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4 位作者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
2
作者
王国宇
李晶
张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3-2336,共14页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模拟无定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以及2018年的土壤风蚀量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的时空变化,并分析受益人口与real GDP。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18年无定河流域风蚀总量与防风固沙量呈“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整体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无定河流域西部及西北部沙地土壤风蚀较为剧烈,东部及东南部的旱地土壤风蚀较为缓和;(2)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模拟总数分别为494条、504条、537条、482条与437条,整体上呈降低的趋势,受益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3)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全国受益人口与受益real GDP均占据总数一定比例;(4)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物质流以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圈层状递减,影响范围扩散到了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结果模拟了无定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为服务供给区和受益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对植被恢复与防风固沙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为其他流域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和整个三北地区的防风固沙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防风固沙服务
RWEQ
HYSPLIT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
18
3
作者
宋献方
唐瑜
+5 位作者
张应华
马英
韩冬梅
卜红梅
杨丽虎
刘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5,共8页
为了探讨连续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应用NCEP/NCAR资料、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对北京22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可分为西向水汽输送、远洋水汽输送、近海水汽输送、远...
为了探讨连续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应用NCEP/NCAR资料、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对北京22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可分为西向水汽输送、远洋水汽输送、近海水汽输送、远源大陆水汽输送和局地大陆水汽输送5种类型,并以近海水汽输送和西向水汽输送为主(降水量占比60.8%)。不同水汽输送类型下降水δ^(18)O的差异主要受水汽源区同位素富集程度及水汽输送途中降水过程的影响,降水氘盈余的变化反映出二次蒸发的影响及水汽源区大气相对湿度的差异。14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类型发生了变化,且降水δ^(18)O值的变化能够较好地指示水汽输送类型的变化。该结果说明降水同位素特征能够为识别水汽输送类型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汽输送
同位素
HYSPLIT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沿海某大气背景点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彦阁
孙天乐
+2 位作者
曾立武
何凌燕
黄晓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9-82,102,共5页
黑碳气溶胶(BC)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点位BC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有助于掌握BC在区域尺度上的辐射强迫特性和环境影响。2009年秋季在华南沿海某区域大气背景点进行了为期约40 d的BC在线观测...
黑碳气溶胶(BC)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点位BC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有助于掌握BC在区域尺度上的辐射强迫特性和环境影响。2009年秋季在华南沿海某区域大气背景点进行了为期约40 d的BC在线观测。观测期间BC的平均浓度为(2.34±1.33)μg/m3,与其它区域背景点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利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拟的高分辨率三维气象场数据驱动HYSPLIT-4反向轨迹模式,模拟观测期间每小时的气团轨迹,将所有轨迹分为来源特征明显的东北沿海、北方内陆、香港方向和东南海面方向四类。当受到东北沿海来源气团影响时,BC的浓度为平均水平的1.4倍,BC和CO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而其它三类气团影响时的BC浓度都低于平均浓度,且BC和CO的相关关系很差,说明来自东北沿海地区的较近距离区域传输是影响该背景点大气BC的主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背景点
天气研究和预测模型(WRF)
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积分轨迹模型-4(HYSPLI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地区大气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9
5
作者
刘湘雪
蒲维维
+5 位作者
马志强
林伟立
韩婷婷
李颖若
周礼岩
石庆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73-3483,共11页
在北京城区和上甸子本底地区分别开展了为期3a和1a的NH_(3)在线观测,并结合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北京地区NH_(3)浓度水平、年季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城区和本底地区的NH_(3)年均浓度分别为(32...
在北京城区和上甸子本底地区分别开展了为期3a和1a的NH_(3)在线观测,并结合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北京地区NH_(3)浓度水平、年季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城区和本底地区的NH_(3)年均浓度分别为(32.5±20.8)×10^(-9)V/V和(11.6±10.3)×10^(-9)V/V,北京城区的NH_(3)浓度高于大多数国内外主要城市和地区的NH_(3)浓度水平.城区和本底地区NH_(3)浓度年变化特征为夏季高,分别为(34.1±6.8)×10^(-9)V/V和(11.1±2.2)×10^(-9)V/V,冬季低,分别为(19.7±9.3)×10^(-9)V/V和(2.4±0.6)×10^(-9)V/V.NH_(3)的日变化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其结果表明,春季城区NH_(3)浓度峰值出现在15:00,而本底地区受西南风影响在20:00达到峰值;夏季城区NH_(3)浓度最高值在7:00出现,本底地区则呈现双峰值(分别在09:00和22:00);秋季城区和本底地区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均在22:00出现峰值;冬季城区的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本底地区,峰值分别出现在23:00和20:00.西南风是造成本底地区NH_(3)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春季和夏季,随着西南向风速的增大,NH_(3)浓度显著升高.城区的NH_(3)浓度则主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浓度权重轨迹法的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及河南北部地区是影响北京地区大气NH_(3)的主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
上甸子本底站
区域输送
拉格朗日综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型
浓度权重轨迹(CW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中国东部雨季水汽输送垂直特征
被引量:
11
6
作者
施逸
江志红
李肇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区域源汇归属法,追踪1961~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进过程中各雨季后向轨迹,定量确定各雨季不同垂直层上的水汽输送路径与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华南前汛期,低层最主要水...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区域源汇归属法,追踪1961~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进过程中各雨季后向轨迹,定量确定各雨季不同垂直层上的水汽输送路径与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华南前汛期,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轨迹占比达到52.3%,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印度洋通道,占比超过37%;水汽主要源自低层的西太平洋和中国东部地区,水汽贡献均在20%以上。南海季风爆发后的华南前汛期,低层到高层最强水汽通道均为印度洋通道,特别是中层,轨迹数量达到了65.6%;印度洋源地的贡献明显增加,中高层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低层最主要的水汽源地为中国东部和南海。江淮梅雨时低层最主要通道为太平洋通道,中高层最主要通道为印度洋通道,相比华南前汛期,在中高层印度洋通道减弱,而西风通道增强。华北雨季中,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而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欧亚大陆中纬西风通道。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中,最主要的源地为中低层的中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华北雨季中,来自中国东部局地低层的水汽达到了43.1%,表明低层局地蒸发对华北雨季降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混合自动机的综合能源系统状态转移空间建模
被引量:
5
7
作者
陈炎森
王鹏宇
+3 位作者
杨义
包涛
杨苹
姚森敬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前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更多从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内部状态与输入输出的关系进行描述,其内部状态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过程难以清晰表达。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度提升后,综合能源系统在不同阶段的运行状态及状态转移过程需要可...
目前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更多从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内部状态与输入输出的关系进行描述,其内部状态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过程难以清晰表达。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度提升后,综合能源系统在不同阶段的运行状态及状态转移过程需要可观可控。为此,提出了基于混合自动机的综合能源系统分阶段状态转移空间建模方法,对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状态的分阶段转移条件及其转移过程进行精准描述,有利于对综合能源系统内部所有能源生产单元和能源消费单元从启动、运行到停止的全过程进行分阶段管理与优化控制。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模型对综合能源系统分阶段的状态转移轨迹实现了全过程观测,有利于实现全过程分阶段的高效管理与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混合自动机
状态转移空间建模
转移条件
状态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机构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国家气象中心
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1Z060)。
文摘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Keywords
migratory pests
Spodoptera frugiperda
numerical forecast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migration routes
falling zone
分类号
S43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
2
作者
王国宇
李晶
张娅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3-233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85)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SF-38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GK202302002)。
文摘
无定河流域包括毛乌素沙漠部分区域,土壤风蚀显著,研究防风固沙服务有利于保持土壤、保护生态环境与维持良好的人地关系。利用RWEQ(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模型与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模拟无定河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以及2018年的土壤风蚀量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的时空变化,并分析受益人口与real GDP。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18年无定河流域风蚀总量与防风固沙量呈“降低-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整体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无定河流域西部及西北部沙地土壤风蚀较为剧烈,东部及东南部的旱地土壤风蚀较为缓和;(2)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流动路径模拟总数分别为494条、504条、537条、482条与437条,整体上呈降低的趋势,受益区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3)2000年至2018年防风固沙服务全国受益人口与受益real GDP均占据总数一定比例;(4)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物质流以陕西北部、山西西部地区为中心呈圈层状递减,影响范围扩散到了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结果模拟了无定河流域土壤风蚀以及防风固沙服务流,为服务供给区和受益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对植被恢复与防风固沙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为其他流域的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和整个三北地区的防风固沙生态工程的规划、建设、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防风固沙服务
RWEQ
HYSPLIT
无定河流域
Keywords
ecosystem service flow
sand fixation service
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n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Wuding River Basin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
18
3
作者
宋献方
唐瑜
张应华
马英
韩冬梅
卜红梅
杨丽虎
刘飞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5,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3)
文摘
为了探讨连续降水过程中水汽输送的变化,应用NCEP/NCAR资料、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对北京22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可分为西向水汽输送、远洋水汽输送、近海水汽输送、远源大陆水汽输送和局地大陆水汽输送5种类型,并以近海水汽输送和西向水汽输送为主(降水量占比60.8%)。不同水汽输送类型下降水δ^(18)O的差异主要受水汽源区同位素富集程度及水汽输送途中降水过程的影响,降水氘盈余的变化反映出二次蒸发的影响及水汽源区大气相对湿度的差异。14场连续降水的水汽输送类型发生了变化,且降水δ^(18)O值的变化能够较好地指示水汽输送类型的变化。该结果说明降水同位素特征能够为识别水汽输送类型提供有效信息。
关键词
降水
水汽输送
同位素
HYSPLIT模型
北京
Keywords
precipitation
vapor transport
stable isotope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Beijing
分类号
P426.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沿海某大气背景点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彦阁
孙天乐
曾立武
何凌燕
黄晓锋
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9-82,102,共5页
基金
科技部973计划课题(2013CB228503)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201105170722A)
文摘
黑碳气溶胶(BC)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背景点位BC的浓度水平和来源特征有助于掌握BC在区域尺度上的辐射强迫特性和环境影响。2009年秋季在华南沿海某区域大气背景点进行了为期约40 d的BC在线观测。观测期间BC的平均浓度为(2.34±1.33)μg/m3,与其它区域背景点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利用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拟的高分辨率三维气象场数据驱动HYSPLIT-4反向轨迹模式,模拟观测期间每小时的气团轨迹,将所有轨迹分为来源特征明显的东北沿海、北方内陆、香港方向和东南海面方向四类。当受到东北沿海来源气团影响时,BC的浓度为平均水平的1.4倍,BC和CO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而其它三类气团影响时的BC浓度都低于平均浓度,且BC和CO的相关关系很差,说明来自东北沿海地区的较近距离区域传输是影响该背景点大气BC的主要源区。
关键词
黑碳
背景点
天气研究和预测模型(WRF)
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积分轨迹模型-4(HYSPLIT-4)
Keywords
black carbon
background sit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WRF)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4(HYSPLIT-4)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地区大气氨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9
5
作者
刘湘雪
蒲维维
马志强
林伟立
韩婷婷
李颖若
周礼岩
石庆峰
机构
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上甸子国家大气本底站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73-3483,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1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05094)
北京市科委项目(Z181100005418016)。
文摘
在北京城区和上甸子本底地区分别开展了为期3a和1a的NH_(3)在线观测,并结合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北京地区NH_(3)浓度水平、年季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北京城区和本底地区的NH_(3)年均浓度分别为(32.5±20.8)×10^(-9)V/V和(11.6±10.3)×10^(-9)V/V,北京城区的NH_(3)浓度高于大多数国内外主要城市和地区的NH_(3)浓度水平.城区和本底地区NH_(3)浓度年变化特征为夏季高,分别为(34.1±6.8)×10^(-9)V/V和(11.1±2.2)×10^(-9)V/V,冬季低,分别为(19.7±9.3)×10^(-9)V/V和(2.4±0.6)×10^(-9)V/V.NH_(3)的日变化特征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其结果表明,春季城区NH_(3)浓度峰值出现在15:00,而本底地区受西南风影响在20:00达到峰值;夏季城区NH_(3)浓度最高值在7:00出现,本底地区则呈现双峰值(分别在09:00和22:00);秋季城区和本底地区的日变化规律一致,均在22:00出现峰值;冬季城区的峰值出现时间晚于本底地区,峰值分别出现在23:00和20:00.西南风是造成本底地区NH_(3)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春季和夏季,随着西南向风速的增大,NH_(3)浓度显著升高.城区的NH_(3)浓度则主要受到局地排放的影响.浓度权重轨迹法的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及河南北部地区是影响北京地区大气NH_(3)的主要源区.
关键词
NH_3
上甸子本底站
区域输送
拉格朗日综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型
浓度权重轨迹(CWT)
Keywords
NH3
Shangdianzi background station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HYSPLIT)
model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
(CWT)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中国东部雨季水汽输送垂直特征
被引量:
11
6
作者
施逸
江志红
李肇新
机构
南京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气象动力学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92,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8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081
+1 种基金
江苏省气象局青年基金项目KQ202121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北极阁基金项目BJG201905。
文摘
利用基于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结合区域源汇归属法,追踪1961~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进过程中各雨季后向轨迹,定量确定各雨季不同垂直层上的水汽输送路径与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的华南前汛期,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轨迹占比达到52.3%,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印度洋通道,占比超过37%;水汽主要源自低层的西太平洋和中国东部地区,水汽贡献均在20%以上。南海季风爆发后的华南前汛期,低层到高层最强水汽通道均为印度洋通道,特别是中层,轨迹数量达到了65.6%;印度洋源地的贡献明显增加,中高层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低层最主要的水汽源地为中国东部和南海。江淮梅雨时低层最主要通道为太平洋通道,中高层最主要通道为印度洋通道,相比华南前汛期,在中高层印度洋通道减弱,而西风通道增强。华北雨季中,低层最主要水汽通道为太平洋通道,而中高层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为欧亚大陆中纬西风通道。江淮梅雨和华北雨季中,最主要的源地为中低层的中国东部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华北雨季中,来自中国东部局地低层的水汽达到了43.1%,表明低层局地蒸发对华北雨季降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
拉格朗日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水汽输送
垂直结构
Keywords
Lagrange
trajectory
HYSPLIT(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
)
Moisture transport
Vertical structure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混合自动机的综合能源系统状态转移空间建模
被引量:
5
7
作者
陈炎森
王鹏宇
杨义
包涛
杨苹
姚森敬
机构
南方电网数字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出处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基金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YTYZW20010)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1B0101230003)。
文摘
目前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的建模,更多从系统输入-输出关系、内部状态与输入输出的关系进行描述,其内部状态在不同阶段的转移过程难以清晰表达。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度提升后,综合能源系统在不同阶段的运行状态及状态转移过程需要可观可控。为此,提出了基于混合自动机的综合能源系统分阶段状态转移空间建模方法,对综合能源系统内部状态的分阶段转移条件及其转移过程进行精准描述,有利于对综合能源系统内部所有能源生产单元和能源消费单元从启动、运行到停止的全过程进行分阶段管理与优化控制。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模型对综合能源系统分阶段的状态转移轨迹实现了全过程观测,有利于实现全过程分阶段的高效管理与优化控制。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混合自动机
状态转移空间建模
转移条件
状态轨迹
Keywords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hybrid
automata
state transition space
model
ing
transfer conditions
state
trajectory
分类号
TM74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邓环环
杨俊杰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定河流域防风固沙服务流动模拟
王国宇
李晶
张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
宋献方
唐瑜
张应华
马英
韩冬梅
卜红梅
杨丽虎
刘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华南沿海某大气背景点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
邓彦阁
孙天乐
曾立武
何凌燕
黄晓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北京地区大气氨时空变化特征
刘湘雪
蒲维维
马志强
林伟立
韩婷婷
李颖若
周礼岩
石庆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中国东部雨季水汽输送垂直特征
施逸
江志红
李肇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混合自动机的综合能源系统状态转移空间建模
陈炎森
王鹏宇
杨义
包涛
杨苹
姚森敬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