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甜甜 张兴刚 +2 位作者 李亦然 李小倩 张永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探求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侵蚀规律,选取山东省泰安市药乡小流域,以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探究不同措施下各小区产流产沙的差异性和导致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径流泥沙与降雨的相关关系... 为探求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侵蚀规律,选取山东省泰安市药乡小流域,以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探究不同措施下各小区产流产沙的差异性和导致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径流泥沙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导致径流产生的降雨量临界值表现为裸地<农地<草地,草地临界降雨量分别比梯田种植、横坡种植、裸地高0.2,2.8,3.8mm;(2)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均为裸地最大,其中产流量约为农地的1.3~4.3倍,约为草地的2.8倍;产沙量约为农地的3.1~10.4倍,约为草地的77.6倍;产流开始时间以裸地最早,草地最晚,二者之间相差37min,结束时间正好相反;(3)通过对不同降雨因子与产流产沙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除降雨历时(D)外,其它降雨因子均与产流、产沙量有较好相关性,其中与降雨量(P)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丘区 径流小区 产流临界雨量 径流量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典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和动植物产品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袁丽娟 郭孝培 +5 位作者 魏益华 涂田华 廖且根 张莉 董秋洪 向建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0-1863,共14页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研究了赣南典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动植物产品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并评价了稀土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赣南稀土矿区周边土壤稀土平均含量为402.74±200.03mg·kg^-1,分别是全国土... 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研究了赣南典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动植物产品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并评价了稀土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赣南稀土矿区周边土壤稀土平均含量为402.74±200.03mg·kg^-1,分别是全国土壤稀土含量均值及世界土壤稀土中值的2.28倍和2.08倍;植物产品稀土平均含量为343.48μg·kg^-1;动物产品稀土平均含量为460.00μg·kg^-1;土壤、植物产品和动物产品中Ce含量最高,占总稀土比重分别为34.22%、35.31%和62.95%;其中轻稀土元素所占比重分别为75.29%、75.17%和75.82%.当地居民每日通过动植物产品摄入稀土元素日量为3.95-30.49μg·kg^-1·d^-1,均值为10.36μg·kg^-1·d^-1,均远低于稀土元素对人体亚临床损害剂量的临界值(110μg·kg^-1·d^-1),表明赣南矿区周边动植物产品中稀土元素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土壤 动植物产品 稀土矿区 健康风险评价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鹏 刘刚 +1 位作者 柳京安 刘作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典型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小流域总需水量中生态需水的比重最大,占总需水量的68.11%,农业生产需水量其次,占31.37%,人畜生活需水量最少,仅为0.52%。以小流域降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评估基础,当降雨设计频率分别为50%,75%和95%时,典型小流域的需水量占可供水量比重分别达到63.1%,75.2%和101.7%,研究区域典型小流域基本上都处于用水高度紧张状态,同时,提出了该地区未来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小流域 雨水资源潜力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丘陵区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学军 姜志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 8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的结构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森林灌草层、枯落物层的数量特征及其水文功能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森林类型地被层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为 :栎类混交林 >麻栎人工林 >马... 系统地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 8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的结构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森林灌草层、枯落物层的数量特征及其水文功能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森林类型地被层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为 :栎类混交林 >麻栎人工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板栗经济林 >毛竹林 >火炬松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丘陵区 森林类型 地被层 水源涵养 成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水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亚平 董增川 +1 位作者 李庆航 刘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共4页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基本条件,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水资源的量和面源污染起着制约作用。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苏南丘陵地区句容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下产流、产污进行模拟,...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基本条件,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水资源的量和面源污染起着制约作用。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苏南丘陵地区句容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下产流、产污进行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前后对区域产流产污(氮和磷等)的影响,为当地土地利用方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资源 水量水质模拟 面源污染 苏南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鲁中南山区不同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亦然 张兴刚 +3 位作者 李泽东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林分的蓄水保土效益和改良土壤的效益,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基于TOPSIS原理对各混交林模式进行评价;综合13项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对不同混交林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混交林。结果表明:对于石灰岩山地,乔灌混交林中的侧柏黄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中的侧柏刺槐混交林表现较优;对于砂石山地,针阔混交林中的黑松刺槐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中的刺槐麻栎混交林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生态效益评价 TOPSIS法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山地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研究与实践——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项目区技术方案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立江 李冰 +2 位作者 唐大云 李守剑 李鉴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96-101,共6页
赣南山地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之一,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项目区因大面积低效林分布、山地果园建设和稀土矿开采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具有区域的代表性和典型特征。以崇墩沟流域为对象,通过全面调查及系统分析诊断,查明生... 赣南山地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之一,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项目区因大面积低效林分布、山地果园建设和稀土矿开采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具有区域的代表性和典型特征。以崇墩沟流域为对象,通过全面调查及系统分析诊断,查明生态系统中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采取优化土地利用方式,配置适宜生物措施类型,并与工程技术措施组装配套,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方案,为赣南山地及同类地区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生物措施 技术实践 赣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锡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彭琳琳 李伟 +3 位作者 刘翠辉 陈伟 谭友 卢国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63-471,共9页
赣南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汇部位,成矿条件优越,锡矿资源丰富。锡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石英脉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矽卡岩型。区内存在两个主要锡矿成矿期:燕山早期(160~150 Ma)成矿爆发期,成矿与中... 赣南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汇部位,成矿条件优越,锡矿资源丰富。锡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石英脉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矽卡岩型。区内存在两个主要锡矿成矿期:燕山早期(160~150 Ma)成矿爆发期,成矿与中深成花岗岩侵位相关,形成了崇义-大余-上犹(简称“崇余犹”)地区广泛发育的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床;燕山晚期(128~120 Ma)成矿集中期,成矿与浅成-超浅成岩浆活动相关,以锡坑迳锡矿田为代表。在成矿规律研究基础上,结合已知矿产及异常分布特征,综合划分了崇余犹、会昌-安远、于都-赣县、石城和三南5大锡矿找矿远景区,尤以崇余犹和锡坑迳矿田最具锡矿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矿床类型 成矿规律 远景区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地区土壤pH值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度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雪松 张智印 魏建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研究赣南地区土壤pH值的影响因素和强度,为该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8167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卡方检验、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对土壤pH值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83.1%... [目的]研究赣南地区土壤pH值的影响因素和强度,为该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8167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卡方检验、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对土壤pH值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83.1%的土壤为强酸性(pH<5.0),中性及碱性土壤比例小于17%。土壤pH值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影响强度表现为:成土母质>地质背景>高程>用地类型>地貌。酸性土壤分布在古生代火成岩和地势较高的元素流失区;中生代沉积岩和地势低洼元素富集区中土壤呈现碱性化,同时人类活动对土壤酸化的贡献不容忽视。[结论]赣南地区土壤pH值形成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控制,人类活动促使土壤pH值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丘陵区 土壤PH值 影响因素 强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丘陵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以湖南醴陵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婧 关欣 盛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73-3675,3698,共4页
以醴陵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探讨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了预测,然后针对中南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与基本农田... 以醴陵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探讨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了预测,然后针对中南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基本农田 土地资源 湖南醴陵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抗蚀性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杰 李海东 +2 位作者 张金池 梦莉 鄂轶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运用GS+7.0和Surfer8.0软件以邓下小流域为例,研究了苏南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以期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范围为0.1808~0.9681,均值为0.6477... 运用GS+7.0和Surfer8.0软件以邓下小流域为例,研究了苏南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以期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范围为0.1808~0.9681,均值为0.6477,变异系数为27.69%,土壤抗蚀性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C0/(C0+C)值为13.47%,小于25%,表明在变程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土壤抗蚀性总体分布趋势是条带状明显,波动较大,大于0.65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从南到北的中间部位,小于0.4的低值区域分布主要位于小流域地势较高的北部和东西两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GIS 土壤抗蚀性 空间变异 苏南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脉状黑钨矿床及外围金银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定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在钨矿化集中区的地质调研和 1∶5万化探分散流扫面工作基础上 ,通过了解赣南钨矿山及周边的资源现状 ,总结脉状黑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和矿化富集特征 ,进一步分析金银成矿特性 ,探讨金银矿化与钨锡的矿化关系 ,提出脉状黑钨矿床及外围金... 在钨矿化集中区的地质调研和 1∶5万化探分散流扫面工作基础上 ,通过了解赣南钨矿山及周边的资源现状 ,总结脉状黑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和矿化富集特征 ,进一步分析金银成矿特性 ,探讨金银矿化与钨锡的矿化关系 ,提出脉状黑钨矿床及外围金银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前景 黑钨矿床 江西 金银矿床 矿化关系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路径与对策——以江西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柳林 池泽新 余永琦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215,257,共7页
为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有效提升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梳理“十三五”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发现江西省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机装备产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迅速,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 为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有效提升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梳理“十三五”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发现江西省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机装备产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迅速,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建后管护资金基本缺失,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与建后管护相对滞后等问题。基于此,在总结并借鉴重庆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江西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的对策建议:一是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列为“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工程;二是将县级层面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职能合并,制定出台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三是构建多元化筹资机制;四是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五是坚持试点先行,先聚力建设若干个省、县共建样板工程,同步重点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丘陵山区 农田宜机化 高标准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凡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大省之一 在南方10省中,江西省森林资源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排第2位,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林分生长率、林种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及天然林资源质量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江西省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应当是质量管理... 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大省之一 在南方10省中,江西省森林资源面积以及森林覆盖率排第2位,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林分生长率、林种结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及天然林资源质量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江西省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应当是质量管理,通过调整树种和林分结构,改造低产人工林,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森林资源 森林覆盖率 南方集体林区 用材林 林龄 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世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068-1070,共3页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维护 生态农业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村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世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78-2381,共4页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村 豫南丘陵山区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崇义铁木里钨铁矿床中首次发现铍榴石
17
作者 鲁麟 梁婷 +2 位作者 刘善宝 赵正 刘民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铁木里矿床位于赣南崇义—大余—上犹多金属矿集区,是该区唯一的一个矽卡岩型钨铁矿床,研究程度很低。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显微镜观察、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在该矿床中发现了铍的独立矿物——铍榴... 铁木里矿床位于赣南崇义—大余—上犹多金属矿集区,是该区唯一的一个矽卡岩型钨铁矿床,研究程度很低。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显微镜观察、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在该矿床中发现了铍的独立矿物——铍榴石。矿床中出现磁铁矿-白钨矿-铍榴石的矿物组合,这在整个矿集区乃至华南是绝无仅有的。铍榴石的发现,对寻找潜在铍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还为矿集区多期多阶段花岗质岩浆演化与多金属成矿藕合关系提供矿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榴石 铁木里矿床 崇余犹多金属矿集区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药乡小流域林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立勇 高鹏 +2 位作者 王成军 刘胜涛 李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鲁中南山区药乡小流域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林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全磷质量分数随土壤层深度增加而减小...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以鲁中南山区药乡小流域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林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全磷质量分数随土壤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土层之间差异极显著;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在0~10和10~3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2)0~10 cm土层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质量分数、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在10~3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质量分数、海拔呈显著正相关。3)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属于高斯模型,0~1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具有强烈的架构化区域模式;10~30 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是流域的东部和西北部较高、中南部较低;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由东部和西北部向中南部递减,基本与药乡小流域DEM趋势一致。5)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形维数较小,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较简单;10~30 cm土层的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形维数较大,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较为复杂。不同方位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形维数表明,东-西方向是药乡小流域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的优势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GIS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麻栎林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荣嘉 高鹏 +3 位作者 李成 刘潘伟 孙鉴妮 刘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2-2740,共9页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的80.5%、61.4%、162.2%。地表径流产流呈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的特征;壤中流产流时间明显滞后于地表径流的,产流过程径流量波动比较小,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量和壤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对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2)麻栎林的全氮总流失浓度、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为11.5、13.1、8.9 mg/L,分别比荒草地低19.0%、13.8%、8.2%。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一般前期较大,而后递减并趋于稳定;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在整个产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3)在整个降雨产流过程中,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占总产流量的61.8%和81.1%,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全氮流失量分别占全氮总流失量的70.4%和87.0%,径流、氮素的流失都以地表径流为主。与荒草地相比,麻栎林具有明显增加壤中流,减少氮素流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模拟降雨 地表径流 壤中流 氮素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模式试验 被引量:19
20
作者 宋祥兰 王兰英 +6 位作者 邝先松 刘作梅 胡小康 李小青 刘晓红 丁菲 郭圣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2,共5页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模式(A5):构树+胡枝子+香根草最适宜该矿区植被恢复。为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加快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生态建设,为赣南等南方矿区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废弃稀土矿区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