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蝥黄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周迪 王永奇 +3 位作者 于清华 姚可欣 许新德 白亚龙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2-128,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斑蝥黄微胶囊产品制备的优化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溶剂类别、溶解温度和时间以及微胶囊包埋壁材、乳化剂等因素对微囊化斑蝥黄产品的影响,确定了斑蝥黄最佳溶解工艺条件、微囊化最佳包埋壁材与乳化剂;然后通过正... 试验旨在探究斑蝥黄微胶囊产品制备的优化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溶剂类别、溶解温度和时间以及微胶囊包埋壁材、乳化剂等因素对微囊化斑蝥黄产品的影响,确定了斑蝥黄最佳溶解工艺条件、微囊化最佳包埋壁材与乳化剂;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针对产品感观质量和稳定性等因素,得出了合理的微囊化斑蝥黄10%冷水溶性(Cold Water Solubility,CWS)产品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以二氯甲烷作溶剂,溶解温度50℃,瞬时溶解时间少于5 min,且斑蝥黄与二氯甲烷的最佳比值为12∶135。斑蝥黄微囊化过程中最佳包埋壁材为木质素磺酸盐,最佳乳化剂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产品配方为斑蝥黄12%、DL-α生育酚4.5%、抗坏血酸棕榈酸酯3.5%、大豆磷脂3.0%、木质素磺酸盐35%、麦芽糊精22%、玉米淀粉20%。“瞬时溶解、二次乳化和均质、双重包埋”技术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斑蝥黄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水溶性、安全性以及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黄 包埋壁材 纳米分散 微胶囊 二次乳化 双重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宁 戴彩丽 +3 位作者 邹辰炜 谢忠旭 刘逸飞 赵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旨在有效解决稠油化学冷采过程中降黏剂窜流现象严重、油藏动用效率低的问题,支撑稠油绿色高效开发。方法基于稠油冷采降黏剂高效降黏洗油与冻胶分散体调剖剂储层调控的协同效应,采用复配方式构建了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 目的旨在有效解决稠油化学冷采过程中降黏剂窜流现象严重、油藏动用效率低的问题,支撑稠油绿色高效开发。方法基于稠油冷采降黏剂高效降黏洗油与冻胶分散体调剖剂储层调控的协同效应,采用复配方式构建了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测试其基本性能,并使用界面扩张流变仪以及流变仪,考查了体系的界面流变特性和剪切应力特性。结果体系由质量分数为0.06%~0.12%的冻胶分散体和质量分数为0.05%~0.15%的降黏剂组成,为粒径均一的低黏流体,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并乳化稠油,降黏率达到95%以上。体系中降黏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决定了体系的乳化降黏能力,降黏剂通过吸附在冻胶分散体的表面提高了体系的聚结稳定性,并考查了组分含量及油藏条件对以上过程的影响。结论构建了一种兼具储层调控和高效降黏能力稠油冷采用冻胶分散体调驱体系,探明了体系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稠油化学冷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冷采 冻胶分散体 乳化降黏 界面流变特性 固-液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水基分散体系的相反转乳化 被引量:62
3
作者 王进 杜宗良 +1 位作者 李瑞霞 吴大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以聚乙二醇 -邻苯二甲酸酐 -环氧树脂E -4 4多元嵌段共聚体为乳化剂 ,将环氧树脂E -4 4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乳液。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三元多嵌段共聚体中亲水嵌段分子量和乳化温... 以聚乙二醇 -邻苯二甲酸酐 -环氧树脂E -4 4多元嵌段共聚体为乳化剂 ,将环氧树脂E -4 4乳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乳液。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三元多嵌段共聚体中亲水嵌段分子量和乳化温度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体系在较高乳化剂浓度 (9.1 % )下为完全相反转 ,在低乳化剂浓度 (4.1 % )下为不完全相反转。相反转时水与环氧树脂E -4 4的重量比值随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的增加以及亲水嵌段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加。环氧树脂E -4 4水基乳液的平均乳液粒径随乳化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分散体系 相反转 环氧树脂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消油剂乳化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包木太 管丽君 +2 位作者 马爱青 陈庆国 王丽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8,共6页
化学消油剂在溢油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其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原油、消油剂的不同配比(DOR)与环境因素(海水温度、盐度)方面,对4种消油剂(A,B,C,D)的乳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类消油剂的乳化性能最好;... 化学消油剂在溢油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其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原油、消油剂的不同配比(DOR)与环境因素(海水温度、盐度)方面,对4种消油剂(A,B,C,D)的乳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类消油剂的乳化性能最好;为达到30s乳化率>60%、10min乳化率>20%的消油剂乳化标准,B类消油剂25℃时最佳DOR范围在0.30~0.35之间,20℃时DOR为0.45,15℃时DOR为0.5以上。消油剂的乳化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受盐度影响较小。本文为消油剂在海洋溢油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 溢油 消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甲醛缩聚物水基分散体系的相反转乳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钦慧 郑燕玉 +2 位作者 林萍萍 李雪芳 林金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用复合表面活性剂将漆酚缩甲醛聚合物乳化为水包油型的稳定水基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H LB值和乳化温度等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并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和黏度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 用复合表面活性剂将漆酚缩甲醛聚合物乳化为水包油型的稳定水基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H LB值和乳化温度等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影响,并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和黏度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吐温-20/司班-20乳化效果最好;高乳化剂用量和低乳化温度有利于水包油乳液的形成;当水和油的质量比(R)为1.05时,体系开始发生相反转,至R=1.4时,体系由油包水型转化为水包油型。相反转乳液粒径小,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转 漆酚甲醛缩聚物 水基分散体系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分散改性蒽醌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春生 郭睿 +2 位作者 姚占静 包亮 张艺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81-1084,共4页
选用适宜溶剂将蒽醌溶解,再用转相法对油相进行乳化,制备O/W型蒽醌乳液,提高其在蒸煮液中的分散性。研究了溶剂种类、乳化剂配比、乳化温度及时间、转相温度等各种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苯乙酮为溶剂,S... 选用适宜溶剂将蒽醌溶解,再用转相法对油相进行乳化,制备O/W型蒽醌乳液,提高其在蒸煮液中的分散性。研究了溶剂种类、乳化剂配比、乳化温度及时间、转相温度等各种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苯乙酮为溶剂,Span和Tween系列复配乳化剂,转相温度90-95℃,乳化时间40—50min。此条件下制备的蒽醌乳液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仅为0.26μm,贮存稳定性可达60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乳化 分散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海洋溢油预测模型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娄安刚 吴德星 +1 位作者 王学昌 奚盘根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3-479,共7页
提出一个海洋溢油三维物理归宿和输运的动力学综合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对流、湍扩散、表面扩展、铅直扩散、乳化和蒸发过程。每一公式的建立是独立的并且与相关过程、环境和其它参数相联系。该模型需要输入流场作... 提出一个海洋溢油三维物理归宿和输运的动力学综合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对流、湍扩散、表面扩展、铅直扩散、乳化和蒸发过程。每一公式的建立是独立的并且与相关过程、环境和其它参数相联系。该模型需要输入流场作为输运的媒介 ,这可从感兴趣区域的三维潮和风驱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模型用来预测和后报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归宿和输移 ,可为溢油应急反应和环境影响评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溢油预测模型 对流 扩展 乳化 蒸发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提取茶叶中有效成分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邸羿 刘永峰 +1 位作者 孙小明 黄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07,共7页
基于高剪切分散乳化(High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cation,HSDE)技术,以20%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研究了茶叶中4种多酚类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 基于高剪切分散乳化(High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cation,HSDE)技术,以20%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溶剂,研究了茶叶中4种多酚类化合物(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酸和咖啡因的提取动力学和热力学。以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4种茶多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和咖啡因的提取动力学方程,并计算得到速率常数k;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到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热力学参数。进一步探讨了该方法的提取机理。HSDE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为2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为1∶50,转速为10 000 r/min,剪切时间为180 s,体系温度为313.15 K。在此条件下,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达95%。与其他茶叶提取方法相比,HSDE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溶剂耗量少、提取率高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 动力学 热力学 茶叶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分散法合成ZrO_2纳米晶 被引量:7
9
作者 牛新书 王新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9-272,共4页
本文以 Zr OCl2 · 8H2 O为主要原料 ,异丙醇作分散剂 ,用乳化分散法合成 Zr O2 并通过 TG— DTA、XRD、SEM和 TEM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平均粒径小于 1 0 0 nm的纳米晶。
关键词 乳化分散 纳米晶 氧化锆 合成 高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油的预乳化及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丛方地 王海风 +3 位作者 张媛媛 于丰洋 朱华玲 张树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499,共5页
为了提高大蒜油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按一定比例将大蒜油依次与乙醇和Tween 80混合,制备出一种无水的棕色、澄明和黏稠的液体,称之为预乳液。较佳的预乳液中大蒜油、乙醇和Tween 80的质量比为1∶3∶7,它可与任意比例的水混溶,形成一种澄明... 为了提高大蒜油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按一定比例将大蒜油依次与乙醇和Tween 80混合,制备出一种无水的棕色、澄明和黏稠的液体,称之为预乳液。较佳的预乳液中大蒜油、乙醇和Tween 80的质量比为1∶3∶7,它可与任意比例的水混溶,形成一种澄明的纳米乳液。比如,在10倍水稀释后的乳液中,含有大量的纳米乳滴,平均直径为36.1 nm。而且,这种大蒜油预乳液能在40℃和密封条件下稳定保存6个月,其所含大蒜油的成分和分散效果没有明显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液 乳化 大蒜油 分散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水溶性聚合物对松香的乳化增效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静 刘温霞 李长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就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 (PAE)、阳离子淀粉 (CS)以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 3种阳离子水溶性聚合物对松香的乳化增效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此 3种聚合物能够在降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用量 (用量降至 1 3 0 % )并... 就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 (PAE)、阳离子淀粉 (CS)以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 3种阳离子水溶性聚合物对松香的乳化增效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此 3种聚合物能够在降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用量 (用量降至 1 3 0 % )并在减轻低分子表面活性剂负面影响的基础上 ,对松香起到较为显著的乳化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水溶性聚合物 阳离子分散松香胶 松香胶的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壳聚糖-明胶网络多聚物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益民 陈西广 +3 位作者 唐学玺 刘成圣 孟祥红 于乐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8,共6页
利用壳聚糖、明胶为载体材料,乳化交联法制备卡托普利/壳聚糖-明胶网络多聚物缓释微球(Cap/CGNPMs), 以部分因子设计试验优化微球的制备处方和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量(700 000 Da)、药物与载体材料投料比(1∶4)、交联剂组成(甲醛+... 利用壳聚糖、明胶为载体材料,乳化交联法制备卡托普利/壳聚糖-明胶网络多聚物缓释微球(Cap/CGNPMs), 以部分因子设计试验优化微球的制备处方和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量(700 000 Da)、药物与载体材料投料比(1∶4)、交联剂组成(甲醛+三聚磷酸钠)、交联度 (1∶0.75)、添加0.75%微晶纤维素为制备Cap/CGNPMs的较理想条件.按较理想处方和工艺制得的Cap/CGNPMs粒径分布范围为220~280 μm,包封率46.23±4.51%,载药量9.95±0.77% , 方法重现性好,体外释药试验证明,Cap/CGNPMs具有良好的缓释延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壳聚糖 明胶 乳化 分散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提取油橄榄叶中有效成分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振兴 刘永峰 +1 位作者 刘毅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55-156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基于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High-Speed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cation,HSDE)提取油橄榄叶中有效成分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利用HPLC测定橄榄苦苷含量,利用UV(AlCl3显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溶剂、转... 本文研究了基于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High-Speed Shear Dispersing Emulsification,HSDE)提取油橄榄叶中有效成分的样品前处理新方法。利用HPLC测定橄榄苦苷含量,利用UV(AlCl3显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溶剂、转速、料液比、时间及温度,筛选出最佳条件。以浸膏得率、橄榄苦苷和总黄酮的含量为综合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响应面中的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出最佳提取参数:温度40℃,料液比1∶51.72,溶剂60%乙醇,转速16000 rpm,提取时间150 s。结果表明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提取油橄榄叶中有效成分,是一种较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高剪切分散乳化技术 响应面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化CL-20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媛媛 李昆 +2 位作者 牛余雷 姜帆 南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13766-13771,共6页
为降低工业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机械感度,增强其工艺适应性,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超声分散处理工艺、湿法粉碎工艺以及高剪切分散乳化工艺分别制备了球形化CL-2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 为降低工业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机械感度,增强其工艺适应性,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超声分散处理工艺、湿法粉碎工艺以及高剪切分散乳化工艺分别制备了球形化CL-2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diffraction of X-rays,XRD)、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对处理前后CL-20的形貌、晶型、粒度、热分解等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GJB 772A—1997方法测定了机械感度。结果表明:采用三种工艺方式制备的CL-20粒度减小,表面圆滑;处理前后晶型不变,均为ε型;处理后的CL-20机械感度降低;采用高剪切分散乳化工艺制备的球形化CL-20分解温度较原材料降低6.59℃,而其他两种方法制备的CL-20分解温度无明显变化;采用超声分散处理后的CL-20粒度为60~80μm,采用湿法粉碎工艺处理后的CL-20粒度为15~20μm,采用实验室高剪切分散乳化机粒度可达到10μm以下;三种工艺处理时间分别为150~180 min、45~60 min、20~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CL-20 球形化 超声分散 湿法粉碎 高剪切分散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变法制备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雁 揣成智 +1 位作者 何希文 车庆浩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48,43,共3页
以乙基纤维素(EC)为原料,乳化剂、增塑剂、水等为辅助材料,采用相转变法制备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水分散体表面张力先下降后趋于不变;增加增塑剂的含量能降低水分散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但同时减慢了水分... 以乙基纤维素(EC)为原料,乳化剂、增塑剂、水等为辅助材料,采用相转变法制备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水分散体表面张力先下降后趋于不变;增加增塑剂的含量能降低水分散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但同时减慢了水分散体的固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纤维素 水分散体 增塑剂 乳化剂 相转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相反转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水基分散体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邱东 杨振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7-329,共3页
Based on th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uring agents, a new method called surfactant free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epoxy resin waterb... Based on th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uring agents, a new method called surfactant free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epoxy resin waterborne dispersions. The waterborne particles are in sub micron range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ransparent cured films could be formed from the dispersions eve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persions could be enhanced by post polymerization at a high temperature for some time.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phase invers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aterborne dispersions might provide a new way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无皂相反转乳化 水基分散体系 高分子树脂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用于微纳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峰 许志龙 邢卫红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微纳米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其颗粒尺寸和形貌密切相关,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微纳粉体的制备过程,实现粉体的可控制备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膜乳化、膜分散以及膜洗涤等技术原理,利用膜的微孔道结构对反应相进行控制,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 微纳米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其颗粒尺寸和形貌密切相关,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微纳粉体的制备过程,实现粉体的可控制备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膜乳化、膜分散以及膜洗涤等技术原理,利用膜的微孔道结构对反应相进行控制,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粉体;利用膜的筛分作用实现纳米粉体的固液分离,获得高纯度的粉体.还总结了膜乳化法和膜分散法在制备规整高分子微球和无机纳米颗粒中的应用进展,以及陶瓷膜在湿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中洗涤除杂的应用,给出了膜技术在纳微粉体制备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乳化 膜分散 膜洗涤 微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系统中荷电射流不稳定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英 武识博 +2 位作者 王贞涛 王军锋 王东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601,共6页
针对生物柴油液液静电雾化乳化过程,建立了色散方程并应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水射流速度、荷电电压、水与生物柴油各自的黏度、表面张力对生物柴油中水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生物柴油系统中,提高水射流的速度或... 针对生物柴油液液静电雾化乳化过程,建立了色散方程并应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水射流速度、荷电电压、水与生物柴油各自的黏度、表面张力对生物柴油中水射流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生物柴油系统中,提高水射流的速度或荷电电压,均能使界面波最大增长率增大,对应的最优波数也随之增加.水的黏度阻碍水射流的破碎雾化,而生物柴油黏度对水射流的破碎雾化却起着促进作用.水-生物柴油的界面张力越小,对液液静电雾化乳化过程越有利.在水-生物柴油液液静电雾化乳化实际应用过程中,除提高水射流速度和荷电电压外,提高水的温度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生物柴油的温度,可以形成粒径细小均匀离散相液滴,获得优质的生物柴油乳化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射流 不稳定性分析 色散方程 生物柴油乳化 液液静电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艳慧 丁玉 李淑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2-307,共6页
目的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药(12.5 mg/mL)后,于0.25、0.75、1、1.5、2、2.... 目的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药(12.5 mg/mL)后,于0.25、0.75、1、1.5、2、2.5、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熊果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制剂呈类球形或球形,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209.32±4.47)nm、-(10.82±0.42)mV、80.54%、3.57%;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70%,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906)。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至2.73、3.95倍。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促进熊果酸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磷脂复合物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乳化⁃超声分散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化学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国蕊 毕海昌 占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3-65,共3页
沈阳高凝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原油含水率较高 ,其主要开采方式空心杆热线投资大 ,耗电量大 ,生产成本高 ,且生产过程中事故率高 ,作业周期短。针对这一问题 ,采用高凝油化学采油技术 ,使原油在井下乳化、分散 ,同时改变油管内壁的... 沈阳高凝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原油含水率较高 ,其主要开采方式空心杆热线投资大 ,耗电量大 ,生产成本高 ,且生产过程中事故率高 ,作业周期短。针对这一问题 ,采用高凝油化学采油技术 ,使原油在井下乳化、分散 ,同时改变油管内壁的润湿性 ,使高凝油以冷抽的方式采出。 2 0 0 0年度在沈阳采油厂各高凝油区块累计实施高凝油化学采油技术 164口井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基本上实现了中、高含水期高凝油冷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 化学采油 降粘 乳化 分散 润湿性 成本 优化 采油工艺 沈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