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政策创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良君 冯晓露 董国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体旅文商融合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从创新驱动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阐释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基于对2016-2023年粤...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体旅文商融合已成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从创新驱动理论、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阐释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基于对2016-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及地方政策的系统梳理,从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协同四个维度分析其政策创新路径,构建政策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体旅文商融合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量化评估政策效果,发现体旅文商融合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践,从激发基层主动创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优化政策工具设计、强化技术创新赋能等方面提出体旅文商融合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旅文商融合 政策创新 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良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国家政策和大湾区规划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体育产业正围绕着“产业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厘清大湾区产业融合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 在国家政策和大湾区规划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体育产业正围绕着“产业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厘清大湾区产业融合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大湾区产业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即通过资源整合、要素渗透、市场叠加、业态耦合与规制创新,促进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优化、产业能级提升、市场空间拓展、业态融合创新与保障体系完善,进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与质量变革,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湾区产业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层次较浅、区域联动发展乏力、体制机制保障不够、人才结构性短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等方面。据此,提出了大湾区产业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融合体制机制;强调需求驱动,明确产业融合方向;深化数字技术和人才赋能,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与流动;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融合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融合 高质量发展 体育产业 需求驱动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
3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沿边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沿边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把金融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金融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沿边地区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沿边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沿边自贸试验区把金融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金融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推动跨境开放合作能力不断增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但金融创新在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中也表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存在障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有待提升,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功能尚需强化,对绿色发展带动能力不足。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以金融创新赋能沿边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强化科技金融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沿边地区 自贸试验区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探索
4
作者 张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共6页
新时代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好能源机构调整、“双碳”目标战略与老矿区转型发展。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绩,分析了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转型发展需要遵循的“以人为本、改革... 新时代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好能源机构调整、“双碳”目标战略与老矿区转型发展。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取得的新突破和新成绩,分析了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转型发展需要遵循的“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合作共赢”五大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新形势下,煤炭老矿区要挖掘煤炭资源潜力,努力增加煤矿服务年限;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治理;抢抓战略机遇,推动矿地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老矿区 转型发展 煤炭新质生产力 资源枯竭地区 煤炭开发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5
作者 颜廷武 王璐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条上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价值链条上生产要素约束明显、增收链条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实融合、科技渗透以及制度变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塑乡村产业结构,拓展乡村产业功能,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以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激发要素活力以壮大新型经营体系,完善支持体系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从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平台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优化路径
6
作者 赵敏 程佳佳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根据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对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存在菜单功能缺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功能设置、提升服... 根据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对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存在菜单功能缺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内容质量、强化运营效果、加强品牌宣传、拓宽影响力边界等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利风景区 微信公众号平台 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里的思政课: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7
作者 谢玉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交叉的课程,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在授课对象上呈现出学生与学员同时上课、同步推进的特点,在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内容上将课堂与乡村紧密相连。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好乡村里的思政课,要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结合“五史”中的乡村实践,一体构建“三全育人”大课堂,深化拓展产教融合大平台,系统推进大师资队伍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思政课 涉农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吗?
8
作者 周利平 柯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4-594,共11页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实施后使示范省份的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年均提升约0.329个单位,且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该政策主要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受地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扩大政策覆盖范围,重点向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倾斜,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劳动力培训体系,以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在逻辑、突出梗阻和实现路径
9
作者 李富昌 邓雅雯 亚永祥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9,共18页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略推进背景下,数字金融凭借其连接性、普惠性和广辐射性特征深度嵌入订单农业全周期,为解决上述痛点注入新动能。本文突破传统农业金融研究的单一经济维度,立足新发展理念与金融地理学理论交叉视角,创新性构建“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创新”五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生态价值锚定失效、跨区域互认障碍、服务协同耗散等五维梗阻,设计出涵盖碳汇锚定协议、数字主权互认框架、联邦协同网络等工具的五位一体梯度递进发展路径,创新性地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要素跨区域定价与动态流转,为订单农业突破地理限制、重构全球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订单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服务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10
作者 包玉珍 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83-185,共3页
鄂尔多斯市作为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区域,面临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绿色金融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总结鄂尔多斯市绿色金融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对绿色金融服务鄂尔... 鄂尔多斯市作为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区域,面临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绿色金融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总结鄂尔多斯市绿色金融实践成效的基础上,对绿色金融服务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规范金融发展制度、创新绿色信贷工具和拓宽绿色开放程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绿色矿山建设与ESG治理共同助力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仁斌 常畅 +2 位作者 刘轶芳 李晓宇 张福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5,共10页
ESG理念作为当今世界推动各行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广。具体到矿业行业,国内以“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聚焦绿色矿山建设与ESG治理赋能矿业企业的共同特点和显著差异... ESG理念作为当今世界推动各行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广。具体到矿业行业,国内以“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聚焦绿色矿山建设与ESG治理赋能矿业企业的共同特点和显著差异,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机制,以期共同助力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矿山建设以政策刚性规范矿山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ESG治理则通过市场机制量化企业可持续价值;二者虽在标准定位、评价对象、驱动机制、考核方法、考核时效、指标权重和适用场景方面存在差异,但均服务于矿业企业转型升级、风险管控与资金支持。协同机制方面,绿色矿山建设是体现有为政府的政策科学实践,ESG治理是反映有效市场的商业技术应用;绿色矿山建设为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合规保障,ESG治理则为矿业企业“融进去”提供通用语言。结论指出,二者的协同既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耦合,也是破解矿业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生态冲突和信任壁垒的核心抓手。建议从三方面推进协同发展:一是加快构建中国矿业ESG标准体系,衔接国际框架与本土实践;二是强化行业协会桥梁作用,推动政策宣导、案例共享与资源整合;三是鼓励企业统筹国内外标准,将绿色矿山建设成果转化为ESG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建设 ESG 差异 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12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电商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月 霍学喜 阮俊虎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8,共12页
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政策交汇背景下,农村青年电商凭借数字技术与社会资本的双重优势,成为重塑中国乡村产业的重要主体。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文章聚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调控与乡土社会文化等要素,系统剖析青年电商在... 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政策交汇背景下,农村青年电商凭借数字技术与社会资本的双重优势,成为重塑中国乡村产业的重要主体。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文章聚焦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政策调控与乡土社会文化等要素,系统剖析青年电商在“数字生产力—生产关系”重构进程中的关键作用,阐释其在资本逻辑、平台垄断、阶层分化与文化异化等深层次矛盾中的应对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电商通过直播、短视频和社群运营等数字化手段,推动乡村产业价值链升级与多元协同发展,基于“熟人社会”与合作组织减少市场风险、优化剩余价值分配,展现出对生态保护和公共福利的综合关切。尽管在平台依附、数字鸿沟及文化表层化等方面面临挑战,但青年电商通过制度创新、社会协同与产业升级的联动,为乡村转型提供可持续动能。青年电商的实践不仅具有“技术赋能”意义,且凸显出在制度设计、社会文化与产业结构协同下所形成的内生性增长范式,对推动中国乡村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为全球乡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本土化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青年电商 高质量发展 乡村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5
14
作者 唐任伍 马志栋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4,共1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核心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传统要素配置低效、技术渗透不足、制度供给滞后等系统性困境,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基于系统理论“要素—结构—功能”框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核心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传统要素配置低效、技术渗透不足、制度供给滞后等系统性困境,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基于系统理论“要素—结构—功能”框架,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多维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智能装备应用与数字技术扩散,实现农业生产力跃升和产业链高端化重构;依托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资本化机制,推动资源利用模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型;借助数字媒介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数字化转译和场景化传播,促进乡风文明的活态传承;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多元共治网络,实现治理效能倍增;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城乡融合机制,拓展村民增收渠道,促进物质富裕与精神丰裕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依赖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其关键在于技术、产业、基础设施、主体能力、制度等子系统协同演化实现结构与功能的适配。然而,当前我国乡村场域面临涉农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不足与成果转化率低、乡村三产融合深度不足与价值链低端锁定、数字基建城乡差距与智慧农业平台整合度低、乡村人口空心化与新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乡村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不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和赋能乡村振兴。化解这些深层梗阻的关键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采用五维协同路径培育新质生产力。具体而言,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二是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价值链低端锁定;三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化发展底座;四是通过人才结构优化重塑人力资本供给体系;五是通过政策体系完善创新生产关系适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中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晓 黄颖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7,共11页
县域是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2020年中国5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 县域是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2020年中国5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看,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原中央苏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领先、川陕革命老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次之、左右江革命老区最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原中央苏区,低值区多聚集在省界区域和左右江革命老区。(2)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分析,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征,且主体功能定位与其优势维度显著相关,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缩小主体差异的重要路径。(3)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区域发展,3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尚未形成共性驱动因素,但以人均GDP、人力资本和劳动人口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因素驱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为促进革命老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也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差异化的革命老区振兴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革命老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集团百年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科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共5页
在经济格局深刻演变、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老矿区转型已成为时代浪潮中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深入剖析了老矿区转型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开滦集团为例,系统阐述了百年企业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涵盖目标从规模到质... 在经济格局深刻演变、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老矿区转型已成为时代浪潮中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深入剖析了老矿区转型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开滦集团为例,系统阐述了百年企业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涵盖目标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变、空间从老区到外埠的拓展、重点从存量到增量的创新、支撑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的升级、底色从高碳到绿色低碳的转换。通过对开滦集团发展的整体梳理与总结,旨在为行业内更多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矿区转型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数智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老矿区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延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6,共7页
我国作为一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将倒逼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调整,而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将首当其冲。在深入分析了老矿区转型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 我国作为一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压力,将倒逼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调整,而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将首当其冲。在深入分析了老矿区转型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企业转型的经验和主要做法,并提出下一步转型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着力构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转型发展新格局,开辟老矿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矿区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 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制约与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润羊 王洋洋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1,共12页
以都市圈为空间单位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黄河流域都市圈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不断提升,既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也是... 以都市圈为空间单位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黄河流域都市圈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持续提升,核心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不断提升,既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适宜空间单元。然而,都市圈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产业与空间分离、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扁平化、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尚不合理、市场化水平相对滞后以及核心城市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不优等制约。优化黄河流域空间格局应遵循“轴带支撑、群区耦合、圈域融合”的思路,构建网络化和多极化的发展体系;按照不同的都市圈发展阶段,进行分类施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都市圈的产业协作和地域分工。实现都市圈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不断完善核心城市功能,推进互联互通和市场一体化进程,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加强黄河流域环境协同治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都市圈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封闭采区地下水回升渗流特征与水质演化规律
19
作者 尹会永 孙德辉 +5 位作者 董方营 王凡华 张历峰 吴焘 刘超 曾一凡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90,共14页
【背景】煤矿采区封闭诱发的地下水回升过程所伴生的渗流场演变与水质演化,对矿井水害防控、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系统揭示其渗流-水化学协同作用机制是推进矿区水系统协同治理与资源化开发的基础科学问题。【方法】以山东枣庄... 【背景】煤矿采区封闭诱发的地下水回升过程所伴生的渗流场演变与水质演化,对矿井水害防控、水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系统揭示其渗流-水化学协同作用机制是推进矿区水系统协同治理与资源化开发的基础科学问题。【方法】以山东枣庄滨湖煤矿116封闭采区为工程背景,采用水化学测试、数值模拟、理论计算方法,分析封闭采区内积水回升渗流特征以及离子浓度、矿相演化规律,对地下水回升及水化学演化模式进行表征。【结果与讨论】(1)滨湖煤矿116采区现有积水主要分布于采区西侧,根据封闭前涌水量计算,积水回升灌满整个采区空间预计需要426d。采区封闭后0~90d内,突水点持续涌水,采空区水位快速回升至-450~-250m,封闭后90~360d内,采空区水位回升速度减缓,采空区两侧水位升至-150m,之后水位变化不大,至封闭455d时积水完全灌满采空区,与预计结果基本相符,此时地下水流场基本达到平衡状态。(2)奥灰水与十四灰水在沿裂隙上涌及突水过程中,阳离子交换加速,Na^(+)+K^(+)浓度快速上升,Ca^(2+)、Mg^(2+)显著下降,此阶段钠长石、钾长石及岩盐等矿物相增多,石英、方解石及白云石因溶解或沉淀减少。(3)采空区封闭后,积水回灌过程中水-岩作用持续,但阳离子交换速率减缓,矿物相变化趋势与突水阶段相似但强度减弱,最终形成以高Na^(+)/K^(+)、低Ca^(2+)/Mg^(2+)为特征的水化学平衡体系,整个过程反映了从动态突水扰动到封闭采空区缓慢自平衡的封闭采区积水化学演化模式。研究结果为揭示相似背景下的采空区积水水环境演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为封闭矿井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封闭采区 地下水回升 渗流 水化学特征 水质演化 数值模拟 水资源协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晓 黄颖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63,共10页
以5个国家重点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五大革命老... 以5个国家重点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五大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川陕革命老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内部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新的核心-边缘结构。(2)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共享发展维度驱动效应显著,是影响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其他各维度均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地域差异明显。(3)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是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但不同区域的驱动效应不同。此外,工业化水平因素也在原中央苏区、川陕老区、陕甘宁老区和左右江老区具有较强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