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质量阻尼器(HMD)抗震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保东 朱 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建筑物的倒塌是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断改进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传统的抗震减灾措施。随着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不断发展 ,它为建筑抗震减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三水准... 建筑物的倒塌是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断改进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传统的抗震减灾措施。随着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不断发展 ,它为建筑抗震减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三水准”的设防准则 ,混合质量阻尼器 (HybridMassDamper ,HMD)被应用于建筑抗震减灾中 ,对于发生频度较高的低烈度地震 ,主要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 (TunedMassDamper ,TMD)控制结构的振动 ;而当发生烈度较高的地震或TMD不能满足控制目标要求时 ,启动作动器施加主动控制力 ,用主动控制力驱动TMD的附加质量块 ,提供给主结构更大的控制力 ,把TMD转化为主动质量阻尼器 (ActiveMassDemper ,AMD) ,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 ,HMD适用地震激励的范围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质量阻尼器 hmd 抗震 减灾 振动控制 hmd 地震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阻尼器的发展 被引量:47
2
作者 李春祥 刘艳霞 王肇民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广泛评述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主动质量阻尼器(AMD)、半主动TMD(SATMD)、主动调谐/主被动调谐/混合质量阻尼器(ATMD/APTMD/HMD)的研究现状.TMD,MTMD,AMD,SATMD,ATMD/APTMD/HMD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风振与... 广泛评述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主动质量阻尼器(AMD)、半主动TMD(SATMD)、主动调谐/主被动调谐/混合质量阻尼器(ATMD/APTMD/HMD)的研究现状.TMD,MTMD,AMD,SATMD,ATMD/APTMD/HMD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风振与地震反应.指出强震下结构设置TMD,MTMD,AMD,SATMD,ATMD/APTMD/HMD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结构屈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基于非线性结构模型的TMD,MTMD,AMD,SATMD,ATMD/APTMD/HMD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TMD,MTMD,AMD,SATMD,ATMD/APTMD/HMD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结构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TMD)和多重主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MAPTMD)的新控制策略.介绍了AMTMD和MAPTMD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阻尼器 土木工程 结构振动控制 半主动TMD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风力机混合振动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金鑫 林益帆 +2 位作者 谢双义 何娇 王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1-266,共6页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结构振动过大的问题,以5 MW半潜式海上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整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原理对风力机系统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H∞成型控制器的混合质量阻尼器(HMD)控制系统...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结构振动过大的问题,以5 MW半潜式海上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整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系统辨识原理对风力机系统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H∞成型控制器的混合质量阻尼器(HMD)控制系统,最后对风力机模型在5种工况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控制,该文所设计的混合控制系统对各评价指标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同时,在H∞回路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增益系数和反馈系数的选择对控制器鲁棒稳定裕度、控制力、评价指标的抑制率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满足控制器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对这些参数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力机 振动控制 动力学模型 成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慧 王亚楠 杜永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12,共5页
近场地震动具有很高的加速度峰值和长周期的速度脉冲,因此能够对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基础隔震是一种有效的减震技术,然而这种单一的减震手段在低频具有很高能量的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已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必须寻求新的减震策略。... 近场地震动具有很高的加速度峰值和长周期的速度脉冲,因此能够对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基础隔震是一种有效的减震技术,然而这种单一的减震手段在低频具有很高能量的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已不能确保结构的安全,必须寻求新的减震策略。本文将速度脉冲模型与随机地震地面运动模型联合来生成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并以此作为激励,用MATLAB对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结构及独立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求解,比较研究该混合控制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该混合控制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位移,而对加速度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速度脉冲 TMD 基础隔震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调谐控制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彦辉 谭平 +1 位作者 周福霖 闫维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7,587-588,共7页
针对地震和风振下结构的振动控制,提出了结构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的策略,以及采用直线电机驱动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简称AMD)、中空橡胶隔震支座作为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 mass damper,简称TMD)弹性单元、滑轨作为TMD支撑... 针对地震和风振下结构的振动控制,提出了结构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的策略,以及采用直线电机驱动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简称AMD)、中空橡胶隔震支座作为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 mass damper,简称TMD)弹性单元、滑轨作为TMD支撑轨道的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装置实现方法,进行了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对结构动力响应控制的效果及减震机理分析,探讨了反馈响应向量对控制效果、AMD控制力和AMD位移的影响,完成了线性二次高斯算法(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简称LQG)控制算法和H2/H∞控制算法时的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改善TMD的性能;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AMD作为主动控制装置,为防止AMD"飘移",AMD位移应作为目标向量和反馈响应;LQG控制算法总体控制效果优于H2/H∞控制算法。试验验证了提出的主被动复合调谐控制硬件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调谐控制 振动控制 主动质量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TMD-BIS混合控制体系的非线性响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慧 王亚楠 杜永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7-62,共6页
对一种已经提出的将TMD和BIS联合起来进行控震的策略进行近场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分析。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垫的非线性力-变形行为,建立TMD-BIS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并采用Matlab编程对该非线性方程进行... 对一种已经提出的将TMD和BIS联合起来进行控震的策略进行近场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分析。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垫的非线性力-变形行为,建立TMD-BIS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并采用Matlab编程对该非线性方程进行求解。以某8层基础隔震结构为算例,采用隔震层位移减幅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地震动脉冲周期、隔震垫屈服前刚度以及TMD调谐频率对混合控制体系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周期对体系的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当脉冲周期与结构基本周期接近时控制效果最好,在对TMD的相关参数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其影响;随着隔震垫屈服前刚度的增大,体系的控制效果也相应增大;TMD的调谐频率对体系的控制效果影响很大,它的确定取决于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TMD BIS 混合控制体系 非线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MD与消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建中 赵鸿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及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子结构进行调谐控制以实现半主动化,同时在主结构上进行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从而实现结构体系的多模态优化混合控制,最后提出半主动调... 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及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子结构进行调谐控制以实现半主动化,同时在主结构上进行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从而实现结构体系的多模态优化混合控制,最后提出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SATMD)与消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实用设计方法。本文对推动结构混合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MD 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 多模态优化混合控制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地震作用下高层结构振动混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权 周超杰 +2 位作者 孙旭 林欣蓉 王肖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2-747,共6页
针对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混合振动控制问题,研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体系、隔震结构体系、隔震与TMD混合控制体系3种策略对水平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结构振动响应的减振效果。选取典型的20层钢结构Ben... 针对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混合振动控制问题,研究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体系、隔震结构体系、隔震与TMD混合控制体系3种策略对水平与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结构振动响应的减振效果。选取典型的20层钢结构Benchmark结构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带有TMD和隔震层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了结构在水平地震单独作用下与水平和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响应无明显变化;竖直方向上,有控状态下的减振指标相对于无控状态出现了增大现象,尤其是层间隔震结构增大较为明显。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区高层隔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隔震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混合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9
作者 周建中 赵鸿铁 +2 位作者 杨润林 陈爱国 薛建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基于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和神经-P315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模糊微分方程并得到其解,提出了该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过程流程图,并利用MATLA... 基于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和神经-P315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模糊微分方程并得到其解,提出了该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过程流程图,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一套能对该混合控制体系进行基于模糊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计算机程序,使用该程序对受控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从而实现了P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设计方法,是对减震结构混合控制抗震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段设计方法 混合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混合控制设计方法研究
10
作者 周建中 赵鸿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7-471,共5页
基于神经-模糊控制理论和减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SA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循环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过程流程图,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一套能对该混合控... 基于神经-模糊控制理论和减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及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SA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循环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过程流程图,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一套能对该混合控制体系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计算机程序,使用该程序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吻合较好,从而实现了SATMD与基于RNNWBU模型的粘弹性阻尼器相结合混合控制体系的二阶段循环设计方法.本文设计方法是对抗震结构混合控制减震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对推动结构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段循环设计方法 混合控制 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王大厦风振TMD主被动切换混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军 滕军 叶列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7-193,共7页
本文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对地王大厦这一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进行主被动混合控制,即50a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用TMD被动控制,100a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切换为TMD主动控制。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这种控制方式造价低,经济效果佳,以... 本文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对地王大厦这一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进行主被动混合控制,即50a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用TMD被动控制,100a重现期风荷载作用下切换为TMD主动控制。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这种控制方式造价低,经济效果佳,以较小的能量输入可取得较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高层建筑 风振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伸臂超高层建筑风振控制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原 张建国 张建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9-524,共6页
风荷载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超高层结构风振控制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选用一栋高304.2 m且带有伸臂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作为算例,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伸臂加强层阻尼体系以及两者混合控制的... 风荷载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超高层结构风振控制方法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选用一栋高304.2 m且带有伸臂加强层的超高层建筑作为算例,设置调谐质量阻尼器、伸臂加强层阻尼体系以及两者混合控制的方案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计算,对比不同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控制效果较其他方案稍弱,设置伸臂加强层阻尼体系和混合控制方案都能显著降低结构的风振响应,混合控制方案仅从控制效果方面来看在所给的四种方案中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控制 超高层结构 调谐质量阻尼器 伸臂阻尼体系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多种控制组合振动台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立韡 董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512-4517,共6页
用带有DR—1005—3型磁流变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及橡胶隔震垫的三层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减震控制实验。依据LQG控制算法得到最优控制。在Simulink环境下编制实时控制软件,对阻尼器进行出力控制。分别进行只带磁流变阻尼器、调谐质量... 用带有DR—1005—3型磁流变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及橡胶隔震垫的三层框架模型结构进行了减震控制实验。依据LQG控制算法得到最优控制。在Simulink环境下编制实时控制软件,对阻尼器进行出力控制。分别进行只带磁流变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以及橡胶隔震垫子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组合的七种振动台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R阻尼器的控制系统是有效的,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将磁流变阻尼器与调谐质量阻尼器和橡胶隔震垫进行组合使用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橡胶隔震垫 振动台实验 半主动控制 混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载和地震波联合作用下风电机组钢混组合式塔架响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栋梁 汤群益 +3 位作者 李天昊 付坤 彭子腾 袁中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90-200,共11页
为了探究钢混组合式塔架结构(混塔)在风载荷和地震波联合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脉动风速谱,基于AR线性滤波法对脉动风速进行时程模拟;并基于结构所处的场地条件,对混塔进行相应的地震波时程... 为了探究钢混组合式塔架结构(混塔)在风载荷和地震波联合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架的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脉动风速谱,基于AR线性滤波法对脉动风速进行时程模拟;并基于结构所处的场地条件,对混塔进行相应的地震波时程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基础隔震结构、单个调谐质量阻尼器(single tuned mass damper, STMD)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distributed 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 D-MTMDs)结构、以及隔震结构和D-MTMDs结构组合而成的混合控制结构等一系列控制方法对混塔的响应进行了控制,并采用了七种评价指标对各控制方法的优劣进行了相应的评估。计算结果表明,混合控制结构可以结合隔震结构和D-MTMDs结构的控制优点,不仅展现对风载响应的良好控制,也显示出对风载和地震波联合载荷响应优异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控制 钢混塔架结构 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风载荷 隔震模型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增强混合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15
作者 曹黎媛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8-43,107,共7页
为解决混合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Hybrid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s,HATMD)中小质量块有较大冲程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混合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Enhanced Hybrid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s,EHATMD)。具体地说,是在受控结构与HATMD中的小质... 为解决混合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Hybrid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s,HATMD)中小质量块有较大冲程的问题,提出了增强混合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Enhanced Hybrid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s,EHATMD)。具体地说,是在受控结构与HATMD中的小质量块之间设置一个连接阻尼器而构成EHATMD系统。在频域内,推导出结构-EHATMD系统的动力放大系数解析式,进而定义了EHATMD系统的最优化准则。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研究了连接阻尼比和正、负标准化加速度反馈增益系数对EHATMD(简称为正反馈EHATMD和负反馈EHATMD)最优参数和减振有效性以及大、小质量块冲程的影响行为。此外,为比较的目的,同时给出了正反馈HATMD和负反馈HATMD的GA优化结果。数值结果表明,EHATMD系统优于HATMD系统;而且,负反馈EHATMD是一种高性能的减振控制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增强混合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高性能 遗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动力仿真及减振机理研究
16
作者 赖振锋 叶东繁 刘彦辉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6,8,共9页
针对混合质量阻尼器(Hybrid Mass Damper,HMD)在结构减振控制中控制力输出和质量块冲程过大的问题,提出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Variable Damping Hybrid Mass Damper,VD-HMD)控制系统,在不降低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控制力输出和降低质量... 针对混合质量阻尼器(Hybrid Mass Damper,HMD)在结构减振控制中控制力输出和质量块冲程过大的问题,提出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Variable Damping Hybrid Mass Damper,VD-HMD)控制系统,在不降低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减小控制力输出和降低质量块的冲程,并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首先,建立VD-HMD控制系统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然后,利用一个设置有VD-HMD的单自由度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磁流变阻尼器作为变阻尼单元,进行数值分析;最后,论述VD-HMD控制系统的减振机理。仿真结果表明:VD-HMD系统有效解决控制装置的控制力输出和质量块的冲程过大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控制效果,降低结构响应的效果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质量阻尼器 变阻尼混合质量阻尼器 结构控制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堤管道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与分析
17
作者 张建伟 张凯 +2 位作者 刘喜珠 江琦 侯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7-55,共9页
针对泵站机组运行引起的供排水穿堤管道振动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谐调质量阻尼器(tune mass damper,TMD)有机融合(magnetorheological-tune mass damper,MRTMD)的主被动混合控制体系。利用... 针对泵站机组运行引起的供排水穿堤管道振动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谐调质量阻尼器(tune mass damper,TMD)有机融合(magnetorheological-tune mass damper,MRTMD)的主被动混合控制体系。利用基于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最优控制算法,以结构响应加速度取最小为目标函数,优化得到主被动混合振动控制体系相关参数,以提高减振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模拟泵站运行荷载与冲击荷载激励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控制效果分析,探讨混合控制装置输出阻尼力的鲁棒性和减振效果。将MRTMD应用于穿堤管道工程,从时频域角度分析了所提出的主被动混合控制体系减振效率与有效减振频带范围,结果表明:MRTMD对结构振动耗能能力强,减振频带范围广,效果优于单一的TMD和MRD控制;针对穿堤管道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良好,加速度响应减振效率达到37.56%~38.07%,位移响应减振效率达到40.23%~41.38%;对机组主轴转动引起的转频、倍频等机械振动均可有效减弱,特别是对水流冲击、叶轮内形成的轴向漩涡造成的中低振动频率减振效果显著。该方法可为穿堤管道结构减振控制提供参考,保障穿堤管道结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加速度 管道 主被动混合控制 磁流变阻尼器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