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涂文斌 胡志华 +3 位作者 邹雨柔 刘冠鹏 王善林 陈玉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4,共6页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无铅钎料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是影响焊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时效时间和Sb添加对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逐渐增加,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为γ-Cu_(5)Zn_(8)相。Sb添加会减小长时效后的Sn-9Zn-3Bi/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其生长系数从0.67μm/h^(1/2)降至0.56μm/h^(1/2)。随着时效时间延长至168 h,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除了γ-Cu_(5)Zn_(8)相外,还会在靠近Cu基板处形成Cu_(6)Sn_(5)相和靠近钎料侧形成扩散反应层,Sb元素会扩散到焊点界面处Cu_(6)Sn_(5)相中,以固溶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时间 Sb添加 Sn-9Zn-3Bi钎料 界面组织 生长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改良分散性土拌和工艺与压实特性
2
作者 何建新 高鹏展 +4 位作者 杨海华 杨伟 文军 耿旭 王宁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新疆某水库心墙坝用土为分散性土,设计采用掺1%石灰进行处理。为确保使用石灰改良分散性土的心墙坝工程质量,实现拌和的均匀效果,在碾压试验的基础上,使用ZB05型冷再生路拌机对石灰分别进行1、2、4、6次的拌和,通过SG-6型多功能直读式... 新疆某水库心墙坝用土为分散性土,设计采用掺1%石灰进行处理。为确保使用石灰改良分散性土的心墙坝工程质量,实现拌和的均匀效果,在碾压试验的基础上,使用ZB05型冷再生路拌机对石灰分别进行1、2、4、6次的拌和,通过SG-6型多功能直读式测钙仪随机快速检测土料石灰含量,对石灰改良土的均匀性进行质量控制;探究陈化时间对改良土击实特性的影响,并结合室内压缩和直剪试验研究现场施工环境下龄期对改良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碾压8遍且摊铺厚度为30、35 cm时,沉降量已基本稳定,干密度可满足≥1.73 g/cm^(3)、压实度可满足≥99%的条件;在搅拌遍数为6时,拌和石灰的均匀性趋于稳定,变异系数为0.28;石灰改良土的陈化时间越长越不利碾压,按99%的压实度时评价陈化时间应≤9 h;改良土的压缩性和强度受龄期影响明显,龄期增大,石灰改良土的压缩性减小、抗剪强度增大,与室内试验规律相一致。研究成果可为采用石灰改良分散性土的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土 碾压工艺 拌和工艺 陈化时间 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热老化的时间效应及微观机理
3
作者 曾召田 林铭宇 +3 位作者 孙德安 邵捷昇 曹珊珊 吕海波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2-1824,共13页
高温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的热老化时效性对于评价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的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热老化时间(t=0,15,30,60,90,120 d)的高温预处理,研究热老化后膨润土试样的工程屏障性能参数(... 高温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的热老化时效性对于评价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的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热老化时间(t=0,15,30,60,90,120 d)的高温预处理,研究热老化后膨润土试样的工程屏障性能参数(导热系数λ、恒体积膨胀力Ps、无侧限抗压强度qu、比表面积SSA)随热老化时间t的演化规律;基于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试验探讨了高温热老化后MX80膨润土中矿物成分、吸附水、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从微观角度揭示出高温条件下热老化时间对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MX80膨润土的工程屏障性能均随热老化时间t的增加而递减,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其主要发生在0~15 d,衰减率为56.89%~68.51%;(2)高温热老化过程中,膨润土中蒙脱石矿物部分转化为钠云母、土中吸附水脱失、土体微结构演化,上述微观变化与其工程屏障性能热老化时效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高温条件下,MX80膨润土的工程屏障性能参数与其蒙脱石含量C_(m)、吸附水含量w均呈线性正相关,表明膨润土的矿物成分转化、土中吸附水变化、土体微结构演化是引起其工程屏障性能热老化时效性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缓冲材料 屏障性能 热老化时间 高温状态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老化下叠层轮胎隔震垫动力响应分析
4
作者 张广泰 周金诺 +1 位作者 吴锐 陆东亮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 基于前期对叠层轮胎隔震垫(STP)热氧老化下力学性能的研究,建立两层砌体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分析经过0、25、50、75及100 a热氧老化后的STP在实际工况下的隔震性能。结果表明,安装了STP的隔震结构相比于非隔震结构层间剪力降低了44.20%~54.80%,顶层加速度降低了26.90%~36.50%,且经历不同年限热氧老化后STP仍保持着较好的隔震性能;隔震连接处STP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稳定,热氧老化后滞回耗能有所上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出隔震结构在STP老化年限50 a内的平均水平减震系数均小于0.5,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中上部结构降低1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因此建议STP的安全使用年限为5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轮胎隔震垫 隔震性能 时程分析法 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的应用
5
作者 唐晖 傅斌生 +5 位作者 杨卿 姚嘉 曾凯宁 冯啸 易述红 杨扬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 目的探讨肝中静脉劈分-重建技术在低龄儿童来源供肝劈离式肝移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2例低龄儿童来源供肝行肝中静脉劈分-重建后为4例儿童受者行劈离式肝移植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供者1为6岁4个月女童,体质量为21 kg,获取供肝质量为496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01 g和280 g,分别移植给9月龄6.5 kg男童和9月龄7.5 kg男童,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GRWR)分别为3.09%和3.73%。供者2为5岁8个月男童,体质量为19 kg,供肝质量为673 g,劈离后左、右半肝质量为230 g和400 g,分别移植给13月龄9.5 kg女童、15月龄12 kg男童,GRWR分别为2.42%和3.33%。两例供肝均采用离体劈离方式,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并利用异体髂静脉和髂动脉血管补片重建,根据GRWR 4例移植肝均无减体积。4例受者中1例因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移植肝无功能死亡,3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规律随访至2023年7月31日,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对供肝进行细致评估及术中精细操作、匹配合适儿童受者的前提下,可选择合适的低龄儿童供肝进行劈离。采用肝中静脉正中完全劈分-重建的方式,可有效保证左右半肝的静脉充分回流,保证了足够功能性肝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中静脉劈分-重建 低龄儿童来源供肝 劈离式肝移植 移植物与受者质量比 体质量指数 肝功能 国际标准化比值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隐孢子虫在HCT-8和AGS细胞中增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逯兆喜 吴亮 +6 位作者 姜旭淦 沈玉娟 傅行礼 涂国华 李礼 陈盛霞 曹建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478,483,共5页
目的比较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在人结肠腺癌(human ileocecal adenocarcinoma,HCT-8)细胞和人胃腺癌(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AGS)细胞中的增殖。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CT-8细胞和AGS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 目的比较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在人结肠腺癌(human ileocecal adenocarcinoma,HCT-8)细胞和人胃腺癌(human stomach adenocarcinoma,AGS)细胞中的增殖。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CT-8细胞和AGS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待细胞生长融合至60%~70%时,加入2.5×105个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培养至24 h和48 h,以Giemsa染色法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虫体在细胞中的增殖。结果 Giemsa染色法观察24 h和48 h HCT-8细胞中虫体数量均高于AGS细胞(P<0.05)。Real-time PCR技术测得24 h和48 h HCT-8细胞中安氏隐孢子虫卵囊COWP基因拷贝数均高于AGS细胞(P<0.05)。结论与AGS细胞相比,以HCT-8细胞作为体外感染模型更利于安氏隐孢子虫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隐孢子虫 HCT-8细胞 agS细胞 GIEMSA染色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特征辨识的IGBT焊料层老化状态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为介 刘畅 +4 位作者 陈钰洁 成庶 向超群 袁炜钰 赵洪利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3-1395,共13页
IGBT(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作为电气化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电气部件,在牵引传动、变流控制和辅助照明供电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焊料层老化是IGBT模块的典型退化形式,而作为老化状态评价指标的空洞、裂纹参数的... IGBT(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作为电气化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电气部件,在牵引传动、变流控制和辅助照明供电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焊料层老化是IGBT模块的典型退化形式,而作为老化状态评价指标的空洞、裂纹参数的获取却受限于模块的外部封装。为在保证监测对象完整性的前提下达到其状态评估的目的,基于传输线理论和拓展频谱时域反射(spread spectrum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SSTDR)法提出IGBT反射信号检测方案,并提出反射波解析拟合算法以实现对混叠采样信号的目标提取与特征辨识。然后在考虑焊料层退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模块芯片端等效阻抗解析模型,进而建立“信号−阻抗−焊料层”的映射关联,并以SKM50GB12T4型IGBT为例,通过开展功率循环加速老化实验,明确空洞率随焊料层老化状态的变化趋势。最后,基于信号传输和器件阻抗建模理论对各阶段老化样本开展反射信号特征辨识研究,分析信号特征参数随器件劣化进程的变化规律,为焊料层老化状态评估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中检测端阻抗随空洞增长呈现出先缓慢减小(寄生电容主导),后快速增大的趋势(空洞、芯片主导),进而得到一致的反射信号特征参数变化趋势,与空洞变化规律的阻抗分析结果相符,故可基于特征参数增量属性将服役周期划分为健康、缓慢退化期、快速劣化期和故障损坏4个阶段。相较于空洞统计的评价方法,本方法借助信号反射特性间接刻画了焊料层空洞发展趋势,克服了内部参数监测方案的部分局限性。研究结果为IGBT焊料层老化状态的无损化检测与评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焊料层 空洞率 老化状态评估 拓展频谱时域反射 信号特征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化时间对“黄滩酱油”理化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姚建华 于巍 +3 位作者 李佳剑 罗忠英 范凯 李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5,共8页
该实验以“黄滩酱油”陈化7年、陈化4年、陈化2年的头油和二油为原料,研究陈化时间对原油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头油和二油的品质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头油和二油的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游离氨基酸含量... 该实验以“黄滩酱油”陈化7年、陈化4年、陈化2年的头油和二油为原料,研究陈化时间对原油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头油和二油的品质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头油和二油的氨基酸态氮、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色率值增高,还原糖及氯化钠含量降低;头油的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总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二油(P<0.05),其中陈化7年头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约是陈化2年二油的5.2倍。电子鼻和电子舌分析可知,酱油中氮氧化物、硫化合物、烷类含量较高,其中陈化7年头油含量最高,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酸味值、涩味、苦味回味以及鲜味丰富度逐渐增高。综上,延长陈化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原油的品质,头油比二油品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滩酱油” 陈化时间 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2 位作者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分别基于7个烟草靶斑病菌株基因组中ITS-5.8S r D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进行验证;建立检测体系并对接种烟草靶斑病菌的叶片和土壤中的烟草靶斑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对R.solani AG-3具有特异性... 分别基于7个烟草靶斑病菌株基因组中ITS-5.8S r DNA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及探针特异性进行验证;建立检测体系并对接种烟草靶斑病菌的叶片和土壤中的烟草靶斑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及探针对R.solani AG-3具有特异性,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烟草叶片及土壤样品中的烟草靶斑病菌。接种烟草叶片的检测表明,接种后6h就可检测到强致病力菌株YC-9,12h后能检测到弱致病力菌株LF-2;获得了烟草靶斑病菌DNA质量的对数与添加菌丝量的对数之间的回归曲线方程,对不同月份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靶斑病菌在土壤中呈周年动态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靶斑病菌 ag-3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g-Cu_(28))-xSn合金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良锋 丘泰 +1 位作者 杨建 冯永宝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g—Cu28)-xSn系合金粉末,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研究了Sn含量对合金熔化温度、球磨时间对合金粉末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Sn对合金的熔化温度有显著影响,随Sn含量...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g—Cu28)-xSn系合金粉末,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研究了Sn含量对合金熔化温度、球磨时间对合金粉末的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Sn对合金的熔化温度有显著影响,随Sn含量增加合金熔化温度下降趋势减缓;当Sn含量为30%时,合金熔化温度最低为539.3℃。球磨40h时,(Ag—Cu28)-30Sn粉料合金化完全,其物相组成为Ag4Sn、Cu3Sn和Cu6Sn5。球磨初始阶段(Ag—Cu28)-30Sn粉料颗粒异常长大,球磨至40h时合金化完成,颗粒断裂和焊合达到平衡,合金粉末粒度均匀,平均粒径约为5~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ag—Cu—Sn 熔化温度 球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处理时间对Pb-A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俊 张喆 周生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19,27,共4页
通过采用恒定的熔体温度、超声功率及频率、施振深度,对Pb-Ag合金熔体施振不同时间,探讨超声处理对Pb-Ag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体温度为370℃时,熔体粘度适宜,空化效应和声流作用明显,短暂的施振处理(1~2 mi... 通过采用恒定的熔体温度、超声功率及频率、施振深度,对Pb-Ag合金熔体施振不同时间,探讨超声处理对Pb-Ag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体温度为370℃时,熔体粘度适宜,空化效应和声流作用明显,短暂的施振处理(1~2 min)即可达到理想的细晶效果,而长时间的超声波处理(3~5 min)只会引起熔体内较大的热效应,使细小的晶粒重熔,从而使得晶粒粗大。通过适宜的超声处理,Pb-Ag合金显微组织显著细化、均化,电化学性能有所提升,其中电阻率下降12.95%,极化电位负移290 mV,槽电压下降1.77%,达到了一定的节能降耗的目的,为今后制备高性能低能耗的Pb-Ag合金电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处理 施振时间 Pb-ag合金 显微组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57.6Ag-22.4Cu-10.5In-9.5Sn合金粉末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良锋 丘泰 +1 位作者 李晓云 杨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32,共3页
为了得到熔化温度介于400~600℃的中温焊粉,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57.6Ag-22.4Cu-10.5In-9.5Sn合金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的物相、熔化特性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得到熔化温度介于400~600℃的中温焊粉,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57.6Ag-22.4Cu-10.5In-9.5Sn合金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研究了球磨时间对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的物相、熔化特性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机械合金化法球磨30 h可以成功制备出57.6Ag-22.4Cu-10.5In-9.5Sn合金粉末;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粉末的粒径不断减小,颗粒形貌从片层状逐渐转变为近球形,球磨60 h,合金粉末具有良好的球度,粒径5~35μm,最低液相点温度为4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时间 ag-Cu-In-Sn合金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萼脊兰AGAMOUS(AG)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素华 邓祖丽颖 +3 位作者 郝平安 王默霏 袁秀云 崔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1-807,共7页
通过对萼脊兰AGAMOUS(AG)基因进行结构、功能分析、克隆和AG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探究,发现,萼脊兰AG的氨基酸序列属于植物特有的MIKC型MADS-box的C类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1 002 bp,包含一个702 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命名为AG(登录号... 通过对萼脊兰AGAMOUS(AG)基因进行结构、功能分析、克隆和AG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探究,发现,萼脊兰AG的氨基酸序列属于植物特有的MIKC型MADS-box的C类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1 002 bp,包含一个702 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命名为AG(登录号KY744276),共编码233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AG蛋白与蝴蝶兰蛋白一致性最高,进化距离最近。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其中α螺旋占48.93%,延伸链占11.59%,不规则卷曲占39.48%。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AG基因在花蕾和蕊柱中表达量很高,说明AG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ABCDE模型中属于C类基因的特征非常明显,控制着雄蕊和雌蕊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萼脊兰 ag基因克隆 RACE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Ag/AgCl电极水下电场探测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红霞 宋玉苏 +1 位作者 王烨煊 陈闻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29-2536,共8页
利用石墨烯制备新型Ag/AgCl电极,开展其电化学性能及探测性能研究。通过对表面结构表征、电极极差、幅频响应、自噪声、极化曲线、吸水量和扫描振动电极等进行测试,分析石墨烯的加入及其含量对Ag/AgCl电极探测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 利用石墨烯制备新型Ag/AgCl电极,开展其电化学性能及探测性能研究。通过对表面结构表征、电极极差、幅频响应、自噪声、极化曲线、吸水量和扫描振动电极等进行测试,分析石墨烯的加入及其含量对Ag/AgCl电极探测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相对于Ag/AgCl电极,石墨烯-Ag/AgCl电极极差稳定时间短、极差小、电化学性能好,适用于快速部署测量;石墨烯含量不同,对于改变Ag/AgCl电极与溶液界面接触性质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石墨烯含量为1%时主要表现在提高电极的孔隙率、增大比表面积;石墨烯含量为3%时主要表现在改善电极表面均匀性、加速溶液介质渗透。不同的作用机制是导致不同石墨烯含量Ag/AgCl电极电化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ag/agCl电极 极差 稳定时间 扫描振动电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的老化机制
15
作者 孟成文 周伯儒 +2 位作者 庞腾威 范国栋 张希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5-683,共9页
含硅负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老化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的性能退化机制有待研究。以三元正极含硅负极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常温(25℃)和低温(-10℃)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循环老化测试。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差分电压... 含硅负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老化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的性能退化机制有待研究。以三元正极含硅负极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常温(25℃)和低温(-10℃)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循环老化测试。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差分电压分析等手段,分析电池在不同温度和充电倍率条件下的老化行为,探讨温度和倍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拆解后SEM观测结果加以验证。在常温下,电池的主要老化模式是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损失,其中,负极硅材料的老化尤为显著,相比低温循环,常温循环的平均硅活性物质损失增加了33.1%;低温循环过程中,锂库存的损失成为主要老化机制,相比常温循环,低温循环的锂库存损失平均增加了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含硅负极 老化 低温循环 弛豫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纳米线掺杂的液晶显示器件的电-光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东宇 邓思妍 +4 位作者 康建新 王茜 许丽红 郭林 杨槐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为了降低液晶显示器(LCD)的能耗,制备了Ag纳米线-液晶复合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直径约为50nm的Ag纳米线掺杂在液晶中,制备了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TN)模式液晶盒,研究了Ag纳米线对TN显示模式液晶盒的驱动电压、开态响应时间以及频率调制特... 为了降低液晶显示器(LCD)的能耗,制备了Ag纳米线-液晶复合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直径约为50nm的Ag纳米线掺杂在液晶中,制备了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TN)模式液晶盒,研究了Ag纳米线对TN显示模式液晶盒的驱动电压、开态响应时间以及频率调制特性的影响。液晶电-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Ag纳米线的加入能显著降低TN显示模式液晶盒的驱动电压,最大降幅可达14%;但液晶盒的响应时间在掺杂Ag纳米线掺杂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此外,Ag纳米线掺杂的液晶显示出很强的频率调制特性。Ag纳米线的掺杂可以有效改善TN显示模式液晶的电-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 ag纳米线 阈值电压 响应时间 频率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衰老分子标志物的小鼠衰老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17
作者 时景景 何诗丹 +3 位作者 唐雨欣 周宇荀 李凯 肖君华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8,共7页
端粒长度缩短和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是公认的衰老分子标志物,研究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端粒长度和线粒体DNA拷贝数在2~24月龄雌、雄C57BL/6小鼠9种组织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构建基于两种分子标志物的小鼠衰老评估模型,回归模... 端粒长度缩短和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是公认的衰老分子标志物,研究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端粒长度和线粒体DNA拷贝数在2~24月龄雌、雄C57BL/6小鼠9种组织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构建基于两种分子标志物的小鼠衰老评估模型,回归模型的拟合度r^(2)在0.4~0.8。通过该模型发现在雌性或雄性小鼠9种组织中,至少有一种衰老分子标志物与月龄显著性相关。作为实际应用,利用构建的衰老评估模型分析生殖压力是否对雌性衰老产生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生殖加速了雌性衰老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外周血、心脏、皮质和脾脏组织。研究构建了9种组织的衰老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评估各种实验干预对雌性或雄性C57BL/6小鼠9种组织的衰老加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线粒体DNA拷贝数 生殖压力 衰老评估模型 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e二元团簇的形成以及Ag与Se团簇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小鹏 赵翔 +1 位作者 张霞 高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激光直接溅射 Ag/Se混合样品产生的二元团簇以及团簇正离子的光解行为 ;并用串级溅射反应装置研究了 Ag和 Se正负离子产物 .在直接溅射产生的 Ag/Se二元团簇中 ,正离子主要系列是 :[(Ag2 Se) n Ag+ ],[(Ag2 Se) n...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激光直接溅射 Ag/Se混合样品产生的二元团簇以及团簇正离子的光解行为 ;并用串级溅射反应装置研究了 Ag和 Se正负离子产物 .在直接溅射产生的 Ag/Se二元团簇中 ,正离子主要系列是 :[(Ag2 Se) n Ag+ ],[(Ag2 Se) n Ag+ 3];负离子主要系列是 :[(Ag2 Se) n Ag Se- ],[(Ag2 Se) n Ag Se- 2 ],[(Ag2 Se) n Se- ].团簇正离子的光解结果表明 ,同样条件下 Ag/Se二元团簇正离子光解比率比 Ag/S大 .在Ag和 Se样品串级溅射实验中 ,主要得到 Ag Se+ n (n=4~ 9)和 Ag Se- n (n=4~ 7)系列的产物 ,在 Ag Se+ n 系列中 ,n=4,6时丰度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溅射 飞行时间质谱 团簇反应 银硒原子团簇 成簇机理 ag/Se二元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合参数对AgAuPdRu键合线键合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俊玲 朱丽霞 +1 位作者 曹军 姚亚昔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3,68,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φ0.025 mm的Ag-0.8Au-0.3Pd-0.03Ru银基键合线不同键合参数对无空气焊球(free air ball,FAB)形状及球焊点、楔焊点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球电流或者烧球时间其中之一不变时,FAB直径随着烧球时间(烧球电流一定)和烧球...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φ0.025 mm的Ag-0.8Au-0.3Pd-0.03Ru银基键合线不同键合参数对无空气焊球(free air ball,FAB)形状及球焊点、楔焊点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球电流或者烧球时间其中之一不变时,FAB直径随着烧球时间(烧球电流一定)和烧球电流(烧球时间一定)的增加而增大,烧球电流为30 mA、烧球时间为700μs时,键合线FAB呈标准圆球形;键合压力一定时,键合线球焊点焊盘直径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加,键合功率为80 mW、键合压力0.30 N时,球焊点具有较好的微观形貌;键合压力为0.25 N,超声功率为80 mW时,楔焊点具有规则的鱼尾形貌,并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键合线 无空气焊球(FAB) 烧球时间 烧球电流 键合功率 键合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温叠加原理的EPE温度/紫外辐照耦合老化评估
20
作者 刘维娟 付志强 +1 位作者 黄利强 柴羽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2,共8页
目的EPE作为缓冲包装材料,在长期储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增加产品受损风险,且其寿命测试周期较长,难以快速预测。为了快速评估EPE材料的老化性能,开展温度/紫外辐照双因素耦合加速老化试验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以压缩永久变形... 目的EPE作为缓冲包装材料,在长期储运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发生老化,增加产品受损风险,且其寿命测试周期较长,难以快速预测。为了快速评估EPE材料的老化性能,开展温度/紫外辐照双因素耦合加速老化试验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以压缩永久变形率为老化指标,基于时温叠加原理得到老化时间-压缩永久变形率曲线的位移加速因子,采用插值法推算日常环境(20℃、0.029W/m^(2))下材料老化加速因子,构建快速预测EPE材料老化时间的耦合加速因子模型。结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辐照度越大,材料老化现象(黄化、卷翘、开裂)越显著,材料降解越严重,力学性能越差。数据显示,在不同温度(40、50、60、70℃)和辐照度(0.45、0.86、1.18、1.49 W/m^(2))下,老化时间-压缩永久变形率曲线均呈典型的对数趋势,20℃、0.029 W/m^(2)下模型预测和实际失效时间分别为1.17和1.25年,相对误差为0.064,试验周期与温度单因素加速老化测试时间加速比为3.13~6.25倍。结论基于时温叠加原理构建的耦合老化加速因子模型可以快速准确预测材料的老化时间,为EPE等同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聚乙烯 时温叠加原理 温度/紫外耦合老化 加速因子 压缩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