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8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 error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for underwater positioning based on spectral clustering
1
作者 LU Yu WANG Jiongqi +3 位作者 HE Zhangming ZHOU Haiyin XING Yao ZHOU Xuany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028-1041,共14页
The observation error model of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positio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underwater target.For the position inconsistency error caused by consideri... The observation error model of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position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underwater target.For the position inconsistency error caused by considering the underwater tar-get as a mass point,as well as the observation system error,the traditional error model best estimation trajectory(EMBET)with little observed data and too many parameters can lead to the ill-condition of the parameter model.In this paper,a multi-station fusion system error model based on the optimal polynomial con-straint is constructed,and the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sys-tem erro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improved spectral clustering is designed.Firstly,the reduced parameter unified modeling for the underwater target position parameters and the system error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polynomial optimization.Then a multi-sta-tion non-oriented graph network is established,which can address the problem of the inaccurate identification for the sys-tem errors.Moreover,the similarity matrix of the spectral cluster-ing is improved,and the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for the system errors based on the improved spectral clustering is proposed.Finally,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d data of long baseline lake test and sea tes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system errors,and moreover can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for the underwater target posi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positioning reduced parameter system error identification improved spectral clustering accurac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and correction of magnetic object positioning error caused by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measurement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Sansheng ZHANG Mingji +1 位作者 ZHANG Ning GUO Q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456-461,共6页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measurement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obtain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magnetic objects. When using magnetic field sensors to measur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as the coefficients of tens...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measurement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obtain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magnetic objects. When using magnetic field sensors to measur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as the coefficients of tensor, field differentiation is generally approximated by field difference. As a result, magnetic objects positioning by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measurement always involves an inherent error caused by sensor sizes,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detectable distance and detectable angle. In this paper, the inherent positioning error caused by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ensor measurement is calculated and corrected by iteration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error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able distance range and the angle range of an ac magnetic object(2.44 Am^2@1 kHz) can be increased from(0.45 m, 0.75 m),(0?, 25?) to(0.30 m, 0.80 m),(0?,8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dipole magnetic gradient tensor positioning error error corr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he firing position on aiming error and probability of hit 被引量:3
3
作者 D.Corriveau C.A.Rabbath A.Goudrea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13-720,共8页
Sources of dispersions that contribute to delivery error and reduce the soldi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hit probability are numerou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arfighter performance,the source of the errors contributing... Sources of dispersions that contribute to delivery error and reduce the soldi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hit probability are numerou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arfighter performance,the source of the erro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accuracy and dispersion of the weapon systems must be understood.They include ammunition dispersion error,gun dispersion,aerodynamic jump and the aiming error.The aiming error or gun pointing error is defined as the angle between the gun muzzle at the instant the trigger is pulled and the line of fir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intendent aim point.This is a round-to-round error.In weapons systems that include the rifle,the ammunition,a sight and a gunner,the aiming error was shown to b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dispersion for the regular infantryman.In other words,for the general purpose rifle weapon system,the weak link is often the human.In order to verify and quantify this assertion,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aiming error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purpose rifle fired by infantryman.The aiming error was evaluated for various firing positions and scenarios using infantryman for ranges varying between 100 m and 500 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ming error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dispersion for the general purpose rifle fired by a non-specialized infantryman.The aiming error induced dispersion for unstressed and rested gunners is shown to be at best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weapon fired from a bench rest by a marksman.Crown Copyright(?) 2019 Production and hosting by Elsevier B.V.on behalf of China Ordnance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ming error RIFLE position Range DISP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self-location to calibrate the errors of observer positions for source localization 被引量:2
4
作者 Wanchun Li Wanyi Zhang Liping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194-202,共9页
The uncertainty of observers' positions can lead to significantly degrading in source localization accuracy.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using self-location for calibrating the positions of observer stations in ... The uncertainty of observers' positions can lead to significantly degrading in source localization accuracy.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using self-location for calibrating the positions of observer stations in source localization to reduce the errors of the observer position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ource localization. The relative distance measurements of the two coordinative observers are used for the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LMMSE) estimator. The results of computer si-mulations 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 the general estimation errors of observers' positions, the MSE of the source localization with self-location calibr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self-location calibra-tion, is approximating to the Cramer-Rao lower bound (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location errors of the observer positions linear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LMMSE) estimator accuracy of thesource localization Cramer-Rao lower bound (CR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ositioning errors of optical shaping components for single emitter laser diode on beam shaping effects 被引量:3
5
作者 YAN Yi-xiong ZHENG Yu DUAN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814-2821,共8页
Beam shaping is required for semiconductor lasers to achieve high optical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 in many applications.But the positioning errors on optics may reduce beam shaping effects,and then lead to low optica... Beam shaping is required for semiconductor lasers to achieve high optical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 in many applications.But the positioning errors on optics may reduce beam shaping effects,and then lead to low optical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In this work,the positioning errors models for the single emitter laser diode beam shaping system are established.Moreo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rrors and the beam shaping effect of each shapers are analysed.Subsequent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rrors and the optical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 is analysed.The result shows that position errors in the Z axis direction on the fast axis collimator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shaping effect,followed by the position errors in the Z axis direction on the converging lens,which should be strictly suppressed in actual operation.Besides,the position error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optical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 and need to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emitter laser diode beam shaping positioning error coupl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高精度惯性摩擦焊机移动夹具定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宝玉 李焕震 +2 位作者 张刚 余卓成 关英俊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4,254,共8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的高精度焊接质量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重型高精度惯性摩擦焊机移动夹具的夹紧机构,对移动夹具进行定位误差分析。建立一种移动夹具定位元件公差与焊件位姿误差映射关系的理论模型,在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如机床误差... 针对航空发动机典型零件的高精度焊接质量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重型高精度惯性摩擦焊机移动夹具的夹紧机构,对移动夹具进行定位误差分析。建立一种移动夹具定位元件公差与焊件位姿误差映射关系的理论模型,在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如机床误差、焊件的定位基准面误差、夹紧力和热变形引起的误差等)对焊件焊接精度影响的情况下,利用该误差理论模型,根据某型转子要求的焊接精度,通过误差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移动夹具夹紧机构定位元件的尺寸公差范围,再根据该尺寸公差范围设计移动夹具夹紧机构并夹装焊件,从而完成焊接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同轴度误差、平行度误差和轴向缩短量误差三项误差中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04 mm、0.02 mm和0.12 mm,各项误差检测结果均达到所要求的焊接精度(同轴度误差:∅0.06 mm;平行度误差:0.04/300 mm;轴向缩短量误差:±0.2 mm),证明计算得到的各定位元件的公差范围合理,所建立的误差理论模型对重型惯性摩擦焊机设计中移动夹具定位元件的公差分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夹具 定位误差 误差映射 焊接精度 公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移动工作台定位精度预测的建模、仿真及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洪涛 秦鹏飞 +3 位作者 李莉 刘柄瑶 金磊 姜西祥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1-361,共11页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数控机床移动工作台会出现部件磨损、失效等现象,进而导致工作台定位精度降低。为了精确预测移动工作台的精度损失,以数控机床移动工作台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载荷、运动速度、温度和运行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数控机床移动工作台会出现部件磨损、失效等现象,进而导致工作台定位精度降低。为了精确预测移动工作台的精度损失,以数控机床移动工作台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载荷、运动速度、温度和运行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台的定位误差预测模型,对工作台定位误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首先,在分析滚动直线导轨副的摩擦磨损机理和负载作用下产生的表面接触变形的基础上,建立了导轨副表面滚珠与滚道在接触载荷作用下的磨损模型,以及滚珠丝杆在电机扭矩、轴向力和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扭转变形、螺距变化及热膨胀误差模型,还建立了工作台随使用时间变化的定位误差预测模型(因导轨副磨损与滚珠丝杆变形均会使工作台产生定位误差,两部分误差之和为定位精度损失预测模型);然后,开展了不同负载、运动速度、温度等因素影响下的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最后,在一组特定负载、速度、温度的条件下,进行了定位误差的测量实验,验证了上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因素影响作用下,仿真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比,其总体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且经拟合对比分析,定位误差的仿真、实验与理论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5.9%。该误差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工作台的定位误差,为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工作台运行时间 定位精度损失 定位误差模型 导轨副磨损模型 滚珠丝杆变形 热膨胀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典型震源位置的精确度分析
8
作者 张蕙 殷伟伟 李宏伟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针对当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并选择近年来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事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M_(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两端的大同、运城盆地地... 针对当前地震定位误差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值模拟定量计算地震定位准确度的方法,并选择近年来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事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典型地震(M_(L)≥3.6)定位精度基本小于5 km,南北两端的大同、运城盆地地震定位精度显著低于中部3个盆地;地震定位精度与参与定位的台站数量和最大空隙角密切相关;当最大空隙角相近时,地震定位的可信度随着参与定位的台站数量增多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定位精度 概率统计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为基准原理的航空舵面类部件销轴自动化压装方法
9
作者 高航 霍璇龙 +1 位作者 李明 刘玮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航空装备产品中存在一类外表面为自由公差尺寸,但局部或内部有精准装配要求的零部件,由于缺乏合适的外表面用于定位精基准,导致其自动化装配制造面临挑战,长期以来只能采用低效的手工装配作业方式。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某舵体中的销轴... 航空装备产品中存在一类外表面为自由公差尺寸,但局部或内部有精准装配要求的零部件,由于缺乏合适的外表面用于定位精基准,导致其自动化装配制造面临挑战,长期以来只能采用低效的手工装配作业方式。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以某舵体中的销轴自动化过盈压装需求为例,开展了自动化压装定位方法的研究,在对传统的一面两销定位误差分析和定位偏心对压装质量影响的有限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被装配特征本身作为精确定位基准的自动化装配新技术,并进行了销轴自动化压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实现销轴的精准定位。研究工作为顺利完成某舵面类部件销轴自动化高质高效装配生产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压装 自为基准原理 定位误差 销轴 自动化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形索网结构索夹安装位置误差影响分析
10
作者 吴金志 邵玉荣 +1 位作者 薛宇 孙国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03-1210,共8页
在索网施工过程中,制作和安装误差会对结构的成形态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索长误差、拉索刚度误差以及支座安装误差的影响,较少关注索夹安装位置误差影响。为了探究索夹安装位置误差对鞍形索网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推导了索... 在索网施工过程中,制作和安装误差会对结构的成形态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索长误差、拉索刚度误差以及支座安装误差的影响,较少关注索夹安装位置误差影响。为了探究索夹安装位置误差对鞍形索网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首先推导了索力偏差与索夹安装位置误差的敏感度矩阵,基于敏感度矩阵分析给出最大索力偏差和索夹位置误差的最不利分布求解方法;随后,研究了不同矢跨比、网格尺寸和预应力对最大索力偏差的影响;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2个鞍形索网结构工程的索夹安装位置误差影响分析。研究发现,鞍形索网结构的索夹最不利安装位置误差主要分布在靠近支座的索段;随着矢跨比增大、网格尺寸减小,索夹位置误差导致的最大索力偏差亦增大;矢跨比越大,网格尺寸的影响越显著;当网格尺寸达到4 m时,不同矢跨比索网的最大索力偏差均在1%左右;预应力对最大索力偏差影响较小;对于百米级的索网结构,由索夹位置误差引起的最大索力偏差能达到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形索网 索夹误差 索力偏差 最不利误差分布 敏感度矩阵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零件轮廓精度的五轴机床位置环增益智能匹配方法
11
作者 吕盾 赵宇飞 +3 位作者 刘硕 索奇 刘辉 张会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共8页
五轴机床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时,由于加工路径曲率大、进给加速度大等原因,零件轮廓精度难以控制。本文基于五轴机床轮廓误差与各轴位置环增益的显函数关系,提出五轴机床联动轨迹精度的智能控制流程。通过“自我感知”各轴指令位置与跟随... 五轴机床加工复杂曲面零件时,由于加工路径曲率大、进给加速度大等原因,零件轮廓精度难以控制。本文基于五轴机床轮廓误差与各轴位置环增益的显函数关系,提出五轴机床联动轨迹精度的智能控制流程。通过“自我感知”各轴指令位置与跟随误差、“自我分析”联动轨迹轮廓误差超差位置、“自我决策”最优轮廓误差及对应位置环增益,为不同零件配置专属增益,从而保证复杂曲面零件加工精度。KMC400U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各轴位置环增益为(70,70,80,70,75),为S形试件直纹面A配置专属增益(70,68,80,59,70)后,最大轮廓误差降低了43.75%;为叶轮小叶片吸力曲面配置专属增益(40,70,48,40,75)后,最大轮廓误差降低了28.57%。S试件直纹面A和叶轮小叶片吸力曲面的专属增益的计算时间分别为38.4 s和5.7 s,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复杂曲面零件 轮廓误差 位置环增益 增益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滑移率校正的智能车辆定位方法
12
作者 熊璐 朱佳琪 +3 位作者 陈梦源 李子尧 舒强 卓桂荣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58,共8页
准确可靠的车辆位姿估计是智能车辆决策规划、运动控制等模块的重要输入。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智能车辆轮胎滑移率在线估计及校正的定位算法,可以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断期间显著增强惯性导航系统(INS)/轮速传感器(WSS)的融合定位精... 准确可靠的车辆位姿估计是智能车辆决策规划、运动控制等模块的重要输入。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智能车辆轮胎滑移率在线估计及校正的定位算法,可以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断期间显著增强惯性导航系统(INS)/轮速传感器(WSS)的融合定位精度。首先,利用车辆加速度和轮速数据,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驾驶条件的滑移率实时估计算法,以准确地对轮速信息进行滑移率校正;随后,基于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对GNSS、IMU和校正后的轮速信息进行融合,实现准确可靠的车辆位姿估计。实车实验结果表明,在GNSS中断期间,速度均方根误差最高提升30%,平均水平位置误差里程比可达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融合定位 滑移率估计 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移动机器人抓取过程的视觉定位策略研究
13
作者 段悦 陈强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3-70,共8页
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远距离抓取物体的视觉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单目机器视觉和高斯过程回归的高精度定位策略。将标记的目标物放置在视场内的固定位置,采用校准板上的定位标记目标代替目标对象识别的方法,解决了目标物尺寸受限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远距离抓取物体的视觉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单目机器视觉和高斯过程回归的高精度定位策略。将标记的目标物放置在视场内的固定位置,采用校准板上的定位标记目标代替目标对象识别的方法,解决了目标物尺寸受限的问题。利用单目视觉解决了大目校准位误差放大的不对中问题,构建了机器人相对坐标系的位移与图像坐标系的对应关系。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曲面拟合方法,建立视觉定位误差的补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机器人的定位误差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和修正。最后通过移动机器人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定位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误差补偿模型,定位误差从-0.90~0.80 mm减小到-0.10~0.20 mm,角度误差从-0.060°~0.060°减小到-0.015°~0.015°,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机器人的视觉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定位 单目视觉 高斯过程回归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态补偿的机床定位精度检测和误差补偿研究
14
作者 王晓强 王彪 +2 位作者 田英健 姚国光 徐诗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数控轴承磨床的定位精度,保证轴承的加工质量,提出动静态误差补偿法。以砂轮修整平台为研究对象,对无误差补偿、动态误差补偿和动静态误差补偿3种工况下的定位精度进行测量,并对3种工况下加工的轴承套圈进行圆度和表面粗糙度检... 为了提高数控轴承磨床的定位精度,保证轴承的加工质量,提出动静态误差补偿法。以砂轮修整平台为研究对象,对无误差补偿、动态误差补偿和动静态误差补偿3种工况下的定位精度进行测量,并对3种工况下加工的轴承套圈进行圆度和表面粗糙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动态误差补偿后的定位精度提升19.4%,重复定位精度提升5.9%,误差降低45.5%;动静态误差补偿后,定位精度提升53.1%,重复定位精度提升36.2%,误差降低61.4%,采用动静态相结合的误差补偿方法可使机床的定位精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动态误差补偿后,轴承套圈圆度提升了12.5%,表面粗糙度降低了40.2%;动静态误差补偿后,轴承套圈圆度提升41.1%,表面粗糙度降低56.8%,验证了动静态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在提高机床定位精度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精度 动态误差补偿 动静态误差补偿 圆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杆-复桥式3D压电微定位平台设计与分析
15
作者 金俊杰 王硕 +3 位作者 孙凤 郝岩松 徐方超 张晓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目的】针对目前微定位平台体积大、小行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杠杆-复桥式的新型位移放大机构,设计了可实现大行程运动的三自由度压电微定位平台。【方法】首先,提出压电微定位平台的结构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压电驱动器产生初始位移,... 【目的】针对目前微定位平台体积大、小行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杠杆-复桥式的新型位移放大机构,设计了可实现大行程运动的三自由度压电微定位平台。【方法】首先,提出压电微定位平台的结构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压电驱动器产生初始位移,该位移先被复桥结构放大,再通过杠杆机构进行二次放大,将最终放大的位移输出到动平台。其次,设计并优化杠杆位移放大机构和复桥位移放大机构,根据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杠杆位移放大机构和复桥位移放大机构的刚度模型和位移放大比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模型对杠杆位移放大器和复桥位移放大器的尺寸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总体放大倍数为20.6。再次,对柔性铰链进行结构优化,针对4种典型的切口形状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在分析4种柔性铰链输出位移与输入力的关系后确定采用直梁型柔性铰链。对整体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压电陶瓷制动器变形放大后的位移输出性能和绕x轴、y轴的转动输出性能。最后,对所设计的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进行输出测试,并对位移放大器的z轴方向位移输出性能和绕x轴、y轴的转动输出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显示,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的动平台在z轴方向的输出位移最大约为740μm,仿真放大倍数为15,绕x轴、y轴的最大输出转动角度分别为0.83°和0.86°。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的输出测试结果显示升压曲线与降压曲线不重合,具有迟滞现象,z方向的最大输出位移为706μm,当电压为30 V时,迟滞位移最大为65μm。绕x轴方向最大输出角度为0.8°,绕y轴方向最大输出角度为0.79°。当电压为30 V时,绕x轴方向迟滞角度最大为0.062°;当加载电压为45 V时,绕y轴方向迟滞角度最大为0.047°。与仿真结果对比,沿z轴方向移动以及绕x轴和y轴方向旋转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4μm、0.03°和0.07°,其对应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6%、3.6%和8.1%。【结论】基于杠杆-复桥式新型位移放大机构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能有效解决压电陶瓷输出位移小的问题,实现了大行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定位平台 小行程 三自由度 柔性铰链 杠杆机构 复桥机构 有限元 最大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电机嵌入式位置检测方法及误差补偿
16
作者 郑方燕 徐浩杰 袁彬斐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6,共11页
针对基于时栅技术的伺服电机位置检测理论中因电机定子开槽导致两空间正交放置的TMR输出信号幅值不等,影响测量精度问题,结合电机内部定子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伺服电机位置检测新方法,将一对传感测头,对称分布于定子齿对称轴的两边且正... 针对基于时栅技术的伺服电机位置检测理论中因电机定子开槽导致两空间正交放置的TMR输出信号幅值不等,影响测量精度问题,结合电机内部定子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伺服电机位置检测新方法,将一对传感测头,对称分布于定子齿对称轴的两边且正交放置,以实现输出信号幅值相等。针对因伺服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磁场谐波分量影响测量精度问题,采用间隔(2n+1)λi/2 (n=0,1,…,n)角度,布置另一对对称分布且正交的传感测头,再利用波形重构方法消除对应的i次谐波分量,同时保证信号幅值相等、相位正交的方式,实现精度提升。通过仿真验证了新的传感结构和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单对测头、仅满足空间正交条件相比较,对称结构传感方式输出的信号幅值相等,经补偿后感应信号中主要含有的三次谐波分量减小了73.8%,测量精度提高了6倍。表明该方法在伺服电机位置检测精度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电机 时栅技术 位置检测 误差补偿 波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孔径向位置误差对缸体倾覆力矩的影响
17
作者 王建森 黄伟 +2 位作者 李文宣 雷震宇 田世荣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4,共11页
以高速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由柱塞滑靴组件和柱塞孔内油液质量引起惯性力、中心弹簧力、柱塞底部油液压力和配流副油膜支撑力的缸体倾覆力矩模型,计算分析了在额定工况点柱塞孔径向分布位置随机误差和确定误差下缸体... 以高速斜盘式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由柱塞滑靴组件和柱塞孔内油液质量引起惯性力、中心弹簧力、柱塞底部油液压力和配流副油膜支撑力的缸体倾覆力矩模型,计算分析了在额定工况点柱塞孔径向分布位置随机误差和确定误差下缸体附加倾覆力矩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图纸允许径向分布位置误差±0.1 mm的情况下,与理想状况相比,随机误差为±0.1 mm时,惯性力引起的绕x轴最大力矩脉动为1.16%;支反力引起的绕x、y轴最大力矩脉动均为0.64%;确定误差为±0.1 mm时,惯性力引起的绕x、y轴附加倾覆力矩为恒值;支反力引起的绕x轴最大力矩脉动为0.05%,绕y轴最大力矩脉动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缸体倾覆力矩 径向位置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效应残差分离的高精度暗室大孔径阵列校正方法
18
作者 徐利兵 刘恺忻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0-2148,共9页
针对暗室近场信号模型且校正源位置存在误差情况下,校正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近场效应残差分离的高精度暗室大孔径阵列校正方法。该方法先后利用近场相位反补偿技术、标称坐标位置下的阵列幅相误差估计技术,估计受校正源位置误差... 针对暗室近场信号模型且校正源位置存在误差情况下,校正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近场效应残差分离的高精度暗室大孔径阵列校正方法。该方法先后利用近场相位反补偿技术、标称坐标位置下的阵列幅相误差估计技术,估计受校正源位置误差影响的低精度阵列误差估计结果。然后利用近场相位残差分离技术,去除由校正源位置误差引起的近场效应相位残差,获得高精度阵列误差估计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阵列校正性能,提升目标测向精度,并且对校正源位置坐标误差和大阵列孔径有较高的容忍度。相比于现有有源阵列校正算法,当信号频率高,阵列孔径较大时,该方法在空间有限的暗室中能够获得更良好的校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阵列校正 幅度相位误差 校正源位置误差 目标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BO的超短基线角度安装误差校准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盖明 王振杰 +1 位作者 聂志喜 刘慧敏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针对水下导航定位中超短基线(USBL)声学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校准方法中,传统的2步法通常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安装误差估计,但会受雅可比矩阵奇异和不准确初始值等影响,导致校准算法计算效率降低和解算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针对水下导航定位中超短基线(USBL)声学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校准方法中,传统的2步法通常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安装误差估计,但会受雅可比矩阵奇异和不准确初始值等影响,导致校准算法计算效率降低和解算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牛顿拉夫逊优化器(NRBO)算法的校准方法:对传统校准方程变形并构建代价函数,利用拉伸向量和克罗尼克积运算结合最小二乘法进行初始化,解算得到安装误差角初始值;然后基于安装误差角初始值及其协方差矩阵,利用高效且稳健的NRBO算法迭代求解安装误差角。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2步法,所提算法求解的信标定位精度可提升9%;实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2步法,新算法求解的信标定位精度可提升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基线(USBL) 声学定位系统 安装误差校准 非线性元启发式算法 水下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测距的高精度UWB定位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忠渝 汤杰友 赵忠华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针对室内环境存在多种误差,导致超宽带(UWB)定位精度受限、稳定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测距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DREKF)。该算法对UWB定位系统的通信协议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差分测距,在每次定位时对各基站的误差模型进行更新,实... 针对室内环境存在多种误差,导致超宽带(UWB)定位精度受限、稳定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分测距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DREKF)。该算法对UWB定位系统的通信协议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差分测距,在每次定位时对各基站的误差模型进行更新,实时校正测距误差,并通过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标签进行定位,提升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DREKF算法在视距情况下的水平定位精度达到了3 cm,在非视距情况下水平定位精度也在4 cm以内,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相较于传统的定位算法都有了大幅提升,能够满足高精度室内定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差分测距 扩展卡尔曼滤波 室内定位系统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