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划伤缺陷690TT合金传热管在模拟压水堆二回路高温高压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1
作者 许星星 王龙 +5 位作者 张晓峰 李振华 施建辉 尤磊 丁清越 陆永浩 《材料保护》 2025年第3期98-105,共8页
为了评估划伤缺陷对690TT合金传热管在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以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划伤装置在管材表面制备出含划伤缺陷的C型环试样,研究带划伤缺陷690TT合金传热管在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水环... 为了评估划伤缺陷对690TT合金传热管在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以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划伤装置在管材表面制备出含划伤缺陷的C型环试样,研究带划伤缺陷690TT合金传热管在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采用SEM、TEM、EDS、拉曼光谱和白光干涉仪测试了试样在腐蚀前后的表面缺陷形貌、氧化形貌、氧化物元素分布和表面轮廓。结果表明:在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受应力加载的C型环划痕槽表面上形成尖晶石氧化物和富铬氧化物,外表面尖晶石氧化物颗粒尺寸和数量随试验周期延长而增加。划伤形成过程会导致划伤槽区域组织出现机械微裂纹,经长期浸泡后微裂纹没有明显扩展,表明含划伤缺陷690TT合金在二回路模拟环境下具有较高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90TT合金传热管 划伤 模拟二回路高温高压水 应力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动态模拟仪在高含水期原油不加热集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晶 姜怀 +3 位作者 洪小平 刘杨 张超 黄凯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随着不断深入开发,油田集油管线内产液的流变性逐渐转变为高含水期“水包油”为主的流态,因而管道内的流动条件得以改善。通过前期开展的季节性停掺冷输试验证实,高含水期集输进站温度可以接近凝固点甚至低于凝固点。因此提出利用临界... 随着不断深入开发,油田集油管线内产液的流变性逐渐转变为高含水期“水包油”为主的流态,因而管道内的流动条件得以改善。通过前期开展的季节性停掺冷输试验证实,高含水期集输进站温度可以接近凝固点甚至低于凝固点。因此提出利用临界粘壁温度作为采油井不加热集输边界条件,并利用轮式动态模拟分析仪测试单井临界粘壁温度,指导采油井平稳集输,应用后实现措施节气219.6×10^(4)m^(3),节电73.4×10^(4)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凝固点 轮式动态模拟分析 临界粘壁温度 不加热集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3
作者 于金彪 胡慧芳 +5 位作者 孟薇 董亚娟 史敬华 段敏 侯玉培 郑乃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0,共9页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油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人员编制开发方案、开展动态跟踪调整、进行提高油藏采收率研究等工作的有力工具。为明确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回顾了胜利油田60年以来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和自主...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油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人员编制开发方案、开展动态跟踪调整、进行提高油藏采收率研究等工作的有力工具。为明确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回顾了胜利油田60年以来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的发展历程,着重总结了“十三五”以来适配油田当前地质及开发特征的特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低渗透油藏压驱开发、非均相复合驱、稠油油藏多元热复合驱、CO_(2)高压混相驱、页岩油大规模压裂整体开发等多个领域的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创新性进展;介绍了涵盖水驱、化学驱、微观、智能模拟等不同方向的多款胜利特色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及应用情况。最后指出在当前胜利油田的开发形势下,油藏数值模拟在精细程度、规模、效率和协作方式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油藏数值模拟需要进一步向一体化、并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胜利油田开发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 特高含水期 压驱模拟 非均相复合驱 多元热复合驱 CO_(2)高压混相驱 页岩油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特高拱坝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研究:以东庄拱坝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俊峰 李萌 +1 位作者 李松辉 雒翔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3,共11页
【目的】东庄特高拱坝位于北方寒冷地区,与国内其他已建200 m以上特高拱坝主要位于西南气候温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混凝土温度控制难度大。为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方法】针对东庄大坝建设期夏季和冬季不同季节... 【目的】东庄特高拱坝位于北方寒冷地区,与国内其他已建200 m以上特高拱坝主要位于西南气候温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混凝土温度控制难度大。为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方法】针对东庄大坝建设期夏季和冬季不同季节的控制最高温度标准,基于现场环境气温特性,建立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采用施工过程仿真技术对东庄拱坝不同冷却龄期、不同基础温差条件下的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研究,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与仿真分析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最高温度控制建议。【结果】结果显示:为保障拱坝混凝土应力安全,最高温度不应高于26℃;为保障拱坝横缝可灌性,最高温度不应低于20℃。缝开度和温控防裂是一个需要协调的关系,基础温差增大,相应地,温度应力增大、开缝宽度变大、温控措施压力增大;基础温差降低,相应地,应力减小、开缝宽度降低、温控措施压力变小,但是存在缝开度不满足要求的风险,尤其在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最高温度较低,最终导致缝开度较小无法实现接缝灌浆工作。【结论】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影响因素,给出了大坝混凝土最高温度控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区间范围内最高温度的控制即可以满足接缝灌浆和防裂目的。计算成果可为拱坝施工过程的接缝灌浆温控方案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超高拱坝 混凝土 接缝灌浆 温度应力 水利工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空间内高压过冷水射流冲击高温铅铋熔池能质传输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袁俊杰 刘莉 +5 位作者 包睿祺 罗皓天 贾政 田晓艳 李达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9,共12页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是铅铋冷却快堆(LFR)最为严重的设计基准事故之一,将导致二回路高压过冷水通过管道破口高速射流注入一回路高温液态铅铋(LBE),强烈的相间热质传输可能引发蒸汽爆炸,严重威胁堆芯结构的完整性。为了揭示S...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是铅铋冷却快堆(LFR)最为严重的设计基准事故之一,将导致二回路高压过冷水通过管道破口高速射流注入一回路高温液态铅铋(LBE),强烈的相间热质传输可能引发蒸汽爆炸,严重威胁堆芯结构的完整性。为了揭示SGTR事故现象机理,本文基于VOF多相流模型、LES湍流模型和Lee相变模型,考虑容器内覆盖气体层作用,建立了密闭空间内高压过冷水射流冲击高温LBE多相流动与瞬态传热传质过程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重点分析了过冷水温度及入口压力对射流发展和射流周围环境(即覆盖气体层和LBE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的射流按相态可分为4个区域,即水-蒸汽过渡区、多相流区、末端水相区和蒸汽斑块区。射流沸腾主要发生在射流中心区域和两侧的相界面上,相变产生的蒸汽夹带残余水相沿着界面从射流的末端向顶部迁移,计算工况下最大沸腾速率通常在喷管出口处,为7090 kg/(m^(3)·s)。覆盖气体层和LBE区压力与过冷水温度和入口压力均呈正相关,LBE区压力会随着射流发展逐渐增加,同时蒸汽的迁移可能引起LBE区压力发生波动,在4.4 ms时间内在覆盖气体层和LBE区获得的最大压力分别为0.157 MPa和0.351 MPa。本文结果揭示了射流沸腾机理与压力演化特性,为铅铋冷却快堆SGTR事故系统安全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空间 高压过冷水射流 高温LBE 能质传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油井常温输送节能技术研究
6
作者 韩超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11期23-27,共5页
为降低高含水油田集输系统的单位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以某油田典型油井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停止掺水或伴热流程,观察温度、压力、流型与原油黏壁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黏壁起始温度与原油凝点、含水率、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线性回... 为降低高含水油田集输系统的单位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以某油田典型油井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停止掺水或伴热流程,观察温度、压力、流型与原油黏壁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黏壁起始温度与原油凝点、含水率、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线性回归,针对图版工具在现场对集输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产液量越大、含水率越高,油井实现常温输送的可能性越大;该油田原37口油井采用的三管伴热工艺被取消,双管掺水和环状掺水工艺的掺水量均有所降低,平均吨液耗电量下降至2.5 kWh,吨液耗气量下降至5.7 m^(3),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482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常温输送 黏壁温度 含水率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油田采出水中的碳酸钙结垢动力学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宗仑 陈进富 +2 位作者 何绍群 刘亚 卢春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5,共4页
CaCO3是油田采出水中常见的结垢物质,NaCl是其中常见的矿物质。采用pH法研究NaCl溶液中CaCO3结垢动力学,利用PHRQPITZ程序将实验测得的pH值-时间(pH^t)数据转换为钙离子浓度-时间(c(Ca2+)~t)数据,采用DJ方程来表征CaCO3结垢动力学,考... CaCO3是油田采出水中常见的结垢物质,NaCl是其中常见的矿物质。采用pH法研究NaCl溶液中CaCO3结垢动力学,利用PHRQPITZ程序将实验测得的pH值-时间(pH^t)数据转换为钙离子浓度-时间(c(Ca2+)~t)数据,采用DJ方程来表征CaCO3结垢动力学,考察了NaCl浓度对CaCO3结垢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影响,给出了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与体系离子强度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NaCl对CaCO3结垢过程起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油田采出水 碳酸钙 结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温气井凝析水产出机理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汤勇 孙雷 +2 位作者 杜志敏 孙良田 李士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8-71,124,共4页
基于油气水多相相平衡理论,模拟了异常高温气藏地层原始条件和生产过程中地层和井筒的烃水相态变化特征,分析了气井凝析水的采出过程和机理.计算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气中饱和凝析水含量,得出了气井凝析水产出动态规律曲线.最后对... 基于油气水多相相平衡理论,模拟了异常高温气藏地层原始条件和生产过程中地层和井筒的烃水相态变化特征,分析了气井凝析水的采出过程和机理.计算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凝析气中饱和凝析水含量,得出了气井凝析水产出动态规律曲线.最后对两口实例凝析气井早期产水规律和产水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凝析水产出机理是烃水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多相平衡,凝析水产水规律可用于气井产水来源和气井产水动态的初步判定和分析.这对于正确认识高温气井产水规律,编制合理的气田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井 凝析气藏 凝析水产出机理 凝析水产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温凝析气藏产水规律综合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惠健 刘建仪 +4 位作者 李颖川 郭平 李士伦 马小明 付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9-91,共3页
异常高温凝析气藏存在特殊的产水规律 ,产出水在地层中可能是水蒸气或游离水 ,这将导致井底积液 ,油管套管及设备腐蚀 ,还可能与天然气生成水合物 ,堵塞流动通道 ,影响正常生产。以大港千米桥凝析气藏BS7、8井为例 ,利用有水凝析气PVT... 异常高温凝析气藏存在特殊的产水规律 ,产出水在地层中可能是水蒸气或游离水 ,这将导致井底积液 ,油管套管及设备腐蚀 ,还可能与天然气生成水合物 ,堵塞流动通道 ,影响正常生产。以大港千米桥凝析气藏BS7、8井为例 ,利用有水凝析气PVT相态实验研究中水蒸气含量实验结果 ,结合现场实际生产动态数据 ,详细地研究了BS7、8井的产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BS7井地层凝析气中含水量仍然处于饱和状态 ,产出水包括水蒸气和地层游离水 ,BS8井地层凝析气中含水量仍然没有达到饱和 ,地层中不存在游离水。造成含水率等参数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开采层段不同、各种增产作业的影响、机械故障、凝析油产量变化和地层压力下降等 ,产出的地层水中包括多种水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采出水 水蒸气 温度 地层压力 气田开发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改性效果及结垢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黄雪松 郭学辉 +3 位作者 宋继宇 刘爱双 石伟 候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本文介绍了 1995— 1997年间在中原油田陆续实施的注入水水质改性技术的要点、回注污水处理工艺及实施前后全油田注入水水质改善情况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表明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已稳定达标。用不同理论公式预测了 3个联合站的高 pH值 (... 本文介绍了 1995— 1997年间在中原油田陆续实施的注入水水质改性技术的要点、回注污水处理工艺及实施前后全油田注入水水质改善情况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表明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已稳定达标。用不同理论公式预测了 3个联合站的高 pH值 (≥ 8.0 )注入水发生CaCO3 ,CaSO4 ,MgCO3 结垢的趋势。通过加入晶种促进结垢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 ,得到了这 3个联合站不同比例的注入水和采出水在不同温度下 (70℃ ,90℃ ,110℃ )的单一无机盐结垢量和总结垢量。理论预测和实验测定结果都表明 ,3个联合站的注入水和采出水均具有结垢性 ,且相互间是不配伍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改性处理 污水处理 油田采出污水 高PH值 注入水 结垢趋势 预测 结垢性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排液研究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国民 高江取 +1 位作者 胡心玲 张佳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8-80,85,共4页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 ,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 ,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过程是提高注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其...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 ,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 ,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过程是提高注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其中放大生产压差、提高油田排液量是强化开采过程的主要方法。八面河油田采用了这一方法来延长油田稳产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 八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衍生物在高温油田采出水中的缓蚀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成杰 张英超 +4 位作者 胡静 杜洪臣 袁金秀 于会华 王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9-1137,共9页
以三聚氰胺为基体,通过2步反应制备了三聚氰胺衍生物——三聚氰胺缩甲醛丁二酸钠(MFSS)。采用质量损失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和量子化学计算考察了MFSS在高温模拟油田采出水中对X80钢的缓蚀性能及其缓蚀机制。质量损失分析表明,当M... 以三聚氰胺为基体,通过2步反应制备了三聚氰胺衍生物——三聚氰胺缩甲醛丁二酸钠(MFSS)。采用质量损失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和量子化学计算考察了MFSS在高温模拟油田采出水中对X80钢的缓蚀性能及其缓蚀机制。质量损失分析表明,当MFSS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80 mg/L时,在60℃和80℃下X80钢的缓蚀率分别可达91.9%和93.7%,说明MFSS可有效地抑制X80钢在油田采出水中的腐蚀;电化学分析表明,MFSS缓蚀剂对X80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均有抑制作用,但其抑制阳极反应更为显著,属于以抑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表明,MFSS分子的HOMO轨道主要集中在胺基基团以及—C=N基团上,三嗪环通过π电子与Fe的螯合作用而平行吸附于Fe(001)面上,缩甲醛丁二酸酯取代基则在Fe(001)面的竖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缓蚀剂 高温模拟油田采出水 X80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层系重组方案的灰色决策优选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巧云 张吉群 +4 位作者 邓宝荣 常军华 李华 刘双双 许晓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68,共6页
水驱层状砂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开发效果逐年变差,在细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层系优化重组,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利用单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将灰色决策理论的思想与反映油藏开发效果的各种指标以及专家经验... 水驱层状砂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开发效果逐年变差,在细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层系优化重组,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动用程度的有效手段。利用单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将灰色决策理论的思想与反映油藏开发效果的各种指标以及专家经验相结合,并引入效果因子概念,综合考虑反映油藏层系矛盾的各种因素,如渗透率级差、单层水淹程度、动用程度、剩余资源量、井段长度与油层个数等,构造出效果样本矩阵和效果测度矩阵,从而快速地确定最优层系组合方案。实例分析及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灰色决策优选法结果可靠,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效率与效果不能兼顾的矛盾,并有助于指导层状注水砂岩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层系重组 效果因子 灰色局势决策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改变相渗压裂液重复压裂现场先导试验 被引量:13
14
作者 翁定为 蒋廷学 +3 位作者 焦亚军 邱晓慧 张昊 吕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为提高安塞油田中、高含水井重复压裂的改造效率,首先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中、高含水井的划分标准;然后对导致中、高含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成因将安塞油田的中、高含水井分为3类,其中由于储层物性条件差而导致高含水的井占... 为提高安塞油田中、高含水井重复压裂的改造效率,首先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中、高含水井的划分标准;然后对导致中、高含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成因将安塞油田的中、高含水井分为3类,其中由于储层物性条件差而导致高含水的井占了绝大部分,而改造此类井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实施改变相渗压裂液重复压裂。以杏13- 08井为例,进行了改变相渗压裂液重复压裂方案设计,确定了改变相渗压裂液段的排量、用量和泵入次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改变相渗压裂液重复压裂效果良好,比采用常规压裂液的重复压裂井平均单井日增油量提高64.3%,且含水率较压裂前下降幅度大于10%,实现了稳水增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裂 改变相渗 高含水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底水砂岩油藏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学利 胡文革 +2 位作者 谭涛 张林艳 刘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塔河三叠系砂岩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与中国其他砂岩油藏相比,其埋藏深、底水能量强,具有油藏温度高、矿化度高和钙镁离子含量高的特点,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油井水淹现象严重,低产低效井多,由于高温高盐的特征,一般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 塔河三叠系砂岩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与中国其他砂岩油藏相比,其埋藏深、底水能量强,具有油藏温度高、矿化度高和钙镁离子含量高的特点,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油井水淹现象严重,低产低效井多,由于高温高盐的特征,一般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很难适用。在调研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塔河底水砂岩油藏实际特点,开展了氮气泡沫驱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可行性,并在现场进行了先导试验。实践表明,氮气泡沫驱技术是底水砂岩油藏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底水油藏 砂岩 高温高盐 氮气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靳彦欣 史树彬 +2 位作者 付玮 王涛 徐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0,154-155,共4页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 在分析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效果变差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深部调剖效果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等技术指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符合中、高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的概念模型,并制订了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图版。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小于 5 mPa·s,渗透率级差小于 2 的油藏均不适合深部调剖;含水率为 90%~95%,封堵半径为 0.4~0.6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含水率为 95%~98%,封堵半径为 0.6~0.8 倍井距时调剖效果较好。胜坨油田、温米油田和腰英台油田特高含水区块 48 个井组的调剖结果验证了深部调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 优势通道 深部调剖 数值模拟 技术界限 图版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油藏条件下聚丙烯酰胺水解反应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孔柏岭 罗九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7-69,共3页
高温条件下,水解作用是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河南油田在高温(75℃)油藏已开展较大规模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用淀粉碘化铬方法,测量该油田产出水(污水)中3种水解度的高分子量HPAM... 高温条件下,水解作用是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河南油田在高温(75℃)油藏已开展较大规模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用淀粉碘化铬方法,测量该油田产出水(污水)中3种水解度的高分子量HPAM的水解度,以研究75℃条件下不同水解度的HPAM样品在污水中的水解过程和水解反应机理。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水解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式和水解速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式,3种HPAM的这2种关系式基本一致,表明HPAM在污水中的水解度(最大为75%)均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大幅度增大;水解速度与老化时间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并且3种HPAM的水解速率和水解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一个关系式表达。该关系式说明,在75℃的温度条件下,HPAM的水解速度仅由水解度决定,而与HPAM的分子量无关,呈现出典型的自阻滞水解反应机理。根据得出的3种HPAM的水解度、水解速度各自与老化时间的关系式,可以预测各种HPAM在老化期间任一时刻的水解速度和水解度值。我国大部分油田地层水属弱碱性,HPAM溶液在这类污水中的水解反应速度很快,稳定性变差,因此在选择聚合物和水质时,应充分考虑高温水解作用的影响。图2表2参11(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聚丙烯胺 水解反应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后稠油油藏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技术——以新疆H1块火驱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席长丰 关文龙 +7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周游 吴键 王晓春 程宏杰 黄继红 王波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踪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注蒸汽后形成的次生水体在燃烧初期大部分被烟道气驱替出来,只有小部分起到了有限湿烧的作用;火驱储集层从注气井到生产井依次为已燃区、火墙、结焦带、高温凝结带、油墙、剩余油区,比以往认识增加了高温凝结带;与原始油藏火驱过程不同,注蒸汽后的油藏火驱,存在着"先填坑、后成墙"的油墙构建、运移过程,油墙的形态与附近生产井动态密切相关。矿场试验表明,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有效提升了火驱动态预测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数值模拟 次生水体 油墙 高温凝结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D采出液反相破乳剂GBED-08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锁兵 马自俊 +4 位作者 蔡永生 赵梦云 刘国良 赵振兴 欧阳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2,289,共4页
由多元醇、环氧氯丙烷合成了氯代聚醚,再用二甲胺进行季铵盐化,得到了有效含量约60%的聚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GBED-08,简介了合成方法,考察了用于辽河油田SAGD法开采超稠油时产出的高含油污水脱油的效果。所用污水样含油量55163 mg/L,在9... 由多元醇、环氧氯丙烷合成了氯代聚醚,再用二甲胺进行季铵盐化,得到了有效含量约60%的聚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GBED-08,简介了合成方法,考察了用于辽河油田SAGD法开采超稠油时产出的高含油污水脱油的效果。所用污水样含油量55163 mg/L,在90℃沉降90 m in后含油量44903 mg/L,加入GBED-08的污水样在90℃沉降90m in后的含油量,加量200 mg/L时为1005 mg/L,加量350 mg/L时最低,为110 mg/L,加量继续增加时缓慢增大,对此现象作了解释。在加量为300 mg/L,70℃下沉降时间≥60 m in时含油量不再变化,沉降90 m in的含油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90℃时为276 mg/L,50℃约为700 mg/L。按300 mg/L的加量分别加入5种水溶性商品破乳剂、3种油溶性商品破乳剂及混凝剂PAC,在90℃沉降90 m in后含油量均大于250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季铵盐 除油剂 反相破乳剂 油由污水 采出液 高含油量 超稠油油藏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法(SA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微乳液驱微观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黎锡瑜 刘艳华 +4 位作者 安俊睿 程兰嘉 贾彦勇 林硕 张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针对双河油田Ⅳ上层系高温、特高含水油藏条件,为提高剩余油开采程度,开展了基于阴-非离子与阴离子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B-1)和单芳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3-2)的原位微乳液驱油研究,分析对比了原位微乳液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 针对双河油田Ⅳ上层系高温、特高含水油藏条件,为提高剩余油开采程度,开展了基于阴-非离子与阴离子羧酸盐复配表面活性剂(B-1)和单芳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3-2)的原位微乳液驱油研究,分析对比了原位微乳液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的驱油作用,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模拟系统,研究了原位微乳液驱过程中的剩余油启动及运移方式、驱替效果及微观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A3-2和3%B-1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10^(-4)mN/m数量级),可与原油原位(即少量驱动力下)形成微乳液,增容参数大于20。A3-2溶液能与原油原位形成中相微乳液,B-1溶液能与原油原位形成下相微乳液。原位微乳液驱的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A3-2溶液的增溶能力好于B-1溶液,剩余油启动效果最好,微观驱油效果最佳。原位微乳液驱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在多孔介质中与原油原位形成微乳液,从而达到混相驱油的作用效果;当原油在微乳液的胶束中增溶达到饱和时,进一步通过乳化携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改善润湿性等机理,优先启动簇状及斑状剩余油,使各种类型的剩余油都得到有效启动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微观模型 微观剩余油 特高含水高温油藏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