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EC foot:A novel foot structure for humanoid robots combining static stabil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1
作者 Jintao Zhang Xuechao Chen +6 位作者 Zhangguo Yu Lianqiang Han Zhifa Gao Qingrui Zhao Gao Huang Ke Li Qiang Hu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30-51,共22页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 Passive bionic feet,known for their human-like compliance,have garnered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to achieve notabl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In this paper,a method was proposed to unifying passive bionic feet static supporting stability and dynamic terrain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igid-Elastic Hybrid(REH)dynamics model.First,a bionic foot model,named the Hinge Tension Elastic Complex(HTEC)model,was developed by extracting key features from human feet.Furthermore,the kinematics and REH dynamics of the HTEC model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foot dynamics,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tiffness matching(NOSM)was designed.Finally,the HTEC-based foot wa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onto BHR-B2 humanoid robot.The foot static stability is achieved.The enhanced adaptability is observed as the robot traverses square steel,lawn,and cobblestone terrains.Through proposed design method and structure,the mobility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Bionic structure Passive foot structure Rigid-elastic hybrid dynamics model Optimal stiffness mat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and use of fuzzy intelligent technique for navigation of humanoid robot in obstacle prone zone 被引量:7
2
作者 Asita Kumar Rath Dayal R.Parhi +2 位作者 Harish Chandra Das Manoj Kumar Muni Priyadarshi Biplab Kumar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77-682,共6页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humanoid robots in several sectors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manufacturing, navigation and path planning of humanoids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rea of research. In this pa... With the increasing use of humanoid robots in several sectors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manufacturing, navigation and path planning of humanoids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rea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 navigational controlle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humanoid by using fuzzy logic as an intelligent algorithm for avoiding the obstacles present in the environment and reach the desired target position safely. Here, the controller has been designed by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navigational parameters by the help of fuzzy rules. The sensory information regarding obstacle distances and bearing angle towards the target are considered as inputs to the controller and necessary velocities for avoiding the obstacles are obtained as outputs. The working of the controller has been tested on a NAO humanoid robot in V-REP simulation platform. To valid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has been design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Finally,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both the environments are compared against each other with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NAVIGATION Path planning FUZZ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ion Planning of Humanoid Robot for Obstacle Negoti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JAFRI Ali Raza 黄强 +1 位作者 杨洁 张伟民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The motion planning for obstacle negotiation by humanoid robot BHR-2 through stepping over or stepping on/off the wide and flat obstacle at known locations is presented. In the trajectory generation method, first the ... The motion planning for obstacle negotiation by humanoid robot BHR-2 through stepping over or stepping on/off the wide and flat obstacle at known locations is presented. In the trajectory generation method, first the constraints of the foot motion parameters which include obstacle dimensions and the distance of obstacle from the humanoid robot is formulated. By varying the values of the constraint parameters, different types of foot motion for different obstacles can be produced. In this method, first the foot trajectory is generated, and then the waist trajectory is computed by using cubic spline interpolation without first calculating the zero moment point (ZMP) trajectory . The dynamic stability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stepping over and stepping on/off trajectories are ensured by incorporating the ZMP criter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nfirm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on humanoid robot BH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on planning obstacle negotiation humanoid robot step over step on/off third order splineinterpo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nance Suppression Strategy for Humanoid Robot Arm 被引量:1
4
作者 Weiling Zhang Qinjun Du +3 位作者 Zhengyang Zhao Chuanming Song Wei Ding Yonggang Luo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20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resonance in the control of a robot arm,a resonance suppress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a single-joint humanoid robot arm based on the proportionalresonant(PR)controller.First,an arm joint m...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resonance in the control of a robot arm,a resonance suppress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a single-joint humanoid robot arm based on the proportionalresonant(PR)controller.First,an arm joint model of the humanoid robot is established.Then the influence of resonance frequenc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robot arm is analyzed.The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drive motor caused by the changes in arm motion is recognized as the disturbance of the current loop.The PR controll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turbance rejection at a specific frequency.The output fluctuation of the driving system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arm motion state at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s suppressed.Therefore 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will not be affect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arm at the resonance frequency.Finally,the control system is verified by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humanoid robot arm based on the PR controller can suppress the resonance of the arm effectively,improv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ystem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oid robot arm RESONANCE proportional-resonant(PR)controller disturbance rej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人MPC算法在步进电机储能与建模中的研究
5
作者 欧志新 李继侠 邓春兰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5-71,98,共8页
步进电机在电能存储和补偿过程中存在建模精确度低、输入采样量失真、模型结构多变和负荷输出失配等问题,从而导致电能存储和补偿无法达到预期设计标准。为此,将仿人MPC算法引入步进电机的数学建模过程中。首先,分析电能从输入采样到输... 步进电机在电能存储和补偿过程中存在建模精确度低、输入采样量失真、模型结构多变和负荷输出失配等问题,从而导致电能存储和补偿无法达到预期设计标准。为此,将仿人MPC算法引入步进电机的数学建模过程中。首先,分析电能从输入采样到输出反馈的数学模型构建过程,以及步进电机存储与建模的工作原理;其次,针对模型失配和参数动态变化对步进电机产生的影响,利用仿人预测控制策略有效地解决了步进电机电能存储和补偿的精度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结果在模型匹配时性能良好,在模型失配时依然能满意运行,使储能与建模幅度和误差精度都能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C算法 仿人预测控制 步进电机储能 电能损耗与补偿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人眼双目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向浩鸣 夏晓华 +1 位作者 葛兆凯 曹雨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模仿人眼的视觉特性已成为机器迈向智能感知、智能认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图像边缘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人眼对场景中物体的边缘更加敏感。为在机器上实现这一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仿人眼双目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法。首先选择边缘特... 模仿人眼的视觉特性已成为机器迈向智能感知、智能认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图像边缘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人眼对场景中物体的边缘更加敏感。为在机器上实现这一视觉特性,提出了一种仿人眼双目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法。首先选择边缘特征提取能力突出的SUSAN(small univalue segment assimilating nucleus)算子作为特征检测器;然后改进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描述子的采样邻域,减少远离特征点的梯度信息因视点和视角差异带来的匹配误差,保留靠近特征点的主要梯度信息;随后对输入图像建立多尺度结构,在不同尺度上计算同一特征的主要梯度信息;最后利用平方根核比较梯度信息的相似性,生成多尺度描述子,增强描述向量的独特性。实验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分别对提出的多尺度描述子和整体算法进行评估,并与经典的SIFT、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Root-SIFT等算法和先进的BEBLID (boosted efficient binary local image descriptor)、SuperGlue、DFM等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多尺度描述子能够提高边缘特征点的匹配准确率,并对光照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体现出更好的匹配稳定性;与其他算法相比,本算法具有更高的匹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点提取 特征点匹配 仿人眼双目图像 多尺度结构 特征描述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语音控制的自然拟人颈部运动平台
7
作者 梅贵凤 郑飞 +1 位作者 张国良 胥咸阳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4期5-9,27,共6页
并联机构具有诸多优点,其研究需求日益增加。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轻量化RS-2RPS(R:Revolute(转动副);S:Spherical(球铰);P:Prismatic(移动副))并联机构,以实现自然的人体颈部运动。俯仰与转头运动由头部内部水平放置的RS-2RPS并联机构完... 并联机构具有诸多优点,其研究需求日益增加。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轻量化RS-2RPS(R:Revolute(转动副);S:Spherical(球铰);P:Prismatic(移动副))并联机构,以实现自然的人体颈部运动。俯仰与转头运动由头部内部水平放置的RS-2RPS并联机构完成。在3-RPS并联机构运动学逆解的基础上得到RS-2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通过Matlab计算得出满足要求的动定平台最佳尺寸。运用ANSYS对球铰所在的定平台进行静力学分析,选择合适的支撑方案并合理安排伸缩杆布局。整体运动平台的实验分析验证了RS-2RPS并联机构实现自然的人体颈部运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该RS-2RPS并联机构性能良好,为颈部机构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并具有增加整体机构自由度与运动范围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颈部运动 RS-2RPS并联机构 轻量化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仿人机器人自主抓取研究
8
作者 张续冲 杨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1,共9页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仿人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和价值。针对仿人机器人,基于机器视觉进行自主抓取研究,旨在提高仿人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抓取适应能力和动作仿人性。在机器视觉方面,硬件采用Realsense-D435深度摄像头,利用...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仿人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和价值。针对仿人机器人,基于机器视觉进行自主抓取研究,旨在提高仿人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抓取适应能力和动作仿人性。在机器视觉方面,硬件采用Realsense-D435深度摄像头,利用YOLO(You Only Look Once)物体检测模型实现目标物体的识别、空间定位、深度图裁切和目标点云生成,并根据目标点云与标准点云的配准算法(ICP)获取物体的姿态,通过D-H法对机器人头部进行建模,将物体的位置和姿态由相机坐标系转换为机器人坐标系。在运动规划上,参照人手臂的抓取规律,将抓取过程分为9个基础动作:初始位、移动至预抓取位、抓取物体、提起物体、搬运物体、移动至放置位、放置物体、退出位和回到初始位,针对不同物体确定对应抓取姿态,以提高抓取成功率,根据视觉获取的抓取点和放置点,自主计算余下的关键点,并以空间弧形作为抓取轨迹,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抓取过程机械臂末端运动轨迹和关节轨迹的合理性。最后进行物体抓取实验,结果表明,仿人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不同物体,并能成功进行抓取和搬运,成功率均在80%以上,并且能够兼顾动作的仿人性,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可促进仿人机器人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视觉识别 空间定位 自主抓取 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器人交互设计现状及趋势
9
作者 沈诗怡 高娃 《家具》 2024年第5期1-5,15,共6页
搜集现有的仿人机器人产品以及人-机器人交互相关的文献,分析人-机器人交互设计的现状及趋势。从仿人机器人的定义和现有产品出发,进行了市场调研,对搜集到的仿人机器人进行了外观和应用场景的归纳分类;并且使用Citespace对国内相关文... 搜集现有的仿人机器人产品以及人-机器人交互相关的文献,分析人-机器人交互设计的现状及趋势。从仿人机器人的定义和现有产品出发,进行了市场调研,对搜集到的仿人机器人进行了外观和应用场景的归纳分类;并且使用Citespace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仿人机器人的外观和应用场景的分类归纳总结,发现小型的仿人机器人更多应用于教育与儿童娱乐方面,而机器人的尺寸越是接近人类,则越是从事与人类肢体相关的工作。国内对于人-机器人交互的研究总的呈上升趋势,不断有新的仿人机器人在市场推出,并且所搭载的功能越来越全面。所进行的人-机器人相关调研与分析能够为之后的仿人机器人交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人-机器人交互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形识别摄像头的车辆防撞人系统设计
10
作者 舒昊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11期40-42,共3页
为提高城市交通环境中行人的安全,防止因车辆撞击而造成事故,本研究基于先进人形识别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人形识别摄像头的车辆防撞人系统。通过对系统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关键算法集成、软件功能模块等设计... 为提高城市交通环境中行人的安全,防止因车辆撞击而造成事故,本研究基于先进人形识别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人形识别摄像头的车辆防撞人系统。通过对系统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关键算法集成、软件功能模块等设计来确保系统在多种交通环境中的高效、准确性。最后通过系统测试来验证本系统功能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提高车辆在复杂环境下对行人的识别率,减少潜在的撞击风险,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识别技术 车辆防撞 摄像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书机器人机构设计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矫燕 赵群飞 +1 位作者 杨汝清 吴心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25-2028,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类人读书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头部和手臂的机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机器人的头部具有3个自由度,能够自动调整头部姿态以获得最佳的文字识别效果.机器人双臂具有6个自由度,能够完成左右两个方向的翻书动作.该...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类人读书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头部和手臂的机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机器人的头部具有3个自由度,能够自动调整头部姿态以获得最佳的文字识别效果.机器人双臂具有6个自由度,能够完成左右两个方向的翻书动作.该机器人可以帮助盲人等有阅读障碍的人阅读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计算机视觉 自动翻页 机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张力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伟海 游贤强 +1 位作者 崔翔 于守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39,共5页
与传统的机械臂相比,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采用串并混联的结构形式,模拟了人手臂肌肉的并联驱动方式,但是,绳索的引入也增加了动力学分析的难度.将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视为基座、大臂、小臂和末端四连杆串联机构,采用迭代牛顿-欧拉法建立... 与传统的机械臂相比,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采用串并混联的结构形式,模拟了人手臂肌肉的并联驱动方式,但是,绳索的引入也增加了动力学分析的难度.将绳驱动拟人臂机器人视为基座、大臂、小臂和末端四连杆串联机构,采用迭代牛顿-欧拉法建立动力学方程的递推形式,考虑绳驱动的冗余特性和绳索的单方向受力性,提出基于动态最小预紧力的张力分配算法,求解出各绳索的驱动力.与未进行张力分配的方法及基于静态最小预紧力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算法可使各绳索驱动力根据动态最小预紧力进行实时调节,满足了不同工作条件下机构的刚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驱动 拟人臂机器人 动力学 张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 3D的仿人型机器人三维仿真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毅军 余蕾斌 +1 位作者 邱长伍 曹其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87-1291,共5页
针对Java 3D中虚拟机器人的树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由机器人运动学导出的矩阵变换方法,使机器人左、右脚均可动态地成为树状结构的"根结点".根据该方法编写的虚拟机器人驱动程序,并采用单线程机制,可以驱动虚拟机器人各关节平... 针对Java 3D中虚拟机器人的树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由机器人运动学导出的矩阵变换方法,使机器人左、右脚均可动态地成为树状结构的"根结点".根据该方法编写的虚拟机器人驱动程序,并采用单线程机制,可以驱动虚拟机器人各关节平滑运动.最后,在仿人型机器人的图形化编程仿真平台上实现了虚拟机器人的行走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型机器人 三维仿真 运动学 JAVA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仿人机器人跌倒检测及控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毕盛 刘皓熙 +2 位作者 闵华清 董敏 黄鑫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仿人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及时检测到是否要摔倒,从而阻止摔倒或通过保护动作在摔倒过程中减少机器人损伤.文中基于姿态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力感应传感器(FSR)及步行阶段建立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模型,采用模糊逻辑决... 仿人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及时检测到是否要摔倒,从而阻止摔倒或通过保护动作在摔倒过程中减少机器人损伤.文中基于姿态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力感应传感器(FSR)及步行阶段建立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模型,采用模糊逻辑决策方法建立了机器人跌倒检测的综合判定方法,并设计相应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检测到仿人机器人运动时是否会摔倒,若无法避免摔倒,则采取相应的保护动作;若可避免摔倒,则通过控制髋关节阻止机器人摔倒.最后在SCUT-I仿人机器人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及时检测到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跌倒的时刻,并及时通过稳定控制器阻止摔倒或通过倒地控制器产生保护动作,减少机器人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控制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跌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人机器人基于旋量理论的运动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小荣 杨晋 +2 位作者 刘潇潇 田亚平 任牟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仿人机器人自由度数目多,且不存在固定基座,运动学的分析比一般工业串联机器人要复杂.针对仿人机器人腿部关节的配置特点,提出了基于旋量理论,根据质心和双脚轨迹规划,采用Paden-Kahan子问题法直接求解仿人机器人下肢运动学问题的方法.... 仿人机器人自由度数目多,且不存在固定基座,运动学的分析比一般工业串联机器人要复杂.针对仿人机器人腿部关节的配置特点,提出了基于旋量理论,根据质心和双脚轨迹规划,采用Paden-Kahan子问题法直接求解仿人机器人下肢运动学问题的方法.求解过程表明:该方法建模过程简单,逆运动学求解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运动学 旋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仿人机器人斜坡运动步态规划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毕盛 闵华清 +2 位作者 陈强 庄钟杰 刘奇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8-154,160,共8页
以SCUT-Ⅰ仿人机器人步态运动为对象,提出了由斜坡运动步长、步行周期等参数控制的斜坡运动模式,并基于倒立摆模型对斜坡运动过程中仿人机器人的髋关节和摆动腿踝关节的轨迹进行规划,从而得到斜坡运动的轨迹;最后,根据SCUT-Ⅰ仿人机器... 以SCUT-Ⅰ仿人机器人步态运动为对象,提出了由斜坡运动步长、步行周期等参数控制的斜坡运动模式,并基于倒立摆模型对斜坡运动过程中仿人机器人的髋关节和摆动腿踝关节的轨迹进行规划,从而得到斜坡运动的轨迹;最后,根据SCUT-Ⅰ仿人机器人模型参数,在Matlab 6.5中建立机器人的模型,对机器人斜坡运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步态规划 斜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航天员精细操作方法及在轨验证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志奇 刘伊威 +3 位作者 于程隆 金明河 倪风雷 刘宏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612,共7页
针对航天员舱外活动风险与空间探索的效率问题,建立了具有双臂手的机器人航天员系统。该机器人航天员由多自由度机械臂、仿人灵巧手及具有双目视觉系统的头部等构成,具有位置、力矩、视觉等多种感知功能。为了验证机器人航天员及在轨人... 针对航天员舱外活动风险与空间探索的效率问题,建立了具有双臂手的机器人航天员系统。该机器人航天员由多自由度机械臂、仿人灵巧手及具有双目视觉系统的头部等构成,具有位置、力矩、视觉等多种感知功能。为了验证机器人航天员及在轨人机协同关键技术,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与航天员配合完成多种演示验证试验,为空间机器人辅助或配合航天员开展在轨维修积累了经验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航天员 机械臂 仿人灵巧手 在轨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人机器人摆动脚落地碰撞补偿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建东 王自上 +1 位作者 付成龙 陈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9,共5页
分析了仿人机器人摆动脚落地时的运动误差和摆动脚与地面的碰撞效应,提出了基于运动误差的摆动脚落地补偿控制策略.根据摆动脚距地面高度误差、摆动脚与支撑脚之间的步距误差,在线分级调整摆动腿髋、膝和脚踝关节前摆的运动角度,补偿摆... 分析了仿人机器人摆动脚落地时的运动误差和摆动脚与地面的碰撞效应,提出了基于运动误差的摆动脚落地补偿控制策略.根据摆动脚距地面高度误差、摆动脚与支撑脚之间的步距误差,在线分级调整摆动腿髋、膝和脚踝关节前摆的运动角度,补偿摆动脚距地面高度和步距.样机实验证明,机器人摆动脚运动误差减小,实际落地时间趋近期望时刻,摆动脚与地面的碰撞冲击力减小且变化平缓,行走稳定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落地碰撞 运动误差 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员与类人机器人月面联合探测概念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海阳 张波 黄海兵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介绍了人机联合探测中涉及的类人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共享控制、地面验证等技术发展现状;对月面类人机器人与航天员联合探测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规划出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结构、探测模式和探测任务等;并对类人机器人技术、人机... 介绍了人机联合探测中涉及的类人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共享控制、地面验证等技术发展现状;对月面类人机器人与航天员联合探测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规划出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结构、探测模式和探测任务等;并对类人机器人技术、人机协同操作技术、遥操作控制技术和地面仿真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探测 人机联合 类人机器人 概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人眼功能的三维激光扫描算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伟海 宋蔚阳 +1 位作者 荣利霞 刘敬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3-566,571,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存在的扫描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仿人眼功能的三维激光扫描算法.从仿生学角度出发,该算法模仿人类眼睛的扫描功能,对陌生环境进行分步扫描:根据当前的扫描信息,在线规划出下一步的扫描... 针对目前国内外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存在的扫描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仿人眼功能的三维激光扫描算法.从仿生学角度出发,该算法模仿人类眼睛的扫描功能,对陌生环境进行分步扫描:根据当前的扫描信息,在线规划出下一步的扫描规律,以减少无用信息的获取;采用分步插补定位的方法来弥补分步扫描带来的时间消耗,从而提高了扫描系统的效率.为了满足扫描算法的在线处理对实时性的要求,采用了一种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硬件平台架构:即DSP作主控制器负责三维信息的获取,FPGA作协处理器负责扫描算法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仿人眼功能的扫描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三维扫描系统的扫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三维激光 拟人眼 分步插补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