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Fe-Al/WC composite coatings produc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1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2 位作者 朱胜 马世宁 张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221-225,共5页
Fe-Al intermetallics with remarkable high-temperature intensity and excellent erosi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sulfuration resistance are potential low cos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But the room t... Fe-Al intermetallics with remarkable high-temperature intensity and excellent erosi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sulfuration resistance are potential low cos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But the room temperature brittleness induces shape difficult and limits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The Fe-Al intermetall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ology with cored wire on 20G steel, which will not only obviate the problems faced in fabrication of these alloys into useful shapes, but also allow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he Fe-Al/WC intermetall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ology on 20G steel and the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Fe-Al/WC composite coating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rmogrativmetic analyzer at 450, 650 and 800℃.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kinetics curve of oxidation at three temperatures approximately follows the logarithmic law.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xidized coating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2O3, Fe2O3, Fe3O4 and FeO. These phases distribute unevenly. The protective Al2O3 film firstly forms and preserves the coatings from further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FE-AL INTERMETALLICS composite co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i-WC复合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与扩散分析
2
作者 李德元 孙继博 +2 位作者 李光全 张楠楠 祝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高碳钢的高温使用寿命,拟在碳钢表面制备Ni-Al反应改性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碳钢基体上制备Ni-WC涂层,随后在其上利用电弧喷涂制备Al涂层,在800℃不同时间扩散处理下使得涂层内的Ni-Al发生反应,以得到金属间化合物并增强其高温抗氧化性能。通过记录氧化增重曲线测试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在高温氧化过程中Al/Ni-WC复合涂层在Al/Ni界面处原位生成了富铝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Ni-WC涂层经800℃扩散处理过程中,首先形成富Al的NiAl 3,且其表面Al原子与大气中的氧原子反应形成了Al_(2)O_(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Al/Ni界面形成的NiAl 3相转变为抗高温氧化能力更优异的Ni_(2)Al_(3)相,两种Ni-Al金属间化合物本身具有高熔点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且在Al/Ni-WC复合涂层表面形成的Al_(2)O_(3)减缓了氧原子的扩散过程。Al/Ni-WC复合涂层试件的扩散层厚度随着扩散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类似线性增长趋势。经800℃扩散处理后,Al/Ni-WC涂层中NiAl 3层的增厚速率较快,且在加热10 h后原位反应生成了更厚的Ni_(2)Al_(3)层。经800℃扩散处理20 h后,经过原位反应得到了比NiAl 3层稍厚一些的Ni_(2)Al_(3)层。由于Ni_(2)Al_(3)层熔点更高且更稳定,因而经过800℃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经900℃/50 h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经循环氧化后存在陶瓷相Al_(2)O_(3)、WC和NiAl相,在陶瓷相和NiAl相的共同作用下呈现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测得不同扩散时间下Al/Ni-WC涂层的扩散层厚度,得到了Ni和Al之间的扩散关系式,其扩散反应动力指数为0.79045,复合涂层对碳钢基体的保护作用明显提高。【结论】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膜与涂层中原有WC相的共同作用下碳钢基体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氧化增重实验可知,在Ni层中增加陶瓷相以后,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碳钢基体,因而对碳钢基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碳钢 原位生成 Al/Ni-WC复合涂层 Al/Ni界面 高温抗氧化性能 Ni-Al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OF/AIP技术制备耐磨蚀涂层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于大千 王乘风 +5 位作者 纪任山 石亮 刘增斌 李富强 李海庆 王启民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目的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和电弧离子镀(AIP)技术制备耐磨蚀防护涂层,延长45^(#)钢结构件在煤粉供料系统的服役周期。方法通过HVOF、AIP和HVOF/AIP复合技术分别在45^(#)钢表面制备了WC-10Co4Cr涂层、CrN涂层和WC-10Co4Cr/CrN复... 目的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和电弧离子镀(AIP)技术制备耐磨蚀防护涂层,延长45^(#)钢结构件在煤粉供料系统的服役周期。方法通过HVOF、AIP和HVOF/AIP复合技术分别在45^(#)钢表面制备了WC-10Co4Cr涂层、CrN涂层和WC-10Co4Cr/CrN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分析了不同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耐蚀性和耐磨性。结果WC-10Co4Cr、CrN和WC-10Co4Cr/CrN 3种涂层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状态良好。HVOF技术制备的WC-10Co4Cr涂层的耐腐蚀性稍弱,AIP技术沉积的CrN涂层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复合技术沉积的WC-10Co4Cr/CrN涂层中,CrN涂层较好地覆盖了WC-10Co4Cr涂层的孔隙,大幅提升了WC-10Co4Cr涂层的耐腐蚀性。划痕测试结果表明,WC-10Co4Cr/Cr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优于单一的CrN涂层,硬度和摩擦磨损测试表明WC-10Co4Cr/CrN复合涂层的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均远优于单一的CrN涂层。结论HVOF制备的WC-10Co4Cr涂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在此涂层表面通过AIP法制备的WC-10Co4Cr/CrN复合涂层,可以提升45^(#)钢基体的耐磨、耐腐蚀性能,从而有效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电弧离子镀 耐腐蚀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枪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徐滨士 梁秀兵 +3 位作者 马世宁 刘世参 张伟 张振学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19,共4页
详细介绍了开发研制的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枪;分析测定了新型喷枪和普通喷枪出口的雾化气流速度,同时采用Al和3Cr13作为对比试验材料,对涂层进行性能研究并观察了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新型喷枪的雾化气流速度的测试计算值在距枪口80m... 详细介绍了开发研制的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枪;分析测定了新型喷枪和普通喷枪出口的雾化气流速度,同时采用Al和3Cr13作为对比试验材料,对涂层进行性能研究并观察了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新型喷枪的雾化气流速度的测试计算值在距枪口80mm的范围内仍然能保持在600m/s左右,比普通喷枪的雾化气流速度有显著地提高;高速电弧喷涂熔融的金属粒子雾化充分,涂层组织致密,层状结构十分明显,并且结合强度值和硬度值均较高:新型高速电弧喷涂论,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高速电弧喷涂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热喷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涂层组织 热喷涂方法 喷枪 金属粒子 结合强度 气流速度 新型 雾化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2
5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1 位作者 张伟 杜则裕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21,共4页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原位合成了 Fe- Al/WC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涂层 ,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铁铝涂层的成分为 Fe- 1 3.87Al- 1 7.2 7C- 3.35 W- 2 .5 9Ni- 1 .2 7Cr- 1 8.1 4 O (原子分数 ,%) ,...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原位合成了 Fe- Al/WC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涂层 ,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 ,铁铝涂层的成分为 Fe- 1 3.87Al- 1 7.2 7C- 3.35 W- 2 .5 9Ni- 1 .2 7Cr- 1 8.1 4 O (原子分数 ,%) ,主要相是 Fe3 Al,Fe Al和 α- Fe相 ,还有少量 WC,W2 C和 Al2 O3 。TEM观察的涂层的扁平颗粒内是微晶组织 ,在一些区域还发现有非晶组织 ,说明在高速电弧喷涂过程中达到了很高的冷却速度。涂层具有相对较高的结合强度和显微硬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铁铝涂层 WC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张伟 刘维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16,共5页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在室温至650℃温度下高速电弧喷涂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与Si3N4陶瓷球配副时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复合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Fe-Al/WC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而磨损率仍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高温下复合涂层滑动摩擦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磨损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而形成的起到固体润滑的作用氧化物保护层。剥层磨损是Fe-Al/WC复合涂层高温磨损的主要机理。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650℃时Fe-Al/WC复合涂层的磨损率有所提高,这可能与高温下涂层表面WC颗粒的氧化和脱碳分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WC 复合涂层 高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防腐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7
作者 付东兴 徐滨士 +4 位作者 李庆芬 张伟 魏世丞 陈永雄 白金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6,100,共4页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在传统电弧喷涂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防腐工程中应用的潜力,防腐涂层材料的发展概况,常见的高速电弧喷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防护机理...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在传统电弧喷涂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防腐工程中应用的潜力,防腐涂层材料的发展概况,常见的高速电弧喷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防护机理,并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腐蚀 再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滨士 朱子新 +2 位作者 刘燕 马世宁 张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154-158,共5页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室温至650℃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 Al涂层的平均成分为Fe 20.0Al 14.1O(摩尔分数,%),主要相是Fe3Al,FeAl,α Fe,Al2O3及少量Al;...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 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室温至650℃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Fe Al涂层的平均成分为Fe 20.0Al 14.1O(摩尔分数,%),主要相是Fe3Al,FeAl,α Fe,Al2O3及少量Al;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和硬度、较低的孔隙率及较高的高温耐磨性;高温下磨损面形成了大面积的氧化物保护层,降低了涂层的摩擦因数,而剥层磨损是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Fe Al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间化合物 涂层 高速电弧喷涂 显微组织 高温滑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工程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永雄 徐滨士 +2 位作者 许一 魏世丞 刘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169-173,共5页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再制造工程关键技术,综述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及其分别在汽车发动机再制造、装备钢结构件防腐、火电厂锅炉管道受热面防护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维修与再制...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再制造工程关键技术,综述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及其分别在汽车发动机再制造、装备钢结构件防腐、火电厂锅炉管道受热面防护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维修与再制造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再制造工程 维修 防腐耐磨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强化电弧喷涂涂层合金组织与耐磨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宇 余圣甫 +3 位作者 陈超 行舒乐 黄林兵 吕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研制一种新型的碳氮合金化喷涂丝材,通过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在Q235低碳钢板表面制备耐磨合金。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涂层形貌,用EDS分析涂层化学成分,并用显微硬度仪检测涂层显微硬度及磨粒磨损试验机测量涂层磨损失重。研究涂层的成形、耐... 研制一种新型的碳氮合金化喷涂丝材,通过高速电弧喷涂设备在Q235低碳钢板表面制备耐磨合金。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涂层形貌,用EDS分析涂层化学成分,并用显微硬度仪检测涂层显微硬度及磨粒磨损试验机测量涂层磨损失重。研究涂层的成形、耐磨损性能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使用添加N替代部分C进行碳氮强化的喷涂丝材所制备的涂层合金成形良好,涂层组织均匀,结构致密;涂层显微硬度平均值为568 HV0.1,最高值达593 HV0.1;涂层结合强度达到45.8 MPa;细小的碳氮化物硬质相颗粒使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其耐磨性是4Cr13不锈钢涂层的1.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合金化 耐磨合金 高速电弧喷涂 组织 性能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NiCoCu(B)高熵合金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郭伟 梁秀兵 +1 位作者 陈永雄 魏敏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3,共4页
用高速电弧喷涂方法在工业常用AZ91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FeCrNiCoCu和FeCrNiCoCuB两种高熵合金涂层,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了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和常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高熵合金涂层都形成了致密的层状... 用高速电弧喷涂方法在工业常用AZ91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FeCrNiCoCu和FeCrNiCoCuB两种高熵合金涂层,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了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和常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高熵合金涂层都形成了致密的层状结构,晶体结构均为简单的FCC结构,显微硬度分别达到了408 HV和346 HV,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两种涂层的结合强度分别为36.9 MPa和33.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高熵合金 涂层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在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田浩亮 魏世丞 +3 位作者 陈永雄 刘毅 童辉 徐滨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在分析工程机械典型零部件失效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高性能电弧喷涂涂层的性能和应用背景,综述了高速电弧喷涂在防腐、采油装备、抽油泵柱塞、电站锅炉设备及汽车发动机等几个重要工程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而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 在分析工程机械典型零部件失效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高性能电弧喷涂涂层的性能和应用背景,综述了高速电弧喷涂在防腐、采油装备、抽油泵柱塞、电站锅炉设备及汽车发动机等几个重要工程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而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工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再制造工程在工程机械产业中推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工程 高速电弧喷涂 维修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系列高速电弧喷涂层电化学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燕 朱子新 +2 位作者 陈永雄 徐滨士 栗卓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3-25,30,共4页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高Al 含量的 Zn 26 %Al 涂层。通过电化学的方法测试涂层在5 %NaCl溶液下的腐蚀行为,并与由实芯丝材纯 Zn、纯 Al 及 Zn 15 %Al 所制备的涂层作比较。结果表明:Zn 26 %Al 涂层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高Al 含量的 Zn 26 %Al 涂层。通过电化学的方法测试涂层在5 %NaCl溶液下的腐蚀行为,并与由实芯丝材纯 Zn、纯 Al 及 Zn 15 %Al 所制备的涂层作比较。结果表明:Zn 26 %Al 涂层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更优越的防腐性能。动电位极化测试结果说明 Zn Al 涂层随着 Al 含量的增加,其耐蚀性也提高。纯 Al 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与其它涂层有明显差异,其腐蚀机理类似于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ZN-AL 电化学腐蚀 动电位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雾化气流速度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1 位作者 张伟 杜则裕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4-25,28,共3页
雾化气流速度是电弧喷涂涂层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模拟计算熔滴速度、熔滴温度、冷却速度等参数的前提条件。通过比较文献中出现的几个数学模型,结合试验测定结果,在空气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电弧喷涂雾化气流数学模型。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气流速度 数学模型 雾化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电弧喷涂不锈钢涂层结合强度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汪刘应 王汉功 +1 位作者 刘学元 苏勋家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在45^#钢以无底层和铝青铜找底时涂涂C3r13不锈钢涂层的结合强度,测量结果表明,在无底层的条件下,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与普通电弧喷涂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利用铝青铜打底时,涂层与基体... 本文研究了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在45^#钢以无底层和铝青铜找底时涂涂C3r13不锈钢涂层的结合强度,测量结果表明,在无底层的条件下,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与普通电弧喷涂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利用铝青铜打底时,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低,并分析了结合强度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电弧喷涂 结构强度 涂层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TiB_2/Al_2O_3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5
16
作者 栗卓新 方建筠 +1 位作者 史耀武 汤春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00-1805,共6页
采用低碳钢包覆0~70%TiB2/Al2O3硬质相的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HVAS)原位合成MMC涂层,分析和测试了涂层的组织、相组成及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的性能由其组织和相组成决定,HVAS的非平衡制造过程在涂层中形成多种相:在Fe基固... 采用低碳钢包覆0~70%TiB2/Al2O3硬质相的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HVAS)原位合成MMC涂层,分析和测试了涂层的组织、相组成及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的性能由其组织和相组成决定,HVAS的非平衡制造过程在涂层中形成多种相:在Fe基固溶体上存在TiB2、Al2O3、FexB及少量的金属间化合物AlFe3和NiAl;随着TiB2及Al2O3在涂层中体积分数的增加,涂层的耐磨粒磨损性能明显提高,磨损质量损失随陶瓷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线性减少;添加合金元素Ni和Al可降低孔隙率,增加涂层耐磨性.使用HVAS方法制备了含TiB2的高性能耐磨复合陶瓷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 复合材料 高速电弧喷涂 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Zn及Zn-Al涂层的自封闭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燕 朱子新 +2 位作者 马洁 栗卓新 徐滨士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前,热喷涂Zn–Al合金涂层已替代Zn及Al涂层,成为海洋环境下钢结构件腐蚀防护的首选方法。使用高速电弧喷涂和粉芯丝材技术制备了Zn–Al涂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结合涂层腐蚀产物X–射线衍射(XRD)及涂层腐蚀后表面形貌分析,对比... 目前,热喷涂Zn–Al合金涂层已替代Zn及Al涂层,成为海洋环境下钢结构件腐蚀防护的首选方法。使用高速电弧喷涂和粉芯丝材技术制备了Zn–Al涂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结合涂层腐蚀产物X–射线衍射(XRD)及涂层腐蚀后表面形貌分析,对比研究了Zn及Zn–Al涂层的耐蚀性,并探讨了涂层的自封闭机理。结果表明,活化溶解是Zn涂层腐蚀的主要机制,在腐蚀过程中Zn涂层表现出自封闭作用,但由于腐蚀产物是疏松的,其自封闭效果微弱;Zn–Al涂层表现出了更好的耐蚀性,涂层表现出一定的自封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腐蚀 高速电弧喷涂 Zn—Al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EIS) 自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喷涂新型碳氮合金化马氏体钢涂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宇 余圣甫 +1 位作者 黄林兵 闫宁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7,31,共4页
通过在4Cr13马氏体不锈钢药芯丝材配方的基础上添加适量氮来替代部分碳,并加入适量合金元素铌、钒和稀土元素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电弧喷涂马氏体钢药芯丝材;然后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碳氮合金化马氏体钢涂层,研究了... 通过在4Cr13马氏体不锈钢药芯丝材配方的基础上添加适量氮来替代部分碳,并加入适量合金元素铌、钒和稀土元素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电弧喷涂马氏体钢药芯丝材;然后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碳氮合金化马氏体钢涂层,研究了该涂层的微观形貌及耐磨性能,并与4Cr13马氏体钢涂层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碳氮合金化马氏体钢涂层的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的铌和钒的碳氮化物,这使得它具有更高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其相对耐磨能力为4Cr13马氏体钢涂层的1.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合金化 药芯丝材 高速电弧喷涂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发动机缸盖的再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永雄 魏世丞 +2 位作者 梁秀兵 董世运 徐滨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0,共5页
针对废旧汽车铝合金发动机缸盖的再制造需求,对发动机缸盖进行了失效分析,并研究了高速电弧喷涂Al-RE涂层的再制造工艺。实验结果显示,缸盖的失效主要表现为表面环形压痕和平面度超差,压痕区附近出现较多白色条状的Si相,硬度有所升高;... 针对废旧汽车铝合金发动机缸盖的再制造需求,对发动机缸盖进行了失效分析,并研究了高速电弧喷涂Al-RE涂层的再制造工艺。实验结果显示,缸盖的失效主要表现为表面环形压痕和平面度超差,压痕区附近出现较多白色条状的Si相,硬度有所升高;高速电弧喷涂Al-RE涂层的组织致密,硬度略低于LM25TF铝合金基体,热压变形实验后涂层与铝合金基体结合良好,未出现裂纹和剥离。综合实验结果和典型零件的应用情况表明,高速电弧喷涂Al-RE涂层技术可实现铝合金缸盖的再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高速电弧喷涂 汽车发动机 铝合金缸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喷涂Fe-Cr-B涂层的钨极氩弧重熔处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蹤雪梅 王井 +2 位作者 员霄 李稳 王光存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8,共7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及钨极氩弧重熔技术分别制备Fe-Cr-B喷涂层及其重熔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显微硬度仪、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喷涂试样及重熔试样的相结构、微观组织、残余应...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及钨极氩弧重熔技术分别制备Fe-Cr-B喷涂层及其重熔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仪、显微硬度仪、动载磨料磨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喷涂试样及重熔试样的相结构、微观组织、残余应力、纵截面硬度、耐磨性及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重熔处理后,电弧喷涂Fe-Cr-B涂层的组成由Fe基非晶和硼化物相转为Cr_2B、(Cr,Fe)_2B、α-Fe相,涂层与基体由机械结合转为冶金结合,重熔试样由表层至基体的显微组织分别是初生硼化物以及共晶组织、共晶硼化物+马氏体+奥氏体、初生奥氏体以及共晶组织、热影响区组织。重熔处理后,涂层显微硬度由689 HV0.1上升为960 HV0.1,磨损失重率由0.088 g/(cm^2·min^(-1))降为0.004 6 g/(cm^2·min^(-1))。喷涂层的磨粒磨损机制主要是微断裂,重熔层的磨粒磨损机制主要是变形磨损和微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极氩弧重熔 高速电弧喷涂 Fe-Cr-B 动载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