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高硫煤NaOH H_(2)O_(2)电解脱硫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滕弋非 鲁萌 +6 位作者 贾喆 温家辉 赫梓岐 张芸鸣 张凌硕 高飞 周西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24-4433,共10页
煤的含硫量过高会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因此中高硫煤的利用受到了极大制约。为实现煤中硫的绿色高效脱除,研究设计了NaOH-H_(2)O_(2)电解脱硫体系,通过探究不同试验体系、不同试验因素对中高硫煤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脱硫的最佳... 煤的含硫量过高会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因此中高硫煤的利用受到了极大制约。为实现煤中硫的绿色高效脱除,研究设计了NaOH-H_(2)O_(2)电解脱硫体系,通过探究不同试验体系、不同试验因素对中高硫煤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电解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各试验体系下煤中矿物质组分、官能团及硫元素形态变化以探究电解脱硫机理。NaOH-H_(2)O_(2)电解脱硫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是:NaOH浓度为3 mol/L、电流强度为0.75 A、氧化剂30%H_(2)O_(2)的体积为25 mL、电解温度为40℃、电解时间为1 h。脱硫机理为:OH^(-)、H_(2)O_(2)在电解过程中生成了高活性的自由基O^(-)和·OH等,可促使煤中黄铁矿类无机硫被氧化成硫酸盐并进行脱除;硫醇、硫醚和噻吩类有机硫氧化成(亚)砜后,在碱性环境中会被水解为硫酸盐或磺酸类化合物并进行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中高硫煤 电解脱硫 氧化剂 脱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负载金属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结构调控与脱硫过程放硫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佳雯 段新伟 +2 位作者 武蒙蒙 米杰 王建成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但气化粗煤气中所含硫化氢(H_(2)S)会腐蚀设备并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煤气进行净化脱硫。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具有大比表面积、大孔容和有序的介孔结构等特性,将其作为金属氧化物的载体可促进金属氧化...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核心技术,但气化粗煤气中所含硫化氢(H_(2)S)会腐蚀设备并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对煤气进行净化脱硫。介孔氧化硅分子筛具有大比表面积、大孔容和有序的介孔结构等特性,将其作为金属氧化物的载体可促进金属氧化物的分散,并为脱硫反应提供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减少传质阻力。脱硫剂构效关系是煤气脱硫技术的关键科学难题之一,然而对于负载型高温煤气脱硫剂而言,上述关系受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脱硫活性组分种类、脱硫剂改性手段和脱硫条件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因而要明晰其本质极具挑战。为此,首先探讨了不同介孔氧化硅分子筛的孔道结构特性,剖析了介孔氧化硅分子筛负载活性组分后的脱硫行为差异,发现拥有丰富孔结构及较厚孔壁的载体的脱硫剂在高温脱硫过程中表现更优。同时,分析了近年来针对锌基、锰基和铁基等金属氧化物负载型脱硫剂的结构调控策略及其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规律,认为通过金属掺杂复合改性可提高活性组分脱硫活性;并对脱硫过程中的放硫机制、放硫规律及抑制手段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脱硫剂中引入催化羰基硫(COS)氢解助剂可有效抑制放硫行为。本综述内容可为高性能高温脱硫剂结构设计与功能化构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脱硫 介孔氧化硅分子筛 金属氧化物 放硫 羰基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褐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抑制高硫煤自燃特性研究
3
作者 董宪伟 李晓茜 +2 位作者 王福生 韩铁生 董轩萌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52-1067,共16页
为绿色经济、环境友好地抑制高硫煤氧化自燃,利用可持续、能耗低的微生物法脱硫,选择密褐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浸出高硫煤,密褐褶菌降解纤维素时会发生Fenton反应,其产物H_(2)O_(2)与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脱除FeS_(2),达到抑制煤... 为绿色经济、环境友好地抑制高硫煤氧化自燃,利用可持续、能耗低的微生物法脱硫,选择密褐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浸出高硫煤,密褐褶菌降解纤维素时会发生Fenton反应,其产物H_(2)O_(2)与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脱除FeS_(2),达到抑制煤自燃的目的。将密褐褶菌与煤浆作用30d后酸洗、干燥,通过含硫量测定、工业分析、XRD、FTIR、同步热分析等实验,从宏观性能和微观机理等方面明晰密褐褶菌作用后对煤结构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密褐褶菌作用后的高硫煤的全硫脱除率均在50%以上,且主要脱除无机硫,脱硫煤的挥发分降低。利用Jade软件对X射线衍射结果进行分析,经密褐褶菌脱硫后2种煤样中黄铁矿的质量分数有所减少,分别从64.30%下降到52.40%、从57.10%下降到45.70%,石英的质量分数上升。5.02%高硫煤的芳香烃质量分数升高了2.81%,含氧官能团质量分数下降了2.38%;3.04%高硫煤的芳香烃质量分数升高了3.79%,含氧官能团质量分数下降了4.23%,脂肪烃质量分数下降了1.92%。脱硫煤氧化自燃的特征温度点后移,其中2种煤样的着火点T6分别推迟了18、32℃,总释放热量分别降低472.66、348.19J/g;受热分解阶段的反应活化能E分别提高11.79、38.67kJ/mol,指前因子A均变大,表明经密褐褶菌脱硫后不易发生煤氧复合反应。因此,通过密褐褶菌脱除FeS2抑制煤自燃具有可行性,为抑制高硫煤氧化自燃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褐褶菌 高硫煤 煤自燃 脱硫 FENTON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沙岗高硫煤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炉内脱硫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鹏飞 于文宇 +4 位作者 王欢 潘生杰 何丽娟 魏启启 梁世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3,共6页
为进一步拓宽兰石金化首套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示范项目原料来源,解决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2号煤矿高硫煤(以下简称“红沙岗高硫煤”)使用下游脱硫成本过高的问题,在5 t/d的新型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中试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红... 为进一步拓宽兰石金化首套千吨级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示范项目原料来源,解决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沙岗2号煤矿高硫煤(以下简称“红沙岗高硫煤”)使用下游脱硫成本过高的问题,在5 t/d的新型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中试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红沙岗高硫煤气化炉内石灰石干法脱硫试验,考察了在气化温度为920~980℃、钙硫摩尔比为1∶1~1.5∶1的工况条件下煤气脱硫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50℃、钙硫比为1∶1、富氧浓度为35.46%条件下,气化炉内脱硫效率达75.30%,脱硫效果显著,可减少下游脱硫装置投资和运行成本,综合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岗高硫煤 富氧气化 炉内干法脱硫 钙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高硫煤的加氢热解脱硫及脱硫动力学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3 位作者 杨继礼 尉迟唯 李文 孙成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在加压热天平上,考察了氢气和氮气气氛下高硫煤的热解脱硫。利用气相色谱在线分析研究了硫化氢气体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加氢热解比氮气下的热解有着更显著的脱硫作用,脱硫率可达90%以上。而且加氢热解下65%的脱除硫转化为气... 在加压热天平上,考察了氢气和氮气气氛下高硫煤的热解脱硫。利用气相色谱在线分析研究了硫化氢气体的逸出规律。结果表明,加氢热解比氮气下的热解有着更显著的脱硫作用,脱硫率可达90%以上。而且加氢热解下65%的脱除硫转化为气相硫化氢,而氮气下热解则有80%的硫转化为液相。两种气氛中硫化氢的逸出曲线都表现为两个峰,低温峰来源于脂肪族含硫化合物中硫的脱除,高温峰来源于硫铁矿和噻吩类含硫化合物中硫的脱除。动力学处理表明,对应于硫化氢的脱除峰,兖州煤的加氢热解和氮气下的热解脱硫过程宏观上可分为两段。采用简单的总包一级反应模型对脱硫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加氢热解 热解 脱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强粘结性煤高温热解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仕学 刘振学 +1 位作者 于洪观 邱俊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4-46,共3页
就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在回转炉内共热解, 研究了热解温度和煤种对无机硫脱除率、有机硫脱除率、硫和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煤化度的增高, 脱硫和脱氮率降低, 1200 ℃左右脱硫和脱氮率明显增大, 1 600 ℃煤中... 就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在回转炉内共热解, 研究了热解温度和煤种对无机硫脱除率、有机硫脱除率、硫和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煤化度的增高, 脱硫和脱氮率降低, 1200 ℃左右脱硫和脱氮率明显增大, 1 600 ℃煤中无机硫脱除率达93% ~98% 、有机硫脱除率达80% ~95% , 煤和生物质脱氮率达85% ~9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热解 脱硫 高温 强粘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高硫煤电解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易平贵 刘俊峰 黄念东 《洁净煤技术》 CAS 1998年第4期48-51,共4页
以氢氧化钠、盐酸和硫酸等为支持电解质,对贵州六枝高硫煤在水-甲醇、水-乙醇、水-丙酮及水-乙二胺等4种混合溶剂体系中电解脱硫率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煤的脱硫率与溶剂及电解质有关,其中H2O-CH3OH-HCl是最... 以氢氧化钠、盐酸和硫酸等为支持电解质,对贵州六枝高硫煤在水-甲醇、水-乙醇、水-丙酮及水-乙二胺等4种混合溶剂体系中电解脱硫率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煤的脱硫率与溶剂及电解质有关,其中H2O-CH3OH-HCl是最佳的脱硫体系,50℃时,电解3h后其脱硫率可高达56%。在阳极电解脱硫的同时,阴极联产高纯氢气,其电流效率高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电解 脱硫 有机溶剂 混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煤热解脱硫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之正 王利斌 +2 位作者 裴贤丰 王岩 白效言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76-79,共4页
归纳了煤中硫赋存形态,阐述了热解脱硫研究的意义;根据热解过程脱硫方式,将热解脱硫分为不同气氛下热解脱硫和添加物共热解脱硫。不同气氛下热解脱硫方面,分析了惰性、氧化性、还原性3种气氛下热解脱硫效果,结果表明,还原性气氛下脱硫... 归纳了煤中硫赋存形态,阐述了热解脱硫研究的意义;根据热解过程脱硫方式,将热解脱硫分为不同气氛下热解脱硫和添加物共热解脱硫。不同气氛下热解脱硫方面,分析了惰性、氧化性、还原性3种气氛下热解脱硫效果,结果表明,还原性气氛下脱硫效果最佳,且被脱除的硫多以H2S形态逸出;炼焦煤热解形成焦炭,还原性氢仅与表面含硫化合物反应,脱硫效果有限,因此难以工业化应用。添加物共热解脱硫方面,分析了有机和无机添加物共热解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某些有机和无机添加物与煤共热解时具有脱硫效果,但对于脱除哪类形态硫及各形态硫脱除机理研究甚少;最后提出了热解脱硫技术研究的可能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热解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添加剂对煤热解脱硫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吉庆 白宗庆 +2 位作者 白进 郭振兴 李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利用坩埚焦考察了过渡金属添加剂Fe、Cr和Mn的不同形态在焦化过程中对高硫焦煤中硫脱除的影响,并通过固定床热解实验考察了不同气氛下添加剂对煤热解脱硫及含硫化合物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添加剂对煤中硫形态有不同影响,氧化... 利用坩埚焦考察了过渡金属添加剂Fe、Cr和Mn的不同形态在焦化过程中对高硫焦煤中硫脱除的影响,并通过固定床热解实验考察了不同气氛下添加剂对煤热解脱硫及含硫化合物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添加剂对煤中硫形态有不同影响,氧化性较高的Fe3+降低了煤中黄铁矿硫的含量,而其他金属添加剂对煤中硫形态影响不大。在模拟焦化过程中,铬系添加剂提高了热解脱硫率,而铁系和锰系添加剂降低了脱硫率;负载Cr3+的介休煤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解表明,氮气抑制了Cr的脱硫作用,显著地减少了含硫气体的生成量,并使煤中易脱除硫转化为稳定的有机硫;还原性气氛有利于Cr3+添加剂的脱硫作用,显著地增加了含硫气体的生成量;焦炉气和氢气下添加剂对热解脱硫及煤热解过程中含硫气体逸出的影响相似,焦炉气可以作为提高过渡金属添加剂脱硫性能的反应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添加剂 高硫焦煤 热解 焦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煤脱硫方法──加氢热解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皓侃 李文 李保庆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21,共9页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污染的最主要因素。有效脱除煤中的硫,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洁净利用高硫煤的关键。加氢热解是一种新的、具有很大潜力的煤综合利用途径和有效的脱硫方法。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加氢热解可以脱除煤中90%...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污染的最主要因素。有效脱除煤中的硫,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洁净利用高硫煤的关键。加氢热解是一种新的、具有很大潜力的煤综合利用途径和有效的脱硫方法。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加氢热解可以脱除煤中90%以上的硫,同时可获得有广泛用途的煤气、焦油和半焦产品。加氢热解过程中,不同形态硫的变迁以及矿物质与硫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对于脱除煤中的硫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脱硫 加氢热解 煤气净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与软锰矿联合技术对高硫煤脱硫行为的强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作华 袁海洋 +5 位作者 郑国灿 陶长元 刘仁龙 谢昭明 杜军 吴丙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78-2087,共10页
中高硫煤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_(x)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导致其利用困难。为实现中高硫煤清洁高效利用,基于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强氧化性,采用电场与软锰矿联合的技术促进高硫煤脱硫,重点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高硫煤脱... 中高硫煤利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_(x)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导致其利用困难。为实现中高硫煤清洁高效利用,基于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强氧化性,采用电场与软锰矿联合的技术促进高硫煤脱硫,重点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高硫煤脱硫率及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的影响,利用XRD,FTIR,XPS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脱硫反应前后煤元素组成、硫含量等主要性质变化,探究其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当软锰矿与高硫煤质量比为1/7,煤浆质量浓度为0.05 g/mL,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80℃,初始硫酸浓度为1.2 mol/L,电流密度为600 A/m^(2)时,与预处理煤相比,高硫煤脱硫率可达40.56%,锰的浸出率为95.23%。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与无电场浸出相比,电场的引入可使高硫煤脱硫率提高19.93%,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提高16.77%。经电场与软锰矿联合脱硫后的煤中的固定碳及热值略微降低,而挥发分和灰分略微增加,小分子增多,另外,煤中的分子结构基本未改变。在电场的作用下,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强氧化作用会促进煤粒表面有机分子键断裂,使高硫煤粒内部无机硫及有机硫充分暴露,并与电解生成的高价铁、锰离子发生反应,最终,无机硫被氧化为单质硫或者硫酸根离子脱除,有机硫则主要被氧化成亚砜及砜后水解,以达脱硫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电场强化 软锰矿 脱硫机理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含硫模型化合物的介电响应特性及其对微波脱硫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秀祥 唐龙飞 +3 位作者 谢茂华 许宁 郭季峰 陈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0-767,共8页
为揭示煤炭微波脱硫中的微波作用机制,利用传输反射法分析了煤中含硫与不含硫模型化合物的介电特性以及含硫模型化合物对净煤样介电性质的影响,并在微波联合氧化助剂条件下研究了其介电特性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硫模型化合物的... 为揭示煤炭微波脱硫中的微波作用机制,利用传输反射法分析了煤中含硫与不含硫模型化合物的介电特性以及含硫模型化合物对净煤样介电性质的影响,并在微波联合氧化助剂条件下研究了其介电特性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硫模型化合物的介电常数实部ε'、虚部ε″和损耗角正切tanδ均大于结构相似的不含硫模型化合物,其中二苯二硫醚、二苯并噻吩砜、二苯砜具有自己的特征峰位,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微波频率实现煤中含硫组分的选择性加热;当净煤样负载含硫模型化合物后,混合样品的ε'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而ε″和tanδ与净煤样相差不大,但在混合样品的ε″和tanδ变化曲线中明显出现相应模型化合物的特征峰,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微波频率实现高有机硫煤的选择性脱硫。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联合氧化助剂的条件下,ε″和tanδ高的硫醚类的脱硫率明显大于噻吩类,且二硫醚更易于被氧化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脱硫 含硫模型化合物 介电响应特性 传输反射法 高硫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脱硫脱氮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娜 李文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对红庙高硫煤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多段加氢热解过程所得半焦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与传统加氢热解过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与传统加氢热解过程相比 ,多段加氢热解过程脱硫率明显增加 ,被脱除的硫以易于回收利用的H2 S形... 对红庙高硫煤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多段加氢热解过程所得半焦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与传统加氢热解过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与传统加氢热解过程相比 ,多段加氢热解过程脱硫率明显增加 ,被脱除的硫以易于回收利用的H2 S形式逸出 ;与硫的变化相似 ,多段加氢热解过程使得煤中氮也更多地转移到易处理的气相中 ,从而获得更为洁净的半焦 ;就多段脱硫、脱氮而言 ,快速升温过程优于慢速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加氢热解 脱硫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煤加氢热解脱硫的研究Ⅰ.热解与加氢热解脱硫的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张碧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7-352,共6页
以兖州烟煤和红庙褐煤为考察对象,在加压固定床上压力为3MPa,温度从350~650℃范围内,研究了加氢热解以及氮气下热解过程中硫在半焦、焦油中的含量以及脱硫率和硫分布的变迁规律。实验表明,加氢热解比氮气下热解有着更好... 以兖州烟煤和红庙褐煤为考察对象,在加压固定床上压力为3MPa,温度从350~650℃范围内,研究了加氢热解以及氮气下热解过程中硫在半焦、焦油中的含量以及脱硫率和硫分布的变迁规律。实验表明,加氢热解比氮气下热解有着更好的脱硫作用,有利于降低半焦中的硫含量。这种脱硫作用随煤种的不同而不同,尤其受到煤中矿物质的显著影响。因此红庙煤加氢热解焦油中硫含量显著降低,半焦的硫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逐渐降低然后增加;而兖州煤一直呈下降趋势。XRD分析表明,红庙煤在加氢热解条件下,碱性矿物质与H2S反应而产生的硫化物主要是FeS和CaS。从兖州煤的脱硫率曲线可以得出,加氢热解不仅有利于易分解脂肪类含硫化合物的脱除,而且可以促使难分解噻吩芳香类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热解 加氢热解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曲煤硫特性与洗选脱硫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书宇 何京东 +1 位作者 路迈西 张学军 《煤炭转化》 CAS CSCD 2000年第1期76-78,共3页
煤中硫特性的研究是确定洗选脱硫工艺的基础, 洗选脱硫是优质炼焦煤脱硫的首选工艺. 对西曲8# 煤中矿物种类、硫的组成、分布、形态等硫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该煤通过洗选脱硫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硫煤 硫特性 脱硫 洗煤 选煤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有机硫煤的化学药剂脱硫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登新 高晋生 +1 位作者 孟繁玲 张桂英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9-52,共4页
选择复合脱硫剂在酸性条件下研究脱硫条件(煤浆浓度、处理时间、复合脱硫剂的浓度及溶液酸度)对高有机硫煤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浆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复合脱硫剂的浓度越大、处理溶液的酸度越大,总... 选择复合脱硫剂在酸性条件下研究脱硫条件(煤浆浓度、处理时间、复合脱硫剂的浓度及溶液酸度)对高有机硫煤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浆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复合脱硫剂的浓度越大、处理溶液的酸度越大,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硫率越大,最后对处理液和脱硫精煤进行了组分分析,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复合脱硫剂脱除煤中总硫的反应及脱硫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煤 脱硫 复合脱硫剂 化学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氧气氛下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 被引量:11
17
作者 侯鹏飞 上官炬 张海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以钢厂赤泥为主要组分制备的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氧气含量对初次再生行为的影响,并通过XRD,XP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再生前后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600℃,4 000 ... 采用以钢厂赤泥为主要组分制备的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氧气含量对初次再生行为的影响,并通过XRD,XP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再生前后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600℃,4 000 h-1和6%O2为含氧气氛下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最佳再生条件;脱硫剂中FeS再生后转变为Fe2O3和SO2,以及少量的单质硫;再生温度、氧含量影响硫酸盐生成,硫酸钙是再生增重和再生后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氧化铁脱硫剂 再生机理 硫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气氛下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鹏飞 赵瑞壮 +3 位作者 上官炬 梁丽彤 樊惠玲 米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5-660,共6页
采用以钢厂赤泥为主要组分制备的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水蒸气含量对再生行为的影响,通过XRD、XPS测试手段对再生前、后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物相及表面元素Fe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EM、压... 采用以钢厂赤泥为主要组分制备的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水蒸气含量对再生行为的影响,通过XRD、XPS测试手段对再生前、后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物相及表面元素Fe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EM、压汞法对表面和孔结构变化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汽气氛下脱硫剂再生较为完全,但与含氧气氛再生相比,再生时间相对较长;再生过程中尾气中气体含硫组分主要是H2S,再生后脱硫剂主要组分是Fe3O4和FeO;再生温度、空速以及水汽含量的提高都有利于脱硫剂再生产物硫化氢的回收;水蒸气再生导致脱硫剂样品大孔数目有所增多,平均孔径增大;700℃、4000h-1和60%H2O(g)为水汽气氛下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剂的最佳再生条件,初次再生率能达95%以上,且多次硫化/再生循环,硫化活性和硫容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 氧化铁脱硫剂 水蒸气 再生机理 硫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硫煤SO_2超低排放技术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玉萍 朱法华 +3 位作者 张文杰 李军状 段玖祥 李小龙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7,59,共5页
以燃用特高硫煤的300 MW机组中应用的旋汇耦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技术进行现场测试与评估。测试结果表明:燃煤硫分在5%左右时,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可稳定在99.70%~99.82%,SO_2排放质量浓度在23.4~30.8 mg/m^3,能够满足S... 以燃用特高硫煤的300 MW机组中应用的旋汇耦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技术进行现场测试与评估。测试结果表明:燃煤硫分在5%左右时,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可稳定在99.70%~99.82%,SO_2排放质量浓度在23.4~30.8 mg/m^3,能够满足SO_2超低排放小于35 mg/m^3的要求;除尘效率在78.6%~87.8%,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稳定在4.60~5.76 mg/m^3,能够满足颗粒物超低排放浓度小于10 mg/m^3的要求。与脱硫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相比,该类SO_2超低排放技术的改造与运行费用均有比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硫煤 SO2 脱硫除尘一体化 超低排放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高梯度磁选-浮选脱硫降灰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先军 朱申红 +1 位作者 王庆峰 王云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5-10,共6页
通过分析煤样性质,说明原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较高,仅依靠物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脱除效果。通过煤粉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了磁介质、磁通密度、脉冲对煤炭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磁介质选用不加铜套细网介质,当磁通... 通过分析煤样性质,说明原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化铁硫为主,有机硫较高,仅依靠物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脱除效果。通过煤粉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了磁介质、磁通密度、脉冲对煤炭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磁介质选用不加铜套细网介质,当磁通密度为1.295 T,脉冲为25次/min时,煤粉湿法高梯度磁选脱硫效果最好,此时硫分为1.59%,精煤产率为85.44%,脱硫率为31.87%,脱灰率为38.17%,黄铁矿硫脱除率为45.02%。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高梯度磁选条件为:煤粉粒度0.075 mm,磁通密度1.295 T,脉冲25次/min,可得到硫分1.35%,灰分10.37%的磁选精煤产品。最后对磁选精煤进行再浮选试验,得到最佳浮选条件为:石灰500 g/t,捕收剂1360 g/t,起泡剂90 g/t,可获得产率76.29%,硫分1.28%,灰分8.14%的精煤,产品脱硫率为57.73%,脱灰率为58.52%,黄铁矿硫脱除率为84.56%。采用磁选-浮选综合流程,煤粉基本达到理想的脱硫降灰效果,可作为煤种脱硫降灰技术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高梯度磁选 浮选 脱硫率 脱灰率 黄铁矿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