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厚度中密度纤维板的孔隙分形特征研究
1
作者 胡泽文 胡加澳 +3 位作者 陈小枫 丁佳蓉 刘玉 朱晓冬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2-741,共10页
研究不同厚度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MDF)的孔隙分形特征,结合高压压汞试验(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和N_(2)吸附试验,量化材料孔体积、孔径尺寸和孔径分布等孔隙结构参数。利用FHH(Frenkel-Halsy-Hill)和... 研究不同厚度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MDF)的孔隙分形特征,结合高压压汞试验(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和N_(2)吸附试验,量化材料孔体积、孔径尺寸和孔径分布等孔隙结构参数。利用FHH(Frenkel-Halsy-Hill)和MIP分形理论模型结合试验结果,计算出不同尺度孔隙下的分形维数,采用分形模型量化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揭示不同厚度MDF孔隙分形特征的显著差异。通过分形模型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表明,宏观孔分形维数(2.957~2.988)与介观孔分形维数(2.602~2.851)均随厚度增加显著升高(R^(2)>0.90),表明厚板孔隙结构复杂度更高;密度(0.722~0.777 g/cm^(3))对分形维数的影响较弱。此外,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宏观孔分形维数与材料平均孔径、孔隙率呈正相关,介孔分形维数与平均孔径呈负相关,与比表面积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厚度主导的孔隙分形规律,为通过工艺优化调控MDF环保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F 孔隙 分形维数 高压压汞 N_(2)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2
作者 李琦 陈睿倩 +2 位作者 商斐 李玲 白昕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5,共13页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黏土矿物(平均含量51.57%),其次为长英质矿物(平均含量47.11%),碳酸盐矿物极少(平均含量2.69%)。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黏土矿物层间孔、石英与长石粒间孔以及微裂缝,低温氮气吸附曲线形态接近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页岩孔径划分方法中的Ⅳ类,指示狭缝型孔隙。按照压汞曲线形态及储层物性参数特征,将研究区页岩储层分为四类,从Ⅰ到Ⅳ类,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增大,最大进汞饱和度减小,储层非均质性增强。“FHH”模型显示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_(N1)大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_(N2),表明孔隙表面的复杂程度高于内部;“含水饱和度法”计算结果显示大孔隙分形维数D_(1)平均值为2.9912,小孔隙分形维数D_(2)平均值为2.6792,大孔隙分形维数更接近于3且分布更集中,表明非均质性更强的大孔隙对储层的贡献更大。相关性分析显示,D_(1)与矿物组分含量(石英、黏土矿物)、孔喉结构参数存在相关性,证明大孔隙是研究区页岩储集与空间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进行储层评价,为后续该地区有利勘探层段评价与优选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低温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分形维数 储层非均质性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煤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文涛 李小刚 +5 位作者 任勇 师斌斌 戴瑞瑞 洪星 杨潇 陈国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探究深层、超深层煤岩孔隙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本溪组X号煤岩采集了12块样品,基于数字岩心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联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应用多实验拼接方法,表征了X号煤岩孔隙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深... 为探究深层、超深层煤岩孔隙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本溪组X号煤岩采集了12块样品,基于数字岩心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联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应用多实验拼接方法,表征了X号煤岩孔隙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深层及中浅层煤岩的微孔、介孔、大孔的分布差异及其对吸附作用、渗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微孔及大孔为主,介孔发育较少;深层X号煤岩微孔平均占比为44.1%,大孔平均占比为53.9%,中浅层X号煤岩中微孔平均占比为34.8%,大孔平均占比为64.1%;深层煤岩中起吸附作用的纳米孔更发育,但在中浅层煤岩中微米级裂缝发育程度优于深层煤;通过全孔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中浅层X号煤岩大孔孔容占比更高,渗透率比深层X煤岩高出1个数量级,而深层X号煤岩微孔孔容占比更高,吸附性更强。该研究通过全孔径定量表征,明确储层各级孔隙分布特征,为煤层气赋存状态及产出机理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全孔径拼接 微米CT扫描 高压压汞 液氮吸附 二氧化碳吸附 鄂东缘DJ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潘结南 张召召 +2 位作者 李猛 毋亚文 王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煤中孔隙大小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较广,因而利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有效地表征。为此,综合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揭示变质作用对煤孔... 煤中孔隙大小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较广,因而利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有效地表征。为此,综合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揭示变质作用对煤孔体积、孔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煤岩渗透率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随煤变质程度增强,煤中纳米孔体积及孔比表面积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且在R_(o,max)为1.8%左右时达到最小值;(2)煤样孔隙半径、喉道半径整体均呈现正态分布,并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最大分布频率对应的孔隙半径增大;(3)低煤阶烟煤煤样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最宽,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及喉道半径平均值均最大;(4)无烟煤煤样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最窄且最大连通喉道半径最小;(5)低、中煤阶烟煤煤样的孔喉比分布存在着单一主峰,并且主峰对应孔喉比相对较小;(6)煤岩渗透率与孔隙度、喉道半径平均值表现出了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与孔喉比平均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孔隙半径平均值的关系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液氮-压汞联合实验 恒速压汞 渗透率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琴 刘人和 +1 位作者 庞正炼 吝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
页岩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能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以辽河东部凸起为例,应用高压压汞方法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及其不规则性,计算了页岩孔隙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孔隙分形无标... 页岩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能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以辽河东部凸起为例,应用高压压汞方法研究了页岩孔隙结构及其不规则性,计算了页岩孔隙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东部凸起太原组页岩孔隙分形无标度区为0.09~60μm,孔隙分维数为2.378~3.007,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页岩的非均质性增强,压汞实验得出的页岩孔径分布特征也证明了页岩的孔隙分形维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页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数学拟合表明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差,反映页岩中无机孔隙为主体孔隙类型;分形维数与石英含量呈较弱的正相关而与黏土矿物含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表明黏土矿物含量对页岩孔隙结构影响明显。分形维数与页岩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分形维数越大,岩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越小,表明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越趋于复杂,不利于气体的渗流和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太原组页岩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H油田低渗砂岩孔隙分形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强 孙志刚 张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针对常规表征方法难以精确表征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空间分布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实现了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的定量表征。基于不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差异性的分析,优选采用MIFA方法求解低... 针对常规表征方法难以精确表征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空间分布复杂性和不规则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实现了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特征的定量表征。基于不同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差异性的分析,优选采用MIFA方法求解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在2.042~2.324),相关性最佳;确定了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变异系数以及均值系数作为储层孔喉分布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的综合表征参数;基于恒速压汞分形维数的求解,发现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程度呈中小孔喉大于微小孔喉,喉道分布大于孔隙分布的特点;低渗砂岩储层的分形维数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损害率的实验结果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喉分布的非均质性越强,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且应力敏感性的损害程度也将加剧。低渗砂岩储层分形维数的计算可用于室内实验结果的定性预测和判断,也可作为油藏工程中应用相渗曲线时的重要判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 微观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MIFA方法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毛管力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帅师 李爱芬 +3 位作者 王建忠 张俨彬 张磊 刘冬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113,118,共4页
通过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测试教学系统,在无汞无毒条件下进行常规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高压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和恒速压汞毛管力曲线测试,避免了压汞法在教学中的毒害性危险。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 通过建设交互式虚拟仿真测试教学系统,在无汞无毒条件下进行常规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高压压汞毛管力曲线模拟测试和恒速压汞毛管力曲线测试,避免了压汞法在教学中的毒害性危险。依托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使用交互式虚拟仿真互动教学,提升了毛管力曲线测试实验教学效果,拓展了教与学的科技前沿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 毛管力曲线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孔隙结构与渗透性关系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峥君 李爱芬 +3 位作者 周永强 韩文成 黎明 苏剑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48-55,共8页
安棚深层系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发育微纳米级孔喉,储层物性规律性差,流体渗流特征复杂,储层定位和评价难度大。对目标层系砂岩进行饱和水核磁共振测量,并将T_2谱与其压汞曲线对比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T_2弛豫时间与孔... 安棚深层系砂岩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发育微纳米级孔喉,储层物性规律性差,流体渗流特征复杂,储层定位和评价难度大。对目标层系砂岩进行饱和水核磁共振测量,并将T_2谱与其压汞曲线对比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T_2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转换参数,求得目标层系的岩心核磁孔喉分布及核磁孔喉参数,并结合核磁T_2分布与分形理论,计算了核磁孔喉分形维数,分析了各孔喉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层系的孔喉分布呈双峰特征,相比压汞孔喉分布,核磁共振测量能获取更全面的孔喉信息;渗透率大于1×10^(-3)μm^2时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1~10μm的范围内,渗透率小于1×10^(-3)μm^2时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01~0.1μm的范围内;核磁T_2分布在一定的T_2区间内表现出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核磁主流喉道半径、平均孔喉半径及中值半径均与储层的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喉分布 渗透率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孔喉结构与油藏物性表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付勇 程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1-731,共11页
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结合分形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孔喉结构与油藏物性进行了表征。采用毛管束模型和润湿相模型计算了高压压汞孔喉分形维数,利用核磁共振测试T2谱分别计算了大孔、中孔、小孔以及总孔隙的分形... 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结合分形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孔喉结构与油藏物性进行了表征。采用毛管束模型和润湿相模型计算了高压压汞孔喉分形维数,利用核磁共振测试T2谱分别计算了大孔、中孔、小孔以及总孔隙的分形维数;对各分形维数与油藏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高压压汞曲线计算岩心分形维数时,相比于润湿相模型,毛管束模型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与油藏物性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随着分形维数增加,平均半径减小,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增强,油藏物性变差。核磁总孔隙分形维数与油藏物性相关性较差,大孔和中孔的分形维数与油藏物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随着大孔和中孔分形维数增加,岩心渗透率降低,油藏物性变差;与小孔相比,大孔和中孔的分形维数与油藏物性的相关性更强,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物性主要受大孔和中孔控制,分形维数可以有效表征致密砂岩小孔、中孔和大孔对油藏物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分形 油藏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中可溶有机质赋存空间表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中良 王芙蓉 +5 位作者 侯宇光 何生 韩元佳 罗京 郑有恒 吴世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0,共10页
为揭示潜江凹陷潜江组34段第10韵律(E q 3104)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及其影响因素,采用XRD、索氏抽提、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TOC测试、热解等手段,以抽提前后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为基础,揭示页岩中可溶有机... 为揭示潜江凹陷潜江组34段第10韵律(E q 3104)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及其影响因素,采用XRD、索氏抽提、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TOC测试、热解等手段,以抽提前后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为基础,揭示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进而探讨影响页岩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页岩中可溶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中。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页岩孔隙结构分为2种类型,一种以四周开放的平板状孔隙为主,孔隙多为宏孔(孔径>50 nm),抽提后孔隙结构未发生改变,仅增加了部分介孔-宏孔;另一种孔隙类型较为复杂,多为开放型圆柱状及平板状孔隙,存在较多的宏孔(孔径>50 nm),抽提后小孔径(孔径2~10 nm)孔隙增加较多,孔隙结构更为复杂。石英及黏土矿物的存在促进了微孔及介孔的发育,有利于可溶有机质在微孔以及介孔中的赋存,白云石促进了宏孔的发育,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生物成因的白云石粒间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抽提 可溶有机质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的天然气驱储集层孔喉动用下限 被引量:9
11
作者 白振强 王清华 宋文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 依据核磁共振原理,推导岩心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孔喉半径的关系,结合岩心高压压汞孔喉半径分布,利用数值差值和最小二乘法,将核磁共振T2谱转换为孔喉半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岩心驱替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和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同步逐渐降低的规律,分析不同注气速度、注气压力和位置下不同孔喉半径的核磁共振信号幅度变化,确定不同开发方式下的孔喉动用下限。研究表明,微米级孔隙中的原油是水驱采收率的主要贡献者,低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4μm,高注气速度下孔喉动用下限为0.01μm;注气压力由5.0 MPa升高到17.0 MPa时,孔喉动用下限从0.05μm下降到0.01μm;注气压力较高时,岩心整体孔喉动用较均匀;随着注气压力的升高,主要动用半径小于0.01μm孔隙内的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驱 水驱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喉半径 动用下限 注气速度 注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新锐 王喜鑫 +4 位作者 李少华 张昌民 胡凯 严春景 倪雪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析了不同岩性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石灰质泥岩、粉砂质凝灰岩和石灰质凝灰岩6种岩性。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和粉砂质凝灰岩压实程度中等,溶蚀孔发育,孔喉半径大,孔隙连通性及孔喉分选好,储集层物性好;石灰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主要以方解石、自生石英及方沸石胶结为主,储集层物性中等;泥晶白云岩和石灰质泥岩成分单一,压实作用较强,溶蚀作用弱,孔喉半径小,物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陆相混积型页岩 复杂岩性 扫描电镜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孔隙结构 差异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和盆地油页岩加热过程储集物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康安 孙平昌 +2 位作者 于丰宁 柳蓉 张道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为明确加热排烃对油页岩储集物性的影响,选择民和盆地未成熟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经低温干馏,利用裂缝三维扫描、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加温阶段的油页岩样品进行储集物性分析,进而揭示油页岩加热过程中储集... 为明确加热排烃对油页岩储集物性的影响,选择民和盆地未成熟油页岩为研究对象,经低温干馏,利用裂缝三维扫描、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加温阶段的油页岩样品进行储集物性分析,进而揭示油页岩加热过程中储集物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温加热阶段(185~350℃),油页岩少量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变化较小;中温加热阶段(350~475℃),油页岩大量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大幅度上升;高温加热阶段(475~520℃),油页岩残余排烃,油水产率和半焦产率基本不发生变化。在油页岩的加热过程中,随加热温度上升,裂缝数量逐渐增多,微小裂缝逐渐加宽并延伸,进而相互沟通连接形成大裂缝,且裂缝主要发育在层理面,垂直层理面方向并未产生明显裂缝;油页岩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孔隙由微孔向大孔转变,并且随着油页岩大量排烃,部分大孔互相连接沟通形成微裂缝;油页岩半焦的吸附量随着相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黏土含量减小,伊蒙混层中的蒙脱石构造坍塌,逐渐向伊利石转化,矿物颗粒减小,导致泥岩中产生微裂缝,从而使泥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分阶段加热 储集物性 生烃 低温干馏 低温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实验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孔隙综合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闯辉 朱炎铭 +1 位作者 陈居凯 李拯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结构,从而对页岩的孔隙分形特征作全面的表征,分别利用基于高压压汞实验数据的Menger海绵模型和基于低温液氮实验的FHH等温式分形模型对不同孔径段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计算其分形维数。以不同孔径段的孔隙体积比作为加... 为研究页岩的孔隙结构,从而对页岩的孔隙分形特征作全面的表征,分别利用基于高压压汞实验数据的Menger海绵模型和基于低温液氮实验的FHH等温式分形模型对不同孔径段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计算其分形维数。以不同孔径段的孔隙体积比作为加权值,计算了页岩样品的综合分形维数;将页岩的综合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和矿物成分质量分数(黏土矿物和脆性矿物)做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影响综合分形维数的主要因素,随着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的增加,使得页岩具有更大的综合分形维数,孔隙结构变得复杂,孔隙表面变得粗糙,为页岩气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通过综合分形维数可以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为储层评价和页岩气的吸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 高压压汞 低温液氮 综合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法对黔西青龙矿构造煤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健光 王猛 +2 位作者 马如英 阿斯亚·巴克 高星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8,共10页
煤与瓦斯突出地区基本都有构造煤的发育,构造煤的孔隙结构是瓦斯吸附、扩散和渗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构造煤孔隙的发育特征,以青龙煤矿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压汞法表征其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分形维数对孔隙进行定量表征... 煤与瓦斯突出地区基本都有构造煤的发育,构造煤的孔隙结构是瓦斯吸附、扩散和渗流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不同类型构造煤孔隙的发育特征,以青龙煤矿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压汞法表征其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分形维数对孔隙进行定量表征,详细分析了青龙煤矿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复杂特征。结果表明:①构造煤类型主要有碎裂煤、片状煤、碎斑煤、鳞片煤和揉皱煤,孔隙发育微孔和大孔,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在显微尺度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之间特征显著;②碎裂煤微孔和大孔孔隙形态以半封闭孔和开放孔为主;片状煤微孔和大孔孔隙均发育半封闭孔和开放孔;碎斑煤微孔和过渡孔孔隙形态以半封闭孔为主;鳞片煤微孔形态以半封闭孔为主,大孔孔隙形态以开放孔和细瓶颈孔为主;揉皱煤中微孔和大孔孔隙形态均以半封闭孔和细瓶颈孔为主;③当进汞压力处在低压段(0.01~0.69 MPa)时,在脆性变形阶段,分维值变化规律为碎斑煤>片状煤>碎裂煤,韧性变形阶段,分维值变化规律为揉皱煤>鳞片煤;当进汞压力处在高压段(0.31~8.84 MPa)时,脆性变形阶段碎裂煤分维值最大,韧性变形阶段揉皱煤的分维值高于鳞片煤。构造煤在高压段的分维值整体比低压段高,高压段下的煤体变形程度更复杂,渗流孔复杂程度高,孔隙结构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压汞试验 孔隙形态 分形维数 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太原组-山西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高原 张军建 +1 位作者 路冠文 全方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8-553,共6页
基于沁水盆地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和矿物组成分析资料,利用高压压汞实验进行测试,获取孔隙直径、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孔隙度等孔隙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ierpinski地毯模型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分... 基于沁水盆地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和矿物组成分析资料,利用高压压汞实验进行测试,获取孔隙直径、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孔隙度等孔隙结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ierpinski地毯模型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分形处理。结果表明,太原组—山西组页岩样品压汞分形曲线可以分为AB段、BC段和CD段,其中BC段对应的孔隙直径为21~6035 nm;利用Sierpinski地毯模型进行分形处理时,BC段孔隙结构表征性最好;在21~6035 nm孔隙直径范围内,黏土矿物含量越高的页岩,其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越强,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也越高;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与分形维数均呈负相关关系,三者之中孔隙体积和孔隙度与分形维数相关性较好,可以作为间接判断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太原组 山西组 页岩 高压压汞实验 孔隙结构 孔隙度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的致密砂岩渗透率预测 被引量:13
17
作者 程辉 王付勇 +1 位作者 宰芸 周树勋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分析影响致密砂岩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并准确预测致密砂岩渗透率对致密油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对致密砂岩渗透率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分别评价并优选了更适用于致密砂岩... 分析影响致密砂岩渗透率的主控因素并准确预测致密砂岩渗透率对致密油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对致密砂岩渗透率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分别评价并优选了更适用于致密砂岩的基于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的渗透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致密砂岩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是孔喉半径,其中中值孔喉半径与致密砂岩渗透率相关性最强;与核磁共振T2加权平均值相比,T2几何均值与致密砂岩渗透率的相关性更强;在3种不同的核磁共振渗透率预测模型中,SDR-REV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SDR模型和KCT2w模型;在3种不同的高压压汞渗透率预测模型中,基于r40和r45的Winland模型渗透率预测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渗透率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分类及贡献 被引量:41
18
作者 肖佃师 赵仁文 +3 位作者 杨潇 房大志 李勃 孙星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5-1225,共11页
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LTCA)、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压汞、扫描电镜以及氦测孔隙度等孔隙表征实验,全面刻画页岩孔隙结构,建立全孔径表征及分类方法,研究它们在页岩气赋存和渗流... 以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为例,开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LTCA)、氮气吸附(LTNA)、核磁共振(NMR)、压汞、扫描电镜以及氦测孔隙度等孔隙表征实验,全面刻画页岩孔隙结构,建立全孔径表征及分类方法,研究它们在页岩气赋存和渗流等方面的差异贡献。结果表明,氦测孔体积最大;其次为LTNA和NMR,两者分别在刻画较小孔(<10nm)和较大孔方面优势明显,联合二者可表征页岩全孔径分布。全孔径分布揭示页岩气孔隙分布范围宽,但70%孔体积集中在孔径小于25 nm。结合分形特征,以5,25和100 nm为界,将其划分为微孔、小孔、中孔和大孔。微孔、小孔和中孔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的影响;此外,中孔还受粒内溶蚀孔的影响,而大孔主要由粒间孔和粘土层间缝构成。微孔和小孔分别为页岩吸附气、游离气提供主要场所;小孔和中孔相互连接,为页岩气在基质中渗流提供通道。研究成果对页岩气储层分类、渗流机理认识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高压压汞 孔隙表征 孔隙分类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威信地区龙潭组煤系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师帅 何金先 +3 位作者 张晓丽 王健 杨甜甜 谢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针对滇东威信地区龙潭组煤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现状,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致密砂岩孔隙显微特征;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致密砂岩孔隙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 针对滇东威信地区龙潭组煤系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现状,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致密砂岩孔隙显微特征;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原理,分析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致密砂岩孔隙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不甚发育,其中纳米孔隙占优势地位.计算得到的压汞分形维数范围为2.728~2.966,平均值为2.886,表明岩石内部孔隙结构复杂,联通性差,且岩石内部非均质性较强.计算的扫描电镜分形维数范围为1.352~1.559,平均值为1.466.对两分形维数进行回归分析,二者相关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分形 高压压汞 扫描电镜 龙潭组 威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聚类分析——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祥 王殿生 +2 位作者 向李平 王子强 张国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4期7-13,共7页
为了优选出适合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的最佳聚类分析方法,根据195个致密油储层岩心的高压压汞分析资料,分别选用系统聚类、快速聚类与二阶聚类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孔隙结构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二阶聚类分析方法是适合于致密... 为了优选出适合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的最佳聚类分析方法,根据195个致密油储层岩心的高压压汞分析资料,分别选用系统聚类、快速聚类与二阶聚类三种聚类分析方法,对孔隙结构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二阶聚类分析方法是适合于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分类的最佳方法;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分为三类,Ⅰ、Ⅱ、Ⅲ类孔隙结构分别属于中孔中细喉、中孔微细喉和过渡孔微喉,平均毛管半径的聚类中心值分别为0.88μm、0.14μm和0.03μm,渗透率分别为1.696×10^(-3)μm^2、0.289×10^(-3)μm^2和0.025×10^(-3)μm^2;致密层是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的主要类型;二阶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地评价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特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聚类分析 致密油储层 高压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