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放废物处置化学及核素迁移行为研究现状与挑战
1
作者 周舵 王波 +3 位作者 商澄铭 陈平 周明芳 张生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33,共15页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是核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长期发展。高放废物处置的核心挑战包括核素迁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多重屏障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万年尺度安全评价的局限性、社会与技术...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是核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长期发展。高放废物处置的核心挑战包括核素迁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多重屏障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万年尺度安全评价的局限性、社会与技术协同难题。核素在多重屏障系统中的迁移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衰变、吸附、对流、基质扩散和裂隙弥散等。天然屏障通过低渗透性和高吸附性限制核素迁移。工程屏障通过物理阻隔和化学吸附双重作用增强安全性。当前研究在核素迁移机制、屏障材料开发及安全评价方法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重点综述核素迁移的化学与物理机制、实验方法与技术、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难点与技术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核素迁移 浸出源项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力多场耦合下高放废物处置库核心处置单元间距设计研究
2
作者 张奇 王驹 +3 位作者 刘江峰 曹胜飞 谢敬礼 成建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6-2638,共13页
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在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对于现场试验及处置库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应热-水-力多场耦合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不同处置方式下高放废... 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在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对于现场试验及处置库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应热-水-力多场耦合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不同处置方式下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竖直处置1个、2个和3个废物罐时,单场传热模拟下处置单元最小处置间距比热-水-力耦合下更大,这是因为单场传热模拟,不考虑缓冲材料吸水饱和度升高,缓冲材料热传导系数偏小所致,但单场传热模拟得出的处置间距,对于处置单元是偏安全的。随着处置坑内废物罐个数的增加,废物罐的平均处置面积略有增加,热场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处置坑处置一个废物罐时最能节省处置面积。当采用水平处置时,处置单元内热量向外传输比竖直处置时要慢,热场分析结果表明,竖直处置更能节省处置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处置库概念设计 热-水-力耦合 数值模拟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Fisher分布的随机结构面产状聚类模型
3
作者 霍亮 王贵宾 +3 位作者 邬书良 张修香 黄志国 吴志春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1-2223,2252,共14页
针对随机结构面产状聚类存在的产状描述不充分、聚类评价标准不统一及与工程应用衔接不紧密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混合Fisher分布的优化聚类模型。该聚类模型将结构面产状视为服从Fisher分布的随机变量,采用最短信息长度准则估计参数并筛... 针对随机结构面产状聚类存在的产状描述不充分、聚类评价标准不统一及与工程应用衔接不紧密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混合Fisher分布的优化聚类模型。该聚类模型将结构面产状视为服从Fisher分布的随机变量,采用最短信息长度准则估计参数并筛选优势组划分数目,平衡混合模型的复杂度和数据拟合度,并运用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模型参数,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比较优化聚类模型与未采用最短信息长度准则和布谷鸟搜索策略的对照算法在人工数据集中计算50次后的最小目标函数值,该聚类模型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在高放废物处置岩体随机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中,结合优化聚类模型与极点等密度图,确定露头节理和钻孔裂隙的优势组划分数目,并根据模型的聚类参数生成人工数据,为后续处置岩体的裂隙三维网络重构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产状 混合Fisher分布 最短信息长度 布谷鸟搜索 聚类分析 高放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高放废物深地实验室岩爆风险预测研究
4
作者 仇岩 赵红亮 胡光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为了避免或减少甘肃北山高放废物深部实验室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对施工人员和机械造成的损害,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和误差逆向传播算法作为建立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原理,以m-0准则作为描述岩体破裂性质的本构关系,基于岩石... 为了避免或减少甘肃北山高放废物深部实验室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对施工人员和机械造成的损害,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和误差逆向传播算法作为建立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原理,以m-0准则作为描述岩体破裂性质的本构关系,基于岩石应力强度指标,通过Hoek-Brown判别准则,预测甘肃北山预选区600 m深度范围内圆形硐室发生岩爆的烈度等级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岌岌槽预选场区开挖深度为150 m,硐室不会发生岩爆灾害,开挖深度为600 m,硐室两侧会发生中度岩爆灾害,对应硐室两侧的破坏区域最大厚度为0.53 m,呈V形破坏特征,破坏区域角度为46°;新场预选场区开挖深度为470 m,硐室顶部和底部会发生轻微岩爆灾害,对应硐室的顶部和底部出现边缘性破裂,最大破裂厚度为0.25 m,破裂区域角度为69°。新场预选区的岩爆灾害发生概率和烈度等级均小于岌岌槽预选区,因此,新场更适合作为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的预选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预测 数值模拟 遗传神经网络 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放射性废物中等深度处置的若干见解
5
作者 李峰 王洪祖 +1 位作者 朱杰 张雪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8,共6页
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中放废物中等深度处置概念,本文调研了主要有核发达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方式,分析了已开展中等深度处置国家废物处置现状,结合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趋势,估算了我国2030年、2050年和本世纪后半叶需要中等深度处置的... 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中放废物中等深度处置概念,本文调研了主要有核发达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方式,分析了已开展中等深度处置国家废物处置现状,结合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趋势,估算了我国2030年、2050年和本世纪后半叶需要中等深度处置的废物量(2030年3400 m^(3)、2050年28700 m^(3)、本世纪后半叶49400 m^(3),均未包含核设施运行产生的中放废物),并简要分析了处置技术和经济性,认为近期已形成有效的处置需求,建议尽快有序开展中等深度处置科研、标准及工程前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中放废物 中等深度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放射性泄漏监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苏家豪 陈姗红 +1 位作者 王欣 张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6,共7页
目前地下水定期监测的方式对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响应时间较长,存在局限性。本文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放射性泄漏监测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放射性迁移路径分析,认为在工程屏障中设置γ探测器可更早发现放射性泄漏,利用蒙特卡... 目前地下水定期监测的方式对放射性核素释放的响应时间较长,存在局限性。本文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放射性泄漏监测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对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放射性迁移路径分析,认为在工程屏障中设置γ探测器可更早发现放射性泄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探测器不同布置位置的本底和信号进行模拟得出探测器布置在距离地面35cm及以下区域时,使用γ剂量率作为监测指标可在信噪比达到1的前提下发现单桶放射性物质泄漏,验证了在工程屏障中设置γ探测器实现放射性泄漏在线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处置 放射性泄漏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春萍 刘建锋 +2 位作者 刘健 王璐 薛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a围压范围内,倾角30°和60°裂隙花岗岩分别发生了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破坏;随围压升高,倾角45°裂隙花岗岩由复合破坏转变为穿裂隙面破坏,后又在10 MPa围压条件下再次转变为倾斜“Z”字型裂纹的复合破坏。围压的存在制约了预制裂隙面的劣化作用。三轴压缩条件下低倾角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发展曲线与完整花岗岩的结果相近,试样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在围压0,2,5,10MPa条件下分别约为0.38%,0.49%,0.59%和0.75%。沿裂隙面滑移破坏试样的抗压强度以及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均显著低于穿裂隙面破坏试样的相关结果,且其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值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裂隙 三轴压缩 破坏形式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砌体墙受压性能及其本构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马利科 杨建明 谢敬礼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5,共9页
我国高放地质处置库“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研究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力学性能及其破坏特性,可为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砌块的地面堆砌储存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采用合适的压制路径将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粉末压制成砌块,并采用... 我国高放地质处置库“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研究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力学性能及其破坏特性,可为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砌块的地面堆砌储存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采用合适的压制路径将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粉末压制成砌块,并采用干砌方法堆砌成砌体墙,设计并进行了砌块单元间界面性能试验和轴心抗压试验,得到了砌块单元间界面剪切强度与剪切位移关系,分析了砌体墙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砌体墙变形破坏经历特性变形、局部裂纹扩展、竖向裂纹贯通、失稳破坏和残余变形几个阶段。砌体墙的第一条裂隙出现在单个砌块单元内部,反映了砌块单元的压制质量是控制砌体墙工程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试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施楚贤、朱伯龙、TURNSEK和HODGKINSON及仲继清的本构关系发现,在峰前上升曲线段采用试验数据对仲继清模型参数进行修正,获得的理论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 缓冲/回填材料 膨润土砌体墙 力学性能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突破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驹 陈亮 +7 位作者 周志超 赵星光 田霄 季瑞利 马洪素 曹胜飞 凌辉 康明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7-230,共14页
2019年5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工程立项建议书。2021年6月17日,地下实验室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下实验室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本文介绍近五年(2... 2019年5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工程立项建议书。2021年6月17日,地下实验室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下实验室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本文介绍近五年(2019-2024)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场址评价、缓冲材料、工程技术、岩石力学、放射性核素迁移和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重点介绍北山地下实验室工程建设及研究开发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北山地下实验室 场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olesky分解法的LHS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安全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润才 玉宇 陈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一项与国土环境、公众安全、核工业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是保障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从选址、建设、运行到关闭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分析是其中重要一环。环境变化、人员行为等...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一项与国土环境、公众安全、核工业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是保障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从选址、建设、运行到关闭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分析是其中重要一环。环境变化、人员行为等事前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都将对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不确定性评估。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不确定性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计算过程相较于常见的蒙特卡罗模拟的运用场景,其涉及输入的随机参数多、运用模型庞杂,势必需求更小的抽样样本以减少运算时间、提高抽样效率。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是不确定性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但该方法应用于多维抽样时由于排序质量较低,使得小样本条件下的相关性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本文采用Cholesky分解法对拉丁超立方抽样过程中的排列构造过程进行了改进,通过对排列矩阵各行向量进行解耦,以最小化其各维度间的相关性。此改进方案显著降低了拉丁超立方抽样对样本相关性的影响,加速了计算结果的收敛速度。在本文的使用场景下,改进后的抽样方法只需要使用改进前所需样本规模的1/10,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Cholesky分解法 拉丁超立方抽样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库二维轴对称温度场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祥运 孙德安 +1 位作者 许迅 彭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4-2294,共11页
高放废物处置库温度场长期演化特征是处置库缓冲层安全性能评估和设计、处置容器空间优化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了处置单元二维轴对称双层热分析模型,以揭示处置库多重屏障系统近场温度演化规律。对传热控制方程应用拉普拉斯和有限... 高放废物处置库温度场长期演化特征是处置库缓冲层安全性能评估和设计、处置容器空间优化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了处置单元二维轴对称双层热分析模型,以揭示处置库多重屏障系统近场温度演化规律。对传热控制方程应用拉普拉斯和有限傅里叶正弦变换,得到缓冲层和围岩层温度的拉普拉斯域解,借助Crump方法对拉普拉斯域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对应的时域解;通过与线热源解和数值解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处置单元近场多屏障系统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参数对缓冲层峰值温度的影响;借助模型半解析解确定最小处置容器间距以及对原位试验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与线热源解相比,模型半解析解可以更准确地模拟缓冲层温度变化;②当处置隧道间距超过40m时,其对缓冲层峰值温度影响较小;③在处置隧道间距取40m时,最小处置容器间距为7.7m;④模型半解析解可以较好地预测原位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多屏障系统 热分析模型 峰值温度 处置容器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核素迁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振平 杜聪 +6 位作者 李南 毕文婷 吴鹏 孙浩然 汪佳伟 豆佳乐 段先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15,共12页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也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其中高放废物含有大量放射性强、毒性大、半衰期长和释热量大的核素,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安全处置一直是放射性废物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受... 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也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其中高放废物含有大量放射性强、毒性大、半衰期长和释热量大的核素,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安全处置一直是放射性废物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深地质处置被认为是高放废物处理处置最有效可行的方法,而地质屏障中放射性核素迁移研究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关键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及核素迁移研究进行概述,然后论述了核素迁移数值模拟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物理模型以及数学模型),最后分析了数值模拟在不同核素迁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通过综合分析可知,目前核素迁移研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核素迁移的机理和规律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数据支撑;2)核素迁移的实验技术和设备还有待改进,需要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3)核素迁移的数值模拟还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差,需要进行更有效的验证和优化。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加强核素迁移的理论研究,揭示核素在复杂条件下的迁移行为及其控制机制;2)发展核素迁移的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3)创新核素迁移的数值模拟方法,增强模型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4)完善核素迁移的安全评价体系,建立更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深地质处置 核素迁移 安全评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研究概况及国内进展 被引量:47
13
作者 郭永海 王驹 金远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27-332,共6页
高放废物是核能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安全处置是核能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 ,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文中阐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一般概念。同时重点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置库选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 ,例如 ,美国把处... 高放废物是核能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安全处置是核能事业持续发展的前提 ,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文中阐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一般概念。同时重点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置库选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 ,例如 ,美国把处置库建造过程分为场地推荐、场地的特征评价、处置库场地的选择和批准、领取场地执照和处置库建造设计的审批、处置库的建造 5个阶段 ;德国的选址研究工作包括地电和地热研究 ,重力、地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微生物研究等 ;瑞典在花岗岩中建成了地下实验室 ,并制定了实验室的总体研究目标等等。另外也介绍了中国在甘肃省北山进行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工作的情况 ,研究表明北山地区为一地壳稳定区 ,也是地下水贫水区且地下水流速缓慢 ,有利于处置库的建造 ,进一步的地面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及钻探工程工作正在进行中。伴随着这些工作的完成 ,中国将大大缩短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处置库 地质处置 核能工业 水文地质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振华 袁革新 +1 位作者 吴吉春 陈剑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选址过程中,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查明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对该区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质测试,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法、相关性分析、饱和指数模拟和质量平... 在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选址过程中,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查明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对该区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质测试,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法、相关性分析、饱和指数模拟和质量平衡反应模拟,全面分析了该预选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水演化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在北部山区接受补给,并向南运移,地下水类型随径流由SO4.Cl—Na型转变为Cl.SO4—Na型。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主要经历了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等水文化学过程,它们是控制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演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Pu在地下水和工程屏障平衡水中的形态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安熙 郭亮天 +1 位作者 范智文 孙庆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9,共7页
采用EQ3/ 6地球化学模式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放射性废物处置中Np和Pu在地下水和工程屏障平衡水中的化学形态 ,计算分析了温度、浓度、pH值、Eh值、CO2 等对上述 2个元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Np的形态主要有 4种 :NpO2 +,NpO2 CO3... 采用EQ3/ 6地球化学模式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放射性废物处置中Np和Pu在地下水和工程屏障平衡水中的化学形态 ,计算分析了温度、浓度、pH值、Eh值、CO2 等对上述 2个元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Np的形态主要有 4种 :NpO2 +,NpO2 CO3- ,NpO2 OH和Np(OH) 5- ,当CO32 - 质量浓度高时 ,Np主要以NpO2 (CO3) 2 3- 存在。pH值对Np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述 4种形态分布的相对比例及OH- 与CO32 - 的竞争配合作用。Eh值低于 0 2V时 ,Np主要为四价 ;0 2~ 0 7V时 ,五价为主 ;大于 0 7V时 ,出现六价。Pu的形态主要为Pu(OH) 5- 。CO32 - 的质量浓度对四价钚的形态分布不产生影响 ,但CO32 - 却与Pu(Ⅵ )有很强的配合能力。Eh值低于- 0 5V时 ,Pu主要为三价 ;- 0 4~ 0 6V时 ,五价为主 ;大于 0 7V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地球化学模式 形态计算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库芨芨槽预选场址深部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永海 王海龙 +3 位作者 董建楠 苏锐 刘淑芬 周志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7-1485,共9页
深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对于这种方案而言,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提是选择适宜的场址,而场址的适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文地质条件。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需要低渗透岩体作为处置库围岩,对于低渗透... 深地质处置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对于这种方案而言,安全处置高放废物的前提是选择适宜的场址,而场址的适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文地质条件。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需要低渗透岩体作为处置库围岩,对于低渗透岩体而言,经典和传统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同位素技术与其他水文地质方法结合时,却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本文以目前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之一的芨芨槽场址为例,重点讨论了同位素方法在花岗岩体场址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根据钻孔不同深度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δD、δ~18O、3~H和14~C)组成特征,结合场址水文地质条件,识别了区内地下水的来源,揭示了控制地下水运移交替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区深部地下水14~C年龄高达8000a左右,说明其交替、运移十分缓慢,但同时也含有少量的氚,说明地下水以侧向补给的"老水"为主,接受当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的"新水"所占比例很小。此外,通过地下水14~C年龄与取样段岩芯采取率的对比,认识到对于区内的花岗岩体而言,决定地下水交替、运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裂隙的发育程度,而不是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深部地下水 同位素 14~C年龄 运移和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缓冲材料大型试验台架和热-水-力-化学耦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月妙 王驹 +4 位作者 曹胜飞 马利科 谢敬礼 赵星光 陈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56-2762,2789,共8页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一道重要的人工屏障,与高放废物容器和处置库围岩直接接触,在高放废物衰变热、辐射作用和地下水等影响下产生复杂的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为了验证缓冲材料是否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屏障材料的作用,...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一道重要的人工屏障,与高放废物容器和处置库围岩直接接触,在高放废物衰变热、辐射作用和地下水等影响下产生复杂的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为了验证缓冲材料是否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屏障材料的作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利用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组装并运行了模拟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室1:2尺寸的大型缓冲材料膨润土试验台架(China-Mock-Up)。建立了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安装和试验方法,依据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揭示了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条件下膨润土中的相对湿度是在加热器的热效应和外部供水的湿效应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压实膨润土中应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膨润土遇水膨胀和加热器的热效应引起的,试验验证了模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室内加热器(废物罐)运行初期的位移过程,为缓冲材料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参数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缓冲材料 钠基膨润土 热-水-力-化学耦合 大型试验台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Ⅳ)的溶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章英杰 姚军 +3 位作者 矫海洋 任立宏 周舵 范显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在低氧条件下以Na2 S2 O4 或铁粉作还原剂 ,测定了Np(Ⅳ )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 ,讨论了溶液 pH值和放置时间对Np(Ⅳ )的形态及在两种水样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放置时间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随着溶液 pH值 (6~ 12 ... 在低氧条件下以Na2 S2 O4 或铁粉作还原剂 ,测定了Np(Ⅳ )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 ,讨论了溶液 pH值和放置时间对Np(Ⅳ )的形态及在两种水样中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放置时间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大 ;随着溶液 pH值 (6~ 12 )的变化 ,Np(Ⅳ )在模拟地下水和重蒸水中的溶解度不变 ,Np(Ⅳ )主要以Np(OH) 4 ,Np(O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放射性废物 地质处置 镎(Ⅳ) 地下水 重蒸水 安全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地质学问题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青海 李晓红 靳晓光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是一个涉及放射性化学、原子物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由于处置库建设的主体工程是地质工程 ,因此地质工作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分...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是一个涉及放射性化学、原子物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土木工程学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中由于处置库建设的主体工程是地质工程 ,因此地质工作在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 ,结合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工作中的经验 ,指出了低中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工程中地质工作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并强调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地质处置 系统工程 处置库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及国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永海 王驹 +1 位作者 金远新 杨天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63-67,共5页
核能在产生电力造福社会的同时 ,也留下了放射性废物。我们有责任对这些废物实施安全和正确的管理。本文阐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一般概念及处置库选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关键词 高放废物 深地质处置 处置库 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