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PSIM-Maize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产量模拟及参数优化
1
作者 史博然 韩娜娜 +3 位作者 彭致功 周青云 李松敏 王敏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2,71,共9页
为提高APSIM-Maize模型在西北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模拟的精准性,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与研究地区春玉米相关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2009-2022年共115对观测数据,... 为提高APSIM-Maize模型在西北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产量模拟的精准性,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春玉米适宜种植区(永昌县、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与研究地区春玉米相关的49篇大田试验文献获得2009-2022年共115对观测数据,基于APSIM-Maize模型,采用敏感性指数SI法和修正的Morris法对水分利用率、光周期斜率等21个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针对4个适宜种植区分别对筛选的敏感参数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1)对春玉米产量较敏感的模型参数有5个,敏感大小分别为蒸腾效率系数>出苗到拔节结束积温>光合作用与辐射利用效率>开花至开始灌浆积温>茎向籽粒转移的生物量;(2)针对不同适宜种植区,参数优化效果有所差异,其中永昌县、凉州区及古浪县效果较好,民勤县的优化效果次之;(3)春玉米适宜种植区参数优化后的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由0.566提高到0.978、0.341提高到0.809、0.455提高到0.953、0.537提高到0.936,均方根误差分别由1837.10~3088.72 kg/hm^(2)减小到341.64~996.64 kg/hm^(2),优化后的参数有效的提高了模型模拟产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APSIM-maize模型 产量 适宜种植区 敏感性分析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Spring Maize (Zea mays L.)of Different Quality Type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Hong-wei ZOU De-tang MA Feng-m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common maize synthetic rat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probed by sweet maize, waxy maize, high starch maize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eaf area index (LAI), chlorophyll a content, chlorophyll b cont... common maize synthetic rat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probed by sweet maize, waxy maize, high starch maize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eaf area index (LAI), chlorophyll a content, chlorophyll b content,photo-PR) showed single peak curve at the whole growth stage. The stages of peak were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varieties. NEAUS4 had the lowest peak and while SIDAN 19 had the highest among all stages. Ratio of chlorophyll a to b was low at seedling stage, reached the peak atjointing stage and then declined. SIDAN 19 had the lower level at the last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maize (Zea mays L.)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leaf area index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tic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戴明宏 陶洪斌 +2 位作者 廖树华 王利纳 王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36,共7页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 在对DSSAT4.0中CERES-Maize模型进行参数校正和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气象站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以及华北地区典型的土壤数据展开模拟。结果表明,在一年一季的生产条件下,华北平原各地区玉米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为13.53~22.56t/hm2;各地区玉米产量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播期范围内均呈随播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对这一趋势和各气象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在华北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平均日辐射量,而华北中南部主要驱动因子是灌浆期的温度。华北平原自北向南,优化播期呈逐渐推迟的趋势:北部怀来地区5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北京、乐亭和天津地区以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产量最高;中南部以6月中上旬播种(夏播)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春玉米 华北平原 产量潜力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Hybrid-Maize模型适应性及春玉米生产潜力估算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毅 李世清 +1 位作者 陈新平 白金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2-308,共7页
通过对Hybrid-Maize玉米高产模型进行田间验证,应用该模型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生产潜力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在黄土旱塬表现出较好模拟效果,总生物量、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其决... 通过对Hybrid-Maize玉米高产模型进行田间验证,应用该模型对黄土旱塬春玉米生产潜力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Hybrid-Maize模型在黄土旱塬表现出较好模拟效果,总生物量、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具有极显著线性相关性,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469、0.8164和0.9650,回归系数分别为1.0198、0.9787和1.1844,接近于1。黄土旱塬区多年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别,对多年平均光温籽粒和总生物量生产潜力,紧凑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3.25和22.45t/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2.32和20.62t/hm2,年际变化小;对多年平均气候籽粒和总生物量生产潜力,紧凑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1.97和19.94t/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分别为11.37和18.63t/hm2,年际波动大。在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潜力挖掘的主要途径应集中在提高密度和水分限制条件下,Hybrid-Maize玉米模型在指导玉米高产栽培上具有较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maize模型 生产潜力 产量模拟 春玉米 黄土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RES-Maize模型春玉米水分优化管理决策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1 位作者 Wilhelm Claupein 王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7-192,共6页
在完成DSSAT(4.0.1.0)中CERES-Maize模型参数的校正和验证之后,利用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针对北京地区的春玉米生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春玉米4月底播种多年平均产量为11.5 t/hm2,当播期推迟至5月底时产量平... 在完成DSSAT(4.0.1.0)中CERES-Maize模型参数的校正和验证之后,利用30年(1976-2005年)的气象资料针对北京地区的春玉米生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分灌溉的条件下,春玉米4月底播种多年平均产量为11.5 t/hm2,当播期推迟至5月底时产量平均提高了4.1%。推迟播期后,春玉米生育期内降雨分布更加均匀。4月底播期的推荐灌溉量多年平均为150 mm,推迟播期后推荐灌溉量减少了50 mm,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4.9%。在仅灌底墒水及雨养条件下,推迟播期后WUE则分别提高了25.4%和35.6%。5月底播种时,仅灌底墒水在67%的年份里产量达到充分灌溉的水平,即使在雨养条件下仍在50%的年份里和自动灌溉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maize 春玉米 水分管理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留一交叉验证法的APSIM-Maize产量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雪宁 张永强 +2 位作者 张选泽 马宁 张俊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54-2860,共7页
作物生长模型APSIM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和农业生产管理中,在观测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留一交叉验证是提高模型模拟能力的关键途径。本研究以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APSIM-Maize模型模拟2012—2019年间玉米产量... 作物生长模型APSIM广泛应用于作物估产和农业生产管理中,在观测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开展留一交叉验证是提高模型模拟能力的关键途径。本研究以内蒙古十大孔兑地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量化分析了APSIM-Maize模型模拟2012—2019年间玉米产量对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并根据参数敏感性强弱对APSIM-Maize模型进行交叉验证与参数率定,提高了模型模拟能力。主要结果为:(1)影响春玉米产量的敏感性参数由强到弱依次是:蒸腾效率系数、辐射利用效率、开花到成熟的积温、出苗到拔节的积温、开花到灌浆的积温、潜在灌浆速率、光周期和最大穗粒数;(2)交叉验证时,APSIM-Maize模型各参数变异系数在1.06%~23.32%之间波动,总体上模型参数变异性小,可靠性高;(3)APSIM-Maize模型经过参数率定后的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72,RMSE=401.5kg hm^(-2)),模型在十大孔兑地区春玉米产量的评估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本研究为在农田试验数据有限情况下提高模型率定参数的可靠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maize模型 交叉验证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模式对黄土旱塬区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7
作者 王磊 樊廷录 +5 位作者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张建军 周刚 徐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5,共9页
为了研究黄土旱塬雨养旱作区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寻求雨养旱作区聚水保墒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于2021年起设置了3种覆盖模式的定位试验,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BM)、聚乙烯地膜与... 为了研究黄土旱塬雨养旱作区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寻求雨养旱作区聚水保墒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于2021年起设置了3种覆盖模式的定位试验,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BM)、聚乙烯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减量条带覆盖(FH),研究了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绿叶面积指数、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H处理对土壤水分恢复效果优于PM和BM处理,至第二个种植季结束,FH处理较PM处理显著提高了深层土壤的水分含量,较PM处理提高7个百分点,较BM处理提高2.5个百分点。FH处理显著延缓了干旱胁迫对绿叶面积的不利影响,干旱期FH处理扬花期绿叶面积指数较PM和BM增加了11.9%~15.7%,而收获期FH处理较PM和BM处理均能增加春玉米绿叶面积指数4.3%~113.8%。FH处理较PM、BM处理增加百粒重3.9%~11.3%。2年平均产量FH处理较PM增产4.7%,较BM增产7.6%,减少平均耗水量9.2%~11.5%,降水利用效率与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M、BM处理增加5.5%和22.2%、7.7%和19.2%。综上所述,FH覆盖减少了生物降解地膜投入量,同时具有与PM相似保墒能力,降水较多时聚水保墒性能优于PM和BM,可以作为旱作雨养区地膜减量覆盖优化覆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区 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生物降解地膜 地膜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区地膜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与产量影响
8
作者 王磊 周刚 +4 位作者 张建军 赵刚 党翼 李尚中 樊廷录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对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效果,探索能够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高水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方式。[方法]于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平...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对旱作农业区春玉米土壤水分、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效果,探索能够减少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高水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方式。[方法]于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聚乙烯地膜宽膜覆盖平作(PM)、生物降解地膜宽膜覆盖平作(BM)、聚乙烯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复合条带覆盖(FH)3个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水分亏缺变化、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FH处理的春玉米耗水量最低,平均为390.0 mm,PM处理的耗水量最高,平均为430.5 mm;FH处理的降水/耗水比例最高,达96.5%。FH处理在促进玉米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2021年,FH处理的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籽粒产量达到了17160.9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40.9 kg/(hm^(2)·mm),显著高于PM和BM处理;2022年FH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PM和BM分别提高34.2%和20.7%;2023年FH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3473.5 kg/hm^(2),30.0 kg/(hm^(2)·mm)。[结论]FH处理在改善土壤水分环境、促进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产量形成,可作为黄土旱塬区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的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塬 春玉米 生物降解地膜 产量 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河套平原典型作物的SWAP模型参数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颖 段绍祎 雷慧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3-80,共8页
为提高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在河套平原典型作物农田的模拟精度,该研究基于7个试验站点共21 a的田间试验数据,在春玉米、春小麦和向日葵农田分别构建了SWAP模型,并利用PEST(parameter estimation)算法对模型中的作物... 为提高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在河套平原典型作物农田的模拟精度,该研究基于7个试验站点共21 a的田间试验数据,在春玉米、春小麦和向日葵农田分别构建了SWAP模型,并利用PEST(parameter estimation)算法对模型中的作物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优化,确定了敏感参数的在河套平原的优化值。结果表明,参数值优化后土壤含水率、含盐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模拟精度均有提升。尤其是在产量方面,春小麦、春玉米和向日葵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升至0.89、0.34和0.96。研究得到的优化参数集可更好地为该地区农田作物和水文过程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春小麦 向日葵 SWAP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春玉米区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评估
10
作者 王雪 孟玲敏 +5 位作者 贾娇 白雪 王义生 张伟 吴宏斌 苏前富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8-392,共5页
为了摸清玉米大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防治次数,以达到最少投入和最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设置大斑病不同病级梯度、不同防治次数的药效试验,从而确定大斑病的经济阈值。结果表明:大斑病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0.010... 为了摸清玉米大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防治次数,以达到最少投入和最佳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设置大斑病不同病级梯度、不同防治次数的药效试验,从而确定大斑病的经济阈值。结果表明:大斑病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0.0103 X^(1.732 6),以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与25%嘧菌酯悬浮剂混配剂对大斑病进行防治,与施药1次相比,施药2次增加的净利润仅为147.89元/hm^(2),从成本收益、农药减施角度考虑,确定大斑病药剂防治以1次为宜,以此为测算依据,结合公主岭地区当地产量、价格、药剂、施药成本等因素,确定大斑病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EIL)为32.20;建立防治初期病情指数(x)与防治后病情指数(y)的回归方程y=19.681+3.141 x,确定大斑病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ET)为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经济阈值 经济允许损失水平 北方春玉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施肥对渭北旱塬密植春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刘王涛 赵晓茹 +3 位作者 贾慧敏 张苗苗 秦晓梁 薛吉全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09,共10页
探究分层施肥对密植春玉米根系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玉米大田科学施肥和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3年5-11月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进行,设置2个施肥方式(不分层、分层施肥)和2个玉米品种(‘陕单650’‘郑单958’),以常规播种... 探究分层施肥对密植春玉米根系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玉米大田科学施肥和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3年5-11月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进行,设置2个施肥方式(不分层、分层施肥)和2个玉米品种(‘陕单650’‘郑单958’),以常规播种不分层施肥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分层施肥精播简化种植模式对玉米根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施肥对于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陕单650’的穗位高和穗位系数显著低于‘郑单958’,有更强的抗倒伏能力。分层施肥措施增加两个品种的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P<0.05),同时分层施肥措施减少了表层0~2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深层>20 cm土层中根系生物量的分配,‘陕单650’在深层根系分配的比例要大于‘郑单958’。分层施肥显著提高了‘陕单650’和‘郑单958’产量,产量分别显著提高43.49%、27.09%,主要得益于百粒质量和穗粒数的增加。此外,分层施肥也显著提高两个玉米品种的氮肥偏生产力。通过相关性分析,玉米产量增加与0~2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物量呈负相关,与>20 cm土层中的根系生物量呈正相关。综上,分层施肥能够有效促进春玉米深层根系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密植条件下,建议采用分层施肥技术同时选用耐密抗倒伏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施肥 春玉米 根系 产量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分次滴施提高春玉米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
12
作者 董宇恒 王富贵 +8 位作者 王永强 王振 白岚方 程志鹏 曹䶮婷 孙磊 于静辉 许俊雁 王志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6-942,共17页
【目的】传统浅埋滴灌玉米生产中多采用磷、钾全部基施,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养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磷、钾养分未实现分期调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升。因此,我们研究了适宜于浅埋滴灌玉米栽培的氮、磷、钾养分全部分施... 【目的】传统浅埋滴灌玉米生产中多采用磷、钾全部基施,生育期追施氮肥的养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磷、钾养分未实现分期调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升。因此,我们研究了适宜于浅埋滴灌玉米栽培的氮、磷、钾养分全部分施模式。【方法】田间试验于2022年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灌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和西辽河平原灌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同步开展,202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灌区科尔沁区开展。以玉米品种‘迪卡159’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在氮(N)、磷(P)、钾(K)总量分别为270、120、70.5 kg/hm^(2)条件下,设置常规施肥模式(CK)、无基肥氮磷钾3次滴施(WF-3)和无基肥氮磷钾6次滴施(WF-6)模式,并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处理,用于计算肥料利用率。于吐丝期(R1)、乳熟期(R3)、成熟期(R6)采集茎、叶和穗样品,测定生物量和氮、磷、钾含量,收获后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CK相比,两年四地田间试验WF-3和WF-6处理各指标的平均增幅为:群体生物量3.60%和8.61%,穗粒数2.78%和6.37%,千粒重2.03%和4.96%,产量5.26%和12.35%,净收益7.77%和12.32%,氮肥农学效率16.17%和41.63%,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5.61%和6.57%,花后籽粒氮素积累量13.62%和15.07%,磷肥农学效率16.24%和41.76%,磷素积累量9.69%和17.82%,营养器官磷素转运量4.92%和8.46%,花后籽粒磷素积累量13.38%和24.56%,钾肥农学效率16.37%和41.83%,钾素积累量10.87%和13.35%,营养器官钾素转运量15.07%和17.96%。WF-6处理以上所有指标的增幅均显著高于WF-3处理。【结论】氮磷钾分次滴施可以增加吐丝前后玉米养分的吸收、积累与分配,促进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四地的田间试验均证明,氮磷钾肥随滴灌分6次追施的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浅埋滴灌 分期施肥 养分吸收运转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措施对江淮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3
作者 尤根基 谢昊 +6 位作者 梁毓文 李龙 王玉茹 蒋晨炀 郭剑 李广浩 陆大雷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52-2163,共12页
多元替代减量增效是落实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实现玉米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为探明不同氮肥减施措施对江淮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江玉877为供试材料。设置... 多元替代减量增效是落实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实现玉米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为探明不同氮肥减施措施对江淮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黄淮海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江玉877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氮肥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225)、减量施氮(N180)、减量施氮配施硝化抑制剂(N180+D)、减量施氮配施凹凸棒石(N180+T)和减量施氮配施生物骨粉(N180+B),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N225处理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180,N180+D、N180+T、N180+B比N225处理产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N225相比,N180+D、N180+T、N180+B处理提高了吐丝期和乳熟期LAI以及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20.3%、18.1%、21.7%和14.5%、5.1%和21.5%,同时促进了干物质和氮素转运,提高了收获指数。2年试验中,N180+D、N180+T、N180+B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比N225提高17.3%、10.0%和22.9%。综上表明,本研究在减氮20%的基础上,通过配施硝化抑制剂、凹凸棒石和生物骨粉均可起到稳产增效的效果,可为玉米生产中实现绿色节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氮肥减施 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有机硒生物肥对陇东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及硒累积的影响
14
作者 续创业 张建军 +6 位作者 党翼 张铠鹏 赵海燕 王腾飞 魏江文 周刚 冯春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3-616,共4页
探究喷施有机硒生物肥对陇东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及硒积累的影响,为陇东旱塬区富硒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先玉1483为试验材料,设置120、240、360、720 kg/hm^(2)不同梯度有机硒生物肥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生物肥显著影... 探究喷施有机硒生物肥对陇东黄土旱塬春玉米产量及硒积累的影响,为陇东旱塬区富硒玉米生产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先玉1483为试验材料,设置120、240、360、720 kg/hm^(2)不同梯度有机硒生物肥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生物肥显著影响玉米生物产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喷施有机硒生物肥240kg/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较喷施清水对照提高了17.68%、5.55%。玉米籽粒、秸秆硒含量均随有机硒生物肥喷施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分别较喷施清水对照提高0.28~1.49、5.86~22.31倍。综上,喷施有机硒生物肥对陇东黄土旱塬春玉米的产量和籽粒、秸秆硒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尤以喷施有机硒生物肥240kg/hm^(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硒生物肥 春玉米 产量 硒含量 黄土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对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孙惠东 曹红霞 +1 位作者 刘林桃 杜国腾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9,共12页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 为探明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优质高效生产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当地推荐施氮量(260 kg·hm^(-2)),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探究有机肥替代30%化肥并配合5种化肥减施量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改善穗部性状,增加穗粒数的同时促进地上部生物量向籽粒分配,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211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18.85%可获得最高产量19 323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87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8.08%可获得最大收获指数60.4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且随着化肥减施比例增加,籽粒体内形成更多的粗脂肪。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增加春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促进氮累积量向籽粒分配,提高水氮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9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25.77%可获得最大氮累积量242.79 kg·hm^(-2)。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施173 kg·hm^(-2)化肥,即有机肥配合化肥减施33.46%可获得最高氮肥利用率33.96%。有机肥配合适量化肥减施可以有效固定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降低其向深层渗漏的风险。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同时考虑经济效益,推荐有机肥替代30%化肥(78 kg·hm^(-2))配合化肥减施18.85%~33.46%(49~87 kg·hm^(-2))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较低肥力砂壤土的有效提质增效技术并具有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有机肥 化肥减施 产量 籽粒品质 水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玉米氮素利用以及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的影响
16
作者 高明该 张鹏飞 +4 位作者 解文艳 杨振兴 刘志平 贺丽燕 周怀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目的]高强度化肥投入导致的氮素失衡是影响农田土壤环境的重要因素,覆盖可抑制氮素淋失、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但关于长期覆盖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能够合理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在土壤中的淋失的长期覆盖耕作措施。[方... [目的]高强度化肥投入导致的氮素失衡是影响农田土壤环境的重要因素,覆盖可抑制氮素淋失、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但关于长期覆盖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能够合理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在土壤中的淋失的长期覆盖耕作措施。[方法]本研究基于山西省寿阳县宗艾村北坪旱塬地的15年长期定位试验,以明确无覆盖(CK)、秸秆覆盖(J)、普通地膜覆盖(P)、宽幅地膜覆盖(S)、宽幅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和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6个处理在种植第15年(2023年)对旱地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剖面分布及累积的影响,以及种植第0、7、10、15年时不同覆盖方式下各处理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年际变化。[结果]种植春玉米第15年,6个处理玉米产量从高到低为SJ>S>P>PJ>J>CK,氮素回收利用率为SJ>S>PJ>P>J>CK,氮肥贡献率为SJ>S>PJ>P>J>CK,土壤氮素依存率为CK>J>P>PJ>SJ>S,氮肥偏生产力为SJ>S>PJ>P>J>CK,表明SJ处理产量最高且能够有效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效率。6个处理下硝态氮总累积量的77%~93%在200 cm以下的土层累积,可视为氮素的淋失,而SJ在200 cm以下土层的累积量占比小于其它覆盖措施,总量小于CK。在年际变化方面,6个处理土壤剖面硝态氮峰值明显下移,种植第15年与第7年相比,8年间土壤硝态氮峰值下移范围为80~180 cm,各处理均呈现出向500 cm土层以下淋洗的趋势;同时,SJ处理总迁移量显著小于CK以及其它覆盖处理。此外,土壤剖面硝态氮的阶段性迁移变化(年际变化)结合降水年型分析,发现经过多个丰水年份的硝态氮累积变化,与种植第7年和种植第10年的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相比,种植第15年6个处理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的下降幅度较大。[结论]施用化肥用量一致的条件下,长期覆盖处理在减少硝态氮淋失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其中宽幅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相结合的覆盖方式相比其它覆盖方式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和氮肥贡献率,同时有效减少土壤氮素依存率、抑制土壤硝态氮的淋失,从而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具有优化作物生产、保护环境和促进土壤可持续发展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方式 氮素利用 土壤硝态氮 旱地春玉米 长期定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西北春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茂功 焦钰舰 +3 位作者 张乾昌 刘兴军 孟丹丹 赵向田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评价西北春玉米区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以及不同地区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为西北春玉米区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参考。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线性统计模型2种分析方法,对玉米新品种ZD2008、ZD2139、ZD2141、ZD2230和对照品种先玉335... 评价西北春玉米区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以及不同地区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为西北春玉米区选择适宜品种提供参考。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线性统计模型2种分析方法,对玉米新品种ZD2008、ZD2139、ZD2141、ZD2230和对照品种先玉335在2021—2022年开展的西北春玉米区绿色通道试验中白银市景泰县、临夏州临夏县、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庆城县、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银川市永宁县、中卫市中宁县、延安市黄陵县、榆林市靖边县等10个试点的试验数据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间、各试点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参试玉米品种与试点间的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试验地点以张掖市甘州区的稳定性最好,参试玉米品种以ZD2141的稳定性最好。GGE双标图线性统计模型反映出玉米品种ZD2141在白银市景泰县、银川市永宁县、中卫市中宁县、延安市黄陵县、榆林市靖边县等试点的表现较好;玉米品种ZD2139在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庆城县、武威市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等试点的表现较好,说明这2个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建议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春玉米 品种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稳定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区水质模型的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土壤水氮运移及淋溶过程模拟
18
作者 姚举上 刘文娟 +1 位作者 马琨 邓江茹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运移的影响,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 RZWQM 2)对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情况进行参数率定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氮素运移的影响,应用根区水质模型(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version 2, RZWQM 2)对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农田水氮运移情况进行参数率定和数据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0.010 5~0.0291 g·g^(-1)、5.58%~13.42%,模型对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模拟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分别为1.089 6~10.754 7 mg·kg^(-1)、12.14%~42.30%,说明RZWQM 2模型在模拟宁夏引黄灌区土壤水氮运移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进一步模拟结果显示,在灌水量为533 mm、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能够维持作物高产的同时降低氮素淋溶损失,有利于进一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春玉米 根区水质模型(RZWQM 2) 水氮运移 淋溶过程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肥一体化密植春玉米适宜化控时期研究
19
作者 徐文倩 翟娟 +3 位作者 张园梦 张嬉云 李少昆 薛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33-643,共11页
倒伏是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喷施化学调节物质可有效提升玉米茎秆机械强度,预防倒伏现象的发生。为明确不同时期化控对玉米茎秆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MC670、登海618 2个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于不同的生育期(5展叶、6展叶、8展叶、1... 倒伏是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喷施化学调节物质可有效提升玉米茎秆机械强度,预防倒伏现象的发生。为明确不同时期化控对玉米茎秆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MC670、登海618 2个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分别于不同的生育期(5展叶、6展叶、8展叶、10展叶、12展叶、15展叶、抽雄期)进行化控处理,通过调查植株节间形态及机械强度、节间碳水化合物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特征,研究化控时期对玉米茎秆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MC670在6展叶化控处理下平均节间穿刺强度较对照不使用化控剂提高10.8%,基部节间(1~6)节直径增加6.1%,上、中、下部节间干重分别增加5.4%、18.9%、19.0%;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增加12.5%、14.8%、5.4%。登海618在8展叶化控处理下基部(1~5节)平均节间穿刺强度较对照不使用化控剂提高16.6%,中部节间直径增加14.6%,下、中部节间长度分别缩短11.9%、2.0%,中、上部节间干重分别增加33.1%、45.0%。15展叶化控处理下2品种产量较对照不使用化控剂提高5.5%~11.2%,有效穗数与对照不使用化控剂无显著差异,但穗粒数及百粒重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水肥一体化 密植 化控时期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灌区浅埋滴灌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刘海 孔融 +4 位作者 陆海玲 田兴云 闫彩虹 薛治军 杨燕东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23-627,共5页
探讨浅埋滴灌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实现河西灌区玉米的提质增产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试验研究了浅埋滴灌和覆膜大水漫灌2个处理对春玉米品种金庆707生育期、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膜... 探讨浅埋滴灌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实现河西灌区玉米的提质增产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试验研究了浅埋滴灌和覆膜大水漫灌2个处理对春玉米品种金庆707生育期、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膜大水漫灌相比,浅埋滴灌出苗晚3 d,生育期延长5 d;干物质积累量提高3.97%;株高降低5.28%,茎粗增加5.36%,可提高玉米的抗倒伏性;且浅埋滴灌较覆膜大水漫灌玉米产量提高9.25%,百粒重高2.3 g,经济效益提高3 540元/hm^(2),说明在实际生产当中,浅埋滴灌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节水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滴灌 春玉米 产量 效益 河西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