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济南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洪涛 赵龙 +3 位作者 李丹 张健先 王延明 李成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82,共12页
[目的]开展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9—2021年黄河下游济南南部山区的崮山站(北大沙河... [目的]开展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9—2021年黄河下游济南南部山区的崮山站(北大沙河)和卧虎山站(玉符河)的径流量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径流突变点;结合IHA-RVA法,研究济南南部山区河流径流变异特征和生态需水;通过分析河流生态需水满足度,研究区域生态水文和生态需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济南南部山区生态需水的保障措施。[结果]北大沙河和玉符河的径流量突变点为1996年,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72.75%和69.42%,均属高度改变;北大沙河和玉符河的年生态需水分别为1.47×10^(6),1.81×10^(6) m^(3)。总体上,北大沙河月生态需水满足度平均为32.35%,玉符河月生态需水满足度平均为60.42%。[结论]济南南部山区在突变前后水文变异较大,总体的生态需水满足度整体偏低,可从河流生态调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加强河流生态需水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IHA-RVA法 生态水文变异度 生态需水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数据模型库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姜建成 罗军伟 +3 位作者 孔雨光 姜宏良 解希涛 王爱东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 “森林矢量标准地/标准木调查技术”是完成森林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为了对森林生态补偿指标标准化,通过数据调查精度控制、数据结构格式统一、数据库完整性核查等控制手段,构建了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分区数据库,并分析了18个优势树种DBH(胸径)和树高相关性。研究区域18个优势树种总株数为23910株,其中欧美杨(Populus nigr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xb.)、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银杏(Ginkgo biloba L.)、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 L.)10个优势树种株数较多,每个树种的株数均大于300株,总株数共计23089株,约占优势树种总株数的96.57%。18个优势树种的平均每公顷蓄积在51.0~140.6 m 3之间,差别较大。通过分析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欧美杨、银杏、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5,麻栎的相关性最强,为0.5391,欧美杨、油松和银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55、0.5230和0.5215,其他14个优势树种胸径和树高相关性均较低。该工作能够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该区域科学开展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督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标准地 矢量标准木 数据库模型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甜甜 张兴刚 +2 位作者 李亦然 李小倩 张永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为探求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侵蚀规律,选取山东省泰安市药乡小流域,以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探究不同措施下各小区产流产沙的差异性和导致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径流泥沙与降雨的相关关系... 为探求鲁中南山丘区坡面侵蚀规律,选取山东省泰安市药乡小流域,以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探究不同措施下各小区产流产沙的差异性和导致产流的降雨量临界值,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径流泥沙与降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导致径流产生的降雨量临界值表现为裸地<农地<草地,草地临界降雨量分别比梯田种植、横坡种植、裸地高0.2,2.8,3.8mm;(2)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各小区产流产沙均为裸地最大,其中产流量约为农地的1.3~4.3倍,约为草地的2.8倍;产沙量约为农地的3.1~10.4倍,约为草地的77.6倍;产流开始时间以裸地最早,草地最晚,二者之间相差37min,结束时间正好相反;(3)通过对不同降雨因子与产流产沙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除降雨历时(D)外,其它降雨因子均与产流、产沙量有较好相关性,其中与降雨量(P)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丘区 径流小区 产流临界雨量 径流量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鹏 刘刚 +1 位作者 柳京安 刘作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 为了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其水资源供需态势,为高效开发利用流域雨水资源和大规模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以代表该地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在确定了小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典型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及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小流域总需水量中生态需水的比重最大,占总需水量的68.11%,农业生产需水量其次,占31.37%,人畜生活需水量最少,仅为0.52%。以小流域降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评估基础,当降雨设计频率分别为50%,75%和95%时,典型小流域的需水量占可供水量比重分别达到63.1%,75.2%和101.7%,研究区域典型小流域基本上都处于用水高度紧张状态,同时,提出了该地区未来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小流域 雨水资源潜力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鲁中南山区不同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亦然 张兴刚 +3 位作者 李泽东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林分的蓄水保土效益和改良土壤的效益,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基于TOPSIS原理对各混交林模式进行评价;综合13项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对不同混交林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混交林。结果表明:对于石灰岩山地,乔灌混交林中的侧柏黄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中的侧柏刺槐混交林表现较优;对于砂石山地,针阔混交林中的黑松刺槐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中的刺槐麻栎混交林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生态效益评价 TOPSIS法 鲁中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S模型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径流估算中的优化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亦然 张兴刚 +1 位作者 程甜甜 张永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径流预测是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报的基础,针对不同地区筛选出适宜的径流预测模型,可以为更好地开展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便利。本研究基于SCS模型原理,探讨适合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预测径流的方法,以药乡小流域2012—201... 径流预测是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报的基础,针对不同地区筛选出适宜的径流预测模型,可以为更好地开展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便利。本研究基于SCS模型原理,探讨适合鲁中南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预测径流的方法,以药乡小流域2012—2015年观测到的径流、降雨数据为基础,选择该流域内4种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梯田、裸地、草地)的径流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以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作为参数优化的方法,对标准SCS模型及其修正模型(MS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并将2016年的实测径流等资料用于模型验证,并基于TOPSIS法建立模型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不同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标准SCS-CN模型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的应用效果均不好,各项评价指标都较大程度偏离; 2)使用1stOpt软件并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标准SCS及MS模型进行优化,形成的SCS-CNLes模型和MSLes模型,二者参数值均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内,SCS-CNLes模型及MSLes模型应用结果都较好,各项模型评价指标均高于标准SCS-CN模型; 3)通过建立TOPSIS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MSLes模型在梯田中的应用效果最佳,模型合格率为100%,NSE值为0. 70,决定系数R^2=0. 77,RMSE=0. 87,可以较好应用于实际径流预测。研究成果可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地表径流预测模型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模型 土地利用方式 参数优化 评价 鲁中南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8
7
作者 盛昌繁 王洪妮 解毅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山东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 为了解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山东省农村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和管理理念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导向作用,学生的自身因素占主导地位,而家庭支持因素和社区协助因素的协调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山区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霞 姚孝友 +4 位作者 袁利 牛勇 张光灿 张荣华 常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5期27-31,36,共6页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的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的是残疏林补植,其他的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土壤侵蚀 鲁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丘陵区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学军 姜志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 8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的结构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森林灌草层、枯落物层的数量特征及其水文功能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森林类型地被层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为 :栎类混交林 >麻栎人工林 >马... 系统地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 8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被层的结构功能特点 ,结果表明森林灌草层、枯落物层的数量特征及其水文功能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森林类型地被层的水源涵养功能排序为 :栎类混交林 >麻栎人工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板栗经济林 >毛竹林 >火炬松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丘陵区 森林类型 地被层 水源涵养 成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水量水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亚平 董增川 +1 位作者 李庆航 刘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共4页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基本条件,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水资源的量和面源污染起着制约作用。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苏南丘陵地区句容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下产流、产污进行模拟,... 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基本条件,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水资源的量和面源污染起着制约作用。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对苏南丘陵地区句容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下产流、产污进行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前后对区域产流产污(氮和磷等)的影响,为当地土地利用方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资源 水量水质模拟 面源污染 苏南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地干果经济林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柳京安 高鹏 +1 位作者 高军侠 刘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84-87,92,共5页
为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干果经济林地土壤水文特征,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干果经济林合理营造与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的典型区域鲁中南山地马蹄峪小流域的板栗和核桃干果经济林地为研究对象,从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蓄水... 为探讨我国北方土石山区小流域干果经济林地土壤水文特征,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干果经济林合理营造与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的典型区域鲁中南山地马蹄峪小流域的板栗和核桃干果经济林地为研究对象,从林地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蓄水量、土壤入渗性能和枯落物持水能力等方面,对干果经济林地土壤水文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和核桃干果经济林地土壤与荒地相比,土壤颗粒在1~0.05mm范围内的粒径分布均大于荒地,土壤密度平均比荒地减少10.40%,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平均分别比荒地增加15.04%和17.46%,土壤有效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平均分别比荒地增加4.07和18.36mm,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的平均值分别是荒地的1.56和1.52倍;板栗和核桃林地枯落物饱和吸水率分别为168.52%和200.47%。说明板栗和核桃干果经济林能够较好地改善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土壤水文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果经济林 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板栗 核桃 鲁中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蕾 王丽 +3 位作者 郭静 袁利 刘霞 张光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国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17.28%、4.90%和0.998%,其中单种科和极小科(含2-9种)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91.6%,单种属和含2-4种的属有161个,占总属数的96.18%,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内植物科和属的分布是比较均匀和丰富的;2)该区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特别是北温带成分具有明显优势,热带性质属在该区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渊源,并具有一定的亚热带一热带区系的过渡性;3)该区植物区系的特有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种子植物区系 鲁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山区坡面草业用地水土流失预测经验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子雪 吕兰州 +1 位作者 杨吉华 陈安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9,共6页
以临朐、蒙阴、曲阜三个水土保持试验站不同草本植物、不同坡度、不同盖度条件下径流小区内的不同降雨量、不同降雨强度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不同草本植物、不同坡度相同盖度、不同盖度相同坡... 以临朐、蒙阴、曲阜三个水土保持试验站不同草本植物、不同坡度、不同盖度条件下径流小区内的不同降雨量、不同降雨强度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度不同草本植物、不同坡度相同盖度、不同盖度相同坡度条件下,草本植物径流小区内的降雨量与径流量、降雨量与侵蚀量均呈线性回归关系,降雨强度与径流量、降雨强度与侵蚀量均呈对数关系,径流量和侵蚀量均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得出在综合因子影响下的鲁中南山区坡面草业用地径流量预测经验模型和侵蚀量预测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山区 草业用地 径流量 侵蚀量 预测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丘陵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以湖南醴陵市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婧 关欣 盛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73-3675,3698,共4页
以醴陵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探讨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了预测,然后针对中南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与基本农田... 以醴陵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探讨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了预测,然后针对中南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基本农田 土地资源 湖南醴陵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抗蚀性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杰 李海东 +2 位作者 张金池 梦莉 鄂轶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运用GS+7.0和Surfer8.0软件以邓下小流域为例,研究了苏南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以期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范围为0.1808~0.9681,均值为0.6477... 运用GS+7.0和Surfer8.0软件以邓下小流域为例,研究了苏南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抗蚀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以期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范围为0.1808~0.9681,均值为0.6477,变异系数为27.69%,土壤抗蚀性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C0/(C0+C)值为13.47%,小于25%,表明在变程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土壤抗蚀性总体分布趋势是条带状明显,波动较大,大于0.65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小流域从南到北的中间部位,小于0.4的低值区域分布主要位于小流域地势较高的北部和东西两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GIS 土壤抗蚀性 空间变异 苏南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地区土壤pH值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度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雪松 张智印 魏建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研究赣南地区土壤pH值的影响因素和强度,为该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8167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卡方检验、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对土壤pH值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83.1%... [目的]研究赣南地区土壤pH值的影响因素和强度,为该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8167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卡方检验、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对土壤pH值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83.1%的土壤为强酸性(pH<5.0),中性及碱性土壤比例小于17%。土壤pH值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影响强度表现为:成土母质>地质背景>高程>用地类型>地貌。酸性土壤分布在古生代火成岩和地势较高的元素流失区;中生代沉积岩和地势低洼元素富集区中土壤呈现碱性化,同时人类活动对土壤酸化的贡献不容忽视。[结论]赣南地区土壤pH值形成主要受成土母质和地质背景控制,人类活动促使土壤pH值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丘陵区 土壤PH值 影响因素 强度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焕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4-126,共3页
对鲁西北农村22个县、200所中小学就体育的指导思想,体育开课率,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师资队伍,体育经费、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为全面推进鲁西北农村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鲁西北 农村中小学 调查 研究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世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1068-1070,共3页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 分析了豫南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形势,提出了选择多元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清洁生产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走建立在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生态农业之路的建议,这对于在丘陵山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维护 生态农业 豫南丘陵山区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乱与生存:抗战时期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生活管窥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23,144,共9页
抗战爆发后,鲁西冀南乡村平民宁静的乡土生活被打乱。他们在战乱中过着恐慌与被掠夺的日子,日伪不间歇的"扫荡"中,"跑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日伪残酷掠夺和榨取,加之灾荒连绵不断,使得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生... 抗战爆发后,鲁西冀南乡村平民宁静的乡土生活被打乱。他们在战乱中过着恐慌与被掠夺的日子,日伪不间歇的"扫荡"中,"跑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日伪残酷掠夺和榨取,加之灾荒连绵不断,使得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生活极度困苦,吃、住、行都与战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百姓的战时生活状态,某种意义上是中共抗日根据地某个时段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鲁西冀南 乡村 平民百姓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村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78-2381,共4页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村 豫南丘陵山区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