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天文科技档案名词“候簿”源流考
1
作者 丁海斌 郭嘉琦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着近代天文学的产生而逐步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簿 科技名词 档案名词 中国古代天文史 科技历史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艺技术论越窑青釉瓷兴衰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家治 邓泽群 吴瑞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 ,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 ,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 ,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 考古学家一般认为东汉至两晋为越窑的创始和发展时期 ,唐至北宋为鼎盛时期 ,南宋后即停烧。其产品风格虽因时而异 ,但还是一脉相承。可见越窑青釉瓷在长达近千年的烧制过程中历经创始、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过程。越窑青釉瓷的兴衰固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因素有关 ,但它的工艺技术也应在它的兴衰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在对各地历代越窑出土的瓷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从它的工艺技术角度讨论它的兴衰。越窑青釉瓷所用的原料始终没有多大变化 ,其中Fe2 O3和TiO2 的含量都比较高 ,致使胎呈不同程度的灰白色 ,釉呈青中带黄或灰的色调。更由于釉中含有较高的CaO ,较低的K2 O和Na2 O ,遂使它只能是薄层的玻璃釉 ,无法取得莹润如玉的效果。越窑青釉瓷的烧成温度则变化较大 ,低者只有 10 5 0℃ ,而高者可达 13 10℃。在刚兴起的东汉由于所用龙窑较小 ,其长度只有10m左右 ,其烧成温度可达 13 0 0℃ ,而到了宋代 ,由于龙窑的长度已增加到 5 0m左右 ,致使他的烧成温度只保持在 110 0℃左右。这样的烧成温度对越窑青釉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技术 越窑青釉瓷 古陶瓷 科学技术 考古 陶瓷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中国古代陶瓷科技发展史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家治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中国陶瓷具有连续不断的长达万年的历史,为世界上独一无二.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内涵。
关键词 中国古代陶瓷 古陶瓷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治水的科学思想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家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 根据农业发源于山区的考古结论,指出中国古代存在一个近两千年的治水过程,也是农业由山区转移到平原的过程,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治水也是有别于其它文明古国的特殊气候与地理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进而论证治水在中国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现代人水关系的基本原理可在古代治水中找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学 治水 古代 文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考古的开拓者王振铎先生 被引量:1
5
作者 华觉明 何绍庚 林文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王振铎先生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科技史家,还是科技考古和技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作中复原并陈列于诸多博物馆的古代器械,总数达76种之多。在指南车、水运仪象台、冶铁鼓风机、司南等复原研究中,他善于把史学、考... 王振铎先生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科技史家,还是科技考古和技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作中复原并陈列于诸多博物馆的古代器械,总数达76种之多。在指南车、水运仪象台、冶铁鼓风机、司南等复原研究中,他善于把史学、考古学、考据训诂与科学素养及传统工艺的践行结合起来,提出了研究和复原古代科技的三条准则。他为人真诚谦逊,治学严谨,是一位道德文章堪为楷模的前辈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振铎 科技考古 技术史 博物学 古代器械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古代中西方科学技术水平比较的新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建球 潜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常识上的关于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值得商榷。李约瑟式的重大科技成果累积的比较研究方法存在着指标选取和权重设计随意性的不足以及生硬撮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偏颇。立意在先的编史学立场,使得李约瑟式的比较难以客观公正,从而... 常识上的关于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值得商榷。李约瑟式的重大科技成果累积的比较研究方法存在着指标选取和权重设计随意性的不足以及生硬撮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偏颇。立意在先的编史学立场,使得李约瑟式的比较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可能扭曲历史的真相。即使是基于"李约瑟难题"的背景来考虑,其研究方法也有着片面重视科技成果量的统计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质"的考量,以及在比较对象选取上的逻辑矛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史 科技发展水平 科学与技术 李约瑟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皮革科学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闻欣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在列举了我国古代大量的科技文献史料的基础上 。
关键词 皮革科学技术 古代 中国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普林尼《博物志》知识特征研究——纪念老普林尼诞辰2000年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梦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35,共8页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 老普林尼是罗马帝国早期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所著的37卷本《博物志》是后世学者研究西方古代罗马帝国早期科技史、知识史和文化史的珍贵文献。从博物学复兴和博物学文化研究成为科学史显学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博物志》所记录、描述之知识的特征。采用变焦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分析老普里尼组织文本和排列归类的思路,探讨《博物志》中知识所具有的总体特征;然后选取书中的典型片段进行案例分析,挖掘具体条目所体现的知识特征。老普林尼对自然物进行朴素的描述和关联,强调自然物对人的实用价值,他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的具有罗马特色的自然探究传统,是西方两千多年博物学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普林尼 《博物志》 古罗马科技史 博物学文化 知识史 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学益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8-80,共3页
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进行了回顾 ,以示其辉煌 ,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由盛转衰的原因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科技 衰落原因分析 科技发展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