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Wisdoms of Human Life Embodied in Robert Frost's Poems-A Brief Analysis of Motifs of Robert Frost's Poems
1
作者 刘柳 刘曦阳 向天曼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335-336,338,共3页
Robert Frost is one of the famous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our times. The reason for his popularity is partially because he employs traditional verse form and iambi... Robert Frost is one of the famous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our times. The reason for his popularity is partially because he employs traditional verse form and iambic pentameter pattern in poem writing, but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reputation of his poems lies in the thematic concern of something universal, such as death and life, love and hate, war and peace, the good and the evil, the wisdom of human life and etc. . A brief analysis will be given in the following text about the wisdoms of human life embodied in Robert Frost's poems from three aspects: 1. Relax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man. 2. The decisions in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 Frost MOTIFS wisdom of human LIFE relationship responsibility decis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营建智慧内涵解析及现代转化路径
2
作者 孟世玉 刘晨晖 +1 位作者 张超宇 张云路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6,共7页
【目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提供了全新范式和方向指引,亟须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传统村落蕴含着中国数千年发展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思想,体现了古人将哲学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 【目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营建提供了全新范式和方向指引,亟须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传统村落蕴含着中国数千年发展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思想,体现了古人将哲学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智慧。因此,探索传统人居营建智慧的内涵及现代转化路径,对新时代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以内涵解析—关系揭示—路径提出为逻辑主线,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为载体,从自然观、环境观、生活观、产业观、文化观和社会观6个方面对传统村落人居营建智慧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解析,并揭示传统村落人居营建智慧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耦合关系。【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营建智慧的现代转化路径,即“三和三美”体系:“三和”为文化之和、邻里之和、产业之和,“三美”为生态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能为乡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乡村人居环境 营建智慧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耦合共生 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突·流变·承续:南宋城市人居防御环境的空间体系与营建智慧
3
作者 胡根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5,共12页
两宋时期城防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臻于极盛,南宋人居环境的防御空间与营建智慧集中体现在历史人物、城守兵书、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其中人居防御环境营建为各有识之士相互博弈而形成,城市营建思想在冲突与交融中造就了以守为主的格局,致使文... 两宋时期城防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臻于极盛,南宋人居环境的防御空间与营建智慧集中体现在历史人物、城守兵书、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其中人居防御环境营建为各有识之士相互博弈而形成,城市营建思想在冲突与交融中造就了以守为主的格局,致使文人论兵盛行,促进了城守兵书的流变与发展,指导了南宋城市人居防御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通过提炼城守兵书与建设实践的人居防御智慧,分析边防城市背后的选址布局、联防机制和防御空间特征,进一步论证人居防御智慧历史承续与更新的问题,厘清南宋城池防御空间结构与营建智慧,以期对明清城墙军事城防遗产的认识、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城市 人居环境 营建智慧 防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生态审美智慧探析
4
作者 李慧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8,80,共6页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关系中。首先,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其次,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呈现出真挚质朴、和谐赤诚的人际关系;最后,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这部著作展现出不随流俗、独立超脱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生态审美智慧 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响应2.0:大数据时代的灾害治理——基于“阳江经验”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利敏 童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共13页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人类应对灾害的能力正处于历史拐点,大数据驱动"灾害响应2.0"智能时代即将来临。阳江经验是典型代表,对它的研究发现,专用与多用途传感数据初步得到应用,物联网使虚拟网络智慧与现实物理世界执行能力得到...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人类应对灾害的能力正处于历史拐点,大数据驱动"灾害响应2.0"智能时代即将来临。阳江经验是典型代表,对它的研究发现,专用与多用途传感数据初步得到应用,物联网使虚拟网络智慧与现实物理世界执行能力得到结合,它也存在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人群智慧和机器决策结合起来。政府、实务工作者和民众对大数据灾害治理表现出责任感和积极支持的态度,这是实践中最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灾害治理 物联网 传感器 人群智慧 阳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慧与物慧:基于智慧描述词与提名智慧者的分类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浩彬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3-210,共8页
为揭示一般人内隐的智慧分类机制及智慧类型,考察了51名硕士生对智慧描述词和提名智慧者的分类。多维标度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40个智慧描述词的语义空间包括人文才能/科技才能和内在特质/外在表现两个维度,分为自然科学才能、社会科学... 为揭示一般人内隐的智慧分类机制及智慧类型,考察了51名硕士生对智慧描述词和提名智慧者的分类。多维标度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40个智慧描述词的语义空间包括人文才能/科技才能和内在特质/外在表现两个维度,分为自然科学才能、社会科学才能和人文科学才能三类;40个提名智慧者的语义空间包括自然科学者/人文社科者和人际间的/个人内的两个维度,分为自然智慧者、社会智慧者和人文智慧者三类。综合分类结果及中西智慧文化,根据智慧内包含才能或能力的性质或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智慧可分为人慧与物慧两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人慧 物慧 智慧描述词 提名智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保包装的创新设计智慧 被引量:8
7
作者 邱志涛 唐文 《包装学报》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环保包装设计所体现的智慧不仅仅是要通过设计直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目的,更要通过设计将环保的理念深深植入消费者的观念中,让消费者能够自主地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其设计智慧主要体现在以注重人性化的环保包装设计,引... 环保包装设计所体现的智慧不仅仅是要通过设计直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目的,更要通过设计将环保的理念深深植入消费者的观念中,让消费者能够自主地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其设计智慧主要体现在以注重人性化的环保包装设计,引导消费者形成一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通过色彩、图形、文字等包装设计构成要素,将生态环保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选择环保的包装材料,直接传达出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包装 设计智慧 人性化 环保信息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智慧的超越——《传道书》释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敦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1,共5页
《传道书》作为圣经智慧文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所罗门智慧的解构特点。如果说《箴言》和《雅歌》结合神的启示智慧和外邦人智慧,构造了普世的人生智慧,那么《传道书》则用神的启示智慧解构了人生智慧。《传道书》的主题是,质疑人生... 《传道书》作为圣经智慧文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出所罗门智慧的解构特点。如果说《箴言》和《雅歌》结合神的启示智慧和外邦人智慧,构造了普世的人生智慧,那么《传道书》则用神的启示智慧解构了人生智慧。《传道书》的主题是,质疑人生智慧和努力的价值,指出世界和历史都处于永恒循环之中,得出悲观、失望的结论。然而,它仍然坚持神的启示智慧高于外邦人的智慧,既认识到外邦人智慧必不可少,又意识到其有限性,从而达到了坚定以色列人的启示智慧和信念之目的,为新约时代彻底解构和完全超越外邦人智慧作了必要准备和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书 启示智慧 人生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翰·莱尔的人文生态智慧:中西融合的人文生态系统设计思想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云才 罗雨雁 《风景园林》 2018年第6期47-51,共5页
中国传统道家生态智慧从哲学层面建立了人地关系的至高至善的标准,对从根源指导生态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在西方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背景下,约翰·莱尔提出了"道家方式是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的正确方式"的观点,并认为伊恩... 中国传统道家生态智慧从哲学层面建立了人地关系的至高至善的标准,对从根源指导生态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价值。在西方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背景下,约翰·莱尔提出了"道家方式是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的正确方式"的观点,并认为伊恩·麦克哈格设计的伍德兰兹社区正是西方人充分借鉴吸收道家智慧和道家方式的集中体现。从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自然排水系统、调蓄机制和后期管理4部分探讨伍德兰兹社区现代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与传统道家生态思想的契合,并探索道家思想与现代生态规划设计思想的融合的特征与规律,为生态规划设计提供一种具有创造性实践意义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生态系统 道家智慧 约翰·莱尔 伍德兰兹社区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位”阴影下的帝王道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共4页
中国古代帝王们意识到道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以仁义、明智、勤俭为其主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但是,在"权位"的阴影下,他们对于道德往往敬重却又厌恶,履行又想拒绝,希望他人尊奉,自己却要逃避质;持工具主义态度。
关键词 帝王道德 仁义 明智 勤俭 工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情地理解、抽象地继承与综合地创新——略论20世纪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方法论智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海文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12,共8页
中华传统人文在 2 0世纪经历了异常坎坷的命运 ,但富有历史责任感的思想家也在中西古今之争的语境中培塑了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方法论智慧。首先 ,同情地理解风雨飘摇中的中华传统人文 ,决定了“友”(同情性 )是我们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 中华传统人文在 2 0世纪经历了异常坎坷的命运 ,但富有历史责任感的思想家也在中西古今之争的语境中培塑了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方法论智慧。首先 ,同情地理解风雨飘摇中的中华传统人文 ,决定了“友”(同情性 )是我们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情感基点 ;其次 ,抽象地继承中华传统人文的合理内核 ,决定了“取”(选择性 )是我们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理智途径 ;最后 ,综合地创新既与传统一脉相承、又与现代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文化 ,决定了“得”(主题性 )是我们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意志目标。 2 0世纪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方法论智慧 ,在新的世纪中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地理解 抽象地继承 综合地创新 护守中华传统人文 方法论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系古建筑典型营造技术初探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金平 王占雍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论文基于对山西城乡聚落现存古建筑的系统考察,发现"窑房同构"的营造方式,是晋系古建筑的主流技术形态。窑洞与木结构房屋相结合的形态,表现为"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 论文基于对山西城乡聚落现存古建筑的系统考察,发现"窑房同构"的营造方式,是晋系古建筑的主流技术形态。窑洞与木结构房屋相结合的形态,表现为"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这六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同构方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有时单独应用,有时将几种技术复合施用于同一建构对象上。由此产生的窑房同构建筑,就其空间、构造和视觉形态而言,造型丰富多彩,地域特色鲜明。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 古建筑 窑房同构 营造技术 人居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之慧,异曲同工——浅析无印良品中的造物智慧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志 郑刚强 张梦 《设计艺术研究》 2019年第2期24-29,共6页
日本的无印良品具有丰富的设计研究价值,体现了大和民族的生存智慧。本文通过选材、造型、色彩、设计细节四个方面来分析其产品,以挖掘其品牌的设计思想与中国古代的造物智慧二者的共通之处。通过对比发现,无印良品的自然、绿色的选材... 日本的无印良品具有丰富的设计研究价值,体现了大和民族的生存智慧。本文通过选材、造型、色彩、设计细节四个方面来分析其产品,以挖掘其品牌的设计思想与中国古代的造物智慧二者的共通之处。通过对比发现,无印良品的自然、绿色的选材原则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极简主义的造型思想与中国"文质论"不约而同;其朴素、自然、空寂的色彩与中国禅的美学异曲同工;其人性化的设计细节与以人为本的设计智慧殊途同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印良品 造物智慧 天人合一 禅的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智慧与实践思维中的范畴错误——从杨国荣教授的实践智慧理论谈起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宇 《哲学分析》 2014年第2期22-33,196-197,共12页
杨国荣教授在新作《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中提出一种形而上的实践智慧理论,将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等概念统一起来。尽管实践智慧的实际运作会综合地涉及诸多方面,但要清晰呈现其内在结构,须首先详尽分析每个方面在实践... 杨国荣教授在新作《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中提出一种形而上的实践智慧理论,将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实然与应然等概念统一起来。尽管实践智慧的实际运作会综合地涉及诸多方面,但要清晰呈现其内在结构,须首先详尽分析每个方面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实践活动针对的是复杂异质的经验对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最高范畴和六个次级范畴或类型。实践智慧的洞察与判断力就在于分析和判断实践对象应属哪个或哪些范畴,进而以适合该类型的方式筹划实践活动。范畴归属不当便是实践思维中的范畴错误,也就是实践判断的错误。只有以确切的经验分析和判断为前提,杨国荣教授所倡导的形而上的综合性实践智慧才有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国荣 《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 范畴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与生态智慧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1 位作者 况苑霖 张培元 《风景园林》 2020年第8期69-75,共7页
泉水聚落因其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泉水系统,进而深刻影响了聚落体系与环境、聚落规模与形态、聚落空间与肌理等各方面。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选取与泉水关联度高... 泉水聚落因其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泉水系统,进而深刻影响了聚落体系与环境、聚落规模与形态、聚落空间与肌理等各方面。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选取与泉水关联度高的4个典型泉水聚落,分析其自然格局与三生空间、聚落形态与街巷肌理以及泉水系统与利用方式,识别泉水聚落的地域性景观。研究发掘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地域性景观背后所蕴含的相地选址、泉村相融、水巷交织、畔泉而居、系统关联以及交融互利的生态智慧,这种敬畏自然、顺应环境的生态哲学是泉水聚落传统人居环境维系的本质与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文化景观 人居环境 泉水聚落 泉水系统 浪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生态智慧研究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新平 张芳芳 王得祥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文献数为主要评价依据,从发文量、出版物、学科方向和共现关键词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生态智慧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各自的成就、问题和空缺。生态智慧跨学科的特点要求研究者多领域合作,开启产学研一体化多学科融合的实证性研究,为生态智慧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文献计量学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研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自然观下侗寨理水智慧及其生态治理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梅 乔杰 +1 位作者 于洋 段德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踪调查,首先,从生产主义时期生态循环传统断裂、功能主义下流域自调节能力下降、经济理性下水“生态-社会”系统失衡的新“生产-交往-个体”实践中剖析了侗寨面临的理水生态危机;其次,通过“实践-历史-资本”理论关系解析了侗寨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标准化现代工程实践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下的功能空间异化、农业生命逻辑缺失下的现代生态制度失范;最后,从融入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流域多尺度生态规律的功能空间活化、加强村民主体意识的水“生态-社会”系统共治3个方向提出新时期侗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实践自然观 理水智慧 生态治理 黔东南侗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学与科学的分界与互动关联
18
作者 唐代兴 《阴山学刊》 2015年第1期5-11,共7页
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提供认知自然和解释事物的自然知识、认知工具和思维方法。伦理学以人的生存关系为对象,探求人性再造的生存规律,为人成为人并伦理地生活提供治学、治事、治生的人性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与科... 科学以自然为对象,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提供认知自然和解释事物的自然知识、认知工具和思维方法。伦理学以人的生存关系为对象,探求人性再造的生存规律,为人成为人并伦理地生活提供治学、治事、治生的人性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与科学的如上区别,决定了它仅具有科学性。伦理学的科学性主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它们在最终目标指涉上具有同构性;其次是它们都须以经验为起步;其三是科学的探索为伦理学提供新的知识、智慧和方法,伦理学的进步为科学提供规范与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伦理学 概念知识 人性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复兴与生态智慧——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生态实践智慧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景奇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3期35-39,共5页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环境修复理论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思想源头被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是中国古代先哲张载正式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有很多人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当作解决当下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金...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环境修复理论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思想源头被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是中国古代先哲张载正式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有很多人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当作解决当下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金钥匙与灵丹妙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是古代先贤们的宇宙观、全息观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论文从宗教的天人合一、政治的天人合一、科技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及生态哲学的天人合一等几方面,研究了天人合一的本来含义,进而讨论天人合一的本意与天人合一的当今之用。研究认为人类应该运用科学技术研究、了解、熟悉、掌握自然规律,让自然为人类服务,有限度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并利用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 生态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课堂设计框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重阳 武法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00,共10页
作为智慧教育与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智慧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是智慧教育规模化进阶的直接驱动力。然而,智慧课堂的概念庞杂且分散,其建设陷入设备堆砌和功能叠加的单向循环,并涌现诸多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梳理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厘清其囊... 作为智慧教育与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智慧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是智慧教育规模化进阶的直接驱动力。然而,智慧课堂的概念庞杂且分散,其建设陷入设备堆砌和功能叠加的单向循环,并涌现诸多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梳理智慧课堂的研究现状,厘清其囊括外在环境条件和内在目标模式的宏观概念、深度学习的价值导向;基于智能技术赋能的智慧课堂新形态,归纳得出面向特色空间的沉浸式课堂和面向基础空间的交互式课堂应用,明晰网络与技术、数据与模型、硬件终端设备与软件系统平台、数字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五大结构要素及其功能边界;结合DIKW模型,设计包含知识组织与整合、知识获取转换与输出、知识进化的深度学习框架。该框架可用于指导智慧课堂的有序建设,辅以人机协同底线思维推动智慧课堂的高效运转,助力深度学习的有效达成与智慧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深度学习 实践智慧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