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立方形MgO粉末
1
作者 曲晟 姜丽鑫 于景坤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2,共8页
采用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了近纳米级立方形MgO粉末,选择无水乙醇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硫酸镁水溶液制备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炭粉混合,在800℃进行还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立方形MgO粉末。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硫酸... 采用反溶剂析出法结合还原热解法制备了近纳米级立方形MgO粉末,选择无水乙醇和不同初始浓度的硫酸镁水溶液制备前驱体粉末,将前驱体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炭粉混合,在800℃进行还原热分解反应,从而得到立方形MgO粉末。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硫酸镁水溶液浓度可以有效控制所制备MgSO_(4)前驱体的粒度、分散性和球形度。当硫酸镁水溶液初始浓度为0.1 mol/L时,前驱体的颗粒尺寸最小(平均颗粒尺寸为1.21μm),分散性最好,微观形貌为近球形。在还原热分解过程中,前驱体颗粒尺寸越小,形貌越近球形,炭粉添加量越高,MgO的转化率越高。当前驱体和碳粉质量比为2:1时,可以制备纯度较高的立方形MgO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溶剂析出法 还原热分解 MgO粉末 炭粉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AlN粉体合成与陶瓷制备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宇 谢建军 +4 位作者 汪暾 丁毛毛 章蕾 雷芳 施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6-4140,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将异丙醇铝盐与有机碳源蔗糖混合,在一定温度及pH值下制成干凝胶,然后在高温下将干凝胶中的铝盐与碳源进行化学分解,并通过碳热还原发生氮化反应,制得中位粒径约为1.0μm,含氧量低、无杂相的超细AlN粉体。最后,通过添加CaF... 采用湿化学法,将异丙醇铝盐与有机碳源蔗糖混合,在一定温度及pH值下制成干凝胶,然后在高温下将干凝胶中的铝盐与碳源进行化学分解,并通过碳热还原发生氮化反应,制得中位粒径约为1.0μm,含氧量低、无杂相的超细AlN粉体。最后,通过添加CaF_2-Y_2O_3二元烧结助剂,利用无压烧结技术成功制得相对密度超过99.0%,热导率>180 W/(m·℃)的AlN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湿化学法 醇盐水解 碳热还原 CaF2-Y2O3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对LiVPO_4F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钟胜奎 尹周澜 +2 位作者 王志兴 郭华军 李新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9-450,共2页
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了正极材料LiVPO4F,利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球磨对LiVPO4F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球磨的样品不能合成单相的LiVPO4F;球磨1 h和2 h合成的LiVPO4F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7 mAh/g和130 mA... 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了正极材料LiVPO4F,利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球磨对LiVPO4F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球磨的样品不能合成单相的LiVPO4F;球磨1 h和2 h合成的LiVPO4F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7 mAh/g和130 mAh/g,库仑效率分别为84.8%和87.2%,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率分别为16.2%和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VPO4F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磷酸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典模 潘鹤政 +2 位作者 伍丽萍 陈骏驰 彭静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对传统的均相沉淀法进行合理改进,以FeSO4·H2O为铁源,H3PO4为磷源,引入乙醇-水体系,制备Fe PO4。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对影响较大的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和分析,最终确定制备Fe PO4的最佳工艺条件。用自制超细磷酸铁加碳采... 对传统的均相沉淀法进行合理改进,以FeSO4·H2O为铁源,H3PO4为磷源,引入乙醇-水体系,制备Fe PO4。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对影响较大的工艺条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和分析,最终确定制备Fe PO4的最佳工艺条件。用自制超细磷酸铁加碳采用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制备超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比表面积、振实密度和粒度分布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是性能良好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磷酸铁锂 均相沉淀法 乙醇-水体系 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制备重结晶SiC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戴红莲 王思清 +1 位作者 查从济 闫玉华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研究了碳热还原制备重结晶α -SiC粉末的工艺过程。重点讨论了重结晶α -SiC的生长机理 ,同时 。
关键词 制备 碳热还原法 重结晶 SiC粉末 碳化硅 陶瓷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飞 王志兴 李新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37-239,共3页
以导电炭黑为还原剂、LiH2PO4和V2O5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Li3V2(PO4)3。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XRD、SEM和充放电测试表明:在750℃下烧结12 h合成的样品属于单斜晶系,0.2C充放电的首次放... 以导电炭黑为还原剂、LiH2PO4和V2O5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Li3V2(PO4)3。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的影响。XRD、SEM和充放电测试表明:在750℃下烧结12 h合成的样品属于单斜晶系,0.2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2.0 mAh/g,第2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118.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磷酸钒锂[Li3V2(PO4)3]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载PdCo催化剂的制备和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倩 陆天虹 吴敏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一大问题是甲醇易透过Nafion膜而使电池性能降低,因此阴极催化剂必须对甲醇氧化无电催化活性而对氧还原有好的电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在不同温度下用有机Pd盐热分解来制备碳载PdCo(PdCo/C)催化剂,发...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一大问题是甲醇易透过Nafion膜而使电池性能降低,因此阴极催化剂必须对甲醇氧化无电催化活性而对氧还原有好的电催化性能.本文采用直接热分解法在不同温度下用有机Pd盐热分解来制备碳载PdCo(PdCo/C)催化剂,发现制得的PdCo/C催化剂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及较好的PdCo合金化程度,因此对氧还原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其中,在200℃条件下制得的高度合金化的PdCo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最小,因此它表现出最好的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起始氧还原电位为0.69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热分解法 有机金属盐 碳载钯钴催化剂 电催化活性 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炭纤维/聚偏氟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电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洪亮 张国 +2 位作者 陈英 杨泽川 闫宇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1,共4页
通过共溶剂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炭纤维(CF)/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GO)在体积比1∶9的水(H2O)/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均一溶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热压还原后氧化石墨烯... 通过共溶剂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炭纤维(CF)/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GO)在体积比1∶9的水(H2O)/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均一溶液。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热压还原后氧化石墨烯(RGO)/PVDF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石墨烯与炭纤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CF的氧化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升了近3个量级。CF的氧化处理与石墨烯复合产生了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消除了负温度系数效应(NTC)。最终通过SEM观察等分析了出现上述差异和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炭纤维 共溶剂法 聚偏氟乙烯 热还原 正温度系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纳米Fe/g-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含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志奇 李丹 +1 位作者 郭惠妍 赵永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19-23,34,共6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铁为铁源,采用水热法、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系列介孔纳米铁/碳(Fe/g-C)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N2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镍系加氢催化剂废水处理为模型反应,探讨了Fe/g-C复合材料铁含量、废水pH值... 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铁为铁源,采用水热法、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系列介孔纳米铁/碳(Fe/g-C)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N2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镍系加氢催化剂废水处理为模型反应,探讨了Fe/g-C复合材料铁含量、废水pH值及处理温度对Ni^(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g-C复合材料具有石墨化特征和介孔晶相结构且晶粒尺寸在20~80nm范围内;同时,Fe/g-C复合材料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铁物种分散;在处理温度为30℃、废水pH值为5的条件下,10Fe/g-C复合材料(铁含量10%)对废水中Ni^(2+)的去除率达86.8%,除镍反应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g—C复合材料 水热法 碳热还原法 含镍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灵谦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08,共2页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3V2(PO4)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3V2(PO4)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样品(850℃,16 h)以0.2C倍率充放电,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是129 mAh/g和121 m...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Li3V2(PO4)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RD、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i3V2(PO4)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样品(850℃,16 h)以0.2C倍率充放电,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是129 mAh/g和121 mAh/g;循环30次后,放电容量为10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制备负极复合材料Sn/C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万红 黄钊文 岳敏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通过碳热还原法,以纳米碳、改性天然石墨为碳源还原SnO2,并用沥青进行二次碳包覆,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Sn/C。对样品进行了XRD、SEM分析及充放电性能测试。SnO2被过量的碳还原,形成粒径为1~2μm的金属Sn球。以改性天然石墨为... 通过碳热还原法,以纳米碳、改性天然石墨为碳源还原SnO2,并用沥青进行二次碳包覆,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Sn/C。对样品进行了XRD、SEM分析及充放电性能测试。SnO2被过量的碳还原,形成粒径为1~2μm的金属Sn球。以改性天然石墨为碳源制备的样品,首次充电(脱锂)、放电(嵌锂)比容量分别为412.4 mAh/g和591.1 mAh/g;第20次循环的充电比容量为342.1 mAh/g,库仑效率从第2次循环开始均在9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法 负极材料 Sn/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FePO_4为原料的LiFePO_4碳热还原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蕾 郭春雨 +2 位作者 赵永男 易炜 时喜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7,共3页
以磷酸铁作为铁源和磷源,以碳酸锂作为锂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C材料。选用不同碳源包覆和不同金属离子掺杂对样品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等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样品的结构... 以磷酸铁作为铁源和磷源,以碳酸锂作为锂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C材料。选用不同碳源包覆和不同金属离子掺杂对样品进行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等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和0.1 C倍率下,碳源为单一碳质前驱体的样品比采用混合碳源制备的LiFePO4/C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5 mAh/g,循环性能稳定;而以金属离子掺杂却很难有效地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磷酸铁 碳热还原法 碳包覆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合成ZrB_2粉体及其游离碳的去除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恩元 谢建林 李学钊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5-437,共3页
以八水合氯氧化锆、硼酸、蔗糖、柠檬酸、甘油为原料,按n(C)n(Zr)分别为5.5 1、6 1、6.5 1、7 1、7.5 1配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成ZrB_2先驱体干凝胶,然后在1 500℃氩气气氛中碳热还原制备ZrB_2粉体。采用XRD、SEM分析ZrB_2粉体的物... 以八水合氯氧化锆、硼酸、蔗糖、柠檬酸、甘油为原料,按n(C)n(Zr)分别为5.5 1、6 1、6.5 1、7 1、7.5 1配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成ZrB_2先驱体干凝胶,然后在1 500℃氩气气氛中碳热还原制备ZrB_2粉体。采用XRD、SEM分析ZrB_2粉体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采用DTA-TG分析ZrB_2粉体中游离碳和ZrB_2的起始氧化温度,然后分别在550和650℃进行0~140 min的除碳试验。结果表明:1)当配料中n(C)n(Zr)≤6.5时,ZrB_2粉体中不存在Zr C相;粉体团聚严重,一次颗粒粒径为100~200 nm,晶粒尺寸约为37 nm。2)ZrB_2粉体中游离碳和ZrB_2的起始氧化温度分别为500和700℃。3)在550和650℃分别氧化120和80 min后,游离碳已趋于氧化完全;在650℃保温140 min氧化后,ZrB_2未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硼化锆粉体 溶胶-凝胶法 碳热还原法 游离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C复相陶瓷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圣 王玺堂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简要论述了Al2O3-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如无压烧结法、热压烧结法、气压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等,重点介绍了碳热还原法。对以不同原料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材料的碳热还原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研... 简要论述了Al2O3-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如无压烧结法、热压烧结法、气压烧结法和溶胶-凝胶法等,重点介绍了碳热还原法。对以不同原料制备Al2O3-SiC复相陶瓷材料的碳热还原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碳化硅 复相陶瓷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碎片-镍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硝苯地平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玲煜 张羽翔 +7 位作者 周峰晨 马振 姚川 赵文博 吴宇昊 叶紫星 铁绍龙 南俊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4,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热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碎片-镍(CNF-Ni)复合材料,用于玻碳电极的修饰,构建硝苯地平电化学传感器(CNF-Ni/GC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技术研究CNF-Ni/GCE电极的形貌和催化特性。结果表明:CNF-Ni/GC... 通过溶胶-凝胶热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碎片-镍(CNF-Ni)复合材料,用于玻碳电极的修饰,构建硝苯地平电化学传感器(CNF-Ni/GC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技术研究CNF-Ni/GCE电极的形貌和催化特性。结果表明:CNF-Ni/GCE修饰电极对硝苯地平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优化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技术测定,硝苯地平浓度在4~160μ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该方法可用于实际药品中硝苯地平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碎片-镍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还原法 电化学检测 硝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制备磷酸铁钒锂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忠爱 朱令之 +1 位作者 韩恩山 寇艳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6-279,共4页
以Li2CO3、NH4H2PO4、Fe2O3、V2O5和C12H22O11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合成x Li Fe PO4·y Li3V2(PO4)3/C正极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XRD和SEM分析考察复合材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对性能的影响。x∶y=5∶1,在700℃下煅烧... 以Li2CO3、NH4H2PO4、Fe2O3、V2O5和C12H22O11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合成x Li Fe PO4·y Li3V2(PO4)3/C正极复合材料,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XRD和SEM分析考察复合材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对性能的影响。x∶y=5∶1,在700℃下煅烧10 h所得复合材料,XRD衍射峰强度大、特征峰明显,结晶度高;以0.1 C在2.0~4.9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5.8 m Ah/g,以1.0 C循环10次,容量保持率为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FePO4·yLi3V2(PO4)3/C 碳热还原法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粉体合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珍 凌永一 +4 位作者 尹艺程 王子昊 张婧 贾全利 刘新红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6-1656,共11页
TiC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高耐磨性等优良性能,在多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合成TiC粉体的方法较多,本文综述了碳/金属热还原法、熔盐辅助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等几种主要合成方法,并分析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TiC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高耐磨性等优良性能,在多个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合成TiC粉体的方法较多,本文综述了碳/金属热还原法、熔盐辅助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等几种主要合成方法,并分析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可为低成本、大规模合成高纯度、形貌可控的TiC粉体提供参考,还对TiC粉体未来合成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粉体 组成 结构 碳/金属热还原法 熔盐辅助合成法 机械合金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粉体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萍 徐恩霞 +1 位作者 谢宏旭 曹雨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综述了氮化硅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大规模采用的硅粉直接氮化法和碳热还原二氧化硅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氮化硅粉体 制备方法 研究现状 直接氮化法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分对煤基碳化硅形貌的影响
19
作者 张娜 詹海鹃 +3 位作者 王康 毕淑娴 马保军 刘万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5-469,共5页
以灰分含量不同的碳源和工业级白炭黑为反应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不同形貌的β-SiC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600℃氩气气氛中,当采用石墨碎(灰分≤0.02%)为碳源时,出现两相SiC,随着碳源灰分的增加,产品呈... 以灰分含量不同的碳源和工业级白炭黑为反应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不同形貌的β-SiC颗粒,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600℃氩气气氛中,当采用石墨碎(灰分≤0.02%)为碳源时,出现两相SiC,随着碳源灰分的增加,产品呈单相β-SiC,进一步增加碳源灰分,β-SiC的晶粒尺寸和颗粒尺寸也增加。不同灰分条件下,单相和两相SiC的出现表明:灰分的增加有利于相变的发生,且其含量对碳化硅的相变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分 Β-SIC 碳热还原法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结合熔盐辅助硼碳热还原合成(Ti_(0.2)Mo_(0.2)W_(0.2)Ta_(0.2)Nb_(0.2))B_(2)粉体
20
作者 董龙 庞百胜 +2 位作者 高宇 张海军 黄亮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8-1216,共9页
以(Ti、Mo、W、Ta、Nb)过渡金属氯化物、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高熵前驱体,研究NaOH加入量对合成高熵前驱体的影响;随后,以TiMoWTaNb高熵前驱体和碳化硼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结合熔盐辅助硼碳热... 以(Ti、Mo、W、Ta、Nb)过渡金属氯化物、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及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高熵前驱体,研究NaOH加入量对合成高熵前驱体的影响;随后,以TiMoWTaNb高熵前驱体和碳化硼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结合熔盐辅助硼碳热还原工艺合成(Ti_(0.2)Mo_(0.2)W_(0.2)Ta_(0.2)Nb_(0.2))B_(2)粉体,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反应物用量对所合成粉体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473 K、保温时间为3 h、NaOH的加入量为64 mmol,且TiMoWTaNb高熵前驱体与碳化硼(B_4C)摩尔比为1.0∶1.1、熔盐介质/反应物质量比为5.0∶1.0时,所制得样品为纯相,合成的单相(Ti_(0.2)Mo_(0.2)W_(0.2)Ta_(0.2)Nb_(0.2))B_(2)粉体中元素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过渡金属硼化物 溶剂热法 熔盐法 硼碳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