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谱分析的鞣花酸和尿石素A~D与HS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1
作者 谢星 程鑫鹏 +5 位作者 张露 罗晶 王乐怀 林文静 卢菲艳 涂宗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0,共9页
采用光谱分析结合分子模拟技术探究了鞣花酸(EA)及其代谢产物尿石素A~D(UA~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解析其药理毒性和药效。研究结果表明EA和UA~D能与HSA以1∶1的摩尔比例结合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HSA的荧光。UA和UC与... 采用光谱分析结合分子模拟技术探究了鞣花酸(EA)及其代谢产物尿石素A~D(UA~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解析其药理毒性和药效。研究结果表明EA和UA~D能与HSA以1∶1的摩尔比例结合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HSA的荧光。UA和UC与HSA结合是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的放热过程,而EA和UD与HSA结合疏水相互作用驱动的吸热过程。三维荧光图谱分析表明UC~D和EA与UA~B分别增加了HSA色氨酸和酪氨酸微环境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EA和UA~D与HSA的活性氨基酸残基Lys436、Asp187、Lys432、Arg485、Leu430、Leu4、Ile388、Tyr411等形成氢键,与氨基酸残基Ala191、Val456、Lys199和Trp214之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证明其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结合,屏蔽HSA的糖基化位点,抑制其糖基化。可为EA和UA~D作为糖基化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糖基化 相互作用机理 光谱分析 鞣花单宁及其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Fe_3O_4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捍卫 刘红江 +2 位作者 周科朝 王维 容鹏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6-11,共6页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e304)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Fe^2+ and Fe^3+ salts with sodium hydroxide in the nitrogen atmosphere.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co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e304)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Fe^2+ and Fe^3+ salts with sodium hydroxide in the nitrogen atmosphere. Fe3O4 nanoparticles were coated with human serum albumin(HSA)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contrast agent.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particles coated or uncoated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Zeta potentials, package effects and distributions of colloid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to confirm the attachment of HSA on magnetic particles. Effects of Fe3O4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HSA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ra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HSA on magnetic particles is very favorable to dispersing of magnetic Fe3O4 particles, while the sizes of Fe3O4 particles coated are related to the molar ratio of Fe3O4 to HSA. The diameters of the majority of particles coated are less than 100 nm. Fe3O4 nanoparticle coated with HSA has a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low toxicity. This new contrast agent has some effects on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liver and the lowest dosage is 20μmol/kg for the demands of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nanoparticle human serum albumin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trast ag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 Serum Albumin Hybrid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Hemes:A Novel O_2-Carrying Hemoprotein
3
作者 Eishun TSUCHIDA Teruyuki KOMATSU +1 位作者 Yuping WU Yubin HUANG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6-321,共6页
Incorporation of synthetic heme(FeP) into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rHSA) provides an artificial hemoprotein(rHSA-FeP) which can bind and release oxygen reversibly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in aqueous media... Incorporation of synthetic heme(FeP) into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rHSA) provides an artificial hemoprotein(rHSA-FeP) which can bind and release oxygen reversibly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in aqueous media, pH 7.3, 37 ℃) like hemoglobin(Hb) and myoglobin. An rHSA host absorbs maximally eight FeP molecules, and the solution properties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ose of rHSA itself. The second-order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arge distribution of rHSA were always constant independent of the binding numbers of FeP. Its O 2-binding ability satisfies the initial cli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d cell substitute. Although the NO-binding affinity is 8-fold high compared to the Hbs, administration of this fluid into rats showed negligible change in the blood pressur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exchange transfusion with this rHSA-FeP into anaesthetized rats have also been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氧载血红素蛋白 血液代用 人工合成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创新、协同攻关,助力人血白蛋白的迭代研发及临床研究
4
作者 贾继东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白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除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有物质转运、解毒、维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控等功能。在肝病领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和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和腹水、自发... 白蛋白是人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除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外,还有物质转运、解毒、维持血管完整性、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控等功能。在肝病领域,目前白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大量放腹水后循环功能障碍和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和腹水、自发性腹膜炎以及肝肾综合征。研发重组人血白蛋白有助于降低人血白蛋白制品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和大量依赖进口的弊端。由于缺乏对已上市人血白蛋白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结果的借鉴,人血白蛋白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审评均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制药企业、临床医学、方法学以及评审监管等方面的专家,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协同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重组人血白蛋白 肝硬化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人血清白蛋白的研发与应用
5
作者 高沿航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及临床用途。易于储存、半衰期长且充足、稳定的功能性HSA分子供应,一直是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开发大规模生产HSA的替代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可将HSA基因克隆到微生物、动物、植物宿主上进行高效表达,为HSA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重组HSA(rHSA)在不同表达系统以及利用异种动物如猪、牛等生产rH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引发对基因工程技术在HSA生产中的应用潜力以及rHSA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重要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肝疾病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Fe(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HS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美玲 高琦宽 宋玉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1-1556,共6页
采用具有天然抗肿瘤活性的药物苦参碱为配体,与Fe(III)反应得到黄色的离子型苦参碱Fe(III)化合物[H-Matrine][FeCl4],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 采用具有天然抗肿瘤活性的药物苦参碱为配体,与Fe(III)反应得到黄色的离子型苦参碱Fe(III)化合物[H-Matrine][FeCl4],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化合物[H-Matrine][FeCl4]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Matrine][FeCl4]对HSA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H-Matrine][FeCl4]与H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及其相关热力学参数ΔH、ΔG、ΔS,室温时分别为:1.03×106L·mol-1、1.24、-68.63KJ·mol、-34.30KJ·mol和114.05J·mol,且其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H-Matrine][FeCl4]与HSA的结合位点靠近色氨酸,并使色氨酸的疏水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合Fe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 圆二色谱法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的构象研究Ⅳ.pH诱导HSA构象变化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宏 宋仲容 +1 位作者 周永洽 申泮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9-42,共4页
用紫外吸收二阶导数谱辅以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pH=3.0~11.0范围内HSA中芳香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以此作为推断构象变化的探针。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构象 微环境 氨基酸残基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研究(Ⅷ)──HSA和BSA中锌离子中心的荧光EXAFS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永洽 张喜全 +4 位作者 贺进田 梁贤振 欧阳砥 胡天斗 谢亚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51-853,共3页
荧光EXAFS数据证实,在HSA和BSA中,锌离子与第一配位层原子的核间距分别为0.201nm和0.203nm,配位数近似为4,很可能为4个氮原子配位,胱氨酸硫原子参与配位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关键词 荧光EXAFS 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 锌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Ⅱ)、Co(Ⅱ)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查丹明 李舒婷 +3 位作者 杨勇飞 涂楚桥 梁宏 申泮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8-791,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和等离子点(pH= 5.30) 时Mn(Ⅱ)、Co(Ⅱ)与HSA的相互作用。根据Fo¨rste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得到了不同pH时Mn(Ⅱ),Co(Ⅱ)在HSA中的第一强结合位置与Trp...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和等离子点(pH= 5.30) 时Mn(Ⅱ)、Co(Ⅱ)与HSA的相互作用。根据Fo¨rste 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得到了不同pH时Mn(Ⅱ),Co(Ⅱ)在HSA中的第一强结合位置与Trp-214残基间的距离。这一结果远大于文献报道值,根据Mn(Ⅱ)、Co(Ⅱ)在HSA 中的结合部位及H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苯甲酸构筑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HSA结合及细胞毒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振芳 袁芳 +3 位作者 黄秋萍 庞华钰 杨红兰 黄秋婵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_(2)·(phen)(H_(2) O)](pcba=对氯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98(2)nm,b=1.07240(4)nm,c=1.48719(6)nm,α=100.613(3)°,β=95.239(3)°,γ=10... 本文合成了配合物[Cu(pcba)_(2)·(phen)(H_(2) O)](pcba=对氯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9098(2)nm,b=1.07240(4)nm,c=1.48719(6)nm,α=100.613(3)°,β=95.239(3)°,γ=108.334(3)°,Z=2,D c=1.638 g·cm^(-3),F(000)=582,最终结构残差因子R_(1)=0.0359,wR_(2)=0.0891。采用紫外及荧光研究了配合物和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静态猝灭HSA荧光,可求得配合物与HSA的猝灭常数K_(sv)=2.35×10^(5)L·mol^(-1),猝灭速率常数K_(q)=2.35×10^(13) L·mol^(-1)·s^(-1),结合常数为K_(a)=2.14×10^(13)L·mol^(-1),结合位点n=2.37。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对胃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铜金属配合物 人血清蛋白 对氯苯甲酸 铜(Ⅱ) hsa结合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姚甜 文旭娜 +4 位作者 刘帅华 吴睿 张强 刘存芳 田光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5,共13页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 探索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简称HSA)的相互作用。以丹皮酚与不同二卤取代的苯甲醛经羟醛缩合和关环反应,合成出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探究了与HSA结合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8种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有明显的静态荧光猝灭作用,且都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的自发放热过程。同步荧光光谱显示,黄酮可降低络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强其疏水性;黄酮醇同时改变了络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热力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与HSA形成氢键的总个数分别为1、4、4、4、3、4、4、2。在黄酮上引入羟基虽然对复合物形成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影响不大,但是能够改变与HSA结合的具体点位。合成的8种新二卤代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和开发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黄酮 合成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的构象研究 Ⅲ.乙醇、丙酮诱导HSA构象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宏 周永洽 申泮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本文用紫外二阶导数光谱辅助以紫外光谱研究了HSA(humanserumalbumin,人血清白蛋白)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乙醇诱导的变化可以用溶剂效应来解释,丙酮的效应较为复杂,可能还与它的π电子有关。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构象 紫外光谱 乙醇 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及分子模拟法对HSA和BSA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相互作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明 王晓萌 +1 位作者 左玉廷 詹敏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3-733,共11页
研究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伊马替尼(imatinib,IMA)与人血清清蛋白(HSA)及牛血清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HSA和BSA与IMA相互作用机制的差异.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 研究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伊马替尼(imatinib,IMA)与人血清清蛋白(HSA)及牛血清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HSA和BSA与IMA相互作用机制的差异.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IMA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分子模建IMA与血清清蛋白的结合模型,表明伊马替尼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光谱结果表明,IMA与HSA和B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静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IMA与HSA和B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IMA对HSA和B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IMA与HSA和B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HSA与IM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表明,IMA与H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而IM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兼有少量的疏水作用力.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研究IMA与HSA和BSA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人血清清蛋白 牛血清清蛋白 光谱实验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制模式对毕赤酵母表达IL-2-HSA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堵益平 高敏杰 +1 位作者 金虎 史仲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47,61,共5页
以溶氧(DO)和甲醇浓度作为控制指标,分别考察了诱导表达阶段DO和甲醇浓度对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表达白介素-2-白蛋白融合蛋白(IL-2-HSA)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得出:诱导阶段控制DO对IL-2-HSA表达影响不明显,而甲醇浓度对IL-2-HSA... 以溶氧(DO)和甲醇浓度作为控制指标,分别考察了诱导表达阶段DO和甲醇浓度对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表达白介素-2-白蛋白融合蛋白(IL-2-HSA)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得出:诱导阶段控制DO对IL-2-HSA表达影响不明显,而甲醇浓度对IL-2-HSA影响很大。高甲醇浓度(15~25g/L)有利于IL-2-HSA的表达,发酵结束时的表达量约是低甲醇浓度(5~8g/L)诱导下的2倍。此外,在诱导阶段,通过限制性添加甘油可以有效提高菌体的呼吸活性,促进菌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白蛋白融合蛋白 毕赤酵母 溶氧 甲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转基因水稻二重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飞 姚晓青 +4 位作者 闫晓红 李俊 朱莉 吴刚 罗军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8-1107,共10页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HSA,Human serum albumin)基因工程水稻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规模化生产水稻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的转基因品系,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缺乏对其进行精准定量检测的方法。微滴数字PCR(ddPCR,droplet ...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HSA,Human serum albumin)基因工程水稻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可规模化生产水稻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的转基因品系,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缺乏对其进行精准定量检测的方法。微滴数字PCR(ddPCR,droplet digital PCR)是近年来新兴的前沿PCR技术,不依赖标准物质即可实现对DNA分子的绝对定量,在转基因产品定量领域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基于ddPCR平台建立了适用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工程水稻(114-7-2品系)的二重ddPCR精准定量检测方法。通过对引物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对引物探针工作浓度和反应退火温度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反应条件。进而对该方法检测限、定量限和结果重复性做了测定。最后通过对不同含量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转基因水稻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分析比较传统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二重ddPCR的优劣,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转基因水稻HSA/PLD二重ddPCR方法稳定性更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精准可靠,适用于不依赖标准物质的精准定量HSA转基因水稻转化体含量分析,可取代qRT-PCR方法进行HSA转基因水稻的绝对定量检测,完善了我国转基因水稻成分精确定量检测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水稻 水稻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 微滴数字PCR 绝对定量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TP5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16
作者 田丹 孙新 +7 位作者 安晓婷 张立岩 刘杨 佟海滨 李坦 申野 满枋霖 颜伟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8-952,I0005,共6页
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胸腺五肽(TP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A-TP5融合基因,并转染至毕赤酵母中从而构建其真核表达体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及试剂盒纯化获得PP... 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胸腺五肽(TP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A-TP5融合基因,并转染至毕赤酵母中从而构建其真核表达体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及试剂盒纯化获得PPICZαC-HSA-TP5真核重组表达质粒;采用两步发酵法对HSA-TP5基因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对发酵液上清蛋白沉淀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阳离子交换层析及疏水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蛋白;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PCR法获得HSA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845bp。酶切鉴定融合质粒HSA-TP5-pPICZαC得到片段长度为707bp。测序分析,目的基因HSA和TP5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正向连接融合。PCR法鉴定PPICZαC-HSA-TP5真核重组质粒与酵母基因组DNA整合,与对照组比较,转化组出现基因片段长度为1 860bp。SDS-PAGE分析,在甲醇诱导后72h内,随着诱导时间延长,HSA-TP5融合蛋白表达量逐步升高。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及AKTA多功能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得到HSA-TP5融合蛋白。MTT法检测,HSA-TP5融合蛋白与TP5蛋白具有一致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论:通过构建HSA-TP5毕赤酵母真核表达体系可获得HSA-TP5融合蛋白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人血清白蛋白 融合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海宽 王海洋 +3 位作者 吴姗姗 张岐 杜金风 顾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23-2526,共4页
在室温近似生理酸度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对不同聚合度(DP)的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CT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向HSA溶液中加入六种不同DP窄分子量分布的CTS,HSA的相对荧光强度均发生了变化,表明均... 在室温近似生理酸度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对不同聚合度(DP)的窄分子量分布低聚壳聚糖(CTS)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向HSA溶液中加入六种不同DP窄分子量分布的CTS,HSA的相对荧光强度均发生了变化,表明均与HSA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发现随着低聚窄分子量CTS的DP减小,与HSA相互结合作用有规律的逐步加强;然而,当DP减小到8以下时其结合作用又开始减弱,至氨基葡萄糖(CTS降解的最终产物单糖)时,相互作用几乎消失。这一结果表明链状壳聚糖分子与蛋白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存在尺度效应,且当CTS的DP为8左右时与HSA的结合能力最强,DP的增大或减小都会导致相互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低聚合度 hsa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和CD光谱的HSA糖基化反应产物结构和反应进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阿美 涂宗财 +1 位作者 王辉 马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90-3095,共6页
用干法制备糖基化产物。人血清白蛋白(HSA)与葡萄糖质量比1∶1,溶解混和均匀,经48h冷冻干燥,根据不同反应时间得到20个样本。旨在联合多光谱学技术(紫外、荧光、近红外、红外和圆二色光谱(CD光谱))分析人血清白蛋白糖基化前后二级三级... 用干法制备糖基化产物。人血清白蛋白(HSA)与葡萄糖质量比1∶1,溶解混和均匀,经48h冷冻干燥,根据不同反应时间得到20个样本。旨在联合多光谱学技术(紫外、荧光、近红外、红外和圆二色光谱(CD光谱))分析人血清白蛋白糖基化前后二级三级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信息,以及分析不同反应时间对HSA糖基化产物结构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与葡萄糖在干热条件下极易发生糖基化反应;随反应时间延长,蛋白质紫外吸收强度减弱,内源荧光吸收强度增强,糖基化反应增强,美拉德反应程度提高,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反应到140min左右时,美拉德反应前期糖基化反应完全,生成Amadori产物,进一步加热反应到220min左右,反应进入中后期,开始生成醛酮类物质,反应到280min左右,蛋白质氨基酸与羰基化合物发生脱羧、脱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葡萄糖 糖基化 CD光谱 近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和光谱相互验证2'-OH-BDE-28对HSA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伍智蔚 易忠胜 +3 位作者 董露 杨露露 杨雾 张爱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9-166,共8页
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MD)和光谱法研究2'-羟基-2,4,4'-三溴二苯醚(2'-OHBDE-28)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MD模拟研究表明2'-OH-BDE-28诱导HSA的内部疏水性增强,结构松... 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MD)和光谱法研究2'-羟基-2,4,4'-三溴二苯醚(2'-OHBDE-28)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MD模拟研究表明2'-OH-BDE-28诱导HSA的内部疏水性增强,结构松散膨胀,致使其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圆二色光谱实验与MD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2'-OH-BDE-28可诱导HSA的构象变化。荧光光谱实验表明,2'-OH-BDE-28能通过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引起HSA荧光猝灭。分子对接推断2'-OH-BDE-28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键合在HSA的位点I处;热力学分析和竞争实验结果一致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本文将计算模拟和光谱实验相结合,从模拟和实验2个角度共同探讨2'-OH-BDE-28与HSA的作用机制,结果高度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2 4 4'-三溴二苯醚 人血清白蛋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和丁酸钠对CHO-rHSA工程细胞株中rHSA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宇辉 李向茸 +5 位作者 吴贝 李洪珊 李殿玉 陈磊 魏锁成 冯若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8-286,共9页
目前,悬浮CHO细胞作为外源蛋白的最有潜力的工程细胞株被广泛应用,探索其高密度生长和高表达外源蛋白的培养条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葡萄糖和丁酸钠在促进CHO细胞生长和外源蛋白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葡萄糖和丁酸钠对CHO-rHSA... 目前,悬浮CHO细胞作为外源蛋白的最有潜力的工程细胞株被广泛应用,探索其高密度生长和高表达外源蛋白的培养条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葡萄糖和丁酸钠在促进CHO细胞生长和外源蛋白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葡萄糖和丁酸钠对CHO-rHSA工程细胞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首先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葡萄糖和丁酸钠对CHO-rHSA工程细胞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并筛选出最优添加条件;然后利用双因素组合作用试验优选出可有效提高rHSA表达量的葡萄糖及丁酸钠的组合培养条件。细胞培养第3天开始,每48 h添加终浓度为7 g/L的葡萄糖,可使rHSA产量平均提高121.93%;细胞培养第2天添加终浓度为1.0 mmoL/L的丁酸钠,可使rHSA产量平均提高110.01%;丁酸钠和葡萄糖组合使用可使CHO-rHSA工程细胞株培养时间从7 d左右延长到14 d左右,使rHSA表达量达平均达到了85.642 mg/L,rHSA表达量与未处理组相比平均提高了212.49%,比单独使用葡萄糖平均提高了134.85%,比单独使用丁酸钠平均提高了88.35%。确定待细胞培养48 h 时添加1.0 mmol/L 丁酸钠和3.0→7.0 g/L葡萄糖为CHO工程细胞株高效表达的培养条件。丁酸钠和葡萄糖组合使用可更高效的表达外源蛋白,葡萄糖可以减弱丁酸钠对CH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为提高CHO工程细胞株外源蛋白表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丁酸钠 葡萄糖 CHO-rhsa工程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