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interface crack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RTSⅢ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被引量:9
1
作者 YAN Bin CHENG Rui-qi +2 位作者 PANWen-bin XIE Hao-ran FU He-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665-2674,共10页
The damage of th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n CRTSⅢ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will lead to a partial void of the track slab,which will affect the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train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track ... The damage of th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n CRTSⅢslab ballastless track on bridge will lead to a partial void of the track slab,which will affect the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train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track slab and bridge structure.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interface crack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CRTSⅢballastless track system on bridge,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ulti-body dynamics theory and ANSYS+SIMPACK co-simulation,the spatial model of vehicle-track-bridge integration considering the longitudinal stiffness of supports,the track structure and interlayer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were established.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width,length and position of the interface crack were analysed,and the limited values of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cracks at the track slab edge were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does not completely void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track slab,the crack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track-bridge system.However,when the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is completely hollowed out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f the track slab,the dynamic amplitudes of the system increase.When the crack length is 1.6 m,the wheel load reduction rate reaches 0.769,which exceeds the limit value and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train operation.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the track slab increases by 250.1%,which affect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rack system under the train speed of 200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railroad bridge ballastless track interface crack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inite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陶劲宇 秦川 +2 位作者 金宇清 鞠平 李建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187,共20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含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和高比例新负荷,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从负荷总量和负荷成...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含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和高比例新负荷,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会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从负荷总量和负荷成分两个方面总结了电力负荷发生的变化,分析了负荷模型面临的研究挑战。然后,从机理性和非机理性模型的角度分别介绍了电力电子接口负荷模型和含分布式电源的广义负荷模型,并指明了进一步的研究需求。最后,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仿真的新需求,介绍了三类其他方面的专用负荷模型,包括电磁暂态负荷模型、短路电流负荷模型以及负荷谐波模型,并对未来研究内容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负荷模型 电力电子接口负荷 分布式电源 电磁暂态仿真 短路电流计算 负荷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自供电同步电感开关能量采集功率提取电路
3
作者 江一帆 王光庆 +2 位作者 周宇洋 侯露刚 李广博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4-801,共8页
为了提高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转换输出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自供电的去整流桥同步电感开关(Self-Powered and Rectifier-Free Synchronized Switching and Discharging to a storage Capacitor through an Inductor,RF-SSDCI)功率提取... 为了提高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转换输出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自供电的去整流桥同步电感开关(Self-Powered and Rectifier-Free Synchronized Switching and Discharging to a storage Capacitor through an Inductor,RF-SSDCI)功率提取接口电路。电路由电容与三极管组成的自供电开关模块和由电感电容串联组成的功率提取模块组成。由于省去了传统的二极管整流桥结构,电路更有利于小型化与集成化。另外,电感电容串联组成的功率提取模块保证电感为储能电容充能时无需开关控制,降低了开关导通时间对电路功率提取的影响,从而减少了功率损耗。利用电路分析理论详细阐述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提取输出功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RF-SSDCI电路的有效性。RF-SSDCI的最大提取功率达到63.6μW,比SEH(Standard Energy Harvesting)电路和SP-OSCE(Self-Powered Optimized Synchronous Charge Extraction Circuit)电路提高近109.2%和1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采集器 自供电同步电感开关电路 仿真和实验验证 效率提高 去整流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交流输电线保护新方案
4
作者 刘琦 褚旭 +2 位作者 付乐天 余绍帅 王威东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3,共8页
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传统交流保护适应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流输电线保护方案。首先,基于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了工程实际中传统交流保护存在的不足;其次,通过推导短路电流与序阻抗角解析表达式,揭示了逆变型电... 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传统交流保护适应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流输电线保护方案。首先,基于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典型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了工程实际中传统交流保护存在的不足;其次,通过推导短路电流与序阻抗角解析表达式,揭示了逆变型电源暂态电流及序分量的时空演化规律;最终,结合工程需求提出2种改进保护方法,有效解决传统保护的适应性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无需增加硬件投资,即可显著提升新能源电源接入场景下交流保护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逆变电源 典型事故案例 短路电流 改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末端机组电压前推的逆变型新能源发电场站故障等值计算
5
作者 刘岩 贾科 +2 位作者 毕天姝 李伟涛 徐梓高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场站级的故障等值建模与分析方法是新能源集中并网地区的保护原理设计与定值计算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场站等值建模多采用单机倍乘和分群聚类算法,选取特征参数等值最终将场站模型简化,或者基于机组控制策略采用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存在等... 场站级的故障等值建模与分析方法是新能源集中并网地区的保护原理设计与定值计算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场站等值建模多采用单机倍乘和分群聚类算法,选取特征参数等值最终将场站模型简化,或者基于机组控制策略采用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存在等值参数误差和计算不收敛的问题。因此,该文首先分析逆变型电源故障后电流的控制策略;然后通过两点迭代的方法求取线路电压与机组输出电流的对应曲线,进而通过遍历末端机组电压,运用前推的方式得到场站并网点电压与电流相量的对应关系,求得逆变型新能源发电场站的等值曲线;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及实际短路试验数据验证显示,对于大规模逆变型新能源场站故障稳态的等值计算,所提方法无需复杂迭代计算,计算精度高,与试验录波数据平均等值计算误差为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电源 新能源场站 低压穿越 等值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两步式SAR ADC架构的智能温度传感器
6
作者 曹亦栋 陈雷 +3 位作者 初飞 李建成 张健 李全利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3-611,共9页
针对高速接口芯片的局部结温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步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的片上智能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配合上位机实现对全芯片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输出数字温度码。电路对横向pnp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进行采样,设计... 针对高速接口芯片的局部结温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两步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的片上智能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配合上位机实现对全芯片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输出数字温度码。电路对横向pnp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进行采样,设计了温度监测模块进行量化比较。电路采用了两步式SAR ADC进行10 bit数字温度码的转换输出,两步式SAR ADC通过调节电阻阵列实现粗量化,调节比较器输入管阵列进行细量化。电路基于28 nm CMOS工艺设计,模块面积为0.049 mm^(2)。仿真结果表明,27℃、1.8 V电源电压下温度传感器的最大动态功耗为379μW,在10 MHz参考时钟下的输出响应时间为37.1μs。测试结果表明,芯片温度为62.8~124.5℃时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的误差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接口芯片 温度传感器 横向pnp管 温度监测模块 两步式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型电源场站故障稳态电流实用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汤亚芳 宋国兵 +3 位作者 郝正航 蒋嘉桁 常娜娜 郎学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191,共10页
单机倍乘法常用于逆变型电源场站的故障稳态建模,可简单估算场站短路电流水平,但计算精度有待提升。文中首先分析了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约束下,有功出力、电压跌落程度对发电单元输出的稳态电流的决定性作用,得出故障稳态电流输出特性曲... 单机倍乘法常用于逆变型电源场站的故障稳态建模,可简单估算场站短路电流水平,但计算精度有待提升。文中首先分析了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约束下,有功出力、电压跌落程度对发电单元输出的稳态电流的决定性作用,得出故障稳态电流输出特性曲线,基于此分析了场站电气距离及有功出力差异对单机倍乘法计算误差的影响。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及发电单元分布特性的改进单机倍乘法。该方法在发电单元接入点电压计算中,利用等值阻抗来等效发电单元与并网点的电气距离;将场站分群等值为两台机组,减小发电单元间有功出力差异对短路特性的影响。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计算精度较单机倍乘法有着较大的提升。所提方法仅需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实现场站分群和短路电流聚合,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电源 故障电流 短路电流 单机倍乘法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传感器的低失调温度补偿接口电路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樊华 常伟鹏 +5 位作者 王策 李国 刘建明 李宗霖 魏琦 冯全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1528,共8页
面向磁性传感器在物联网(IoT)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该文基于180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具有低失调电压,低温度漂移特性的霍尔传感器接口电路。针对霍尔传感器灵敏度的温度漂移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感温电路并与查表法相结合,调节可编程增益... 面向磁性传感器在物联网(IoT)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该文基于180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具有低失调电压,低温度漂移特性的霍尔传感器接口电路。针对霍尔传感器灵敏度的温度漂移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感温电路并与查表法相结合,调节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的增益有效地降低了霍尔传感器的温度系数(TC)。在此基础上,通过在信号主通路中使用相关双采样(CDS)技术,极大程度上消除了霍尔传感器的失调电压。仿真结果表明,在–40°C~125°C温度范围内,霍尔传感器的TC从966.4 ppm/°C减小到了58.1 ppm/°C。信号主通路的流片结果表明,霍尔传感器的失调电压从25 mV左右减小到了4 mV左右,霍尔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为0.50%。芯片的总面积为0.69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传感器 接口电路 温度补偿 低失调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PMN-PT和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功率提升方法
9
作者 舒胜文 俞若珺 +3 位作者 张必震 舒龙龙 路永玲 王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48-3462,共15页
通过压电取能方式将电力设备表面的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实现电力专用传感器无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感器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压电取能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钐掺杂铌镁酸铅-钛酸铅(Sm-doped Pb(Mg_(1/... 通过压电取能方式将电力设备表面的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是实现电力专用传感器无源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传感器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压电取能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钐掺杂铌镁酸铅-钛酸铅(Sm-doped Pb(Mg_(1/3)Nb_(2/3))O_(3)-PbTiO_(3),Sm-PMN-PT)材料和改进型双中间电容回收(improved double intermediate capacitor harvesting,improved-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功率提升方法。首先,制备了不同Sm掺杂质量分数为x和PT质量分数为y的xSm-PMN-yPT压电双晶片,并对压电材料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其次,在对比分析几种典型接口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取能功率的对比分析;然后,采用Multisim软件对不同接口电路的取能功率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Sm-PMN-PT压电双晶片和锆钛酸铅(Pb(Zr1–xTix)O3,PZT)压电陶瓷在不同接口电路下的取能功率和能量提取效率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5%Sm-PMN-32%PT材料和改进型DICH接口电路的压电取能装置具有516.3μW的高输出功率、61.1%的高能量提取效率和较强的负载适应性,在取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传感器 压电取能 功率提升 Sm掺杂PMN-PT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IPI D-PHY物理层的高速比较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欣瑶 黄尊恺 +3 位作者 汪辉 田犁 汪宁 封松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基于MIPI D-PHY物理层传输协议,文章设计一种高速低功耗的自偏置比较器电路,并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该高速比较器总体结构由二级运放构成:共栅极和共源极以及工作在线性区的NMOS管组成第1级放大结构;电流源作负载的四管运放... 基于MIPI D-PHY物理层传输协议,文章设计一种高速低功耗的自偏置比较器电路,并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该高速比较器总体结构由二级运放构成:共栅极和共源极以及工作在线性区的NMOS管组成第1级放大结构;电流源作负载的四管运放组成第2级放大结构。差分信号通过NMOS源极进行输入,提升信号的共模电压接收范围。电路结构中无额外电流源偏置,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减小了功耗。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采用1.8 V电压供电,仿真结果表明:高速比较器能准确接收低共模电平的差分信号,直流增益为37.4 dB,传输速率达到2.5 Gb/s,功耗达到326μW/(Gb/s),可以接收到差分信号的共模电平范围为30~33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 高速接收电路 MIPI D-PHY物理层 CMOS图像传感器 高速比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不平衡配电网快速短路电流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潇雨 何晋 +2 位作者 李智轩 孔玲玲 周石金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
为实现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不平衡配电网快速短路电流计算,首先建立计及故障穿越控制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序等效受控电流源模型,通过引入虚拟线路和虚拟节点并结合广义Fortescue变换建立不平衡配电网的系统序导纳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 为实现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不平衡配电网快速短路电流计算,首先建立计及故障穿越控制的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序等效受控电流源模型,通过引入虚拟线路和虚拟节点并结合广义Fortescue变换建立不平衡配电网的系统序导纳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不平衡配电网的序节点电压方程,提出基于序分量的短路电流迭代计算方法。通过引入预条件处理的广义极小残余法可避免求解系统序阻抗矩阵,能够有效提升短路电流迭代计算的计算速度。最后,通过对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13节点、123节点和多个大型合成系统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不平衡配电网 短路电流计算 广义Fortescue变换 广义极小残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界面电荷和极性效应的油纸复合绝缘非线性电路等效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猛 李怡然 +2 位作者 吴延宇 陈良炯 齐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22-3432,共11页
换流变压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关键设备,换流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的界面处在直流电压下易积聚电荷,诱发局部放电甚至击穿。当前对于界面电荷的积聚分布,多采用传统的阻容模型进行计算,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文提出一种简易的非线性电... 换流变压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关键设备,换流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的界面处在直流电压下易积聚电荷,诱发局部放电甚至击穿。当前对于界面电荷的积聚分布,多采用传统的阻容模型进行计算,存在较大的误差。该文提出一种简易的非线性电路等效模型,首先,分别测量变压器油和油浸纸板的电容、电阻参数与极化电流,获得油纸的拓展Debye模型;其次,在拓展Debye模型的基础上,将变压器油和油浸纸板的恒定电阻模型改为随电场变化的非线性模型,并加入反映极性效应的界面势垒限制电流源,以此建立等效模型;最后,将电路等效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该等效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文模型为油纸绝缘的电场分布、界面电荷积聚量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准确度较高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界面电荷 界面极化 拓展Debye模型 电路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外电网的短路计算等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德兴 肖仕武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67-2976,I0096,共11页
大量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会对电网短路电流计算及电网等值产生影响。该文提出了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外电网的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方法,分析了等值参数的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多端口电网络理论推导了外电网等值多端口的戴维南等值电路模型和... 大量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会对电网短路电流计算及电网等值产生影响。该文提出了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外电网的多端口戴维南等值方法,分析了等值参数的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多端口电网络理论推导了外电网等值多端口的戴维南等值电路模型和参数表达式,分布式电源对等值电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路等效电压。其次,根据开路电压计算公式,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开路等效电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电网故障期间分布式电源可等效为压控电流源,其输出电流受独立电压源、等值端口电压及分布式电源低穿控制策略等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等值端口电压、分布式电源容量、独立交流电源强弱对等效开路电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等效开路电压随端口电压、分布式电源容量和外部电源内阻抗的变化曲线。通过IEEE33节点电网和某220kV高压电网仿真验证了等值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口戴维南等值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短路电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激励式压电俘能器的接口电路设计
14
作者 肖泽坤 董维杰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1,共6页
设计了一种自供能同步非对称电压翻转及电荷提取电路(SP-SAFCE),其在压电俘能器电压正峰值完全翻转,在负峰值将能量完全提取,结合了并联同步开关电感电路和同步电荷提取电路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压电接口电路,SP-SAFCE具有自供能的峰值... 设计了一种自供能同步非对称电压翻转及电荷提取电路(SP-SAFCE),其在压电俘能器电压正峰值完全翻转,在负峰值将能量完全提取,结合了并联同步开关电感电路和同步电荷提取电路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压电接口电路,SP-SAFCE具有自供能的峰值检测模块和开关、无整流桥、无需阻抗匹配等优势。在拨动频率和磁铁间距离变化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表明,在相同冲击激励下,SP-SAFCE电路的工作电压比同步电荷提取电路低0.8 V,输出功率约为同步电荷提取电路的1.15倍,适合作为冲击激励式压电俘能器的接口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能量收集 接口电路 冲击激励 无整流桥 自供能 无需阻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GUI的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平台构建 被引量:32
15
作者 刘芳 吴成就 潘俊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0,126,共5页
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构建了一套具有Windows风格的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平台;以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展示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Matlab知识,即可利用该平台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元器件参数设... 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构建了一套具有Windows风格的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平台;以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为例,展示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Matlab知识,即可利用该平台进行工作原理分析、元器件参数设置、理论工作值计算并将仿真波形图在仿真界面上以人机交互的动态方式进行实时显示等一系列便捷操作。此外,该平台还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设计。该平台对于教师开展研究性和讨论式教学,提供开放性实验教学,增进学生对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电路 仿真平台 人机交互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电路的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斌 黄晓东 +1 位作者 秦明 黄庆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68,共4页
介绍了一种本实验室开发的集成传感器,它实现了敏感电容和接口电路在一块芯片上的集成。重点分析了它的接口电路,基于施密特触发器构建,实现敏感电容值以及参考电容值与频率值的转换,通过对两频率求差来抑制各种共模干扰。对样片进行了... 介绍了一种本实验室开发的集成传感器,它实现了敏感电容和接口电路在一块芯片上的集成。重点分析了它的接口电路,基于施密特触发器构建,实现敏感电容值以及参考电容值与频率值的转换,通过对两频率求差来抑制各种共模干扰。对样片进行了测试,输出频率与理论值有较大的偏差。通过分析,给出了测试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最后,给该电路设计了启动电路,改进了CMOS开关控制电路,重新对电路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实现了与实验室新一代传感器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微电容式传感器 接口电路 频率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接口电路的Simulink仿真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继华 甘登文 +1 位作者 邱晓红 许婕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4-1237,共4页
由于Simulink的模块库中,缺少各种可编程接口芯片模块,进行接口电路的仿真主要是通过确定电路的功能之后选择Simulink中的有关模块,对这些模块进行修改,重新封装,构建所需要的电路。结合Intel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PPI),阐述了利用Si... 由于Simulink的模块库中,缺少各种可编程接口芯片模块,进行接口电路的仿真主要是通过确定电路的功能之后选择Simulink中的有关模块,对这些模块进行修改,重新封装,构建所需要的电路。结合Intel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PPI),阐述了利用Simulink实现计算机接口电路仿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接口电路 SIMULINK P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能量采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自平 王楚 +2 位作者 袁明 罗俊 张金娅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无线感知节点是物联网的基本单元之一,通常面临无人无源甚至偏僻的应用场景,并且数量庞大,因此如何实现持续可靠的能量供给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另一方面,无线感知节点所在环境中弥散着多种能量,寻找适当方法和设计新型器件采集... 无线感知节点是物联网的基本单元之一,通常面临无人无源甚至偏僻的应用场景,并且数量庞大,因此如何实现持续可靠的能量供给成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另一方面,无线感知节点所在环境中弥散着多种能量,寻找适当方法和设计新型器件采集这些能量并转化为电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文中对近年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重点总结了振动、热和电磁波等的能量采集技术及其接口电路技术,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回收 无线传感网 物联网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G的检测数据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吕涛 周燕媚 +1 位作者 郑启亮 张仁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062-2063,2080,共3页
为了提高在某些检测系统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便捷及通用化程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检测系统的数据传输模块。本文的设计是基于2.4GHz无线发射、接收芯片设计的一套包括信息发射、接收和提交三者协同一体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可以实... 为了提高在某些检测系统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便捷及通用化程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检测系统的数据传输模块。本文的设计是基于2.4GHz无线发射、接收芯片设计的一套包括信息发射、接收和提交三者协同一体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可以实现短距离内准确地获取、传送及提交信息,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 无线传输 接口电路 抗干扰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7606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50
20
作者 陶海军 张一鸣 曾志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针对DSP芯片TMS320F2812自带的AD转换模块不能满足同步采集电流和电压参数要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D7606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中电压/电流输入电路、输入滤波电路、AD7606与TMS320F2812接口电路、AD转换程序的设计... 针对DSP芯片TMS320F2812自带的AD转换模块不能满足同步采集电流和电压参数要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D7606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中电压/电流输入电路、输入滤波电路、AD7606与TMS320F2812接口电路、AD转换程序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与TMS320F2812自带的AD转换模块进行AD转换的结果相比,采用AD7606进行AD转换的结果精度高、误差小,适合高精度AD转换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多通道 AD转换 接口电路 AD7606 TMS320F28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