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晋中盆地土壤氦气化探试验及影响因素探讨
1
作者 张云鹏 赵寒森 +5 位作者 李玉宏 周俊林 魏建设 韩伟 张宇轩 胡少华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4-684,共11页
氦气化探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一种,其通过测定地表附近土壤中的氦气丰度来探寻地下的氦气分布及资源状况。晋中盆地已经有了较好的氦气显示,但在氦气化探方面还没有开展过相关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对区内不同地貌景观单元,不同深度样品... 氦气化探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一种,其通过测定地表附近土壤中的氦气丰度来探寻地下的氦气分布及资源状况。晋中盆地已经有了较好的氦气显示,但在氦气化探方面还没有开展过相关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对区内不同地貌景观单元,不同深度样品的氦气测试分析,认为地表氦气的丰度受到地貌景观、水文条件、土壤性质、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采样时应尽量远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或生物因素的影响,较为理想的采样深度应大于地表以下1.6 m,土壤类型则以含水饱和度较小的黏土优先。最后,建立了晋中盆地氦气化探异常模式,即氦气生成后通过断裂和地下流体一起向上运移和逸散,在封闭性好的断裂附近形成富氦天然气藏,在封闭性差的断裂和与地表水系沟通流畅的地方,氦气则更容易逸散至地表最终形成带状或面状异常。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该地区的氦气化探测量以及其他地区的氦气资源调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地球化学勘探 晋中盆地 断裂封闭性 氦气异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测量在浅覆盖区脉状金矿中的找矿实践——以胶东东部乳山于家圈金矿为例
2
作者 李秀章 刘晨成 +5 位作者 邱成贵 胡雷 于露 王宁 王润生 姚铮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和中国最重要的黄金资源基地,脉状金矿床在胶东广泛分布。胶东东部第四系覆盖层薄但分布广泛,且植被发育,导致地表找矿标志不明显,传统单一的找矿方法对脉状金矿识别难度较大,加之地质勘查程度不断提高,导致...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和中国最重要的黄金资源基地,脉状金矿床在胶东广泛分布。胶东东部第四系覆盖层薄但分布广泛,且植被发育,导致地表找矿标志不明显,传统单一的找矿方法对脉状金矿识别难度较大,加之地质勘查程度不断提高,导致该区脉状金矿找矿难度较大。位于胶东东部浅覆盖区的乳山于家圈地区发育1处以金为主的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该异常强度高,规模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本次利用1∶1万地物(激电中梯)化(土壤)综合剖面对对该异常进行了查证,发现6条金矿化蚀变带,快速查明了引起异常的原因,圈定了找矿靶区;利用槽探和钻探工程对该异常及矿化蚀变带进行了揭露和控制,发现了山东省乳山市于家圈金矿床,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证明了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测量在胶东东部浅覆盖区寻找脉状金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测量 浅覆盖区 脉状金矿 于家圈 乳山 胶东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信息化技术构架与实现
3
作者 周怡宁 高艳芳 +2 位作者 常婵 柳青青 王学求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5,共9页
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专门针对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的信息化软件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野外地球化学调查模式正加速向智能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因此,实现地球... 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专门针对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的信息化软件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野外地球化学调查模式正加速向智能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因此,实现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全流程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调查信息化的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及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关键发展方向与核心技术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未来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特性。研究旨在推动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向数字化与信息化迈进,为构建覆盖勘查地球化学全流程的信息化产品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助力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最终形成勘查地球化学全流程信息化的产品体系,提升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品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野外数据采集 信息化 移动GIS 内外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威盆地油气化探指标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田亚 白忠凯 +4 位作者 杨有星 高永进 刘丽红 杜治利 陈夷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04-2425,共22页
武威盆地东部石炭系发育良好烃源岩,油气地质条件良好,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油气化探作为该区基础性的油气勘探手段,可为该区石炭系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武威盆地开展油气综合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有效性验证试... 武威盆地东部石炭系发育良好烃源岩,油气地质条件良好,具备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油气化探作为该区基础性的油气勘探手段,可为该区石炭系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本文在武威盆地开展油气综合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有效性验证试验研究,验证油气综合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武威盆地油气勘查的有效性,查明了油气地球化学各指标分布特征,了解红井凹陷、中卫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及油、气生成的分布、二次运移和富集条件等油气地球化学信息,为该区下一步圈定油气有利靶区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武威盆地 红井凹陷 中卫凹陷 石炭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硫化物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
5
作者 王强 程志中 +4 位作者 颜廷杰 林成贵 杜泽忠 袁慧香 李晓蕾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2-321,共20页
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勘查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含硫气体的高活动性和反应性、测试结果低重现性、分析测试高成本等缺点,含硫气体未能大规模应用于隐伏矿勘查。矿产勘查由近地表易发现矿转向隐伏矿以及便携式经济、高效和... 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勘查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含硫气体的高活动性和反应性、测试结果低重现性、分析测试高成本等缺点,含硫气体未能大规模应用于隐伏矿勘查。矿产勘查由近地表易发现矿转向隐伏矿以及便携式经济、高效和实时气体测量设备的成功研发,为气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体系的完善升级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重点梳理了富硫化物隐伏矿气体地球化学测量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动力学平衡模拟、矿物(矿石)风化实验和矿区实例研究表明,富硫化物隐伏矿上方土壤中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矿体矿物组成、盖层特征、微生物作用、地球化学景观类型和含硫气体物理化学特征等。在土壤覆盖区可采用便携式多组分气体测量仪实现现场实时测量,若隐伏矿直接被运积层覆盖,则含硫气体异常与隐伏矿倾向于具有垂向对应关系。在基岩出露区则可采用岩石热解吸的方式测量含硫气体。隐伏矿与含硫气体异常的空间关系取决于断层和裂隙等渗透性通道的发育情况。案例研究统计表明,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不仅适用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在半湿润-湿润地区也具有一定潜力。未来研究主要聚焦含硫气体在表生环境中的形成演化过程(查明主控因素)、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尤其是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有效性以及便携式土壤气体测量设备小型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覆盖区 隐伏矿 土壤气 含硫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
6
作者 李姜 马振波 +3 位作者 杨艳 黄健瀚 张荣臻 韩江伟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4-596,共23页
【研究目的】磷灰石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的一种副矿物,其晶格内可以容纳Sr、Mn、REEs、U、Th、F、Cl等多种元素,而且磷灰石的化学组成对于岩浆和热液过程十分敏感并因此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方法】本文系... 【研究目的】磷灰石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的一种副矿物,其晶格内可以容纳Sr、Mn、REEs、U、Th、F、Cl等多种元素,而且磷灰石的化学组成对于岩浆和热液过程十分敏感并因此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方法】本文系统分析了目前关于磷灰石在矿相学、同位素年代学、矿床地球化学、人工智能以及勘查指示中的一些常用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研究结果】岩浆磷灰石的Sr、Y、REEs等元素和Sr-Nd同位素可以用来判别岩浆源区,Ce、Eu、Ga、Mn等对氧逸度敏感的元素可以用来指示岩浆氧化态,F、Cl等元素可以用来估算熔体初始状态下挥发分含量,其U-Pb年龄能代表其寄主岩的结晶年龄,而低温热年代学也常用于研究矿床形成后的剥蚀程度。热液磷灰石的结构和成分记录了流体的相关信息,可以用来指示流体来源、流体性质等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相关的信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海量磷灰石数据,实现基于磷灰石成分的岩石类型和矿床类型的判别。【结论】磷灰石在矿床学研究和矿床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对热液磷灰石与成矿过程关系的研究工作,以及将人工智能与磷灰石结合来示踪成岩成矿过程应该是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地球化学 年代学 勘查指示矿物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型金矿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张良 杨伟 谢东 汪龙 邱昆峰 李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11,共21页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改造和伸展-挤压变形交替及控矿断裂剪压-剪张转换;(2)多重控矿构造和多样赋矿建造联合控制了不同规模和类型金矿的发育,形成了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郭即和牟乳六条NE向金矿带和三山岛-栖霞EW向富金廊带,导致了金矿化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玲珑式/石英脉型、蓬家夼式/蚀变砾岩±角砾岩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3)主要矿化元素Au、Ag、Cu、Pb和Zn均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并有多种共/伴生关键金属超常富集;(4)不同金矿带中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到郯庐断裂带的距离线性相关,反映距离幔源流体主通道越近、金属硫化物中放射性成因Pb含量和幔源组分占比越多、金成矿强度越大;(5)区域总体相对均一的Δ199 Hg(平均~0.012‰)及Δ199 Hg/Δ201 Hg与金品位呈线性负相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地幔被俯冲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交代的程度控制了金品位的高低;(6)区域恒定的Δ33 S同位素组成(~0‰)排除了巨量金源自太古宙变质基底及其重熔花岗岩的可能,重的δ34 S(平均9.0±3.7‰)来源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的脱挥发份;不同金矿带Δ33 S/δ34 S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其到郯庐断裂带距离线性相关,反映成矿期地壳伸展程度控制了金成矿强度;(7)区域He-Ar和H-O同位素组成显示壳幔混合特征,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流体组成更靠近地幔、玲珑式金矿位于地幔与地壳过渡带;三山岛、焦家和招平金矿带的成矿流体相对接近幔源流体,而郭即金矿带具有相对开放的构造环境;不同金矿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探明金资源储量正相关,可能表征了从西到东成矿流体通量和流体-岩石反应强度逐渐降低。基于对上述特征的总结,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驱动、巨量金属和流体及络合物来源、输运通道和方式、源→汇过程和机制、成矿后变化和保存等成矿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确立了“拆离断裂系与基底活化带及幔源流体通道复合控矿”的勘查思路和“四步式”的勘查模型。综上,胶东金矿不同尺度的鉴别特征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明显不同于全球已知的其他金矿类型,难以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胶东型,其成因模式对华北、华南、西伯利亚、西澳伊尔岗、北美怀俄明和南美圭亚那等陆内金矿床具有普适性;系列找矿突破则验证了该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认为胶东型金矿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重要的金矿勘查方向,而该地区找矿的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且品位和产状稳定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系统 时-空结构 成矿动力学 控矿因素 成因及勘查模型 胶东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尔禾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春 王小玉 +4 位作者 郭伟 胡兆国 张保涛 王华青 冯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9-582,共4页
乌尔禾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西北缘,达拉布特断裂的东南侧。本文以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5种元素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研究区的元素富集特征、元素离散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等,查明了单元地... 乌尔禾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的西北缘,达拉布特断裂的东南侧。本文以研究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5种元素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研究区的元素富集特征、元素离散特征、元素相关性及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等,查明了单元地质体内的元素富集规律,同时利用变化系数大小对富集元素进行了成矿可能性预测。依据研究区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显示的元素组合特征,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金、铜、钼为主要成矿元素,其余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和伴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乌尔禾地区 样品测试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覆盖区化探资料解释与找矿应用:以广西金秀镍钴多金属矿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5 位作者 沈晓丽 张壮 曹明坚 黄新硕 苏艳平 贾文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4-946,共13页
覆盖区化探资料复杂,解释难度大,亟须加强构造控矿要素方面的约束。不同类型覆盖区的构造形迹出露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从多个级别的构造体系中提取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分布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地质力学构造体系阶段性演化特征判别覆... 覆盖区化探资料复杂,解释难度大,亟须加强构造控矿要素方面的约束。不同类型覆盖区的构造形迹出露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从多个级别的构造体系中提取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分布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地质力学构造体系阶段性演化特征判别覆盖区有利含矿构造走向,解译化探资料的成矿信息,以快速圈定找矿靶区的新思路。首先,从已知的地质、遥感和物探资料中解译出矿田的构造形迹和热液矿床的成矿信息;其次,依据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确定主应力方向;第三,将张扭性和张性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有利的含矿构造;最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确定找矿异常区。将上述方法应用在广西金秀镍钴多金属矿田,确定了两个主要的含矿构造方向,即NWW—EW—NEE向断裂和NW—NNW向断裂,它们的形成时期不同,分别控制富砷化物型和富硫化物型的镍钴多金属矿脉。该方法和找矿思路可在覆盖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地球化学勘查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广西金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在内蒙古喀喇沁旗大西沟萤石矿找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成信 任永健 +4 位作者 金松 魏龙飞 王艳超 赵寒 代小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3,共9页
笔者以大西沟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为例,结合地质调查,联合应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1∶1万高精度磁测、1∶1万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和1∶1万电阻率剖面综合技术方法开展了萤石找矿勘查的有效性试验研究。结果... 笔者以大西沟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为例,结合地质调查,联合应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1∶1万高精度磁测、1∶1万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和1∶1万电阻率剖面综合技术方法开展了萤石找矿勘查的有效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可以缩小找矿目标区域;高精度磁测、高密度电阻率和视电阻率联合剖面物探技术方法相结合可有效地探测控矿断裂浅地表的空间延伸情况及规模;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圈出的高F异常可有效地识别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将上述物探和化探综合技术方法应用到大西沟矿床外围,探测到控矿构造北西延伸至画匠沟村以北1000 m以上,并在地表发现两处矿化露头。对矿化露头经地表槽探工程揭露,浅地表矿体达工业规模,这为矿山外围深部勘查扩增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该方法组合可为区域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沟 萤石矿 物化探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勘查的浅层钻探技术方法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春亮 岳永东 +2 位作者 渠洪杰 冉灵杰 祝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9-604,共6页
绿色勘查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要模式,是统筹找矿突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钻探技术作为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唯一手段,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矿带浅覆盖区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家资源能源战略保... 绿色勘查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要模式,是统筹找矿突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钻探技术作为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唯一手段,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矿带浅覆盖区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家资源能源战略保障的重要前沿阵地,利用浅钻“剥离”覆盖层,采集残积层、新鲜基岩等实物样品,通过分析测试确定矿体埋藏深度、品位和储量,是覆盖区找矿的有效方法。本文在收集和总结国内外浅钻设备研究进展基础上,梳理我国基于绿色勘查的浅钻技术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浅钻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构建高效率、小扰动、少污染、低碳排的浅层绿色钻探技术装备体系,推进我国地质矿产勘查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突破 绿色勘查 浅层钻探 浅钻化探 以钻代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床找矿新突破及“台阶式”勘查模型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淑庆 赵正 +3 位作者 郭聪 李陈浩 刘善宝 刘战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7,共15页
淘锡坑钨矿床是目前赣南地区可采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主要由宝山、棋洞、烂埂子和枫林坑矿段组成。近年通过深边勘查,在矿区南东侧东峰矿段又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新增优质黑钨矿资源量(WO_(3))超1.4万吨。文章系统对比了淘锡... 淘锡坑钨矿床是目前赣南地区可采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主要由宝山、棋洞、烂埂子和枫林坑矿段组成。近年通过深边勘查,在矿区南东侧东峰矿段又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新增优质黑钨矿资源量(WO_(3))超1.4万吨。文章系统对比了淘锡坑各类矿体地质特征,重点对东峰矿段Ⅰ号脉带黑钨矿开展了矿物学研究,结合矿物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系统总结了石英脉内带型黑钨矿与外带型黑钨矿的地球化学差异。结果显示,内带型黑钨矿具有更低的Zr/Hf、Nb/Ta和LREE/HREE比值,反映其成矿热液演化程度更高,与其更低的成矿温度相对应。东峰矿段黑钨矿由浅至深具有从外带型向内带型过渡的特征,其深部仍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结合赣南地区石英脉型钨矿发育特征,在“五层楼”模型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适用于石英脉型钨矿深边部找矿的“台阶式”勘查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勘查技术方法及黑钨矿矿物化学标志,为矿床-矿田尺度的钨矿勘查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地球化学特征 勘查模型 淘锡坑 东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敖汉旗八家锌多金属矿床物化探特征及发现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江鹏 程慕利 +4 位作者 章永梅 王强 刘永高 孙伟园 藏海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6-1128,共13页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铅锌银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该类矿种的找矿勘查进展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境内的黄土覆盖区新发现的八家大型锌多金属矿床(总金属量大于70万吨),标志着该区域铅锌银地... 随着我国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铅锌银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该类矿种的找矿勘查进展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境内的黄土覆盖区新发现的八家大型锌多金属矿床(总金属量大于70万吨),标志着该区域铅锌银地质找矿活动的重大突破。八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与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贴合部位的造山带南侧,其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石炭世酒局子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细砂岩、变质粉砂岩夹碳质板岩层内构造裂隙中,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体中有少量产出。八家覆盖区的找矿勘探综合应用了多尺度物化探找矿方法,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壤测量结果显示Ag、Pb、Zn、As、Sb、Hg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呈现出明显的浓度分带特征和多处异常浓集中心,元素套合程度好。进一步的1∶1万激电中梯测量结果显示,矿体具有相对中高阻、高极化的异常特征。最后通过钻探工程对深部激电异常进行查证发现大型锌多金属矿体。综合成矿地质分析认为,矿体的形成严格受NW向张扭性断裂构造的控制,成矿与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含矿热液沿NNW、NNE及近SN向次级断裂带及构造裂隙交代充填形成脉状矿体,属于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八家锌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不仅提升了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潜力,也为区域内同类型金属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勘查思路和新的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勘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钻探 八家锌多金属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新房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深部找矿的指示
14
作者 杜宛鸽 吕志成 +5 位作者 颜廷杰 姚晓峰 林成贵 马一行 王学强 严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5,共13页
辽东半岛南部的新房金矿床由22、23、24、25、27号5条矿脉带组成,矿区内主要矿体已被发现,提能增储成为制约矿山持续服务的因素,矿床勘查过程中的钻探工程部署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成矿预测依据。以新房金矿床106线14个钻孔原生晕数据... 辽东半岛南部的新房金矿床由22、23、24、25、27号5条矿脉带组成,矿区内主要矿体已被发现,提能增储成为制约矿山持续服务的因素,矿床勘查过程中的钻探工程部署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成矿预测依据。以新房金矿床106线14个钻孔原生晕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分带规律,建立轴向分带序列,在研究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开展深部找矿预测。结果表明,新房金矿的前缘晕元素为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元素为W、Mo、Bi。采用分带指数法计算了22、23、24、25、27号5条矿脉带的轴向分带序列,指示5条矿脉带均出现“反分带”现象,可能是不同矿化阶段的矿体在空间上叠加导致正常的轴向分带序列出现错位。22、23、24、27号矿脉带的中下部出现较强的前缘晕和近矿晕,结合地球化学参数特征,这4条矿脉带的As/W、As/Mo、Sb/W、(As×Sb)/(Mo×W)评价指标出现多次振荡波动,并且在深部由降转升,指示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新房金矿床经历多次成矿热液活动,在106勘探线东侧矿体还有一定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地球化学特征 深部找矿 新房金矿床 矿床勘查工程 辽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乌苏图如地区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红圃 李瑞强 +3 位作者 刘文毅 孙国峰 张得恩 张沁妍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2,共9页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带之一,乌苏图如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增生造山带上,属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三级成矿带。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通过综合开展1∶...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锡成矿带之一,乌苏图如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增生造山带上,属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三级成矿带。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通过综合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高精度磁测及1∶1万地质草测、1∶2.5万土壤测量、1∶1万地化剖面测量、1∶1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激电测深、槽探等工作,对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内以锡、铅、锌、铜、银等内生金属矿为主,新发现矿(化)点21处;②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化探单元素异常438个,综合异常57个;③1∶5万高精度磁测圈定规模较大的磁异常34个,区内矿(化)点多处于正磁异常区与负磁异常区之间的梯度带上,是寻找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④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和接触交代型,主要成矿期为华力西成矿期和燕山成矿期,燕山期为锡多金属矿的主要成矿期;⑤区内矿产分布严格受控于地质构造、岩体以及地层,在横向分布上呈NE向带状展布,由北向南共5个矿带;⑥提交各类找矿靶区16处,其中以锡为主要矿种或伴生矿种的找矿靶区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成矿规律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找矿勘查中的物化探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磊 陈东兴 +3 位作者 李磊 牟海萍 冯兴凯 邹立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5-598,共4页
本文深入分析了物化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结合物理勘探与化学勘探的多种方法以提高勘查精度和效率。通过使用重力、磁性和化学分析等手段,本文旨在减少传统勘查误差,精确预测矿产资源分布,并尽量减少环境干扰。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深入分析了物化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结合物理勘探与化学勘探的多种方法以提高勘查精度和效率。通过使用重力、磁性和化学分析等手段,本文旨在减少传统勘查误差,精确预测矿产资源分布,并尽量减少环境干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显著提升了难以接触地区的找矿成功率,同时揭示了现代化勘查技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技术和方法的持续改进的必要性。这不仅提高了勘查技术的实用性,也推动了地质勘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物化探方法 矿产资源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嵩县九仗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查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勇 李水平 +1 位作者 荆鹏 冯攀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九仗沟金矿位于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内的蛮峪—店房金矿带北段,是典型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找矿靶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了矿化富集部位,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测量识别出构造破碎带和矿化强... 九仗沟金矿位于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内的蛮峪—店房金矿带北段,是典型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了找矿靶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了矿化富集部位,岩石地球化学(原生晕)测量识别出构造破碎带和矿化强度,并预测矿体相对剥蚀程度。研究表明:不同尺度地球化学测量为该金矿勘查提供了不同阶段的找矿信息,找矿效果显著。其中,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九仗沟矿区范围内圈定了11-丙-Au异常,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九仗沟1-甲_(1)-Au-Ag-Pb-Cu-Hg-As-Bi-Ni异常,利用原生晕剖面微量元素峰值部位确定了F_(1)构造矿化蚀变带。通过总结该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建立了勘查地球化学模式,为区域及矿区周边相同类型的金矿勘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带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标志 勘查模式 找矿预测 九仗沟金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斯混合模型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的应用:以湖南省溆浦地区为例
18
作者 刘旭洋 赵玉岩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化探数据的正确处理和解译对于区域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元素丰度,在处理复杂岩性区化探数据时如果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会导致高背景区被误判为异常区,而部分低弱地球化学异常被忽略。所以复杂... 化探数据的正确处理和解译对于区域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元素丰度,在处理复杂岩性区化探数据时如果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会导致高背景区被误判为异常区,而部分低弱地球化学异常被忽略。所以复杂岩性区的化探数据需按岩性分类后再划分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从而更准确地圈定化探异常。提出了基于因子得分高斯混合模型的化探异常圈定方法,首先将化探数据做对数比转换后进行因子分析,然后利用因子得分完成高斯混合模型岩性分类,再进行分类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岩性背景的影响,最后使用处理后的数据圈定化探异常。利用该方法对湖南溆浦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元素在研究区不同岩性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若采用统一的异常下限是不合理的;而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准确地进行岩性分类、消除不同岩性的背景和强化低弱异常,且异常位置与已知矿点相吻合。因此,高斯混合模型方法可以准确地圈定复杂岩性区的化探异常,并为研究区下一步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岩性背景 化探异常 因子分析 高斯混合模型 湖南溆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巴彦呼舒断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江 王雪峰 +2 位作者 赵传军 陈鸿平 王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海拉尔盆地西部断陷带巴彦呼舒断陷具有多期复杂的构造建造和改造特征,形成了各种成因的断块、断鼻构造,以及不同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为了预测有利目标区的含油气性、识别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及油气性质,提高复杂断陷的油气探井成功率,基... 海拉尔盆地西部断陷带巴彦呼舒断陷具有多期复杂的构造建造和改造特征,形成了各种成因的断块、断鼻构造,以及不同类型的油气成藏模式。为了预测有利目标区的含油气性、识别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及油气性质,提高复杂断陷的油气探井成功率,基于轻烃微渗漏理论,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微生物快速检测(MQS)、微生物油气检测(MOST)以及土壤酸解吸附烃油气检测(SSG)等石油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学方法,开展勘探有利目标区之上地表表层的微生物值变化和酸解吸附烃异常的直接检测。研究表明微生物异常分布与已知含油气区、含油气井的对应关系良好,验证微生物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在巴彦呼舒断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通过MOST+SSG技术组合进一步确定有利异常区,认为巴彦呼舒断陷西部陡坡带是油气长期优势聚集区,微渗漏强度大。指出西部陡坡带的2个鼻状构造是下一步油气增储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酸解吸附烃 地球化学探测 油气检测 巴彦呼舒断陷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中国化探发展路线图 被引量:32
20
作者 谢学锦 任天祥 +8 位作者 严光生 奚小环 刘大文 王学求 程志中 成杭新 周国华 迟清华 孙忠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67,共23页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 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化探的一些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重大新进展,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基础上的矿集区、多元素异常集结区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稀有分散元素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评价,利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成矿岩体演化与中国西南大地幔柱的初步研究,这些探索性的研究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化探方法技术的应用成果显著,如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多元素分析与分析质量监控方法不断完善外来物覆盖浅钻取样,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全国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方法研究等。在回顾近年化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化探在21世纪的发展,整体思路是立足于地球化学填图及地球化学填图与矿产勘查一体化。需要有将研究、填图、调查、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提出了涉及地球化学填图、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能源勘查、生态环境调查、全球变化研究等的12个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探 路线图 地球化学填图 矿产勘查 多目标地球化学 深穿透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