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stres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of high-speed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1
作者 陈修龙 李文彬 +1 位作者 邓昱 李云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676-2684,共9页
In order to grasp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4-UPS-UPU high-speed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the stress of driving limb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of parallel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lexible multi-body dyn... In order to grasp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4-UPS-UPU high-speed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the stress of driving limb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of parallel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theory, the dynamics model of 4-UPS-UPU high-speed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without considering geometric nonlinearity was derived. The stress of driving limb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of 4-UPS-UPU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specific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parallel mechanism and its dynamic behaviors, such as stress of driving limb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of parallel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and natural frequencies 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the section parameters of driving limb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material on driving limbs, and the mass of moving platform. The researches can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e of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behaviors and optimal design for high-speed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SPATIAL parallel mechanism STRESS NATURAL frequency driving LIMB dynamic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of Parallel-Connected Multiple Induction Motors Fed by a Single Inverter 被引量:1
2
作者 松濑贡规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1-7,共7页
A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multiple-motor drive system fed by a 3-leg single inverter has been devised that employs the averages and differences of estimated parameters for field-oriented control. The para... A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multiple-motor drive system fed by a 3-leg single inverter has been devised that employs the averages and differences of estimated parameters for field-oriented control. The parameters of each motor (stator current, rotor flux, and speed) are estimated using adaptive rotor flux observers to achieve sensorless control.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变换机 矢量控制 并联 可调速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Steady-state Performances for a Novel Line-start Singl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Three Parallel-connected Windings 被引量:2
3
作者 PEI Ying WANG Xiuhe TANG Xu ZHAO Junwe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I0012-I0012,共1页
对于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实用的接线方式,比如Smith接法、SEMIHEX接法。然而,对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很少有合适的接法提出。将并联式接法应用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 对于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实用的接线方式,比如Smith接法、SEMIHEX接法。然而,对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很少有合适的接法提出。将并联式接法应用于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单相运行,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绕组并联式异步起动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分析了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同步运行时以及起动瞬间的正序、负序阻抗,基于对称分量法,对该接法电机的对称运行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电容的确定方法,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电容值进行优化。提出了该新型电机稳态性能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台高功率因数和一台低功率因数三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样机,并分别将其改接为三绕组高效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功率因数的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更适合改接成新型三绕组并联式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由低功率因数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改接成的单相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具有与同容量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相近的效率和更高的功率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并联连接 稳态性能 绕组 型线 永磁同步电机 对称操作 三相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Buck/Boost电路的研究与仿真
4
作者 张波 汪义旺 宋佳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4-629,共6页
为了更好地拓展双向Buck/Boost电路的工程应用,对双向Buck/Boost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重点分析了双向Buck/Boost电路原理、构成及控制方法,深入研究了同步整流技术、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器件应用技术、交错并联技术及其相应的控... 为了更好地拓展双向Buck/Boost电路的工程应用,对双向Buck/Boost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重点分析了双向Buck/Boost电路原理、构成及控制方法,深入研究了同步整流技术、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器件应用技术、交错并联技术及其相应的控制技术。用Matlab软件搭建了相应的双向Buck/Boost主电路及其控制电路进行了仿真研究。开发了实验样机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同步整流可提高效率,交错并联可提高电路功率等级并减小纹波及重量体积。采用了多种新技术的双向Buck/Boost电路综合性能优越,在储能与新能源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Buck/Boost 交错并联 同步整流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跳跃连接U-Net的肾脏肿瘤分割方法
5
作者 鲍文霞 杜银徕 +1 位作者 姚文君 朱宏庆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8,共10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在肾脏肿瘤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准确检测出CT图像中的肿瘤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初步的诊断.针对CT图像中肿瘤尺度多样以及边缘模糊等问题,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增强跳跃连接U-Net的肾脏肿瘤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在肾脏肿瘤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准确检测出CT图像中的肿瘤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初步的诊断.针对CT图像中肿瘤尺度多样以及边缘模糊等问题,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增强跳跃连接U-Net的肾脏肿瘤分割方法.该方法在nnU-Net(no-new-net)的基础上,在跳跃连接部分设计一种并行残差特征增强器,实现对肾脏肿瘤各尺度特征以及边缘特征的有效提取与增强.在并行残差特征增强器里设计多分支的并行卷积结构获取肿瘤丰富的特征,同时将并行卷积设置残差连接以提取肿瘤多尺度特征,并且对深度可分离卷积进行改进从而强化边缘特征信息.在所构建的肾脏肿瘤CT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折交叉验证和全部数据训练两种训练策略,论文方法在肾脏肿瘤的DSC(dice similarly coefficient)达到了86.36%和86.96%,分别比基线提高1.31%和0.96%,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深度学习 肾脏肿瘤分割 增强跳跃连接 并行残差特征增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环流抑制
6
作者 张国澎 华森 +3 位作者 刘渤 郑征 陶海军 李常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效电路。然后,设计了环流控制器,环流控制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环流大小,得出各个模块的零矢量调节参数。其次,对相应模块控制过程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零矢量进行调节来抑制环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环流抑制和均流控制,并将系统效率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 多模块并联 交错调制 无差拍算法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组合的高增益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
7
作者 荣德生 张豪 孙瑄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为提高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基于拓扑组合的高增益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首先,将Boost与Sepic变换器进行拓扑组合,形成并联输入的Boost-Sepic变换器,同时在控制策略上采用交错运行的方式,引入耦合电感替... 为提高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基于拓扑组合的高增益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首先,将Boost与Sepic变换器进行拓扑组合,形成并联输入的Boost-Sepic变换器,同时在控制策略上采用交错运行的方式,引入耦合电感替换原电感,耦合电感副边与电容、二极管组成耦合倍压结构,以二极管与电容组成无源钳位支路吸收漏感能量。然后,对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连续稳态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变换器稳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以及显著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和输入电流纹波的优势。最后,通过搭建一台200 W的样机进行实验,验证所提变换器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组合 高增益 交错并联 低电压应力 低电流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胞轮腿式机器人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8
作者 陈鑫卓 郭忠峰 +1 位作者 汤赫男 何启华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5,共8页
针对复杂的户外环境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变胞功能的轮腿式机器人,其具有迈步行走和轮式移动两种运动模式。该机器人结构采用面对称的布局方式,腿部采用可变胞的串并混联机构。研究变胞机构并设计变胞规则,推导机器... 针对复杂的户外环境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变胞功能的轮腿式机器人,其具有迈步行走和轮式移动两种运动模式。该机器人结构采用面对称的布局方式,腿部采用可变胞的串并混联机构。研究变胞机构并设计变胞规则,推导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并绘制腿部工作空间三维图;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采用ADAMS软件完成机器人迈步行走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在迈步行走过程中稳定性良好,驱动参数曲线平稳,为在实际工程应用领域中拓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式机器人 变胞机构 串并混联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研究综述
9
作者 陈松林 汪魁 赵明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5,共11页
电阻率法能通过表面电导率对岩土体等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及特性进行探测与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原位测试中。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相介质组成的极端不均匀松散岩土介质系统,其整体导电性受各相介质的空间分布、导电能力及组合方式的影响。众多学... 电阻率法能通过表面电导率对岩土体等多孔介质内部结构及特性进行探测与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原位测试中。土石混合料是由多相介质组成的极端不均匀松散岩土介质系统,其整体导电性受各相介质的空间分布、导电能力及组合方式的影响。众多学者对土体电阻率进行了试验与理论研究,总结得到了多种土体电阻率理论模型。由于土石混合料的电阻率特性及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在土体电阻率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土石混合料的导电机理,对已有的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及其局限性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混合介质的导电原理,为土石混合料电学传导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基于电化学理论,单相介质的电导性已有成熟的理论,而多相介质体的导电模型还处于不断完善与改进中;已有土石混合料电阻率模型可分为串-并联模型与区域统计模型,区域统计模型多为经验公式,应用方便,但模型的普适性仍需提高,串-并联模型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模型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但将导电介质简化为串并联排列仍有别于土石混合料复杂的内部结构组成,模型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土石混合料 电阻率模型 串-并联模型 区域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离子并联电池组连接故障特性
10
作者 王丽梅 赵明明 +1 位作者 潘邦雄 赵秀亮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首先设计并联电池组连接故障试验,对并联电池组连接故障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连接故障电阻越大,故障电压曲线偏离正常电压曲线程度越大;然后搭建并联电池组故障仿真模型,探究不同位置连接故障下并联电池组电压及支路电流特性,结果表... 首先设计并联电池组连接故障试验,对并联电池组连接故障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连接故障电阻越大,故障电压曲线偏离正常电压曲线程度越大;然后搭建并联电池组故障仿真模型,探究不同位置连接故障下并联电池组电压及支路电流特性,结果表明,发生连接故障的位置越靠近负载连接点,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程度受影响越小;最后,探究不同程度连接故障下电压、电流及容量增量(incremental capacity,IC)曲线特性,发现不同连接故障程度下支路电流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倍率下IC曲线特征差异性较大,Ⅱ峰相对较为稳定,其与接触阻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并联电池组 连接故障 支路电流 容量增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空间方法的多级机构运动方案自动生成方法
11
作者 郭家宝 申会鹏 +3 位作者 韩春阳 韦留建 张旭鹏 王德伦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针对机构传动方案的多样化设计与自动生成问题,提出了一种串并联机构方案及串并联混合联接机构方案的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状态变换理论,利用状态变换矢量和矩阵表达了基本机构的输入、输出运动及机构的运动形式,以及机构输入和输出运动... 针对机构传动方案的多样化设计与自动生成问题,提出了一种串并联机构方案及串并联混合联接机构方案的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状态变换理论,利用状态变换矢量和矩阵表达了基本机构的输入、输出运动及机构的运动形式,以及机构输入和输出运动的运动方式;然后,根据状态变换矩阵之间的乘积与矩阵之和,表达了机构之间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混合联接的组合,并根据矩阵的分解规则与基本机构单元库,系统生成了不同的串并联及混合联接的机构设计方案;其次,为了实现串并联机构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MATLAB App Designer和SolidWorks,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创建和评估,自动化地保证了复杂机构布局生成的准确和效率;最后,通过一个涉及打印机传动机构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通用性,在组成机构分解与不分解两种情景下,可分别计算出69984种设计方案和1432922400种设计方案,验证了该方法对机构方案多样化设计的有效性。该设计方法可为解决机构方案多样化设计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传动方案设计 多样化设计 串联机构 并联机构 串并联混联机构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阶ADRC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解耦控制和谐波抑制策略
12
作者 李锦焙 覃理 +4 位作者 梁年柏 黄铭灏 谢湘昭 赵明然 谢锡锋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7,共10页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内各逆变器的电流和电压在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存在耦合,谐波和扰动会通过电流采样信号对连接到PCC的逆变器的控制产生影响,引起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进一步增加PCC点的谐波注入,给系统的稳定...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内各逆变器的电流和电压在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存在耦合,谐波和扰动会通过电流采样信号对连接到PCC的逆变器的控制产生影响,引起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进一步增加PCC点的谐波注入,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隐患。针对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在PCC存在谐波耦合的问题,提出一种降阶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解耦控制策略,通过等效变换降低观测器所需阶次,消除反馈环节中逆变器电流的耦合分量,实现各逆变器的独立控制,有效地减少逆变器对PCC的谐波电流注入,从而改善电流波形。从环路增益角度分析,所提方法能有效消除耦合电流在控制环路的影响,并通过硬件在环试验验证所提方法能显著减少逆变器输出的高次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解耦控制 逆变器并联 电能质量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LBP与并行注意力机制的微表情识别方法
13
作者 李帅超 李明泽 +1 位作者 孙嘉傲 卢树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4-1414,共11页
针对面部微表情变化强度弱、背景噪声干扰及特征区分度较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LBP与并行注意力机制的微表情识别网络。该网络将RGB图像输入密集连接改进的Shuffle Stage分支提取面部全局特征,增强上下文语义信息关联;将LBP图像输入... 针对面部微表情变化强度弱、背景噪声干扰及特征区分度较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LBP与并行注意力机制的微表情识别网络。该网络将RGB图像输入密集连接改进的Shuffle Stage分支提取面部全局特征,增强上下文语义信息关联;将LBP图像输入多尺度分层卷积神经网络构成的局部纹理特征分支,提取细节信息;双分支特征提取后,在网络后端引入并行注意力机制提高特征融合能力,抑制背景干扰,专注微表情特征兴趣区域;所提方法在CASME、CASME II和SMIC等3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5.18%、74.53%和81.19%;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微表情识别准确率,优于当前诸多先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表情识别 密集连接 Shuffle Stage分支 多尺度分层卷积 并行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并行多卷积注意力的扩散模型去雾方法
14
作者 崔欣桐 王瑛 +3 位作者 邓真楠 王浚瞩 梁铮 邓红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1-2088,共8页
针对目前去雾方法细节模糊、对真实环境去雾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并行多卷积注意力的条件扩散模型。将有雾图像作为条件先验引入扩散模型,提升扩散模型对尘雾的理解能力;设计构建并行多卷积注意力残差块,通过不同尺度卷积和不同注... 针对目前去雾方法细节模糊、对真实环境去雾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并行多卷积注意力的条件扩散模型。将有雾图像作为条件先验引入扩散模型,提升扩散模型对尘雾的理解能力;设计构建并行多卷积注意力残差块,通过不同尺度卷积和不同注意力机制加强模型对尘雾区域的关注,提升模型对有雾图像的特征提取能力;使用SKFusion进行带权特征融合,更大限度保留重要的浅层特征;使用双3次下采样和拉普拉斯金字塔处理图像,降低模型参数和计算复杂度。通过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在不同数据集进行多种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图像去雾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深度学习 扩散模型 并行多卷积注意力 深度可分离卷积 残差连接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发电车多方式应用实验
15
作者 张雷 刘栋 +2 位作者 韩晓昆 姚雁南 申海涛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1期77-81,共5页
随着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电保障任务越来越多,中压发电车在自然灾害、10 kV配网设施故障、过载削峰、综合不停电作业等多场景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验证多台中压发电车不同组合方式下带负载的可行性及适用场景,开... 随着社会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电保障任务越来越多,中压发电车在自然灾害、10 kV配网设施故障、过载削峰、综合不停电作业等多场景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验证多台中压发电车不同组合方式下带负载的可行性及适用场景,开展中压发电车多方式应用实验,共完成单机孤岛、单机正向同期并网、单机正反向同期并网、多机并机孤岛、多机正向同期并网5种典型组合方式的带负载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多台中压发电车不同组合方式下带负载是可行的,为现实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发电车 并网 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16
作者 张慧宁 张培航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756,共9页
针对红外小目标图像特征提取较难、对比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反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并联双通道的反向注意力机制,一个分支按空间注意力、通道注意力顺序操作进行,另一个分支按通道注意力、... 针对红外小目标图像特征提取较难、对比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反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并联双通道的反向注意力机制,一个分支按空间注意力、通道注意力顺序操作进行,另一个分支按通道注意力、空间注意力顺序操作进行,这两个独立的分支并联使用,将它们的输出合并在一起。然后并联双通道反向注意力机制引入到Res2Net,并且在Res2Net增设改进区域强度水平模块。最后损失函数考虑全局约束损失函数和局部约束损失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视觉效果较好,精确率、ROC检测指标性能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小目标 反向注意力 并联双通道 平行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NUMERIK ONE的同轴多台直驱电机电气并联控制研究及实例应用
17
作者 赵雷鸣 刘义强 +3 位作者 王长瑜 王坤 杨丽敏 于双双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五轴联动加工是实现复杂平滑曲面加工的重要技术,更是机床行业先进技术集成的核心方向。其中,A/C复合摆台作为关键的机床部件,是五轴联动加工机床的核心功能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床的整体性能。在同轴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无传动链、... 五轴联动加工是实现复杂平滑曲面加工的重要技术,更是机床行业先进技术集成的核心方向。其中,A/C复合摆台作为关键的机床部件,是五轴联动加工机床的核心功能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床的整体性能。在同轴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无传动链、减速机构的直驱式A/C复合摆台,采用由一个伺服驱动器控制两个或多个直驱电机的电气并联控制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机械传动刚性不足、间隙及磨损等问题,并进一步降低了机床的成本。通过研究分析、实例应用及测试验证,该摆台A轴速度可达40 r/min,动态精度达到2"。结果表明,同轴多台直驱电机电气并联控制同样可以实现高精、高速同步控制,且在成本及结构优化上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复合摆台 直驱控制 力矩电机 电气并联 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载波相位的并网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建模与环流产生机理分析
18
作者 郑仙 史明明 +2 位作者 喻建瑜 费骏韬 谢文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9-1588,I0005,共11页
为了探究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由于载波相位异步导致的环流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载波相位的并网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小信号扰动法建立了考虑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为了探究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由于载波相位异步导致的环流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载波相位的并网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使用小信号扰动法建立了考虑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环节边带效应影响的并网逆变器两频率模型,分析了载波相位对并网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中环流的影响。在两频率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广义奈奎斯特判据分析了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环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并网逆变器载波相位不一致时,系统中会存在环流;所提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分析并网逆变器多机并联系统环流产生机理和稳定性,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故障分析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多机并联 弱电网 两频率模型 载波相位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研制
19
作者 潘华磊 赵亚燊 +1 位作者 赵俊杰 张盼港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针对现有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无法在同一试验台上完成拖拉机和汽车加载测试的问题,采用双绕组结构改变电机的串并联接法,研发了一种基于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该试验台的转鼓具有低速大扭矩和高速小扭矩两种工作模式,... 针对现有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无法在同一试验台上完成拖拉机和汽车加载测试的问题,采用双绕组结构改变电机的串并联接法,研发了一种基于盘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鼓综合加载试验台。该试验台的转鼓具有低速大扭矩和高速小扭矩两种工作模式,满足拖拉机和汽车两类车辆的加载测试要求。选用重卡汽车和LX2204型拖拉机对试验台加载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台可以完成对汽车和拖拉机的加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功机 双绕组 串并联 盘式永磁同步电机 转鼓 拖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环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雪松 尹博文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00,157,共10页
谐波交互是影响微网正常运行的主要扰动之一,为此带来的谐波谐振和谐波环流等问题备受关注。环流抑制是确保微网系统可靠工作的关键技术,为应对双闭环PI控制受扰动情况下抑制环流效果不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环流... 谐波交互是影响微网正常运行的主要扰动之一,为此带来的谐波谐振和谐波环流等问题备受关注。环流抑制是确保微网系统可靠工作的关键技术,为应对双闭环PI控制受扰动情况下抑制环流效果不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环流抑制策略,由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扰动进行估计并进行反馈补偿,配合独有的带宽法调参改善多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效果。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了逆变器拓扑结构,进行环流的数学物理机理分析,通过两台逆变器并联在并网情况下的MATLAB仿真,证明了并联系统在扰动存在的条件下,自抗扰控制对环流有较好的抑制能力,使系统有很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均流效果,提高了并联系统的抗扰能力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并联并网 环流抑制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