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网络视角下世界粮食贸易网络脆弱性研究
1
作者 韩建军 崔欣苗 +2 位作者 侯婧祎 程玉 张佳豪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为探究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为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做出合理预判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的世界粮食贸易数据,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脆弱性理论,从模体的角度探究世界粮食贸易网络局部结构脆弱性变化情况,并模拟世界粮食贸易网络在随... 为探究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的脆弱性,为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做出合理预判提供参考,基于1990—2020年的世界粮食贸易数据,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与脆弱性理论,从模体的角度探究世界粮食贸易网络局部结构脆弱性变化情况,并模拟世界粮食贸易网络在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模式下的失效过程,将网络中的节点分级。结果表明: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的局部结构中,V型结构占比较高,网络的稳定性较弱,但这种现象有减缓趋势;对比真实网络与随机网络,真实网络的结构更加稳定且贸易关系更复杂;世界粮食贸易网络在面对随机攻击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面对蓄意攻击时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蓄意攻击对网络的破坏力远大于随机攻击;在蓄意攻击模式下,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的节点根据失效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节点对网络稳定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贸易 复杂网络 脆弱性 格局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模式隐藏的多关键词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
2
作者 聂旭云 成驰 +4 位作者 耿聪 廖泽宇 焦丽华 陈瑞东 陈大江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3,共13页
为了解决现有多用户可搜索加密方案无法隐藏访问模式和搜索模式、抵抗关键词猜测等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支持多用户、多关键词搜索的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分布式系统中支持多写者/多读者功能,并利用安全比特分解(SBD... 为了解决现有多用户可搜索加密方案无法隐藏访问模式和搜索模式、抵抗关键词猜测等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支持多用户、多关键词搜索的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分布式系统中支持多写者/多读者功能,并利用安全比特分解(SBD)协议,多密钥隐私保护外包计算(EPOM)和随机引入假阳性的方法,实现对访问模式与搜索模式的隐藏。同时,该方案支持多写者/多读者表示每个用户加密和上传数据,并搜索所有经授权的加密数据。该方案可通过在多个服务器上并行搜索来加速搜索处理,并仅需为所有读者维护一份加密索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满足陷门和密文的不可区分、多类布尔搜索、搜索和访问模式隐私的前提下,执行效率接近同类型的公钥可搜索加密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隐藏 多关键词 多写者/多读者 公钥可搜索加密 数据共享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贸易格局下我国石墨资源安全分析
3
作者 颜玲亚 陈军元 +2 位作者 欧阳友和 李旭 王海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石墨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核心材料,还在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世界新贸易格局变化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及世界石墨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技术创新和... 石墨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储能系统等清洁能源技术的核心材料,还在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世界新贸易格局变化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及世界石墨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技术创新和世界贸易政策对石墨产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保障资源安全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和电池等技术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未来石墨在全球能源发展和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新贸易格局下,美国、欧盟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在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开采、加工、回收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其目的是摆脱对关键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并寻求关键矿产的多元供给渠道,巴西、印度、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家石墨资源勘查和开发将迎来机会。未来,石墨供给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给我国石墨供给造成一定影响。石墨是我国优势矿产,储量、产量、贸易量居全球第一位,资源潜力大,产业链完整,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中具有主导地位,对满足世界及我国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也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下降、资源效率利用低等产业问题。建议合理控制石墨产能,加大新产品技术研发,提升石墨利用效率,拓展国际市场需求空间,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提供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贸易格局 石墨 资源安全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陆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以辽西地区为例
4
作者 蔡雨池 李红 刘兆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5-293,共9页
[目的]识别出生态敏感性极高的辽西地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为该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等研究方法,尝试将陆域生态安全格局与海域生态安全格局相连接,识别辽西地区国... [目的]识别出生态敏感性极高的辽西地区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为该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等研究方法,尝试将陆域生态安全格局与海域生态安全格局相连接,识别辽西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1)辽西地区共识别生态源地42个,面积为11619.75 km^(2),生态源地多呈东北至西南的条带状分布,以林地及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为主。(2)生态廊道95条,其中一级廊道9条,二级廊道26条,三级廊道60条,全长778.30 km。(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196处,其中生态夹点93处,生态障碍点103处。[结论]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与依据。在综合分析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基础上,提出了辽西地区针对性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关键区 生态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MSPA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5
作者 杨艳萍 干晓宇 吴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5,共13页
[目的]精准提取各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筛选生态源地,通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修正土地利用基本阻力面,并基于... [目的]精准提取各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以筛选生态源地,通过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修正土地利用基本阻力面,并基于电路理论,量化识别廊道、夹点、障碍点等生态空间要素,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1)面积阈值设定为7 km^(2)时,筛选出生态源地77个,面积占比为30.77%,关键生态源地主要在“龙门—邛崃山脉”及其以北的岷山中南段雪宝顶等林地区,以及岷江中下游的部分耕地和林地。(2)生态廊道共176条,总长度2 072.96 km,关键生态廊道总长度占比为21.32%,集中在岷江中游;生态夹点共719处,总面积1 578.5 km^(2);生态障碍点163处,总面积2 410 km^(2)。(3)构建“四区两带一廊”的岷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并以岷江乡为例,探索了岷江流域“全流域—局域单元”生态空间协同修复路径。[结论]生态修复时要考虑多尺度格局的衔接与融合,实行系统性、差异化的生态空间分区治理,提升生态景观连通性及生境质量,促进物质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 电路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 地质灾害敏感性 岷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太湖县为例
6
作者 王爱 司新峰 李紫敬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传统的构建路径中,忽略了具有重要生态禀赋的关键节点的精确识别,并在生态流通参数设定上存在模糊性,不利于精准刻画县域生态价... 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传统的构建路径中,忽略了具有重要生态禀赋的关键节点的精确识别,并在生态流通参数设定上存在模糊性,不利于精准刻画县域生态价值特征。以太湖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MSPA-MCR-circuit空间计量模型,识别生态源地、提取生态廊道、判别关键生态节点,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可视化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6处生态源地呈西北-东南两地集中分布,构建75条生态廊道和53个生态节点。结合生态要素和太湖县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三心、两区、三轴、两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以自然保护为主、减少人类干扰,以及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的2种优化路径。综合空间计量模型结合了多种模型的优点,全面考虑生物多样性流动,精准识别关键生态节点,对于提升相似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韧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太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念下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应用研究——以伊犁州州直为例
7
作者 孟飞 韩松昊 +3 位作者 高欢 张公 冀卫平 杨昱珍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全球对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安全格局在协调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就变得格外重要,其也被视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社... 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全球对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安全格局在协调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桥梁作用就变得格外重要,其也被视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对伊犁州州直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引入生态安全格局的必要性,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框架是根据生态优先的原则,从区域人地系统的全局性出发制定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其与传统规划在思想、基本原则、主体内容和实现方式等方面的根本区别。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引入生态安全格局后伊犁州州直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实践经验,为矿产资源规划与生态安全格局深度融合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 Multi-Pattern Matching Algorithm on Compressed Network Traffic 被引量:2
8
作者 Hao Peng Jianxin Li +1 位作者 Bo Li M.Hassan Arif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141-150,共10页
Pattern matching i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detect malicious behaviors and information over Internet, which has been gradually used in high-speed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 However, there is a performance bottleneck ... Pattern matching i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detect malicious behaviors and information over Internet, which has been gradually used in high-speed network traffic analysis. However, there is a performance bottleneck for multi-pattern matching on online compressed network traffic(CNT), this is because malicious and intrusion codes are often embedded into compressed network traffic.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online fast and multi-pattern matching algorithm on compressed network traffic(FMMCN). FMMCN employs two types of jumping, i.e. jumping during sliding window and a string jump scanning strategy to skip unnecessary compressed bytes. Moreover, FMMCN has the ability to efficiently process multiple large volume of networks such as HTTP traffic, vehicles traffic, and other Internet-based servic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MMCN can ignore more than 89.5% of bytes, and its maximum speed reaches 176.470MB/s in a midrange switches device, which is faster than the current fastest algorithm ACCH by almost 73.15 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ed network traffic network security multiple pattern matching skip scanning depth of bound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ivacy Protection through Appropriate Interaction Patterns
9
作者 高枫 何泾沙 +1 位作者 吕欣 张峰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1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In network environments,before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can begin,trust may need to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wo interactive entities in which an entity may ask the other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involving privacy.Con... In network environments,before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can begin,trust may need to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wo interactive entities in which an entity may ask the other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involving privacy.Consequently,privacy protection and trust establishment become important in network interactions.In order to protect privacy while facilitating effective interactions,we propose a trust-based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Our main contributions in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1)We introduce a novel concept of k-sensitive privacy as a measure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threat of inferring privacy;(2)According to trust and k-sensitive privacy evaluation,our proposed method can choose appropriate interaction patterns with lower degree of inferring privacy threat;(3)By considering interaction patterns for privacy protection,our proposed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some current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s which may result in low interaction success rat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thod can achieve effective interactions with less privacy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security privacy protection TRUST interaction pattern network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全格局的基本意涵、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蔚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发展”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再到“新安全格局”的正式提出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定型,其基本意涵包括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发展”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再到“新安全格局”的正式提出历经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定型,其基本意涵包括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之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之新、国家安全的形势任务之新、安全格局的建构理念之新、安全格局的内涵要义之新以及安全格局的使命愿景之新六大基本内容。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新安全格局”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平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问题上逐渐成熟的。面对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完善国际共同安全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安全格局 发展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洁 林正雨 +1 位作者 高文波 杜兴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空间转移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20年,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聚集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3)资源要素、比较收益、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总体呈下降趋势,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健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华 周舒恬 +4 位作者 徐嘉兴 马明宇 陈鉴安 裴基龙 张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30,共12页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目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与重要途径。本文以东部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定量评估土壤保持、碳存储、生境质量、产...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目标,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与重要途径。本文以东部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定量评估土壤保持、碳存储、生境质量、产水量和固碳释氧五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分析了绿色转型中的贾汪区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在此基础上,基于热点分析、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了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夹点”、障碍区等生态安全格局要素,分析了200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并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贾汪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生态源地斑块数量逐渐减少但总面积持续增加,廊道分布由“西多东少”转变为“较为均衡”的格局。②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包括重要生态源地10处,重要生态廊道39处,障碍修复关键区5.53 km^(2),廊道保护关键区1.70 km^(2),多位于主城区西南部和潘安湖南部生态流动强度高且廊道狭窄处,应加强重点修复和保护。③根据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覆被类型,建议重要生态源地树立红线观念、加强生态用地和非生态用地有效连接、拓宽生态廊道范围、增加廊道沿线植被恢复等保护修复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修复规划确定优先修复事项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电路理论 资源枯竭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时空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谭振华 +1 位作者 李聪 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43-50,56,共9页
以沿黄区域山东段为例,建立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2000—2018年展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不安全”... 以沿黄区域山东段为例,建立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2000—2018年展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不安全”向“比较安全”转变,子系统中生态响应和生态状态增加的幅度高于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幅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市级尺度下,山东段17地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字形演变,生态安全类型以“一般安全”为主,高等级类型较少,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城市生态安全内部空间差异明显,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向东、向北转移,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高低错落分布,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从东部沿海向鲁北扩散,“临界安全”区域缩小至鲁中南和鲁西北。最后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优化调控三大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灰色关联度模型 时空格局 沿黄区域 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绿基础设施的大运河四女寺枢纽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凤 戴永菲 +1 位作者 吴兆敏 赵亮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大运河长期参与并影响沿线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由此衍生的水利枢纽工程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持。文中以大运河关键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四女寺枢纽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最... 大运河长期参与并影响沿线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由此衍生的水利枢纽工程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持。文中以大运河关键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四女寺枢纽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蓝绿基础设施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15条重点潜在生态廊道与105条一般潜在生态廊道;构建“一核两心,三带四轴,多节点,多廊道”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最后,基于区域上位规划与景观空间特点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即蓝绿整合的韧性优化、多样保护的体系优化和突破边界的协同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大运河枢纽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循证依据,并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四女寺枢纽区域 蓝绿基础设施 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管控路径——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
15
作者 周燕 徐莉 +2 位作者 刘梦瑶 禹佳宁 罗巧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1,共7页
国土空间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存在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基于复合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并在实践中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 国土空间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存在权衡协同关系,如何基于复合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并在实践中实现有效的空间管控,是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嵌套的复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管控路径,并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化和生态网络要素识别,优化单功能生态网络的构建路径,进而构建多功能复合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以绿色空间为切入点,探究复合生态安全格局嵌套衔接的跨尺度空间管控方法,以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由宏观区域尺度向城区中微观尺度的有效传导与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空间 规划衔接 协同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和权衡矩阵法的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重构
16
作者 刘颂 柳迪子 杜守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为例,综合运用InVEST、ArcSWAT、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多模型,分别模拟生态、游憩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游憩廊道,并划分景观单元;基于“权衡矩阵法”,比较各单元生态、游憩功能重要性,实现景观功能分区,识别权衡问题突出的区域及战略点,进而为各类景观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及管控策略。【结果】将马山景观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重要区、生态-游憩重点权衡区、生态-游憩次级权衡区、游憩核心区、游憩重要区、游憩协调区及弹性发展区8类,构建生态-游憩景观网络并识别出32处战略点。【结论】重构乡村生态-游憩LSP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型景观功能区的建设侧重点与优先级,科学、精细化地管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促进多功能景观的协调与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权衡矩阵法 景观安全格局 功能分区 精细化管理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生态安全格局发展演变热点研究
17
作者 吕静 朱家慧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9期265-267,共3页
文章以CNKI数据库及WOS中SSCI数据库的251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始于1998年,一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经历了低增长发展、波动型发展、高增长发展、... 文章以CNKI数据库及WOS中SSCI数据库的251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计量软件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始于1998年,一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经历了低增长发展、波动型发展、高增长发展、平缓型发展四个阶段;研究热点由早期生态安全转为生态廊道、生态源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及电路理论方面等;未来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可以从多角度入手,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是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重要推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CITESPACE 发展演变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检测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刘洋 翟锐 巩坤 《邮电设计技术》 2024年第8期24-28,共5页
图像异常数据作为网络安全检测的核心监控对象,面临着样本不均衡、数据缺乏标注以及异常形式多样化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自信息量挖掘模块,旨在学习已知类别样本的数据模式;同时提出了三元组信息量学习策略,优化类别信息... 图像异常数据作为网络安全检测的核心监控对象,面临着样本不均衡、数据缺乏标注以及异常形式多样化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自信息量挖掘模块,旨在学习已知类别样本的数据模式;同时提出了三元组信息量学习策略,优化类别信息学习和已知类别的数据模式学习,最终实现了在网络安全防护场景中对图像的未知类别样本的异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异常检测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异常检测 网络安全 数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南京市“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振 郭杰 +2 位作者 张雪微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模型中,设置农业空间优先、工业和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和三生空间均衡发展4类情景,预测了规划目标年(2025年和2035年)不同情景下“三生”空间结构与布局状况。[结果]南京市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规模分别为1537.41,2576.85,2928.59 km^(2),占比23.34%,39.12%,44.46%;相较其他3种情景,“三生”空间均衡发展情景下,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态安全,各类空间变化趋势整体较为缓和,到2025年和2035年,生产空间基本维持现有水平,仅增加2.09,2.02 km^(2),生活空间增幅相对有限,分别为28.55,46.27 km^(2),生态空间缩减幅度有所放缓,分别为30.64,48.29 km^(2),该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论]以“三生”空间均衡发展为目标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FLUS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一诚 周怡宁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6,共11页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该区域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全域共识别14个生态源地,构建34条生态廊道,其中19条廊道重要性较高。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中、北部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南部低山区森林面积较大,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生态廊道网络较为密集。中部农牧区的人为干扰较严重,对南、北部间生态过程造成阻碍。北部邻近塞罕坝林场区域4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存在一些面积较大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重要性较高。小滦河流域整体生态连通性不高,除河流本身外,沟通南、北部的唯一生态廊道位于流域东部边缘,对区域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部、中部和北部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较大差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能为制定相应区域适宜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MC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