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反聚束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汪仲清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研究了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反聚束效应,并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非谐振项的大小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反聚束效应与谐振子的情况明显地不同,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在非谐振子强... 研究了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反聚束效应,并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非谐振项的大小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反聚束效应与谐振子的情况明显地不同,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在非谐振子强度X=|β|2的若干取值区间内均可多次交替地呈现反聚束效应。随着非谐振项的变大,呈现反聚束效应的区间也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湮没算符高次幂 非简谐振子 本征态 反聚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内在逻辑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彭放 王诺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6,共7页
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国际高等教育表达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当今世界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其基本内涵在于话语主体从历史与比较两个向度,将隐含其中的高等教育价值与功能向世界表达,最终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行为和过程;价值表征集中体... 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国际高等教育表达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当今世界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其基本内涵在于话语主体从历史与比较两个向度,将隐含其中的高等教育价值与功能向世界表达,最终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行为和过程;价值表征集中体现为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系统性演进;生发路径则以身份认同的内化关系为"里",以国际影响的外化关系为"表",实现高等教育关系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沿着这一内在逻辑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高校境外合作办学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话语权现实可为的重要范式。可以通过提高高等教育国际通用性、赋予高校境外合作办学更多使命、增加高校境外合作办学动能、拓展境外合作对象实现本土化适应等措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话语权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话语权 跨境教育 合作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叠加态非经典性质
3
作者 卢道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构造了非简谐振子湮没算符高次幂本征态的叠加态|ψj(β)>+ei|ψj(βeiδ)>,并研究了它的高阶压缩效应和反聚束效应,结果表明参数相位差对它的高阶压缩阶数和反聚来效应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非简谐振子 湮没算符高次幂 本征态 叠加态 非经典性质 高阶压缩效应 反聚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运行的逻辑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鎏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在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主要包括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种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监督、制约和促进是高等学校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理清三种权力的运行逻辑,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等学校... 在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主要包括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种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监督、制约和促进是高等学校管理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理清三种权力的运行逻辑,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三种权力在运行过程中权力主体重叠,造成了三种权力之间的界限模糊,管理错位;党委权力与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了二元结构的一元化运行,使得两种权力之间的制约与监督失效;学术权力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封闭性,使得外部监督体制难以进入,内部学术权力运行常常被行政权力和党委权力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党委权力 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运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意图、效应及其深化——基于《高等教育法》首次执法检查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姚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77,共11页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法》第32条到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呼唤政府监管模式的重塑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强化。一方面,破除管制型政府的窠臼,促进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监管体系的合法性控制,明确政府的法定责任,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政府权力“放得下”;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避免地方政府或某些政府部门以“放管服”为名变相设置新的审批权或其他监管权限。另一方面,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办学的风险预防与管理体系及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保障高校扩权后能够“接得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 改革意图 政策效应 政府规制 自主办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