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lsed current and dual pulse gas metal arc welding of grade AISI: 310S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2
1
作者 A.MATHIVANAN A.SENTHILKUMAR K.DEVAKUMAR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69-274,共6页
The transverse shrinkage, mechanical and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AISI: 310 S ASS weld joints prepared by P-GMAW and DP-GMAW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use of the DP-GMAW process improves... The transverse shrinkage, mechanical and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of AISI: 310 S ASS weld joints prepared by P-GMAW and DP-GMAW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use of the DP-GMAW process improves the aforementioned characteristics in comparison to that of the P-GMAW process. The enhanced quality of weld joints obtained with DP-GMAW process is primarily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pulsed current and thermal pulsation(low frequency pulse). During the thermal pulsation period, there is a fluctuation of wire feed rate,which results in the further increase in welding current and the decrease in arc voltage. Because of this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welding current and arc voltage during the period of low frequency pulse, the DP-GMAW deposit introduces comparatively more thermal shock compared to the P-GMAW deposit, thereby reducing the heat input and improves the properties of weld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 电弧焊接 奥氏体不锈钢 脉冲气体 电流脉冲 品位 金属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s with different groove sizes in multi-pass conventional and pulsed current gas metal arc weld deposi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K.DEVAKUMARAN M.R.ANANTHAPADMANABAN P.K.GHOSH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25 mm thick micro-alloyed HSLA steel plate is welded by multi-pass GMAW and P-GMAW processes using conventional V-groove and suitably designed narrow gap with 20 mm(NG-20) and 13 mm(NG-13) groove openings.The variatio... 25 mm thick micro-alloyed HSLA steel plate is welded by multi-pass GMAW and P-GMAW processes using conventional V-groove and suitably designed narrow gap with 20 mm(NG-20) and 13 mm(NG-13) groove openings.The variation of weld metal chemistry in the multi pass GMA and P-GMA weld depositions are studied by spark emission spectroscopy.It is observed that the narrow groove GMA weld joint shows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weld metal chemistr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V-groove GMA weld joint since the dilution of base metal extends from the deposit adjacent to groove wall to weld center through dissolution by fusion and solid state diffusion.Further,it is noticed that a high rate of metal deposition along with high velocity of droplet transfer in P-GMAW process enhances the dilution of weld deposit and accordingly vari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multi-pass P-GMA weld deposit.Lower angle of attack to the groove wall surface along with low heat input in NG-13 weld groove minimizes the effect of dissolution by fusion and solid state diffusion from the deposit adjacent to groove wall to weld center.This results in more uniform properties of NG-13 P-GMA weld in comparison to those of NG-20 and CG w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高强度低合金钢 化学成分变化 金属沉积 脉冲电流 传统 焊接金属 GM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Ni/n-SiO_2 composite coatings by pulse-reverse current brush-plating 被引量:2
3
作者 谭俊 郭文才 +1 位作者 杨红军 周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172-175,共4页
Ni/n-SiO2 composite coating was electrodeposited by brush-plating with pulse-reverse current(RC). The morphology, hardness,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i ... Ni/n-SiO2 composite coating was electrodeposited by brush-plating with pulse-reverse current(RC). The morphology, hardness,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i and composite coatings electrodeposited with direct current(D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i/n-SiO2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posited by RC, because of RC and the nano powders, has denser coating, finer crystal grains, higher hardness(HV650.0, nearly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Ni coating electrodeposited by DC) and lower friction coefficient(nearly 0.62), as a result, in the wearing experiment, the Ni/n-SiO2 composite coating electrodeposited by RC has the least worn loss. So this kind of coating has better wear resistance. And RC electro brush-plating can be used as a new technology of brush-plating in the area of wear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reverse current(RC) brush-plating nano composite coating TRIBOLOG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igh frequency pulse on electrode wear in micro-EDM 被引量:3
4
作者 Xiao-peng LI Yuan-gang WANG +2 位作者 Fu-ling ZHAO Meng-hua WU Yu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of copper matrix Ni-TiN cylindrical coating electrode,copper electrode and Cu50 W e... An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is verified by the contrastive experiments of copper matrix Ni-TiN cylindrical coating electrode,copper electrode and Cu50 W electrode.The wear mechanism of Ni-TiN/Cu composite electrode in the case of high-frequency pulse current is studie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fluctuation frequency of discharge current on electrode wear in micro-EDM is found out.Compared with the electrode made from homogeneous material,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TiN composite layer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inhibit the effect of high frequency pulse on the electrode and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current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requency puls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odel NieTiN/Cu composite ELECTRODE ELECTRODE WEAR MICRO-E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microsecond Pulsed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 with Bare Metal Electrodes
5
作者 ZHANG Dingzong WANG Yanhui LIU Fucheng WANG Dezhe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60-2567,共8页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sub-microsecond pulsed glow discharge with bare metal electrodes,using a one-dimensional self-consistent fluid model,the properties of the discharge at atmospher...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sub-microsecond pulsed glow discharge with bare metal electrodes,using a one-dimensional self-consistent fluid model,the properties of the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are numerical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a discharge without dielectric layers,i.e.a barrier free discharge,is extinguished on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applied voltage.Only one positive discharge event occurs at the slope of the pulsed voltage.A stable glow of barrier free discharge can be achieved only in short durations of the pulsed voltage.The barrier free discharge always starts with a subnormal glow discharge and then evolves into a normal glow discharge.Moreover,to control the discharge stabilization better,the effects of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ulse duration,rising(front) and falling(slope) times on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It is found that the discharge is comparatively more sensitive to the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the pulse duration,while little affected by the rising and falling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辉光放电 金属电极 秒脉冲 脉冲持续时间 脉冲重复频率 脉冲辉光放电 脉冲电压 放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景芳 赵晨 +3 位作者 姚绪梁 李磊 刘瑜超 陈启明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4,共8页
为了解决常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SWCI)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SWCI中的单相整流桥被串联在负载通路中,它根据输入电压的极性交替导通来增加整流桥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数,然后根据... 为了解决常规串联型12脉波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方波电流注入电路(SWCI)的串联型24脉波整流器。SWCI中的单相整流桥被串联在负载通路中,它根据输入电压的极性交替导通来增加整流桥的输出电流的电平数,然后根据交直流两侧电流的对应关系,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的台阶数增加到24,进而实现对输入电流谐波的有效抑制。分析结果表明,当SWCI按最优匝比设计时,输入电流被改进为标准的24台阶波,消除了输入电流的11、13次谐波。所提SWCI方案无须采用任何有源器件,且SWCI中辅助变压器的容量仅为整流器输出功率的1.95%,故所提方案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等优点。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台输出功率为2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WCI方案后,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由12.1%降低为3.6%,谐波被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多脉波整流器 谐波抑制 电流注入 脉波倍增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参数可调脉冲电流源的研制
7
作者 董守龙 赵立胜 +2 位作者 项思哲 姚陈果 余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0,共9页
针对小负载阻值测量场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的新测量方法。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作为控制系统,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控制开关,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 针对小负载阻值测量场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的新测量方法。全固态方波脉冲电流源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作为控制系统,使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作为控制开关,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括一个二极管、一个开关和一个电感。开关导通时,电感串联充电;开关断开时,电感并联向负载放电。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拓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搭建了实验样机,样机可以在5?负载下产生800 ns灵活可调脉冲电流方波。最后,采用标称为0.05?的小负载进行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与商用精密电阻测试仪测试结果误差在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脉冲恒流源 小负载测试 脉冲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脉冲高产额中子发生器驱动电源研制
8
作者 董攀 王韬 +3 位作者 李杰 刘平 何佳龙 叶龙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真空弧中子发生器是一种短脉冲高产额的中子源,被广泛应用在石油测井、元素活化分析等领域。真空弧中子发生器的典型特点是放电弧流大、脉宽短,为此研制了一套大电流的真空弧放电及其引出电源,包含触发模块、主弧模块和引出模块等。触... 真空弧中子发生器是一种短脉冲高产额的中子源,被广泛应用在石油测井、元素活化分析等领域。真空弧中子发生器的典型特点是放电弧流大、脉宽短,为此研制了一套大电流的真空弧放电及其引出电源,包含触发模块、主弧模块和引出模块等。触发模块为LRC放电,输出电压峰值大于5kV。主弧模块采用LRCD半周期放电方式产生主弧电流,电流峰值大于600A,半高宽大于0.5μs。引出模块使用多倍压整流电路,将交流高压整流成所需的高压直流,输出电压峰值大于120kV,负载电流大于2A。根据设计方案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源能很好地输出设定的电参数。最后制备了一套大电流真空弧放电及引出电源,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输出参数和设计值一致,可用来作为真空弧中子发生器驱动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弧放电 大电流 LRC脉冲放电 LRCD放电 倍压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靠背常规直流断流机理分析及优化策略
9
作者 谢惠藩 武霁阳 +3 位作者 彭光强 刘涛 黄伟煌 陈潜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8-186,共9页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 针对2023年8月19日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因区外交流故障引起直流电流长期断流导致双极闭锁事件,分析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的电流建立机理,阐述了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建立不成功的原因,提出了低电流场景下阀控补发脉冲优化策略,实时数字仿真(RTDS)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并已成功在现场实施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有效消除了由区外交流故障引发的鲁西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直流电流长时间断流和双极闭锁风险,显著提升了背靠背常规直流工程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靠背常规直流 断流 双极闭锁 阀控补发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次数对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AZ31B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陈军 尚振宇 +2 位作者 李伟 郝胜智 王轶农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AZ31B镁合金,研究了不同脉冲次数(3,5,7次)下合金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辐照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未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但使得原晶界处分布的Mg17Al12第...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AZ31B镁合金,研究了不同脉冲次数(3,5,7次)下合金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辐照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未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但使得原晶界处分布的Mg17Al12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辐照后合金表面产生熔坑,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熔坑的数量减少、尺寸增大,合金表面粗糙度降低;3次、5次脉冲辐照后合金表面无明显缺陷,而7次脉冲辐照后表面存在少量微裂纹;辐照后合金表面存在大量孪晶,晶粒尺寸明显减小,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略微减小,7次脉冲辐照后的合金中存在大尺寸晶粒和孪晶,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合金表面平均硬度升高,7次脉冲辐照后的平均硬度与未辐照合金相比提高约29%,但硬度均匀性较差;与未辐照合金相比,3次、5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较小,而7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较大,5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最小,合金的耐磨性能最好。5次脉冲辐照后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与未辐照合金相比,其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约32%,平均硬度提高约23%,磨损体积减少约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脉冲次数 AZ31B镁合金 熔坑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对稀土钢液侵蚀耐材的影响
11
作者 周伟 刘璐华 +2 位作者 杨庆 徐文文 赖朝彬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80,共12页
浸入式水口作为连接中间包和结晶器的重要功能性耐火材料,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连铸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稀土在钢中的高质化应用推广,研究发现浇注稀土钢时极易造成浸入式水口的结瘤和堵塞。本文以Al_(2)O_(3)-C质耐火材料为实验... 浸入式水口作为连接中间包和结晶器的重要功能性耐火材料,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连铸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稀土在钢中的高质化应用推广,研究发现浇注稀土钢时极易造成浸入式水口的结瘤和堵塞。本文以Al_(2)O_(3)-C质耐火材料为实验对象,研究脉冲电流对稀土钢液侵蚀耐材的影响,探讨其对耐材侵蚀层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侵蚀处理的耐材表面结构因脱碳反应被严重侵蚀、破坏,导致界面粗糙多孔、不平整;而在脉冲电流作用下,耐材表面结构更加平整光滑且致密,颗粒保存完整,没有明显的夹杂物吸附,主要是表面的Al_(2)O_(3)、SiO_(2)和RE_(2)O_(3)会发生反应生成初始产物Ce_(4)Si_(5)Al_(5)O_(23.5),以此来延缓石墨的脱碳速率,抑制钢液对耐材的侵蚀,其中浸泡30 min时,侵蚀层平均厚度降低最多达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浸入式水口 堵塞 稀土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感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电流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
12
作者 任天明 王妲 冯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4,共8页
为了降低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采用单电流传感器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法对三相电流进行重构,并采用脉冲移位法减少电流重构盲区。针对脉冲移位引入的三相电流畸变、谐波增加以及影响滑模观测器估计转子位... 为了降低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采用单电流传感器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法对三相电流进行重构,并采用脉冲移位法减少电流重构盲区。针对脉冲移位引入的三相电流畸变、谐波增加以及影响滑模观测器估计转子位置角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型脉冲移位法。该改进方法通过插入补偿矢量的方式恢复了驱动信号的对称状态,降低了脉冲移位对相电流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脉冲移位法可改善相电流波形并提高滑模观测器对转子位置角的观测精度,相电流总谐波失真率由使用一般脉冲移位法的12.53%降低至6.21%,而转子位置角观测最大误差由0.08 rad减小至0.01 rad,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相电流重构 无位置传感器 单电流传感器 脉冲移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流对体育器材用SAE1010薄板冷轧变形的影响
13
作者 孙超 张明 王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67,共4页
随着电流辅助加工广泛运用于塑性加工过程中,在冷轧过程中对轧件施加脉冲电流可以降低轧件的变形抗力,提高其成形性能。使用SAE1010低碳钢薄板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电流密度下电场辅助冷轧与冷轧后薄板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等,探究... 随着电流辅助加工广泛运用于塑性加工过程中,在冷轧过程中对轧件施加脉冲电流可以降低轧件的变形抗力,提高其成形性能。使用SAE1010低碳钢薄板为实验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电流密度下电场辅助冷轧与冷轧后薄板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等,探究脉冲电流对SAE1010低碳钢薄板冷轧变形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冷轧相比,在合适的电流密度下脉冲电流辅助冷轧能够最大程度提高SAE1010低碳钢薄板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在2.0A/mm2电流密度下,电致塑性效应中的非热效应占主导地位,晶粒不断细化,且分布趋于均匀化,位错不断积累促进了亚晶界取向角的增加,试样力学性能显著提升。该研究有助于提高低碳钢薄板加工精度,对后续的其它参数优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冷轧变形 脉冲电流 电致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快速检测生活污水中的11种常见毒品
14
作者 时巧翠 陈升俊 +1 位作者 傅佳宇 谢伟宏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977,I0010-I0014,共12页
针对现有污水样本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传统实验室质谱技术无法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检测耗时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pulsed-DC-ESI-MS)测定生活污水中11种常见毒品(吗啡、甲基苯丙胺、去甲氯胺... 针对现有污水样本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传统实验室质谱技术无法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检测耗时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pulsed-DC-ESI-MS)测定生活污水中11种常见毒品(吗啡、甲基苯丙胺、去甲氯胺酮、苯丙胺、3,4-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可卡因、6-单乙酰吗啡、3,4-亚甲基双氧苯丙胺、苯甲酰爱康宁、氯胺酮、可待因)的快速检测方法。污水样品经浓盐酸调节pH至2,用Oasis PRiME MCX固相萃取柱进行萃取,萃取液经氮吹至近干后用200μL甲醇复溶,涡旋0.5 min;复溶后的样品溶液经0.22μm有机相滤膜过滤后采用pulsed-DC-ESI-MS进行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11种毒品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86,检出限(LOD)为0.01~0.5μg/L,定量限(LOQ)为0.05~5μ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11种毒品的回收率为88.0%~107.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8.5%。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适用于生活污水中常见毒品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直流电喷雾电离质谱 常见毒品 生活污水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单相电流源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调制与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徐奇伟 付逸伦 +2 位作者 苗轶如 赵一舟 罗凌雁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0,共9页
与电压源型逆变器相比,电流源型逆变器能升压,无需加入死区,且交流侧无需额外增加无源滤波器。但其直流母线电流并非恒流源,而是由电压源与直流母线电感产生,需要在控制系统中加入直流母线电流的调节。因此,以带直流斩波器的单相五开关... 与电压源型逆变器相比,电流源型逆变器能升压,无需加入死区,且交流侧无需额外增加无源滤波器。但其直流母线电流并非恒流源,而是由电压源与直流母线电感产生,需要在控制系统中加入直流母线电流的调节。因此,以带直流斩波器的单相五开关电流源型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直流母线电流的给定与控制方法展开研究,然后针对电流源型逆变器开关信号不能通过传统调制方式直接产生的问题,推导出开关信号的逻辑表达式;接下来针对网侧LC滤波器存在的尖峰谐振问题,引入电容电压有源阻尼环节,在考虑数字延时的情况下,建立网侧部分的数学模型,结合幅频特性曲线研究电容电压反馈系数与网侧电流比例-谐振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最后构建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进行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逆变器能输出高品质电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证明该文的理论分析与所提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脉冲调制 谐振 电流源型逆变器 直流母线电流 有源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敷设和临时布设工作线圈联合磁性处理研究
16
作者 李志新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进一步提升铁磁物质磁性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在分析磁性处理作业中固定敷设工作线圈与临时布设工作线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固定磁性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固定敷设和临时布设工作线圈联合磁性处理方法,并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验... 为进一步提升铁磁物质磁性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在分析磁性处理作业中固定敷设工作线圈与临时布设工作线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固定磁性处理的特点,提出了固定敷设和临时布设工作线圈联合磁性处理方法,并以实验为主要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是对铁磁物质进行整体磁性处理、局部磁性处理,还是分段磁性处理,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对脉冲工作电流及补偿电流幅值的需求与传统磁性处理方法相同,可为铁磁物质磁性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处理 脉冲工作电流 工作线圈 固定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性能
17
作者 张悦 郑钰 +2 位作者 何星池 陈飞 董福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材料等工业领域,被称为“工业牙齿”。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核工程、新能源、先进医疗装备、环保节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对高性能高稳定性刀具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涂层镀膜等表面处理方法将固体润滑剂涂覆在刀具表面,或将固体润滑剂作为添加剂加入刀具材料基体,利用固体润滑剂高温稳定的优点,在服役刀具表面形成连续的固态润滑层,有利于刀具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以WC-Co硬质合金粉末(粒径15~45μm)为耐磨组元,以石墨粉末(粒径80~200μm)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球磨法制备球形复合粉末,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将复合粉末沉积为石墨/WC-Co涂层,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密度27 keV、脉冲间隔15 s)进行辐照处理,辐照次数为1、10、20和30。对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重熔涂层表面致密平整,改性层厚度可达294μm,表面硬度最高可达800 HV,平均摩擦系数最低可降至0.10。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涂层表面生成纳米尺寸的WC相、Co_(3)W_(9)C_(4)相和类金刚石结构,使涂层表面显微硬度大幅提高;电子束使涂层表面大块石墨溶解后重新析出,生成椭球状石墨,同时石墨在电子束作用下分离成石墨烯片层,均匀覆盖在涂层表面,有效降低了涂层表面的摩擦系数;部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结构,有效提升了涂层的表面硬度。【结论】采用热喷涂沉积和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的两步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致密细小的WC-Co合金,诱导了球状石墨、石墨烯和金刚石共同组成复合碳结构,有效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并降低表面的摩擦系数。所制备的纳米复合自润滑涂层为高端装备制造刀具行业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石墨/硬质合金涂层 石墨烯 金刚石 耐磨性能 显微组织 相组成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频永磁电机驱动器的共模环流抑制方法
18
作者 彭飞 董影 +2 位作者 周佳新 姚宇 黄允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9-318,I0025,共11页
永磁同步电机正往高速化、高压化的方向发展,这会导致电机电流的开关纹波增大、电机损耗增加。然而,考虑到大功率电机驱动器的开关损耗,无法通过直接提高开关频率的方式降低开关纹波。双频永磁电机驱动器可以有效解决大功率和高开关频... 永磁同步电机正往高速化、高压化的方向发展,这会导致电机电流的开关纹波增大、电机损耗增加。然而,考虑到大功率电机驱动器的开关损耗,无法通过直接提高开关频率的方式降低开关纹波。双频永磁电机驱动器可以有效解决大功率和高开关频率之间的矛盾。为了抑制双频逆变器内部的共模环流,降低高频逆变器的容量需求,对共模环流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一种共模环流抑制方法,通过在高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中注入零轴分量,有效降低共模环流,从而减小功率器件的容量和损耗。通过仿真和实验,详细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电机 双频逆变器 共模环流抑制 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平均电流密度对双脉冲电沉积镍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任鑫 孙涛 +3 位作者 王港 吴双全 霍欢 王浩雨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5-1040,共6页
双脉冲电沉积技术在金属基体材料表面制备镀覆层,能够有效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耐蚀等性能,其中工艺参数对镀层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双向脉冲电镀工艺制备镀层,研究了反向平均电流密度对镀镍层表面形貌、物相结构、镀速和... 双脉冲电沉积技术在金属基体材料表面制备镀覆层,能够有效提高其表面硬度、耐磨、耐蚀等性能,其中工艺参数对镀层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利用双向脉冲电镀工艺制备镀层,研究了反向平均电流密度对镀镍层表面形貌、物相结构、镀速和硬度、耐磨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范围内,随着反向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大,镀镍层微观表面的洁净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镀镍层的沉积速率表现为递减趋势。镀镍层的表面硬度先升高后降低,镀镍层磨损失重比表现为先减小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反向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大,优化镍晶择优生长取向,促进镀镍层晶粒细化。当反向平均电流密度为-1.4 A/dm^(2)时,显微硬度达到了最大值525.8HV0.1,磨损失重比为最小值9.208%。反向平均电流密度为-1.4 A/dm^(2)时,镀层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5.732×10^(-6)A/cm^(2)),具有最高的自腐蚀电位(-0.173 V),电荷转移电阻为最大,表现出最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脉冲电镀 工艺优化 反向平均电流密度 硬度 耐磨性能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多场耦合特性及影响研究综述
20
作者 张波 易承乾 +2 位作者 药育帆 贾华 盖斌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9-2233,共15页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配套设备之一的大容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连续充放电等宽频暂态过程中,端口电流发生快速变化。导致电容器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影响内部多物理场分布和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 随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配套设备之一的大容量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连续充放电等宽频暂态过程中,端口电流发生快速变化。导致电容器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影响内部多物理场分布和稳定运行。该文分析了柔直用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面对的频率范围,介绍了电容器宽频计算模型、内部多物理场分布(电场、温度和应力)以及电流冲击对电容器性能影响的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开发性能良好的电容器不仅需要提升材料性能,还需要关注电容器分析与设计技术。最后,从设计和应用的角度对提升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连续电流脉冲 多尺度计算 宽频模型 多物理场分布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