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电连接器绝缘件失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钟立强 李齐备 +2 位作者 郭鸿杰 钱萍 陈文华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针对高温环境下绝缘材料易老化裂解乃至碳化,导致高温电连接器绝缘性能下降而不能满足型号装备工作要求的问题,以某型号装备用J58型高温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验证了其聚酰亚胺(polyimide, PI)绝缘件的失效机理。同时,通过高温劣化... 针对高温环境下绝缘材料易老化裂解乃至碳化,导致高温电连接器绝缘性能下降而不能满足型号装备工作要求的问题,以某型号装备用J58型高温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验证了其聚酰亚胺(polyimide, PI)绝缘件的失效机理。同时,通过高温劣化实验研究了其绝缘性能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PI绝缘件在450℃下持续工作30 min后出现了碳化趋势,其绝缘电阻显著下降,但大于5 GΩ,仍可满足某型高超导弹的工作要求。研究结果为高温电连接器的可靠性设计、选用及后期维护决策提供了依据,并有助于提升高超导弹等型号装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电连接器 绝缘性能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连接器用G100硅橡胶绝缘件贮存可靠性建模与验证
2
作者 钱萍 施佳煜 +2 位作者 陈文华 杨帆 王友维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522,共9页
针对电连接器用G100硅橡胶绝缘件在长期贮存条件下的可靠性建模问题,从微观层面分析并揭示了其绝缘电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温度和湿度引起了材料基体大分子基团发生氧化和水解反应;基于分子动力学和质量作用定律,分析了在温度和湿度... 针对电连接器用G100硅橡胶绝缘件在长期贮存条件下的可靠性建模问题,从微观层面分析并揭示了其绝缘电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温度和湿度引起了材料基体大分子基团发生氧化和水解反应;基于分子动力学和质量作用定律,分析了在温度和湿度影响下G100硅橡胶载流子浓度的变化,建立了G100硅橡胶失效物理模型;结合中心极限定理,构建了G100硅橡胶绝缘件贮存可靠性模型;利用A-D(Anderson-Darling)检验法和拟合优度检验法,结合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为电连接器用G100硅橡胶在长贮条件下的绝缘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绝缘件 G100硅橡胶 失效物理模型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模型的电连接器剩余寿命预测
3
作者 骆燕燕 祁侨绅 +2 位作者 王永鹏 刘昙 安劲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5,共9页
为预测电连接器的剩余寿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Wiener模型与离散灰色模型(discrete grey model,DGM(1,1))组合的电连接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根据Arrhenius模型选取温度循环试验的应力大小,确定试验周期、暴露时间及温升率等参数,选择接... 为预测电连接器的剩余寿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Wiener模型与离散灰色模型(discrete grey model,DGM(1,1))组合的电连接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根据Arrhenius模型选取温度循环试验的应力大小,确定试验周期、暴露时间及温升率等参数,选择接触电阻为退化特征量,进行温度循环试验;其次,分别采用自适应Wiener模型与DGM(1,1)模型对温度循环下的电连接器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对比不同温度应力下两种模型伪寿命预测结果,提出了自适应Wiener与DGM(1,1)的组合模型;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Arrhenius模型中参数,外推正常温度下电连接器寿命。结果表明:DGM(1,1)模型在较低的温度应力下预测结果更准确,而自适应Wiener模型在较高的温度应力下预测结果更准确;在综合考虑不同温度应力模型适用性的情况下,构建的自适应Wiener和DGM(1,1)组合模型能更精准地预测电连接器的剩余寿命。研究结果可为电连接器的维修决策提供参考,为电气设备可靠性的提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自适应Wiener模型 DGM(1 1)模型 温度循环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热老化对电连接器插合界面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培焱 杨皓翔 +3 位作者 宋彦博 杨心如 冯阳 李盛涛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4,共12页
电连接器插合处硅橡胶与环氧树脂绝缘之间合适的界面压力和良好的绝缘性能是保证其稳定运行的关键,但硅橡胶的老化特性会影响其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压力和绝缘性能。为了研究硅橡胶热老化对电连接器插合处界面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仿... 电连接器插合处硅橡胶与环氧树脂绝缘之间合适的界面压力和良好的绝缘性能是保证其稳定运行的关键,但硅橡胶的老化特性会影响其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界面压力和绝缘性能。为了研究硅橡胶热老化对电连接器插合处界面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仿真建立了硅橡胶和环氧树脂单锥面结构模型,并计算了插合处界面压力和电场的分布情况。以绝缘配合为基础,结合交联密度、红外光谱、拉伸性能等实验测试结果,分析了硅橡胶热老化对界面压力和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老化作用下硅橡胶发生了交联反应和提氢反应,交联密度增大,造成硅橡胶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插合处界面压力大于0.25 MPa,会引起硅橡胶结构损伤而发生局部放电,造成电连接器绝缘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热老化 电连接器 界面压力 电场分布 绝缘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模型的航空电连接器插孔视觉识别方法
5
作者 王云涛 张尚安 +1 位作者 徐瀛鹏 耿俊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基于增强现实或机械臂的航空电连接器智能插接辅助技术依赖于精准的插孔位置和排序等先验信息,而当前先验信息的获取完全依赖人工采集,精度和完整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航空电连接器插孔视觉识别方法。该方法... 基于增强现实或机械臂的航空电连接器智能插接辅助技术依赖于精准的插孔位置和排序等先验信息,而当前先验信息的获取完全依赖人工采集,精度和完整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航空电连接器插孔视觉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耦合,通过融合深度学习的两步插孔精确定位方法实现了针对航空电连接器三维模型插孔的精准检测和定位信息获取,然后基于环状分层思想对已定位的插孔进行补全和排序,最终实现了对复杂航空电连接器三维模型插孔的全自动智能化精准视觉识别,得到了精准的插孔位置及排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识别率和定位精度上均优于单一深度学习方法,其中融合YOLOv7的效果最佳,平均识别率为97.85%,平均定位误差为0.025 mm,平均定位时间为69 ms,漏识别插孔补全率为100%,排序正确率为100%,能够为基于增强现实或机械臂的航空电连接器智能插接辅助提供精准有效的先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三维模型 视觉识别 插孔定位 插孔补全 插孔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动汽车电连接器插拔试验系统设计与分析
6
作者 范景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0-207,共8页
为了提高汽车电连接的电气性能,设计一种液动汽车电连接器插拔试验系统。建立汽车电连接器插拔试验平台的机械结构模型,详细介绍了该插拔试验平台的测控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基于该系统进行插拔试验,得到不同的插拔速度、温度、插入角度... 为了提高汽车电连接的电气性能,设计一种液动汽车电连接器插拔试验系统。建立汽车电连接器插拔试验平台的机械结构模型,详细介绍了该插拔试验平台的测控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基于该系统进行插拔试验,得到不同的插拔速度、温度、插入角度和插入深度对插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分析和理论计算,得到插拔速率与插拔力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现场试验拟合出插拔力与温度、插拔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插拔试验结果可知:插拔力与插拔速率成反比;当温度逐渐升高时,插拔力先增加后稳定在一定值,最后逐渐减小;随着插拔深度的增加,插入力先增加后逐渐减小,最后稳定在恒定值,拔出力先增加后稳定在恒定值,最后增加到一定值后逐渐减小。通过插拔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液动汽车电连接器插拔试验系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实现高集成大功率汽车电连接的主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液压控制系统 试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分离连接器引发的典型故障分析
7
作者 王东方 马永强 +2 位作者 王景 邰晨凡 牛勃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文中针对屏蔽型可分离连接器引发的典型故障,从产品结构和故障实物照片对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引发故障的原因。通过对屏蔽型可分离连接器环氧树脂与嵌件在不同的配合状态下进行建模和电场仿真分析,说明故障分析的合理性,并根据... 文中针对屏蔽型可分离连接器引发的典型故障,从产品结构和故障实物照片对故障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引发故障的原因。通过对屏蔽型可分离连接器环氧树脂与嵌件在不同的配合状态下进行建模和电场仿真分析,说明故障分析的合理性,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在此类绝缘故障条件下与正常条件下的局放对比测试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故障分析的正确性。结合故障特点提出避免此类绝缘故障发生的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分离连接器 绝缘子 故障分析 电场仿真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随机过程模型的电连接器盐雾加速退化可靠性评估
8
作者 李紫薇 锁斌 +1 位作者 姜会霞 范书义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电连接器在盐雾环境中的退化过程受多种失效机理影响,常见的单一随机过程模型无法全面地评估其可靠性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随机过程模型的电连接器盐雾加速退化试验评估方法。该方法以两种常见的单一随机过程(Wiener过程和Gamma过程... 针对电连接器在盐雾环境中的退化过程受多种失效机理影响,常见的单一随机过程模型无法全面地评估其可靠性的问题,提出基于混合随机过程模型的电连接器盐雾加速退化试验评估方法。该方法以两种常见的单一随机过程(Wiener过程和Gamma过程)模型为基础,通过赋予其权重而建立混合随机过程模型,结合统一定义的加速模型建立可靠性模型,基于退化数据对可靠性模型中的未知参数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最后以YB3116F18-32型电连接器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施电连接器盐雾恒定加速退化试验,对获取的数据利用所提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混合随机过程模型 盐雾加速退化试验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贮存可靠性统计模型的加速试验验证与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钱萍 陈驰 +2 位作者 陈文华 吴山奇 郭明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6-894,共9页
针对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在长贮条件下的寿命评估问题,从机理层面分析了聚氨酯胶密封件内聚破坏和边界破坏导致性能下降的原因。依据从机理层面建立的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贮存可靠性统计模型,利用聚氨酯胶密封件温湿度综合应... 针对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在长贮条件下的寿命评估问题,从机理层面分析了聚氨酯胶密封件内聚破坏和边界破坏导致性能下降的原因。依据从机理层面建立的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贮存可靠性统计模型,利用聚氨酯胶密封件温湿度综合应力加速退化试验数据,综合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回归分析、AD检验及拟合优度等检验方法,从数据统计层面验证了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失效物理方程和退化轨迹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验证了失效机理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利用所建模型评估了电连接器用聚氨酯胶密封件在贮存环境下的可靠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密封失效机理 加速试验 统计检验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ChaoJi充电连接器温升仿真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奕杰 吕晓荣 +2 位作者 吴丹 雷珽 张开宇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高功率充电桩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大电流充电使其连接器温升明显。针对此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的发展需求,对ChaoJi充电连接器的温升仿真建模及软件仿真开展研究。首先,简化连接器的结构为圆筒状,结合接触件的结构类型以及接触电阻的影响... 高功率充电桩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大电流充电使其连接器温升明显。针对此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的发展需求,对ChaoJi充电连接器的温升仿真建模及软件仿真开展研究。首先,简化连接器的结构为圆筒状,结合接触件的结构类型以及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研究连接器接触点的热效应模型;其次,研究ChaoJi充电连接器的温升仿真方法;最后,对ChaoJi连接器进行软件热仿真,由此验证ChaoJi充电接口温升模型,得出温升值与通电电流约为二次方关系的结论。所研究的ChaoJi充电连接器温升模型及软件热仿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充电接口温升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ChaoJi充电接口 温升 热效应 连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件结构参数对连接器插拔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燕燕 段红玉 +1 位作者 马旋 杨静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在航空航天、国防等不同系统中,电连接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对某型号电连接器的插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对该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插孔簧片的开槽宽度对电连接器性能影响最小,一... 在航空航天、国防等不同系统中,电连接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对某型号电连接器的插拔特性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和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对该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插孔簧片的开槽宽度对电连接器性能影响最小,一般不考虑;而簧片的长度、缩口量和簧片厚度均对连接器的接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铍青铜触头材料的整体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材料(锡青铜和黄铜);另外,用圆角槽底代替直角槽底后,三种材料的最大等效应力减小约23%,最大插入力和接触压力都略有增加(约2.17%,3.2%),槽底应力集中的现象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有限元 插拔特性 优化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电连接器接触性能的影响及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易敏 余波 +1 位作者 彭承荣 徐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7-293,共7页
接触电阻是直接反映电连接器接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片簧式电连接器的公母端子过盈量、簧片片宽、簧片悬臂梁长度、簧片厚度四种结构参数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电连接器接触电阻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ABAQUS对... 接触电阻是直接反映电连接器接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片簧式电连接器的公母端子过盈量、簧片片宽、簧片悬臂梁长度、簧片厚度四种结构参数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电连接器接触电阻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ABAQUS对接触电阻进行仿真分析,设计了正交试验对某款电连接器四种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了四种结构参数对接触电阻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片簧式电连接器四种结构参数中簧片悬臂梁长度、簧片厚度对其影响更为显著;且公母端子过盈量和簧片片宽与接触电阻呈线性变化、簧片悬臂梁长度和簧片厚度与接触电阻呈抛物线变化;电连接器结构参数优化后接触电阻减小了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接触电阻 结构参数 赫兹接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下电连接器性能退化及磨屑迁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燕燕 祁侨绅 +2 位作者 王永鹏 武雄伟 马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电连接器在运行过程中随机振动导致其接触件发生微动磨损,产生磨屑造成接触性能降低的问题,分别进行步进应力及恒定应力随机振动试验。采用电容层析技术对微动磨损过程中电连接器接触件间磨屑进行检测,研究振动周期、振动方向、... 为探究电连接器在运行过程中随机振动导致其接触件发生微动磨损,产生磨屑造成接触性能降低的问题,分别进行步进应力及恒定应力随机振动试验。采用电容层析技术对微动磨损过程中电连接器接触件间磨屑进行检测,研究振动周期、振动方向、振动量级和负载电流对磨屑堆积与分布的影响;对试验后的试品进行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并引用分形维数研究磨屑分布均匀度,量化接触件表面的磨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周期、振动方向、振动量级对接触件间磨屑的产生与堆积具有正向累积效应;负载电流因发热与应力松弛的耦合作用,延缓了性能退化过程;轴向振动磨损最为严重;插针根部为严重磨损区域;电连接器在步进应力随机振动下的性能退化规律与恒定应力下相似,且步进应力下的磨屑特征值呈现出一定的阶跃变化特征;电连接器在微动磨损过程中接触表面形貌会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与磨屑特征值及接触电阻变化规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电容层析技术 磨屑 微动磨损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下电连接器微动磨损试验与性能退化模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骆燕燕 陈月港 +2 位作者 王永鹏 刘旭阳 张兆攀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4,共11页
针对电连接器在随机振动下微动磨损导致的接触性能退化问题,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监测微动磨损过程中电连接器接触件间磨屑的堆积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机振动时间、振动水平和载荷电流对磨屑的堆积具有正向累积效应;轴向振动下微动... 针对电连接器在随机振动下微动磨损导致的接触性能退化问题,采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监测微动磨损过程中电连接器接触件间磨屑的堆积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机振动时间、振动水平和载荷电流对磨屑的堆积具有正向累积效应;轴向振动下微动磨损最为严重;磨屑分布不均匀,插针根部的磨屑较多。接触电阻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不同于磨屑特征值总量的阶梯式增加,但在较高随机振动水平和负载电流下,两者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基于磨屑分布信息构建的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性能退化模型的预测误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微动磨损 磨屑 电容层析成像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受限区水下油气田开发方案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凡然 张重德 +3 位作者 曹永 张文龙 王刚 贾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85,共7页
针对国内浅水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及空间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受限区海域开发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设计思路。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和总体... 针对国内浅水油气资源开发环境影响及空间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满足受限区海域开发要求的环境友好型设计思路。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和总体布置的设计,国产浅水水下生产系统与深水相比在单体重量、作业方式、维护检修方面更加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采油树 浅水水下控制模块 水下防护结构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水下管汇 湿插拔水下电连接器 水下湿插拔液压连接器 节流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程序的严重事故用电气连接件仿真分析
16
作者 陈毅斌 邵明坤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0-486,共7页
为研究压水堆核电厂在发生严重事故工况时,氢气燃烧产生的瞬时高温对1E级电气连接件的热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某核电厂严重事故时氢气燃烧环境下的1E级电气连接件进行整机热仿真分析,得出了电气连接件温度场云图和电气... 为研究压水堆核电厂在发生严重事故工况时,氢气燃烧产生的瞬时高温对1E级电气连接件的热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某核电厂严重事故时氢气燃烧环境下的1E级电气连接件进行整机热仿真分析,得出了电气连接件温度场云图和电气连接件密封圈处的温度变化曲线。根据仿真结果对密封圈进行高温试验,验证了1E级电气连接件可以耐受严重事故工况氢气燃烧的高温环境,并顺利通过了严重事故氢气燃烧试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减少前期投入约200万元,为产品设计选型提供分析指导。对同类电气连接件及其他电气设备,在核电厂严重事故环境中的设计选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连接件 严重事故 氢气燃烧 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头和转接头HPM击穿现象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章勇华 杨志强 +3 位作者 李平 王宏军 宋晓欣 宁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3-236,共4页
介绍了同轴电缆头和转接头的HPM击穿实验研究方法,给出了几种电缆头和转接头微波击穿功率随微波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脉冲持续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微波击穿发生在同轴电缆头连接处,是电缆接头沿面滑闪,且击穿... 介绍了同轴电缆头和转接头的HPM击穿实验研究方法,给出了几种电缆头和转接头微波击穿功率随微波频率、脉冲宽度、重复频率和脉冲持续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微波击穿发生在同轴电缆头连接处,是电缆接头沿面滑闪,且击穿功率随同轴电缆及转接头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击穿功率也随微波脉冲宽度(30 ns^1μs)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在100 ns附近有一拐点;在低重复频率(1~1000 Hz)下,重频对击穿功率的影响不大;微波频率在2.856~9.37 GHz变化时,微波频率对击穿功率的影响不明显;微波脉冲宽度较窄时(几十ns以下),击穿功率随持续时间变化不大,脉冲宽度较宽时(百 ns以上),击穿阈值随持续时间的增大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击穿 同轴电缆 转接头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电连接器加速性能退化试验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林瑞进 陈文华 +2 位作者 刘娟 高亮 潘骏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为解决高可靠长寿命的航天电连接器即使进行加速寿命试验也难以获得失效数据的问题,对电连接器失效模式以及长期贮存下接触性能变化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电连接器性能退化存在可能性,并根据长期贮存下试验数据的验证,得出电连接器性能具有... 为解决高可靠长寿命的航天电连接器即使进行加速寿命试验也难以获得失效数据的问题,对电连接器失效模式以及长期贮存下接触性能变化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电连接器性能退化存在可能性,并根据长期贮存下试验数据的验证,得出电连接器性能具有退化特性.通过温度加速应力下电连接器接触性能数据的分析,得出其性能退化具有加速性,还具有一定的加速退化规律,这为采用加速性能退化试验对航天电连接器进行可靠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性能退化 可靠性 加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电连接器的空间环境效应和失效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亮 陈文华 +2 位作者 刘娟 周升俊 卢献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598-1604,共7页
从卫星对某型电连接器的功能要求和电连接器在轨运行时所面临的空间环境出发,分析了电连接器的空间环境效应和相应的失效模式。首先,分析了电连接器在轨工作时面临的应力;然后,分析了这些应力对电连接器的电性能、密封性能和电磁屏蔽性... 从卫星对某型电连接器的功能要求和电连接器在轨运行时所面临的空间环境出发,分析了电连接器的空间环境效应和相应的失效模式。首先,分析了电连接器在轨工作时面临的应力;然后,分析了这些应力对电连接器的电性能、密封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失效模式。分析表明:几乎每一个空间环境因素都能对电连接器的性能造成影响而导致电连接器失效;电连接器在空间环境综合作用下的失效模式十分复杂,有的空间环境因素会同时导致多种失效,而不同的失效模式之间会形成竞争失效甚至相关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空间环境 环境效应 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电连接器环境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陈文华 李红石 +2 位作者 连文志 潘骏 卢献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8-351,共4页
在环境应力作用下,航天电连接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接触失效,影响航天电连接器接触寿命的主要是环境温度和振动应力.失效物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和振动应力的综合作用下,航天电连接器的失效物理方程为广义Eyring模型.按照航天电连接... 在环境应力作用下,航天电连接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接触失效,影响航天电连接器接触寿命的主要是环境温度和振动应力.失效物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和振动应力的综合作用下,航天电连接器的失效物理方程为广义Eyring模型.按照航天电连接器的系统可靠性模型,利用极值分布理论推导出航天电连接器的寿命服从两参数的Weibull分布.根据基于均匀正交试验理论设计的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案,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求得了Y11X系列航天电连接器在环境温度和振动应力综合作用下的可靠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环境综合应力 加速寿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