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asingame production decline type curves for analysing a multi-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tight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明强 段永刚 +3 位作者 陈伟 方全堂 李政澜 郭希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94-401,共8页
Production decline analysi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obtain the flow parameters,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original gas in place. Although advanced Blasingame production decline analysis methods fo... Production decline analysi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obtain the flow parameters,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original gas in place. Although advanced Blasingame production decline analysis methods for vertical wells, fractured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are widely used, limited study has conducted on Blasingame production decline type curves for multi-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MFHW). Based on the perpendicular bisection(PEBI) grids, 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the solution was obtained using control volum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fully implicit method. Blasingame production decline-type curves of the infinitely conductive MFHW were plotted through computer programming. A field case was presented to analyse and verify the model developed. Five flow regimes, including early formation linear flow, early radial flow, compound linear flow, transient flow and pseudo-radial flow, are recognized. Fracture spacing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early radial flow, compound linear flow and transient flow, the distance from the well to the circular boundary affects the pseudo-radial flow, and the type curve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formation permeability, fracture number and fracture half-length. The validation of field case suggests that the Blasingame production decline type curves proposed in this work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oduction decline analysis for MFHW in tight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gas reservoir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unstructured grid production decline type curv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ure transient analysis of a finite-conductivity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in linear composite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1
2
作者 REN Jun-jie GAO Yang-yang +2 位作者 ZHENG Qiao GUO Ping WANG De-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80-796,共17页
Faulted gas reservoirs are very common in reality,where some linear leaky faults divide the gas reservoir into several reservoir regions with distinct physical properties.This kind of gas reservoirs is also known as l... Faulted gas reservoirs are very common in reality,where some linear leaky faults divide the gas reservoir into several reservoir regions with distinct physical properties.This kind of gas reservoirs is also known as linear composite(LC)gas reservoirs.Although some analytical/semi-analytical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pressure behaviors of producing wells in LC reservoirs based on the linear composite ideas,almost all of them focus on vertical wells and studies on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are rare.After the pressure wave arrives at the leaky fault,pressure behaviors of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leaky faults.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leaky faults on pressure behaviors of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is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design.Therefore,a semi-analytical model of finite-conductivity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FCMFH)wells in LC gas reservoir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Laplace-spac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and fracture discrete method.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against commercial numerical simulator.Type curves are obtained to study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y flow regimes.The effects of some parameters on type curves are discussed.The proposed model will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developing analytical/semi-analytical models for other complex well types in LC 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nalytical model linear composite gas reservoir multiple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 finite-conductivity hydraulic fracture pressure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老油田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翁定为 孙强 +7 位作者 梁宏波 雷群 管保山 慕立俊 刘汉斌 张绍林 柴麟 黄瑞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老井侧向深部剩余油气资源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形成了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该技术首先采用柔性侧钻钻具在老井筒中实现低成本侧钻,然后采用水力喷射工艺诱导多条裂缝起裂,最后下入油管柱对侧钻井眼... 针对低渗透老油田老井侧向深部剩余油气资源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形成了柔性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并开展了现场试验。该技术首先采用柔性侧钻钻具在老井筒中实现低成本侧钻,然后采用水力喷射工艺诱导多条裂缝起裂,最后下入油管柱对侧钻井眼实施笼统多簇暂堵压裂,从而实现井间剩余储量的高效挖潜。该技术包含柔性侧钻水平井钻井和侧钻水平井压裂2项技术,前者主要涉及柔性钻杆结构和材料优化、钻进工艺、密闭取心工具3个方面,后者主要涉及压裂方案优化、压裂工具及实施工艺优化2个方面。该技术在长庆安塞油田开展了多轮现场试验,发现通过改变井型、缩小油水井排距,可以较好地建立压力驱替系统,实现压力的有效传导,从而达到低产低效井提液增产的目的,同时验证了该技术可为低渗透油藏剩余储量精准挖潜、储层精细动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老油田挖潜 柔性侧钻 超短半径水平井 多簇压裂 安塞油田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型陆相页岩油储层压裂裂缝扩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柴妮娜 李嘉瑞 +3 位作者 张力文 王俊杰 刘亚鹏 朱伦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了一套泥页岩及细粒砂质岩,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评估资源量合计达十几亿吨。但页岩油储层可动性差、地层埋深浅,水平段层理、断缝、断层发育,裂缝扩展形态未知,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长7段井下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了一套泥页岩及细粒砂质岩,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勘探开发评估资源量合计达十几亿吨。但页岩油储层可动性差、地层埋深浅,水平段层理、断缝、断层发育,裂缝扩展形态未知,体积压裂改造难度大。针对长7段井下储层获取的全直径致密砂泥岩岩心和页岩岩心,利用水泥包裹岩心方法开展真三轴室内压裂物模实验,获取水力裂缝形态,揭示弱应力场下页岩油储层水力裂缝扩展机理。实验发现,页岩油储层层状结构较密集,岩石颗粒之间胶结性较弱,压裂液容易沿着层理渗滤,在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小于2 MPa时,水力裂缝形态多为水平缝,压裂液主要沿层理或水平的天然裂缝渗滤;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差增加到7 MPa时,会出现垂向穿层缝,形成局部台阶,最后被弱胶结层理面捕获后,沿层理渗滤延展。因此,压裂施工时,优选垂向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值较大的区域进行施工(井口位于山顶),有利于水力裂缝垂向延展,增加储层的体积压裂效果,提高页岩油产量和增大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型页岩油储层 水力压裂实验 最大水平主应力 水力裂缝形态 天然裂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为例
5
作者 王团 赵海波 +3 位作者 杨志会 张晟瑞 任朝发 唐晓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页岩储层同时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和水平页理缝,对水力压裂人工裂缝扩展和压裂施工具有很大影响。为明确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岩心及野外露头观察、电成像测井识别和地震属性预测,明确了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然后,依托... 页岩储层同时发育高角度天然裂缝和水平页理缝,对水力压裂人工裂缝扩展和压裂施工具有很大影响。为明确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岩心及野外露头观察、电成像测井识别和地震属性预测,明确了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然后,依托井中微地震监测技术,结合压裂施工参数变化特征,综合分析天然裂缝对人工裂缝扩展规律及压裂施工的影响。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状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改造效果影响存在差异,高角度天然裂缝容易产生压裂段间重复改造、套管变形、套管损坏等压裂施工异常,对人工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随走向不同发生变化,其中东西向天然裂缝具有促进作用、南北向天然裂缝具有阻挡作用、北东/北西向天然裂缝具有转向作用;水平页理缝使得人工裂缝先横向破裂和延伸再往上、下扩展,人工裂缝总体表现为“扩展不高、延伸不远”,施工压力一直在高位区间震荡,容易引发砂堵。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水平井轨迹设计及水力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水平页理缝 微地震监测 水力压裂 人工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水平井压裂裂缝扩展动态智能表征方法
6
作者 袁彬 赵明泽 +3 位作者 戴彩丽 张伟 吴淑红 范天一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水力压裂是提高地质能源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实现压裂裂缝扩展准确高效预测对地质能源的开发至关重要。深度学习方法为压裂裂缝扩展快速预测提供了新技术,但现有神经网络结构不适用于受多因素耦合影响的水力压裂场景。为实现压裂裂缝扩... 水力压裂是提高地质能源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实现压裂裂缝扩展准确高效预测对地质能源的开发至关重要。深度学习方法为压裂裂缝扩展快速预测提供了新技术,但现有神经网络结构不适用于受多因素耦合影响的水力压裂场景。为实现压裂裂缝扩展的高效智能预测,文章耦合快速傅里叶算法、并行卷积层和U-Net框架,建立了AttFC-U-Net网络结构。基于储层参数非均质性和压裂设计等参数,Att-FC-U-Net能够高效预测水平井各压裂段中裂缝扩展的三维形态。模型评价指标交叉熵损失(CE)低于0.0001,F1分数超过0.93。研究结果表明,与数值模拟方法相比,Att-FC-U-Net在预测裂缝扩展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学习性和高效性,为压裂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辅助甚至替代数值模拟技术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裂缝扩展 水平井压裂 天然裂缝 交叉熵损失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与纳米乳液疏水缔合自组装页岩油水平井用超分子压裂液
7
作者 薛小佳 刘晓庆 +5 位作者 王德玉 武安安 吴江 王晨 李昌恒 彭长江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5,共9页
针对常规滑溜水压裂液难以进入页岩储层的微-纳孔喉,携砂能力、补能效果和渗吸效率较差的问题,通过研发季铵型两性聚丙烯酰胺共聚物减阻剂(RW)和阴-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α-烯烃磺酸盐的混合物)纳米乳液(DO-2),利用... 针对常规滑溜水压裂液难以进入页岩储层的微-纳孔喉,携砂能力、补能效果和渗吸效率较差的问题,通过研发季铵型两性聚丙烯酰胺共聚物减阻剂(RW)和阴-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α-烯烃磺酸盐的混合物)纳米乳液(DO-2),利用疏水缔合作用实现聚合物与纳米乳液分子间的自组装,得到适用于页岩油体积压裂的超分子压裂液体系。其中,滑溜水配方为0.1%DO-2+0.1%RW,携砂液配方为0.1%DO-2+0.3%RW。通过静态吸附量、接触角、减阻率、残渣量和岩心渗透率等参数的测定,评价了纳米乳液和超分子压裂液的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乳液粒径小(约10 nm),在岩心表面的吸附损耗(约1 mg/g)较低,润湿反转能力较好,可将油湿岩心表面的接触角由126°增至154°,因而能顺利进入致密储层深部的纳米孔喉,具备良好的渗吸置换驱油潜力。通过调整减阻剂RW的浓度实现在线变黏,简化作业流程。超分子压裂液具有低摩阻(减阻率>70%)、润湿改性能力强(油滴接触角增幅超30°)、残渣含量低(携砂液残渣含量低至25 mg/L)、储层基质伤害小(携砂液破胶液岩心伤害率仅为15.2%)等特点。2021—2023年,该超分子压裂液在庆城页岩油规模应用208口井,单井初期产量由12.6 t/d提高至14.0 t/d,平均见油返排率由10.5%降至7.1%,提产增效效果显著。该技术可为其他同类非常规页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示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超分子压裂液 纳米乳液 表面活性剂 疏水缔合 渗吸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空多级压裂工具串冲蚀磨损成因分析
8
作者 刘巨保 许靖扬 +3 位作者 刘玉喜 杨明 刘欢 黄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针对水平井连续管环空多级压裂中,喷枪及其上部工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磨损和失效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ø139.7 mm(5.5 in)套管内连续管环空压裂工艺和工具结构参数,建立了压裂液颗粒流和工具冲蚀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通... 针对水平井连续管环空多级压裂中,喷枪及其上部工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磨损和失效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依据ø139.7 mm(5.5 in)套管内连续管环空压裂工艺和工具结构参数,建立了压裂液颗粒流和工具冲蚀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了工具串窜动、管内流速、环空流速、含砂体积分数以及地层破裂压力5因素5水平的25种计算工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枪上部工具出现冲蚀磨损的主要因素是工具串窜动,在工具串未窜动时最大冲蚀速率出现在喷嘴下方附近,在工具串窜动时最大冲蚀速率出现在距离喷嘴约为窜动位移的上部工具区域;未窜动时的最大冲蚀速率值明显高于窜动时的结果,并随着环空流道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所得结果可为工具串的冲蚀磨损分析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 压裂工具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工具串窜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与支撑剂铺置数值模拟
9
作者 李力 曾冀 +3 位作者 陈伟华 郭天魁 罗志林 张亚暄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1,I0007-I0010,共13页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支撑是影响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致密油气压裂开采的效果,需要明确多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通过建立平面三维裂缝模型与支撑剂运移一体化计算模型,模拟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状... 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有效支撑是影响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致密油气压裂开采的效果,需要明确多簇裂缝扩展过程中支撑剂的运移和铺置规律.通过建立平面三维裂缝模型与支撑剂运移一体化计算模型,模拟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状态,并对比分析不同施工参数对缝内支撑剂铺置的影响规律以进一步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受到缝宽影响,支撑剂易在缝宽较小处堆积;受缝间应力影响,当排量、液体黏度和簇间距增大时,中间裂缝受到挤压,穿透能力增强,面积增大;阶梯加砂方式下支撑剂在缝内呈楔形分布,支撑剂浓度与缝宽的变化规律相同,沿缝长均逐渐减小,所以,近井支撑效果较好;受缝间应力影响,采用高注入排量,配合低黏度压裂液与低密度支撑剂组合注入方式,可有效提高裂缝的支撑面积及支撑效果.研究可为明确水平井多裂缝扩展规律及现场施工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水平井压裂 支撑剂分布 支撑剂运移 裂缝扩展 施工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油田长7段页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渗吸和驱替机理
10
作者 屈雪峰 常睿 +5 位作者 何右安 雷启鸿 黄天镜 王高强 关云 李桢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2,共9页
页岩油藏主要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进行开发,大量流体在基质中注入和产出,渗吸和驱替作用的贡献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页岩储集层渗吸和驱替作用机理及其贡献率,以庆城油田延长组长7段页岩储集层岩样为实验对象,进行地层压力下渗吸+驱替实验... 页岩油藏主要通过水平井体积压裂进行开发,大量流体在基质中注入和产出,渗吸和驱替作用的贡献存在争议。为了明确页岩储集层渗吸和驱替作用机理及其贡献率,以庆城油田延长组长7段页岩储集层岩样为实验对象,进行地层压力下渗吸+驱替实验和驱替实验以及不同压力下渗吸实验,获取不同阶段岩样的核磁共振T2谱,分析焖井对开发的影响;同时,结合分形理论和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建立考虑驱替压力和毛细管压力的渗流力学数学模型以及不同驱替压差下的渗吸和驱替作用图版。结果表明:驱替动用中—大孔中的原油,渗吸动用各级孔喉中的原油;相对于单一水驱,渗吸后水驱驱替原油效果更好,渗吸作用不仅动用原油,且有助于水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城油田 延长组 长7段 页岩油藏 水平井 体积压裂 渗吸机理 驱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层水平井压裂动态应力场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11
作者 赵海峰 王成旺 +1 位作者 席悦 王超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23,共14页
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 中国深层煤层气示范基地已初步建成,并逐步迈入规模性勘探开发的重要阶段。这一突破为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挑战。随着开发的深入,传统三维静态模型在预测强非均质性储层在水平井大规模压裂工况下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地应力演化方面显示出局限性。对此,该研究以大宁—吉县区块的深部煤为例,围绕储层压裂动态应力场展开深入探究。研究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煤层气储层压裂缝网模型,对水平井平台压裂过程进行模拟,综合考虑了地质条件和工程因素,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以时间为尺度,针对水平井台S开展大规模压裂动态应力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轮压裂诱导应力的叠加作用,现今地应力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准确量化这种影响,引入了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这一关键指标,即两向水平应力的比值。当该参数接近1时,表明压裂改造效果最佳。模拟结果显示:压后区域内的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的范围由1.15~1.25逐渐减小至1.05~1.15,井周大部分区域的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小于1.10,这表明水平井大规模压裂改造效果良好。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深层煤层大规模压裂开发提供了更合理的模拟方法,还为优化压裂设计、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压裂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场变化,从而指导实际生产中的压裂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大规模压裂 动态地应力 水平井 应力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量分配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竞争扩展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景华 朱海燕 +6 位作者 赵鹏 陈世杰 佘朝毅 郑马嘉 王大江 陆朝辉 唐煊赫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 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储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在进行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时,裂缝之间存在竞争扩展现象,储层改造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文中建立了可靠的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对不同施工工艺下裂缝竞争扩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施工参数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压裂液分配差异,对影响多裂缝竞争扩展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注液量的增大会抑制中间裂缝的发育,增大泵注排量和簇间距会促进裂缝均衡扩展;增大压裂液黏度会加剧裂缝之间的竞争扩展;减小段间距会加剧段间应力干扰,压裂段2和压裂段3的HF1压裂液进液受到抑制,中间裂缝受到的应力干扰减小。研究为水平井分段多簇裂缝扩展形态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 应力干扰 位移不连续法 竞争扩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裂缝型储层频变AVO反演及多参数预测
13
作者 邢慧婷 冯晅 +3 位作者 刘财 郭智奇 逄硕 乔汉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69,共13页
裂缝型储层是一种含流体的裂缝-孔隙介质,其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以振幅信息为主的储层预测方法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揭示裂缝型储层的复杂特性。本文针对含饱和流体的正交裂缝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是一种含流体的裂缝-孔隙介质,其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对非常规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以振幅信息为主的储层预测方法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揭示裂缝型储层的复杂特性。本文针对含饱和流体的正交裂缝型储层,深入分析了含水平和垂直正交裂缝介质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特性,并采用各向异性反射率法模拟了单界面频散砂岩储层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AVO)的频变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水平和垂直正交裂缝模型响应为驱动的贝叶斯反演框架,实现了对裂缝型储层中孔隙度、裂缝密度及裂缝半径的多参数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孔隙度、裂缝密度及裂缝半径对速度频散表现出高度敏感性,且在低频时PP波频变反射系数随频率和入射角发生显著变化,振幅随入射角的增大线性增加,揭示了裂缝参数对频变AVO响应有重要影响。反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反演方法在不同裂缝参数条件下,后验概率分布都具有较高精度,尤其在小尺度裂缝型储层中,对裂缝半径预测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储层 水平-垂直正交裂缝 裂缝参数 频变AVO 贝叶斯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平井立体化水力压裂缝网空间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14
作者 唐梅荣 张广清 张敏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49-2458,共10页
多水平井立体化水力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提高产量和采出程度的核心技术。在多水平井条件下,相邻水平井、相邻裂缝之间存在相互扰动,水力裂缝在空间内呈现复杂形态。为明确立体化压裂裂缝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裂缝网络的分布规律... 多水平井立体化水力压裂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提高产量和采出程度的核心技术。在多水平井条件下,相邻水平井、相邻裂缝之间存在相互扰动,水力裂缝在空间内呈现复杂形态。为明确立体化压裂裂缝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讨论裂缝网络的分布规律和多裂缝干扰行为,设计开展了多井多缝立体化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在真三轴条件下,开展多井筒交替、拉链式立体化压裂,同步监测泵注压力和压后缝内压力变化。通过三维重构3口井12条主裂缝的空间形态,发现前序压裂井对后续压裂井的水力裂缝具有吸引作用,使后续压裂井的裂缝呈现非对称扩展。分支裂缝的形成与主裂缝诱导的局部应力场反转相关,主裂缝和分支裂缝连通性良好,主裂缝和分支裂缝均是立体化压裂缝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缝密度的统计结果表明,主裂缝相互扰动区域的分布存在周期性,形成局部缝网密度、裂缝几何尺寸和相应破裂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对立体化压裂的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平井立体化水力压裂 裂缝网络 应力阴影 破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特征及认识
15
作者 王会强 李明秋 +3 位作者 曹正林 邓清源 于鹏 时尔翰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实测试井曲线与理论曲线在流态特征及曲线形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绘制试井理论曲线图版,分析裂缝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并基于矿场实例分析天府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实测试井曲线与理论曲线在流态特征及曲线形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问题,建立多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绘制试井理论曲线图版,分析裂缝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并基于矿场实例分析天府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特征。研究表明:与传统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相比,多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曲线早期裂缝双线性流或线性流阶段被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所掩盖,中期仅表现出径向流阶段特征,后期过渡进入地层线性流阶段;裂缝半长越大、缝网越复杂,中期径向流阶段与地层线性流阶段差异越明显。天府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受近井区复杂缝网和河道边界影响,流态可划分为井筒储集表皮效应反映、径向流、地层线性流、边界反映4个阶段。该研究可为致密砂岩气藏多段压裂水平井精准试井分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砂岩 多段压裂水平井 微裂缝 试井曲线特征 沙溪庙组 天府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锥体双卡瓦高压插管封隔器的研制与试验
16
作者 朱洪征 吕亿明 +3 位作者 李楼楼 苏祖波 高宇 杨海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针对油田水平井机械卡堵水管柱应用过程中多段压裂水平井复杂井眼轨迹、结垢结蜡等井下苛刻作业环境导致封隔工具稳定性、承压能力不足和长期置于井下起出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单向锥体双卡瓦式高压插管封隔器。该封隔器在设计上充分考虑... 针对油田水平井机械卡堵水管柱应用过程中多段压裂水平井复杂井眼轨迹、结垢结蜡等井下苛刻作业环境导致封隔工具稳定性、承压能力不足和长期置于井下起出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单向锥体双卡瓦式高压插管封隔器。该封隔器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密封件的耐压性能以及封隔器关键构件的可钻性,尤其采用了负压空气增压腔和单锥体双卡瓦结构设计,坐封时井口无需提供较大的坐封压力便可实现充分坐封,且解封可靠性大幅提高,解决了一趟钻安全长效卡堵水平井跟部、趾部不同位置出水的难题;承压能力达到50 MPa以上,钻磨解封时间短于1 h。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单锥体双卡瓦高压插管封隔器具有较好的承压性,能够实现长期高效密封,且坐封力小、解封安全可靠。研究成果可为堵水封隔工具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段压裂 单锥体双卡瓦 插管封隔器 磨铣打捞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复杂缝网压裂模拟一体化研究
17
作者 赵凯丽 李爱荣 +4 位作者 余志红 黄跃 侯宾东 刘梦 尹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619-6627,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A区块长63砂组为超低渗储层,常规开采难度大,目前普遍采用水平井压裂的开发方式。针对超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和压裂模拟软件,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方法对长63砂组压裂模拟产生的人工裂缝进行表征,并基于此开展... 鄂尔多斯盆地A区块长63砂组为超低渗储层,常规开采难度大,目前普遍采用水平井压裂的开发方式。针对超低渗储层物性特征,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和压裂模拟软件,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方法对长63砂组压裂模拟产生的人工裂缝进行表征,并基于此开展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这一整合流程,实现水平井复杂压裂的一体化模拟,提高水平井开发的效率。结果表明:嵌入式离散裂缝方法可以将压裂与数值模拟有效结合,实现水平井从压裂到数值模拟一体化的流程;采用定产油的生产方式进行历史拟合,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不断调整相关参数优化模型,使其更加符合井组生产实际情况,有利于后续开发方案调整和生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复杂压裂 数值模拟 嵌入式离散裂缝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平钻孔压裂裂缝起裂特征研究
18
作者 赵凯凯 朱凯雄 +4 位作者 冯彦军 孙晓冬 郑仰发 王鹏 王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2,共9页
为了厘清煤矿井下水平钻孔压裂裂缝的复杂起裂行为,以煤矿井下地应力回归公式、钻孔孔壁应力分布以及最大拉应力准则为基础,构建了煤矿井下水平孔压裂裂缝起裂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而对地层埋深和钻孔方位对裂缝起裂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 为了厘清煤矿井下水平钻孔压裂裂缝的复杂起裂行为,以煤矿井下地应力回归公式、钻孔孔壁应力分布以及最大拉应力准则为基础,构建了煤矿井下水平孔压裂裂缝起裂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而对地层埋深和钻孔方位对裂缝起裂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三维离散格子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钻孔压裂裂缝的起裂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水平孔压裂裂缝的起裂压力会受到地层埋深与钻孔方位角的共同作用。起裂压力与地层埋深呈正相关关系,当埋深从150 m增加到1100 m时,起裂压力峰值的增幅约为46.47 MPa。在埋深小于1100 m的情况下,起裂压力随钻孔方位角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起裂参数突变点所对应的钻孔方位角会随埋深的增加而单调递减,在突变点附近,起裂压力达到峰值,并且起裂位置从90°突变为0°。裂缝的方向角由约0°突增至某一正值,随后呈现出类似抛物线的变化特征,在埋深1100 m以内,裂缝方向角均小于27.08°。钻孔压裂裂缝起裂演化过程表现为微破裂点的萌生、孔壁破裂线的发育以及宏观裂缝椭圆形的自相似扩展等多个阶段的演化过程。研究结论能够为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水平钻孔的布置方案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水平钻孔 地应力 裂缝起裂 地层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气预测模型
19
作者 贾焰然 石军太 +5 位作者 曹运兴 徐凤银 熊先钺 陈明 黄红星 王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3,共8页
尽管压裂水平井开发深部煤层气藏取得重大突破,但煤层气井产气规律认识不清,产气快速预测方法欠缺,为了保障深部煤层气长期稳定高效开发,亟需开展产气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深部煤层气压裂水平井改造区内外双线性流的渗流特征,通过耦合考... 尽管压裂水平井开发深部煤层气藏取得重大突破,但煤层气井产气规律认识不清,产气快速预测方法欠缺,为了保障深部煤层气长期稳定高效开发,亟需开展产气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深部煤层气压裂水平井改造区内外双线性流的渗流特征,通过耦合考虑开关井变化影响的压力传播模型,考虑应力敏感、基质收缩和煤粉堵塞综合影响的渗透率动态变化机理的水平井气水两相流产能方程,以及煤层气藏压裂改造区-未改造区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了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气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与商业数值模拟软件CMG模型、鄂东盆地大吉区块典型深部煤层气井A实测数据的拟合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深部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气预测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更好地表征了实际井从压裂液返排阶段开始到产量递减阶段的全周期产水动态特征,所拟合得到的井底流压路径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低于7%,即建立的深部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气预测模型更符合现场实际。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层气藏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和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为深部煤层气井长期稳定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压裂水平井 双线性流 动态渗透率 产气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用有机硅暂堵转向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
作者 刘彝 余成林 +4 位作者 李云子 姜喜梅 于洋洋 吴均 刘京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2,共8页
压裂现用颗粒暂堵剂多以刚性颗粒为主,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压力升高不明显,稳压时间短,应力不能有效转移的难题。通过引入一种有机硅疏水单体,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胶束聚合了一种有机硅水凝胶。考察了不同聚合... 压裂现用颗粒暂堵剂多以刚性颗粒为主,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压力升高不明显,稳压时间短,应力不能有效转移的难题。通过引入一种有机硅疏水单体,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胶束聚合了一种有机硅水凝胶。考察了不同聚合单体浓度、疏水单体、聚合方法、聚合条件等对LYB聚合物水凝胶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元素分析仪对LYB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显示,LYB聚合物水凝胶的最佳合成工艺:水溶性单体浓度8~10%,有机硅浓度2%,交联剂浓度0.02%,引发剂加量0.2%,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6~8 h。评价了暂堵剂的吸水膨胀、耐盐性、抗剪切、变形性和热降解性。与常规刚性颗粒相比,具有更强抗剪切性、耐盐性和弹性的优势。基于压裂施工曲线和微震监测结果:LYB暂堵剂到位后,现场起压7~8 MPa,暂堵后,相同施工压力下,施工排量下降1.5 m^(3)/min,并通过井下微地震,进一步验证了LYB裂缝转向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剂 水平井多段多簇压裂 有机硅凝胶 有机硅疏水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