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2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low weight foam geopolymer usi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fly ash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泽 邵宁宁 +3 位作者 秦俊峰 孔凡龙 王春雪 王栋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633-3640,共8页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elevated temperature on foam geopolymer usi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fly ash(CFA) was reported. Foam geopoymer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foam age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elevated temperature on foam geopolymer usi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fly ash(CFA) was reported. Foam geopoymer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foam agent and different Si O2/Al2O3 molar ratios of 3.1, 3.4, and 3.8. The mechanical,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foam geopolymers before and 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 of 800, 1000, and 1200 ℃ were investigated. The specimen with Si O2/Al2O3 molar ratio of 3.8 exhibits the high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better microstructure and dimension st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firing. Carnegeite, nepheline, and zeolite crystalline phases appearing after exposure may contribute to the good post-exposure strength. Low weight foam geopolymer using CFA can increase strength and maintain higher stability as high as 10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am geopolyme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fly ash thermal analysis MICROSTRUCTUR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in a 10 kW_(th) interconnected fluidized bed reactor using Fe_2O_3/Al_2O_3 oxygen carrier 被引量:9
2
作者 HUSEYIN Sozen WEI Guo-qiang +2 位作者 LI Hai-bin HE Fang HUANG Zhen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2-931,共10页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operate a 10 kW hot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CLG)unit using Fe2O3/Al2O3as an oxygen carrier and saw dust as a fuel.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temperature on gas...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operate a 10 kW hot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CLG)unit using Fe2O3/Al2O3as an oxygen carrier and saw dust as a fuel.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temperature on gas composition in the air reactor and the fuel reactor,and the carbon conversion of biomass to CO2and CO in the fuel reactor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studied.A total60 h run has been obtained with the same batch of oxygen carrier of iron oxide supported with alum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CO and H2concentrations a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fuel reactor.It is also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fuel reactor temperature,both the amount of residual char in the fuel reactor and CO2concentration of the exit gas from the air reactor are degreased.Carbon conversion rate and gasification efficiency ar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H2production at 870℃reaches the highest rat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diffraction(XRD)and BET-surface area test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fresh and reacted oxygen carrier particles.The results display that the oxygen carrier activity is not declined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oxygen carrier particles is no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looping gasification hot model BIOMASS Fe2O3/Al2O3 du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必钦 张枭 +1 位作者 刘源涛 王琰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fly ash,CFBFA)是现代新型燃煤发电工艺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利用CFBFA制备泡沫混凝土可以满足建筑隔墙保温的要求,但大掺量CFBFA会引起泡沫混凝土凝结速度减缓,导致工业化生产周转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采用硫酸铝与氢氧化钙混合制备复合促凝剂,当硫酸铝质量分数为3%时,研究不同氢氧化钙含量(其与硫酸铝的质量比分别为0、0.25、0.50、0.75和1.00)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等温电导率量热法,研究了复合促凝剂对CFBFA基泡沫混凝土早期水化的促进作用机理,通过3D轮廓仪并结合Image-pro软件,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25时,与对照组(氢氧化钙质量为0)相比,CFBFA泡沫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了220 min;当复合促凝剂中氢氧化钙与硫酸铝的质量比为0.75时,CFBFA泡沫混凝土3 d的强度可达到10.39 MPa,导热系数为0.30 W·m^(-1)·K^(-1).复合促凝剂促进混凝土在水化早期生成针状的钙矾石,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基体更加致密、孔径分布更均匀.复合促凝剂的掺入使CFBFA基泡沫混凝土具有高效批量化生产的潜力以及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复合促凝剂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 隔热 孔隙结构 早期强度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MWel级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空气气化气固产物特性
4
作者 鲁许鳌 张家富 +1 位作者 罗世文 高大明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了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参数优化与生物质半焦的增值利用,在气化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稻壳气化的燃气成分、产气参数,使用多种方法表征分析了生物质半焦的表面形貌、物理特征和碳质结构。燃气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中CO的体积分数最高,大约为18%... 为了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参数优化与生物质半焦的增值利用,在气化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稻壳气化的燃气成分、产气参数,使用多种方法表征分析了生物质半焦的表面形貌、物理特征和碳质结构。燃气分析结果表明:燃气中CO的体积分数最高,大约为18%,H2的体积分数为7%左右,燃气热值为5.48 MJ/m^(3)左右,属于低热值燃气。稻壳半焦的物理特征分析表明:半焦的主要元素为C、O、Si和K。半焦的BET比表面积为21.7742 m^(2)/g;小部分粒径为1~10μm和100~300μm,大多数粒径为10~100μm。半焦多数孔是孔径为2~10 nm的中孔,并且存在少量微孔和大孔,平均孔径为7.0496 nm,总孔体积为0.050907 cm^(3)/g。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半焦含有石英晶型的SiO2,碳的无序性较高,石墨化程度低。红外光谱分析说明半焦的大分子结构含有—OH、C=C和C—O键等官能团。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半焦含有石墨结构,D1峰与G峰的强度比(ID1/IG)为7.93,半焦的碳质结构有较高含量的缺陷碳和无定形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循环流化床 燃气成分 生物质半焦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eans机器学习方法的气固循环流化床颗粒聚团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俭 张海勇 +4 位作者 王成秀 孙泽能 蓝兴英 高金森 祝京旭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4,共10页
循环流化床因其优良的气固接触特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颗粒聚团的存在影响着气固相互作用和传热传质,进而影响产品收率和选择性。为了更高效和深入地研究循环流化床内的颗粒聚团现象,本研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对U_(g)=5~9m/s、G... 循环流化床因其优良的气固接触特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颗粒聚团的存在影响着气固相互作用和传热传质,进而影响产品收率和选择性。为了更高效和深入地研究循环流化床内的颗粒聚团现象,本研究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对U_(g)=5~9m/s、G_(s)=50~300kg/(m^(2)·s)的二维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可视化采样。采用k-means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图像处理,实现复杂流场中颗粒聚团的识别以及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当U_(g)=9m/s时,随着G_(s)由50kg/(m^(2)·s)增大至300kg/(m^(2)·s),颗粒聚团频率由116Hz增加到327Hz,增长了近2倍。平均颗粒聚团浓度在横向截面中心区域y/Y=0~0.7处分布较为均匀,在y/Y=0.7~0.9的边壁处迅速增大。边壁处平均颗粒聚团浓度的变化幅度约为中心区域的3倍。平均颗粒聚团速度以及平均颗粒等效直径在横向上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由中心向边壁递减。结合实验数据,对不同聚团参数进行拟合,获得了定量预测各个参数的关联式。对比实验数据与预测数据发现,本实验建立的定量关联式获得的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均在30%以下。本研究结果定量地揭示了循环流化床内各颗粒聚团特性的分布规律,可以为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模型开发和过程强化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循环流化床 k-means机器学习 颗粒聚团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荷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烧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振国 杨楚轲 +7 位作者 张守玉 肖红亮 王君峰 吕俊复 柯希玮 吕邦勇 黄健添 梁宁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1,共14页
“双碳”战略下,煤电是以新能源为主要电源的电网的安全保障,其中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发电技术在煤电深度调峰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但其热惯性大,制约了CFB锅炉的变负荷速率。降低粒径、改善燃料燃烧特性等燃烧... “双碳”战略下,煤电是以新能源为主要电源的电网的安全保障,其中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发电技术在煤电深度调峰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但其热惯性大,制约了CFB锅炉的变负荷速率。降低粒径、改善燃料燃烧特性等燃烧调控行为可降低CFB锅炉的流动、传热和燃烧等热惯性,对提升CFB锅炉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焦炭燃烧是固体燃料燃烧的主要放热过程,通过总结并对比常见的焦炭燃烧速率模型(包括动力/扩散表面反应速率模型、焦炭缩核燃烧模型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出了焦炭燃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焦炭燃烧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给煤粒径、床温、一二次风氧气体积分数和燃料种类;总结了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对炉内燃烧速率和其他燃烧行为的影响,降低给煤粒径、升高床温、提高氧气体积分数和改善燃料特性均能改善燃料燃烧过程,提升CFB锅炉变负荷速率;基于粒径、燃料特性等因素对循环流化床炉内燃烧行为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者开发了不同技术(包括粉煤循环流化床燃烧(powdered co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PC-CFB燃烧)和燃料高温预热等技术)以提高CFB锅炉灵活性,亦可采用绿色低碳多元燃料掺烧等技术提高CFB锅炉的升负荷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焦炭燃烧 升负荷速率 粒径 床温 氧气体积分数 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纯氨燃烧排放特性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杜炳君 蒋苓 +3 位作者 张扬 张海 吕俊复 柯希玮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基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 CFB)技术的纯氨燃烧有望高效、低成本地解决氨燃烧面临的火焰传播速度低、燃烧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助力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无碳燃料的消纳利用。构建了氨燃烧CFB整体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氨的... 基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 CFB)技术的纯氨燃烧有望高效、低成本地解决氨燃烧面临的火焰传播速度低、燃烧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助力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无碳燃料的消纳利用。构建了氨燃烧CFB整体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氨的均相反应及异相催化反应,探究了纯氨燃烧CFB锅炉的氨逃逸、氮氧化物等排放特性,并分析了床温、过量空气系数、空气分级、燃料分级等运行参数对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将常规燃煤CFB锅炉结构与运行策略应用于纯燃氨CFB锅炉会导致较高的氨逃逸与氮氧化物排放体积分数,而适当调整运行参数可以显著改善排放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氨燃烧 排放特性 氮氧化物 无碳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时水冷壁流动不稳定特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维腾 郭泽瑞 +1 位作者 韩磊 杨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92,共11页
针对深度调峰时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道内的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频域法数学模型。通过对质量、能量、动量方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后经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用于描述管道内汽液流体流动稳定性的传递函... 针对深度调峰时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道内的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况的频域法数学模型。通过对质量、能量、动量方程进行小扰动线性化后经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用于描述管道内汽液流体流动稳定性的传递函数,通过图解奈奎斯特图的方法判断管内工质流动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该模型计算了某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段的不稳定边界并研究了不同参数对流动不稳定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选回路在20%和5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负荷发生流动不稳定时,热负荷分别为76.09 kW·m^(-2)和113.52 kW·m^(-2),水冷壁管道流动稳定且安全;入口过冷度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呈非单值性;增大质量流速使流体的进口和出口密度差减小,有利于流动的稳定;增大入口节流系数,可以抑制入口处流量的脉动,有利于流动的稳定;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改变管段倾斜角度会对流动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流动不稳定性 频域法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固碳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燕伟 李驰 +1 位作者 邢渊浩 高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105,共7页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CFB)固体废弃物—“非常规”粉煤灰(CFB-FA)、炉渣(CFB-S)、脱硫石膏(CFB-FGD)利用率,减少水泥建材中的水泥用量,以CFB-FA、CFB-S、CFB-FGD复合并替代40%水泥制备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基于碳化养护技...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CFB)固体废弃物—“非常规”粉煤灰(CFB-FA)、炉渣(CFB-S)、脱硫石膏(CFB-FGD)利用率,减少水泥建材中的水泥用量,以CFB-FA、CFB-S、CFB-FGD复合并替代40%水泥制备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基于碳化养护技术提升其力学性能,并分析固碳效果。结果表明:(1)三种材料以m(CFB-FA)∶m(CFB-S)∶m(CFB-FGD)=3∶2∶1复合并替代40%水泥制备的胶砂试件碳化养护7 d时的抗压强度为43.8 MPa,满足普通水泥胶砂标准养护28 d时的抗压强度要求;(2)对比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碳化前后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发现,碳化28 d后试件表层和内部有大量CaCO_(3)生成;(3)计算分析得出其自然养护28 d后CO_(2)吸收量为21.8%,较普通水泥胶砂28 d自然碳化吸收量高约10%。该种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经碳化养护后不仅具备较高力学性能,而且自身固碳能力突出,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并发挥一定的“碳中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利用 循环流化床(CFB) 粉煤灰基水泥胶砂 力学性能 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全负荷调峰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乔磊磊 王孝全 +7 位作者 聂浩 柳成亮 魏绍青 郝海俊 李绍军 冯浩 吕俊复 柯希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3,I0015,共11页
基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技术的燃煤发电机组可实现长周期压火热备运行与快速启停,即具备全负荷调峰能力。在某300 MW亚临界CFB锅炉上的试验结果显示,机组功率能够以10.4%Pe/min的速率快速降至1 MW,后在1%极... 基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烧技术的燃煤发电机组可实现长周期压火热备运行与快速启停,即具备全负荷调峰能力。在某300 MW亚临界CFB锅炉上的试验结果显示,机组功率能够以10.4%Pe/min的速率快速降至1 MW,后在1%极低负荷率下维持长时间稳定运行,总压火时长超过110 min,压火结束后又能以3.5%Pe/min的速率实现热态再启。压火期间,平均床温以2.2℃/min的速度从800℃降至553℃;主汽温度和主汽压力分别下降了165℃和1.7 MPa;各受热面横向温度偏差基本在10℃以内;汽轮机和发电机运行平稳,各项参数都在安全限值以内。扬火瞬时烟气CO浓度急剧上升超过1%,但无爆燃风险。调峰全过程尘硫氮污染物排放小时均值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该研究为深入挖掘煤电机组灵活性提供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对高比例消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可靠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煤电 循环流化床(CFB) 全负荷调峰 快速启停 压火热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压火调峰试验研究
11
作者 佟博恒 李玉 +8 位作者 马乐乐 许永伟 赵彬彬 杨军 杨雪婷 李金晶 程亮 黄中 吕俊复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0,共9页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具有热惯性大、蓄热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现近零出力的压火调峰。然而,目前业内对于大型CFB机组压火调峰相关试验研究较少,缺乏压火调峰期间关键参数变化和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对此,以某3... 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具有热惯性大、蓄热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实现近零出力的压火调峰。然而,目前业内对于大型CFB机组压火调峰相关试验研究较少,缺乏压火调峰期间关键参数变化和相关控制策略的研究。对此,以某350 MW超临界CFB锅炉为对象,完成了压火调峰试验,研究了机组压火期间重要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锅炉给水流量和汽轮机综合阀位控制策略优化方案,旨在保障机组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压火调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超临界CFB机组可以实现85 min机组负荷5~8 MW的压火调峰;试验期间锅炉全程维持干态运行,主、再热蒸汽温度从566.0、553.0℃下降至482.0、472.0℃,平均下降速率为0.99、0.95℃/min;锅炉平均床温从875.8℃下降至730.9℃,平均下降速率为1.70℃/min;试验过程中,高压缸排汽温度最高为380.0℃,调节级蒸汽温度高于内缸内壁温度,锅炉水冷壁及水冷中隔墙出口壁温偏差随压火时间逐渐减小,最高为97.5℃。研究结果证明了超临界CFB机组小时级压火调峰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型机组的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压火调峰 干态运行 床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肖红亮 柯希玮 +6 位作者 潘帅 郎丽萍 王君峰 祁海鹰 张守玉 吕俊复 黄中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共13页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我国发电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炉膛燃烧系统具有多参数、多变量、非线性、时变性等强耦合特征,使系统的精确建模和预测困难。机器学习凭借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和预测性能,在CFB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在我国发电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炉膛燃烧系统具有多参数、多变量、非线性、时变性等强耦合特征,使系统的精确建模和预测困难。机器学习凭借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和预测性能,在CFB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了机器学习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包括最小流化速度预测、污染物排放预测、床层压力预测、床层温度/热效率预测、颗粒循环流率预测、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场的降阶模型、锅炉安全控制系统模型等方面。分析了这些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优势和局限,展望了CFB锅炉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注模型解释性、泛化能力提升、数据质量多样性、模型结合传统方法、实验验证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CFB锅炉 机器学习 非线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循环流化床零碳燃料掺烧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谭睿泽 宋国良 +1 位作者 宋维健 徐一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41,共15页
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实现电力行业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常见的掺烧零碳燃料有生物质、氨气与氢气等。针对燃煤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bed,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通过分析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技... 燃煤电厂掺烧零碳燃料是实现电力行业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常见的掺烧零碳燃料有生物质、氨气与氢气等。针对燃煤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luidizedbed,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相关研究展开论述,通过分析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的技术原理和优势,结合生物质、氨、氢燃料特性和掺烧研究进展,探讨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技术未来的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为实现燃煤锅炉低碳排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基于CFB锅炉的流态化燃烧特性,分析了3种零碳燃料的基本燃料特性、掺烧后燃烧特性及排放特性、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尽管3种零碳燃料掺烧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技术挑战,但通过气-固流场组织、燃料或空气深度分级、耦合其他技术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燃煤CFB锅炉掺烧零碳燃料将是一条可行的碳减排路线。这将有助于开发新一代CFB锅炉灵活低碳燃煤发电技术,为“双碳”目标下促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零碳燃料掺烧 生物质燃料 氨燃料 氢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压降对循环流化床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及循环流率的影响
14
作者 元泽民 马素霞 +2 位作者 赵贯甲 杨海瑞 岳光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85-5193,I0021,共10页
当前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频繁参与电网灵活性调峰,需从理论角度深刻理解CFB提升管压降对其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及循环流率特性的影响。该文设计并搭建提升管高度20 m的全回路、弱约束出口CFB冷态实验平台,选取... 当前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频繁参与电网灵活性调峰,需从理论角度深刻理解CFB提升管压降对其轴向颗粒浓度分布及循环流率特性的影响。该文设计并搭建提升管高度20 m的全回路、弱约束出口CFB冷态实验平台,选取平均粒径为190μm的石英砂颗粒作为床料,控制表观气速为4、5、6 m/s,获得提升管压降约1.5~9.0 kPa范围内提升管内颗粒浓度整体和局部分布特征,以及颗粒循环流率Gs、密相区颗粒浓度与Gs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本粒径床料,在4、5、6 m/s表观气速下,随着提升管压降分别增大至约5.5、6.5、7.5 kPa时,提升管内物料流化状态由气力输送转变为快速流化状态,底部逐渐出现明显的密相区,上部稀相区颗粒浓度相应地逐渐增大直至基本不变;对于颗粒循环流率,当提升管压降超过流态转变对应值后,循环流率基本不再增大,此时达到了气流最大携带能力。可知,提升管压降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有显著影响,合理控制提升管压降可以优化CFB锅炉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压降 轴向颗粒浓度分布 循环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煤电机组启停调峰试验
15
作者 宋海峰 王君峰 +6 位作者 安仲红 兰文祥 常健 郭金亮 郎丽萍 柯希玮 吕俊复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0,共8页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煤电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挖掘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煤发电机组的启停调峰能力,以某350 MW超临界CFB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压火热备与快速启停的试验...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煤电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挖掘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燃煤发电机组的启停调峰能力,以某350 MW超临界CFB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压火热备与快速启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FB机组在压火时能够快速达到近零负荷(平均负荷变化率接近10%Pe/min),之后维持热备状态达108 min。压火后,锅炉迅速转入湿态运行,主蒸汽压力以0.13 MPa/min的速度快速下降。通过合理控制给水流量,水冷壁和水冷屏工质温度及壁温均保持稳定。残炭燃烧释放热量使压火期间床温下降缓慢,同时为扬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扬火阶段,机组能够迅速启动,NO_(x)排放质量浓度瞬时峰值达101 mg/m^(3),但小时均值稳定在50 mg/m^(3)以下。在整个试验期间,SO_(2)排放质量浓度始终低于35 mg/m^(3),污染物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汽轮机和发电机在压火热备及启停期间的各项参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主蒸汽压力下降速度过快和主蒸汽温度过热度较低是限制本次试验压火时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更高参数的超(超)临界CFB机组启停调峰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调峰 压火热备 快速启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管强化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处理水质多变地表水中试研究
16
作者 薛章哲 胡瑞柱 +1 位作者 李凯 黄廷林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7,12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对季节性水质多变地表水的处理效能,在流化床出口处增设斜管强化沉淀区,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改进型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对高浊、低浊、高藻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低浊(8~15 NTU)和高浊(500~2000 N... 为进一步提高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对季节性水质多变地表水的处理效能,在流化床出口处增设斜管强化沉淀区,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改进型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对高浊、低浊、高藻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低浊(8~15 NTU)和高浊(500~2000 NTU)原水,在水力上升负荷28~70 m/h条件下,流化床出水浊度可稳定在3 NTU以下,斜管强化区出水浊度进一步下降至1.5 NTU以下,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5±3.9)%和(50±2.3)%;原水藻密度为2000~2700万个/L、水力上升负荷42 m/h条件下,斜管沉淀强化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出水藻密度为260~330万个/L,去除效率显著高于水力上升负荷9 m/h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斜管强化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具有出水水质好、水质适应性强、设备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在水质多变村镇地表水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结团造粒流化床 斜管强化 高浊水 高藻水 村镇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矿粉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水化产物及其应用
17
作者 闵锐 刘馨怡 +3 位作者 杨甜甜 王思莹 刘文欢 李辉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3-1823,共11页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FBFA)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其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本文采用电石渣(CS)和脱硫石膏(DG)协同激发CFBFA和矿粉(GBFS),制备低碳胶凝材料并应用于路面混凝土。研究表明,随着CFBFA掺量的增加,CFBFA-GBF...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CFBFA)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其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本文采用电石渣(CS)和脱硫石膏(DG)协同激发CFBFA和矿粉(GBFS),制备低碳胶凝材料并应用于路面混凝土。研究表明,随着CFBFA掺量的增加,CFBFA-GBFS复合胶凝材料3、7 d力学强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8 d力学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CFBFA掺量为40%(质量分数,下同)时,CFBFA-GBFS复合胶凝材料28 d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最高,分别为7.4和32.8 MPa。当CFBFA掺量由30%提高到70%时,CFBFA-GBFS复合胶凝材料的初凝时间由447 min延长到753 min,终凝时间由549 min延长到802 min。试件28 d干缩率在CFBFA掺量为50%时最大,为0.031%。CFBFA-GBFS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有水化硅铝酸钙(C-A-S-H)凝胶和钙矾石(AFt)。C-A-S-H凝胶和针棒状AFt在空间交错生长,细化材料内部孔隙,有利于强度的提高。采用CFBFA掺量为30%的胶凝材料制备路面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的28 d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到4.8和43.0 MPa,达到了中级荷载路面混凝土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固硫灰 力学性能 水化特性 路面混凝土 协同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入口结构对CFB锅炉循环物料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谢玉婷 刘海玉 +3 位作者 牛俊天 周世豪 李昊 金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72-3581,I0025,共11页
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参数不断增大,旋风分离器的数量和尺寸也不断变化,多分离器并联布置时,分离器入口的气固流动容易出现不均匀性,影响炉内燃烧和安全。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660 M... 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参数不断增大,旋风分离器的数量和尺寸也不断变化,多分离器并联布置时,分离器入口的气固流动容易出现不均匀性,影响炉内燃烧和安全。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CPFD)方法,对660 MW超临界CFB锅炉建立全回路几何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离器入口结构对“H”型布置的六分离器循环物料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分离器的入口位置、炉内屏式过热器的布置方式、中间分离器入口的角度和高度,以及炉膛顶部凸起高度对六分离器入口的物料分配均有影响;中间分离器入口位置为前墙“偏心-轴对称”布置,炉内屏为均匀布置时分离器入口颗粒流量偏差较小;随着中间分离器入口角度增大,偏差先减小后增大,65.6°时偏差最小;随着中间分离器入口高度增大,偏差先减小后增大,9.25 m时偏差最小,高度大于9.5 m后,中间分离器入口的颗粒流量大于两边;随着炉顶凸起高度增加,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在300 mm时偏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旋风分离器 物料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主燃料跳闸及锅炉跳闸动态特性仿真
19
作者 李果 陶翔宇 +7 位作者 张宗龙 杨晨 邓启刚 聂立 何维 李维成 鲁佳易 巩李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3,共10页
为研究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在触发主燃料跳闸(main fuel trip,MFT)和锅炉跳闸(boiler trip,BT)时的动态特性,在Apros仿真平台上建立了66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模型,分别在100%BMCR(boiler m... 为研究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在触发主燃料跳闸(main fuel trip,MFT)和锅炉跳闸(boiler trip,BT)时的动态特性,在Apros仿真平台上建立了66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模型,分别在100%BMCR(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75%THA(turbine heat acceptance)和50%THA工况下燃煤时对MFT和BT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在50%THA工况下,锅炉触发MFT与BT后汽水分离器很快由干态转为湿态运行,MFT、BT复位后逐渐由湿态转为干态运行。频繁干、湿态转换会增大汽水分离器热应力,影响设备寿命与安全,应避免在低负荷下触发锅炉MFT与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循环流化床锅炉 主燃料跳闸 锅炉跳闸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飞灰特性研究
20
作者 张代鑫 张国庆 +4 位作者 刘海军 黄涌波 杜善周 樊保国 黄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准格尔煤燃烧后灰渣中Al_(2)O_(3)含量超过45%,具有重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为解决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准格尔煤时飞灰活性差、Al_(2)O_(3)提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改善灰渣特性。【方法】利用3... 【目的】准格尔煤燃烧后灰渣中Al_(2)O_(3)含量超过45%,具有重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价值。为解决传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准格尔煤时飞灰活性差、Al_(2)O_(3)提取效率低等问题,提出采用水煤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改善灰渣特性。【方法】利用3 MW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研究了给料方式、运行氧量、床温、一次风率等对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不同粒径飞灰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床温、运行氧量、一次风率的增加,飞灰可燃物含量逐渐减小;水煤浆粒化燃烧的飞灰可燃物含量明显低于未粒化。飞灰中可燃物主要存在于40μm以下颗粒,随着飞灰粒径的减小,可燃物含量逐渐增加;小颗粒飞灰大部分是由孔隙结构不发达的颗粒构成,可燃物含量较高;随着飞灰粒径的增大,飞灰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逐渐减小,平均孔径逐渐增大,粒化末煤浆的总孔容和平均孔径要小于精煤浆;对灰样进行成分分析,发现随着粒径的减小,Al_(2)O_(3)的含量逐渐增大,15μm以下粒径段飞灰中Al_(2)O_(3)的含量达到51.77%;对灰样进行物相检索和半定量分析,活性较好的γ-Al_(2)O_(3)峰随着粒径的增大逐渐减弱,莫来石含量随着粒径的增大逐渐增加,使飞灰的提铝效率降低。总体来看,粒径小于50μm的飞灰中Al_(2)O_(3)的含量更高同时莫来石含量更少,更适合作为提铝工艺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煤 水煤浆 循环流化床 灰渣提铝 灰渣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