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磊 赵明 苏秀永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9-283,共5页
为了及时、准确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基础图件和空间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像控无人机航摄、机载激光雷达及无人船单波速等测量技术,获取测区的高清影像、密集点云、水下数据的方法,进而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生产加工二三... 为了及时、准确地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基础图件和空间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像控无人机航摄、机载激光雷达及无人船单波速等测量技术,获取测区的高清影像、密集点云、水下数据的方法,进而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生产加工二三维数字测绘产品。以河南省某县A镇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方法制作的二维图件和三维模型在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竣工验收和运维管理等环节得到了综合应用,效果明显。本文探讨了基于多传感器无人机遥测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基础图件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生态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旭莲 陈梦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本研究以永久基本农田图斑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块法、层次分析法(AHP)、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加权求和评价模型,对其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5.71 km^(2),经扣除分析处理后总面积27.87 km^(2... 本研究以永久基本农田图斑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块法、层次分析法(AHP)、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加权求和评价模型,对其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5.71 km^(2),经扣除分析处理后总面积27.87 km^(2)。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面积占比99.7%,其中,Ⅰ级分区非常适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0.28 km^(2),占比1.0%;Ⅱ级分区较适宜建设面积4.01 km^(2),占比14.4%;Ⅲ级分区适宜建设面积为9.64 km^(2),占比34.6%;Ⅳ级分区建设适宜性一般面积13.86 km^(2),占比49.7%;Ⅴ级分区暂不适宜建设面积0.08 km^(2),占比0.3%。本文基于永久基本农田图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 被引量:91
3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1 位作者 刘玉 任艳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8-246,F0003,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耕地质量从立地条件、耕地物理性状、耕地化学性状及利用条件4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从农田基础条件、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条件及群众意愿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五华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的不同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四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了划分,其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15 460.51 hm2,占到五华县耕地总面积的37.65%,"高质量低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8 771.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36%,"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7 508.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71%。在对3个区域的耕地限制性因素、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农田的空间调整措施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设模式及建设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 布局 模式 五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北新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其应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秋兵 郑刘平 +2 位作者 边振兴 钱凤魁 刘洪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85-192,F0004,共9页
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潜在发生区域,是因地制宜有效预防、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冲突形势的基础。该文以沈北新区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的耕作和建设适宜性多目标评价系统,建立识别矩阵对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研究,并探讨其结果... 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潜在发生区域,是因地制宜有效预防、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冲突形势的基础。该文以沈北新区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的耕作和建设适宜性多目标评价系统,建立识别矩阵对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研究,并探讨其结果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将沈北新区耕地划分为9类区域,其中2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区,占总面积的71.10%;3类耕作优势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16.33%;3类建设优势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9.29%,1类耕作及建设适宜性均较低的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3.28%,总体上沈北新区面临的土地利用冲突形势严峻。运用冲突识别结果,选择耕作优势区和中度宜耕且中度宜建(C2)型冲突区内高等别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预防和破解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识别 应用 基本农田划定 耕作适宜性评价 建设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环境下县域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超 张海锋 +3 位作者 杨建宇 姚晓闯 赵龙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5-251,共7页
以江西省吉安县为研究区,以新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数据基础,在网格环境下,选取耕地面积比、破碎度系数、分维数和集中连片系数对耕地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耕地利用等指数为空间变量,分析了耕地质量的空间... 以江西省吉安县为研究区,以新一轮农用地分等成果为数据基础,在网格环境下,选取耕地面积比、破碎度系数、分维数和集中连片系数对耕地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耕地利用等指数为空间变量,分析了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最后采用空间叠加组合方法,规划了基本农田建设空间布局。研究中,吉安县被划分为2 062个1 km×1 km的网格评价单元;从高到低,耕地空间布局划分为1级、2级和3级;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划分为HH、LL、HL和LH等4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吉安县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划分为优先划入型、集中整治型和后备开发型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36.26%、22.70%和41.04%,在空间分布上,优先划入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的浬田、梅塘、登龙和官田等乡镇,以及研究区东部的部分区域;集中整治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万福镇、桐坪镇以及南部的部分区域;后备开发型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和北部。通过耦合耕地空间布局和耕地利用质量空间聚集,满足了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质量好'的要求,为基本农田建设合理空间布局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建设 空间布局 局部空间自相关 网格 吉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旱作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与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韩帅 李颖 +3 位作者 李双异 苏里 任家强 汪景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9-442,共4页
以辽宁省北部的昌图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取了2个方面7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评价,并归纳出建设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可以划定为最佳、适宜、有条件... 以辽宁省北部的昌图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取了2个方面7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评价,并归纳出建设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可以划定为最佳、适宜、有条件和无条件建设4种类型区,各区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8.98%、17.43%、6.33%和67.26%;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划分平原和丘陵区2种工程建设模式,以及肥力保育与肥力提升2种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模式 建设选址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永雷 徐健 +1 位作者 谭龙 刘榜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389-392,共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十二五"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要求质量高,时间紧,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是困扰设计单位的重要难题,尤其是项目区现状图的测绘和踏勘工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十二五"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措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要求质量高,时间紧,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是困扰设计单位的重要难题,尤其是项目区现状图的测绘和踏勘工作往往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该研究介绍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地形图测绘要求,并详细探讨了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在重大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摄影测量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现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潼南县柏梓镇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勇刚 陈凌静 王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根据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城镇发展主战场与粮食主产区的双重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并选取潼南县柏梓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科学、... 根据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城镇发展主战场与粮食主产区的双重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并选取潼南县柏梓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项目管理的区域基本农田建设项目GIS的研发——以珠海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柴敏 邓南荣 刘石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655-17657,共3页
针对当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立面向项目管理的区域基本农田建设项目GIS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珠海市基本农田建设项目GIS设计与开发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 项目管理 GIS 区域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研究——以延边州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博 李淑杰 +1 位作者 刘亚男 马晓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228-2233,共6页
从确定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条件5个方面、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 从确定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的角度出发,构建包含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条件5个方面、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类区域进行划分,为延边州科学规划、高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共31 359.67 hm^2,分布在敦化市和安图县;稍加整治的基本农田存在一些不足,面积为70 093.97 hm^2,主要分布在敦化市、安图县、延吉市等县市;需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则应在田、水、路、林、村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面积共197932.92 hm^2,在全州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潜力 区域分布 延边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途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裴新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122-124,共3页
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坡耕地现状及其危害 ,认为坡耕地是该区最主要的水土流失源地之一 ,是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需改造治理 ;其次 ,退耕还林应该在粮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以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粮食自给为前提 ,... 首先分析了黄河流域坡耕地现状及其危害 ,认为坡耕地是该区最主要的水土流失源地之一 ,是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需改造治理 ;其次 ,退耕还林应该在粮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以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粮食自给为前提 ,逐步实施。近期重点实施 2 5°以上陡坡耕地、中远期实施 2 5°以下缓坡耕地 ;再次 ,退耕还林要作到因地制宜 ,要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坡耕地改造 退耕还林 基本农田建设 因地制宜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探析——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根 慕卫东 冶建辉 《绿色科技》 2016年第6期158-161,共4页
指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质量关系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成败。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实例分析法对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存... 指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工程质量关系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成败。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实例分析法对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规划设计缺乏实用性、施工技术落后、项目监管不严、后期管护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工程质量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197-197,201,共2页
分析了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丽茜 赵国存 吴荣涛 《农学学报》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地权属复杂;资金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等等。为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规划,落实责任,尊重人民群众意见;强化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建设的"软实力"水平,加强工程的后期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定位 艰巨性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重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难度与时序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曾吉彬 邵景安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67-278,共12页
为进一步明晰高标准基本农田在耕地质量、建设难度、建设时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借助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农用地质量等级分等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以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库图件与统计数据,运用熵权TO... 为进一步明晰高标准基本农田在耕地质量、建设难度、建设时序之间的关系,该文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借助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农用地质量等级分等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以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库图件与统计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建设难度指数法等,在Arc GIS与ENVI支持下,研究分析了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难度、时序,以及差别化的建设分区和管理模式等。结果表明:1)综合质量上,区域空间存在地域分异性,呈现4个等级。最高Ⅳ等,主要在明月山、黄华山内侧下缘区,以及东西向中部区,呈"H"型格局;其次Ⅲ等,主要以南北中心线向两侧延伸,呈"双核"型格局;再次Ⅱ等,主要在高滩河右下侧鹤大台地区,由"双核"型转变为"单核"格局;最低Ⅰ等,主要在鹤大台地与明月山区及黄华山下缘,核心分布与Ⅱ等基本一致;2)建设难度上,呈现与综合质量较好的对应性,综合质量越高,建设难度越小。建设区划上,呈现4个区,即优先建设区、重点整治区、具备条件区和条件较差区;3)建设时序上,呈现3个时期,即近期(2016—2020年)、中期(2021—2030年)和远期(2031—2050年)。区划与时序之间,二者均呈现区域差异性;4)差别化建设上,呈现3个区,即西部明月山下缘渝巫路沿线服务于多功能农业发展区、明月山-黄华山所夹槽谷区服务于标准化粮油基地区、高滩河右岸鹤大台地为中心服务于立体循环农业区;5)差别化管理上,呈现3个类型,即立地主导型、设施主导型和区位主导型。综上所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受耕地质量和建设难度的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差别化建设与管理应主要考虑建设区域立地条件和产业发展的模式,该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 差别化 建设难度 建设时序 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 被引量:19
16
作者 沈明 苏少青 +3 位作者 陈飞香 胡月明 缑武龙 蚁佳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0期10728-10730,共3页
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综合选取耕地连片程度、地方财力支持、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整治潜力4个因素,构建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以综合评价得分大于50分的县(区)作为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计40个,... 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综合选取耕地连片程度、地方财力支持、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整治潜力4个因素,构建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以综合评价得分大于50分的县(区)作为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计40个,其中珠三角平原区16个、粤东沿海区9个、粤西沿海区10个、粤西北山区5个,并分别提出这4大区域基本农田重点区域的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重点建设区 区域划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江雨 伍世代 +1 位作者 林蕙灵 王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三象限法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为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发展模式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采用三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划分,从耕地质量适宜性及社会经济条件可行性2方面对其... [目的]探讨三象限法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为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发展模式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采用三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划分,从耕地质量适宜性及社会经济条件可行性2方面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评价。其中,耕地质量从立地条件、耕地理化性状及利用条件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条件从耕地农业生产力、耕地建设利用状况及群众意愿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高适宜高可行区域的耕地面积为3 046.67hm^2,占建设耕地总面积的14.89%,高适宜低可行区域的耕地面积为10 974.53hm^2,占建设耕地总面积的53.62%,低适宜高可行区域的耕地面积为6 445.73hm^2,占建设耕地总面积的31.49%。在对3个区域的耕地限制性因素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模式。[结论]运用三象限法,耕地质量与社会经济条件组合成3个区域。宿松县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及发展模式与3个区域动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布局 发展模式 宿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连片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武文迪 张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72-77,共6页
以巩留县为例,通过引入景观生态指标,模拟设定不同阈值时连片性的变化,识别耕地连片的最优阈值,并采用多因素加权法耦合耕地综合质量和连片度属性对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建设区进行评价,巩留县标准基本农田在d为20 m时连片度最大,结合耕地... 以巩留县为例,通过引入景观生态指标,模拟设定不同阈值时连片性的变化,识别耕地连片的最优阈值,并采用多因素加权法耦合耕地综合质量和连片度属性对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建设区进行评价,巩留县标准基本农田在d为20 m时连片度最大,结合耕地质量评价结果构建了关于巩留县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区形成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建设区域面积为27 724.55 hm^2,重点划入基本农田建设区域面积为17 477.74 hm^2,有条件划入基本农田建设区域面积为12 385.09 hm^2,巩留县耕地综合评价分值为55~89,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及连片度,为下一轮基本农田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GIS 景观生态指标 最优连片阈值 基本农田建设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农半牧区基本农田利用现状及应对策略——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永海 包玉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204-206,208,共4页
以半农半牧区典型区域内蒙古巴林右旗为研究区,基于农牧户与基层干部的实地访谈第一手资料,对基本农田的建设、扩大以及耕作利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因居住位置狭窄或缺少资金导致部分农牧户的基本农田面积小;旱地农田生产仅依... 以半农半牧区典型区域内蒙古巴林右旗为研究区,基于农牧户与基层干部的实地访谈第一手资料,对基本农田的建设、扩大以及耕作利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因居住位置狭窄或缺少资金导致部分农牧户的基本农田面积小;旱地农田生产仅依靠种植国家补贴性作物维持;因生态移民项目移居导致居住地与农田距离拉远;林地没有补贴;草场与耕地补贴相比差距较大,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等6个问题,并对基本农田的有效利用与高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高标准化建设 半农半牧区 巴林右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重点区域 县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