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晓洁 梁芮 林楚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087-1091,1095,共6页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 目的:研究T4K矫治器矫正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评估疗效的稳定性。方法:选择9名患者(男3名,女6名,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6岁),临床检查为磨牙Ⅱ类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对9名患者采用T4K矫治器治疗12个月。矫正结束后5年回访,进行矫正前(T1)、矫正结束后(T2)以及矫正结束后5年(T3)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T4K矫正器治疗疗效的稳定性。结果:T2、T3,与T1相比,磨牙关系改善,患者SNA角、ANB角、〈U1-SN角、覆盖(mm)均显著减小(P〈0.01),SNB角、〈L1-MP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mm)、下面高(mm)、下面高比例(%)均显著增大(P〈0.01)。T3与T2相比,磨牙中性关系稳定,患者ANB角、〈L1-MP角均显著减小(P〈0.01),SNB角、〈U1-L1角、下颌平面角、上面高(mm)、下面高(mm)、下面高比例(%)、覆盖(mm)均显著增大(P〈0.01)。结论:T4K矫正器作为一种预成的肌功能矫正器,能有效治疗替牙期及恒牙早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并且获得稳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4K矫正器 早期矫正 安氏1分类错[牙合]畸形 功能矫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在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中软组织侧貌变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硕 李仲影 +3 位作者 仇立斌 王琳 李炜 梁晓龙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1期1023-1025,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18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Ⅰ期采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根据患者承受力,每2日或1周2次,自行使用专用钥匙加力1/4圈(0.8 ... 目的观察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双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我院18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Ⅰ期采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根据患者承受力,每2日或1周2次,自行使用专用钥匙加力1/4圈(0.8 mm/圈),每月复诊1次,累计可在矢状向增加总长度约8 mm;Ⅱ期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观察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本组经2~3年的矫治,组织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下唇基角、软组织颏凸角、全面凸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面角显著性增加,分别为(83.04±3.05)°、(82.06±3.06)°、(144.78±3.86)°、(128.63±10.36)°及(90.36±2.80)°,与治疗前(79.16±2.83)°、(79.88±2.32)°、(142.23±4.02)°、(116.32±9.18)°及(87.22±3.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唇凸距、H角、下唇突点-H线距离及颏唇沟深度明显减小,分别为(2.67±1.82)mm、(22.6±1.36)°、(0.90±1.00)mm及(6.50±1.30)mm,与治疗前(5.32±1.60)mm、(23.8±1.6)°、(1.40±1.20)mm及(7.10±1.60)mm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可达到改善面型、矫正深覆盖的目的,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 下颌骨 正畸矫正器 牙科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
3
作者 付东旭 张月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708-271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和安氏Ⅰ类高角型患者,各30例。对每例患者拍摄头... 目的研究分析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颅颌面和上气道的形态结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和安氏Ⅰ类高角型患者,各30例。对每例患者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上下颌骨、上气道进行测量,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颌骨测量中,相对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NB角)、颌凸角(NA-PA)、下颌位置(S-Co)增大(P<0.05),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位置(SNB角)、下颌体长(Go-Po)、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综合长度(Co-Po)、后面高/前面高(S-Go/N-Me)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测量中,相对于安氏Ⅰ类高角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组腭咽气道间隙(U-MPW)、舌咽气道间隙(TB-TPPW)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下颌体及下颌升支短小,下颌后缩、后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高角型患者上气道存在明显狭窄,且狭窄段多位于腭咽段和舌咽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形态 安氏1分类 高角型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Ⅱ^1下颌后缩X线头影测量研究
4
作者 姚薇 段银钟 王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颏点(Po-NB)明显增加,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后移。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下切牙略唇移。垂直方向上,前面高(ANS-Me)、后面高(Co-Go)均显著增大。结论:改型MARA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貌外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矫治器 安氏^1类错[牙合] 下颌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正畸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国新 陈香 +3 位作者 贺红 熊晖 华先明 蔡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 目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成年患者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以研究正畸治疗前后牙、颌硬组织变化,评价正畸矫治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例AngleⅡ类2分类错he成年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19~27岁,平均23.6岁。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运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ANB角减小,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颌切牙牙根及上颌基骨明显腭向移动,减小了上颌骨突度;下颌切牙牙冠明显唇向倾斜,代偿了下颌骨后缩。结论:骨性AngleⅡ类2分类错he患者经过上颌拔牙矫治后,面形有所改善,取得了理想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Angle类2分类错he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关节窝、髁突、关节盘位置及关节盘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敏 毕长青 +3 位作者 周丹 梁傥 赵国库 刘安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 目的 :为探讨安氏Ⅱ1、Ⅱ2 错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对Ⅱ1错16人 ,Ⅱ2 错 17人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的位置进行评价 ,并依据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中各选 5人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每一类型错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并不一致 :Ⅱ1错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但轻度前移 ;Ⅱ2 错髁突居关节窝后位。当髁突居前位及中位时 :关节盘位置在正常范围且形态表现为正常的双凹形 ;髁突居关节窝后位时 :部分关节盘位置明显前移 ,且形态也表现出异常的前带增厚。结论 :大多数Ⅱ1错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而Ⅱ2错部分患者表现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He 颞下颌关节紊乱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上颌减数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成忠 徐辉 +4 位作者 翁志强 毛钊 严晓东 李益才 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9-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NA,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Ⅰ分类错 头影测量分析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Angle Ⅱ~2错的X线头影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金友 伍军 黄臻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Twin-bolck矫治器矫治Angle 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骨龄为FG-G期恒牙列Angle Ⅱ2类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erbst矫治器组)和对照组(Twin-block矫治器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Twin-bolck矫治器矫治Angle 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骨龄为FG-G期恒牙列Angle Ⅱ2类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Herbst矫治器组)和对照组(Twin-block矫治器组),其中治疗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Twin-blokc矫治器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Herbst矫治器和Twin-block矫治器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 Ⅱ2类错;但前者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以及在患者面型的改善方面明显的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2类错耠 HERBST矫治器 Twin-bolck矫治器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on Q非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卫晓霞 党艳清 +1 位作者 刘刚 李亚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5期2708-2710,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Damon Q矫治器非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正畸医生矫治此类错牙合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选用Damon Q矫治器,通过直丝弓非拔牙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头颅... 目的观察并分析Damon Q矫治器非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正畸医生矫治此类错牙合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选用Damon Q矫治器,通过直丝弓非拔牙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牙颌结构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治疗后MP-FH、N-Me、ANS-Me、ANS-Me/N-Me、U1-SN、L1-MP、L6-MP大于治疗前,U1R-PP、L1R-MP、Si-H线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SNB、ANB、S-Go、S-Go/N-Me、U6-PP、Cm-Sn-UL、ULP、LL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Damon Q非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能够从三维方向解除前牙闭锁合,调整尖牙和磨牙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软组织侧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 Q矫治器 安氏类2分类错[牙合] 非拔牙矫治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硬组织改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金友 伍军 黄臻 《罕少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4-7,10,共5页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选取30例FG-G期恒牙列AngleⅡ2类错患者,平均分为Herbs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选取30例FG-G期恒牙列AngleⅡ2类错患者,平均分为Herbs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辅以头帽口外弓后推磨牙治疗。Herbst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法和Herbst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法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Ⅱ2类错;但前者主要通过牙齿的变化发挥矫治效能,而后者则主要通过Herbst矫治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发挥矫治效能、并且有利于患者面型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2类错[牙合] HERBST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分型及其高低面角的颅面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伍军 徐宝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  目的:探讨中国儿童安氏Ⅱ1 错牙合各类型的分布及其高低角错牙合的颅面特征。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100 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 错牙合进行研究,以修正读数后的SNA、SNB角和FH—MP平面为参照从矢状和垂直方向将上下颌对颅底的变异进行分型统计,并抽出高、低角组进一步测量研究。结果:真性上颌前突只占23% ,部分病例上颌后缩,65% 的错牙合伴有下颌后缩,45% 的存在垂直关系不调;高角组腭平面前部向下倾斜,下颌整体呈后下旋转位,下颌后缩;低角组上颌前突,下颌角缩小。结论:安氏Ⅱ1 错牙合表现多种类型,以下颌后缩多见,同时不可忽视上颌垂直向变异对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分型 高平面角 低平面角
全文增补中
安氏Ⅱ类2分类成年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招顺秀 李业荣 +1 位作者 陈月明 许碧晖 《现代医院》 2010年第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在成年患者中拔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治疗...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在成年患者中拔牙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5例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下颌不对称拔牙的治疗方法。常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其矫治前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并对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治疗后ANB角减少,U1-SN角增大,L1-MP角增大,U1-L1角减小。上下切牙获得良好的唇倾度,解除了下颌的锁结。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的成年错患者,采用上颌对称性拔牙,下颌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后,均获得良好的侧貌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2分类错 直丝弓矫治技术 拔牙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侧螺旋推簧配合口外弓推磨牙向后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夏宣童 程祥惠 +1 位作者 李卫海 杨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探讨腭侧螺旋推簧配合口外弓矫正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 30例 ,采用腭侧螺旋推簧配合口外弓矫正器推磨牙向后 ,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 ,记录上颌切牙、磨牙向后移动的距离 ,前牙覆盖 ,双尖牙区... 目的 :探讨腭侧螺旋推簧配合口外弓矫正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 30例 ,采用腭侧螺旋推簧配合口外弓矫正器推磨牙向后 ,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 ,记录上颌切牙、磨牙向后移动的距离 ,前牙覆盖 ,双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的变化。结果 :上切牙腭向移位 3.2mm ,磨牙向后移动 4 .2mm ,覆盖减小 2 .9mm ,双尖牙区增宽 1.4mm ,磨牙区增宽 1.6mm。结论 :腭侧螺旋推簧配合口外弓矫正器能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螺旋推簧 临床研究 错HE 正畸治疗 方丝弓矫治器 口外弓 安氏类I分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