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布式传感的抗弯曲光纤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佳琪 张立欣 +1 位作者 刘紫娟 李永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9,共9页
光纤弯曲会产生损耗、降低传感信号强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传感信号的消失。抗弯曲光纤因其不受弯曲损耗影响,能保持良好的传感性能,成为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弯曲不敏感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为例,分析抗弯曲光纤的基本... 光纤弯曲会产生损耗、降低传感信号强度,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传感信号的消失。抗弯曲光纤因其不受弯曲损耗影响,能保持良好的传感性能,成为分布式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弯曲不敏感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为例,分析抗弯曲光纤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对近年来抗弯曲光纤的设计及其在分布式传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得出弯曲不敏感光纤与光子晶体光纤能够达到的最小弯曲半径均为1 mm,在1 550 nm附近的工作波长下损耗值小于0.2 dB;最后指出抗弯曲光纤的前沿应用领域及未来研究方向,在抗弯曲的基础上兼顾大模场面积、长距离传感、高精度以及多参量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弯曲损耗 抗弯曲光纤 细直径光纤 光子晶体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双折射类菱形纤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
2
作者 孙宏森 靳清清 +5 位作者 岳京歌 刘凯 蒲俊宇 闫煜鹏 宋锡策 余先伦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1-555,共5页
为了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产生高双折射,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纤芯区域设计为菱形,包层则采用六边形排列的圆形空气孔。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进行计算,理论分析了这种光纤的双折射、约束损耗、色散、非线性系数和模场面积等传输... 为了在光子晶体光纤中产生高双折射,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纤芯区域设计为菱形,包层则采用六边形排列的圆形空气孔。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进行计算,理论分析了这种光纤的双折射、约束损耗、色散、非线性系数和模场面积等传输特性,并通过了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波长为1.55μm时,双折射高达0.0524,x偏振方向上的约束损耗仅为2.49×10^(-6)dB/m,非线性系数可达52.512 W^(-1)·km^(-1),模场面积为2.4703μm^(2);在0.95μm~1.85μm波长范围内,x偏振方向上的色散为(0.775±2.645)×10^(-12)ps/(nm·km)。此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在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子晶体光纤 菱形纤芯 高双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耗与近零平坦色散双导模光子晶体光纤研究
3
作者 闫煜鹏 宋锡策 +5 位作者 刘凯 蒲俊宇 孙宏森 李长江 蒋萍 余先伦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4-573,共10页
为了提高环形光子晶体光纤传输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数量、优化光纤传输过程中的模式色散和限制损耗,设计了一种具有近零平坦色散、低限制损耗的双导模环形光子晶体光纤,该光纤由6层折射率环辅助结构隔离内外导模区域,外包层区域设置了半径... 为了提高环形光子晶体光纤传输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数量、优化光纤传输过程中的模式色散和限制损耗,设计了一种具有近零平坦色散、低限制损耗的双导模环形光子晶体光纤,该光纤由6层折射率环辅助结构隔离内外导模区域,外包层区域设置了半径逐渐增大的3层空气孔。利用有限元法,通过改变高折射率环折射率和厚度、空气孔间距、空气孔的半径分析光纤的模式色散与限制损耗,确定了光子晶体光纤最佳结构。结果表明,最佳结构下,在1.5μm~1.7μm波段,双导模环形光子晶体光纤可以传输286+126种轨道角动量模式,内外导模区域模式有效折射率差值都大于2.81×10^(-4),模式色散在-3 ps/(nm·km)~3 ps/(nm·km)之间,模式限制损耗在2×10^(-9)dB/m~8×10^(-8)dB/m之间。该研究为提升光子晶体光纤通信容量和通信效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双导模结构 光子晶体光纤 色散 限制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纠缠增强型光纤陀螺的探索与设计
4
作者 孙浩冠 张昌昌 +1 位作者 汪立新 阮驰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传统的光纤陀螺仪使用经典光作为光源,其经典干涉中的相位检测灵敏度因受到散粒噪声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提升。为了提升光纤陀螺精度,基于量子纠缠光子对的关联特性,采用最大路径纠缠态2002态,可使光学干涉测量的相位检测灵敏度相对于散粒... 传统的光纤陀螺仪使用经典光作为光源,其经典干涉中的相位检测灵敏度因受到散粒噪声的限制而无法获得提升。为了提升光纤陀螺精度,基于量子纠缠光子对的关联特性,采用最大路径纠缠态2002态,可使光学干涉测量的相位检测灵敏度相对于散粒噪声极限提高√2倍,达到海森堡极限。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双光子纠缠增强光纤陀螺集成系统,包括高产率的纠缠光源,一套全光纤Sagnac干涉光路以及符合探测系统。在此集成系统上进行光纤环旋转实验,采集数据并绘制出转速与光子计数的完整干涉波。实验结果表明,该套系统能被用于双光子纠缠增强光纤陀螺的原理演示验证实验和相关功能测试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纠缠 单光子探测 符合计数方法 Sagnac效应 光纤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里渊动态光栅的高灵敏度保偏光纤多参量同时解调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丽娟 黄梓朦 徐志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60,共10页
为了实现基于保偏光纤在布里渊动态光栅的温度、快轴压力和慢轴压力同时解调,并克服传统压力传感灵敏度不足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边孔型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温度、快轴压力和慢轴压力与双折射频移、布里渊频移和... 为了实现基于保偏光纤在布里渊动态光栅的温度、快轴压力和慢轴压力同时解调,并克服传统压力传感灵敏度不足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边孔型高灵敏度光子晶体光纤。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温度、快轴压力和慢轴压力与双折射频移、布里渊频移和布里渊线宽之间的关系,据此可实现多参量的同时解调。结果表明,该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实现三参量的同时解调,且解调误差在1 MPa和1℃以内。快轴压力、慢轴压力和温度的误差均值分别为0.21 MPa、0.31 MPa和0.30℃,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0.15 MPa、0.21 MPa和0.21℃。在施加0~30 MPa的横向压力和0~100℃的温度时,该光子晶体光纤快轴方向上的压力灵敏度为-1.961 GHz/MPa,光纤慢轴方向上的压力灵敏度为1.356 GHz/MPa,其温度灵敏度为0.105MHz/℃。相较于目前最优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压力灵敏度提升了-957MHz/MPa。该传感器及解调方法适用于土木结构和大型机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监测其内部所受温度和不同方向压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布里渊动态光栅 有限元法 光子晶体光纤 同时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6
作者 刘旭安 杨克成 +3 位作者 胡新广 姜小刚 罗伟漩 陈达如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0,共6页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 提出了一种中红外波段宽范围低折射率检测的D型环双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结构为一个D型环,并在其内外表面都沉积一层金属层。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低折射率传感,并具有高传感灵敏度特性。分析物的折射率可检测范围为1.20~1.38,平均波长灵敏度和最大波长灵敏度可分别达到13717 nm/RIU和21150 nm/RIU,分辨率可达到1.94×10^(-5) RIU。该传感器可在化学、生物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光子晶体光纤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波长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局部放电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 徐广 +3 位作者 陈明 刘伟 何国斌 李建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4-1171,共8页
局部放电检测对于保障高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高压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D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该方案采用一种光致变色凝胶作为敏感单元,用于感知局部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辐射。该凝胶的折... 局部放电检测对于保障高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高压设备局部放电检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D型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该方案采用一种光致变色凝胶作为敏感单元,用于感知局部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辐射。该凝胶的折射率会随辐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光纤纤芯和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之间的耦合共振波长。通过全矢量有限元法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并对传感器的几何参数进行了研究,以优化传感器的灵敏度,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传感器的灵敏度值可达2.4 nm/mW·cm^(-2)。该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光纤局部放电传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光子晶体光纤 局部放电检测 等离子激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结构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
8
作者 廖昆 颜义萱 +1 位作者 辛政 李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0-837,共8页
本文设计了一款微结构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PCF),并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该结构光纤基模的色散特性、非线性特性及限制损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节该光纤的结构参数,在波长为1.55μm处,出现了一个零色散点,并且在该波长处,得到高... 本文设计了一款微结构八边形光子晶体光纤(PCF),并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该结构光纤基模的色散特性、非线性特性及限制损耗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节该光纤的结构参数,在波长为1.55μm处,出现了一个零色散点,并且在该波长处,得到高非线性系数值94.97 W^(-1)·km^(-1)以及低限制损耗值3.065×10^(-6)dB/km。该设计为在1.55μm处得到零色散点、高非线性、低损耗的光子晶体光纤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色散控制、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子晶体光纤 零色散 高非线性 低损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及其首次空间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小斌 王晓阳 +5 位作者 高福宇 朱云浩 张祖琛 刘嘉琪 金靖 宋凝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抗辐射、抗弯曲、抗磁场干扰和温度敏感性低等优势,是空间用光纤陀螺的理想选择。针对空间用光纤陀螺,提出了四层孔和双层孔陀螺用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突破了光子晶体光纤长距离拉制关键技术,批量制备了陀螺用长距离低损... 光子晶体光纤具有抗辐射、抗弯曲、抗磁场干扰和温度敏感性低等优势,是空间用光纤陀螺的理想选择。针对空间用光纤陀螺,提出了四层孔和双层孔陀螺用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突破了光子晶体光纤长距离拉制关键技术,批量制备了陀螺用长距离低损耗实芯光子晶体光纤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利用开发的光子晶体光纤周向散射、背向散射、温度、磁等性能测试设备,全面测试与验证了光子晶体光纤性能优势。实现了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敏感环等光学器件,研制的高精度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样机于2017年4月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首次空间应用,于2020年12月用于某卫星主控,这是国际首次此类型陀螺用于卫星主闭环控制,验证了其可行性和优势,为将来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光子晶体光纤器件 空芯光子晶体光纤陀螺 实芯光子晶体光纤陀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光纤环偏振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晶 王巍 +1 位作者 王学锋 张智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1-385,390,共6页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是解决光纤陀螺空间辐照及热漂移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其中光子晶体光纤环是影响光纤陀螺性能的关键。仿真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并计算了光纤的双折射和光纤环绕制过程引入的附加双折射的温...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是解决光纤陀螺空间辐照及热漂移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其中光子晶体光纤环是影响光纤陀螺性能的关键。仿真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并计算了光纤的双折射和光纤环绕制过程引入的附加双折射的温度灵敏度,利用白光干涉仪,对光子晶体光纤环和普通的保偏光纤环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环具有较低的偏振特性温度灵敏度,双折射温度系数比普通保偏光纤低接近1个量级,引起的陀螺偏振误差也比普通保偏光纤环小1倍左右。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光子晶体光纤 光纤环 偏振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远洪 段玮倩 +1 位作者 叶淼 杨明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3-1147,共5页
介绍了光纤陀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并从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特点出发,总结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独特应用优势,指出将光子晶体光纤应用于光纤陀螺中可很好地解决温度、磁和辐射敏感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实心保偏光子晶... 介绍了光纤陀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问题,并从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特点出发,总结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独特应用优势,指出将光子晶体光纤应用于光纤陀螺中可很好地解决温度、磁和辐射敏感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实心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的损耗、模式特性,以及温度、磁场和核辐射对此种光纤的影响。同时,研究开发了它与传统保偏光纤的熔接对轴技术,熔接点损耗和偏振串音达到0.7dB和-25dB。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样机,陀螺零漂达到0.09(°)/h。研究和对比表明:在光纤陀螺中用光子晶体光纤代替传统的光纤,在减小温度、辐射、磁场的影响和进一步提高光纤陀螺性能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光纤陀螺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化学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亚妮 王丽莉 +3 位作者 王学忠 任立勇 赵卫 苗润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9-1353,共5页
研究了大尺寸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polymerPhotonicCrystalFibers,pPCFs)预制棒的化学原位制备技术.采用预聚物浇铸后加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保偏性能的光纤预制棒,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对此预制棒进行二次拉伸及光学... 研究了大尺寸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polymerPhotonicCrystalFibers,pPCFs)预制棒的化学原位制备技术.采用预聚物浇铸后加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高保偏性能的光纤预制棒,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对此预制棒进行二次拉伸及光学和化学性质的测试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预制棒力学结构稳定、光学透明度高,且拉伸所得光纤微结构保持完好、微孔坍塌率低、非固有损耗小.若在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激光染料或其它稀土有机螯合物等物质,可得到具有荧光性的高保偏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预制棒,为保偏型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的研制提供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与光通信 高保偏 光子晶体光纤 聚合物 化学制备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光子晶体光纤陀螺设计及在轨应用验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博 滕飞 +3 位作者 张智昊 李勇 陈小娟 宋凝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0,共8页
针对空间辐照带来的光功率衰减和卫星轨道周期带来的周期性温变效应,基于光子晶体光纤单一材料特点带来的抗辐照和弱温度敏感特性,提出开展空间用高精度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研究。通过设计实芯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完成损耗<1.5 d B/k... 针对空间辐照带来的光功率衰减和卫星轨道周期带来的周期性温变效应,基于光子晶体光纤单一材料特点带来的抗辐照和弱温度敏感特性,提出开展空间用高精度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技术研究。通过设计实芯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完成损耗<1.5 d B/km、偏振串音<-24 d B/km和直径135μm的光子晶体光纤技术验证,并采用八极对称绕制技术完成3800 m光子晶体光纤环的绕制及性能测试,实现零偏稳定性优于0.001°/h、随机游走系数优于0.00016°√h的技术指标。同时结合空间应用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可靠性试验,并完成3斜装构形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组件的研制,并于2020年12月22日发射入轨,评估精度与地面测试结果相当,产品运行稳定,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光纤陀螺 光子晶体光纤 实芯光子晶体光纤陀螺 在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广强 张霞 +3 位作者 林健飞 宋继恩 黄永清 任晓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33-1136,共4页
对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测量.实验用26m长光子晶体光纤使皮秒光脉冲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产生了108ps时延.运用脉冲时延法和固定分析仪法对这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得到其偏振模色... 对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测量.实验用26m长光子晶体光纤使皮秒光脉冲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产生了108ps时延.运用脉冲时延法和固定分析仪法对这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得到其偏振模色散参量可达4154ps/km,对应的模式双折射度为1.25×10-3.这种新型的高双折射光纤可用于补偿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高双折射 光纤通信系统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A泵浦保偏光子晶体光纤产生超连续谱和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阮双琛 于永芹 +4 位作者 程超 杜晨林 刘承香 林浩佳 姚建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9-792,共4页
采用波长可调光参量放大器作为泵浦源 ,对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的超连续谱的产生和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将光参量放大器产生的中心波长为 1.2 7μm ,脉宽约为 2 5 0fs ,重复频率为2 5 0kHz和单脉冲能量只有 92nJ的光脉冲耦合进 0 .2m... 采用波长可调光参量放大器作为泵浦源 ,对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的超连续谱的产生和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将光参量放大器产生的中心波长为 1.2 7μm ,脉宽约为 2 5 0fs ,重复频率为2 5 0kHz和单脉冲能量只有 92nJ的光脉冲耦合进 0 .2m长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 ,实验中观察到了光谱展宽和非线性效应 ,在 1.3μm波长区域获得了谱宽为 83nm (1.2 4 86~ 1.331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光参量放大器 超连续谱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脉冲泵浦光子晶体光纤产生1.3μm区域的光谱展宽(英文) 被引量:20
16
作者 于永芹 阮双琛 +1 位作者 杜晨林 姚建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1-484,共4页
采用OPA产生的中心波长为1. 2759μm、平均输出功率为30mW、重复频率为250kHz、脉冲宽度为250fs的光脉冲作为泵浦源,研究了PCF输出光谱随泵浦焦点与光纤端面的相对移动的光谱演变 在纤芯直径为2. 0μm、长度为1. 8m的光子晶体光纤中获... 采用OPA产生的中心波长为1. 2759μm、平均输出功率为30mW、重复频率为250kHz、脉冲宽度为250fs的光脉冲作为泵浦源,研究了PCF输出光谱随泵浦焦点与光纤端面的相对移动的光谱演变 在纤芯直径为2. 0μm、长度为1. 8m的光子晶体光纤中获得了近700nm的光谱展宽,展宽的光谱从1. 09μm到1. 79μm,分析认为是高阶孤子的分裂和四波混频导致的光谱展宽,而在1. 4μm左右的光谱凹陷是由于光纤中OH离子的吸收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超连续谱 光参量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浦波长对光子晶体光纤产生超连续谱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于永芹 阮双琛 +1 位作者 曾剑春 姚建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采用钛宝石光参量放大器作为泵浦源,利用其输出波长可调谐性,研究了不同泵浦波长对光子晶体光纤中产生超连续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中零色散点处的群时延和1.4μm处的OH根离子的吸收对超连续谱的平坦度影响很大,并且泵浦波长离... 采用钛宝石光参量放大器作为泵浦源,利用其输出波长可调谐性,研究了不同泵浦波长对光子晶体光纤中产生超连续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中零色散点处的群时延和1.4μm处的OH根离子的吸收对超连续谱的平坦度影响很大,并且泵浦波长离光纤的零色散点越远,产生的超连续谱平坦度越差,甚至在可见光区产生的各个频率峰还只是分离的,没有形成超连续谱.当泵浦波长为1.2μm时,获得了带宽为300 nm^1350 nm的超连续谱,谱宽超过了两个倍频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光参量放大器 超连续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中超连续谱产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晓青 张书敏 +4 位作者 李丹 赵光贞 张志君 杨振军 庞兆广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05-1809,共5页
研究了光子晶体光纤中超连续激光光源的产生机理.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技术产生的中心波长为1556.0nm的飞秒光脉冲作为泵浦光源,在69m长的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得到了20dB带宽约为140nm的超连续谱;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 研究了光子晶体光纤中超连续激光光源的产生机理.利用非线性偏振旋转技术产生的中心波长为1556.0nm的飞秒光脉冲作为泵浦光源,在69m长的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得到了20dB带宽约为140nm的超连续谱;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泵浦功率下超连续谱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泵浦功率下,超连续谱的形成机理不同,在各种非线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泵浦光脉冲的峰值功率越高,得到超连续谱的带宽越宽,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另外,要想获得平坦的宽带超连续谱,必须选择合适的光纤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光脉冲 超连续谱 光子晶体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晶 王巍 +1 位作者 王学锋 杨学礼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82-4087,共6页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原理上具有磁敏感性低、温度稳定性好及抗辐照等特点,是光纤陀螺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很多学者研究了其零偏特性,但未见对其标度因数的研究报道。研究了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的误差构成,并试验测量了光子晶体光...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原理上具有磁敏感性低、温度稳定性好及抗辐照等特点,是光纤陀螺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很多学者研究了其零偏特性,但未见对其标度因数的研究报道。研究了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的误差构成,并试验测量了光子晶体光纤环引入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标度因数具有更稳定的温度和辐照特性,在-40^+70℃的温度范围内,标度因数重复性为242.3×10-6(未补偿时),约为普通光纤陀螺的1/2。在经历总剂量为50 krad(Si)的辐照后,光纤陀螺标度因数变化109×10-6,重复性和非线性没有明显变化,比普通光纤陀螺稳定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陀螺 标度因数 温度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声光调Q光纤激光器产生超连续谱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静 于峰 +2 位作者 匡鸿深 葛廷武 王智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8-1142,共5页
根据现有生成超连续谱方案的不足,搭建了一台全光纤结构的纳秒声光调Q激光器。该激光器中心波长为1 064.3nm,重复频率为20kHz,脉冲宽度为250ns;经过一级放大得到的输出功率为13.02 W。将信号光耦合进自行研制的高功率模场适配器(MFA)... 根据现有生成超连续谱方案的不足,搭建了一台全光纤结构的纳秒声光调Q激光器。该激光器中心波长为1 064.3nm,重复频率为20kHz,脉冲宽度为250ns;经过一级放大得到的输出功率为13.02 W。将信号光耦合进自行研制的高功率模场适配器(MFA),得到了10.7 W的信号光输出,耦合效率高达82.2%。将MFA与光子晶体光纤(PCF)熔接,得到了平均功率为5.43 W的超连续谱输出,光谱覆盖为900~1 700nm。由于实验采用的声光调制器(AOM)脉宽较宽,导致泵浦光峰值较低,非线性效应较弱,未能使超连续谱向可见光展宽。因此,建议采用较窄脉宽的AOM作为调Q元件来实现高峰值功率输出,以改善纳秒脉冲PCF产生的超连续谱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光调Q 光子晶体光纤 超连续谱 光纤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