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锋阳 苏红宇 +2 位作者 查鹏堂 强雅昕 刘嘉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16-4329,共14页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衰变过程高度不一致,仅考虑单电源寿命衰减,无法保证系统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兼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优化策略。首先,上层根据历史工况建立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衰变过程高度不一致,仅考虑单电源寿命衰减,无法保证系统的耐久性和燃料经济性兼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工况预测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的优化策略。首先,上层根据历史工况建立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预测模型对有轨电车工况进行预测;其次,在下层能量管理策略中分析等效氢耗,建立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的寿命衰减连续表征模型,引入优化目标并配置权重,优化多目标函数;最后,将所提策略与传统等效氢耗最小化策略(ECMS)、外部能耗最大化能量管理策略(EEM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整个工况结束时,所提策略比ECMS下的燃料经济性和系统效率分别提高了13.46%和5.2%,比EEMS下的双动力源寿命衰减率差值减小了95.42%、系统效率提升了2.4%,证明所提策略能在保证燃料经济性的前提下,实现双动力源寿命衰减协同控制效果,延长系统运行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有轨电车 工况预测 能量管理 寿命衰减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Ⅵ混合动力汽车排放特性分析
2
作者 杨楠 王计广 +2 位作者 李加强 陈彦林 何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为了研究国Ⅵ标准下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中的排放特性,作用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3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和1辆汽油车进行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RDE)。结果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增强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 为了研究国Ⅵ标准下不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在实际道路中的排放特性,作用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3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和1辆汽油车进行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测试(RDE)。结果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增强式混合动力汽车RE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在各类道路上的CO_(2)排放均低于轻型汽油车(LDGV)。其中,相较于混合动力汽车,LDGV的CO_(2)排放因子高出1.01~2.09倍。此外,测试还揭示了汽车CO_(2)排放速率与车速、加速度间存在显著的多项式关系。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工况下,REEV和PHEV的CO和NO_(x)排放量均低于LDGV和HEV,特别是在电力驱动模式下,它们几乎不产生NO_(x)排放,充分展现了其在减少排放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结果对于推动绿色出行、优化交通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开关时序与驱动电压自主协同调控的SiC/Si混合开关驱动电路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标 郭祺 +2 位作者 涂春鸣 肖凡 龙柳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7-1128,共12页
由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与Si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并联组成的SiC/Si混合开关(SiC/Si HyS)因兼具低损耗与低成本的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HyS研究主要关注于如何改变内部开关时序这一可调参数来优化其损耗或... 由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与Si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并联组成的SiC/Si混合开关(SiC/Si HyS)因兼具低损耗与低成本的优势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HyS研究主要关注于如何改变内部开关时序这一可调参数来优化其损耗或可靠性,调控参数单一且尚未兼顾损耗和可靠性的整体优化,考虑多调控参数的HyS集成驱动电路更是极为缺乏。首先,该文在充分挖掘开关时序、驱动电压等多调控参数对HyS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开关时序与驱动电压自主协同调控的HyS驱动电路软硬件架构设计方法,所提驱动电路不仅能为HyS提供由不同开关时序与驱动电压组成的三种开关模式,而且能根据负载电流水平实现开关时序与驱动电压的自主协同调控。其次,搭建基于所提驱动电路的HyS型单相逆变器,验证了所提驱动电路的有效性。最后,从逆变器效率、驱动电路功率损耗以及成本三个方面分析了所提驱动电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混合开关 开关时序 驱动电压 协同控制 驱动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物理混合模型的菇房空调节能控制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祥书 郑文刚 +3 位作者 张馨 王明飞 单飞飞 赵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7,共9页
针对模型预测控制在菇房节能控制中存在纯数据驱动温度预测模型可解释性差、优化求解速度慢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物理混合模型的菇房空调节能控制方法。首先,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 针对模型预测控制在菇房节能控制中存在纯数据驱动温度预测模型可解释性差、优化求解速度慢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物理混合模型的菇房空调节能控制方法。首先,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 GRU)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作为预测模型,将菇房内部热平衡方程纳入损失函数中,实现基于数据-物理混合模型的菇房温度预测方法。然后,基于模型输出与参考轨迹的偏离程度和设备控制量建立目标函数。最后,利用改进型Adam算法快速地求解出空调在控制时域内的最优控制序列,实现菇房空调能耗最优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与纯数据驱动的GRU模型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菇房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提高18%,均方根误差可控制在0.10℃内。与自适应矩估计(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优化算法相比,改进型Adam算法适应度值降低6%,与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相比(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 NSGA-Ⅱ)运算时长减少81%。与传统的阈值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跟踪精度提高63%,控制精度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了73%,空调能耗平均降低了12%。该研究为菇房空调的节能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模型预测控制 深度学习 数据-物理混合驱动模型 菇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序电流励磁型电机驱动拓扑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阳辉 伊禹名 +2 位作者 付方圆 Zhu Ziqiang 林鹤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8-414,共17页
传统的定子变磁通同步电机需要设置额外的励磁绕组,并附加H桥电路以提供直流励磁,这会导致系统结构复杂、转矩密度较低。为此,一种新型的零序电流励磁型电机(ZSCEM)被提出,其将电枢和励磁绕组进行集成,并使用零序电流调节电机的气隙磁场... 传统的定子变磁通同步电机需要设置额外的励磁绕组,并附加H桥电路以提供直流励磁,这会导致系统结构复杂、转矩密度较低。为此,一种新型的零序电流励磁型电机(ZSCEM)被提出,其将电枢和励磁绕组进行集成,并使用零序电流调节电机的气隙磁场,从而实现调速范围的提升。相比于励磁/电枢电流分别控制的定子变磁通同步电机,其电枢和励磁绕组合二为一,定子槽面积得到充分利用,相电阻接近减半,可有效提升效率和转矩密度。该文分别从驱动拓扑、励磁/电枢电流集成控制技术、驱动拓扑及其控制性能三个方面分析并总结了现有ZSCEM控制领域的研究现状。在现有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零序电流作为调磁脉冲以改变电机磁化状态的零序电流调磁型记忆电机(ZSCM-MM)。最后对ZSCEM的驱动拓扑及其控制技术的关键共性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拓扑 混合励磁 电机控制 记忆电机 可变磁通 零序电流调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混合动力汽车污染物排放特性与燃油经济性
6
作者 姚杨雨 李加强 +1 位作者 赵龙庆 何超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探究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是否实现节能减排,在两个城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符合国Ⅵ标准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汽油车开展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实际排... 为探究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是否实现节能减排,在两个城市使用便携式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符合国Ⅵ标准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汽油车开展实际行驶排放(RDE)试验,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在高原地区的实际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越低、速度与加速度的乘积越大,CO、NO_(x)瞬时排放越大;剔除冷起动排放后,冷起动阶段的CO、NO_(x)排放降低比例大于CO_(2)排放,混合动力汽车的污染物排放受高原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海拔升高,PHEV和汽油车的CO排放上升,而E-REV的CO排放下降,E-REV、PHEV和汽油车的CO_(2)排放增加,NO_(x)排放下降.与汽油车相比,E-REV和PHEV在高原地区的NO_(x)减排体现在市郊、高速工况.E-REV的燃油消耗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相比E-REV,PHEV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实际行驶排放 燃油经济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队列的生态驾驶与能量管理分层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富椿 尹燕莉 +3 位作者 马永娟 肖杭洋 陈海鑫 余凯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为解决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HEV)队列通过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时的舒适和经济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联HEV队列的生态驾驶与能量管理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针对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建立目标车速规划模型;根据目标车速范围建立纵... 为解决智能网联环境下混合动力汽车(HEV)队列通过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时的舒适和经济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联HEV队列的生态驾驶与能量管理分层控制方法。上层控制器针对连续交通信号灯路口建立目标车速规划模型;根据目标车速范围建立纵向约束限制,建立以安全、舒适、跟随、经济和通过性为指标的目标函数;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求解多目标函数获得最优车速。下层控制器采用深度强化学习(DQN)算法优化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将上层求解的最优车速作为下层输入获取发动机电机的最优输出。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控制策略可以保证汽车队列的行驶安全,生态驾驶汽车队列平均油耗比普通队列降低了8.51%,在避免停车等待的同时改善了乘坐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HEV) 汽车队列 生态驾驶 交通信号灯 模型预测控制(MPC)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AFS/DYC集成控制
8
作者 郑字琛 王姝 +1 位作者 赵轩 李兆柯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0-480,469,共12页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不同附着路面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的AFS/DYC集成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系统辨识方法构建轮胎分段仿射模型,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命题逻辑与线性不等式的转换关系,构建车辆系统... 为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不同附着路面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的AFS/DYC集成控制策略。首先基于系统辨识方法构建轮胎分段仿射模型,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命题逻辑与线性不等式的转换关系,构建车辆系统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然后设计基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的AFS/DYC集成控制策略,采用混合整数二次规划方法追踪目标参考值决策附加横摆力矩与附加转向角,并以轮胎负荷率最小为目标构建车轮驱动转矩优化分配控制策略。最后,基于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进行驾驶人在环操纵稳定性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预测控制,所设计的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高速双移线工况下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31.61%与19.51%,四轮峰值平均转矩幅值降低24.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操纵稳定性 集成控制 分段仿射模型 混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电压主动切换的Si/SiC混合器件结温波动平滑控制
9
作者 白丹 涂春鸣 +2 位作者 龙柳 肖凡 肖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068-5080,共13页
Si/SiC混合器件兼具低成本、低损耗等优势,是支撑电力电子装备大容量、高可靠发展的重要器件。而负载电流变化引起的SiC MOSFET大幅结温波动,制约了Si/SiC混合器件整体寿命的提高。为解决该问题,该文详细分析驱动电压对混合器件开关轨... Si/SiC混合器件兼具低成本、低损耗等优势,是支撑电力电子装备大容量、高可靠发展的重要器件。而负载电流变化引起的SiC MOSFET大幅结温波动,制约了Si/SiC混合器件整体寿命的提高。为解决该问题,该文详细分析驱动电压对混合器件开关轨迹及损耗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驱动电压主动切换的Si/SiC混合器件结温波动平滑控制策略。所提策略通过在低电流负载区间采用SiC MOSFET损耗较高的驱动电压模式来补偿损耗,高负载电流区间则采用SiC MOSFET损耗较低的驱动电压模式来降低损耗,可以显著平滑Si/SiC混合器件中SiC MOSFET的结温波动,降低其与Si IGBT的结温波动差值,有效延长Si/SiC混合器件整体的剩余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任何负载波动下,该文所提驱动电压主动切换策略均可以将SiC MOSFET的结温波动平滑30%以上,同时SiC MOSFET与Si IGBT的结温波动幅值差减小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iC混合器件 SiC MOSFET 结温波动平滑 驱动电压模式 负载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驾驶的常规和需求响应公交混合调度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伟汉 李欣 王天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40,共14页
针对常规公交和需求响应公交联合运营模式下存在的同步性差和能耗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生态驾驶技术,提出一种低能耗导向的公交混合调度决策和生态车速协同优化方法。以最小化公交运营成本和时刻表不同步所产生的惩罚成本为目标,考虑... 针对常规公交和需求响应公交联合运营模式下存在的同步性差和能耗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生态驾驶技术,提出一种低能耗导向的公交混合调度决策和生态车速协同优化方法。以最小化公交运营成本和时刻表不同步所产生的惩罚成本为目标,考虑乘客出行时间窗偏好和时刻表协同等关键约束条件,构建混合整数优化模型,推导4种信号相位配时场景下的公交生态车速可行区间,协同优化常规公交的生态车速、实际到站时间,以及需求响应公交车队规模、路径、时刻表和生态车速,并根据模型性质设计三阶段混合启发式算法。为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选取重庆大学城片区开展案例分析,模拟常规公交和需求响应公交联合运营的实际场景。结果表明,与传统混合调度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降低系统总成本约16.2%。通过调整行驶车速,避免常规公交在信控交叉口的怠速等待,兼顾到站准时和能耗节约目标。此外,该方法还提升了需求响应公交单车周转率,减少了车队规模,接驳站点处时刻表同步性提升81%,充分满足乘客出行时间窗需求和混合调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混合调度 混合启发式算法 需求响应公交 生态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S功率回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11
作者 刘学武 徐向阳 +3 位作者 黄河 赵江灵 李凯峰 董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4-880,共7页
分析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在高速工况存在的功率回流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一种解决其功率回流问题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方案,即在THS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制动器,不仅消除了功率分流现象,而且增加了一个发动机直驱模式,降低了燃油消耗。仿... 分析丰田混合动力系统(THS)在高速工况存在的功率回流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一种解决其功率回流问题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系统方案,即在THS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制动器,不仅消除了功率分流现象,而且增加了一个发动机直驱模式,降低了燃油消耗。仿真对比2种系统在定速工况的油耗,发现增加制动器后,系统的90 km/h等速油耗改善了7.7%,120 km/h等速油耗改善了3.9%。此外,对2种系统分别在2个等速工况下的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在采用发动机直驱模式时,避免了THS的功率回流问题,提高了系统效率,改善了整车油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机电耦合系统 功率分流 等速油耗 发动机直驱模式 功率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混合驱动机构运动学和传递性能分析
12
作者 赵星宇 赵铁石 +2 位作者 许博 刘相权 秦宇飞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8-1739,1748,共13页
为拓展并联机构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高-中-低频混合驱动的3-RPRR(PRRRP)RS并联机构,基于旋量理论分析了其输入合理性。通过驱动锁定方法得到了一组可实现混合驱动的位姿解模型,基于广义旋量建立混合驱动单元的运动描述,进而推... 为拓展并联机构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高-中-低频混合驱动的3-RPRR(PRRRP)RS并联机构,基于旋量理论分析了其输入合理性。通过驱动锁定方法得到了一组可实现混合驱动的位姿解模型,基于广义旋量建立混合驱动单元的运动描述,进而推导出机构的一阶影响系数矩阵,再用一组数值算例进行理论和仿真的相互验证。阐明了机构在混合驱动下的全域传递性能指标,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尺寸优化,结果表明,机构在低频、中频和高频驱动下的全域传递性能分别提高了11.78%、9.94%、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低频混合驱动 并联机构 旋量理论 广义运动旋量 全域传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发电机进相深度极限与安全边界量化分析的数字孪生模型
13
作者 王泽民 郝亮亮 +3 位作者 鲁秦怡 赵岩 何俊 涂水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36-4350,I0018,共16页
进相运行是解决大电网无功过剩问题的重要措施,入网发电机组必须进行深度进相试验。由于无法做到进相安全边界的准确量化及风险预知,现场经常发生进相试验的反复失败及相关运行事故。该文基于数字孪生的高保真性与互操作性特点,采用机... 进相运行是解决大电网无功过剩问题的重要措施,入网发电机组必须进行深度进相试验。由于无法做到进相安全边界的准确量化及风险预知,现场经常发生进相试验的反复失败及相关运行事故。该文基于数字孪生的高保真性与互操作性特点,采用机理及数据混合驱动的方式,提出一种面向发电机进相深度极限与安全边界量化的数字孪生方法,解决建模准确性与现场应用场景实用性需求之间的矛盾。该方法通过发电机进相运行原理及限制因素构建出孪生机理数学模型,再根据进相过程中的实时量测数据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模型参数自主校正;最终实现高风险深度进相前的各类安全边界距离定量预测计算。开发发电机进相工况的风险实时分析平台,并应用于2台核电机组的入网进相试验。结果表明:平台计算耗时小于1 min,工况预测与边界分析误差均不大于0.8%。系统满足现场实时性与准确性要求,可为电力生产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进相深度极限 安全边界 混合驱动 工况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与跟网型混合直驱风电场并网稳定域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苟少云 郭春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3,共11页
传统跟网型(GFL)风机并入弱交流电网时存在小信号失稳风险,而构网型(GFM)机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稳定裕度,这将促使未来出现构网型风机与跟网型风机混合的风电场。然而,跟网型与构网型风机的占比不同时,混合风电场的稳定域如何变... 传统跟网型(GFL)风机并入弱交流电网时存在小信号失稳风险,而构网型(GFM)机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稳定裕度,这将促使未来出现构网型风机与跟网型风机混合的风电场。然而,跟网型与构网型风机的占比不同时,混合风电场的稳定域如何变化值得深入探索。首先,文中建立了跟网型与构网型混合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的详细数学模型,提出了综合考虑稳态运行约束条件和小信号稳定性约束条件的系统并网稳定域计算方法,定量评估了混合直驱风电场在多维约束下的并网稳定运行域。然后,得到了特定风电场出力下混合直驱风电场在不同GFM风机占比时的电网短路比(SCR)可行范围,并进一步探究了风电场出力及风机至公共连接点(PCC)集电线路长度变化时,混合直驱风电场并网稳定域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PSCAD/EMTDC下的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所得混合直驱风电场并网稳定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风机 构网型风机 混合直驱风电场 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翼混合驱动两栖机器人浮游步态生成方法研究
15
作者 曹贺强 王海龙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3-623,共11页
为了提高足翼混合驱动两栖机器人水下步态的稳定性、高效性,基于仿生学思想,提出一种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足翼混合驱动两栖仿生机器人浮游步态生成方法。采用改进的非线性振荡器作为节律信号发生器,通... 为了提高足翼混合驱动两栖机器人水下步态的稳定性、高效性,基于仿生学思想,提出一种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足翼混合驱动两栖仿生机器人浮游步态生成方法。采用改进的非线性振荡器作为节律信号发生器,通过相邻弱耦合的方法,构建了足翼混合驱动两栖仿生机器人CPG神经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RL)对非线性振荡器中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差等参数进行训练和优化,得到CPG网络模型最优参数,进而获得机器人更加高效的浮游步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强化学习步态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翼混合驱动 浮游步态 中枢模式发生器 非线性振荡器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载客轨道列车用储能式混合动力牵引
16
作者 聂秀珍 焦迎雪 何小刚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针对城轨载客列车在起动与制动时,造成的牵引网电压波动幅度较大问题,设计城市载客轨道列车储能式混合动力牵引装置,稳定牵引网电压。结合直交(DC-AC)牵引传动模块与包含钛酸锂锂离子电池组、DC/DC变换器、超级电容器组、预充电回路等... 针对城轨载客列车在起动与制动时,造成的牵引网电压波动幅度较大问题,设计城市载客轨道列车储能式混合动力牵引装置,稳定牵引网电压。结合直交(DC-AC)牵引传动模块与包含钛酸锂锂离子电池组、DC/DC变换器、超级电容器组、预充电回路等的混合储能模块,形成车载储能式混合动力牵引装置,设计DC/DC变换器操控装置,管理钛酸锂电池组与超级电容器组这两种储能元件。列车制动时,预充电回路会储存能量,启动阶段,这些能量被释放,并通过直交牵引传动系统转化为列车前进的动力。该装置在充电过程中,各个电池单体或模块的充电电压能够保持稳定,安全性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储能/释能效率,可快速稳定牵引网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客轨道列车 混合储能 动力牵引 牵引传动 直流(DC)/DC变换器 锂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轨道列车驾驶仿真平台开发
17
作者 万正阳 周和超 张济民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虚拟轨道列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近年来已经在我国株洲、宜宾等城市有了广泛的商业化运用。为了深入研究其行驶特性,需要针对其独有的无人、有人混合驾驶模式开发驾驶仿真平台。本文在SIMPACK中建立3节编组的虚拟轨道列车... 虚拟轨道列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近年来已经在我国株洲、宜宾等城市有了广泛的商业化运用。为了深入研究其行驶特性,需要针对其独有的无人、有人混合驾驶模式开发驾驶仿真平台。本文在SIMPACK中建立3节编组的虚拟轨道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不同驾驶模式分别开发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基于Logitech驾驶仿真硬件的驾驶员控制仿真模块,并结合Unreal Engine和Blender开发驾驶场景可视化界面,从而构成可以仿真虚拟轨道列车真实驾驶情况的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开发的平台可以有效准确地仿真虚拟轨道列车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行驶表现,具有较强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轨道列车 动力学模型 预测控制 驾驶仿真平台 混合驾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驱动模块化指尖空间微夹持器设计
18
作者 吴志刚 叶飞云 +1 位作者 周杨 朱楠楠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5,共4页
针对微纳尺度下多目标操作及稳定性问题,提出了模块化夹爪设计思想,采用单压电执行器驱动并联三指尖机构实现微动操作、采用音圈电机驱动下方微定位平台实现大运动范围,实现了一种混合驱动模块化空间微夹持器的设计。根据空间微夹持器... 针对微纳尺度下多目标操作及稳定性问题,提出了模块化夹爪设计思想,采用单压电执行器驱动并联三指尖机构实现微动操作、采用音圈电机驱动下方微定位平台实现大运动范围,实现了一种混合驱动模块化空间微夹持器的设计。根据空间微夹持器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采用伪刚体法建立了机构的伪刚体模型,建立机构的数学模型,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位移放大比、输入刚度和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法对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空间微夹持器有较好的运动精度并且具有大行程位移和低耦合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微夹持器 混合驱动 模块化夹爪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无人化无轨辅助运输路径规划技术研究
19
作者 梁玉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2,共5页
随着无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无人化技术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文章深入分析了无轨辅助运输无人化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路径规划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煤矿井下的特殊场景特征,提出了基于混... 随着无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矿井下无轨辅助运输无人化技术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文章深入分析了无轨辅助运输无人化技术当前发展状况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对路径规划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煤矿井下的特殊场景特征,提出了基于混合算法的路径规划系统,旨在实现路径的最优规划。通过实验验证,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运输效率,减少安全事故,为煤矿井下的无人化运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轨辅助运输 无人化技术 混合算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对比研究
20
作者 郝亮亮 刘小娟 +1 位作者 简阔 李彦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 为了改善应用于高精度磨床的冗余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对2-UPR/2-RPU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展开其冗余驱动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的对比研究。首先,基于虚功原理并根据几何特性构建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其次,在分析传统力位混合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控制下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mulink在并联机器人的两种力位混合控制策略下进行跟踪曲线误差和驱动力偏差实例仿真对比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的跟踪误差相同,基于驱动力协调方法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对并联机器人具有协调位控关节驱动力的作用,其驱动力分配更均衡,可实现2-UPR/2-RPU并联机器人的快速响应和高精度控制,有效降低了曲面打磨的跟踪曲线误差,为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动力学 力位混合控制策略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