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合金表面反应电火花沉积TiN/Ti复合涂层 被引量:26
1
作者 郝建军 彭海滨 +2 位作者 黄继华 马跃进 李建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72,共4页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 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表面上反应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 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表面上反应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仪(XPS)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物相和元素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利用自制磨损试验装置对比涂层与淬火W18Cr4V高速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由钛和反应合成的TiN组成,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可达1 388 HV0.1,是基体硬度的6倍以上,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电火花沉积 氮化钛 复合涂层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G8电极在氩气和硅油中对Ti17的电火花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平 乔生儒 +3 位作者 张丽丽 王少鹏 韩栋 张程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以YG8硬质合金电极,分别在硅油和氩气中对Ti17合金进行了电火花表面强化。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辉光放电光谱仪、显微硬度计和MM200磨损试验机等对强化层的成分、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磨损表面的形貌进行了... 以YG8硬质合金电极,分别在硅油和氩气中对Ti17合金进行了电火花表面强化。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辉光放电光谱仪、显微硬度计和MM200磨损试验机等对强化层的成分、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磨损表面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用YG8电极在氩气和硅油中于相同的电参数下,可分别获得显微硬度HV高达640,480、显微镜下厚度约5μm的强化层,由其硬度分布推断的改性层厚度分别可达100μm和50μm左右;前者工艺所得强化层以W2C,Ti和TiC相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CoTi金属间化合物;后一种工艺所得强化层由Ti2O,Ti2N及Ti3SiC2相及少量TiC,TiN0.7C0.3相组成;未强化Ti17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分别为在氩气中强化试样的两倍和硅油中强化试样的22倍。钛合金基体主要以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经YG8表面改性后的钛合金试样磨损的原因可能与强化层脱落造成磨粒磨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i17 电火花 WC-CO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电火花沉积镍基合金工艺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平 马琳 +1 位作者 梁志杰 张二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6,114,共4页
通过便携式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在45钢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强化层,从沉积层厚度、沉积层硬度和沉积层微观缺陷三个方面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强化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该便携设备进行沉积修复时,选用输出功率为1.2 kW,输出电压为1... 通过便携式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在45钢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强化层,从沉积层厚度、沉积层硬度和沉积层微观缺陷三个方面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强化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该便携设备进行沉积修复时,选用输出功率为1.2 kW,输出电压为128 V,保护气流量为5 L/min的工艺时可获得综合质量最优的沉积层,并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厚为595μm,硬度高达362 HV,无明显缺陷镍基合金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表面强化 镍基合金 沉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电火花沉积反应合成Ti(CN)涂层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建军 卜志国 +2 位作者 赵建国 刘洪杰 马跃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6-409,共4页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机,以石墨为电极,以工业氮气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Ti(CN)强化层.利用SEM分析了沉积层单沉积点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利用XRD测定了涂层物相组成,利用XPS...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机,以石墨为电极,以工业氮气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Ti(CN)强化层.利用SEM分析了沉积层单沉积点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利用XRD测定了涂层物相组成,利用XPS分析了沉积层表面元素组成,利用SEM和AES分析了沉积层截面形貌、结合状态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沉积层是反应涂层,强化相由电极元素C、保护气体元素N和基体元素Ti反应生成,沉积层主要由TiC0.51N0.12相、Ti0.80V0.20相和C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结合致密,呈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沉积 反应合成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反应电火花强化层物相及磨损行为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跃进 李午申 +2 位作者 郝建军 白庆华 刘洪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4,共4页
利用DZ—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试件表面上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放电电容、输出电压、脉冲频率对涂层物相的影响,利用MH—6型显微硬度计测定涂... 利用DZ—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试件表面上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放电电容、输出电压、脉冲频率对涂层物相的影响,利用MH—6型显微硬度计测定涂层断面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利用KYKY2800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组织结构和磨损形貌,采用MS—T3000型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失重。结果表明,涂层中物相种类随放电电容、输出电压、脉冲频率的不同而变化。涂层组织致密,与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涂层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涂层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电火花沉积 物相 磨损 复合涂层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电火花处理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波 王庭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8-160,163,共4页
通过电火花堆焊工艺,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铝堆焊层。试样经封闭处理后,在3.5%的Na Cl溶液中进行浸泡腐蚀。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复合涂层表面、截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压40 V、频率300 Hz的工艺参数下,... 通过电火花堆焊工艺,在AZ31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铝堆焊层。试样经封闭处理后,在3.5%的Na Cl溶液中进行浸泡腐蚀。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复合涂层表面、截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压40 V、频率300 Hz的工艺参数下,纯铝焊丝电火花堆焊的涂层缺陷最少,且与基体发生冶金结合。铝涂层在3.5%的Na Cl溶液中发生钝化,涂层边界发生缝蚀,铝涂层表面腐蚀形貌为点蚀坑,与基体大面积沟壑状腐蚀形貌相比,试样耐蚀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电火花堆焊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温度分布和电流密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世柏 肖勇 +3 位作者 郑洲顺 蔡春波 刘健康 张勇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34,共4页
根据焦耳定律和傅立叶定律建立钛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热电耦合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钛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热电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温度梯度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加热速度... 根据焦耳定律和傅立叶定律建立钛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热电耦合方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钛合金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热电效应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温度梯度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加热速度对试样温度分布有显著影响,而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影响减小。加热速度对温度梯度的影响不大,而试样尺寸对温度梯度的影响较大;在轴向,电流密度分布呈驼峰状,在细颈处达到最大值7.97 A/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热电耦合 数值模拟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上高能微弧火花合金化Al-Ce的质量转移特征
8
作者 邱玮 陈长军 张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2-125,128,共5页
采用Al-Ce合金作电极在不同参数下对AZ31镁合金进行合金化,以确定基材的质量增加、电极的质量增加和相应的质量转移系数。结果发现在电极和基材表面均存在飞溅特征。
关键词 高能微弧火花合金化(电火花合金化) 镁合金 铝-铈合金 质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铱合金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肖雨辰 唐会毅 +4 位作者 吴保安 李凤 汪建胜 罗维凡 刘庆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3-5059,共7页
铂铱合金化学稳定性高、力学及电学性能优异,且耐高温,催化活性高,被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生物医疗、能源、化工等领域。综述了铂铱合金在电接触材料、火花塞电极、生物医学、催化剂等典型应用领域的现状,并展望了铂铱合金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铂铱合金 铂铱电极 电接触材料 火花塞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浇注温度对电器外壳用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才 陈建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3,共3页
对不同浇注温度下的电器外壳用铝合金试样进行了摩擦火花安全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从700℃增加至760℃,电器外壳用铝合金的着火率和断后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大,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摩擦火花安全性性能和力... 对不同浇注温度下的电器外壳用铝合金试样进行了摩擦火花安全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从700℃增加至760℃,电器外壳用铝合金的着火率和断后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大,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摩擦火花安全性性能和力学性能先提升后下降。在720~740℃浇注时试样的着火率最低,值为0,此时试样的摩擦火花安全性最好。铝合金在浇注温度730℃时的抗拉强度最大,为234 MPa,较700℃浇注时增大了16%。电器外壳用铝合金的浇注温度优选为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器外壳 铝合金 浇注温度 摩擦火花安全性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放电法合成Cu0.81Ni0.19合金的性能研究
11
作者 魏亚洲 刘一凡 李翔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153,共6页
微米Cu-Ni合金粉体因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磁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以及粉末冶金等领域。本研究基于电火花放电腐蚀法,通过调控电流参数成功制备出以Cu0.81Ni0.19为主要晶相的铜镍合金。采用XRD、SEM、ED... 微米Cu-Ni合金粉体因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磁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以及粉末冶金等领域。本研究基于电火花放电腐蚀法,通过调控电流参数成功制备出以Cu0.81Ni0.19为主要晶相的铜镍合金。采用XRD、SEM、EDS等技术对合金粉体进行了相关性能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原子结晶过程中,Ni作为溶质原子占据Cu原子部分结点位置后发生固溶反应,生成了Cu0.81Ni0.19合金相,该合金为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表面光滑,分散均匀,大部分颗粒呈现出球形或类球形,电流增大时,Cu含量增加,Ni含量减小。粒度分析数据表明,合金粉体的粒度分布区间为0.12~92.57μm,且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平均粒径增大,说明在微米尺度范围内电流的增大有助于产生粒度较大的合金颗粒,当电流为36 A时,合金粉体的平均粒径(D50)为13.94μm,此时,合金粉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26.21 emu/g、52.97 Oe,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软磁性能,且电流越大,合金粉体的磁学性能越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放电 铜镍合金 晶体结构 粒度分布 软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