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耦合动响应分析及参数设计
1
作者 范坤 董龙雷 +1 位作者 杨珍 赵项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针对超声速下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运动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难题,采用模态分析优化了非对称结构的振动频率特性,并对翼型火箭橇在非对称载荷下,400~1 200 m/s速度工况下的橇轨耦合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对翼面的不同气动下压力、不同靴轨间隙... 针对超声速下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运动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难题,采用模态分析优化了非对称结构的振动频率特性,并对翼型火箭橇在非对称载荷下,400~1 200 m/s速度工况下的橇轨耦合动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对翼面的不同气动下压力、不同靴轨间隙对橇体振动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橇体关键部件材料进行分析,最终得到1 000 Hz内滑靴和翼面的动态载荷预示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不大于15%。该分析方法可为非对称翼型结构设计及橇体参数的选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火箭橇在轨安全运行,为非对称翼型火箭橇试验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翼型火箭橇 橇轨耦合 动响应分析 参数设计 运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橇滑块高速重载磨损行为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小凯 严凯 +5 位作者 吴琳 林乃明 王振霞 王玮华 曾群锋 吴玉程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火箭橇试验是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技术基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端装备博弈的热点之一,开展火箭橇系统的运维与损伤控制研究尤为重要。作为火箭橇与火箭滑轨连接的纽带,滑块是火箭橇试验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可靠服役的关键。火箭橇滑块在特... 火箭橇试验是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技术基础,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端装备博弈的热点之一,开展火箭橇系统的运维与损伤控制研究尤为重要。作为火箭橇与火箭滑轨连接的纽带,滑块是火箭橇试验在高速重载工况下可靠服役的关键。火箭橇滑块在特定服役工况下的磨损,威胁着火箭橇试验系统的可靠运行和长寿命服役安全,更是制约火箭橇发展和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此,开展火箭橇滑块高速重载磨损行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火箭橇试验系统的发展沿革与现状;进而,基于试验、模拟仿真、试验与模拟仿真结合,综述了火箭橇滑块高速重载磨损行为的研究进展。最后,着眼于模拟手段、高性能新型金属材料设计与制备、表面防护涂层等展望了解决火箭橇滑块磨损的可行途径,旨在为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损伤行为与控制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滑块 高速重载 磨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对双轨超声速火箭橇的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方元 林晓辉 +3 位作者 余元元 董凌锋 郑达仁 许常悦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4期31-39,共9页
地面对动态滑行状态下双轨火箭橇的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尺度自适应(SAS)方法和动网格方法结合的策略对Ma 2的双轨火箭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面导致的流场变化、气动力及其时域和频域特性。结果表明,激波和压缩波在地面设施... 地面对动态滑行状态下双轨火箭橇的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尺度自适应(SAS)方法和动网格方法结合的策略对Ma 2的双轨火箭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地面导致的流场变化、气动力及其时域和频域特性。结果表明,激波和压缩波在地面设施的反射会导致双轨火箭橇下表面出现6处额外的高压区,其中4处的形状和强度会随反射位置发生变化;地面导致升力时均值提升了9.6倍;气动力呈现明显的同频周期性振荡,升力振荡幅值为时均值的28.6%,阻力振荡较小。为双轨火箭橇的减阻减振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火箭橇 超声速流动 SAS 动网格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火箭橇气动特性优化与风洞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学文 闫华东 +1 位作者 吕水燕 李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6,共11页
为研究如何在不额外增加稳定装置的基础上提高超声速条件下火箭橇的在轨运行稳定性,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高超声速火箭橇气动特性优化设计,并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后的橇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基于SST湍流模型、N-S... 为研究如何在不额外增加稳定装置的基础上提高超声速条件下火箭橇的在轨运行稳定性,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开展了高超声速火箭橇气动特性优化设计,并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后的橇体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基于SST湍流模型、N-S控制方程的火箭橇气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通过经典双椭球模型对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气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开展橇体气动外形设计,对整流板俯仰角、侧偏角以及前、后滑靴的位置进行优化。通过风洞试验对优化后的橇体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气动特性研究,分析马赫数、雷诺数以及轨道和地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箭橇高超声速气动特性数值分析方法的精度约为86.94%,可以用来模拟火箭橇在高超声速流场中的气动特性;在Ma=5时,优化后的模型相较于优化前的模型,气动阻力减小了约23.57%,气动升力减小了约38.49%;随着马赫数的增加,橇体阻力系数呈下降趋势,当Ma从4增加到6,橇体的阻力系数下降约19.98%;橇体升力系数与俯仰力矩系数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Ma=5,当雷诺数从1.80×10^(7)变化到3.60×10^(7)时,橇体的阻力系数与俯仰力矩系数分别增加约8.95%和13.09%;轨道和地面会导致橇体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同时增加,其中俯仰力矩系数的变化最为显著,3组对比试验的俯仰力矩系数平均增量约为992%。该研究可为高超声速火箭橇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气动特性 气动外形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箭橇的变马赫气流扩张通道研究
5
作者 谢波涛 刘振 +1 位作者 张晨辉 刘显为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针对火箭橇气流通道装置开展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将气流扩张通道内部划分为初始源流膨胀区、消波区和均匀流试验区,然后,应用Foelsch方法对初始膨胀段型线进行设计,采用基于轴线马赫数预设的特征线方法对过渡消波段进行设计,最后... 针对火箭橇气流通道装置开展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将气流扩张通道内部划分为初始源流膨胀区、消波区和均匀流试验区,然后,应用Foelsch方法对初始膨胀段型线进行设计,采用基于轴线马赫数预设的特征线方法对过渡消波段进行设计,最后,针对扩张比为2.5的火箭橇气流扩张装置,在运行速度为1.5Ma、2Ma、2.5Ma和3Ma条件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道进口膨胀波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减弱,1.5 Ma速度条件下的相对压力峰值为0.14 MPa,3 Ma速度条件的相对压力峰值为0.018 MPa,相对压力峰值下降约87%,使进口条件得到改善,最大马赫数模拟偏差为3.9%,静压模拟偏差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高超声速环境 气流扩张通道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火箭橇凿削磨损机理分析
6
作者 陈科儒 孙琨 +2 位作者 陈诚 齐博毅 党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44,共9页
针对高超声速下火箭橇运行过程中凿削磨损产生的机理模糊不清问题,基于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FEM-SPH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了三维火箭橇靴-轨模型,FEM-SPH法是一种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克服网格畸变的新型模拟方法。在... 针对高超声速下火箭橇运行过程中凿削磨损产生的机理模糊不清问题,基于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FEM-SPH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了三维火箭橇靴-轨模型,FEM-SPH法是一种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克服网格畸变的新型模拟方法。在该模型中,滑靴和轨道所使用的材料分别为VascoMax 300钢、AISI 1080钢,并赋予各自材料属性,通过设定航向速度为2000 m/s,竖直速度为2.5 m/s以及温度为673 K,模拟了高超声速下靴-轨凿削磨损现象的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凿削磨损是在高温高应力作用下和靴-轨之间形成嵌入式结构后,经过持续地破坏滑靴底部所产生的,最终形成泪滴状蚀坑。进一步分析表明,竖直速度和温度的增加都会提高凿削发生的概率。在航向速度为2000 m/s、初始温度为673 K时,竖直速度超过1.50 m/s就会发生凿削现象;在航向速度为2000 m/s、竖直速度为2.5 m/s,温度超过293 K就会发生凿削现象。该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高超声速下靴-轨凿削磨损的产生机理进一步完善,还为高超声速火箭橇试验的安全发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试验 凿削现象 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 竖直速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轨火箭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
7
作者 郝芬芬 赵项伟 +2 位作者 王磊 程明灿 刘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7,共9页
针对传统单轨火箭橇系统零部件附加质量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发动机和滑靴组成的箭橇一体化结构,采用三维欧拉-伯努利梁单元对火箭橇系统进行离散,对滑靴位置做寻优计算,发现中滑靴处于前后滑靴的中间位置时,系统振动量最小,位置分... 针对传统单轨火箭橇系统零部件附加质量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发动机和滑靴组成的箭橇一体化结构,采用三维欧拉-伯努利梁单元对火箭橇系统进行离散,对滑靴位置做寻优计算,发现中滑靴处于前后滑靴的中间位置时,系统振动量最小,位置分布最优。设计了3种滑靴与发动机壳体连接的方案:(1)滑靴通过锯齿形焊缝与发动机壳体包覆连接,(2)发动机壳体直接堆放在滑靴靴体上,(3)滑靴通过支撑板过渡件与发动机壳体连接。采用橇-轨耦合动力学方法计算方案2和方案3的在轨安全性,方案3的火箭橇系统力学环境更优,其系统附加质量比传统单轨橇降低了73%。最后,开展了箭橇一体化验证试验,验证了箭橇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固体火箭发动机 箭橇一体化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橇运行稳定性分析与试验验证
8
作者 闫华东 周学文 +1 位作者 刘禁 王玉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0-186,244,共8页
为突破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高超声速火箭橇系统设计边界控制等关键技术,支撑火箭橇试验速度由超声速向高超声速跨越。以高超声速火箭橇试验的主要失稳原因分析为着手点,从结构和系统角度构建出靴轨结构强度判据和极限冲击速度判据以约束设... 为突破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高超声速火箭橇系统设计边界控制等关键技术,支撑火箭橇试验速度由超声速向高超声速跨越。以高超声速火箭橇试验的主要失稳原因分析为着手点,从结构和系统角度构建出靴轨结构强度判据和极限冲击速度判据以约束设计边界。基于橇-轨耦合动响应分析方法研究靴轨间隙、轨道不平顺度对火箭橇稳定运行的影响规律,判定火箭橇系统在轨道上的运行稳定性,指导试验系统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试验验证,系统在轨运行状态正常,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高超声速火箭橇稳定运行判据能够指导高超声速火箭橇试验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火箭橇 稳定性 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型火箭橇弹橇分离过程气动特性研究
9
作者 张晨辉 周学文 +2 位作者 王磊 庞超 程新涛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针对翼型橇终点效应试验攻角控制问题,采用基于耦合流场数值模拟方法与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被试品飞行攻角工程预示程序,获取了弹-橇分离过程中被试品攻角和特征位置处弹-橇相对位置与飞行时间、距离的关系,分析了地面效应、橇体气... 针对翼型橇终点效应试验攻角控制问题,采用基于耦合流场数值模拟方法与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被试品飞行攻角工程预示程序,获取了弹-橇分离过程中被试品攻角和特征位置处弹-橇相对位置与飞行时间、距离的关系,分析了地面效应、橇体气流扰动作用下被试品气动力矩变化趋势,研究了预置攻角、分离速度、轨道参数对分离过程中被试品压心位置及攻角变化的影响规律,为翼型橇弹-橇分离方案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火箭橇 弹橇分离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橇载喷管背压控制的引射装置设计与研究
10
作者 张晨辉 谢波涛 +1 位作者 王宝林 杨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解决火箭橇试验橇载喷管背压过高的问题,验证引射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建立了二维引射性能预估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并采用k-ε湍流模型,研究引射装置及其关键设计参数对喷管内部流场的影响,揭示了试验装置内外流场掺混机理。数值分析结... 为解决火箭橇试验橇载喷管背压过高的问题,验证引射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建立了二维引射性能预估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并采用k-ε湍流模型,研究引射装置及其关键设计参数对喷管内部流场的影响,揭示了试验装置内外流场掺混机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引射装置适用于大扩张比、低Ma数试验工况;引射装置总压、引射流量越大,引射效应越明显,引射装置与喷管尾端的距离、引射角度大小与引射效率呈负相关,设计中应保证引射装置燃气/空气流量比为0.75以上,引射位置在中部和后部时激波前的试验面积分别增加了0.42、0.75 m2;引射装置的加入使得试验段平均马赫数由2.6提升至3.3,均匀度提高约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喷管 引射装置 扩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响应谱的高速火箭橇滑轨路谱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龙雷 张静静 赵建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0-1174,共5页
为了评估高速火箭橇滑轨的平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动态响应测量进行动态路谱分析的方法.该方法视火箭橇试验系统为橇轨耦合系统,以滑轨的动态响应作为火箭橇的基础激励条件,通过分析冲击响应谱获得滑轨的路谱特性.试验时选取火箭橇... 为了评估高速火箭橇滑轨的平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动态响应测量进行动态路谱分析的方法.该方法视火箭橇试验系统为橇轨耦合系统,以滑轨的动态响应作为火箭橇的基础激励条件,通过分析冲击响应谱获得滑轨的路谱特性.试验时选取火箭橇经过滑轨上该点时的加速度响应作为火箭橇的基础激励,得到火箭橇基础激励的加速度响应谱,再将加速度响应谱变换为位移响应谱,最后利用该点的火箭橇通过速度将位移响应谱变换为空间谱,即动态路谱.将该动态路谱作为高速火箭橇滑轨的输入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谱密度值为10~10-4mm2·m,不平顺周期集中在0.01~2.50 m-1,采用动态路谱分析方法得到的滑轨不平顺特性与霍洛曼滑轨特性基本一致,可以作为高速火箭橇的随机激励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火箭橇 滑轨 路谱 冲击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橇水刹车高速入水冲击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健 赵庆彬 +1 位作者 陶钢 吴军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8-632,共5页
针对目前对火箭橇水刹车高速撞水研究的不足,采用流固耦合方法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超空泡、水隆起、溅水、水压力等水形态,获得了水刹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水刹车刀片和侧板头部形成的超空泡对水阻... 针对目前对火箭橇水刹车高速撞水研究的不足,采用流固耦合方法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超空泡、水隆起、溅水、水压力等水形态,获得了水刹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水刹车刀片和侧板头部形成的超空泡对水阻力影响最大、水隆起影响次之、溅水则基本无影响,水刹车阶梯式入水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入水冲击力峰值。所采用的方法为火箭橇水刹车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为其他相关物体高速入水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高速入水 流固耦合 火箭橇水刹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橇过载模拟试验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翔宇 甘晓松 +2 位作者 高波 马亮 周艳青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1-754,共4页
以火箭橇作为过载加载平台和回收载体,通过结构强度及振动模态仿真确定火箭橇系统结构,设计推力控制方案满足试验弹道要求,建立了固体发动机火箭橇地面过载模拟试验方法。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全尺寸固体发动机火箭橇试验,橇体大于16g的航... 以火箭橇作为过载加载平台和回收载体,通过结构强度及振动模态仿真确定火箭橇系统结构,设计推力控制方案满足试验弹道要求,建立了固体发动机火箭橇地面过载模拟试验方法。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全尺寸固体发动机火箭橇试验,橇体大于16g的航向过载持续时间约为2.258 s,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全程监测并采集到发动机压强及振动数据。被试发动机在过载条件下出现了与飞行试验相似的压强振荡特性,复现了导弹飞行过载诱发的固体发动机不稳定燃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火箭橇 过载 不稳定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橇加载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继波 赵峰 +4 位作者 谭多望 孙永强 王广军 龚晏青 季宗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2-576,共5页
根据空气动力学和火箭发动机的相关理论,针对600 m长无缝滑车轨道,对搭载50 kg有效载荷、速度为45 m/s和搭载100 kg有效载荷、速度为200 m/s的两种双轨滑车进行了理论估算和试验验证。试验中,滑车的速度测试采用磁感应法、激光法和高速... 根据空气动力学和火箭发动机的相关理论,针对600 m长无缝滑车轨道,对搭载50 kg有效载荷、速度为45 m/s和搭载100 kg有效载荷、速度为200 m/s的两种双轨滑车进行了理论估算和试验验证。试验中,滑车的速度测试采用磁感应法、激光法和高速摄影法三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测试方法获得的滑车速度值一致,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力学 加载技术 空气阻力 火箭橇 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固体发动机火箭橇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宇 刘凯 +2 位作者 孙利清 李侃 陈朗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3-876,共4页
为了对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冲击安全性评价,进行了480 mm×640 mm高能发动机的火箭橇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能发动机在冲击作用下存在无反应、燃烧和爆炸3个反应级别,且明显受到推进剂损伤程度的影响,测试获得了各反应级别... 为了对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冲击安全性评价,进行了480 mm×640 mm高能发动机的火箭橇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能发动机在冲击作用下存在无反应、燃烧和爆炸3个反应级别,且明显受到推进剂损伤程度的影响,测试获得了各反应级别对应的冲击速度区间,并分析了推进剂损伤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高能发动机冲击起爆的数值仿真模型,该模型基于计算单元压力大小作为是否起爆的判据,可用于分析冲击起爆的初始位置,计算结果与试验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该项研究可为高能发动机冲击安全性研究与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发动机 安全性 火箭橇 冲击起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导系统火箭撬试验数据处理方法(英文) 被引量:19
16
作者 汪立新 徐军辉 刘洁瑜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3期364-367,共4页
惯导系统火箭橇试验技术在国内还属于一门新兴的试验技术,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惯导系统火箭橇试验是验证惯导系统在复合环境下的误差模型、评定制导系统误差模型精度以及分离大过载条件下惯导系统误差系数的有效手段。主要探讨了惯导... 惯导系统火箭橇试验技术在国内还属于一门新兴的试验技术,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惯导系统火箭橇试验是验证惯导系统在复合环境下的误差模型、评定制导系统误差模型精度以及分离大过载条件下惯导系统误差系数的有效手段。主要探讨了惯导系统的误差模型,提出了基于火箭橇试验的动态条件下的误差分离和数据处理方案,并对火箭橇试验中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为在我国进一步开展惯性装置火箭橇试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惯性系统 误差模型 试验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橇试验加载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金河 庞勇 赵继波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139,146,共4页
研究火箭橇加载技术对火箭橇试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近似推力曲线和平均推力曲线以及空气动力学理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驱动的火箭橇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了估算,获得了火箭橇在超音速运行过程... 研究火箭橇加载技术对火箭橇试验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根据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近似推力曲线和平均推力曲线以及空气动力学理论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驱动的火箭橇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了估算,获得了火箭橇在超音速运行过程的速度历程和位移变化情况,给出了橇车在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和出轨速度。估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符合较好,说明以近似推力曲线计算的结果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火箭橇的运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加载技术 最大速度 出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橇滑块超声速、大载荷摩擦磨损失效机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玮华 谢发勤 +2 位作者 吴向清 王少青 姚小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136-16139,16154,共5页
为了对超声速938 m/s、大载荷850 kg条件下0Cr18Ni9Ti火箭橇滑块的摩擦磨损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并揭示其磨损机理和硬度变化规律,选取某典型火箭橇试验后的滑块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滑块磨损后... 为了对超声速938 m/s、大载荷850 kg条件下0Cr18Ni9Ti火箭橇滑块的摩擦磨损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并揭示其磨损机理和硬度变化规律,选取某典型火箭橇试验后的滑块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滑块磨损后的表面微观形貌与磨损产物进行表征,使用维氏硬度计和金相显微镜对试样截面的组织结构和硬度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滑块表面主要发生了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并在局部发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磨屑氧化生成的Fe 3O 4和沙砾等杂质填充和覆盖了磨损面的凿坑和沟槽;滑块纵截面方向1.6 mm厚度范围内,试样的硬度由外向内逐渐降低,同时,其发生晶粒细化并析出碳化物。结果表明,晶粒细化现象的出现和碳化物的析出说明磨损面温度在滑动过程中达到了材料的再结晶温度和相变温度,使得材料在滑动过程中的耐磨性严重下降。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得滑块局部发生烧蚀,滑块在载荷和摩擦热综合作用下呈现多种磨损机制共存的典型现象,硬度沿截面方向呈梯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橇 滑块 超声速 大载荷 摩擦磨损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外测数据融合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段宇鹏 魏宗康 +1 位作者 刘建波 刘璠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3-556,共4页
在3 km火箭橇试验的基础条件下,为解决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中雷达外测系统、遮光板外测系统和GPS系统的时间不同步、初始状态不一致以及分离误差采用单一外测数据的问题,通过解算和分析火箭橇试验过程中的雷达外测数据、遮光板外测... 在3 km火箭橇试验的基础条件下,为解决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中雷达外测系统、遮光板外测系统和GPS系统的时间不同步、初始状态不一致以及分离误差采用单一外测数据的问题,通过解算和分析火箭橇试验过程中的雷达外测数据、遮光板外测数据和GPS外测数据的数据特点,探究了一种雷达外测、遮光板外测和GPS系统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有效的利用了雷达的测速精度和遮光板的位置精度,弥补了水刹车段外测手段单一的不足,成功将各外测系统融为一体,系统位置精度小于0.02 m,系统测速精度小于1‰,为惯性测量装置的误差分离提供了一个完整、准确的外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装置 火箭橇试验 最小二乘 数据融合 外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头体火箭撬试验地面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0
作者 肖虹 高超 孙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建立基于混合网格的流场求解方法模拟钝头体双轨双排火箭撬试验粘性流场,并与钝头体自由流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下表面由于地面效应作用压力大于自由流状态;随着马赫数增大,高压区范围变大,压力最大点位置向后移动,与自由流状态对比的... 建立基于混合网格的流场求解方法模拟钝头体双轨双排火箭撬试验粘性流场,并与钝头体自由流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下表面由于地面效应作用压力大于自由流状态;随着马赫数增大,高压区范围变大,压力最大点位置向后移动,与自由流状态对比的增压现象越来越明显。钝头体底部受地面效应和其他试件的影响,一对尾涡出现强烈的不对称性引起压力不对称分布。因此,建议将传感器布置在远离地面的钝头体上部0.2<x/L<0.4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撬试验 地面效应 数值模拟 钝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