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reative Design Research of Product Appearance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Zheng, HE Wei-ping, ZHANG Ding-hua, YU Sui-huai, CAI Hong-ming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aboratory ,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Today’s product creative design has rendered many fe atures and has brought a great change in our everyday life, there are many new c hallenges in its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e... Today’s product creative design has rendered many fe atures and has brought a great change in our everyday life, there are many new c hallenges in its traditional theory and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theory, the FBS design model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and stru cture of the product. But this model still couldn’t strengthen the relation bet ween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and human-machine design effectively. This paper adopt converse design thinking and presents an improved design thinking methodo logy based on C: FBS for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and give a general summarizat ion for the features, methods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Meanwhile it also combines with the behavior design of product r elated IT fields and constructs a new outline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product a ppearance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y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So the new metho d about design thinking for computer aided design, the new abstract product design model and the key problem of design thinking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 raction and interface are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This kind of creative design theory that is driven by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will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CAD software system and the research of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 cture.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gives some beneficial characters to address the theory based o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Meanwhile,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ing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trends of design thinking based on t he technology of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 are also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S model product appearance design human-ma chine interaction and interface(hmi&I) computer aided design(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HMI的车外人机交互信任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徐娟芳 陈子昂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5-232,共8页
目的更好地发挥车外人机交互界面(eHMI)的潜在优势,研究车外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信任影响机制。方法首先基于自动化信任理论,提出感知可靠性、感知透明度、感知熟悉度、感知车辆性能、感知品牌信誉和感知主观倾向等6个车外人机交互信任影... 目的更好地发挥车外人机交互界面(eHMI)的潜在优势,研究车外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信任影响机制。方法首先基于自动化信任理论,提出感知可靠性、感知透明度、感知熟悉度、感知车辆性能、感知品牌信誉和感知主观倾向等6个车外人机交互信任影响因素,然后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305名被调查者进行数据分析,由此建立车外人机交互信任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果行人通过对eHMI信号感知而形成的信任能够影响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行人对eHMI的信任一定程度上转移成为行人对车辆的信任,eHMI的辅助作用得到体现。强调了eHMI设计中感知可靠性的重要性,这能够被熟悉度、透明度和品牌信誉所影响。同时,行人的主观倾向和对车辆性能的感知也是影响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研究结果为车外人机交互信任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在未来道路上使用的重要性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eHMI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信任 自动驾驶汽车 车外人机交互界面 结构方程模型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背景下农用无人机作业控制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将 马国萍 +3 位作者 陈志勇 宫宇 李玉鹏 田静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目的科学设计典型无人机的作业控制界面,旨在提高人机协同背景下的作业人员交互控制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作业低效。方法调研人机协同情境下,界面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用户协同作业期望;通过可用性测试评估量表及眼动追踪实验对设计方... 目的科学设计典型无人机的作业控制界面,旨在提高人机协同背景下的作业人员交互控制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和作业低效。方法调研人机协同情境下,界面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用户协同作业期望;通过可用性测试评估量表及眼动追踪实验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结果作业人员在使用优化后方案完成设定任务时,反应时更短,平均瞳孔直径更小,用时更短,准确率更高。结论作业人员对优化后的人机协同操控界面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预测能力都显著优于优化前,验证了优化后界面交互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协同 态势感知 眼动追踪 农业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因问题:挑战、进展和展望
4
作者 方卫宁 王坤 +1 位作者 胡胜建 方程乐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32,I0006,共19页
目的随着铁路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列车驾驶舱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节点,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因设计挑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布局、信息显示、操作负荷控制等局部问题,缺乏对驾驶舱人因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因此,有必要构建系... 目的随着铁路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列车驾驶舱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节点,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因设计挑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布局、信息显示、操作负荷控制等局部问题,缺乏对驾驶舱人因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因此,有必要构建系统性的驾驶舱人因设计研究框架,深入探讨当前的研究趋势与关键技术。方法采用系统化的文献聚类与主题分析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结果从个体生理、物理环境、认知交互和系统协同4个层面构建了驾驶舱人因设计的研究框架,系统梳理了各层面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及其典型应用场景。结论基于所构建的研究框架,识别出当前驾驶舱人因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疲劳监测技术的局限性、物理环境控制的不足、认知交互的复杂性,以及系统协同的智能化程度偏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应聚焦于智能化升级、人性化优化和极端环境适应性提升3个主要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驾驶舱 空间设计 人机界面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概念内涵与研究边界的演变
5
作者 周程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1-61,共11页
脑机接口作为拓展人脑疆界的前沿技术和人机交互的终极目标,已引起学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学界迄今未能就脑机接口的定义达成共识。美国学界在定义脑机接口时强调实时信号处理与双向调控,而且监测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大脑。中国学... 脑机接口作为拓展人脑疆界的前沿技术和人机交互的终极目标,已引起学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学界迄今未能就脑机接口的定义达成共识。美国学界在定义脑机接口时强调实时信号处理与双向调控,而且监测的对象并不局限于大脑。中国学界对脑机接口的定义则显得比较保守,虽然强调双向信息交互,但定义主要针对“脑控”型,而非“控脑”型。各国有必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始终以使用者的福祉为重,对脑机接口的概念内涵与研究边界进行持续的反思与协商,以尽快形成国际公认的脑机接口阶段性统一定义。此外,对脑机接口的解释,既不能过度泛化,也不能过度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定义 概念演变 脑-计算机接口 脑-机器接口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触屏车机响应速度与跟车安全风险关联特性
6
作者 王畅 刘浩森 宋京妮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8,共8页
为了探究全触屏车机系统响应速度对跟车安全的影响,在实车座舱模拟器中以真实跟车视频开展人机交互试验,采集25名被试在静态环境和动态跟车过程中2种车速、3种响应速度组合情况下的交互数据。根据人机交互过程的视觉分心数据,分析车机... 为了探究全触屏车机系统响应速度对跟车安全的影响,在实车座舱模拟器中以真实跟车视频开展人机交互试验,采集25名被试在静态环境和动态跟车过程中2种车速、3种响应速度组合情况下的交互数据。根据人机交互过程的视觉分心数据,分析车机响应速度与跟车安全风险间的关联特性。结果表明:响应时间在0~800 ms,注视屏幕总时间、扫视次数、单次操作时间呈现增速逐渐放缓的非线性增长趋势;在80 km/h工况下,响应时间在0~400 ms,注视屏幕总时间、扫视次数、单次操作时间分别增加17.83%、19.74%和28.72%;在400~800 ms对应指标分别增加10.97%、12.89%和18.06%;车头时距为3 s时前车制动,响应时间0~800 ms中,两车最小间距减少14.5 m(80 km/h)、12.78 m(100 km/h);3种不同等级跟车时距仿真测试中,车机响应速度降低可显著提升追尾事故风险及事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触屏车机 响应速度 跟车 模拟驾驶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及HMI的陶瓷卫生洁具漏水检验系统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文通 谢世坤 刘朝晖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座便器漏水检验装置是陶瓷卫生洁具检验中非常关键的设备。本文介绍了一种座便器漏水检验系统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主要由气动系统、PLC控制系统和HMI三部分组成。气动系统为执行机构,PLC为主控核心,HMI负责进行实时监控。用压力传感器... 座便器漏水检验装置是陶瓷卫生洁具检验中非常关键的设备。本文介绍了一种座便器漏水检验系统的设计方案,整个系统主要由气动系统、PLC控制系统和HMI三部分组成。气动系统为执行机构,PLC为主控核心,HMI负责进行实时监控。用压力传感器和12位转换模块检测真空度,精确度较高;用状态转移图设计主程序,直观简单。通过HMI设定和显示相关生产数据,且设计了统计报表功能,企业可及时准确掌握产品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卫生洁具 漏水检验 PLC(可编程序控制器) 状态转移图 hmi(人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交互方式演进与人机传播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段鹏 朱雨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脑机接口技术也会给人机传播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从“人类如何感知机器”和“机器如何影响人类”两个维度可以延伸出人机传播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前者在媒体等同理论与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下展开,认为脑机接口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当前人机传播的主要研究范式;后者则关注作为他者的“脑机接口—机器”如何影响人类,和作为“人—接口—机器”的人机共生体如何协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人机交互方式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理论 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耳周肌电信号的默念口令识别方法
9
作者 魏柏淳 姜峰 +3 位作者 张松涛 张琦 段锦楠 王修来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4-904,共11页
智能设备的普及促使可穿戴人机交互技术需求日益增加。为提高用户接受度,人机交互技术对交互易用性与隐蔽性要求较高。本文提出基于耳周肌电信号的默念口令识别方法。该方法易于与集成生理电采集的耳机设备结合,实现无声操控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的普及促使可穿戴人机交互技术需求日益增加。为提高用户接受度,人机交互技术对交互易用性与隐蔽性要求较高。本文提出基于耳周肌电信号的默念口令识别方法。该方法易于与集成生理电采集的耳机设备结合,实现无声操控智能设备,减少社交尴尬。具体地,本文首先确定并构建口令经验原则,筛选最优口令集。其次,根据单通道信噪比和分类准确率选择最优耳周传感器位置。再次,提出基于CNN-Transformer结构的识别模型构建耳周肌电信号与默念口令的时空映射。最后,大量实验评估方法可行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平均准确率91.18%,优于相关任务的先进模型,且在命令变形和头部运动下表现稳定。本文方法奠定了默念口令识别商业产品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模式识别 人机交互 神经人机接口 人体意图解码 默念口令识别 肌电信号处理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赋能人类发展的哲学反思
10
作者 武文凯 张建云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5,共7页
作为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融合发展的“技术物”,脑机接口使人机交互发展到脑机交互新阶段。目前,脑机接口在“脑—机”融合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神经信号从脑到机的精准、即时输出,未来将指向“机—脑”融合这一... 作为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医学融合发展的“技术物”,脑机接口使人机交互发展到脑机交互新阶段。目前,脑机接口在“脑—机”融合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神经信号从脑到机的精准、即时输出,未来将指向“机—脑”融合这一更为深刻的领域,逐步实现外部信息大量、高效、持久地输入大脑。虽然脑机接口在赋能个体发展、推动社会变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亦在实践主体层面、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引发了深刻的哲学反思。为实现技术进步、社会发展与人文价值的耦合共进,需对脑机接口进行前瞻性引导,探索出一条人机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人机交互 “脑—机”融合 “机—脑”融合 哲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动系统性能测控中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冬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9-365,共7页
目的研究随动系统性能测控需求,结合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理论,提升系统的易操控性和好用性。方法通过对随动系统性能测控需求分析,整合显示、控制和反馈模块的功能需求,按照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和关键要素,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和视觉感知特性... 目的研究随动系统性能测控需求,结合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理论,提升系统的易操控性和好用性。方法通过对随动系统性能测控需求分析,整合显示、控制和反馈模块的功能需求,按照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和关键要素,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和视觉感知特性,提出人机交互设计理论与控制系统理论深度融合的设计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了主界面及数据回放界面。结论通过可用性评估及随动系统实际使用验证,本测控设备在易用性、功能性和用户满意度方面表现较好,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呈现与交互,能够有效满足随动系统性能测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动系统 性能测控 人机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模型下的雷达工作方舱人机界面空间布局
12
作者 李晨博 齐根华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0,共5页
为提升雷达工作方舱人机交互效率,提出舱室人机界面认知模型。对S-O-R模型、SRK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等常用认知模型进行分析,并依据舱室人机界面认识模型分别对舱室中现有显示器位置、操纵器布局、通信装置位置等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形... 为提升雷达工作方舱人机交互效率,提出舱室人机界面认知模型。对S-O-R模型、SRK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等常用认知模型进行分析,并依据舱室人机界面认识模型分别对舱室中现有显示器位置、操纵器布局、通信装置位置等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改进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为下步雷达工作方舱的舱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认知 舱室人机界面模型 雷达工作方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eHMI的行人过街行为研究与决策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子昂 徐娟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91-198,207,共9页
目的针对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过程,从行人的角度出发,探索性地提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方法首先,将行人过街情景进行分析定义,针对行人的过街意向和与自动驾驶汽车沟通意愿总结出两个典型场景;然后,利用潜变... 目的针对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的交互过程,从行人的角度出发,探索性地提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方法首先,将行人过街情景进行分析定义,针对行人的过街意向和与自动驾驶汽车沟通意愿总结出两个典型场景;然后,利用潜变量分析方法将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过街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类,并对车外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定义,构建各潜变量的影响因子与测量量表;最后,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行人过街意向和沟通意愿的影响,构建行人在自动驾驶汽车前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结果量化分析行人过街行为影响因素与其过街决策间相关性及内在关系,提出过程中决定性人车交互方式及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过程。结论研究提出考虑eHMI的行人过街行为决策模型,将行人过街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出车辆行为线索和eHMI线索作用过程的决定性变化曲线及行人与自动驾驶汽车交互流程与关键性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Logistic回归 自动驾驶汽车 车外人机交互 外部人机交互界面(ehmi) 行人过街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I与PLC的位移闭环控制系统在大型钢管防腐涂层自动涂装生产线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列朋 石海钦 雷俊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733-736,共4页
针对大型钢管防腐涂层在自动涂装生产线中由于大型钢管的行进速度变化不均造成漆膜厚度不均匀、油漆损耗过大的问题,在大型钢管防腐涂层自动涂装生产线中采用了人机界面(HMI)与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速装置对大... 针对大型钢管防腐涂层在自动涂装生产线中由于大型钢管的行进速度变化不均造成漆膜厚度不均匀、油漆损耗过大的问题,在大型钢管防腐涂层自动涂装生产线中采用了人机界面(HMI)与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速装置对大型钢管行进速度实行闭环控制,控制大型钢管匀速行进。通过实际应用分析,对比测量开环、闭环速度历史曲线变化情况,同时在喷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闭环控制前和闭环控制后大型钢管防腐涂层漆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HMI与PLC的位移闭环控制系统能有效地解决由于大型钢管在行进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均所造成的漆膜厚度不均匀、油漆损耗过大的问题,漆膜厚度的变化幅度由原±30%降至±10%左右,证明基于HMI与PLC的位移闭环控制系统在大型钢管防腐涂层自动涂装生产线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可编程控制器 闭环控制 防腐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驾驶任务的智能座舱出错因子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维兴 吴正新 +1 位作者 徐之殿魁 鲍懿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6-214,共9页
目的针对当前汽车智能座舱系统逐渐由驾驶为主转变为关注驾驶与舱内体验两方面的趋势,通过提取并分析驾驶员的人因差错,探讨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分析方法。方法基于实车操作实验,选取了10个常见的智能座舱非驾驶任务,对其交互过... 目的针对当前汽车智能座舱系统逐渐由驾驶为主转变为关注驾驶与舱内体验两方面的趋势,通过提取并分析驾驶员的人因差错,探讨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分析方法。方法基于实车操作实验,选取了10个常见的智能座舱非驾驶任务,对其交互过程中的出错因子进行了提取,结合错误背后的认知机制,形成智能座舱错因聚类,并横向对比了三款不同座舱界面的出错因子复现频率。结果在认知框架的不同模块中,出错因子的复现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认知理论,对错因背后的设计表征进行了深入归纳与分析。结论将错因分析研究方法引入智能座舱界面的设计研究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分析驾驶员对界面信息的认知状态,以及其对驾乘体验的影响,为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差错 智能座舱 认知心理学 用户测试 h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的界面布局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琳 李哲林 夏琴香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3,共7页
为优化数控机床操作面板布局设计,结合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探讨8个基础功能区位置布局对操作面板可用性的影响。统计102种操作面板上8个基础功能区的位置信息,运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得4种操作面板布局方式;为评估4种布局方式的可用性,... 为优化数控机床操作面板布局设计,结合客观测量和主观评估,探讨8个基础功能区位置布局对操作面板可用性的影响。统计102种操作面板上8个基础功能区的位置信息,运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得4种操作面板布局方式;为评估4种布局方式的可用性,开展可用性测试,采集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任务绩效、眼动数据和主观评价数据,并对评价指标完成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加权计算4种布局方式的得分,对比分析8个基础功能区位置布局的差异。结果表明:高频功能区集中置于操作面板右侧,优于左侧;急停键置于操作面板左下方,优于左上方;基础功能区横跨操作面板上两个及以上分区的可用性较差。研究结果为提升操作面板界面布局设计的可用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界面设计 眼动追踪 可用性测试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的再造:形塑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以GPT-4和Sora等生成式大模型为例 被引量:13
17
作者 喻国明 颜世健 武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8,共14页
随着生成式AI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跃迁,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媒介生态,并推动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不断深入。为了深入探讨智能媒介在当下技术环境中呈现出的“形塑力”和社会意义,需要结合“媒介界面”的理论视角来深入分析。智... 随着生成式AI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跃迁,人工智能正在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媒介生态,并推动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不断深入。为了深入探讨智能媒介在当下技术环境中呈现出的“形塑力”和社会意义,需要结合“媒介界面”的理论视角来深入分析。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界面的再造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人机交互界面、场景连接界面和产业协同界面。三个不同层次的界面指涉了社会深度媒介化过程中涵盖的新意涵,包括对“对主体自由度的拓展”“对认知边界的突破”以及“对产业生长模式的变革”。当前的智能技术集群所呈现出的形塑力表明,我们正处在“技术奇点”和媒介化进程发生转向的前端,社会进一步的媒介化仍需通用性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更多技术组合的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界面 深度媒介化 AIGC 人机交互 媒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实验的健康检测产品界面评估及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元伍 解永霞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6-296,317,共12页
目的 为了优化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人机界面,提升自助老人检测界面操作效率。方法 以现有的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PRS-X5界面为原型,通过问卷访谈与启发式评估对一体机的操作系统进行整体评估,以用户调研与专家评估结果为导向,设计出两种不... 目的 为了优化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人机界面,提升自助老人检测界面操作效率。方法 以现有的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PRS-X5界面为原型,通过问卷访谈与启发式评估对一体机的操作系统进行整体评估,以用户调研与专家评估结果为导向,设计出两种不同的界面方案;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与SPSS数据分析,对两种界面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试验后用户满意度调查,对一体机界面进行迭代优化。结果 将原界面与优化后界面再次进行眼动实验与t检验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自助老人对优化后的界面操作效率和准确性均更高。结论 结合眼动实验,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自助老人对智能健康检测产品界面操作效率,同时,此方法可为智能健康检测类产品界面评估与优化提供可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交互 健康检测一体机 自助老人 眼动实验 界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斗机座舱显控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要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昕燕 李昕孜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5,共4页
飞行员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座舱显控交互界面的设计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基于人机工效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战斗机座舱显控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素与原则要求,阐述了如何在... 飞行员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大量信息,座舱显控交互界面的设计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基于人机工效学的视角,系统地分析战斗机座舱显控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素与原则要求,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这些原则要求,用于指导将人机工效应用于战斗机座舱显控系统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机 座舱显控 人机工效 人机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型人机对话系统中的认知技术——概念、进展及其未来 被引量:40
20
作者 俞凯 陈露 +2 位作者 陈博 孙锴 朱苏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33-2348,共16页
人机对话系统是将机器视为一个认知主体的人机交互系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能够有效处理非精确信息交互的、符合人类自然交互习惯的认知型人机对话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提出,面向任务的认知型人机对... 人机对话系统是将机器视为一个认知主体的人机交互系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能够有效处理非精确信息交互的、符合人类自然交互习惯的认知型人机对话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提出,面向任务的认知型人机对话系统的架构应分为3个层次:物理层、控制层和应用层,与之对应的技术是通道技术、认知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其中,认知技术是随着移动实时交互的新的需求而产生出来的新的交互中间件技术.它的目标是使得机器具有人类的认知交互特点,可以在与对方的交互中进行深度理解、学习、诱导和适应,主要包括非精确信息理解技术、基于不确定性的推理和决策技术、交互自适应和进化技术,诱导式信息生成技术等.该文对认知技术在人机对话系统中的定位和具体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综述了相关技术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认知技术 对话系统 人机界面 认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