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F两优1252在建阳区烟后高产制种技术
1
作者 林丰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2期21-23,共3页
F两优1252是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和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以R1252为父本,F168S为母本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F两优1252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其在建阳区的烟后高产... F两优1252是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和合肥信达高科农业科学研究所以R1252为父本,F168S为母本配组育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F两优1252亲本的特征特性,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其在建阳区的烟后高产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f两优1252 高产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1代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东升 卢倩倩 +2 位作者 丁伟 王志宇 王志鹏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0,共6页
以蒙古冰草×航道冰草种间杂种F1代幼穗为外植体,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生根的激素浓度进行筛选,并建立了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杂种F1代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二氯苯氧乙酸(2,4-D)1.5 mg/L+6-苄氨基嘌呤(... 以蒙古冰草×航道冰草种间杂种F1代幼穗为外植体,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生根的激素浓度进行筛选,并建立了完整植株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杂种F1代的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二氯苯氧乙酸(2,4-D)1.5 mg/L+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出愈率为81.7%;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6-BA 2.5 mg/L+萘乙酸(NAA)0.4 mg/L,分化率为71.7%;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生根率为88.3%。经炼苗后,各基质移栽成活率大于90%。本研究通过建立蒙古冰草×航道冰草杂种F1代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有效保存冰草杂种F1代新种质,并为后期秋水仙碱诱导其染色体加倍恢复育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航道冰草 杂种f1 幼穗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otypic Resistance of F_1 Cotton Hybrids by Inoculation with Different Virulent Isolates of the Fungus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ahn
3
作者 AMANTURDIEV Alisher KIM Robert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7-,共1页
The plant pathogen Verticillium dahliae causes severe cotton losses in Uzbekistan. To create cotton varieties that are resistant to the more virulent races of V.dahliae we wanted to determine
关键词 Genotypic Resistance of f1 Cotton hybrids by Inoculation with Different Virulent Isolates of the fungus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ah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F_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书巧 唐海娟 +1 位作者 王州飞 张红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s+2mg... 以黑壳子粳/苏御糯、铁杆青/苏御糯和薄稻/苏御糯3个籼粳杂交F1及其亲本和粳稻品种武运粳8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有机营养物,建立籼粳杂交F1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Ms+2mg·L^-1 2,4-D+1mg·L^-1NAA+0.2mg·L^-1KT为最佳诱导培养基,籼粳杂交F1花约愈伤组织诱导率达4.1%~4.5%;在该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或酵母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诱导率,增幅达20.5%-27.3%;Ms+2.5mg·L^-1 6-BA+0.5mg·L^-1 KT为最佳分化培养基,籼粳杂交F1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达14.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f1 花药培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属种间F_1杂种与亲本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金山 王章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0,共4页
鹅掌楸属种间正、反交F1杂种及双亲的扫描电镜(SME)观察表明:马褂木和反交F1的下表皮细胞具明显乳突,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则呈现平坦状;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高于马褂木与反交F1;杂种与双亲的下表皮... 鹅掌楸属种间正、反交F1杂种及双亲的扫描电镜(SME)观察表明:马褂木和反交F1的下表皮细胞具明显乳突,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则呈现平坦状;北美鹅掌楸和正交F1下表皮气孔密度显著高于马褂木与反交F1;杂种与双亲的下表皮蜡质纹饰和气孔器形态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正、反交F1的气孔开口明显大于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f1杂种 叶下表皮 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杂交育种中杂种F1代的早期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瑞丹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64-70,共7页
应用形态学鉴定和AFLP分子标记实验都证明 ,在所检测的 31个杂种中 ,有 2 8个是真正的杂种。通过聚类分析及条带直观检测 ,分析并去除了 3个假杂种。实践证明 ,形态学与AFLP分子检测相结合 ,是梅花杂交育种中杂种检测的高效手段。
关键词 梅花 AfLP 杂种 f1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鳞镜鲤、团头鲂及其杂交F_1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波 金万昆 《水产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6-78,共3页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散鳞镜鲤、团头鲂及其杂交F1 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 ,交杂种F1 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 77 89%、灰分含量为 5 5 2 % ,均低于亲本 ;脂肪含量为 4 77% ,高于团头鲂 ,低于散鳞镜鲤 ;F1 的氨基酸含量为...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散鳞镜鲤、团头鲂及其杂交F1 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 ,交杂种F1 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 77 89%、灰分含量为 5 5 2 % ,均低于亲本 ;脂肪含量为 4 77% ,高于团头鲂 ,低于散鳞镜鲤 ;F1 的氨基酸含量为 77 89% ,低于双亲 ,但大多成分含量与散鳞镜鲤相当。在总体水平上 ,杂交种品质得到初步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鲤 团头鲂 杂交种 营养成分 肌肉 杂种f1 氨基酸含量 生化分析 双亲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F_1的籼粳属性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董彦君 石守鋆 董文其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34,共3页
采用程氏指数法对用4个籼稻和3个粳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籼粳杂交组合的F_1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水稻亚种间杂种F_1都表现偏籼和偏粳,并且偏籼多于偏粳,但没有一个完全表现为粳型和籼型的。母本的亚种类型对杂种F_1... 采用程氏指数法对用4个籼稻和3个粳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籼粳杂交组合的F_1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水稻亚种间杂种F_1都表现偏籼和偏粳,并且偏籼多于偏粳,但没有一个完全表现为粳型和籼型的。母本的亚种类型对杂种F_1的籼粳属性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用籼稻母本容易获得(偏)籼型亚种间杂交水稻,反之亦然。该文还对用作鉴定籼粳属性的6个鉴别性状在亚种间杂种F_1表现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间杂种f_1 程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F_1)光合作用的优势及其与氮素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肖娥 孙羲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55-359,共5页
在低N和高N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杂交水稻F_1代在生殖生长期功能叶的一些光合作用代谢特性与其亲本的差异。结果指出,杂交稻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磷酸化活力和ATP含量在高N条件下的杂种优势比低N条件的大。同样,杂交稻功能叶中^(14)CO_... 在低N和高N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杂交水稻F_1代在生殖生长期功能叶的一些光合作用代谢特性与其亲本的差异。结果指出,杂交稻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磷酸化活力和ATP含量在高N条件下的杂种优势比低N条件的大。同样,杂交稻功能叶中^(14)CO_2同化率,RuBP羧化酶的活力及其酶蛋白含量在低N处理中无杂交优势,而高N处理却具有明显的正优势。这表明杂交水稻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的杂种优势随N营养水平提高而增大。因此,在预测杂交水稻光合作用优势时必须考虑氮素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光合作用 氮素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杂种F_1纤维比强度的配合力分析及遗传表达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拥军 徐尊 +1 位作者 张新玲 白红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9-302,共4页
应用增广NCⅡ设计对10个海岛棉品种(系)的F1代纤维比强度进行了分析。配合力分析表明,父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特殊配合力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海岛棉纤维比强度的遗传主要受加性作用控制,显性作用和上位性作用显著;在非加... 应用增广NCⅡ设计对10个海岛棉品种(系)的F1代纤维比强度进行了分析。配合力分析表明,父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特殊配合力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海岛棉纤维比强度的遗传主要受加性作用控制,显性作用和上位性作用显著;在非加性方差中,上位性作用比显性作用相对重要些;比强度的狭义遗传力较低。现有亲本中,A杂交铃是比强度最好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杂种f1 纤维比强度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核桃种间杂交F_1代主要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志远 方文亮 +4 位作者 杨振帮 黄谦 张学星 张一林 齐松林 《云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1-37,共7页
1979~ 1997年首次选用南方云南薄壳核桃与北方新疆核桃早实优株进行了 18个杂交组合的南北核桃种群杂交。对杂种F1代 7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 :杂种F1代的主要性状广泛复杂分离 ,为多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遗传。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 ,F... 1979~ 1997年首次选用南方云南薄壳核桃与北方新疆核桃早实优株进行了 18个杂交组合的南北核桃种群杂交。对杂种F1代 7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 :杂种F1代的主要性状广泛复杂分离 ,为多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遗传。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 ,F1代可组合双亲优异性状 ,由于基因互作产生非加性效应 ,F1代产生杂种优势性状。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 ,对核桃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为下一步的育种提供了优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种间远缘杂交 遗传分析 杂交一代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鉴定粳稻杂交F1真伪 被引量:2
12
作者 冷春旭 郑福余 +3 位作者 赵北平 刘海英 张书利 王玉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0-13,17,共5页
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数量丰富、稳定性好和检测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粳稻杂交F1真伪性的鉴定,解决了田间鉴定种植时间长及表型相似不易区分等问题。本研究利用24对SSR引物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进行鉴定,有3对引物扩增产物出现明显差... 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高、数量丰富、稳定性好和检测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粳稻杂交F1真伪性的鉴定,解决了田间鉴定种植时间长及表型相似不易区分等问题。本研究利用24对SSR引物对6个粳稻杂交组合进行鉴定,有3对引物扩增产物出现明显差异,利用这3对引物对所有杂交后代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试验发现真杂交种具双带型且与双亲大小一致,真杂率为80.0%~93.3%,与田间鉴定结果相一致。说明利用该方法鉴定粳稻杂交F1真实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粳稻 杂交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绿叶稻与F_1光合色素的差异及其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余显权 赵福胜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将水稻 5个紫叶亲本与 3个绿叶亲本进行组配 ,测定紫叶亲本与绿叶亲本及其杂种F1在光合色素含量之间的差异 ,以及紫叶与绿叶、杂种F1叶绿素总含量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紫叶稻与绿叶稻之间的光合色素总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但... 将水稻 5个紫叶亲本与 3个绿叶亲本进行组配 ,测定紫叶亲本与绿叶亲本及其杂种F1在光合色素含量之间的差异 ,以及紫叶与绿叶、杂种F1叶绿素总含量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紫叶稻与绿叶稻之间的光合色素总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但紫叶亲本、绿叶亲本与其杂种F1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 ;紫叶与绿叶亲本及杂种F1叶绿素含量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尤以杂种F1表现明显 ,且杂种的产量性状比其父母本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稻 绿叶稻 杂种f1 光合色素 产量 杂种优势 遗传性状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川谷及其F_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维俊 杨万仓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植株中未出现“杂种酶” ,且双亲的一些酶带在F1中受抑制...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比较分析了薏苡、川谷及其杂种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薏苡、川谷及其F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型和组织器官特异性。在F1植株中未出现“杂种酶” ,且双亲的一些酶带在F1中受抑制未表现出来。利用过氧化物酶可进行薏苡属亲缘关系 ,系统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一代 薏苡 川谷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稻种的可交配性及F_1杂种育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金泉 卢永根 +2 位作者 冯九焕 赵杏娟 刘向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从可交配性和F1杂种育性两方面对亚洲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以下简称AA组)其他7个稻种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籼、粳亚种与AA组不同稻种杂交均具有一定的结实率,可交配性不是影响亚洲栽培稻与其他AA组稻种间基因交流的主... 从可交配性和F1杂种育性两方面对亚洲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以下简称AA组)其他7个稻种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籼、粳亚种与AA组不同稻种杂交均具有一定的结实率,可交配性不是影响亚洲栽培稻与其他AA组稻种间基因交流的主要生殖障碍。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及尼瓦拉野生稻种间F1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有不同程度分化,与其他稻种的F1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均很低,F1杂种不育是AA组内基因交流的主要障碍。综合可交配性和F1小穗育性两方面的因素,初步得出:亚洲栽培稻与AA组稻种的亲缘关系由近及远依次是: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非洲栽培稻、长雄蕊野生稻和短舌野生稻。其中普通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是AA组中可直接利用于水稻育种的野生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AA染色体组稻种 可交配性 f1杂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三系杂交粳稻F_1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北平 郑福余 +3 位作者 周劲松 高洪儒 宋丽娟 于艳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6-7,共2页
为了探明F1中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趋势,对35(7×5)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越低,F1蛋白质含量就越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并不... 为了探明F1中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趋势,对35(7×5)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越低,F1蛋白质含量就越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并不遵循这一规律,而是在7.23%~7.56%时,F1蛋白质含量最低。因此,三系杂交粳稻要想获得低蛋白质F1,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23%~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粳稻 f1蛋白质含量 亲本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小麦杂种F_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晓华 梁朴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2,8,共3页
通过对 1 1个冬春小麦杂种F1 代 6个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穗粒数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 ,千粒重次之 ,其它性状作用较小。
关键词 小麦 杂种f1 农艺性状 相关和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酸脱氢酶在番茄F_1杂种纯度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丽 郑晓鹰 马连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本文应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分析了5个杂交一代种(佳粉一号、佳粉二号、佳粉十号、佳粉十五号、双抗二号)发芽种苗的五种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MDH)、乙醇脱氢酶(ADH)、磷酸葡萄糖变位... 本文应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分析了5个杂交一代种(佳粉一号、佳粉二号、佳粉十号、佳粉十五号、双抗二号)发芽种苗的五种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MDH)、乙醇脱氢酶(ADH)、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酯酶(EST)、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发现5个杂交一代种中,3个杂交一代种与其双亲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谱带有明显稳定的区别。两个杂交一代种与其双亲的酯酶(EST)谱带有区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苹果酸脱氢酶电泳分析检测番茄一代杂交种纯度的技术,检测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 同功酶 纯度检测 番茄 f1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王改良闽南黄牛F_1放牧补饲肥育试验
19
作者 林朝星 郑述平 《黄牛杂志》 1997年第4期29-31,共3页
在放牧、冬季补饲尿素氨化稻草条件下,抗旱王改良闽南黄牛F1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其3,12,24月龄体重分别比闽南黄牛提高31.96%,6.76%,8.43%。24月龄屠宰体重比闽南黄牛高36.52kg。
关键词 杂种优势 放牧补饲 黄牛 抗旱王 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籼粳杂交稻F_1代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玉廷 于翠梅 +2 位作者 宋贺 徐海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357,共4页
以直立穗型沈农265粳稻与泸恢99籼稻杂交F1为材料,通过筛选与优化基本培养基种类、低温处理时间及激素成分等堵养条件来建立高效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经过7-11d的10℃低温处理的花药组织愈伤诱导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或其他处理时间... 以直立穗型沈农265粳稻与泸恢99籼稻杂交F1为材料,通过筛选与优化基本培养基种类、低温处理时间及激素成分等堵养条件来建立高效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经过7-11d的10℃低温处理的花药组织愈伤诱导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或其他处理时间的材料;以SK3或M8为基本培养基都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导率;以SK3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复合激素水平为2mg·L^-1 2,4-D+1mg·L^-1 NAA+0.2mg·L^-1 6-BA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获得最高23.22%的诱导率;以MS为基本培养基,复合激素水平为4mg·L^-1 KT+1mg·L^-1 NAA+0.5mg·L^-1 6-BA的分化培养基上获得最高70.66%的分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籼粳交f1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