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体系混装电池组热特性研究及风冷散热结构优化
1
作者 陈峥 胡竞元 +3 位作者 赵志刚 申江卫 夏雪磊 魏福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63-3475,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存在性能方面的问题,为突破单一材料体系的限制,提出了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混用的双体系电池组设计方案,并已实现实车应用。为确保双体系电池组的热安全性,本工作研究了由18650三元锂电池与磷...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存在性能方面的问题,为突破单一材料体系的限制,提出了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混用的双体系电池组设计方案,并已实现实车应用。为确保双体系电池组的热安全性,本工作研究了由18650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的双体系电池组的热特性。首先,建立了双体系电池组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设计了Z形、U形和T形3种风冷散热结构,通过实验分析了两种锂离子电池产热差异并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精确性。对比不同位置的电池在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下的散热效果,优化了电池布局。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双体系电池组布局能有效降低电池组的最大温差,说明了该优化布局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双体系电池组温度均匀性。当进口风速为8 m/s时,U形结构相较于Z形结构在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和最大温差上分别降低7.68%、6.86%和21.2%。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U形结构的组内间距对散热的影响。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在1.5~4.5 mm内,组内间距对温度的影响较小,风冷结构和进口风速对散热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双体系电池组 风冷热管理系统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锂离子电池组冷却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2
作者 申江卫 于帅 +2 位作者 李希进 陈峥 夏雪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存在散热不足和系统能耗高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不同半圆弧形液冷板结构对电池组散热性能及流体域压降的影响。基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最大温差和压降这3个关键指标,设计了8组冷却结构,并选取结构2进一步对冷却液... 针对锂离子电池组存在散热不足和系统能耗高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不同半圆弧形液冷板结构对电池组散热性能及流体域压降的影响。基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最大温差和压降这3个关键指标,设计了8组冷却结构,并选取结构2进一步对冷却液的入口流速、入口温度以及液冷板高度对电池组散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流向结构相比,双向流结构更有利于改善电池组的温度均衡性;调整进出口位置会改变冷却液的流动分布,进而影响电池组的散热性能;增加冷却液流速可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温差,但当流速超过0.3 m/s时,散热效果的提升将变得有限,且会增加系统能耗;降低冷却液温度能有效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但会增大电池组温度差异;增加液冷板高度有助于增强电池组的散热效果并改善温度均匀性。当冷却液流速为0.3 m/s,冷却液入口温度不低于25℃,液冷板高度不小于55 mm时,采用结构2冷却后的电池组最高温度为30.61℃,同时最大温差可控制在5℃以内,具有更好的温度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锂离子电池 冷却结构 热均衡性 Fluen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仿生电子鼻气室设计
3
作者 张伟 杨雪 +1 位作者 黄鑫 张海军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7-982,共6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害民航运输安全。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检测精准性、缩短检测时间,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检测的仿生电子鼻气室。通过分析犬类鼻腔内部的结构及流场分布情况,模仿犬类鼻腔特征,利用正交试验优化...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害民航运输安全。为了提升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检测精准性、缩短检测时间,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检测的仿生电子鼻气室。通过分析犬类鼻腔内部的结构及流场分布情况,模仿犬类鼻腔特征,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仿生气室结构和尺寸,最后采用仿真软件模拟验证提出的仿生气室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气室能够使气体更加快速均匀地到达传感器阵列,并与传感器阵列充分接触,相比于仿生气室内部整体区域,可实现传感器阵列区域的气体质量分数提升44.93%,相比于普通方形气室,仿生气室内传感器阵列区域的气体质量分数提升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 电子鼻 仿生设计 气室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巍 陈飞 +4 位作者 孔祥栋 朱志成 韩雪冰 卢兰光 郑岳久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在电池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对电池需求的激增,如何在确保涂布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已成为电池制造厂商关注的焦点。面向电池制造数字化和产... 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在电池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对电池需求的激增,如何在确保涂布质量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已成为电池制造厂商关注的焦点。面向电池制造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综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的发展,对比分析了常见的涂布方法的特点,基于工艺仿真的手段,从内、外流场两个角度,明确了影响涂层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系统梳理了狭缝式挤压涂布的优化策略和方法,此外,本文还对比分析了产线中在线检测方法的特点,评估了实用性和局限性,并进一步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优化锂离子电池涂布工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涂布工艺 工艺仿真 狭缝式挤压涂布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冯爽 许立坤 +1 位作者 胡帛涛 邝男男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0,共6页
动力电池热失控一直是行业难题,由单电芯热失控所引发的电池包内部的热扩散行为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安全事故。基于此,针对电芯的热失控行为,通过反应动力学测试和物性参数测试,建立一套电芯热失控数学模型。以外部加热作为热失控触发条件... 动力电池热失控一直是行业难题,由单电芯热失控所引发的电池包内部的热扩散行为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安全事故。基于此,针对电芯的热失控行为,通过反应动力学测试和物性参数测试,建立一套电芯热失控数学模型。以外部加热作为热失控触发条件,测试了模组内电芯间的热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在无明显冷却措施介入时,热扩散速度逐渐增加。此外,结合仿真手段,对模组内各温度点数据进行了对标,并预测了该模组在一个小型电池包内的热扩散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仿真 热扩散 电池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风液双循环优化设计
6
作者 刘金祎 王炎 +7 位作者 庞英杰 于瑞广 牟瑞涛 卢兰光 李亚伦 王贺武 张立磊 李明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6,共9页
为提升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从温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温差动态调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锂离子电池风液双循环热管理系统。在中低温环境下依靠风冷调节电池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依靠风液复合冷却调节电池温度。围绕风量、风温、冷... 为提升储能电站锂离子电池系统温度一致性,从温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温差动态调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锂离子电池风液双循环热管理系统。在中低温环境下依靠风冷调节电池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依靠风液复合冷却调节电池温度。围绕风量、风温、冷却液温度、流量等4个因素,开展仿真实验;通过一维、三维联合仿真,优化换热结构,分析温升、温均性能参数影响显著性。结果表明:在2倍额定大功率放电工况下,与传统底面冷板结构相比,本文的风液双循环系统的放电末期温差降低了18%。与100 s送风周期相比,300 s送风周期可使系统温差减少31%,即1.18℃。参数敏感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风温、风量、冷却液温度、流量。从而,本设计改善了温差动态调控,有利于延长储能电池系统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站 锂离子电池系统 电池热管理 一维、三维联合仿真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温度冲击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建模及安全边界研究
7
作者 李晓宇 赵深 +2 位作者 田君 张松立 朱艳丽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1036,共15页
热失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使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搭建非绝热环境外部极端温度冲击试验,对比研究三元镍钴锰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体及电池模组热失控特性,分析了不同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的燃烧行为及其成组后的热失控蔓延情况,... 热失控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使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搭建非绝热环境外部极端温度冲击试验,对比研究三元镍钴锰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单体及电池模组热失控特性,分析了不同单体电池和电池模组的燃烧行为及其成组后的热失控蔓延情况,构建了三维共轭传热-热失控耦合模型,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和电池离热源距离对高温诱发电池热失控的影响规律及模组热失控蔓延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电池荷电状态越低正极-电解液副反应起始温度越低,副反应产热越小,热源距离大于150 cm时在400 s内难以使LFP电池热失控,PMI泡沫可以实现毫米级别的热阻隔,当其厚度大于3.75 mm或导热系数小于0.03 W/(m·K)时可以有效抑制热失控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荷电状态 热失控蔓延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用锂电池浸没式热性能调控仿真及热安全实验研究
8
作者 周海洋 张振东 +3 位作者 盛雷 朱泽华 张晓军 张春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6-1874,共9页
针对户储用5kWh电池插箱在工作过程中温升和温差过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浸没式内胆箱体模型,该模型直接将电池浸泡其中,再与外部电池包进行电气连接。在内胆中,研究了静态浸没下电池间距、浸没高度比以及放电倍率对常规冷却性能的影响。... 针对户储用5kWh电池插箱在工作过程中温升和温差过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浸没式内胆箱体模型,该模型直接将电池浸泡其中,再与外部电池包进行电气连接。在内胆中,研究了静态浸没下电池间距、浸没高度比以及放电倍率对常规冷却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对该模型的热安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池间距为2.5 mm时,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显著改善;当电池100%浸没时,可以获得最佳冷却效果;当电池模组以0.5 C、1.0 C以及1.5 C放电,完全浸没的电池模组最大温度较无浸没时显著降低,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常规液冷模型的准确性,仿真与实验之间的最大偏差为1.29℃。最后,由过充热失控扩散性能实验可知该冷却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热失控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浸没式热管理 数值模拟 热蔓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侧柱碰安全性虚拟仿真研究
9
作者 汪俊 马骋浩 +2 位作者 申宗玹 邢伯斌 夏勇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已有的侧柱碰事故统计结果表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事故形式接近,但考虑到电池包碰撞挤压失效风险,电动汽车侧柱碰研究应充分考虑复杂碰撞工况,将壁障物类型、几何尺寸、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和碰撞速度等因素引入安全性评价。本研究... 已有的侧柱碰事故统计结果表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的事故形式接近,但考虑到电池包碰撞挤压失效风险,电动汽车侧柱碰研究应充分考虑复杂碰撞工况,将壁障物类型、几何尺寸、碰撞角度、碰撞位置和碰撞速度等因素引入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开展某款电动汽车侧柱碰安全性虚拟评价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提取了不同碰撞位置的整车力学响应和车身姿态,识别了电池包侵入量和电芯变形量与碰撞速度的高关联性。分析了碰撞位置、碰撞角度对车辆旋转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侵入量变化,并得到了进一步仿真验证。电池包横梁作为主要横向传力路径,提升了电池包侧向结构刚度,显著降低了侧柱碰侵入量。后续的电动车安全性评价应考虑撞击点处车身结构刚度和车辆的旋转行为后开展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池包 碰撞安全性 侧面柱碰撞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和内部缺陷的超声透射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斌鹏 吕炎 +3 位作者 宋国荣 高杰 李永春 何存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内部缺陷(气泡缺陷、析锂缺陷和浸润不完全缺陷)与超声透射特性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利用Voronoi多边形建立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多层多孔结构;其次,在仿... 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对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内部缺陷(气泡缺陷、析锂缺陷和浸润不完全缺陷)与超声透射特性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利用Voronoi多边形建立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多层多孔结构;其次,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改变正负极材料的力学参数(杨氏模量和密度)实现了锂离子电池不同荷电状态下超声透射特性的提取。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荷电状态的增加,快纵波的声强幅值和慢纵波的声强幅值均呈现线性增加的规律,慢纵波的渡越时间呈现线性减小的规律。随后,对锂离子电池内部不同缺陷形式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正常电池和缺陷电池的声透射信息可以发现:当锂离子电池底部存在气泡缺陷时,透射信号的声强幅值显著衰减,且随着气泡厚度的增加,声强幅值的衰减也在增加;此外,随着气泡位置的改变,透射信号的声强幅值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当锂离子电池内部存在析锂缺陷时,透射信号的声强幅值和渡越时间均随着析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锂离子电池内部存在浸润不完全缺陷时,仿真模型将退化为单相多孔介质,频域中也只存在一个频率成分,且声强幅值存在衰减。研究内容解决了用有限元法对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内部缺陷进行模拟处理的问题,且慢纵波波速的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Voronoi多边形 缺陷 荷电状态 超声透射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负极材料辊压过程离散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司丽娜 兰琼 +2 位作者 黄荣 阎红娟 张淑婷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4-188,共5页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件,极片的制备过程特别是辊压工艺是电池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研究辊压过程中电极材料辊压变形机制,对实现辊压过程电极材料孔隙率和压实密度精确控制、提升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塑...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件,极片的制备过程特别是辊压工艺是电池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提升的关键。研究辊压过程中电极材料辊压变形机制,对实现辊压过程电极材料孔隙率和压实密度精确控制、提升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塑性接触模型建立石墨负极材料极片辊压离散元模拟模型,通过微观颗粒间相互作用行为分析揭示其宏观尺度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仿真容器尺寸和颗粒间摩擦因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确定合适的仿真容器尺寸和摩擦因数设置。结果表明:随着设置的容器底面尺寸增加,压力-位移曲线数据波动减小,容器底面尺寸为150μm×150μm时可以满足计算准确度要求;静摩擦因数对电极辊压过程有较大影响,静摩擦因数增大,颗粒抗力增大,同等压力对应的密度值减小;而滚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对石墨压实特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材料 电极辊压 离散元模拟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及排气仿真
12
作者 唐志航 张睿 +2 位作者 李乐 王宁 丁飞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3-1481,共9页
随着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电池热失控(thermal runaway,TR)过程中的气体扩散行为及其早期检测受到广泛关注。对280 Ah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外部加热触发的热失控实验,系统分析了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成分,并探讨了不同荷电状态(sta... 随着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电池热失控(thermal runaway,TR)过程中的气体扩散行为及其早期检测受到广泛关注。对280 Ah磷酸铁锂电池进行外部加热触发的热失控实验,系统分析了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成分,并探讨了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的热失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高SOC条件下,电池热失控触发时间短,表面温升速率更高,100%SOC电池热失控释放气体中的H_(2)占比高达44.84%。相较之下,低SOC电池的热失控过程较缓和,主要释放CO_(2)(0%SOC电池热失控释放气体中CO_(2)占比78.41%)。此外,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储能系统中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气体的扩散行为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SOC条件下,气体扩散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在高SOC下,气体主要沿垂直方向迅速上升并在顶部区域扩散,而在低SOC下,气体首先在底部积聚,随后逐步扩散至整个空间。揭示了SOC对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特征及气体扩散行为的影响,为锂离子储能系统的安全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气体扩散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半导体制冷的复合电池热管理模块仿真研究
13
作者 赵兴兴 霍兆瑞 +1 位作者 洪小波 阮殿波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1,共9页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于保证电池工作温度环境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制冷片(TEC)结合相变材料(PCM)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设计,以改善大倍率放电时电池模组内部热量积聚问题。通过建立集成热电冷却和相变材料关键散热部件...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于保证电池工作温度环境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半导体制冷片(TEC)结合相变材料(PCM)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设计,以改善大倍率放电时电池模组内部热量积聚问题。通过建立集成热电冷却和相变材料关键散热部件的电池模组的散热模型,对不同变量参数下的电池模组进行热仿真计算。结果表明:TEC和PCM集成散热部件的散热模型,当导热柱直径为6 mm、TEC工作电流为0.8 A、PCM导热系数为1 W/(m·K),电池模组在大倍率放电时,温度可控制在42.3°C以下,组内最大温差为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半导体制冷 相变材料 电池热管理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储能舱液氮灭火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于永 宋宇辰 +1 位作者 周伟 王志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0,共7页
为研究液氮对储能舱火灾的抑制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 ,模拟了储能舱内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热失控。比较了常压和低压环境下液氮和细水雾的灭火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喷头数量以及喷雾角度对储能舱液氮灭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抑... 为研究液氮对储能舱火灾的抑制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 ,模拟了储能舱内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热失控。比较了常压和低压环境下液氮和细水雾的灭火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喷头数量以及喷雾角度对储能舱液氮灭火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抑制储能舱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蔓延方面,无论是常压还是低压环境,液氮都比细水雾的效果更佳,且随着喷头数量增加、喷雾角度减小,液氮的灭火效果进一步增强。因此,通过设置不同数量和喷雾角度的喷头,可以优化储能舱火灾中液氮的灭火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储能舱液氮灭火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储能舱 液氮灭火 喷头数量 喷雾角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二阶可变阻容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维强 蔡凡昌 严运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精确的电池模型是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的基础,提高模型精度可从电池内部特性出发。提出二阶阻容可变参数等效电路模型,能够反映电池内部双极化效应,同时用可变的参数描述电池内部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锂离子电池... 精确的电池模型是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的基础,提高模型精度可从电池内部特性出发。提出二阶阻容可变参数等效电路模型,能够反映电池内部双极化效应,同时用可变的参数描述电池内部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实验和HPPC测试,结合MATLAB拟合工具,辨识出不同SOC下各参数的值,基于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对比仿真结果,所建立模型的端电压平均误差为12.36mV,相比于固定参数传统模型的31.50mV,精度提高了60.76%,更能准确描述锂离子电池内部的静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二阶阻容模型 可变参数 参数辨识 simul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耦合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杰 张云龙 +1 位作者 何永全 汤元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8,共8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锂电池故障而引起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热失控行为复杂、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低,难以为研究提供有效、完备的数据。因此,利用高置信度仿真模型研究和评估锂电...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锂电池故障而引起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热失控行为复杂、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低,难以为研究提供有效、完备的数据。因此,利用高置信度仿真模型研究和评估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基于Ls-Dyna软件建立了锂电池机-电-热耦合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电池在受到压痕时的机械响应和电响应,且能合理地模拟电池的温度分布,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利用该模型对控制因素(压头半径,冲压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相关参数对锂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可为车载锂电池包的设计和安全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机械滥用 机-电-热耦合仿真模型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冷板新波形微流道传热特性研究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君浩 任晓龙 +1 位作者 杨炯 汤松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6,共13页
为了在锂电池安全范围内提升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并减少能耗,基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设计了一种新型波型流道,以方形三元锂为电芯的1p12s(1并12串)590模组,在25℃进行2C放电的工况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方法进... 为了在锂电池安全范围内提升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并减少能耗,基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设计了一种新型波型流道,以方形三元锂为电芯的1p12s(1并12串)590模组,在25℃进行2C放电的工况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单因子试验稳态分析,研究流体流速、波形频率、阻尼和区间与液冷板冷却性能及流体压降的关系。通过单因子试验选取合适参数设计正交试验并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根据显著性得到各因子组合,计算综合性能指标得到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最高温度与阻尼和区间正相关,与流速和频率负相关,最大温差与区间呈正相关,与流体流速和频率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均递减,阻尼对其影响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压降与流速和频率呈正相关,与阻尼和区间呈负相关。正交试验分析最佳因子组合是频率为4、阻尼为0.03和区间为1的波形流道,最大温度、最大温差和压降分别为35.368℃、2.125℃和6.121 kPa,相比原始余弦流道分别增加了1.99%、减小42.61%和39.96%。通过调整频率、阻尼和区间参数,显著提高了液冷板的热传递效率和电池组温度均匀性,提高电池组稳定性和寿命的同时降低了能耗。该设计方案为动力电池间接液冷应用于多种工程情况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波形微通道 电池热管理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SOL Multiphysics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校磊 高健 +1 位作者 周伟东 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567,共22页
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能量存储系统,锂离子电池需要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可靠性和循环稳定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大型能源存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需求。当前对锂离子电池的实验研究仍然面临多个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电解液... 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能量存储系统,锂离子电池需要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可靠性和循环稳定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大型能源存储、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需求。当前对锂离子电池的实验研究仍然面临多个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电解液的导电性和安全性、高能量负极的沉积-剥离机制的优化、高能量正极的循环电压和容量维持、高电流条件下的界面极化和容量释放,以及在极端电流-温度-针刺条件下的热失控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电-化-力-热等多个场的耦合作用,需要进行协同优化处理。COMSOL Multiphysics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工具,通过求解多物理场耦合的连续方程,能够同时考虑载流子浓度、电流密度、电-化学势、温度、应力/应变和几何形态等综合信息的演化。本文概述了该工具在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负极和正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并聚焦于多场耦合对电池性能的综合影响、多场耦合模拟方法以及理论模拟与实验表征的结合。最后,本文对理论与实验联合研究中的多场和多尺度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SOL Multiphysics 锂离子电池 多场耦合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耿银良 李建立 张云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弹性载体、石墨烯为导热增强剂,制备了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FCPCM),对FCPCM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气自然对流热管理手段相比,将FCPCM贴敷于...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弹性载体、石墨烯为导热增强剂,制备了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FCPCM),对FCPCM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气自然对流热管理手段相比,将FCPCM贴敷于锂离子电池表面进行被动式控温,可使锂离子电池表面中心最高温度至少降低1.89℃;在一定范围内增大FCPCM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可减小电池表面中心最高温度和电池厚度方向的温差;FCPCM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接触热阻也明显影响热管理效果,随着接触热阻增大,热管理效果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 放电倍率 参数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组在电网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悦林 马宏忠 +2 位作者 朱沐雨 宣文婧 王思涵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4-2712,共9页
调峰是电池储能电站重要运行的工况,电池冷却对储能电站电池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实际调峰工况下的产热以及电池的液冷冷却进行研究,建立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 调峰是电池储能电站重要运行的工况,电池冷却对储能电站电池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实际调峰工况下的产热以及电池的液冷冷却进行研究,建立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产热模型以及液冷冷却模型,其次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最后,采用调节冷却液流向以及合理调节流量等方式对液冷冷却进行优化。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不同冷却管冷却液流向可有效提高液冷散热的均温性,通过仿真温度云图的对比并创新地采用ΔT (最大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来体现不同方案均温性的优劣;增大流量虽然有助于降温,但液冷倍率达到2.0以上时,冷却效果增加有限,但能耗大大增加,通过仿真结果提出最佳的流量范围为1.5~2.0。本文所提方案均已通过实验验证,并在储能电站电池冷却进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调峰 液冷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