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油气在低渗透、特低渗透储集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基于介质变形、启动压力梯度特征物理模拟实验,定义了新的应力敏感系数,分析了应力敏感系数和启动压力梯度(单相和油水两相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特低渗透油藏单相和油水两相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对于单相渗流,给出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条件下模型的解;对油水两相非活塞驱替,给出了分流量方程、油水前缘位置方程及压力、产量方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模型的油藏工程应用表明:低渗透油藏产能递减速度高于中高渗油藏;渗流速度比较小时,非线性因素对油水两相渗流影响显著。利用该模型,还可确定油田的合理注采井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介质变形 应力敏感系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低压油气藏开发技术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涛 杨永毅 +2 位作者 孙美丽 汤达祯 许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117,共3页
针对低压油气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开发低压油气藏的一些技术现状,包括钻、完井地层保护技术,开发井网调整技术,注水(气)增压开发技术,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增产措施。国内外低压油气藏开发实践表明:低压油气藏开发前期,必须在钻、完井... 针对低压油气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开发低压油气藏的一些技术现状,包括钻、完井地层保护技术,开发井网调整技术,注水(气)增压开发技术,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增产措施。国内外低压油气藏开发实践表明:低压油气藏开发前期,必须在钻、完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地层保护;提前注水或注气可以有效提高地层能量,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压裂提高地层导流能力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采油工艺的改进可以提高低压油气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开发 油气藏 压力系数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树宝 雷刚 +1 位作者 何顺利 杨立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8-384,共7页
通过实验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以明确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动态毛细管压力测量实验装置,对动态毛细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求得低渗透岩心的毛细管... 通过实验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以明确其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动态毛细管压力测量实验装置,对动态毛细管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求得低渗透岩心的毛细管动态系数。基于测定结果建立了一维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并用其研究了注水过程中动态毛细管压力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渗流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毛细管压力的动态效应非常显著,不能忽略;动态毛细管压力和湿相饱和度变化率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且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毛细管动态系数大小不尽相同,岩心渗透率越低,毛细管动态系数值越大,毛细管动态效应越明显,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认为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流动符合非达西渗流规律的原因之一,会对水驱油前缘的推进速度、沿程压力分布、见水时间、产油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动态毛细管压力 静态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动态系数 非达西渗流 注水 开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元昊 刘建平 +3 位作者 梁艳 独育国 黄锦绣 曾溅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6-712,共7页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 晚三叠世延长期鄂尔多斯为陆相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主要为低-特低渗透岩性油藏。研究表明,长7生烃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石油向低渗透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运移方式主要为幕式运移。通过成藏物理模拟手段分析不同压力条件下低渗透成藏过程及成藏特征,同时对比不同注入压力、不同充注方向下幕式成藏特征及与稳态成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烃源岩向上还是向下排烃,异常压力越大越有利于低渗透储层成藏,成藏效率越高,含油饱和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成藏物理模拟 低渗透岩性油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考虑压敏后注采井间压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辉 何顺利 +2 位作者 孟浪涛 张涛 张学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低渗油藏开发中,由于压敏效应很明显,不能忽略它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因此,在变形介质不定常渗流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压力场分布公式,并结合长庆低渗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压敏效应后注采井间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考虑... 在低渗油藏开发中,由于压敏效应很明显,不能忽略它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因此,在变形介质不定常渗流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压力场分布公式,并结合长庆低渗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压敏效应后注采井间压力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考虑压敏效应后注采井间压降损失增大,造成注水压力利用效率降低;随着生产时间增加,压降损失幅度增大;注采井距和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近井周围压降损失越大。同时,注采井距过大,压敏效应后注采井间将难以建立有效驱替压力,因此在低渗油藏开发中应适当缩小井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压敏 压力特征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桂花油田大安寨段致密油高产稳产再认识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东 杨光 +2 位作者 韦腾强 邓燕 谭雅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2,共10页
在国内外致密油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川中地区勘探开发效益最好的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的解剖,认为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虽然存在多产层特征,但主力产油层位尤以大二亚段最为发育,勘探、开发成效最为显著;烃储配置分析表明,平面上处于相... 在国内外致密油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川中地区勘探开发效益最好的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的解剖,认为桂花油田大安寨段油藏虽然存在多产层特征,但主力产油层位尤以大二亚段最为发育,勘探、开发成效最为显著;烃储配置分析表明,平面上处于相变带附近的介壳滩体是烃源岩生烃增压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必然场所,即侧向近源运移、充注是此类致密油的主要运聚方式:(1)相变带附近的介壳滩处于低压,是油气近源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2)相变带增加了烃源岩与介壳滩的接触面积,使介壳滩体具有"包裹"特征,进一步增加了油气侧向聚集的效率;(3)发育的低角度层裂缝,有助于烃源岩排出的烃类顺层向相变带附近介壳滩体疏导。结合最新钻探的GQ1H井认为,处于烃源岩突变带附近的介壳滩体中的低速异常体是下步有利的水平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油田 大安寨段 烃储配置 生烃增压 侧向运移 相变带 低速异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琼 张振波 +2 位作者 孙艳聪 苑淑红 李广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结合新立油田注水开发矿场实际,通过对影响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状况因素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注水井吸水能力与储层渗透率、地层压力、注水压力及含水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注水井吸水厚度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总结出不同类型注... 结合新立油田注水开发矿场实际,通过对影响低-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吸水状况因素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注水井吸水能力与储层渗透率、地层压力、注水压力及含水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注水井吸水厚度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总结出不同类型注水井吸水指数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并对裂缝性低-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合理的注水调控政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启动压力 吸水指数 吸水厚度 新立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层多孔介质渗吸系数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建超 赵春明 +1 位作者 谭吕 胡祥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9,共6页
水自发渗吸驱油是低渗裂缝性油藏的重要采油机理,分析渗吸影响因素,研究油藏渗吸潜力,有效地利用渗吸效应,对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油藏渗吸及渗吸系数的研究现状,进而基于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推导了平均实际... 水自发渗吸驱油是低渗裂缝性油藏的重要采油机理,分析渗吸影响因素,研究油藏渗吸潜力,有效地利用渗吸效应,对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油藏渗吸及渗吸系数的研究现状,进而基于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推导了平均实际流速与平均直线流速的关系,考虑原始水饱和度的影响,建立了低渗油藏多孔介质渗吸系数的分形模型。结果表明,水渗吸系数表征介质的渗吸能力,与油藏介质的孔隙分形维数、孔隙度、水饱和度、孔隙直径、孔隙形状因子、流体黏度、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有关。渗吸质量及系数分形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整体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渗吸系数 分形 毛细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典型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郑 冯国庆 +1 位作者 刘启国 张友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79,85,共4页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气藏,气体渗流除滑脱效应外,还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流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可靠的描述该类气藏动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运用... 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是一类特殊的气藏,气体渗流除滑脱效应外,还要受到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流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可靠的描述该类气藏动态预测的模型和方法,运用常规的气藏工程手段和气藏模拟技术往往难以正确认识其开发规律,导致开发效果不理想。在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渗流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的三维气、水两相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还考虑了多种非线性渗流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对四川某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的典型井进行了生产历史拟合及模拟预测方案设计,为该气藏设计了一套开发首选方案。该研究实现了对低渗透异常高压气藏开发的定量动态预测,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高压 启动压力 介质 变形(地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丰华 姜振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40,共4页
地层抬升剥蚀过程对于油气成藏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破坏性,还有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温度降低、砂体回弹及不均衡剥蚀造成的区域性水流等因素形成的异常低压,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动力;剥蚀卸载过程中的砂体回弹可为油... 地层抬升剥蚀过程对于油气成藏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破坏性,还有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温度降低、砂体回弹及不均衡剥蚀造成的区域性水流等因素形成的异常低压,为油气运移聚集提供了动力;剥蚀卸载过程中的砂体回弹可为油气聚集提供更多的空间,实验表明:天然岩芯的回弹量最大可达1%;地层抬升剥蚀将地层暴露至地表,在风化剥蚀及地表水的淋滤作用下,其储集性能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研究了地层抬升剥蚀与油气成藏的匹配关系,认为地层抬升剥蚀很可能是油气成藏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回弹 成藏机理 低压油气藏 地层剥蚀 地层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霍尔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一萍 郝明强 王晓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8,共4页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计算产能时,存在多个参数的综合影响。从非达西渗流理论出发,在Dupuit公式基础上,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得到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并且提出霍尔数综合公式,分析影响霍尔数参数的多个敏感性因素,如无量...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计算产能时,存在多个参数的综合影响。从非达西渗流理论出发,在Dupuit公式基础上,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得到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并且提出霍尔数综合公式,分析影响霍尔数参数的多个敏感性因素,如无量纲井径、各向异性、穿透比、无量纲厚度和单位井距的生产压差,其中穿透比影响力最强,是影响霍尔数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产能公式 霍尔数 启动压力梯度 穿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应力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瑞飞 段雨安 +1 位作者 吕新华 邓瑞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探讨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储层的应力敏感问题,将取自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深层低渗油藏样品进行了液体、气体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中以渗透率损害系数、渗透率损害率、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作为应力敏感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 为探讨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储层的应力敏感问题,将取自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深层低渗油藏样品进行了液体、气体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中以渗透率损害系数、渗透率损害率、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作为应力敏感性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储层为弱应力敏感,沙三段样品渗透率损害系数、渗透率损害率均高于沙二段样品,沙三段储层应力敏感性高于沙二段储层应力敏感性。气体应力敏感性实验的渗透率损害率整体高于液体应力敏感性实验的渗透率损害率,气体、液体应力敏感性实验所测得的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高压低渗砂岩油藏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损害系数 渗透率损害率 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在钻井液中的分散性能评价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金勇 万宇豪 +2 位作者 陈礼仪 王胜 杨宏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68-172,共5页
针对空心玻璃微珠(HGM)在低密度钻井液中分散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低密度钻井液的研制与性能评价。首先筛选了六种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开展HGM的分散性能实验研究。从微观角度对HGM与添加剂之... 针对空心玻璃微珠(HGM)在低密度钻井液中分散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低密度钻井液的研制与性能评价。首先筛选了六种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开展HGM的分散性能实验研究。从微观角度对HGM与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性能优越的添加剂进行微观机理分析。最后,提取分散性能良好的添加剂,根据钻井液综合性能的需要引进其他添加剂,研制了适用于低压力系数油气层钻探的低密度钻井液配方,并对其流变性能及长期的分散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制的低密度钻井液体系组成简单、润滑性能优越,低失水、分散性能及流变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力系数油气层 空心玻璃微珠 低密度钻井液 分散性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昭年 陈布科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0-57,共8页
文章在综述松辽盆地反转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油气聚集 松辽盆地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气藏多层合采技术界限图版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向祖平 曾焱 +1 位作者 卜淘 陈中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92,共5页
中国西部的气藏大多为低渗致密的多层气藏,由于其自身复杂的地质特征,采用单层开采效果差,而采用多层合采开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气井产能,延长稳产期。但多层合采使得气藏及井底渗流特征复杂化,层间干扰现象将影响气井的开采效果,... 中国西部的气藏大多为低渗致密的多层气藏,由于其自身复杂的地质特征,采用单层开采效果差,而采用多层合采开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气井产能,延长稳产期。但多层合采使得气藏及井底渗流特征复杂化,层间干扰现象将影响气井的开采效果,而对于气井多层合采的技术界限目前却鲜有研究。在建立层间无窜流的单井多层气藏双孔介质模型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气藏压力和储层物性参数方面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获得了低渗气藏多层合采的技术界限图版。分析表明多层合采的有利区域为近似菱形的狭窄区域,合采产层的压力系数比和渗透率比必须处于合采有利区域才能进行合层开采,并通过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对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单井采气方式的确定以及气井开采后期实施调转层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多层合采 技术界限 图版法 压力系数比 渗透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七点井网的有效动用程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军磊 周明旺 +1 位作者 罗二辉 韩海水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6,117,共6页
为表征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及井网后期加密调整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叠加原理,求解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七点井网稳态压力方程,用压力公式推导流函数模拟井网单元间的流线分布.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井网单元内存在流体流动区和不动区... 为表征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及井网后期加密调整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叠加原理,求解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七点井网稳态压力方程,用压力公式推导流函数模拟井网单元间的流线分布.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井网单元内存在流体流动区和不动区,定义为流动面积与井网单元面积比值的有效动用因数随储层参数变化而变化,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有效动用程度越低,增加储层有效渗透率(如酸化、压裂)、增大注采压差和缩小注采井距能提高有效动用因数;储层物性较差时,缩小井距是提高有效动用因数的有效方式,储层物性较好时增大生产压差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七点井网 流线 有效动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