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1
作者
罗幼刚
罗志辉
+3 位作者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掺杂
电化学共聚合
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苯甲基改性油溶性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尚金梁
卫迎迎
+2 位作者
王军丽
刘旭光
苗艳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7-1266,共10页
碳量子点团聚将导致严重荧光猝灭,大幅降低其发光效率,阻碍了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显示和照明器件中的应用。通过主客体掺杂方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水溶性的碳量子点不能和有机的主体材料相匹配。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在碳量子点表面接枝...
碳量子点团聚将导致严重荧光猝灭,大幅降低其发光效率,阻碍了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显示和照明器件中的应用。通过主客体掺杂方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水溶性的碳量子点不能和有机的主体材料相匹配。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在碳量子点表面接枝亲油性的芳香类官能团,保证碳量子点油溶性的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载流子传输性能,采用该方案制备出发光峰在533 nm、荧光量子产率为43%的黄色油溶性碳量子点。将该碳量子点分散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涂敷在紫外发光二极管(365 nm)灯珠表面,制备的光致发光器件发出明亮黄光(560 nm),最大亮度达到23000 cd/m^(2)。进一步将该碳量子点掺杂到聚乙烯基咔唑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主客体掺杂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射峰位于552 nm,最大亮度达到35.07 cd/m^(2)。上述研究表明,合成油溶性的碳量子点发光材料并将其掺杂到母体材料中作为发光层,可有效抑制碳量子点团聚诱导荧光猝灭问题,对发展高性能碳量子点基发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发光二极管
三苯甲基
主客体掺杂发光层
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客体异构化对主客体型有机掺杂晶体余辉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毛嘉懿
冯文慧
汪天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171,共9页
通过磁力搅拌分别使客体材料苯并蒽(BA)与苯并菲(BPT)两种同分异构体均匀地混合在熔融的主体材料4,4′-二甲基二苯甲酮(2MBP)中,构建了两种主客体掺杂型晶体材料2MBP:BA及2MBP:BPT.研究发现,由于主客体之间的Förster能量转移性能差...
通过磁力搅拌分别使客体材料苯并蒽(BA)与苯并菲(BPT)两种同分异构体均匀地混合在熔融的主体材料4,4′-二甲基二苯甲酮(2MBP)中,构建了两种主客体掺杂型晶体材料2MBP:BA及2MBP:BPT.研究发现,由于主客体之间的Förster能量转移性能差异,两种晶体呈现出明显的余辉颜色不同.通过客体分子结构的改变,实现了从绿色余辉向红色余辉的转变,并获得了时间长达2 s的深红色余辉(2MBP:BA).利用余辉颜色的差异,构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ASCII二进制码的双色微阵列用于信息加密,体现出此类长余辉材料的独特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有机长余辉
同分异构体
主客体掺杂
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
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1
作者
罗幼刚
罗志辉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机构
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
出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63021,22267020,22064018)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GXNSFBA159035,2020GXNSFAA297077,2020GXNSFAA159072)。
文摘
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虽已成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但其发光性能仍与旋涂薄膜和蒸镀薄膜相距甚远。因此,提高电聚合发光薄膜的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艰难的挑战。电化学共聚合是提高薄膜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以DBTSo和TCSoC作为主体分别与TCBzC客体共聚合,共聚合后薄膜的平整性和致密性都得到了改善。DBTSo结构与TCBzC相差较大,形成的共聚合薄膜发光性能较差。TCSoC的结构与TCBzC相似,共聚合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2300cd/m^(2),最大发光效率为2.06cd/A。与TCBzC器件相比,最大亮度提高了88%,最大效率提高了1.67倍,为电化学聚合发光薄膜性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
关键词
主客体掺杂
电化学共聚合
发光薄膜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eywords
host
-
guest
doping
electrochemical copolymerization
luminescent
films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t
devices
分类号
TQ625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苯甲基改性油溶性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2
作者
尚金梁
卫迎迎
王军丽
刘旭光
苗艳勤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7-126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2221)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HGKY2019027,2020-051)
+1 种基金
山西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201903D421087)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
文摘
碳量子点团聚将导致严重荧光猝灭,大幅降低其发光效率,阻碍了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显示和照明器件中的应用。通过主客体掺杂方案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水溶性的碳量子点不能和有机的主体材料相匹配。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在碳量子点表面接枝亲油性的芳香类官能团,保证碳量子点油溶性的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载流子传输性能,采用该方案制备出发光峰在533 nm、荧光量子产率为43%的黄色油溶性碳量子点。将该碳量子点分散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涂敷在紫外发光二极管(365 nm)灯珠表面,制备的光致发光器件发出明亮黄光(560 nm),最大亮度达到23000 cd/m^(2)。进一步将该碳量子点掺杂到聚乙烯基咔唑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主客体掺杂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射峰位于552 nm,最大亮度达到35.07 cd/m^(2)。上述研究表明,合成油溶性的碳量子点发光材料并将其掺杂到母体材料中作为发光层,可有效抑制碳量子点团聚诱导荧光猝灭问题,对发展高性能碳量子点基发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发光二极管
三苯甲基
主客体掺杂发光层
亮度
Keywords
carbon quantum dots
light-emitting diode
triphenyl methyl
host and guest doped luminescent layer
brightness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客体异构化对主客体型有机掺杂晶体余辉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毛嘉懿
冯文慧
汪天洋
机构
天津市分子光电重点实验室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热能工程系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17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2178263)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2JCQNJC00770)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ZD2022051)资助。
文摘
通过磁力搅拌分别使客体材料苯并蒽(BA)与苯并菲(BPT)两种同分异构体均匀地混合在熔融的主体材料4,4′-二甲基二苯甲酮(2MBP)中,构建了两种主客体掺杂型晶体材料2MBP:BA及2MBP:BPT.研究发现,由于主客体之间的Förster能量转移性能差异,两种晶体呈现出明显的余辉颜色不同.通过客体分子结构的改变,实现了从绿色余辉向红色余辉的转变,并获得了时间长达2 s的深红色余辉(2MBP:BA).利用余辉颜色的差异,构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ASCII二进制码的双色微阵列用于信息加密,体现出此类长余辉材料的独特性能优势.
关键词
红色有机长余辉
同分异构体
主客体掺杂
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
信息保护
Keywords
Red organic long-persistent luminescence
Isomer
host
-
guest
doping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Information protection
分类号
O641.3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客体掺杂的电化学共聚合发光薄膜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罗幼刚
罗志辉
王书龙
王瑞娟
王蓉
覃其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苯甲基改性油溶性碳量子点合成及其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尚金梁
卫迎迎
王军丽
刘旭光
苗艳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客体异构化对主客体型有机掺杂晶体余辉颜色的影响
毛嘉懿
冯文慧
汪天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