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探究智创: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新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魏非 杨可欣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是当下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在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学习的潜在风险和相关学习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联通主义学习和社会文化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是当下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在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学习的潜在风险和相关学习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联通主义学习和社会文化等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以学习与创新深度融合为取向的,显著体现协同、探究特征的协同探究智创模式,并阐释了该模式的定义、核心要素和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针对模式应用中的提问和对话、任务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等关键实施要素提出操作建议,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质询”环节,强调以思想引领和讨论启发为要领的提问和对话流程。研究最后从增强人机协同能力、应用解释式人工智能和整合场景小模型等角度提出协同探究智创模式发展的未来图景。协同探究智创模式可促进学习者在开放、互动环境中探索问题、生成知识和创新实践,实现学习与创新深度融合,可更好地回应新质人才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习模式 协同探究 对话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智能化煤矿建设发展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善君 陈华州 +10 位作者 刘海滨 景超 张弘 张鹏鹏 张磊 樊迎博 孙峰 李中州 吴叶明 贾瑞杰 李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80,共16页
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应用成果,但仍处于初级或中级智能化水平,存在系统性和实用性等问题,智能化矿山建设步入深水区,高级智能化矿井建设势在必行。在分析智能化煤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科学采矿、工业物联网... 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应用成果,但仍处于初级或中级智能化水平,存在系统性和实用性等问题,智能化矿山建设步入深水区,高级智能化矿井建设势在必行。在分析智能化煤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科学采矿、工业物联网、时空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和工业控制等技术,详细阐述了高级智能化矿井建设“六体系、六化、两模式或平台、六链流”的“6626工程”,并对高级智能化矿井建设分类、建设思路、经济与社会效益和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六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管理体系、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六化”包括装备智能化、地测透明化、分析在线化、控制协同化、智能系统化、生产绿色化;“两模式”包括基于透明化地测保障的智能化协同管控平台及应用系统和基于精确时空信息的矿井采掘工作面少人或无人自适应截割协同管控平台及应用系统;“六链流”包括煤链流、电链流、风链流、水链流、物链流和绿色循环经济链流。高级智能化矿井建设的“6626工程”为智能化煤矿建设成功涉过深水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智能化矿井 “6626工程” 协同管控平台 时空智能 科学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采矿数智赋能技术内涵与应用范式 被引量:1
3
作者 付翔 王开 王然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数据与智能是驱动精准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智能采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出了基于“数据−算法−装备−生态”四维协同架构的智能采矿数智赋能技术体系,构建了涵盖数据治理、智能决策、装备执行与人机协同的采矿全链条智能化闭环框架。... 数据与智能是驱动精准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智能采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出了基于“数据−算法−装备−生态”四维协同架构的智能采矿数智赋能技术体系,构建了涵盖数据治理、智能决策、装备执行与人机协同的采矿全链条智能化闭环框架。数据层通过标准化存储架构与多模态数据融合,建立全矿井数据资产平台,支撑实时数据流服务与历史数据挖掘;算法层结合工业机理模型与群智能算法,构建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动态决策体系,实现采矿工序协同优化与安全权重优先控制;装备层依托智能新型煤机装备群,开发装备自适应控制与多机协同联动机制;生态层通过数字孪生、人在回路优化与专家规则嵌入,构建“人−机−智−环”共生体系,驱动系统动态迭代。基于上述框架,提出了智能采矿“数据流−智能流”双向协同机制与分层解耦逻辑,实现毫秒级装备控制、秒级算法决策与分钟级人工干预的动态响应,构建AI与人类双向赋能的新型采矿生产关系。以综采工艺为典型场景,基于“需求牵引−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装备执行”的闭环赋能路径,构建了综采工艺的智能采矿数智赋能应用范式,建立了“自动化工艺执行→AI策略生成→人工校验→人机协同控制”循环流程,支持人工/分工/批准/否决多模式动态切换,可实现采煤工艺自动化与AI辅助决策的深度协作,推动采矿行业从“机器替代人”向“人智增强机”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采矿 数智赋能技术 煤矿人工智能 AI决策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交互协同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巍 邵静非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6-I0006,1-12,24,共14页
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智交互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研究兴趣。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多重维度论述人智交互协同设计对设计领域带来的冲击与变革... 目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人智交互和工业设计领域的行业变革,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研究兴趣。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多重维度论述人智交互协同设计对设计领域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设计及设计教育的未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首先讨论产品设计对象的智能化转变,以及人工智能介入设计流程对设计工具与方法的革新。进而解析人工智能介入人机协同设计流程中所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潜力。最后,展望人工智能驱动下未来设计师的角色转型及知识属性的变化,并对未来设计教育侧重点变化进行浅析。结论 聚焦人工智能与人类设计师在协同创新设计中的对抗与共生关系,归纳出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协同创新设计新模式,以及未来设计师需要适应的新角色定位,即从单一创造者转型为多维角色,推动人智共生时代下的设计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协同创新 智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教育生态下人机协同教学范式转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磊 徐济远 刘沃奇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教育。教育生态正从传统数字教育形态跃迁为人机共生、交往理性的数智教育生态,成为“师—机—生”三元互动和物理、文化、数字三元交融的复合场域。本研究聚焦...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教育。教育生态正从传统数字教育形态跃迁为人机共生、交往理性的数智教育生态,成为“师—机—生”三元互动和物理、文化、数字三元交融的复合场域。本研究聚焦数智教育生态四个核心维度的范式变革:教学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设计者,学生逐渐成为主动探索者,智能体作为教育“准主体”深度参与教学;知识观从静态走向动态,教学组织从单一走向混合;学习方式实现认知过程外显化,强调批判性使用与创造性应用知识;教学评价由结果导向转向多维整合,由静态测量转向动态适应。基于教学案例,本研究借助DeepSeek双模型架构设计了五阶段教学流程,开发了四类功能性教育智能体,并提出差异化智能体应用策略,以期为数智教育生态下人机协同教学提供实践范式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教育 人机协同教学 教育生态 教育智能体 Deep See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瑜 张其亮 王丽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2,共7页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 将混沌学习理论与深度学习理论系统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PBL全过程,构建兼具理论支撑、智能辅助与工程导向的“人机共创”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任务拆解、实时人工智能支持及多维评价机制优化PBL教学过程。以混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对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深度学习理论指导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教学实施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案例生成、任务优化、逻辑验证与反馈迭代等智能支持。通过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开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主动性、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学生的适应性与创造力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明显提高。该教学模式为工科教学智能化改革提供了可行路径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项目式学习 人机协同 电气工程 创新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新范式 被引量:3
7
作者 冯晓英 徐辛 张汇坷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突破教学设计长期存在的瓶颈,重构教学设计形态:将传统线性流程转变为以会话为纽带的迭代式设计进程,即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持续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生成、反馈、调整和迭代。这种基于人机会话的教学设计新范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突破教学设计长期存在的瓶颈,重构教学设计形态:将传统线性流程转变为以会话为纽带的迭代式设计进程,即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持续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生成、反馈、调整和迭代。这种基于人机会话的教学设计新范式,通过人机认知系统的深度耦合,将教学设计从静态方案产出升级为动态智慧生长。本研究基于会话理论和认知支架理论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的人机会话模型,尝试打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的黑箱,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新范式提供解释、分析和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人机协同 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构成、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芃松 朱焱 赵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9,共8页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是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构成、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由国家...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是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探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构成、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的动力由国家政策导向、科学技术赋能、社会发展需求所产生的外源动力与社区管理效能提升、服务体验升级、组织模式变革所形成的内生动力协同联动构成。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政策执行的传导性不足、数字技术赋能的适配性矛盾、需求升级与服务供给错位、协同治理的制度缺失等问题形成系统梗阻,给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智慧化转型带来严峻挑战。据此提出发展路径:完善政策协同执行体系,强化智慧化转型导向力;优化技术转型应用结构,释放数字赋能驱动力;建立供需精准匹配模式,提升社区服务响应力;健全协同治理制度框架,增强转型发展保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 智慧化转型 动力机制 数字技术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协同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辰 黄崇文 +2 位作者 刘冬 杨照辉 史治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2,共7页
针对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视觉检测场景多样化、检测任务开发流程复杂、实验硬件设备选型困难、通用性不足、部署难度大,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入门门槛高、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云端与边端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针对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视觉检测场景多样化、检测任务开发流程复杂、实验硬件设备选型困难、通用性不足、部署难度大,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学生入门门槛高、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结合云端与边端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云边协同的嵌入式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由以下核心模块组成:自主研发的支持多种协议与多传感器接口的边缘端数据采集板、一站式低代码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平台,以及云边协同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算法实验平台。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该云边协同实验教学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支持多种常用的轻量化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开发和部署,满足嵌入式场景下的目标检测要求,同时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人工智能实验教学与科研中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边协同 嵌入式人工智能 物联网 目标检测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智能化: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公平的新路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绍青 王家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4,83,共9页
针对技术赋能城乡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出技术与教育公平之间存在一个中间件的观念,对中间件发展水平差影响城乡教育公平进行了分析,指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最核心因素,是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 针对技术赋能城乡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出技术与教育公平之间存在一个中间件的观念,对中间件发展水平差影响城乡教育公平进行了分析,指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最核心因素,是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因素。该文在论述教育智能体、智能学习中心等教育智能化的特征与功能基础上,以“人工智能+乡村科学教育”实践探索为支撑,提出在运用“智能学习中心+课程交互学习系统”破解乡村学校课程开不出、课程开不好的现实问题的教育智能化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能化 城乡教育公平 智能学习中心 人机协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体赋能的人机协同跨学科主题教学支持模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磊 徐济远 梁世松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 跨学科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推进跨学科教育改革。然而,跨学科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整合和有效的课程设计等能力。研究聚焦于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设计质量和效率这一关键问题。基于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模式,结合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体技术,研究构建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核心部分:跨学科知识库构建、智能体精细分工与思维链构建、大型语言模型选择与角色定义、教学方案整合与迭代优化。通过在“小型系统模拟”跨学科课程中实践应用该模型,阐明了教师—智能体协同教学支持模型的有效性和创新价值。研究为教育技术创新和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对推动跨学科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教学 智能体协同教学 大概念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缘智能的协同推理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婵婵 吕飞 +3 位作者 石宝 尉晓敏 杨星辰 岳效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共20页
随着边缘智能的兴起,协同推理技术通过云、边缘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协作在提升智能应用的效率和性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阐述了边缘智能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及挑战,并以边缘智能的评级架构引出协同推理技术下的四种推理范式:端端协同... 随着边缘智能的兴起,协同推理技术通过云、边缘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协作在提升智能应用的效率和性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阐述了边缘智能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及挑战,并以边缘智能的评级架构引出协同推理技术下的四种推理范式:端端协同、边端协同、边边协同和云边端协同推理。根据协同推理技术应用场景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对不同推理范式中协同推理技术的优势、局限性、原理及优化目标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比。详细探讨了协同推理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解决的计算资源分配、推理时延优化和吞吐量优化等问题,指出了边缘智能中协同推理技术在隐私安全、通信服务资源管理、协同训练方面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边缘智能 协同推理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研的本质、误区与回归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华 时一帆 卢国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人—机—人”协同教研决策,实现“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优化的循证实践。据此审视智能教研的典型误区主要体现在囿于可疑模型的教研数据、高估数据效用的教研决策、陷入单性异化的教研循证实践三个方面。为走出现有误区,未来智能教研亟须通过三大途径实现理性回归:一是联合研发保障智能教研数据质量的可信基础模型;二是借鉴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合力探索智能教研“人—机—人”协同决策的实践新课题;三是内外联动推进科学性证据库的建设,正视经验性证据的合理价值,持续优化智能教研的循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研 可信模型 “人—机—人”协同决策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研究——生产函数变革与要素协同匹配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玉平 刘竟威 郑展鹏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6,共17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源泉,是催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战略性通用元技术。在识别新一代人工智能全新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探究其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一方面,基于生产函数变革视角,全面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对现代经济增长方程的投入要素、函数关系和经济产出等环节的深度变革效应,揭示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传统产业系统性优化重组的理论机制。另一方面,基于要素协同匹配视角,利用信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理论,深入阐释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构建的理论机制。从微观、中观、宏观、国际和未来五大维度辨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在驱动中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建议在微观维度形成有利于智能化转型的创造性破坏生态,在中观领域推进智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在宏观层面缔造优良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在国际环境中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未来视野下前瞻性擘画智能化转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人工智能 产业转型升级 通用元技术 生产函数变革 要素协同匹配 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外部形势、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先军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2,共15页
集成电路产业是“十五五”时期全球竞争的核心产业之一。“十五五”时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再全球化”的关键时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期“十五五”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人工... 集成电路产业是“十五五”时期全球竞争的核心产业之一。“十五五”时期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再全球化”的关键时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期“十五五”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人工智能芯片需求快速增长;3~5纳米尖端制程有望突破,22纳米以下制程实现国产化“贯通”,装备、材料、软件和EDA工具等自主可控水平显著提升;“卡脖子”问题解决与“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加速;国际合作持续加强,与南方国家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断深化。“十五五”时期,建议着眼未来竞争战略性调整产业发展目标,将解决“卡脖子”的“应对式”发展策略转向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动式”发展战略,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大算力“两类先进芯片”的聚力突破,促进传统技术路线有序推进和新技术路线涌现“两类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探索“技术突破+工艺创新+智能赋能”的融合发展路径,构建“高质量供给+超大规模需求”共同推动的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体系,强化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再全球化”,在市场、技术、研发和标准等方面全面嵌入并引领全球产业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产业 人工智能 产业链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智能”增“效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党内法规解释的深度赋能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亚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语义空间重构与知识图谱嵌入技术,系统破解了传统党内法规解释中存在的碎片化、随意性、滞后性等问题,在提升解释效率、增强解释权威、拓展解释空间等维度实现解释效能跃升。其深度赋能过程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消解制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语义空间重构与知识图谱嵌入技术,系统破解了传统党内法规解释中存在的碎片化、随意性、滞后性等问题,在提升解释效率、增强解释权威、拓展解释空间等维度实现解释效能跃升。其深度赋能过程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消解制度解释的权威性、算法自主性削弱制度解释的准确性、伦理和权责异化冲击制度解释的严肃性三重逻辑困境,对维护制度权威带来风险挑战。以智能技术增益制度解释效能,打造技术自主可控、算法透明可信、数据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创建基于责任锚定与程序规训的人机协同机制,建立制度刚性约束与价值柔性引导相协同的治理框架,为智能时代依规治党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党内法规解释 深度赋能 风险挑战 协同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
17
作者 马宏伟 孙思雅 +16 位作者 王川伟 毛清华 薛旭升 刘鹏 田海波 王鹏 张烨 聂珍 马柯翔 郭逸风 张恒 王赛赛 李烺 苏浩 崔闻达 成佳帅 喻祖坤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1-675,共15页
为了实现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提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给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体系架构,凝练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融合多源信息的多元巷道模型构建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 为了实现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提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给出了“掘进就是掘模型”学术思想的内涵和体系架构,凝练了“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即融合多源信息的多元巷道模型构建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截割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临时支护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永久支护技术、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导航技术和基于巷道模型的机群智能并行协同控制技术。针对巷道模型构建问题,提出融合地质勘探、巷道设计、超前探测等多源数据的巷道模型构建方法,为掘进系统各子系统模型构建提供统一基准;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截割问题,建立了待掘巷道模型与截割子系统模型的耦合子模型,提出了智能截割轨迹规划以及截割参数优化方法,制定了巷道智能截割策略,实现了截割子系统自适应规划截割;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临时支护问题,建立了截割巷道模型与临时支护子系统耦合的临时支护子模型,提出了临时支护位姿与支护力自适应调整方法,实现了临时支护子系统安全可靠作业,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为掘锚并行协同作业奠定了时空基础;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永久支护问题,建立了临时支护巷道模型与永久支护子系统耦合的永久支护子模型,提出了受限时空下永久支护子系统内部各钻锚设备的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永久支护子系统的高效协同控制;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智能导航问题,建立了巷道模型与导航子系统耦合的导航子模型,提出了“惯导+全站仪”的智能掘进系统精确导航方法,提高了巷道掘进精度和成型质量;针对基于巷道模型的机群智能并行协同控制问题,建立了巷道模型与机群协同控制子系统耦合的并行协同控制子模型,制定了多机并行协同控制策略,提出了多任务多系统智能掘进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实现了智能掘进系统安全高效掘进。基于“掘进就是掘模型”的学术思想,研发了护盾式煤矿巷道掘进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陕煤化集团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破解了夹矸厚、硬度大、片帮严重等复杂地质条件煤矿巷道掘进难题,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的安全性、高效性和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掘进 掘进就是掘模型 智能掘进机器人 智能导航 智能支护 多任务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下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调适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一德 汪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20,F0002,共1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保护构成结构性挑战。企业数据在训练数据中隐性扩散、在模型应用中失控流转,引发商业秘密流动失控风险,并导致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面临双重制度困境:保密性因保密意愿否定与技术不可控性遭遇...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企业数据商业秘密保护构成结构性挑战。企业数据在训练数据中隐性扩散、在模型应用中失控流转,引发商业秘密流动失控风险,并导致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面临双重制度困境:保密性因保密意愿否定与技术不可控性遭遇主客观解构,秘密性因输出结果相似性与数据可及性而趋于形式化。由此引发的传统法律规则与技术特性之间的适配性危机亟待破解。与此同时,数字时代催生了商业秘密保护理论的三重范式转型,即数据控制权理论突破绝对保密传统,合作保密机制重构保密与共享的二元对立,以及动态价值评估体系承认数据训练贡献与组合秘密独立价值。基于此,需构建多维协同治理方案:规则层面建立动态化构成要件认定标准;技术层面依托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与算法透明度监管工具实现数据流通风险管控;实施保障层面则形成政企协同、行业自律与司法规则统一的三重机制。该方案旨在为平衡技术创新激励与数据安全维护提供法治解方,并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产权保护提供范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企业数据 商业秘密保护 数据控制权 制度调适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仕鉴 于慧伶 +4 位作者 张景森 张泷予 王瑶 沈诚仪 刘长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720,共10页
单一主体主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为了高效整合人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感知、推理、生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提炼了群智创新背景下人智团队智能体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 单一主体主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为了高效整合人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感知、推理、生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提炼了群智创新背景下人智团队智能体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模型,并从认知融合、交互迭代、优化升维3个步骤研究了该模型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初步原型系统,以办公座椅设计为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人机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对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群体智能应用以及智能设计工具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人智团队智能体 群智创新设计 人机共创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人机协同教学的决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红超 韩小利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93,共10页
人机协同教学是数智时代的典型教学范式,但因协同决策机制的缺失,其创新发展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在解析各阶段人机协同教学理念及其决策样态的基础上,结合人机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能够处理不同复杂度教学事务、兼容教师不同程度... 人机协同教学是数智时代的典型教学范式,但因协同决策机制的缺失,其创新发展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在解析各阶段人机协同教学理念及其决策样态的基础上,结合人机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能够处理不同复杂度教学事务、兼容教师不同程度参与的人机协同教学决策机制,包括业务逻辑连贯的教学事务的复杂度判定机制、人机协同决策的分流机制以及三条人机协同的教学决策路径。三条路径分别为:教师辅助人工智能(AI)进行决策的数据驱动协同路径、教师与AI在决策过程中相互配合以生成决策的数据启发协同路径以及教师统筹安排部分任务给AI决策的设计驱动协同路径。研究成果有助于业界同仁理解人机协同教学的底层机理,并能够为人机协同教学的本地化实践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教学 教学决策 决策机制 数据驱动 数据启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