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案例推理的隧道高地温防控措施智能生成
1
作者 王景春 田思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5,共9页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施工安全防控措施建立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与应用范围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案例推理(C-CBR)的隧道高地温防控措施生成方法。首先,针对隧道高地温热害问题构建云案例库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进行...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施工安全防控措施建立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与应用范围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案例推理(C-CBR)的隧道高地温防控措施生成方法。首先,针对隧道高地温热害问题构建云案例库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进行综合权重计算;其次,基于云模型期望、熵、超熵3项基本特征指标与案例推理(CBR)原理构建云历史案例库,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初步筛选符合要求的历史案例;然后,引入统筹形状-距离的云模型算法实现目标案例与历史案例库间的相似度匹配,修正相似度并更新历史案例库,生成最优相似防控措施;最后,充分对比最优相似防控措施与现场实际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基于C-CBR生成的最优历史案例与目标案例间修正相似度为0.7460,匹配度较好,目标案例相似防控措施与工程实际防控措施基本符合,生成方法可较好地适用于不同在建高地温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案例推理(C-CBR) 高地温隧道 防控措施 云模型 综合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深层钻井关键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孙友宏 徐良 +4 位作者 薛启龙 王欢欢 徐绍涛 唐玄 曹龙龙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破解海洋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面临的安全钻进与提速增效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深层钻井技术研究进展,通过文献调研与工程案例分析,揭示了海洋深层钻井的核心技术瓶颈与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深海钻井面临储层高温高压、硬岩地层破... 为破解海洋深层油气资源高效开发面临的安全钻进与提速增效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深层钻井技术研究进展,通过文献调研与工程案例分析,揭示了海洋深层钻井的核心技术瓶颈与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深海钻井面临储层高温高压、硬岩地层破岩效率低、所取岩心质量差、井眼轨迹控制难等共性挑战;当前技术体系在地温场预测、耐高温破岩工具、长筒取心装置及导向钻井系统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但在高温碎岩机理认知、智能钻测控装备、长效井壁稳定等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基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需求,提出了5大攻关方向:建立井筒多场耦合温度预测模型,研发PDC/孕镶齿复合破岩工具与井底动力驱动取心系统,构建全机械式耐高温井斜测控结构,开发高封堵强抑制钻井液体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洋深层油气安全高效开发提供系统的技术发展框架与工程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深层钻井 地温场 高温碎岩机理 破岩工具 取心工具 井斜控制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塔科1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金声 王建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深地塔科1井是我国深地勘探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盐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些复杂条件给钻井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钻井液作为钻井过程中的“血液”,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败。系统介绍... 深地塔科1井是我国深地勘探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盐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些复杂条件给钻井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钻井液作为钻井过程中的“血液”,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败。系统介绍了万米深层钻井液技术,在揭示钻井液关键处理剂耐超高温高盐机理及堵漏材料提高缝洞漏层承压能力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研制新材料、构建新体系、开发新软件,形成了抗温240℃抗盐水基钻井液、抗温240℃油基钻井液和恶性缝洞漏失堵漏3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液高温性能恶化、井壁失稳、减摩降阻和恶性漏失等难题,在深地塔科1井四开、五开成功应用,为深地塔科1井顺利钻至10910 m完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米深层 超高温 高盐 水基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 防漏 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改性纳米颗粒的抗钙封堵降滤失性能与机理
4
作者 李文哲 沈欣宇 +3 位作者 王锐 杨航 刘兴宝 谯青松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29,共6页
为解决水基钻井液抗温抗钙封堵问题,基于“反聚电解质效应”相关理论,通过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两性聚合物,得到了适应高温高钙钻井环境封堵性纳米颗粒ZP-NPs。借助红外光谱、电镜观察确认其微观结构,通过分散稳定、滤失实验、封... 为解决水基钻井液抗温抗钙封堵问题,基于“反聚电解质效应”相关理论,通过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接枝两性聚合物,得到了适应高温高钙钻井环境封堵性纳米颗粒ZP-NPs。借助红外光谱、电镜观察确认其微观结构,通过分散稳定、滤失实验、封堵实验评价其性能。结果表明:ZP-NPs在高温高浓度钙盐水(160℃,11%CaCl_(2))中长期保持纳米级/亚微米级稳定分散,含ZP-NPs的基浆受高浓度钙污染后高温高压(160℃、3.5 MPa)滤失量不超过20 mL、滤饼薄而致密,协同膨润土封堵5μm裂缝可承受5.5 MPa。通过粒径分析、能谱元素分析揭示了ZP-NPs抗钙封堵降滤失机理:ZP-NPs具有强的“反聚电解质”效应,在高钙条件下仍保持纳米粒径分布,并且能屏蔽钙离子在膨润土颗粒上的吸附、改善膨润土浆的抗钙分散稳定性,由此使得膨润土浆在高钙条件下保持优异的降滤失性能。该研究成果为抗钙封堵剂新材料研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聚电解质 抗钙 抗温 降滤失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页岩油牛页一区试验井组旋转导向钻井技术
5
作者 蒲文学 李伟 +3 位作者 王宇飞 赵海滨 薄玉冰 林珂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胜利页岩油牛页一区地质工程条件复杂,为了提升该区块试验井组定向钻井施工质量,开展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究。通过开展旋转导向及配套工具优选、三维井眼轨道优化及井眼轨迹控制、造斜率预测及修正、井温风险预测模型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胜利页岩油牛页一区地质工程条件复杂,为了提升该区块试验井组定向钻井施工质量,开展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研究。通过开展旋转导向及配套工具优选、三维井眼轨道优化及井眼轨迹控制、造斜率预测及修正、井温风险预测模型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建立了钻具组合优选模板、井眼轨迹控制策略、导向力标准指令集、高温作业管控程序等方法,形成了页岩油旋转导向钻井标准作业模式,并在牛页一区20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作业模式有效提升了机械钻速,增大了单趟钻进尺与单井旋转导向进尺,实现了牛页一区2000m长水平段一趟钻完成。研究结果为胜利济阳坳陷页岩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旋转导向 井眼轨迹控制 定向钻井 高温作业 牛页一区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定向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宽 施山山 +3 位作者 张新刚 王跃伟 许洁 张恒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性强、温度高,加上大规模储存改造的影响,定向井钻井作业存在机械钻速低、碎岩工具寿命短、测量仪器耐温差、信号不稳定、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为保证钻井作业顺利推进,从井眼轨迹控制、提高井下工具耐温耐磨能力、提高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钻井液主动降温等技术手段入手,创新研发了耐高温MWD、抗高温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螺旋板式钻井液冷却装置等关键技术与装备,优选了“牙轮钻头+单弯螺杆+MWD”钻具组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双靶点定向井施工,AB靶心的中靶精度分别为4.85 m和8.97 m,钻井周期缩短20%以上,并取得了最高进尺175.00 m、最快机械钻速3.74 m/h的提速增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定向钻井 高温随钻测控 聚合物钻井液 钻井液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具疲劳失效分析与防控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勇 张佳伟 +6 位作者 范宇 黄洪春 邹灵战 卓鲁斌 邢星 李洪 刘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6,共13页
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深井超深井钻井数量的递增,钻具失效(断钻具、钻具刺漏)事故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进一步明确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具失效原因、减少钻具失效事故,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石油西部三大油田钻具失效情况及特... 地球深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深井超深井钻井数量的递增,钻具失效(断钻具、钻具刺漏)事故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进一步明确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具失效原因、减少钻具失效事故,梳理了近年来中国石油西部三大油田钻具失效情况及特征,并以西部油田某口典型超深井?444.50 mm井眼连续5次断钻具事故为对象开展原因分析。首先基于弹性动力学密哈顿原理(Hamilton’s principle)和纽马克方法(Newmark-β)建立了钻具动力学模型,结合雨流法和Miner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实现对钻具运动、受力及疲劳寿命的定量评价,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提出了大尺寸井眼预防断钻具配套工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深井超深井中钻具失效主要发生在上部大尺寸井段,失效位置多集中在下部钻具接头或本体尺寸较小的薄弱位置;(2)因钻具横向振动诱发高频弯曲应力是导致钻具疲劳失效的主要因素,持续剧烈的横向振动在数小时内会导致钻具疲劳失效;(3)提高下部钻具组合刚度、使用“高钻压+低转速”参数钻进有助于降低钻具横振强度;(4)因钻具组合刚度偏小、钻井参数不合理导致下部钻具剧烈横向振动,叠加“中性点”在钻具接头及本体尺寸较小等薄弱位置反复交替,是典型案例井连续断钻具的直接原因。结论认为,建立的模型可以定量评估钻具疲劳失效情况,提出的预防措施可为深井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预防钻具失效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超深井 大尺寸井眼 钻柱动力学 横向振动 高频弯曲应力 疲劳失效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金声 杨景斌 +2 位作者 白英睿 吕开河 刘锋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898,共10页
系统论述目前国内外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针对深层超深层复杂油气层钻井过程中面临的高温高压高应力、裂缝发育、井壁失稳、钻井液漏失等问题,国内外学者研发了深层超深层抗高温高盐水... 系统论述目前国内外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针对深层超深层复杂油气层钻井过程中面临的高温高压高应力、裂缝发育、井壁失稳、钻井液漏失等问题,国内外学者研发了深层超深层抗高温高盐水基钻井液技术、抗高温油基/合成基钻井液技术、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以及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但仍存在抗高温高压和高应力能力不足、井壁易失稳以及钻井液漏失严重等关键问题。由此提出未来深层超深层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方向:(1)抗高温高盐水基钻井液技术需致力于提升高温稳定性,改进流变性能,强化滤失量控制,提高与地层的相容性。(2)抗高温油基/合成基钻井液技术需在高温稳定剂、流型调节剂等低毒易降解的环保型添加剂和相关配套技术方面进一步攻关。(3)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应致力于新型高性能添加剂和材料的研究,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完善实时监测技术。(4)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应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高性能堵漏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多元化堵漏技术与方法的探索以及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钻井 抗高温钻井液 储层保护 钻井液防漏堵漏 安全环保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分离鉴定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西 邓小鹏 +6 位作者 万倩 罗巍 赵荣寿 高占争 张亚东 张丹 杨靖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曲坯感官和理化指标等的影响,摸索出控制冬春季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生长的措施。结果表明,从曲坯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霉菌菌株L1,经鉴定为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保持安曲间距为2.0~2.5 cm、选择厚度为12~15 cm稻草作为覆盖物、调整一次翻曲时间为安曲后第3天,在此控制条件下,曲坯表面霉菌生长面积可降至50%,长度控制约为2 mm。一次翻曲时进行霉菌擦拭操作结果表明,断面菌丝更为明显和饱满,糖化力和酯化力指标略有提高,分别为783.3 mg/(g·h)、643 mg/(25 g·7 d),该研究对中高温大曲质量稳定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霉菌 分离鉴定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照生 袁国栋 +2 位作者 晁文学 蒋金宝 白旺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机械钻速低、钻头使用寿命短、常规螺杆钻具脱胶脱扣、钻井液稳定性差和产层喷漏同存等难题,研究形成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以标准行程钻速和钻头进尺为指标,采用统... 针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机械钻速低、钻头使用寿命短、常规螺杆钻具脱胶脱扣、钻井液稳定性差和产层喷漏同存等难题,研究形成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以标准行程钻速和钻头进尺为指标,采用统计分析法优选了适用于目的层的ϕ149.2 mm/ϕ165.1 mm KS1352DGRX型钻头和ϕ120.7 mm KDM1062TR型钻头;对比国内外抗高温螺杆现状,确定了井底温度低于180℃时推荐使用国产抗高温螺杆,高于180℃时推荐使用全金属螺杆或进口耐高温螺杆;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设计了小尺寸降摩减阻工具,并优化了其安放位置;优选抗盐高温高压降滤失剂和抑制剂,研选除氧剂等,制定合理pH值调控和钙离子补充措施,形成了抗温200℃钻井液;分析了顺北油气田产层钻进喷漏同层的特点,确定了“降密度+井口控压+优化排量”的井控基本原则。塔里木盆地5口井应用了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小井眼段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13.24%,平均井径扩大率5.57%,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35.03%,均未发生井下故障和复杂情况。超深小井眼定向钻井提速提效技术为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井眼 超深井 抗高温钻井液 降摩减阻工具 井控技术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水基钻井液流变性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富华 王力 张祎徽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5期61-63,共3页
分析了深井水基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温度、钻井液中固相含量是影响钻井液流变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了深井水基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思路与方法。按照该技术思路,通过增强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降低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分散度,大... 分析了深井水基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温度、钻井液中固相含量是影响钻井液流变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了深井水基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思路与方法。按照该技术思路,通过增强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降低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分散度,大幅度降低钻井液中的膨润土含量和总固相含量等几种方法结合实现对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最后提出了聚合物钻井液、水包油乳化钻井液、聚醚多元醇钻井液的流变性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调控机理 流变性 深井 聚合物钻井液 多元醇钻井液 固相含量 钻井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温度测控系统 被引量:31
12
作者 文小玲 易先军 曾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47,50,共3页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1 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前端小信号温度检测与滤波电路和移相调压电路等组成。针对铂热电阻测温存在非线性误差的特点,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进行误差修正和补偿,以保证测温精度。同时,采用...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1 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前端小信号温度检测与滤波电路和移相调压电路等组成。针对铂热电阻测温存在非线性误差的特点,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进行误差修正和补偿,以保证测温精度。同时,采用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和最优控制参数整定方法以达到提高控温精度的目的。而且,以电加热水温作为系统控制对象,用铂热电阻Pt100为温度传感器,对研制的温度测控系统进行了反复调试,并测量了大量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不仅所用测量和控制方法是可行的,而且系统的测量精度达到了±0.04℃,控制精度达到了±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阻 温度测控 高精度 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开发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0
13
作者 刘合 裴晓含 +3 位作者 罗凯 孙福超 郑立臣 杨清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3-737,共5页
分层注水是实现油田开发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已形成了"桥式偏心+钢管电缆直读测调"主体分注技术,技术适应性不断提高和完善,满足了常规注水井的开发需要。随着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注水井防砂、低配注量... 分层注水是实现油田开发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已形成了"桥式偏心+钢管电缆直读测调"主体分注技术,技术适应性不断提高和完善,满足了常规注水井的开发需要。随着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注水井防砂、低配注量分层流量测试、高温高压井分层注水、大斜度井分层注水、分层注水实时监测与控制等技术的研究成为分层注水工艺的发展趋势,引领分层注水向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油藏、不同井型条件下注水开发对分注工艺的需求,确保水驱油田的高效开发。目前在井下信号无线传输、流量监测、动态水嘴调节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形成了注水井井下自动化、智能化基础理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桥式偏心 钢管电缆测调 注水井防砂 深井 高温高压井 大斜度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降滤失剂的制备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鑫 钟汉毅 +3 位作者 邱正松 金军斌 李大奇 李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针对现有环保型降滤失剂高温下易失效的问题,以β-环糊精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环保型高温降滤失剂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粒度分布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 针对现有环保型降滤失剂高温下易失效的问题,以β-环糊精为原料,ECH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环保型高温降滤失剂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粒度分布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高温降滤失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粒径较为均匀,圆球度较好,平均粒径为42.88μm,热稳定性较β-环糊精显著提高。180、200℃热滚后,有效降低膨润土基浆的滤失量,优于典型的抗高温降滤失剂;200℃热滚后高温高压降滤失效果突出。此外,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对钻井液的流变性能影响很小。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可以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可变形的弹性微球,降低体系自由水含量,提高泥饼的压缩性。更重要的是,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在高温下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生成纳米颗粒,封堵泥饼孔隙,有效降低滤失量。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高温降滤失性能优良,作用机理独特,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聚合物微球 水基钻井液 降滤失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杂化凝胶微粒随钻防漏体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波 孙金声 +5 位作者 白英睿 李伟 吕开河 王金堂 金家锋 张文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2,共9页
研发一种具有抗高温、高弹性、强韧性等特点的杂化凝胶新材料,通过高温老化、热重等方法优选出杂化凝胶体系为20%AM(丙烯酰胺)+0.8%锂皂土+3%MPTMS(r-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MAA(甲基丙烯酸)+0.15%APS(过硫酸铵),在此基础... 研发一种具有抗高温、高弹性、强韧性等特点的杂化凝胶新材料,通过高温老化、热重等方法优选出杂化凝胶体系为20%AM(丙烯酰胺)+0.8%锂皂土+3%MPTMS(r-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0%MAA(甲基丙烯酸)+0.15%APS(过硫酸铵),在此基础上引入交联剂BI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BWL(大分子交联剂)以提高其杂化凝胶体系的强度,构建杂化凝胶微粒随钻防漏体系,并进行杂化凝胶微粒老化前后的砂床防漏试验。结果表明当BIS质量分数为0.3%或BWL质量分数为2.0%时,体系抗温性能最佳;当BIS交联杂化凝胶颗粒的质量分数高于4%或BWL交联杂化凝胶颗粒质量分数高于3%时,交联杂化凝胶防漏体系在140℃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防漏 杂化凝胶 耐高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HMD-Ⅰ新型智能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失水仪的研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余维初 何权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0,共2页
J HMD-Ⅰ新型智能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失水仪属石油勘探开发实验仪器。该失水仪由泥浆泵、液体罐、端面动态剪切循环的岩心夹持器、流量计、电子天平、压力源、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围压泵、回压控制器、加热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J HMD-Ⅰ新型智能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失水仪属石油勘探开发实验仪器。该失水仪由泥浆泵、液体罐、端面动态剪切循环的岩心夹持器、流量计、电子天平、压力源、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围压泵、回压控制器、加热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HMD-Ⅰ新型智能高温高压动态损害失水仪可以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环形空间钻井液上返速度的条件下,使用高温高压泥浆泵,通过管道在岩心端面形成剪切速率对地层岩心进行动态污染,测量岩心受入井流体的动态剪切损害,克服了国内目前使用的模拟钻井动失水仪采用磁力藕合模拟法的缺点。结合岩心流动实验仪或者岩心多段渗透率梯度仪就可以评价出岩心各段受入井流体损害的深度和程度,从而优选出满足保护油气层需要的钻井液与完井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止地层损害 动态损害失水仪 评价方法 高温高压 动态损害 损害深度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科二井高温高压随钻测温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郁乐 刘乃鹏 +1 位作者 汪伟 张恒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3-1199,共7页
松科二井是亚洲国家组织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完钻后38 h测井温度为241℃,创造了我国钻井工程最高井温应用记录。松科二井井内参数测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综合物探测井,在下套管前进行综合测井;另一种是不影响正常钻进工... 松科二井是亚洲国家组织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完钻后38 h测井温度为241℃,创造了我国钻井工程最高井温应用记录。松科二井井内参数测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综合物探测井,在下套管前进行综合测井;另一种是不影响正常钻进工作,随钻进行井下参数测试。及时掌握井下随钻温度等信息,对高温泥浆性能的调整和动力机具应用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本文针对松科二井科学钻探高温难点问题展开系列研究,研制了一种存储式井下高温测试仪器。该仪器经过多轮攻关改进设计,成功应用于松科二井现场,在现场应用的最高随钻测试温度为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温 松科二井 高温高压 深地勘查工程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拱坝中期通水冷却降温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最优温控措施 被引量:6
18
作者 商桑 赵春菊 +2 位作者 周宜红 王峰 周华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为准确了解某高拱坝坝段混凝土中期通水冷却降温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其最优温控措施,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中期降温阶段冷却水通水流量、通水温度、通水时长、混凝土单层层厚对坝段混凝土日降温速率的影响程度,发现通... 为准确了解某高拱坝坝段混凝土中期通水冷却降温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其最优温控措施,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中期降温阶段冷却水通水流量、通水温度、通水时长、混凝土单层层厚对坝段混凝土日降温速率的影响程度,发现通水流量及通水温度影响最大;进而构建了混凝土日降温速率与通水流量、通水温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从定量角度给出了最优温控措施;这可为同类工程中期降温阶段的温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中期降温阶段 通水冷却 敏感性 温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钢钻削温度测量系统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亮 许立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了实现难加工材料ZGMn13的钻削温度的测量,建立了一套钻削温度测量系统。系统的硬件部分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卡、放大电路和电偶回路组成,软件部分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来实现。通过此系统得到钻削温度沿主切削刃分布,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 为了实现难加工材料ZGMn13的钻削温度的测量,建立了一套钻削温度测量系统。系统的硬件部分由计算机、数据采集卡、放大电路和电偶回路组成,软件部分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来实现。通过此系统得到钻削温度沿主切削刃分布,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的规律,得到了ZGMn13钻削温度的回归方程,证明了所建立的实验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钻削温度 测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智能温度传感器在辐亮度标准探测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照洲 郑小兵 +2 位作者 吴浩宇 王乐意 乔延利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06-809,共4页
高精度辐射定标方法和技术是现代空间遥感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辐亮度标准探测器是新一代高精度辐射定标方法中的核心部件,在遥感仪器的野外、机载和星上高精度辐射定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温度变化是影响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绝对... 高精度辐射定标方法和技术是现代空间遥感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辐亮度标准探测器是新一代高精度辐射定标方法中的核心部件,在遥感仪器的野外、机载和星上高精度辐射定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温度变化是影响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绝对精度和长期稳定性的一项关键因素,只有加入温控系统,将其控制在恒定的工作温度,才能使它的精度和稳定性得以保证。结合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在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精密温控系统中的应用经验,提出了采用DS18B20实现标准探测器温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监测和控制的有效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是可靠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高精度辐射定标 标准探测器 精密温控 DS188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