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设定模型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9
1
作者 谢海波 佘广夫 +1 位作者 刘相华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61-964,共4页
分析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基于传热过程给出了冷却控制的空冷和水冷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为线性回归模型,不同于理论的指数温降模型,回归数据取自于现场,更具有实用性,具有模型结构简单、精度高的特点·对层流冷却的设定计... 分析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基于传热过程给出了冷却控制的空冷和水冷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为线性回归模型,不同于理论的指数温降模型,回归数据取自于现场,更具有实用性,具有模型结构简单、精度高的特点·对层流冷却的设定计算(预设定和修正设定计算)的程序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层流冷却系统中的组别划分,并给出了冷却控制系统的数据流程·本系统的冷却能力强,具有较宽的冷却速率调整范围,运行情况以及使用控制效果良好,能满足现场生产以及新品种开发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带钢 层流冷却 数学模型 卷取温度 设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数学模型的参数化调优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海波 彭良贵 +2 位作者 韩斌 张中平 刘相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03-307,共5页
分析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中的传热,结合现场实际工艺状况,对层流冷却控制下的空冷和水冷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回归处理.实践证明这种参数回归方法能满足现场需要,实现参数化调优,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热轧 带钢 层流冷却 模型 参数化调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卷取温度的设定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伟嵬 李海军 +1 位作者 王昭东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针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非线性、强耦合性等特性,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的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的温度数学模型,并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卷取温度的设定策略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该模型基础上...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针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非线性、强耦合性等特性,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的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的温度数学模型,并对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卷取温度的设定策略进行了研究,同时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系统软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对模型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冷却数学模型的卷取温度设定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可达到±10℃,表明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数学模型 卷取温度 冷却控制策略 温度设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控制及其自学习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伟嵬 李海军 +1 位作者 王昭东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25-1728,共4页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表面质量和板形良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温度控制精度的核心是冷却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同时新的数学模型应该具有自学习功能以提高控制精度.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表面质量和板形良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温度控制精度的核心是冷却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同时新的数学模型应该具有自学习功能以提高控制精度.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的热轧带钢冷却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对新模型的自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使该模型能够不断地修正其关键参数以提高温度控制精度,从而增强了模型的自适应性.通过对该冷却过程数学模型的现场实际应用,验证了该冷却数学模型的卷取温度控制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为提高带钢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过程 数学模型 卷取温度 自学习 热轧带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中宽带钢凸度控制模型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龚殿尧 徐建忠 +1 位作者 宋向荣 余四清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516,共5页
以国内某热轧带钢厂的新建项目为背景,分析了影响热轧中宽带钢凸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凸度预设定模型、工作辊热凸度和磨损计算模型及凸度和平直度反馈控制模型的主要功能及架构;针对典型产品的轧制过程设计了精轧机组工作辊的正弦辊形曲... 以国内某热轧带钢厂的新建项目为背景,分析了影响热轧中宽带钢凸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凸度预设定模型、工作辊热凸度和磨损计算模型及凸度和平直度反馈控制模型的主要功能及架构;针对典型产品的轧制过程设计了精轧机组工作辊的正弦辊形曲线.根据某产品轧制过程的工程记录数据,绘制了精轧机组的比例凸度分配曲线,结合多功能仪实测数据分析了模型的控制效果,带钢出口凸度保持在(40±20)μm的比例占带钢全长的100%,平直度为(0±10)I的比例占带钢全长的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凸度 数学模型 辊形曲线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蔡晓辉 张殿华 +1 位作者 张中平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以某热轧厂为例 ,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的数学模型 ,主要包括空冷模型、水冷模型、前馈模型、反馈模型、自学习模型·研究了PID算法和Smith预估器控制器在反馈控制中的应用·从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模型简单实用 ,卷取... 以某热轧厂为例 ,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的数学模型 ,主要包括空冷模型、水冷模型、前馈模型、反馈模型、自学习模型·研究了PID算法和Smith预估器控制器在反馈控制中的应用·从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模型简单实用 ,卷取温度基本上被控制在目标温度上下限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层流冷却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SMITH预估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轧制力模型系数回归的新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秀梅 王国栋 +3 位作者 刘相华 邹天来 张弓 李洪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热连轧过程中,为了提高轧制力预设定精度,提出一种新的修改轧制力模型参数的方法·利用BP 神经网络对以往的大量生产数据进行训练、预测·对BP 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轧制力模型中的温度相关系数m 1... 热连轧过程中,为了提高轧制力预设定精度,提出一种新的修改轧制力模型参数的方法·利用BP 神经网络对以往的大量生产数据进行训练、预测·对BP 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出轧制力模型中的温度相关系数m 1 和变形速度相关系数m 3·现场生产实验证明,应用修改后的轧制力模型系数,提高了轧制力预设定精度,从而使头部厚度精度有较大提高·对于象本溪钢铁公司热连轧厂这样的老企业,这种新方法更具有在线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轧制力 数学模型 神经网络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头尾卷取温度分析及其补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芳 荣誉 +2 位作者 张亮 于晶晶 刘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7,共3页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是反映热轧带钢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针对某热轧厂层流冷却系统的具体情况,基于实时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工具,从理论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控冷过程中头、尾部温差大的原因,得出了热轧带钢头、尾部卷取温度的规律,并以此建...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是反映热轧带钢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针对某热轧厂层流冷却系统的具体情况,基于实时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工具,从理论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控冷过程中头、尾部温差大的原因,得出了热轧带钢头、尾部卷取温度的规律,并以此建立温度补偿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文中的研究对提高控冷精度、优化生产工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层流冷却 卷取温度 数据挖掘 数学模型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热连轧机KFF-AGC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涛 曹建国 张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厚度精度,采用硬度前馈AGC方案,建立了KFF-AGC控制算法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带钢热连轧过程造成厚度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中等宽度带钢热连轧机应用KFF-AGC系统后,带钢厚度精度明显提高,热连轧机下游末两架精轧机...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厚度精度,采用硬度前馈AGC方案,建立了KFF-AGC控制算法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带钢热连轧过程造成厚度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中等宽度带钢热连轧机应用KFF-AGC系统后,带钢厚度精度明显提高,热连轧机下游末两架精轧机的轧制力波动变化小,且带钢轧制过程更加稳定,为板形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机 带钢 AGC 数学模型 厚度偏差 硬度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精轧温度的设定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军 徐建忠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1-504,共4页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头部终轧温度命中率,以及确定合理的机架间喷水冷却制度,结合带钢热轧过程温度数学模型,开发了精轧区温度模拟计算软件·对多种不同规格产品进行了离线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高... 为了提高热轧带钢头部终轧温度命中率,以及确定合理的机架间喷水冷却制度,结合带钢热轧过程温度数学模型,开发了精轧区温度模拟计算软件·对多种不同规格产品进行了离线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温度模拟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了终轧温度设定策略·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机架间喷水冷却阀门开启逻辑做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逆向开启机架间喷水冷却阀门,顺向关闭阀门,能以较少的喷嘴开启数达到终轧温度目标范围,并且可以节约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数学模型 温度模拟 终轧温度设定 机架间喷水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层流冷却系统速度前馈补偿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殿华 刘恩洋 +1 位作者 刘卫东 刘晓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结合现场情况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空冷模型、水冷模型、反馈控制模型和自学习模型.由于某热轧厂采用非匀速轧制工艺制度,带钢在冷却区内既有较大升速又有较大降速,原层流冷却系统不能... 结合现场情况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空冷模型、水冷模型、反馈控制模型和自学习模型.由于某热轧厂采用非匀速轧制工艺制度,带钢在冷却区内既有较大升速又有较大降速,原层流冷却系统不能够适应轧制速度的变化而影响卷取温度控制精度,故需针对轧制速度的变化进行速度前馈补偿控制;从过程自动化和基础自动化两个方面对速度前馈补偿控制进行了优化.实际应用表明,优化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高,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并为新钢种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层流冷却 非匀速轧制 速度前馈补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泰勒公式的热轧层流冷却控制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芳 刘盛韬 +1 位作者 荣誉 崔今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6-88,共3页
介绍某型轧机的层流冷却系统组成及其数学模型,应用泰勒公式建立了新的线性统计卷取温度模型,分别建立它的反馈模型和自学习模型。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模型精度可以满足现场要求。
关键词 热轧 层流冷却 卷取温度 泰勒公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更换规格卷取温度分析及其补偿研究
13
作者 王海芳 荣誉 +1 位作者 张亮 刘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9-140,共2页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是反映热轧带钢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之一,介绍了某700 mm热连轧机层流冷却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针对其具体情况,基于实时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工具,从理论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控冷过程中热轧带钢更换规格温差大问题产生的原因...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是反映热轧带钢性能指标的重要参数之一,介绍了某700 mm热连轧机层流冷却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针对其具体情况,基于实时数据,应用数据挖掘工具,从理论和工艺的角度分析了控冷过程中热轧带钢更换规格温差大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了热轧带钢更换规格的规律,并应用回归统计建立了温度补偿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立体的现场数据中得出热轧层流冷却控制模型的做法,对提高控冷精度,优化生产工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 层流冷却 卷取温度 数据挖掘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过程的温度控制策略
14
作者 彭文 马更生 张殿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4,329,共5页
针对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过程温度控制,通过建立带钢冷却过程中的空冷、水冷温降模型,采用前馈、反馈与自适应相结合的温度控制策略,提高带钢的中间温度和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并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应用效果表明,带钢轧后温度控制达... 针对热轧带钢超快速冷却过程温度控制,通过建立带钢冷却过程中的空冷、水冷温降模型,采用前馈、反馈与自适应相结合的温度控制策略,提高带钢的中间温度和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并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应用效果表明,带钢轧后温度控制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并有效地提高了带钢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轧后冷却 超快冷 温降模型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冷却模型的预计算和自适应
15
作者 胡浩平 伍清河 费庆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61,共4页
简要描述了在带钢冷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实现过程中,为了计算不同的热交换机制,采用了组合热力学和统计/经验公式的处理方法。同时还简单阐述了在冷却过程中预计算和自适应的算法,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较准... 简要描述了在带钢冷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实现过程中,为了计算不同的热交换机制,采用了组合热力学和统计/经验公式的处理方法。同时还简单阐述了在冷却过程中预计算和自适应的算法,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带钢卷取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带钢 数学模型 冷却模型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