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测井智能分级方法
1
作者 张海涛 谭茂金 +2 位作者 陈阵 王长瑜 李博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9-760,共12页
致密砂岩气藏是油气勘探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其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储层评价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对孔隙结构表征的测井评价方法具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压汞实验能够得到表征储层孔喉配置关系及渗流能... 致密砂岩气藏是油气勘探领域的主要目标之一,其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储层评价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对孔隙结构表征的测井评价方法具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压汞实验能够得到表征储层孔喉配置关系及渗流能力的数据,核磁共振能够准确描述不同组分孔隙分布,将两种手段联合,用于分析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根据岩心压汞及核磁共振实验结果,提取了对孔隙结构敏感的6个参数,分别建立了6个孔隙结构参数与核磁共振组分的孔隙度关系,实现了孔隙结构参数的测井解释。研究了K均值聚类及主成分分析、降维分析的算法和步骤,对孔隙结构参数测井解释结果进行聚类,实现了孔隙结构的智能分级。将该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韦州地区羊虎沟组的孔隙结构分级,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孔隙结构分级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其他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压汞实验 核磁共振测井 K均值聚类 孔隙结构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地区煤样孔隙综合分形特征及对孔渗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高为 易同生 +4 位作者 金军 杨通保 赵凌云 王冉 周效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8-1265,共8页
为了定量描述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基于压汞试验测试结果,运用分形理论,对黔西地区不同煤阶的32个煤样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并探讨了分形几何参数与煤储层孔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储层孔隙分形维数可分为渗流分形维数和扩散分形维... 为了定量描述煤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基于压汞试验测试结果,运用分形理论,对黔西地区不同煤阶的32个煤样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并探讨了分形几何参数与煤储层孔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储层孔隙分形维数可分为渗流分形维数和扩散分形维数,利用不同分形段的孔隙体积比作为权值,通过加权求和方法可得到综合分形维数;渗流分形维数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减小,扩散分形维数和综合分形维数均随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大;分形界限、扩散孔隙体积分数及总孔体积都与综合分形维数、扩散分形维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3个指标参数与综合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均高于与扩散分形维数的相关系数;综合分形维数、分形界限及扩散孔隙体积分数与煤储层孔隙度之间为负幂指数相关关系,总孔体积与煤储层孔隙度为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渗流分形维数和扩散分形维数相比,综合分形维数更有利于表征煤储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地区 煤储层 压汞试验 分形维数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吸附法—压汞法分析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3
3
作者 曹涛涛 宋之光 +2 位作者 刘光祥 尹琴 罗厚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 利用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联合表征下扬子皖南地区二叠系页岩的孔隙分布、孔隙度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二叠系页岩中发育的孔隙以微孔和大孔为主,其中微孔的体积占页岩总孔隙体积的33.63%~81.08%,平均为56.45%;联孔孔隙度明显高于压汞孔隙度,平均增加96.06%;页岩在微孔和过渡孔-大孔区间均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且微孔的分形维数比过渡孔-大孔更加分散,说明页岩中微孔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程度要高于过渡孔-大孔;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和生烃潜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石英含量呈负相关性,与比表面积和粘土矿物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埋深的增加,微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变化较小,过渡孔-大孔的孔隙度和分形维数明显降低,且分形维数对埋深的敏感性高于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页岩 联孔分布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压汞法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压汞法结合分形理论分析页岩孔隙结构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欣 齐梅 +1 位作者 胡永乐 邱勇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有效地研究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高压压汞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高压压汞结果显示岩样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在3~50 nm的中孔范围内,其中3~15 nm的... 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有效地研究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利用高压压汞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高压压汞结果显示岩样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在3~50 nm的中孔范围内,其中3~15 nm的孔隙占80%以上,该部分孔隙提供了大部分孔体积.研究岩样中孔的分形维数分析结果表明:页岩岩样中孔的分形分布可明显地分为2段,孔隙半径大于15 nm的孔隙分形维数接近3,说明该部分孔隙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分布不均匀;孔隙半径小于15 nm的孔隙分形维数相对较小,该部分孔隙分布较为均匀.高压压汞曲线仅可对中孔和大孔进行分析描述,由于进汞压力大可能导致岩样遭到破坏,不宜利用高压压汞曲线对孔隙半径小于2 nm的微孔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结构 压汞实验 分形理论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区煤储层孔隙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玮 吴财芳 +1 位作者 赵凯 梁冲冲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5-139,共5页
基于压汞以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织纳矿区珠藏向斜各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煤储层孔隙特征对多煤层区煤层气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藏向斜煤样以微孔、过渡孔为主,大孔和中孔发育较差。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微孔含量呈... 基于压汞以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织纳矿区珠藏向斜各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煤储层孔隙特征对多煤层区煤层气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藏向斜煤样以微孔、过渡孔为主,大孔和中孔发育较差。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微孔含量呈现波动式变化。压汞曲线与低温氮吸附测试曲线分别将煤储层孔隙分为3类,其中织纳矿区16号煤储层孔隙以开放孔为主,含有少量的半封闭孔,退汞效率较高,孔隙的连通性好,并且孔隙中微孔、过渡孔连续分布,两者连通性强,可作为研究区煤层气主力开采煤层优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结构 多煤层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藏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田虓丰 程林松 +5 位作者 薛永超 李翔龙 霍啸宇 蒋丽维 王翊民 侯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了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的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和孔喉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7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透储层,岩石主要是岩屑砂岩,并且填隙物含量高,其中水云母对喉...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恒速压汞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了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的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和孔喉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7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透储层,岩石主要是岩屑砂岩,并且填隙物含量高,其中水云母对喉道的切割作用是研究区成为致密油藏的重要原因;孔隙类型以微孔为主,喉道细微,储层物性主要由喉道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恒速压汞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毛管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帅师 李爱芬 +3 位作者 王建忠 张俨彬 张磊 刘冬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113,118,共4页
通过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测试教学系统,在无汞无毒条件下进行常规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高压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和恒速压汞毛管力曲线测试,避免了压汞法在教学中的毒害性危险。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 通过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测试教学系统,在无汞无毒条件下进行常规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高压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和恒速压汞毛管力曲线测试,避免了压汞法在教学中的毒害性危险。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使用交互式虚拟仿真互动教学,提升了毛管力曲线测试实验教学效果,拓展了教与学的科技前沿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 毛管力曲线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响水井田XV-1井主采煤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为 易同生 +2 位作者 金军 徐宏杰 周效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643,共7页
基于压汞实验,分析黔西响水井田XV-1井8个煤样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揭示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3个特征:(1)瘦煤煤层孔隙度条件明显优于贫煤煤层,瘦煤煤层平均孔隙度为12.38%,渗流孔隙平均孔容含量达70.59%,... 基于压汞实验,分析黔西响水井田XV-1井8个煤样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揭示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煤储层孔隙系统具有3个特征:(1)瘦煤煤层孔隙度条件明显优于贫煤煤层,瘦煤煤层平均孔隙度为12.38%,渗流孔隙平均孔容含量达70.59%,孔喉连通性好,对煤层气开发极为有利。(2)孔隙度与孔容、渗流孔隙孔容含量及孔喉直径均值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退汞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孔径段的退汞效率存在明显差异。(3)不同煤样孔隙体积分形下限存在差异,分形下限与孔隙度具有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孔隙结构 压汞实验 煤层气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实验的煤孔隙系统分形分类 被引量:7
9
作者 邹明俊 韦重韬 +2 位作者 张苗 邵长奎 戚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基于9个煤样的常规压汞测试,绘制了各个煤样In(dSPr/dPr)和lnPr的散点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根据散点图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趋势特征,定量划分了煤中的微小孔,过渡孔和大孔。研究结果表明,半径小于75.6nm的孔为微小孔,... 基于9个煤样的常规压汞测试,绘制了各个煤样In(dSPr/dPr)和lnPr的散点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根据散点图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趋势特征,定量划分了煤中的微小孔,过渡孔和大孔。研究结果表明,半径小于75.6nm的孔为微小孔,半径为75.6~512.8nm的孔为过渡孔,半径大于512.8nm的孔为大孔。三类孔的孔容百分比数据表明孔隙系统主要由微小孔组成,其孔容百分比一般高于70%;Y3,Y4,Y5和Y6的过渡孔和大孔的孔容百分比约为30%,其渗流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实验 孔比表面积增量 孔隙分类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管压力曲线定量关系探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正武 李闽 +1 位作者 陶建 晓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134,150,共5页
为了探究毛管压力曲线定量函数关系,选取3块岩样进行压汞实验,作出毛管压力曲线,然后分别用描述毛管压力曲线定量函数关系的Corey模型、Brooks-Corey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Gerhard-Kueper模型与实验实测点进行拟合。拟合结果(用相... 为了探究毛管压力曲线定量函数关系,选取3块岩样进行压汞实验,作出毛管压力曲线,然后分别用描述毛管压力曲线定量函数关系的Corey模型、Brooks-Corey模型、van Genuchten模型、Gerhard-Kueper模型与实验实测点进行拟合。拟合结果(用相关系数R2表示)表明,Brooks-Corey模型和Gerhard-Kueper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曲线 定量关系 压汞实验 Brooks—Corey模型 Gerhard—Kuep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样条插值在排驱压力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罡 陆正元 罗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4-545,共2页
对于川东北部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致密岩样及次生作用强烈的碳酸盐岩样品,用压汞法作的毛管压力曲线,多数没有明显的平坦直线段,很难精确作出切线,求取排驱压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计算排驱压力... 对于川东北部罗家寨气田飞仙关组鲕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致密岩样及次生作用强烈的碳酸盐岩样品,用压汞法作的毛管压力曲线,多数没有明显的平坦直线段,很难精确作出切线,求取排驱压力。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计算排驱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三次样条插值拟合毛管压力与其对应的汞饱和度,使求取排驱压力的问题转化为求取毛管压力曲线初始拐点的问题。该方法不但程序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原理符合定义,而且适合于各种形态的毛管压力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样条插值 排驱压力 压汞试验 门限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西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鑫 丁晓琪 朱颖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5,共7页
通过CT扫描、压汞实验、稳定法气-水相渗透率实验、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了苏里格西区盒8段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表明:(1)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高岭石晶间微孔,岩屑砂岩的孔隙类型以岩屑内溶孔、黏土内晶间微... 通过CT扫描、压汞实验、稳定法气-水相渗透率实验、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了苏里格西区盒8段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表明:(1)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高岭石晶间微孔,岩屑砂岩的孔隙类型以岩屑内溶孔、黏土内晶间微孔为主,岩屑砂岩的喉道常常被黏土充填,导致岩屑砂岩孔隙的连通性变差;(2)无论是岩屑石英砂岩还是岩屑砂岩,排驱压力都较高,表明孔隙结构十分复杂,但岩屑石英砂岩的孔隙结构明显优于岩屑砂岩;(3)岩屑砂岩束缚水饱和度高于岩屑石英砂岩,说明岩屑石英砂岩的渗透能力好于岩屑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致密砂岩 盒8段 苏里格西部 压汞实验 CT扫描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东部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田忠斌 魏书宏 +3 位作者 王建青 李莲英 唐书恒 李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18-1827,共10页
为探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氮吸附实验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分析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形态、孔径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海陆过渡相页岩纳米级孔隙广泛发育,孔隙类... 为探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氮吸附实验和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分析了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形态、孔径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海陆过渡相页岩纳米级孔隙广泛发育,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同时亦发育大量的矿物粒间孔和部分粒内孔;孔隙形态以平行板状居多,还包括一定量的狭缝型孔,以及少量墨水瓶型孔和一端封闭的孔隙;页岩孔径分布范围跨度较大,介孔(2~50 nm)是研究区页岩纳米级孔隙的主体,提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达到60%以上,微孔对比表面积的贡献同样值得重视。有机质孔以微孔为主,其发育程度对页岩气的吸附存储有重要影响,TOC含量是BET比表面积和BJH孔体积的重要控制因素;黏土矿物提供了大量介孔,其含量对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同样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页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液氮吸附实验 压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变形对煤孔隙发育特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秦修培 邹艳 汪吉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59,共5页
为了研究构造变形作用对煤孔隙发育程度和结构特征的影响,采用压汞法对不同构造变形程度的煤样进行了试验,分析煤的孔容、孔隙度、中值孔径、退汞效率、饱和度中值压力以及孔径分布和孔隙形态特点。通过对不同构造变形程度的煤进行相互... 为了研究构造变形作用对煤孔隙发育程度和结构特征的影响,采用压汞法对不同构造变形程度的煤样进行了试验,分析煤的孔容、孔隙度、中值孔径、退汞效率、饱和度中值压力以及孔径分布和孔隙形态特点。通过对不同构造变形程度的煤进行相互对比,以及与原生结构煤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构造变形程度加深,煤的总孔容、孔隙度、中值孔径逐渐增大,而退汞效率和饱和度中值压力逐渐减小;中孔和大孔增多,而微孔和过渡孔没有明显变化;微孔占比降低,中孔所占比升高,过渡孔和大孔占比变化不明显;开放孔逐渐增多,半封闭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煤 压汞试验 孔容 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及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阶煤孔裂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江 潘结南 +3 位作者 刘发义 王凯 翟迎铨 王相龙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4,共7页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的孔裂隙特征,综合采用压汞试验、手标本描述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的煤样孔裂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微小孔比较发育,中孔和大孔比较不发育,煤样微、小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63%~75%,... 为了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的孔裂隙特征,综合采用压汞试验、手标本描述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的煤样孔裂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微小孔比较发育,中孔和大孔比较不发育,煤样微、小孔的孔容占总孔容的63%~75%,其次为大孔,占总孔容的19%~28%,中孔孔容最不发育,表明该地区的煤层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但其渗透性可能较差;该地区主要发育内生裂隙,外生裂隙不发育,4个不同矿区的煤样内生裂隙面密度从小到大分别为成庄矿、高河矿、长平矿和赵庄矿;采用裂隙张开度参数对4个矿区的煤储层渗透性进行评价,发现渗透性从小到大分别为高河矿、成庄矿、长平矿和赵庄矿。研究结果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高阶煤 孔裂隙 渗透性 压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基质热开裂增透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滕腾 王伟 +1 位作者 刘斌 郭俊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6-683,共8页
温度变化对煤体损伤与破裂具有重要影响。温度变化导致非均质煤体内部产生热膨胀失配各向异性力,打破微裂纹临界受力平衡,引发煤体基质热开裂,继而导致煤体渗透率增大。从断裂力学理论出发,建立了煤体基质中单一微裂纹源热开裂的细观断... 温度变化对煤体损伤与破裂具有重要影响。温度变化导致非均质煤体内部产生热膨胀失配各向异性力,打破微裂纹临界受力平衡,引发煤体基质热开裂,继而导致煤体渗透率增大。从断裂力学理论出发,建立了煤体基质中单一微裂纹源热开裂的细观断裂力学模型,推导了微裂纹热开裂的临界裂纹尺寸,分析指出煤体温度变化越大,热开裂临界裂纹尺寸越小,即小裂纹越趋向于发育。引入微裂纹特征尺寸和孔径分形维数对煤体基质中单一微裂纹和空间裂纹网络进行表征,计算获得了煤体中微裂纹特征尺寸的分形维数,建立了煤体基质空间裂纹云的分形表征方法。以球形微孔为例,定义了热开裂增透因子,建立了基质热开裂增透力学模型,模型显示,随着煤体升温梯度增大,渗透率增透因子增大,基质渗透率增大效果越明显。最后对不同加热处理后的平顶山矿煤样和金佳矿煤样开展了压汞实验,加热温度分别为25,50,75和100℃,获得煤中微孔结构随温度的演化规律:煤体基质孔隙度随处理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孔径分形维数随处理温度线性增大,表明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大,煤体热开裂现象增强,基质渗透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开裂 分形维数 增透因子 压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CMR)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芳 孙德杰 +3 位作者 刘杰 张军 高秋涛 李淑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0-532,共3页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常规测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直观、准确地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对某区CMR核磁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渗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力... 核磁共振测井具有常规测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直观、准确地提供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区分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对某区CMR核磁孔隙度、渗透率与岩心孔、渗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力求精细描述准确的储集层参数;以压汞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毛管压力资料与CMR核磁孔径分布曲线的关系,为应用T2谱反演毛管压力曲线奠定了基础;通过求解地层的束缚流体饱和度,结合电阻率测井,采用阿尔奇饱和度解释模型,进行了油(气)层的识别和含油(气)饱和度的计算,从而拓宽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范围,为油(气)层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岩心分析数据 压汞试验 含水饱和度 油气层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地区深层页岩气储层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以YT1和YT3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泽宇 孙梦迪 +5 位作者 蒋恕 张介辉 梁兴 王高成 白亮飞 孙良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9,I0002,I0003,共17页
岩相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集及运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采用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明确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 岩相页岩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集及运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以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采用小角中子散射、高压压汞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比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明确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鄂西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岩相和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岩相,不同岩相总孔隙度为1.76%~4.27%;高有机质硅质页岩和中有机质硅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有机孔为主,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储集空间以无机孔为主,微裂缝发育程度为高有机质硅质页岩>中有机质硅质页岩>低有机质黏土/混合质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是不同岩相页岩孔隙结构差异主控因素,随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硅质矿物质量分数降低,有机孔密度和孔径显著下降,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减弱,微裂缝发育程度逐渐降低。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具有较强生烃潜力,微裂缝发育程度较高,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矿物组分是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不同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关键因素,高有机质硅质页岩相为研究区段最优页岩相。该结果为鄂西地区下寒武统五峰—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评价和有利区预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特征 控制因素 储层评价 小角中子散射实验 高压压汞实验 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 深层页岩气 五峰—龙马溪组 鄂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地层格架下湘西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漆洋 吕春研 +2 位作者 王宇慧 唐书恒 郗兆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2-1303,共12页
为探究生物地层格架下五峰组—龙马溪组孔隙结构特征,在笔石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将SY-3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划分为LM5—LM7、WF4—LM4、WF2—WF3三个笔石带,并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等技... 为探究生物地层格架下五峰组—龙马溪组孔隙结构特征,在笔石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将SY-3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划分为LM5—LM7、WF4—LM4、WF2—WF3三个笔石带,并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等技术手段,分别对这三个笔石带进行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LM5—LM7富集黏土矿物,主要发育较大孔径孔隙,以黏土矿物粒间孔为主;WF4—LM4富集有机质,主要发育较小孔径孔隙,以有机质孔为主;WF2—WF3富集石英,主要发育小孔径孔隙,以石英粒间孔为主,但大部分石英粒间孔被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充填。LM5—LM7孔隙发育主要受TOC含量和矿物含量的影响,WF4—LM4孔隙发育主要受TOC含量影响,而WF2—WF3受矿物组分、有机质赋存特征及成岩作用等因素共同影响。不同笔石带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其具有不同的有机质丰度及矿物组分,从而导致了孔隙结构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五峰组—龙马溪组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实验 高压压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孔渗储集层孔喉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果年 梁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以实验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在压汞法测定毛管压力时,对孔喉直径均值等参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问题的结症在于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位不一致和对公式中分母中常数100的理解不一样,并忽略了测不出的微孔喉。通过实例计... 以实验资料为依据,提出了在压汞法测定毛管压力时,对孔喉直径均值等参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问题的结症在于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位不一致和对公式中分母中常数100的理解不一样,并忽略了测不出的微孔喉。通过实例计算指出应用φ值和最大进汞量进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试验 孔隙喉道 孔隙喉道半径 特低孔渗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